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70页).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45538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7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7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70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70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70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7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70页).doc(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控编程加工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数控编程加工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气专业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零件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前续理论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1.2设计思路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实际产品中的典型零件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分为数控工艺与编程理论+仿真+实操,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能够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轮26学时,操作30学时。2、课程目标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

2、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知识与能力:熟悉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要点及数控加工编程方法;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探究。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具

3、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工作任务知识内容及要求技能内容及要求建议学时1了解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技术概述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8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工艺路线设计思路数控刀具刀具结构及其选用数控基本功能代码、数控编程的格式程序编制数控基本功指令编程程序编制刀具补偿功能刀具补偿方法2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数控车床的编程基础数控车削程序的编制数控车床的操作24数控车床的常用指令数控车削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数控车削复合固定循环指令螺纹与子程序宏程序应用3数控铣加编程与加工数控铣床的常用功能指令数控铣削程序的编制数控铣床的操作24刀具补

4、偿功能固定循环功能子程序、简化编程指令铣床加工综合实例总学时56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l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结合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标准的要求,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4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5 )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

5、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 6 )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4.2教学建议( l )在教学过程中,育人为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选用典型两件的典型加工方法,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训练,让其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工艺的制定、程序的编制。 (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强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核模块,使学生掌握常用夹具,能选用合理刀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4 )

6、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加工过程较复杂的零件,以挂图、多媒体、仿真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 5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更贴近生产现场。4.3教学评价( l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 2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 ( 3 )应注重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 4 )应加强对学生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合作能力、环保意识的考核评价。4.4课程资源的

7、开发与利用( l )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 2 )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录像、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 3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 4 )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

8、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 5 )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技术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 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灵活性大。它涉及毛坯制造、热处理、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装备、加工设备、产品装配、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技术等各

9、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具备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互换性及技术测量、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后,才能综合运用它们来学习、研究本课程的内容和探讨问题。 1.2设计思路本课程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的主要做法是:坚持一项原则、体现二个特点、采取一项措施、反映一个趋势。即:(1)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严格贯彻“必需、够用”原则;(2)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二个教学特点;(3)为此,课程组采取“课程整合”的措施,将机械制造原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特种加工工艺三门专业课程中的核心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加强工程素质教

10、育出发,以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为主线,进行综合、系统的教学。 (4)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积极反映当代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本课程的建议学时为116学时,其总理论92学时,实验24学时。2、课程目标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机械加工能力。知识与能力:掌握机械加工过程与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掌握常用机床夹具,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初步具备设计保证加工质量的高效、省力、经济合理的专用夹具的能力;掌握机械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基本

11、知识,能控制检测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掌握典型两件的加工,能编制典型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夹具设计、加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及检测;了解先进加工方法。过程与方法:认识机械加工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课程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工艺规程的编制。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工作任务知识内容及要求技能内容及要求建议学时

12、1金属切削加工现象的分析依据机械加工物理现象,进行调整,提高金属切削质量。完成金属切削并分析切削加工现象,作出合理调整,提高切削质量。12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基本概念;定位基准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定;加工余量的确定;工艺尺寸链及工艺尺寸的计算;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掌握工件的装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工艺尺寸链及工艺尺寸的计算;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103机械加工工件的质量检测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中的生产率分析;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因素;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掌握加工误差的分析;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

13、素;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184典型零件的加工轴类、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圆柱齿轮加工;机床夹具设计基础;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能进行典型零件工艺规程的制定、加工方法选择;熟悉各类机床夹具及其设计特点,夹具设计的方法645现代加工工艺及装备的选择精密加工、特种加工和微细加工的方法;成组技术及其在工艺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依据零件加工特点合理选择特种加工方法。46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设计机器装配工艺,计算装配尺寸链;制订装配工艺规程;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依据具体要求,进行装配尺寸链计算及装配方法的选择、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4总学时116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l

14、)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零件的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4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5 )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 6 )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4.2教学建议( l )在教学过程中,育

15、人为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选用典型两件的典型加工方法,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训练,让其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工艺的制定、程序的编制。 (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强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核模块,使学生掌握常用夹具,能选用合理刀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4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加工过程较复杂的零件,以挂图、多媒体、仿真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 5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

16、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更贴近生产现场。 4.3教学评价( l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 2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 ( 3 )应注重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 4 )应加强对学生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合作能力、环保意识的考核评价。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l )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 2 )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录像、视听光盘、多

17、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 3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 4 )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 5 )建

18、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机电一体化概论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以电子技术、机械原理、单片机技术、可编程控制器为基础,机电一体化是机和电融合为一体的有机结合,更明确地说就是把所学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融为一体后的综合知识,从而运用这种知识来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的产品发展。因此,本课程是工科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的任务是研

19、究机电一体化系统各部分机构的组成及原理以及实际应用。它以机电产品的主功能原理分析方法为主线,进行了动力部件与执行部件、结构功能部件和检测与控制功能部件的分析,初步形成了不同于以典型产品分类和以关键技术分类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激励创新思维和开发创新能力。 1.2设计思路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根据各专业的需求确定选修内容。本课程建议学时为116,其中理论106学时,实验10学时。2、课程目标总目标本课程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实际系统,培养学生具有使用控制器及工控机、单片微型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器、传感器的能力,为毕业后

20、参与机电一体化开发、调试和维护,以及设计具体的应用系统打下初步基础。分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程中所介绍的有关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掌握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原理和系统的基本特性。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中主要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例如控制环节的控制方式,系统硬件配置,实时软件开发,系统调试,接口电路的抗干扰技术等)。(2)理解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及改善系统性能的主要途径。要求能对简单的问题进行计算。(3)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及所介绍的现代控制技术有所了解。过程与方法(1)认识机

21、电一体化技术学习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2)把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整体知识结构,发展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分析一般的思想方法,领悟各个不同场合机电一体化系统差异所在,学会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感悟计算机技术在工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在实际工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

22、界观。(3)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知识不是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专业素养的基础和载体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工作任务知识内容及要求技能内容及要求建议学时1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掌握机电一体化概论系统的分类、组成和特点;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环节;掌握控制器及工控机;掌握单片微型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器;熟练掌握各控制环节控制方式。依据工作环境需要,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合理、正确

23、控制。52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检测、执行了解非电量检测;掌握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熟练掌握几种传感器。了解执行元件的种类;掌握常用的执行元件、驱动部件;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执行环节的特性。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检测、排除故障;正确执行系统20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环节了解对机械环节的基本要求;掌握典型的机械环节;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环节。能对机电一体化机械环节进行正确分析、运用。20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接口环节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常用接口;掌握接口技术;熟练掌握接口电路抗干扰技术;能运用接口技术。20总学时108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l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

24、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案例,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4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5 )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技术,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 6 )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l )在教学过程中,育人为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

25、学习兴趣。( 2 )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选用典型两件的典型加工方法,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训练,让其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工艺的制定、程序的编制。 (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强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核模块,使学生掌握常用夹具,能选用合理刀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4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加工过程较复杂的零件,以挂图、多媒体、仿真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 5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更贴近生产现场。 4.3教学评价( l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

26、,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 2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 ( 3 )应注重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 4 )应加强对学生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合作能力、环保意识的考核评价。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l )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 2 )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录像、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7、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 3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 4 )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 5 )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

28、能,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机床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床与控制技术【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高职专业1、前言1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主要内容是常用低压电器、基本控制电路及典型机床电路分析、PLC特点结构及工作原理、常用基本指令及功能指令的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及综合应用等。为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机电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课程结构以机电专业必须具

29、备的知识为线索进行设计,包括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某种PLC的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五大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和要求的确定充分考虑了注重对学生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原则。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教学活动设计以电气控制系统的技术发展为序,由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到最后现代的PLC自动控制系统,多采用实际案例的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本课程要求充分运用现代职教理念与技术,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培养兴趣,为今后在工作中

30、形成基础的职业能力。本课程建议学时数60学时。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知识和线路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具备技术应用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目标:掌握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原理能够分析简单机床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用PLC指令编程的方法及技巧能够运用PLC指令解决一些工程实例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与要求技能内容及要求建议学时1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应用1、了解低压电器的分类和型号表示法2、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符号和工作原理3、理解三相异

31、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实训1 常用低压电器拆装要求认识常用低压电器;学会电器的正确使用;能够学会电器的正确拆装。42掌握基本电气控制系统1、掌握电气工程图及绘制方法2、了解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方法3、掌握电动机直接起动线路4掌握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5掌握异步电动机制动、调速控制线路实训2 电动机起保停电路实训3 电动机两地控制实训4 电动机顺序控制实训5 电动机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要求掌握用万用表检查电气元件的好坏;能识别电路图并能分析工作原理;掌握按电路图连接电路的技能。143掌握典型机床控制线路1、掌握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线路2、掌握普通钻床电气控制线路3、掌握普通镗床电气控制线路熟悉各种机床

32、的基本结构;电气控制要求;电气控制线路分析方法。84PLC概述1、了解PLC产生、特点和分类2、掌握PLC的编程语言和技术性能指标3、了解PLC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4、掌握某系列PLC软硬件组成5、掌握某系列PLC的软元件6、理解某系列PLC的工作原理要求掌握PLC的编程语言和技术性能指标;理解PLC的工作原理。65掌握PLC基本指令及其应用1、掌握基本逻辑指令的格式及用法2、掌握基本电路的编程方法3、掌握梯形图程序设计的技巧实训6 编程软件的使用实训7 电动机的PLC控制实训8 基本逻辑指令的应用要求掌握编程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PLC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PLC外部接线及操作。606掌握PL

33、C步进顺控指令及其应用1、能熟练掌握状态转移图的使用和步进顺控指令的格式及用法2、熟练掌握步进顺控的编程方法3、掌握复杂流程的程序编制方法4、掌握用辅助继电器实现顺序控制的程序编制实训9 单流程的控制实训10 选择性流程的控制实训11 并行性流程的控制要求熟悉步进顺控指令的编程方法;掌握各种流程程序的设计方法及其外部接线。127掌握PLC功能指令及其应用1、掌握功能指令的基本规则2、掌握各种功能指令的使用方法实训12 用功能指令实现交通灯的控制要求掌握相应指令的用法;进一步掌握功能指令编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4总学时784、实施建议41 教材编写(1)本课程教材编写应打破传统的学科式内容体系,构

34、建以任务引领和职业能力培养以及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2)教材编写应以行业专家对机电专业所涵盖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和应用性相统一的课程思想,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热爱与追求,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并应为教师留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的空间。(3)教材内容应以“突出基本概念,注重技能训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原则,凸显实践性、应用性和层次性的特征,不求体系的完整性,强调与岗位业务相吻合,并使学生易学、易懂、易接受。(4)专业课教材提倡引入工程实例,增加直观性、实用性,强化培养职业能力。42 教学建

35、议(1)教学中应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新思路,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精讲多练、做学一体。(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教学内容,同时通过组织参观、实验实训把学生引向实践。通过组织小实验、小课题,拓宽思维空间,激发成就动机,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运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生活经验等方式深化学习内容。(3)要注重技能训练及重点环节的教学设计。每次活动应使学生上一个阶梯,技能训练既要有连续性又要有层次性。43 教学评价(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2)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

36、习成效。 (3)应注重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应加强对学生文明操作、安全操作、团结协作能力的考核评价。4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开发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教学课件。(2)充分利用合作办学的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阶段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提升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3)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实训设备资源,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

37、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动技术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能整体认识机电设备液压系统,具备从事液压安装与调试的职业能力。1.2设计思路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本课程的结构,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本课程的内容。教学实施通过把本课程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按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项目并创设工作情景,教学过程中本着学做结合原则,在液压回路安装与控制工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应用,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的基础能力,并养成文明生产的习惯,增强职业能力拓展的后劲,满足职

38、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本课程建议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52学时,实验8学时。2、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学生具备液压系统中元件的安装、检测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判断、处理和系统维护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液压知识,能识读基本的液压回路及液压原理图,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使用机电设备的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为职业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知识与能力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能熟练查阅常用手册、机床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机电设备国家标准及非国家标准,掌握常用液压元件的作用、职能符号,能读懂液压基本回路,能根据液压系统回

39、路安装液压元件,并能将已安装的液压元件构建成正确的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能识读液压系统的简单控制电路,并能按要求正确完成控制电路的接线。掌握系统调试、检测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能调试和检测已装接完成的液压系统,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掌握故障判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处理液压系统中的一般故障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讲解、习题训练和现场教学,强化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同时强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液压系统控制原理与思想,学会用控制论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感悟液压传动系统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液压传动系统的科学价值、应用实践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

40、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知识和技能不是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生活能力和专业技能过程。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工作任务知识内容及要求技能内容及要求建议学时1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分析会熟练查阅常用机电设备操作手册和使用说明书;能读懂启动规程与操作要领;会查阅机电设备的国家标准,了解一些常用的非国家标准;熟悉液压系统的组成、各元件的作用及相互关

41、系;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对指定的某一典型机床液压系统进行启动与运行操作,通过机床启动规程和操作要领学习,认识典型机床液压系统、液压回路的装接与调整262液压回路的装接与调式液压系统的组成、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管道的安装、调试、拆卸;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根据不同液压系统的功能要求按照图纸设计安装液压系统,并对其进行调试、调整等。163检测系统的安装与调整能正确连接控制线路 、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根据训练模块中传感器的使用情况,正确安装、调整检测元件。44控制系统的连接会连接独立单元成完整的液压系统 、能正确理解各液压元件、电磁阀的动作顺序与信号传递关系 、了解系统工作单元的联动

42、调试与运行事项 、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将机床液压系统中的电磁阀、传感器、 PLC 、接线端等按控制电路要求连接电气线路105液压系统联动调试与试运行会连接独立单元成完整的工作单兀 ;理会各单元工序间信号传递关系;了解系统工作单元的联动调试与运行事项;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按机床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进行试运行,调整、消除存在的问题。26液压系统的故障判断、运行与维护了解故障判断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了解常见故障发生的原因;掌握液压系统日常运行维护的常识 ;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进行故障点的设置,分析故障现象、判断故障机理、提出故障处理方案。2总学时60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l )必须依据本课程

43、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案例,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4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5 )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技术,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 6 )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l )在教学过程中,育人为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

44、教学,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选用典型两件的典型加工方法,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训练,让其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工艺的制定、程序的编制。 (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强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核模块,使学生掌握常用夹具,能选用合理刀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4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加工过程较复杂的零件,以挂图、多媒体、仿真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 5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更贴近生产现场。 4.3教学评价(

45、l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 2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 ( 3 )应注重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 4 )应加强对学生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合作能力、环保意识的考核评价。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l )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 2 )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录像、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

46、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 3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 4 )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 5 )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数控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名称】数控设备运行与维护【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1、前言1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