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1]doc教育技术评审规范.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5547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6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涞[1]doc教育技术评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涞[1]doc教育技术评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涞[1]doc教育技术评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涞[1]doc教育技术评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涞[1]doc教育技术评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涞[1]doc教育技术评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涞[1]doc教育技术评审规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吉林省高校教育技术成果评价规范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录像片、研究论文(征求意见稿)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 2006年4月21日目 次1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评价规范.31.1 范围.31.2 目的.32 规范性参考文件.43定义.44 规范体系.54.1 总体框架.54.2 界定方式.65评价规范正文.662006年度吉林省教育技术成果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评比评分标准.167教学录像片评价规范178研究论文评价规范.19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评价规范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是构成教学传播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决定传播质量的关键要素,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数量在迅速

2、增长。为了对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保证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学的质量。本规范通过定义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评价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来规范和指导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价,同时对于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概述1.1 范围本规范针对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教育领域中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提出了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评价规范,包括框架结构和指标体系。本规范定义了课件和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等四个维度的特性,每个维度下包含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以最小的重迭描述了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质量特性。本规范所针对的评

3、价对象是作为最终产品或阶段性产品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本规范不具体规定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产品进入到实际教学和培训活动之中后的应用方式或效果,一门合格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还取决于对它的具体应用方式以及相关制约环节(如教学安排、学习支持服务、辅助资源等)。本规范中描述的多媒体课件是指结合某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或学习单元而设计的、实施相对独立地、完整地用于训练、教学和学习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是基于单机版、以程序跳转形式表现的、以同步学习或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单元或Web 的、以超媒体形式表现的、以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单元。多媒体课件大量采用图形和图象,动态模拟图或像等视觉媒体,揭示描述的

4、客观事实、发生机理、发展过程、预期可能或必然出现的结果等,并附有一定数量的知识回顾、知识扩展、探索、辅导和习题等内容。多媒体课件以光盘或网络为载体,分为单机版课件和网络版课件,单机版课件既可通过光盘运行,也可通过网络下载运行;网络版课件能够在浏览器中运行。本规范中描述的网络课程是基于Web 的、以超媒体形式表现的、以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和关于学习的评价体系,它是基于Web 传输的为完成某学科或领域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组织起来的相对完整的学习经验体系,它包括围绕特定学习目标而设计组织的学习内容、为实施课程而设计的交互性学习活动、以及为评价课程效果而进行的测评等,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复合体。 基本要

5、素包括网上学习、讨论、作业、辅导、答疑、实验、实习、测试和教学管理等教学环节。 本规范不具体评价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开发过程的成熟度,不具体规范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工具和制作方式。1.2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通过定义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质量特性的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和规范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评价,它适用于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生存期中对其质量的评价,包括在设计、开发、传输、使用等不同阶段上对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资源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最终评价。本规范可供获取(acquisition)、开发(development)、使用(use)、支持(support)、维护(maintenanc

6、e)或评审(audit)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资源的人使用。2. 规范性参考文件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下列规范中的条文:CELTS-22.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Evaluating Web-Based Courses)2002 年6 月。3.定义课件(Courseware)结合某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或学习单元而设计的、实施相对独立地、完整地用于教学、学习和训练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Course)结合某课程设计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为它们形成在某一学科的学力或某一套相关任务的能力而提供必要的知识或技能。它包

7、括网上学习、讨论、作业、辅导、答疑、实验、实习、测试和教学管理等教学环节。也可能是某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课程内容(Course content)一个课程的构成单元及其学习目标;向学习者授递的学科内容。课程前需(Course prerequisite)学习者在开始学习一课程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课程结构(Course structure)描述课程的所有要素、它们的相互关系、前需条件和完成要求。课程(体系)(Curriculum)按照一个或多个教育专门方向组合而成的课程集合,或由较小的学习单元组合而成的集合。学习难度(Educational difficulty)学习对象对学习者而言的难易程度。教学交

8、互水平(Educational interactivity level)学习者与教学资源互动的程度。典型学习时间(Educational typical learning time)一般学习者所需花费的时间。教学目标(Instructional objective)教学的目的。交互(Interaction)学习者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习内容(Learning content)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往往以多媒体形式提供。学习环境(Learning environment)学习的周边条件。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LMS)对学习加以调控的有机整体。学

9、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学习的目的与要求。课(Lesson)包括学习内容和相关学习对象的教学单元,其中可能还包含学生考核部分,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掌握。平台(Platform )是指使用某对象的硬件和软件的环境。软件质量特性(Softwar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用以描述和评价软件产品质量的一组属性。一个软件质量特性可被细地成多级子特性。4. 规范体系4.1 总体框架教育软件的评价有四种基本方法:总体分析法、指标体系法、观察法和实验法。本规范采用指标体系法,通过一套特定的指标体系从多个维度评价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质量属性。本规范从以下四个基

10、本维度来评价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质量特性:(1)课件、课程内容:指课件、课程内容本身的学术质量和组织结构,这是决定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质量的核心要素;(2)教学设计:指对课件、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测评方法的合理设计,这是决定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是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区别于一般计算机软件的特色性维度;(3)界面设计:指对学习者与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的设计,简便易用的人性化的界面设计是决定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4)技术:可靠、适当的技术是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质量的前提和基本保障。每个维度下包含有具体的评价指标。课件、课程内容维度有7

11、 条指标,用以评价了课件、课程内容本身的质量及组织结构。教学设计维度有14 条指标,衡量了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策略设计和测评方法设计。界面设计维度有9 条指标,评价了影响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易用性的要素。技术维度有6 条指标,评价了所采用技术的可靠性和适当性。整个规范共包括了36 条评价指标。图1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评价规范的基本框架4.2 界定方式本规范从以下5 个方面来界定评价规范的每个指标:l 名称:每条评价指标的名称;l 约束性:对各个指标的约束性的描述,包括“必需”指标和“建议”指标。必需指标对于有效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而言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一个多媒

12、体课件或一门网络课程在该指标上不合格,则可以认定整个课件或课程不合格。建议指标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中有重要作用,但不是无法替代的;l 描述:对每个指标的简要解释;l 具体说明:说明了各个指标的含义的具体要点,也就是每条指标所针对的测评点;l 备注:对于各指标的关键内容进行举例或补充说明。5评价规范正文维度1:课件、课程内容。课件、课程内容符合课程教学单元或课程目标的要求,科学严谨,课件、课程结构的组织和编排合理,并具有开放性和可拓展性。编号名称约束性描 述具 体 说 明备 注1.1课件、课程说明必需说明整个课件、课程的教学目标,说明课件、课程所属领域范围、针对的学习者群体、典型学习时间以及有

13、关的教学建议等。l 提供课件、课程教学目标说明;l 课件、课程教学目标能很好地反映整个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对该课件、课程的基本要求;l 教学目标适合学习者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深度、难度适当;l 说明课件、课程所针对的学习者群体,所属领域范围、典型学习时间以及有关的教学建议等。判断课件、课程的目标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发展水平及特点主要考虑:l 学习者的年龄范围;l 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个性特点;l 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包括课程前需知识的具备情况;l 学习者的需求;l 成人学习者的职业背景,等等。1.2内容、目标一致性必需课件、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单元或课程的学习目标相一致。l 课件、课程内容能涵盖课程教学单

14、元或课程的各项学习目标;l 课件、课程内容的深度与课程教学单元或课程的学习目标相适应;l 课件、课程的重点突出,主次详略得当。1.3科学性必需课件、课程内容科学严谨,且能够反映、渗透该领域的最新进展。l 内容科学严谨,没有思想性、学术性、表述性错误;l 资料来源可靠;l 能渗透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内容不严谨、不可靠可以表现为:l 对概念、原理等的解释不准确,有科学性错误;l 对重要观点的介绍存在偏见或者断章取义;l 对来自他人的观点或成果没有注明作者及出处。1.4内容分块必需按主题把内容逐级划分为合适的学习单元或模块,每个界面或页面主题明确,每个段落主题清晰、意义明确。l 教学或学习单元、模块的

15、划分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l 教学或学习单元、模块大小适当;l 每个界面、页面主题清晰,界面跳转不超过23次、页面长度上不超过35次滚屏就可以看到相对完整信息;l 各个段落意思集中,不把多层意思堆砌在一个很长的段落中。1.5内容编排建议针对学习者的心理特征,按照各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地组织编排课件、课程内容。l 课件、课程中各教学单元的顺序编排合理;l 各教学单元内的小单元编排顺序合理;l 教学内容编排能够清晰地反映该学科或领域的基本结构;l 编排顺序有利于学习者对内容的理解和学习。l 为了体现课件、课程内容的整体组织结构,可以采用目录表、结构示意图、概念图、标题列表等教学策略;l 为了便于学

16、习者对各项课件、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在各个教学单元中说明学习该内容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或关联性知识。1.6内容链接建议针对共同涉及到的核心知识点建立界面、页面间的链接;互相链接的资源在意义上密切相关。l 在各教学单元之内针对共同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建立链接;l 针对共同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建立跨单元的知识点链接;l 所建立的链接应该是有关联的、有意义的,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理解。提供链接的方式包括:l 直接将核心概念术语做成超链接;l 在界面或页面提供相应的超链接下方或侧方标注与该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单元或说明。1.7资源扩展建议提供与课件、课程内容相关的、有学习价值的外部资源链接。l 提供充分的相

17、关外部资源链接和参考资料;l 所提供的资源出处准确无误;l 所提供的资源有很高的学习价值。资源扩展包括包含资源、在线资源和离线资源,包含资源包括:l 在课件中直接引入的学习资源。在线资源包括:l 相关网络课程、网上图书与杂志;l 专业学科网站;著名研究者或研究机构的主页;l 相关的政府网站等。维度2:教学设计。课件、课程的教学设计良好,教学功能完整,在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与策略以及学习测评等方面均设计合理,能促成有效的学习。编号名称约束性描 述具 体 说 明备 注2.1学习目标必需各教学和学习单元都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l 各教学和学习单元有学习目标说明。l 对学习目标的描述准确、具体。这里的

18、“学习单元”是指课程中的模块、篇章、课、或者关联性和外展性的模块等,不包括课程中的辅助性成分,如:前言、术语表、附录等。2.2目标层次建议各主要教学和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中包含应有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的内容和要求。l 各主要单元的学习目标中包含高层次的学习目标。l 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灵活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帮助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高层次的目标常常要求学习者:l 应用新知识解决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完成真实任务;l 对知识进行明辨分析;l 对知识加以综合、整合;l 对观点或方案进行评价等。2.3学习者控制必需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学习

19、环境进行个性化定制,控制学习进程,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l 学习者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学习环境进行个性化定制;l 学习者能控制学习的步调和进程;l 学习者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学习者控制包括:l 内容控制:学习者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决定内容的顺序。l 路线控制(Pace control):学习者控制从一屏到另一屏或从一页到另一页的转换,控制学习时间;l 显示控制:学习者可以选择某些显示内容,选择反馈方式;l 环境控制: 学习者可以选择学习背景及其它环境要素。2.4内容交互性必需课程提供了充分的交互机会,引发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投入、操纵和思考。l 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充分的交互活动和机会;l 这

20、些交互活动和机会能够引发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投入、操纵和思考。促进内容交互性的方式包括:l 经常提出问题,促使学习者深入学习进程,主动加工处理信息;l 提供及时、具体、有启发意义的反馈;l 提供模拟、交互性实验或教育性游戏等趣味性学习活动;l 提供笔记工具,以便学习者可以对学习内容做标注。l 时常要求学习者做出某些特定性操作,而不只是简单地翻屏或翻页。2.5交流与协作建议结合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需要学生讨论或协作学习解决的问题、内容和相应的学习要求,讨论交流过程可以借助教学平台所提供的交流功能实现。l 在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上设计出让学习者讨论或协作学习解决的需要问题;l 问题具有一定的

21、开放性,具有讨论价值;l 对于讨论交流的方式、过程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l 教学平台所提供的交流功能包括:答疑栏、BBS、聊天室、留言板和电子邮箱等。l 开放性学习的问题包括: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有争议的问题,观点多元性问题、没有明确标准答案的问题等。2.6动机兴趣建议采用适当策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对课件或课程的学习动机和兴趣。l 采用适当的策略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l 所采用的策略能有效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l 所采用的策略要与课程内容紧密配合。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的策略包括:l 故事、案例、幽默、动画;l 游戏、模拟、虚拟现实场景;l 问题、真实性任务;l

22、 矛盾、冲突;l 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l 所学内容对学习者的意义和重要性说明;l 恰当地控制学习的难度。2.7知识引入必需采用适当的策略激活学习者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知识。l 采用各种策略来激活学习者的旧有相关知识;l 补充相关知识;l 这些策略应适合对所针对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者,能够有效地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激活相关知识的策略包括:l 提出问题;l 故事,阅读材料,熟悉的场景;l 类比、比喻;l 练习、预备性测试;l 概念图;l 讨论。2.8媒体选用必需充分运用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图表等媒体形式来表现课程内容。l 课件、课程中综合利用了不同的媒体形式;l 所采用

23、的媒体能最佳地表现课程内容,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l 对于动态媒体应设计播放交互控制,使媒体播放与实际情景对应。动态媒体播放控制可以极大的扩展媒体的表现力:l 通过对视频媒体的播放控制,可以压缩或放慢某过程的时间,充分表现运动的趋势或细节,增加视频媒体的表现力,视频媒体可以演示复杂的程序或过程,表现真实的事实,传达感情等;l 动画是以人为方法确定某种运动或过程,让学习者集中注意某个过程或程序中某些关键侧面,充分体现抽象的变化过程或者难以用视频表现的事件;l 利用直观可视的媒体来使抽象概念、原理、过程具体化。2.9实例与演示必需针对课程单元或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提供相关的实例和演示,提供多种变式

24、参数确定接口,在需要时引入可以改变事物发展进程,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l 课程单元或课程应通过充分的实例和演示等来说明、解释重点、难点内容;l 实例和演示应是可控的、恰当的,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理解。l 在需要学习者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上,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多种不同的实例或演示,通过变式反映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变化;对于较复杂的实例和演示,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不断提问、任务分解等策略来帮助学习者理解问题的各个侧面。2.10学习帮助建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获得适应性的学习指导和帮助。l 针对课程单元或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l 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应有作用、有意义和有价

25、值;l 学习指导和帮助应是适应性的,针对具体学习内容、具体情况而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学习指导帮助包括:l 建议、提示、技巧;l 指导、训练;l 专家意见;l 不同观点的比较;l 讨论;l 电子邮箱;l 网上答疑。2.11练习必需课程单元或课程提供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习者及时应用新习得的知识技能。l 结合课程内容提供相关的练习;l 练习中包含有高层次的远迁移练习和综合性练习。l 远迁移练习要求学习者对知识加以灵活变通,以解决新的问题或完成真实任务。l 综合练习要求学习者对不同课程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应用。2.12练习反馈必需学习者在练习中能得到有意义的反馈和积极的评价,提高学习兴趣和促进学

26、习动机。l 练习有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l 所提供的反馈和评价有助于学习者改正错误和增进理解;l 反馈和评价的方式是积极的、有建设性意义的。提供反馈和评价的方式包括:l 在学习者回答后提供关于回答正确或错误的判断信息;l 无法判断对错时,提供可供选择的答案或解决方案;l 提供答案列表,让学习者自己判断;l 提供典型的答案或解决方案;l 针对学习者的错误操作,显示这种错误将导致的后果;l 提供帮助性的解释、提示和建议;l 提供再练习的机会;l 与专家意见进行比较;l 辅导教师通过同步或异步交互来提供反馈意见。2.13追踪评价必需追踪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包括各单元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形成学习者可以

27、随时查看的报表。l 能记录学习者对各个单元内容的学习进度;l 能根据各单元的练习或测验结果记录学习者对各单元的掌握情况;l 提供可以随时查看的报表,用来分析和评价学习过程。关于学习过程的信息包括:l 是否曾访问过各个单元;l 对各个单元内容的访问次数、学习进度;l 是否曾进行过单元测试或练习;l 各单元的测试成绩及掌握程度分析;l 总体学习次数及时间等。(追踪评价功能可以借助于教学平台而实现)2.14结果评价必需给学习者提供关于各单元或整门课程的测验,测验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l 提供各单元的测验;l 提供整门课程的测验;l 测验质量高,能体现学习目标的要求;l 客观测验题能够自动评分或给出评价

28、。维度3:界面、页面设计。指界面、页面风格统一,协调美观,易于使用和操作,具有完备的功能。编号名称约束性描 述具 体 说 明备 注3.1风格统一必需课程在格式、风格、语言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学习者不单可以通过学习内容,也可以通过界面或页面风格、提示等及时了解学习路线和知识点位置关系,避免给学习者造成不必要的分心或认知负担。l 风格统一包括界面或页面格式、风格以及语言风格等;l 整个课件或课程在风格上应具有内在一致性;l 课件或课程中各个单元、模块应具有内部一致性;l 不会因风格的杂乱而给学习者造成不必要的分心或认知负担。影响风格内在一致性的因素主要包括:l 屏幕功能分区(如标题区、基本功能按钮

29、区、信息区等);l 按钮、图标、热键的风格;l 背景以及各类文字、插图等可视元素的色彩;l 各类文字(如各级标题、正文、重点内容、插入性文字、反馈等)的大小、颜色和格式;l 整体的语言风格。3.2屏幕布局建议屏幕设计简洁美观,文本、图形、图像等视觉元素构图合理,主体内容视觉信息表述明确,主陪体间信息互补,色彩和明度搭配协调得当。l 整个课程的页面简洁美观;l 页面上的文本、图形、图像等可视元素搭配构图合理。l 主体内容视觉信息表述明确,主陪体间信息互补,色彩和明度搭配协调得当;l 屏幕构成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3.3易识别性必需课程中的文字、图形、图像等视觉元素的大小、位置、颜色、对比适当,在8

30、00600 分辨率下清晰易辨。l 文字、图形、图像等视觉元素大小、位置、颜色、对比适当;l 在800600 分辨率下均清晰易辨。如果屏幕内容过多,应该采用非独立屏幕显示方式扩展信息含量。3.4导航与定向必需学习者无需特殊帮助就可轻松地操作导航路径,自如地访问课程的各个模块,并能确认自己当前的位置。l 课程的导航策略直观明确,简便易用;l 学习者可以方便地访问课程的各模块;l 有明确的定位标记,标明学习者在整个课程中的位置。导航策略包括:l 课程地图:通过图形方式直观地说明课程的各个部分,学习者点击自己想访问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进入该内容;l 导航框架:显示课程的各个模块,指引学习者穿行于各模块之间

31、,进行访问和浏览。l 内容框架:指引学习者访问课程的各部分内容。l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方便地访问课程的各个部分,应尽可能提供一种以上的导航方式,以便于转换视角;l 无论当前在什么位置,学习者都应可以很方便地回到刚才访问的位置,回到课程的首页,或者退出课程。3.5链接标识建议链接明显易辨,有明确的指示标签,学习者在打开链接以前能知道所指向的主题内容。l 链接明显易辨;l 链接有明确的标签,在打开链接以前能很容易地知道链接所指向的主题内容;l 编排顺序有利于学习者对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在网络课程中,当链接所指向的是本课程以外的网址、或者使国外的网址时,应该给予明确的说明。3.6电子书签建议能标记和记录

32、学习者学习到的位置,当学习者再次登录时能自动定位到上次结束时的位置,并允许学习者对特定内容做标记。l 有电子书签功能,能标记学习者学习到的位置;l 在学习者再次登录时自动定位到上次结束时的位置;l 并且允许学习者对特定内容做标记。3.7内容检索建议能通过关键词检索到以各种媒体形式表现的有关内容。l 有检索功能;l 能准确地检索出课程中以各种媒体形式表现有关内容;l 点击检索到的结果即可直接进入相应的内容。3.8操作响应建议对学习者的操作做出积极的反馈,利用视觉效果变化或听觉提示等表明操作已经生效。当连接下载操作时,应该在屏幕上提示用户需要等待的时间或所下载文件的大小和尚未下载的文件数据量。l

33、利用视觉效果变化或听觉提示等表明学习者的操作已经生效;l 当连接或下载需要较长时间时,在屏幕上提用户需要等待的时间或所下载文件的大小和尚未下载的文件数据量;l 提示信息完备,并且不干扰正常操作的进行。3.9操作帮助必需针对课程的操作使用方法提供明确完整的指导说明。l 针对课程的操作使用方法提供帮助说明;l 帮助说明应该明确、完整、有效。针对较复杂的功能可以提供专门的交互性培训程序。维度4:技术。所采用的硬件、软件技术能支持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可靠安装、运行和卸载,适合单机或网络传输。编号名称约束性描 述具 体 说 明备 注4.1运行环境说明必需向用户完整、具体地说明课程运行所需的基本硬件环境

34、、网络配置及软件环境的名称和版本。l 在产品说明书中或网站上有完整的运行环境说明;l 向用户详细、具体地说明课件、课程运行所需的基本硬件环境、网络配置及软件环境的名称和版本;l 在需要时提供下载所需软件的链接或网址。说明运行环境要求的方式包括:l 在产品使用手册或说明书上列出所有要求;l 在产品(离线版)包装上列出所有要求;l 在网络课程中有专门的页面说明运行环境要求。4.2安装必需课件或课程无需安装;或能自动安装;或者学习者可以按照提示顺利安装,无须专门技术帮助。l 课件、课程无需安装;或能自动安装;或者学习者可以按照屏幕上的提示顺利完成安装过程;l 在课件、课程安装上无须专门技术帮助;l

35、安装后能够顺利启动课件、课程。4.3可靠运行必需课件、课程能正常、可靠运行:能可靠地启动和退出,各功能按钮、热区、超链接能正常工作,没有链接中断或错误,没有明显的技术故障。课件、课程能正常、可靠地运行,包括:l 能可靠地启动和退出;l 各功能按钮、热区、超链接等能正常工作;l 没有链接中断或错误;l 没有其它明显的技术故障。4.4卸载建议学习者可以按照屏幕提示或使用标准操作系统的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删除程序”来卸载课程,无须专门技术帮助。l 学习者可以按照屏幕提示顺利卸载课程;l 学习者可以使用标准操作系统的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删除程序” 顺利卸载课程。此标准主要针对离线运行的课件、课程而言。

36、4.5多媒体技术必需课件、课程中所采用的媒体格式符合有关技术标准,适合所需传输介质传输要求。l 课件、课程中使用的多媒体素材符合相关标准;l 媒体格式适合所需传输介质传输要求,在规定的运行环境中能顺利、流畅地传输。l 所使用的媒体是常用媒体数据格式,不要求学习者安装媒体播放驱动程序;或提供链接下载驱动程序。这里的相关标准主要包括:吉林省高校多媒体课件制作规范和吉林省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规范。4.6兼容性必需课程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管理系统,符合关于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互操作性的规范。l 课件、课程能够在不同的学习管理系统中顺利运行;l 符合关于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互操作性的规范。这里的相关标

37、准主要指:吉林省高校多媒体课件制作规范和吉林省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规范。6、2006年度吉林省高校教育技术成果(多媒体、网络课程)评比评分标准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指 标 说 明评分备注教学内容(30)内容说明(6)有对整个作品的教学目标,所属领域范围、针对的学习者群体、典型学习时间和有关的教学建议等。科学性(10)课件、课程内容科学严谨,且能够反映、渗透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内容构造(10)按主题把内容逐级划分为合适的学习单元或模块,每个界面或页面主题明确,每个段落主题清晰、意义明确。建立链接的资源在意义上密切相关。资源扩展(4)提供与课件、课程内容相关的、有学习价值的外部资源链接。教

38、学设计(30)学习目标(5)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课件、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单元或课程的学习目标相一致。知识结构(5)采用适当的策略激活学习者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知识。选择的策略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对课件或课程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媒体选用(5)充分运用多种媒体形式来表现课程内容,媒体选择得当。可以控制实例和演示。学习者控制(5)学习者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学习环境进行个性化定制。提供了适应性的学习指导和帮助。交流与协作(5)有学生解惑答疑、讨论和协作学习解决方案。练习(5)提供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学习者在练习中能得到有意义的反馈和积极的评价,有追踪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

39、功能。内容设计(20)风格统一(10)课程在格式、风格、语言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屏幕设计简洁美观,文本、图形、图像等视觉元素构图信息表述明确,在800600 分辨率下清晰易辨。导航与定向(10)链接明显易辨,有明确的指示标签,学习者无需特殊帮助就可轻松地操作导航路径。能标记和记录学习者学习到的位置。有通过关键词检索信息功能。对学习者的操作做出积极的响应,提供明确完整的帮助。技术(20)运行环境说明(4)基本运行环境满足当前一般教学环境。安装、使用、卸载过程简单。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管理系统,符合关于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互操作性的规范。可靠运行性(8)课件、课程能正常、可靠运行:能可靠地启动和退出,各功能按钮、热区、超链接能正常工作,没有链接中断或错误,没有明显的技术故障。多媒体技术(8)课件、课程中所采用的媒体格式符合有关技术标准,适合所需传输介质传输要求。加分(10)推广价值(4)作品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整体印象(3)作品整体效果印象很好,记忆清晰。创新创意(3)技术领先,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多媒体运行的瓶颈;艺术表现力度印象深刻。7、教学录像片评价规范电视录像片是主要的教学媒体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