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PD的遗传学检测及病例分享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45957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6PD的遗传学检测及病例分享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G6PD的遗传学检测及病例分享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G6PD的遗传学检测及病例分享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G6PD的遗传学检测及病例分享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G6PD的遗传学检测及病例分享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6PD的遗传学检测及病例分享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6PD的遗传学检测及病例分享ppt课件.ppt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一、概述,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ronuse-6-phasphate debydrugenase ,C-6-PD)缺乏症是人类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属 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因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G-6-PD酶活性降低而发病。19世纪50年代Carson等人首次证实G-6-PD缺乏症的临床、生化、遗传特点。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感染或药物、食物诱发的发作性溶血性贫血.自发性慢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发病的个体差异性较大。本病主要分布于疟疾高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二、流行病学,据统计,G6PD缺乏症在全球共有约2.2亿男性及1.3亿女性患者,占世界人口

2、的4.9%,本病的分布与疟疾的选择性有关,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包括非洲.中东、东南亚中国南方地区及地中海沿岸等地,新加坡、夏威夷等地由于移民的原因,也是本病的高发区。在我国本病的分布呈“南高北低”趋势,海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人群患病率高,约为4%-20%。其中海南省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率为15%,广西地区发生率约为7.4%,广东地区发生率约为3.7%。,三、发病机制,磷酸戊糖途径,葡葡糖 葡糖-6-磷酸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6-磷酸葡萄糖酸 核酮糖-5-磷酸 核糖-5-磷酸 果糖-6-磷酸、3-磷酸甘油醛 糖酵解途径,葡糖-6-磷酸脱氢酶(G-6-PD),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要

3、消耗能量相对不需 要氧的代谢过程大量的NADPH生成其总反应式为:3x葡糖6-磷酸+6NADP*2x果糖-6-磷酸+3-磷酸甘油醛+6NADPH +6H + 3CO2。有其它糖的生成和转变与糖酵解关系密切其起始物为葡糖-6-磷酸,产 物果糖-6-磷酸、3-磷酸甘油醛又可回到糖酵解里去。主要功能:产生核糖-5-磷酸、NADPH(二氢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一)为核酸的 生物合成提供核糖(二)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NADPH参与羟化反应NADPH用于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还原型谷胱 甘肽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含巯基的蛋白质或酶免受氧化

4、剂、尤其过氧化物的损害。对红细胞而言,还原型谷胱 甘肽的作用更为重要,可保护红细胞膜的完整性。我国南方地区有些人群的红细胞内缺乏G-6-PD,不能经磷酸戊糖途径得到充足的NADPH,还原性谷胱甘肽减少,红细胞发生氧化性损伤、变性性降低,因而表现为红细胞易于破裂.发生溶血性黄痘。这种溶血现象常在食用蚕豆(强氧化剂)后出现,故称为蚕豆病。,磷酸戊糖途径生理意义,四、致病基因,基因名称:G6PD基因定位:Xq28基因结构: G6PD基因全长约20kb, 包含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共编码515个氨基酸。突变类型: 目前,已报到的G6PD基因突变有200多种,多为单个碱基置换导致的错义突变,极少数

5、无义突变、缺失。我国人群中发现的突变超过20种,其中c.1388GA、c.1376GT、c.95AG最为常见,约占总突变的7080%。基因型与表型关系: G6PD为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性半合子临床表现重于女性杂合子,男性半合子酶活性显著降低,女性杂合子酶活性变异范围较大。,五、临床表现,发作性溶血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HNHA)G-6-PD缺乏症患者出现的HNHA为I型,临床表现为轻中度贫血,溶血可因感染、服用药物而加重,常伴有肝脾大,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核黄疸G-6-PD缺乏症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最主要的病因之一G-6-PD缺乏症患者发生核黄疸的风

6、险要远远高于非G-6-PD缺乏症患者。本病患者新生儿期黄疸高峰出现时间相对较早,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部分早产儿还可出现自发性溶血,极易易造成核黄疸 ,但不同患者黄疸的严重程度有较大的变异性。如本病患者合并尿苷二磷酸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1A1)基因突变,将出现更显著的高胆红素血症。,六、实验室检查,G-6-PD酶活性进行测定,早期预防G6PD缺乏症,避免严重黄疸、溶血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血常规(RBC、Hb、MCH、MCHC、Ret),由于G-6-PD酶不稳定,酶活性检测受标本采集、送检时间、检测方法等因素影响,且酶活性检测方法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基因确诊在临床及遗传咨询中能提供

7、重要信息。,WHO根据本病患者酶活性程度分为5级,七、鉴别诊断,八、治疗及预防,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早期诊断、预防的重点。同时,在本病的高发地区,患者应用氧化性药物前,应常规进行本病的筛查,避免使用氧化性药物。当出现急性溶血时,应立即停止接触和摄人可疑食物、药物,并按急性溶血性贫血的处理原则进行治疗。本病为遗传性疾病,但属于可预防性疾病,有一定的诱因才发病,一般不必要 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九、病例分析,编号914,男,系G2P2,足月剖腹产,出生时体重2700g,无黄疸病史。新筛发现G6PD值下降,初筛G6PD 1.8 U/dL,复查18.8 U/dL(切值为23.7 U/dL)。现混合喂养,无溶血及黄疸情况,要求行相关基因检测。,检测依据:,检测项目: G6PD基因编码区点突变检测。,检测结果:,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