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实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1950559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实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实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实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实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实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实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实用).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实用) 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实用)篇1国家统计局29日发布的_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去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分别增长1.3%和2.8%。统计显示,_年以来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_年、_年、_年和_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0.5、1.5和0.5个百分点。以下为详细内容:一、农民工规模(一)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_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

2、人,比上年增加21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加290万人,增长2.8%。(二)农民工总量增速继续回落_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详见下图)。_年、_年、_年和_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0、0.5、1.5和0.5个百分点。_年、_年、_年和_年外出农民工人数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2.1、0.4、1.3和0.4个百分点。近三年本地农民工人数增速也在逐年回落,但增长速度快于外出农民工增长速度。(三)西部地区农民工数量增长快于其他地区按输出地分,东部地区农民工10664万人,比上年增加210万人,增长2.0%,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8.9%;中部地区农民工94

3、46万人,比上年增加111万人,增长1.2%,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4.5%;西部地区农民工7285万人,比上年增加180万人,增长2.5%,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26.6%。西部地区农民工增长速度分别比东部、中部地区高出0.5和1.3个百分点。二、农民工基本特征(一)六成以上为男性农民工在全部农民工中,男性占67.0%,女性占33.0%。其中,外出农民工中男性占69.0%,女性占31.0%;本地农民工中男性占65.1%,女性占34.9%。(二)年轻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占3.5%, 21-30岁占30.2%,31-40岁占22.8%,41

4、-50岁占26.4%,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7.1%。调查资料显示,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由_年的65.9%下降到_年的56.5%,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5.5岁上升到38.3岁。(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增加高中及以上农民工占23.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的占2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高中及以上的占21.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四)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提高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4.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接受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占9.5%,比上年提高0

5、.2个百分点;农业和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都参加过的占6.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分性别看,男性农民工接受过农业和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6.4%,女性占31.4%。分年龄看,各年龄段农民工接受培训比例均有提高。三、农民工流向分布(一)西部地区吸纳能力继续增强在全部农民工中,16425万人在东部地区务工,比上年增加251万人,增长1.6%;5793万人在中部地区务工,比上年增加93万人,增长1.6%;5105万人在西部地区务工,比上年增加154万人,增长3.1%。在西部地区务工农民工增速较快,主要由于就近就地转移加快。与上年相比,西部地区本地农民工增长了4.1%。(二)跨省流动农民工比重有

6、所提高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农民工7867万人,比上年增加129万人,增长1.7%,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6.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18.3%跨省流动,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外出农民工62.8%跨省流动,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53.9%跨省流动,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三)流入地级以上城市的农民工比重继续上升在外出农民工中,流入地级以上城市的农民工10885万人,占64.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8.1%流入直辖市,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22.4%流入省会城市,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34.2%流入地级

7、市,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跨省流动农民工77%流入地级以上大城市,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省内流动农民工53.9%流入地级以上大城市,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四、农民工就业(一)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从业的比重提高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从业的比重为56.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从业的比重为42.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1.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农民工比重为6.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比重为6.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二)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从业比重提高明

8、显中部地区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主要是从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比重提高。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占13.2%,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占6.5%,分别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比重提高。其中,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农民工占8.7%,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占8.3%,分别比上年提高0.5和0.2个百分点。(三)自营方式就业的农民工比重提高_年,受雇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83%,自营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7%,自营就业农民工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五、农民工收入(一)各行业农民工收

9、入均保持增长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864元,比上年增加255元,增长9.8%。分行业看,各行业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均保持增长,增长较快的是制造业、建筑业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二)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收入增长较快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966元,比上年增加273元,增长10.2%;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761元,比上年增加227元,增长9%;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797元,比上年增加246元,增长9.6%。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增速分别比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高1.2和0.6个百分点。六、外出农民工消费和居住(一)农民工在外务工生活消费

10、支出增长外出农民工月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944元,比上年增加52元,增长5.8%。外出农民工月均居住支出人均445元,比上年减少1.8%,居住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7.1%,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二)工地工棚和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农民工比重下降外出农民工中,在单位宿舍居住的占28.3%,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在工地工棚和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占17.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租赁住房的占36.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乡外从业回家居住的农民工占13.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务工地自购房的农民工占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自购房农民工比例提高,主要是在小城镇自

11、购住房的农民工增加。在自购房农民工中,在小城镇购房的农民工占49.1%,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三)从雇主或单位得到住房补贴的农民工增加外出农民工中,从雇主或单位得到免费住宿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46.8%,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从雇主或单位得到住房补贴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8.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的比重为44.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七、农民工权益保障(一)超时劳动和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变化不明显外出农民工年从业时间平均为10个月,月从业时间平均为25.3天,日从业时间平均为8.8个小时,较上年变化不大。日从业时间超过8小时的农民工占40.8%,较上年

12、略有下降,但周从业时间超过44小时的农民工占85.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_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为38%,与上年基本一致。(二)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有所下降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0.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0.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本地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1.2%,与上年持平;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1.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从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看,建筑业仍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多发地,批发和

13、零售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上升。建筑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1.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制造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0.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下降0.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三)工资拖欠额上升较多_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资为9511元,比上年增加1392元,增长17.1%。其中,被拖欠工资的外出农民工人均被拖欠10613元,比上年增加1529元,增长16.8%;被拖欠工资的本地农民工人均被拖欠8148元,比上年增加1050元,增长14.8%。(四)参加“五险一金”的农民工比

14、例提高农民工 “五险一金”的参保率分别为:工伤保险26.2%、医疗保险17.6%、养老保险16.7%、失业保险10.5%、生育保险7.8%、住房公积金5.5%,比上年分别提高1.2、0.5、0.5、0.7、0.6和0.5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五险一金”的参保率均有提高。外出农民工在工伤、医疗、住房公积金方面的参保率高于本地农民工,在养老、失业和生育方面的参保率低于本地农民工。(五)东部地区参保率最好,中西部地区参保率提高较快分区域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五险一金”参保率分别为:工伤保险29.8%、医疗保险20.4%、养老保险20.0%、失业保险12.4%、生育保险9.1%、住房

15、公积金6.0%,均好于中西部地区。但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五险一金”的参保率提高较快。(六)制造业参保率最高,建筑业参保率最低分行业看,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中,制造业农民工“五险一金”参保率分别为:工伤保险34.2%、医疗保险22.1%、养老保险21.4%、失业保险13.1%、生育保险9.3%、住房公积金5.3%,分别是参保率最低的建筑业农民工的:工伤保险2.3倍、医疗保险4.1倍、养老保险5.5倍、失业保险6.2倍、生育保险7.9倍、住房公积金5.9倍,从事不同行业农民工参保率差距明显。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实用)篇2一、调查目的近期,关于农民工未回家过年的情况经常被媒体报道,已经成

16、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农民工一年到头工作辛苦,春节却不能回家跟亲人团聚。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住房条件、收入情况以及业余生活等,笔者对_某重点大学和_某小区春节在岗农民工进行了面对面访谈。根据访谈调查,笔者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二、基本情况调查时间:20_年2月15日、16日调查方式:面对面交谈调查地点:_市某大学和某小区调查对象:环卫工、厨师和保安三、访谈内容1、环卫工_ 湖北_人_今年57岁,来_打工已经9年。开始与老伴一起做环卫工打扫卫生,直到12月。_现在做垃圾站管理员,负责两个垃圾站的清理工作。每天早晨4点半,他和老伴一起从住的地方到某大学校园,大约要半个小时。按照规定,他们5点必须到位。

17、老两口多年如一日,无论严寒酷暑,从来没有中断过。两人工作认真踏实,9年来一次都没有回红安老家过春节。因为工作岗位春节不能缺人,所以他们没有回老家。由于长期没有人,老家的房子已经倒塌,只剩一下一堵墙了。_有一儿一女,儿子在某大学做辅导员,200x年意外身亡。女儿在_一家企业打工,每月会来看看他们。_一个月工资1300元,这是刚涨的,原来更低。老伴的工资也是这么多。一年下来,两人可以积攒一万余元。房子是学校统一分的,就一间房子,10平米,吃住都在那里。平时两个人工作辛苦,业余时间就是在家里看看电视,没有其他娱乐活动。问他为什么不回老家把房子修修过春节,_说修房子缺钱,另外这个岗位不能缺人,没人干垃

18、圾怎么办。_将来的打算是退休后干不动了和老伴一起跟着女儿生活。2 、厨师长_ 湖北_人_今年45岁,妻子也在大学食堂打工。他们的儿子刚上初中,就在_一中学,是找了关系花了钱才进的。 _199x年来到大学食堂做厨师,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度过了无数个春秋,现在工资是2300元一个月。期间,他只回了4次老家过春节。今年他没有回老家过春节,因为他是厨师长,不能离开。_每天早上5点前要到食堂,一直工作到9点后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下午2点后可以再休息两个小时,然后就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点。因为是厨师长,_每天要第一个到餐厅,所以他4点就要起床。到餐厅第一件事就是先打开冰柜,把要用的食材取出来做好准备。晚上下

19、班后,他是最后一个走,因为要把剩余的食材放进冰柜,锁好后才离开。食堂经理说,把事情交给陈师傅放心,除了假期生病,陈师傅没有休息过一天。在食堂工作20多年,认真负责,感情很深,把食堂里的事情当做自己家里的事情对待。工作的调整,春节的安排,他从来没有怨言,尽职尽责。_最大的心愿就是教工和学生吃了饭没有意见,感到满意。_工作这么辛苦就是为了师生能够吃好。3、保安_ 湖北_人_今年51岁,身体很硬朗,在我们小区保安队当副班长。_来_做保安快两年了,每年春节都不能回老家过年。 _说,春节不能回老家,而且工作更繁忙,检查和巡逻的任务比平时更重。_每月工资1500元。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高低床,每天管两顿饭

20、。_现负责小区入口大门的监管工作,每年工作8个小时,责任是登记检查进来的车辆。小区业主的车辆直接放行不登记,外来车辆要登记,并且要报给出口大门的保安。小区业主的500多辆车,_差不多都记住了车牌,所以一看车牌就知道是外来车辆还是小区业主车辆。_没有节假日,每天都要上岗。他的工作并不轻松,每周都会碰到几个不讲道理的车主,扯皮甚至辱骂他们。车主再怎么赖皮,他们也只能忍耐好言相劝。工作如此辛苦,_没有怨言,一心为了小区的安全。他最大的愿望是工资能提高点,涨到2000元就满足了。四、结论和建议结论:通过此次调查访谈,笔者认为农民工的工作十分辛苦,也十分伟大。他们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没有

21、他们,城市就很难正常运转。他们工作辛苦,但生活待遇却不好,比如工资低、住房条件差、子女受教育难,业余生活单调等。这对农民工来说不公平。与此同时,不理解不尊重农民工的城市人也不少,一些城市人看不起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农民工遇到这些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注,尤其是政府和用人单位。建议:1、要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让他们在城市中生活的更好一些。2、要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工作之余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在一些农民工较集中的地方可开设农民工活动中心,社区也可以开辟一些专门供农民工活动的场所。政府可举办一些农民工娱乐文化活动。3、要办好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或者让他们的孩子享受跟城里孩子一

22、样的上学待遇,不能把他们的孩子拒之门外,收费也不能过高。4、全社会要对农民工多一些关心和帮助,少一些冷漠和鄙视。市民要多一些对农民工的理解与尊重,让他们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实用)篇3一、农民工规模、分布及流向(一)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增量主要来自本地农民工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比上年增加424万人,增长1.5%,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本地农民工11237万人,比上年增加374万人,增长3.4%,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16934万人,比上年增加50万人,增长0.3%,增速较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增量占新增农民工的88.2%。

23、在外出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13585万人,比上年减少157万人,下降1.1%。(二)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最快,吸纳能力逐步增强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104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万人,增长1%,占农民工总量的36.9%;中部地区农民工9279万人,比上年增加105万人,增长1.1%,占农民工总量的32.9%;西部地区农民工7563万人,比上年增加185万人,增长2.5%,占农民工总量的26.9%;东北地区农民工929万人,比上年增加34万人,增长3.8%,占农民工总量的3.3%。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快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农民工增量占新增农民工的43.6%。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务工农

24、民工15960万人,比上年减少48万人,下降0.3%,占农民工总量的56.7%;在中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746万人,比上年增加147万人,增长2.6%,占农民工总量的20.4%;在西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484万人,比上年增加275万人,增长5.3%,占农民工总量的19.5%;在东北地区务工农民工904万人,比上年增加45万人,增长5.2%,占农民工总量的3.2%。(三)外出农民工增速继续回落,跨省流动农民工继续减少-,外出农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趋势,增速分别为3.4%、3%、1.7%、1.3%、0.4%和0.3%。外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也由的62.8%逐渐下降到的60.1%。外出农民工中,跨省

25、流动农民工7666万人,比上年减少79万人,下降1%,占外出农民工的45.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17.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6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52.2%,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东北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22.9%,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二、农民工基本特征(一)女性农民工占比继续提高,有配偶的占比提高在全部农民工中,男性占65.5%,女性占34.5%。其中,外出农民工中男性占68.3%,女性占31.7%;本地农民工中男性占62.8%,女性占37.2%。农民工中女性占

26、比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本地农民工在农民工总量中占比继续提高,而本地女性农民工占比较高所致。全部农民工中,未婚的占19.8%,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有配偶的占77.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有配偶的占64.8%,比本地农民工低25.4个百分点,但占比提高较快。(二)农民工年龄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占比近五成农民工仍以青壮年为主,但所占比重继续下降,农民工平均年龄不断提高。从平均年龄看,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9岁,比上年提高0.4岁。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53.9%,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9.2%,比上年提高1.3个

27、百分点。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49.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老一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0.3%。(三)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3.2%,初中文化程度占59.4%,高中文化程度占17%,大专及以上占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9.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3.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四)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比重小幅下降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

28、工占32.9%,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0.7%,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占8.7%,均与上年持平;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都参加过的占6.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本地农民工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0.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5.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农民工就业(一)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下降明显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52.9%,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30.5%,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9.7%,比上年下

29、降1.4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46.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2.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1.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二)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有所回落农民工月均收入3275元,比上年增加203元,增长6.6%,增速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除制造业收入增速较上年提高,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速与上年持平以外,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5、1.9、1.5和0.7个百分点。(三)本地和在中部地区务工的

30、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较快外出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3572元,比上年增加213元,增长6.3%;本地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2985元,比上年增加204元,增长7.3%。本地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比外出务工农民工低587元,但增速比外出务工农民工高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454元,比上年增加238元,增长7.4%;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132元,比上年增加224元,增长7.7%;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117元,比上年增加153元,增长5.2%;在东北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063元,比上年减少42元,下降1.4%。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比在东

31、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务工的农民工高0.3、2.5和9.1个百分点。四、农民工权益保障(一)超时劳动情况有所改善农民工年从业时间平均为10个月,月从业时间平均为24.9天,日从业时间平均为8.5个小时,均与上年持平。日从业时间超过8小时的农民工占64.4%,周从业时间超过44小时的农民工占78.4%,分别比上年下降0.4 和1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日工作超过8小时和周工作超过44小时的比重比上年分别下降1.8和0.6个百分点,超时劳动情况改善比较明显。(二)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下降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为35.1%,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

32、劳动合同的比重为38.2%,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重为31.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三)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下降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人数为236.9万人,比上年减少38.9万人,下降14.1%。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为0.84%,比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20_年以来,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均在1%以下,但是年度之间有波动。20_-20_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分别为1%、0.76%和0.99%。其中,20_年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情况反弹,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比20_年提高0.23个百分点。,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人均拖欠11433元,比上年增加

33、1645元,增长16.8%。其中,被拖欠工资的外出农民工人均拖欠11941元,比上年增加1249元,增长11.7%;被拖欠工资的本地农民工人均拖欠10518元,比上年增加1851元,增长21.4%。被拖欠的工资总额为270.9亿元,比上年增加0.9亿元,增长0.3%;与20_年被拖欠的工资总额增长35.8%相比,拖欠情况出现好转。从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看,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分别为0.6%、1.8%、0.2%和0.4%,分别比上年下降0.2、0.2、0.1和0.3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有所上升,为0.6

34、%,较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五、进城农民工居住状况(一)进城农民工的购房比例提高在进城农民工中,租房居住的农民工占62.4%,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租赁私房的农民工占61%,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购房的农民工占17.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购买商品房的农民工占16.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单位或雇主提供住房的农民工占13.4%,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以其他方式解决居住问题的农民工占6.4%,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购买保障性住房和租赁公租房的农民工不足3%。(二)居住困难的进城农民工占比下降进城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为19.4平方米,与上年基本保持一致。其中

35、,人均住房面积在5平方米及以下居住困难的农民工户占6%,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在6-15平方米的农民工户占37.4%,在16-25平方米的农民工户占25.5%,均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在26-35平方米的农民工户占12.6%,在36平方米以上的农民工户占18.5%,分别比上年下降1.1和0.9个百分点。(三)进城农民工居住条件总体有所改善农民工户住房配备电冰箱和洗衣机的比重分别为57.2%和55.4%,分别比上年提高2.9和3.8个百分点;86.5%的农民工户住房有自来水,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77.9%的农民工户住房有洗澡设施,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69.6%的农民工户住房有

36、独用厕所,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85.5%的农民工户能上网(计算机或手机),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18.6%的农民工户拥有汽车(生活和经营用车),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六、进城农民工社会融合情况(一)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交往有待丰富在城市生活中,除家人外,进城农民工业余时间人际交往时,老乡占35.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当地朋友占24.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同事占22.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他外来务工人员占3.1%,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基本不和他人来往占12.7%,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进城农民工业余时间主要是看电视、上网和休息,分别占45.8%

37、、33.7%和29.1%。其中,选择上网和休息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2.7和0.9个百分点。选择参加文娱体育活动、读书看报的比重分别为6.3%和3.7%,分别比上年下降0.8和0.9个百分点;选择参加学习培训的比重仅为1.3%,与上年持平。(二)权益受损选择法律途径解决的进城农民工占比显著提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62.4%的进城农民工想到的是找家人、亲戚帮忙,找老乡的占28.9%,找本地朋友的占24.7%,找单位领导或同事的占11.7%,找工会、妇联和政府部门的占6.8%,找社区的占2.3%。找家人、亲戚帮忙,找老乡和找本地朋友帮忙的农民工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7、1.1和1.4个百分点

38、。当权益受损时,进城农民工选择解决途径依次是:36.8%与对方协商解决,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30.1%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比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27.2%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三)已就业进城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占比提高从对工会组织的知晓情况看,已就业进城农民工中20.8%知道所在企业或单位有工会组织,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59.6%知道所在单位和企业没有工会组织,19.6%不知道自己所在企业或单位是否有工会组织。在知道自己所在企业或单位有工会组织的农民工中,53.8%的农民工加入了工会,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加入工会的进城农民工占已就业的进城农民工的比

39、重为11.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在加入工会的农民工中,经常参加工会活动的占21.3%,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偶尔参加的占62.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没参加过的占16.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附注1.调查简介农民工监测调查:为准确反映全国农民工规模、流向、分布等情况,国家统计局20_年建立农民工监测调查制度,在农民工输出地开展监测调查。调查范围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地域,在1527个调查县(区)抽选了8906个村和23.7万名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样本。采用入户访问调查的形式,按季度进行调查。农民工市民化调查:为准确反映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生

40、活、居住状况和社会融合等基本情况,国家统计局20_年建立农民工市民化监测调查制度。调查范围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地域,随机抽取了4.08万户进城农民工样本,由调查员使用手持电子采集终端(PDA),直接入户面访的形式,每年10月开展年度调查。2.主要指标解释农民工: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本地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外出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进城农民工:指居住在城镇地域内的农民工。城镇地域为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区域,与计算人口城镇化率的地域范围相一致。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

41、、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实用)篇420_年中共_的最重要命题之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问题”。而在全面贯彻落实_,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农民工问题依然是民生问题中应给予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80年代后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大量地流入城市。他们正值人生的黄金阶段,他们奋斗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奋

42、斗着,我们理应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这样才有利于创造和谐社会。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一)比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于8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并且他们的家庭多数响应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号召,因此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尽管户口本上他们仍然是农民身份,但其中相当多的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劳动,缺少艰苦锻炼的机会,属于“从校门到校门”的一代。同时,标榜“80后”青年人的特征“自我”、“物质化”、“无责任感”、“生存能力弱”等都同样适用于他们。他们在城镇寻求职业时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在某些方面缺乏新产业工人阶层的志气。(二)无务农经验,对家乡的乡土认同在减

43、弱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或只会一点点。他们中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出生在农民之家,户籍在农村,但却很少接触农业生产活动,甚至有的随同父母在城镇长大。在自身农民身份的认同中,也觉得自己外出务工经商,已经脱离了农民身份。他们对家乡的乡土认同更多的是包含着对亲人的感情,对农业活动则缺乏感情和兴趣。(三)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维权意识较强生于80年代,正好是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和法制建设步入正轨的年代,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都具有至少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甚至有些接受过中专或高技类课程训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态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在调查中发现有97%

44、的农民工表示愿意继续学习,其中最想了解的依次是专业技能知识(69.7%)、法律知识(54.7%)和文化知识(47.8%)。这种需要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细微的差别。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种观点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得到最广泛的认同。(四)外出动机多为寻求个人发展与父辈农民工外出以求生存为主的动机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在考虑赚钱的同时,更把外出作为寻求自我发展和追求城市生活作为主要的目标。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以“出来赚钱”为主要目的的只占18.2%,而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学一门技术”和“在家没有意思”的人占到了71.4%。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60年代的农民工有76.2%的人选择了“出来赚钱”

45、,70年代出生的则有34.9%,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有了比父辈更深更高的认识,融洽的工作氛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良好的工作条件已经成为他们找工作时最为关注的问题。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就业现状和问题(一)工作情况据调查显示,我国工资报酬最低的五个行业是农林牧副渔业、批发、零售贸易服务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制造业,这些行业的工资都低于平均工资水平。而新生代农民工却在这五个行业的就业比例中占82.5%。可见新生代农民工所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型和低技能高替代性的工作,工作层次比较低,稳定性较差,发展机会很少。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10.2小时,甚至有些人工作时间经常延长到24小时。而在稳

46、定性方面,有53%的人工作不稳定,其中有26.4%的人工作很不稳定。(二)生活状况由于很多用人单位不能为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比较正式的宿舍,从而使得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不得不自己解决住房问题。他们大多选择了租房和搭工棚。而事实上租房费在他们仅有的微薄收入中占据了一大部分,因此住房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调查显示,只有30.2%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比较满意。在生活消费方面,调查显示,总共有89.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城市的饮食条件太差,在少得可怜的休息日里,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始走入网吧、舞厅、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尝试着融入繁华的城市。(三)身份归属状况与父辈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

47、“城市梦”更加执着。他们积极地认同所在城市,参加当地社会组织的集体活动,渐渐适应并习惯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环境,希望能在城市扎根发展。肮脏、随地吐痰、偷盗、不礼貌、不文明等,似乎理所当然地加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而历史形成的“城里人”和“乡下人”之分,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时常遭受城里人的白眼和歧视。一旦一个地方发生了刑事犯罪,人们也总是首先将怀疑的目光指向进入城市的农村人。这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到自卑和对“城市梦”的茫然,将自己与城市隔离开来,蜷缩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三、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户籍制度所带来的“先城后乡”的不平等待遇让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市场时处于劣势地位,同等条件下只能从事比较脏、乱、差的工作,即使同工也不同薪。农村一方面由于经济比较落后,政府没有办法提供更多的和合适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政府或新生代农民工个人,都难以预计进城后的情况。为此,需要深化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体制和政策,例如城市养老、医疗、住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