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谈谈如何提升法治素养.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95606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谈谈如何提升法治素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谈谈如何提升法治素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谈谈如何提升法治素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谈谈如何提升法治素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谈谈如何提升法治素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谈谈如何提升法治素养.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谈谈如何提升法治素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关系全民族法治素养的总体水平,关系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提升法治素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大学生要尊重法律权威、学习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提高用法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一)尊重法律权威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的行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利益,实现稳定合理的社会秩序。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是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尊重法律权威是其法定义务和必备素质。就大学生而言,作为一个公民,要在尊重法律权威方面加强砥砺,

2、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作为,养成敬畏法律的良好品质,努力成为尊重法律权威、信仰法律的先锋。尊重法律权威,就要信仰法律,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就要遵守法律,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就要服从法律,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依法进行的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就要维护法律,争当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二)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提升法治素养的前提。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具备法治素养。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这两部分法律知识对于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都很重要。只有既了解法律

3、法规在某个问题上的具体规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提升法治素养。除了参与法治实践是学习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法治实践有助于加深个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脱离了生动的实践,法治素养就成了空中楼阁。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自觉的法治思维习惯,提升法治素养。现在,参与法治实践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一是参与立法讨论。我国国家或地方的很多立法都要广泛征求意见或者进行听证,可以参与这些立法的讨论,发表自己的有关意见。二是旁听司法审判。凡是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案件,都允许公民旁听,大学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旁听法院庭审,了解案件的

4、审判过程。三是参与校园法治文化活动。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辩论等方式,增长法律知识,锻炼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模拟法庭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是法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三)养成守法习惯守法,就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养成守法习惯,不仅要有基本的法律知识,更要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增强规则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坚持守法守规是每一个法治国家公民的基本素养。大学生参

5、与社会活动,实施个人行为,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不得违反法律规范。处理问题、作出决定时,要先问问在法律上“是什么”和“为什么”,是否合法可行。在处理守法与违法的关系时,要防微杜渐,防止因小失大。在面临选择的重大关头,要依法冷静权衡,防止因头脑发热或心存侥幸而铸成大错。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应做到懂规矩、守规则、依规范,坚持依法办事。守住法律底线。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法律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触犯法律底线就要受到追究。如国家公职人员以权谋私、徇私枉法,是触犯法律底线的具体表现;公民应当依法纳税,而偷税漏税也是触犯法律底线的具体表现。因此,大学生应当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形

6、成底线思维,严守法律底线,带头遵守法律。(四)提高用法能力学法是为了更好地用法,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通过运用法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法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维护自身权利。大学生要增强权利意识,用法处理纠纷,依法维权护权。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威胁时,既要有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又要掌握维护权利的途径和手段,如自力救济、协商、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在具体生活中,面对校园暴力、网贷欺诈、用工纠纷等现象,除了提高防范意识外,还要善于留存法律证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理性维权。维护社会利益。大学生除了要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外,还要通过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揭露、勇于抵制,消除袖手旁观、畏缩不前的恐惧心理,抵制遇事回避的惧法现象。如帮扶弱者、见义勇为,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法律规范,为我国的民法典、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所保护,对践行法律、弘扬正气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要遵法守规、遇事找法、善于用法,做新时代的守法人、护法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