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55584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5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审定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系 部 名 称: 学 生 名 字: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答辩组负责人: 填表时间: 年 月48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但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离不开自然资源。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成为现在最密切关注的问题。在近几年之中,绿色环保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各个领域都不断倡导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资源。 本文从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实施途径入手,重点进行了清洁生产理论基础分析和管理模式,论证了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和在中国推

2、行清洁生产的客观必然性。以冶炼行业为例子从其生产工艺、成本、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阐述了我国企业在推行清洁生产时所受阻的原因。重点从运行机制、社会调控机制、法律机制、扩散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清洁生产推行机制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政策法律机制是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技术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关键,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政策和行政主导型居多,自愿型和法律规范行企业较少。 关键词:清洁生产、管理模式、推行机制AbstractIn recent years,as environmental issue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e contradictio

3、ns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But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societ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natural resources. How can mor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maintaining the natural ecological balance to become

4、the most closely wathed.Being in recent years,the concept of green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in all fields continue to promote clean production,recycling of resources.Production from the clean background,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ys to start focusing on clean production theoretical

5、 basis for analysis,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and the objective necess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in China. Smelting industry,for example ,from the production process,cost,and measures were analyzed and described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and corp

6、orate level and blocked by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Focus on aspects of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social regulation mechanisms,legal mechanisms,diffusion mechanism cleaner producti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chanism.Key words:Cleaner production Management m

7、ode Promotion mechanism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概 论11.1清洁生产的概念11.2清洁生产的研究范围11.2.1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的研究11.2.2清洁生产支持与保障体系、机制的研究11.2.3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完善和应用研究21.2.4清洁生产效益分析方法21.2.5清洁生产工艺研究和开发21.3国内外实施清洁生产概况21.3.1国外概况21.3.2国内概况4第二章 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52.1清洁生产的产生和发展52.2解决工业污染的方法和演进62.3清洁生产基本理论72.3.1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72.3.2清洁生产内容的表述72.3

8、.3清洁生产的目标82.4清洁生产管理模式分析92.4.1传统管理思想和企业管理行为92.4.2清洁生产与传统管理模式的特征比较102.4.3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112.5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142.5.1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和基础142.5.2防治生产与服务中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和最佳模式142.5.3提高组织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152.5.4清洁产品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15第三章清洁生产机制研究163.1清洁生产运行机制分析163.1.1政府是推行清洁生产的主导173.1.2企业是清洁生产运行的主体173.1.3公众是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推动力173.1.

9、4市场对清洁生产运行的基础调节作用183.1.5社会的协调配合作用183.2清洁生产政策法律机制分析193.2.1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概念193.2.2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主要方式193.2.3我国清洁生产放量长制度急需解决的几个方面203.3清洁生产技术机制213.3.1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213.3.2完善清洁生产的技术服务体系223.4清洁生产的社会调控机制223.4.1健全清洁生产机制和制度是实施清洁生产的关键。223.4.2加强对企业的监控力度233.4.3积极倡导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233.4.4制定有利于促进清洁生产的地方性法规和相关产业政策233.4.5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和人

10、员培训243.5清洁生产技术扩散机制的研究243.5.1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特点243.5.2清洁生产技术的扩散途径243.5.3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障碍分析25第四章 冶炼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案例分析274.1全过程控制,推行清洁生产284.1.1生产工艺流程分析284.1.2清洁生产方案的选取294.2成本分析314.2.1锌精矿的采选成本及其市场定价314.2.2锌的冶炼成本分析324.2.3锌冶炼工业有价金属回收现状344.3措施研制354.3.1总体目标353.3.2推广技术354.4推行清洁生产的受阻原因分析374.4.1共性问题374.4.2国家层面374.4.3企业层面404.5清洁生

11、产方案实施对策建议424.5.1更新观念 ,转变战略424.5.2积极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434.5.3公众参与清洁生产434.5.4培育、完善清洁生产市场444.5.5发挥社会协调配合作用45结 论46致 谢47参考文献48第一章 概 论1.1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是介于环境工程与环境管理之间的学科,是硬软件的结合部。环境污染的治理一开始都是污染的末端治理,使企业与环境管理部门处于绝对矛盾的地位,企业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而污染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为了缓和矛盾,也为了节省和减少污染,开始有了“将污染削减或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的理论和实践,这就是清洁生产。1.2清洁生产的研究范围1.2.1相关

12、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的研究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虽已颁布实施,但缺乏与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因此应当在不断总结近年来国内推动清洁生产的经验和教训 的基础守丧,参照国际清洁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进展,对现行的环境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清洁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1.2.2清洁生产支持与保障体系、机制的研究主要是政府机构功能、部门职能转换级管理能力建设的方向、目标、要求,建立促进组织开展清洁生产的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政策促进、利益驱动、企业为主”的清洁生产管理框架;研究和探讨清洁生产资金来源、资金扶持方法和力度,逐步消除实施清洁生产的经济障碍;研究和建立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研发的记住和

13、孵化器等。1.2.3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完善和应用研究 主要包括加紧对现有的指标体系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建立适当的反馈机制,不断的调整、修正和完善;研究和探讨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与相关科学指标体系的衔接和交叉,构筑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指标。1.2.4清洁生产效益分析方法 清洁生产效益中,既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这样的可以定量的“硬指标”,也有包括像无形资产、管理改进等“软指标”,因此,研究和逐步建立清洁生产效益分析方法,对评价和类比清洁生产成效、鼓舞组织开展清洁生产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1.2.5清洁生产工艺研究和开发 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先进

14、技术的支持。重点是研究和开发个专业领域(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还必须探讨和建立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推广的应用的机制、市场和鼓励政策。1.3国内外实施清洁生产概况1.3.1国外概况面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日趋短缺的局面,工业发达国家在对其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不改变长期沿用的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单靠一些补救的环境保护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许多国家逐渐认识到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最佳生产模式,把清洁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德国:政府土要负责基础科学的研究和组织实施,辅助企业进行科技开发和发展高新技术产

15、业:企业根据内部经营发展的需要,主动进行技术改造。(1)德国政府的资助:其资金由联邦科技部,经济部和国防部具体落实,资助经费主要用于以下五方面:资助安置和培训科技人员;资助企业开发与应用;资助基础类研究项目;资助合作性质的开发研究项日;资助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2)税收优惠:联邦政府所得税规定,凡是用于技术进步的开支,记入生产开支,列入生产成本,不列入计税基数,其中,凡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设备资金,或者70%以上用于环保设备的,可在5年内全部折旧。(3)金融扶持:德国的官方、半官方与私人金融机构,都大力扶持企业的技术开发研究。按照国家的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优先办理用于企业技术进步的贷款申请;凡新

16、能源开发、节能环保、高科技开发应用等项目,都可获得不同程度的优惠,其特点是期限长、利率低。德国由于对清洁生产极为重视,因此,在取代和回收有机溶剂与有害化学品方面进行了许多工作。对物品回收做了很严的规定,物品回收最初集中在包装品上面,现已适应包括汽车、计算机、机床等范围极为泛的产品。物品回收的要求,赋予德国工业界在设计容易循环使用的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增设回收和再利用等方面以强大的动力。美国:清洁生产最早是由美国一家化学公司资源搞起来的。该公司从自身的多年环保实践中感受到末端治理为主的传统做法的种种弊端,认识到源削减的重要性,主动在公司内开展污染预防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经验在美国推广开来

17、,进而在世界各地展开。1990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污染预防法。该法正式宣布:污染预防是美国的基本国策,是美国用预防污染取代末端治理政策的重大举措。污染预防法确定的目标是:在可行的情况下,污染应在源头预防或削减,而不是产生后再去控制。同时,在环保局的指导下,开展了著名的“绿灯计划”、33/50计划、能源之星电脑计划等一系列清洁生产活动,成效非常显著。丹麦:1991年6月颁布了新的丹麦环境保护法(污染预防法),于1992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这一法案的目标就是努力预防和防治对大气、水、土壤和亚壤土的污染以及振动和噪声带来的危害;减少对原材料和其它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促进清洁生产的推行和物料循环利用

18、,减少废物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在清洁工艺和回收一节中,规定了:(l)对通过采用清洁工艺和回收利用而大幅度减少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和开发项目提供资助,并对清洁工艺和回收利用方面的信息活动给予资助。(2)对某些会对公共行业或社会整体带来效益的项目可提供高达100%的资助。(3)对其结果属于应用性的项目和研究提供不超过75%的资助。(4)对工厂中回收研究项目提供25%的资助。(5)对用于收集所有类型废物设备进行的研究可提供高达75%的资助。1.3.2国内概况我国与清洁生产相关的活动具有较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调要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产品结构,通过技术改造

19、和“三废”的综合利用等手段防治工业污染。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政策,指出要通过技术改造把“三废”排放减少到最小限度。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环境问题要尽力在计划过程和生产过程中解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指导原则。1985年我国政府又提出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在总结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和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后,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思想。国家经贸委和原国家环保局于1993年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工业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工业污染防治必须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转变,实行清洁生产固体废

20、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均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一部旨在动员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生产和服务企业推行实施清洁生产的法律。从而进一步确立了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的法律框架,为中国走新型化工业道路提高了法律保障。自1993年以来,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在环保部门、经济综合部门以及工业行业管理部门的推进下,全国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开展或正在启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涉及行业包括化学、轻工、建材、冶金、石化、电力、电子、烟草、机械、纺织印染及交通等行业,具不完全统计。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己经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

21、工作,已有3000多家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审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共组织了600个清洁生产培训班,2万余人接受了清洁生产培训。自1994年底成立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以来,全国己建立了近40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第二章 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1清洁生产的产生和发展清洁生产的起源来自于1960的美国化学行业的污染预防审计。而“清洁生产”概念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当年欧共体在巴黎举行了“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的思想;1979年4月欧共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政策;1984、1985、1987年欧共体环境事务委员会三次拨款支持建立清洁生产示范

22、工程。自1989年,联合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以来,全球先后有8个国家建立了清洁生产中心,推动着各国清洁生产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UNEPIE/PAC)根据UNEP理事会会议的决议,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清洁生产。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环境署已先后在坎特伯雷、巴黎、华沙、牛津、汉城、蒙特利尔等地举办了六次国际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在1998年10月韩国汉城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上,出台了国际清洁生产宣言,包括13个国家的部长及其它高级代表和9位公司领导人在内的64位签署者共同签署了该宣言,参加这次会议还有国际机构、商

23、会、学术机构和专业协会等组织的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宣言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中关键决策者对清洁生产战略的理解及该战略在他们中间的形象,它也将激励对清洁生产咨询服务的更广泛的需求。国际清洁生产宣言是对作为一种环境管理战略的清洁生产公开的承诺。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OECD)在许多国家采取不同措施鼓励采用清洁生产技术。2.2解决工业污染的方法和演进人们解决工业污染的方法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们对工业污染原因及本质问题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以往的解决方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污染,后治理”阶段早期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局部的

24、工业污染,从工业革命至本世纪40年代,人类对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缺乏认识,对工业污染控制技术缺乏了解,由此引起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废渣主要靠自然环境的白身稀释和自净能力进行排放,只有当工业污染形成较大危害,才着手进行治理。在很多情况下,“先污染,后治理”变成了“先污染,无治理”。第二阶段:“末端治理”阶段60年代,工业化国家认识到稀释排放造成的危害,纷纷采取“末端治理”技术控制污染。所谓“末端治理”是指对工业污染物产生后集中在尾部实施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治理。末端治理强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但未能认识到可以在污染物排放之前削减其产生量,通常只是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转移,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25、,因此它不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末端治理”技术需要巨大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也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第三阶段:“污染预防,全程控制”阶段进入70年代,经济发展加速,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逐渐认识到末端治理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彻底的解决方法必须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的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这就是清洁生产的思想。这种解决方法彻底改变了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的传统生产模式,是使工业生产逐渐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措施。2.3清洁生产基本理论2.3.1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1、清洁及高效的能源和原材料利用。清洁利用矿物燃料,加速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进步和技术

26、改造,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2、.清洁的生产过程。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l:艺技术和高效生产设备;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组织物料的再循环;优化生产组织和实施科学的生产管理;进行必要的污染治理,实现清洁、高效的利用和生产。3、.清洁的产品。产品应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产品本身及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或少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产品失去使用功能后,应易于回收、再生和复用等。清洁生产要求两个“全过程”控制: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品产出、产品使用直到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产品

27、整个生命周期资源和能源消耗的最小化。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采取措施,提高效率,防止生态破坏和污染的发生。清洁生产的最大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改进。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所谓清洁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是和现有的工艺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推行清洁生产,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适时地提出新的目标,争取达到更高的水平。2.3.2清洁生产内容的表述 清洁生产内容可以采用下面表述:、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

28、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另一方面,清洁生产内容还可以直接表述为采用清洁的原料和能源、清洁生产生产和服务过程、得到清洁的产品。1、 清洁的原料、能源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尽可能采用无毒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代替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完善的管理,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原材料和能源的合理化利用;节能降耗,淘汰有毒原材料。2、 清洁的生产过程 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选用少废、无废工艺和高效设备;尽量减少

29、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采用可靠和简单的生产操作和控制方法;对物料进行内部循环利用;完善生产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清洁的生产过程的实施依赖清洁生产工程,通过代替技术、减量技术等,采用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削减生产过程废物的数量和毒性。清洁的服务是将环境因素纳入到过程中,减少服务过程的原材料、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量。3、 清洁的产品节约原料和能源,减少昂贵很稀缺的原料;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合理包装;合理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易处置、易降解。2.3.3

30、清洁生产的目标清洁生产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即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各种节能、降耗、节水措施,合理利用白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2、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即减少废料与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成、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目标的实现将体现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2.4清洁生产管理模式分析2.4.1传统管

31、理思想和企业管理行为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现代管理理论产生以来,经济主义和科学理性主义成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主导价值取向。经济主义和科学理性主义认为,企业唯一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采取科学严密的管理手段,推行“利润至上”、“标准至上”的管理理念。所以,现代管理理论成为仅关心经济利润的“经济的”“科学的”管理理论,这种观念指导下的企业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保证尽可能高的劳动生产率,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即为了企业利润而损害企业员工以致消费者利益,甚至严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等等,为了实现真正的科学管理

32、,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遭到了最严重的挑战。所以,这是一种以生态与经济相脱离为特征的企业经济管理理论,是不完全的现代管理理论。传统企业管理行为第一,传统企业管理重在管物,重在对物的分配、调度、安置、收入、支出。第二,传统企业管理重技术轻管理,认为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落后,却不知管理落后是根本。第二,单质管理,即传统的企业管理对产品的质量保障只着眼于生产过程中,忽视产品设计的重要性。第四,数量优先。传统企业管理偏重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和产品实物量的增大,因为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阶段,有产品就有效益,无产品就无效益,产品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企业利润的大小,因而数量优先是必然的反应。第五,重

33、生产效益轻环境效益。传统的企业管理偏重于生产过程的管理,认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只能是产品生产,而不去关注生产之外诸如是否对环境有损害,是否对工人健康有损害之类的事情,因为在管理层看来只有生产能够带来效益,而且环境方面的损害没有计入成本,所以大多企业不惜损害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第六,末端治理。传统企业普遍采用末端治理技术治理污染,忽视源头削减,往往投资大收效微,企业负担重,所以企业治理没有主动性,普遍存在钻空子逃避治理的心理。2.4.2清洁生产与传统管理模式的特征比较所谓清洁生产管理模式,是企业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追求人类生态环境的最终改善和自身的全面提高为根本目标,以企业全员和全社会

34、共同参与、全过程控制为特征,把生态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将环保当作企业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实现高效益的有效手段,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着手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由此而形成一种绿色经营理念及其所实施的一系列新型管理活动。清洁生产管理思想,使环境管理和生产管理相结合,形成环境与经济协调互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表2-1 传统企业管理行为与清洁生产管理行为的比较传统管理行为 清洁生产管理行为 重在管物 制度管理 单维管理 单质管理 数量优先 生产效益 末端治理 贸易壁垒 重在管人 人本管理 多维管理 全质管理 技术

35、优先 生产效益和管理效益 全过程控制 绿色产品、出口通畅2.4.3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的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所以清洁生产管理模式不仅包括厂业生产过程,即传统生产模式内容外,还包括产品设计与产品消费,产品回收的过程,清洁生产管理模式要素如下图所示:图21 清洁生产管理模式要素1、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从商业角度考虑,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以提高竞争力。具体做法是,在产品设计之初就注意未来的可修改性,容易升级以及可生产几种产品的基础设计,提供了减少固体废物污染的

36、实质性机会。这是因为只需要重新设计一些零件就可以达到更新产品的目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这种设计能够在几个生产线上使用或者可以在不同产品里交换使用,从而能够减少固体废物。在产品设计时还应考虑在生产中使用更少的材料或更多的节能成分,并且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首先采取节约原材料的措施,能使生产者减少使用材料,减少生产需要的能量,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以及当产品回收处理时只会有更少的材料需要处理。其次,从节约原材料的角度设计产品,也会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产品的革新。同时节约材料成本的策略也会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建立消费者对产

37、品的忠诚度,当产品被使用完之后,消费者愿意把使用完的废弃产品返还给生产者,由生产者进行处理,用于再循环。2、生产全过程控制清洁的生产过程。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生产设备;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组织物料的再循环;优化生产组织和实施科学的生产管理;进行必要的污染治理,实现清洁、高效的利用和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使用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减少无害、无毒的中间产品;使用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建立良好的卫生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全面质量管理系统(TQM

38、S)等。3、材料管理材料管理是清洁生产管理中最重要因素之一。选择材料,评估化学使用,估计生命周期是能提高材料管理的重要方面。选择材料通常是根据他们能否满足产品形式和功能(比如强度和耐力)以及生产性来选择的。但在清洁生产管理模式中,要求选择材料时也要关心再使用与可循环性,具有再使用与再循环性的材料可以通过提高环境质量和减少成本获得经济与环境收益。4、绿色供应链管理如今的生产伴随着复杂的供应链,原材料、零件通常有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甚至整个生产都可以由供应商提供。所有的生产者在不同程度上依靠供应链,他们的竞争性依赖于对供应链的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把关注环境和生态问题纳入其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的整个过程

39、中。厂家要求供货商提供的原材料必须是无毒无害,提供的零部件必须经久耐用,易于循环,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厂家之间的技术关系、质量标准、再使用或再循环关系和供应商评估来管理整个供应链,从而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5、绿色营销清洁生产管理模式提倡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传统营销的延伸,它要求在营销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推动绿色文化建设,提高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使绿色标志真正成为衡量企业进行环保生产的标准。绿色营销包括:一是收集绿色信息,绿色信息是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重要依据。绿色信息的收集包括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

40、信息、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等。二是重视绿色促销。要求在市场研究中加入顾客对绿色的关注程度及环境问题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等内容;产品价格应反映绿色产品的成本或需求的状况;通过广告对产品的绿色功能定位,激发消费者的绿色欲望:开展绿色公关,树立企业及产品的形象,扩大企业的绿色影响。三是绿色运输。运输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运输工具带来的污染,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对于易污染的产品,应采用专门的运输方式。四是绿色服务。即将环境因素纳入到所提供的各种与产品有关的服务中去,搞好包装品及其它废弃物的回收服务,以免给环境带来污染。6、人本管理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

41、企业相比,普遍存在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的状况,亏损企业的80%是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仅有先进的技术未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要有人的研发与应用,技术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所以清洁生产不仅仅着眼于技术改进,更重视刚柔相济、理性与温情相结合的人本管理。清洁生产管理模式注重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和人的自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员工素质,奖惩结合,注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潜能,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增强企业凝聚力,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和自律激励机制,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2.5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2.5.1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

42、的必然选择和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现代化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前所未有的社会文明。但是,这种以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和无偿利用环境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来看,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石油等一些重要能源资源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对国家经济安全极为不利,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要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变革沿袭已久的生产方式很生活方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预防污染的产生,以达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43、目的。清洁生产以其先期预防污染,而不是事后处理污染的思想拓宽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通过清洁生产达到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和废弃物的“减量”,是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追求“再用”和“再循环”的前提,清洁生产是实现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基础。2.5.2防治生产与服务中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和最佳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通过30年治理污染的教训,深刻认识到传统的末端控制的巨大成本、越来越凸显出的环境风险,无法彻底解决生产和服务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当从根本上转变单纯“末端控制“的生产和服务中污染防治模式。清洁生产是环境保护战略的创新,是人们反省传统的末端治理的种种弊端后提出的一种以源头削减,全过程控制为主要特征

44、的环境战略。它借助于各种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采取“预防”污染物产生措施,将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及产品等方面与物流、能量、信息、等要素有机结合,优化运行方式,从而以最小的环节影响、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最佳的管理模式实现最合理的经济增长,事发时年改制生产与服务中环节污染的最佳模式。2.5.3提高组织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清洁生产,说到底,其综合效益必须落实到一个一个组织的生产或服务中才具有生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提高组织的市场竞争力,是组织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根本要求。开展清洁生产,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组织员工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

45、质,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公众对其产品的支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它给企业带来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和无形资产是不可估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谁先走出清洁生产这一步,谁将在市场上占尽先机,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2.5.4清洁产品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环境意识是人脑对环境问题的感觉、思维和认知等各种心理总和的反映。环境意识正确认识了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生存受自然的约束,但人具有能动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既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的主宰。环境意识是从事清洁生产的主观能动性。 清洁产

46、品不仅是清洁生产各种效益的物质载体,而且是体现清洁生产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单元。清洁产品通过市场衔接了清洁生产与清洁消耗两大领域,清洁产品的市场取决于公众的环境意识,通过环境意识教育,使公众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所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意识到清洁产品的巨大环境效益,在得到清洁产品的商业使用价值的同时,不断增长环境意识。第三章清洁生产机制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已经颁布 ,并将于 2003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 ,这表明清洁生产在法律上得以确认 ,实施清洁生产方案有了法律上的保障。认真贯彻、执行 清洁生产促进法、推动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回顾十多年来我国在促进清洁生产方面所走过的历程 ,在看到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 ,也应看到我国在清洁生产实施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需要继续做出努力。3.1清洁生产运行机制分析清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