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95498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十章 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十章 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章 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影响痛苦的心理社会因素(一)痛苦概述简洁运用:结合实际说明痛苦的文化意义P251人对痛苦的耐受性还受到学习、文化和社会角色的影响领悟:1 .被看作生物医学的痛苦(P250待补)在面对受伤的病人时,人们通常会在生物或医学的层面上来理解痛苦。在这个层面上,尽快治愈伤痛是最主要的目标。2 .痛苦的维度Melzack和TOrgerSen提出的痛苦的三维度1)感觉的维度:在感觉维度上,根据不同的感受性质,痛苦被分为阵痛、刺痛、灼痛等不同类型。2)情感的维度:在情感维度上,对痛苦的描述反应了人对痛苦感的情感反应。3)程度评价维度:程度评价维度则描述了痛苦的轻重程度、从稍微到猛烈的。3 .痛苦的种类1

2、)急性痛苦2)慢性痛苦(可分为慢性难治性良性痛苦;慢性进行性痛苦。)3)不简洁归为某一类的痛苦(神经痛;灼痛等)4 .痛苦实际上是一种感觉一一心情体验,同时也是影响生活质量一个重要因素 痛苦实际上是一种感觉一一心情体验,同时也是影响生活质量一个重要因素,当一个人感到的痛苦越多,他的生活质量很有可能就越低。同时痛苦往往伴随着抑郁、失眠、易惹怒以及丢失工作力量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特别大。 在心理学的层面上,痛苦不仅仅意味着神经回路和中枢神经之间的生化过程,它拥有了更加简单的机制,与认知、心情、意志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关系。此外,人对痛苦的耐受性还受到学习、文化和社会角色的影响。5 .

3、痛苦的文化意义识记:1 .痛苦的定义痛苦是与现实的或可能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一种不开心的感觉性和心情性体验。2 .急性痛苦急性痛苦是指持续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的痛苦。3 .慢性痛苦慢性痛苦是指持续时间超过了三个月的痛苦,包括创伤痊愈后依旧持续的痛苦。(二)痛苦的测量领悟:1 .直接测量痛苦感觉的方法直接测量痛苦感觉的方法是通过一些无创或微创手段诱发被试的痛苦感,然后要求被试报告是否感觉的痛苦,或感觉到的痛苦感的程度。2 .使用直接方法测量痛觉的要点1)被试需要经过训练,能够辨别可察觉的痛觉差异;2)实行诱发痛苦的方法不能给被试造成严峻的、长久的损害;3)在进行重复试验时,要考虑到人的自然生理周期变化

4、。3 .诱发痛苦的方法1)化学刺激法:(皮下注射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痛苦,通过注射量来掌握痛苦程度。)2)机械刺激法:(机械压力产生痛苦感,压力大小转变痛苦感的程度。)3)温度刺激法:(掌握强度的激光照耀到被试的皮肤上引起的痛苦。)4)电刺激法:(方波脉冲电流引起被试的痛苦感,用电流强度掌握痛苦感。)5)止血法:(通过压迫肢体血管导致肢体远端缺血而引起的痛苦。)4 .间接测量痛苦的方法(P254待补)这是用痛苦导致的生理反应指标来衡量被试的痛苦体验,其优点是比较客观,有可测量的标准,但生理指标并不能完全代表痛苦的主观体验。测量方法:1)植物神经功能测量2)脑诱发点位3)痛苦行为分析4)药物定量评估

5、识记:痛苦测量的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H)痛苦理论领悟:痛苦的三种理论解释1)特异学说:痛苦感觉来源于皮肤和大脑之间的一条特异性通道,它认为痛苦是专一、当然感觉通道的结果,物理刺激和心理感受一一对应。2)型式学说:认为刺激的强度和到达中枢的刺激信号的累加是产生痛苦感觉的感觉。全部皮肤感觉的性质都是有神经冲动的时空型式打算的,而并不是特定感受器和特地的感觉通道所产生的结果。3)闸门学说:在脊髓背角中存在一种掌握痛苦感觉的“闸门”机制,即第一级传导细胞T细胞。T细胞是脊髓中损害性刺激传递的中继站,当它的输出到达并超过某一临界水平常,就能触发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反应,如产生痛觉。而是否产生痛觉取决

6、于被刺激激发而兴奋起来的传入神经纤维的种类以及“闸门”的开合状态。(四)痛苦的行为解释领悟:三种痛苦心理模型对痛苦的解释(P258P260待补)条件反射有两种,一是经典条件反射;二是操作性条件反射1)经典条件反射:强调要避开情景刺激和痛苦之间建立条件反射,相反,尽量在情景刺激和镇痛反应之间建立条件反射。2)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了病人预先的主动行为所造成的后果,重视通过强化和惩处来对痛苦病人进行行为治疗3)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非直接刺激对机体习得某一反应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间接强化,或观看学习。社会学习理论还强调个体的自我期盼和自我效能感对于痛苦治疗的影响。(五)影响痛苦的心理因素简洁运用:结合

7、实际说明社会心理因素对痛苦体验的影响领悟:社会心理因素对痛苦体验痛的影响1)心情:痛苦除了表现为一种躯体症状外,还伴随着心情反应。一般而言,躯体的痛苦会引起不开心的心情反应,而心情反应也会反过来影响对躯体痛苦感的认知。与痛苦相关的心情主要以负面的为主,常见的有抑郁和焦虑2)人格:不同的人格特质可能转变痛苦程度的主观体验和痛苦持续的时间3)认知:认知可以通过影响心情和行为而影响对痛苦的感觉。4)自我效能感和预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减轻抑郁,消退应激,解除痛苦,降低残疾程度。5)应对技能:病人所把握的应对方式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会影响到病人对痛苦的感觉、耐受痛苦的力量以及维持生活的水平6)错误认知:错误认知会直接影响患者抑郁的严峻程度及持续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