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方式选择研究.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5752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0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方式选择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生产管理方式选择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生产管理方式选择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生产管理方式选择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生产管理方式选择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方式选择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方式选择研究.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津大学申请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生产管理方式选择研究The Study on selection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thods领 域:工业工程研 究 生:傅希全指导教师:张连营企业导师:吴治平天 津 大 学 管 理 学 院2009年8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天津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 天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中文摘要论文对生产管理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不同生产管理方式所体现的价值观、时代背景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制造企业如何选择生产管理方式进行了分析。本文在第一部分分析和归纳了生产管理面临的

3、形势,生产管理方式发展趋势,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路径及生产管理方式的现状。第二部分着重提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对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管理方式进行了比较,对日本的准时生产制JIT管理方式、美国的MRP生产管理方式特点进行了归纳,阐述了不同生产方式产生成长的条件、时代特点。第三部分讨论了我国企业在现在的产业背景下生产管理方式上面临的可能选择,提出在生产管理方式要根据自身研发产品的特点决定自己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并主动创新。论文突破了以往管理研究所推崇的各类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式就是正确的生产管理方式选择,相信只有力主现实才能创造更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

4、。关键词:生产管理方式;制造型企业;主动创新ABSTRACTThe thesis conducted a more in-depth study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thods. Different production management practices embodied in the values of the tim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detailed exposition.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how to choose the production m

5、anagement methods was analysed herein.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thods were analysed and summarize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thesis. And also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the research path, and the statu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The

6、second part highlighted the existence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thods problems and defects in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compared the worlds representative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thods,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for Japan, JIT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the United States, MRP production m

7、anagement. And described the generated growth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of the different production modes. The third section discussed Chinas enterprises potential choose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thods in the present context of the industry, brought forward to determine their own

8、 management styl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R & D products, from timeliness, reality, and initiative innovation.The thesis broken the types of advanced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thods, praised by previous management study. It brought forward its the right choice suited to their own

9、 management style, and believe that only the reality can be advocated to create a more advanced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thods.Key words: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tho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itiative innovation目 录第一章 绪论 11.1 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 1 1.1.1 企业目前面临的形势 1 1.1.2 生产管理方式的发展趋势 11.2 论文研究的主

10、要问题 21.3 研究的意义 21.4 研究路径、方法和思路 2第二章 生产管理方式的比较 42.1 生产管理概念 4 2.1.1 生产管理 4 2.1.2 生产系统及组成 52.2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历史 52.3 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弊端 72.4 我国生产管理方式与日美管理方式比较 10 2.4.1 中日美主流生产管理方式概况 11 2.4.2 日本生产管理方式 12 2.4.3 美国生产管理方式 132.5 从各个方面比较生产管理方式的异同 15 2.5.1 价值观念不同 15 2.5.2 经济环境基础不同 16 2.5.3 发展规律是相同的 17第三章 生产管

11、理方式的选择 193.1 面临的可能选择 19 3.1.1 引进美国模式前景 19 3.1.2 引进日本JIT模式前景 203.2 选择的风险 20 3.2.1 先进管理方式生存发展有其自身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 20 3.2.2 任何生产管理方式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223.3 模式的选择需先选择要解决的问题233.4 新模式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选择过程 25 3.4 1精细生产的产生 253.5 科技创新与选择生产管理方式的关系 26 3.5.1 生产管理方式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26 3.5.2 科技创新才能正确选择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 263.6 科技创新才能创造或优化先进生产管理方式28 361

12、北京吉乐选择生产管理方式历程28 362 北京吉乐松下生产管理方式特点30 363 北京吉乐生产管理方式更新原因30 364 北京吉乐生产管理方式创新-硬件 31 365 北京吉乐生产管理方式创新-软件 32 365 北京吉乐生产管理方式创新-综合 38第四章 总结建议 40参考文献 42致谢 44第一章 绪 论第一章 绪 论对于中国制造型企业而言,经营过程中的低效率、多差错不灵活是非常惊人的。这并不是一种新现象,只是企业生存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这些问题才日益突显起来。当市场很少有选择余地以及所有竞争者都同样糟糕时,一家公司都很少有动力去改善管理。但是当市场开始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时候,改善

13、管理问题就迅速上升为企业的头号问题。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紧跟市场需求的企业将渐渐被淘汰1。改善管理也不是难事,有大量的关于生产管理的理论,有各种非常成熟而且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管理体系,随便采用一种就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没有去这么做呢?在生产方式的选择应用上,有人推崇美国式管理,有人认为日本的管理比较有效,那么什么样的管理方式适合自己呢?1.1 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1.1.1 企业目前面临的形势世界经济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世界范围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演化为全球性行业,全球化市场和全球化工厂,全球性公司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产品

14、成为全球性产品。世界三大经济集团联盟已经形成,以美国为主的纵贯南北美洲的经济集团联盟;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主,横贯西欧、北欧、东欧的欧洲经济集团联盟以及亚太经济集团联盟。买方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过剩能力增加,导致竞争更加激烈,更多公司出现生存危机2。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新产品开发正跨越多种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的费用越来越高。高速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给产品的生产带来根本的变化,也给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1.1.2 生产管理方式的最新发展趋势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我们都称之为信息时代。制造的历史与人类一样悠久,而且,制造业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还将随着人类

15、的生存发展而持续下去。然而,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等众多因素一直在不断地影响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即人类造物的基本概念。而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也在日益发生变化。在即将过去的本世纪内,这种造物的概念曾几次在东西方得到改变,而且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它又在不断地朝新的方向发展。在围绕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上,这些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概念,如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精意生产(Lean Production: LP)、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 AM)、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

16、eering: CE)、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质量功能部署(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批量客户化生产(Mass Customization: MC)、清洁生产等等。31.2 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什么是生产管理方式和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第二,不同管理方式产生的条件,所体现的不同社会背景及特点第三,我国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第四,如何在实践中选择生产管理方式1.3 研究的意义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不断变化的。由于企业的生产背景不同、企业规模不同

17、、人员素质的不同和企业领导的思维方式不同,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也存在千差万别。我国生产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显得落后。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何利用有限的生产资料生产出较多的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这类企业要考虑的首要问题。6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生产管理方式的选择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合理科学的组织生产,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是制造型企业为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1.4 研究路径、方法和思路在北京一家中型制造型企业生产部门担任副总、产品研发中心一职,主要负责生产技术设计、管理的经历,对产品有着详细的了

18、解和对产品市场情况比较熟知,在同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的合作交流过程中,非常了解先进企业对我们的管理要求是什么,成本、技术、管理缺一不可。企业在同行业中的技术管理是一流的,但是也存在生产管理方式落后的共性问题。通过参观的方式也学习到国外的先进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方法,认识到日本、美国还有欧洲企业与我们的现实差距不是简单能够通过学习一种两种方法就能缩小的。在获得丰富一线工作实践经验的同时,阅读了国内外有关书籍、期刊、杂志,深化对生产管理方式的研究和理解,同时借助网络工具,了解和掌握了我国生产管理方式的历史及现状,对国内制造型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思考,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

19、我们该需要明白学习别人的只是参考,没有创新就永远追赶不上别人,思想创新、方法创新才能大踏步追赶别人。要解决论文提出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其研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要系统整理和明确解释生产管理方面的概念及其内涵,系统结构,生产管理方式应用现状和选择研究的社会意义,说明选择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是企业在当前环境下适应市场的迫切需求。第二,从社会学角度探讨国外先进生产管理方式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不同生产管理方式的特点。从中国的传统思想角度去认识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从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的基础背景上考虑应该如何认识先进的管理模式。第三,通过简单的例子,提供选择生产管理方式方法,为面临此种抉择的企业提供一个借鉴的思路

20、,共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45第二章 生产管理方式的比较第二章 生产管理方式的比较2.1 生产管理概念2.1.1 生产管理:传统的生产管理主要是“研发技术设计制造过程输出”一系列的活动,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国际市场秩序及市场需求的日趋多变,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必须经常地投入更大力量和更多注意力进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于是产品设计活动被不断的延伸,向生产系统选择设计、产品研究开发、技术预测、市场调查、生产成本与用户的需求接受能力分析方向发展,我们将它称之为生产管理的“纵向”延伸7。控 制产品设计转换(生产、制造)输出(最终产品或服务)反馈反馈反馈生产系统选择设计产品研究开发技术预测

21、、市场调查生产成本、价格营销财务售后服务横向延伸纵向延伸 图2-1 企业生产管理过程8另一方面,由于商品市场的变化。那种生产多少就能销售多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因此生产管理的职能范畴再也不能局限于生产系统的内部运行管理,而必须紧密与市场、利润、顾客相连。因此,营销、财务、售后服务拓展了生产管理必须关注的领域,我们将它称之为生产管理的“横向”延伸。因此,生产管理的定义就拓展为对生产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它以生产计划为主线,使各种资源按计划所规定的流程、时间和地点进行合理配置与管理;通过生产管理。可使合同的项目要求与企业资源有机地结合,既满足顾客及合同要求,又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其主要目标是

22、通过最优地组织生产,使企业高效、低耗、高质、灵活、准时生产市场需求的产品并为顾客提供满意服务。2.1.2 生产系统及组成系统是指由相互关联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它能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实现其规定的目标。按照系统的定义来界定生产系统,它应是,利用生产要素转换成产品与服务以实现预定目标任务的所有相互关联的活动的一个集合体。具体来说,它是由生产过程与管理过程有机结合的实体。图2-2示意地表示了生产系统的构成。由图可知,生产过程处于执行层,完成将资源转换成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管理过程处于计划、指挥、和控制的决策层,由它为生产过程制定目标和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组织和控制;同时,它还从

23、外界环境取得需求和机会、约束和威胁等信息,来制定或调整目标和计划,以不断适用环境的变化。这样两个过程的结合,使生产系统具有了改善和发展自身的活力,真正成为在一定环境下实现预定生产目标的有机系统9。绩效衡量产出环境反馈l 机会l 约束l 威胁l 需求资源服务产品转 换 过 程管理l 目标l 计划l 标准 图2-2 生产系统构成示意图2.2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历史 20世纪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两次生产管理变革。一是20年代美国工程专家福特(Henry Ford)开创的流水生产技术和大批量生产(Mass Production)模式,卓别林在他的黑白喜剧片摩登时代里形象地表现了流水生

24、产线如何把每一个人的活动都变成一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又如何进行高频重复以达到大批量生产的目的;二是60年代前后开始的适应后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消费多品种、高层次需要,旨在突破大批量生产模式局限性的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和模式。 进入21世纪,世界市场竞争将不再局限在以产品及生产能力为主的企业竞争而是发展到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基础的生产体系问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快速创造新产品和响应市场,在更大范围内组织生产,从而赢得竞争。本文把它归结为第三次变革。 第一次变革:大批量生产让人们摆脱了分散的手工作坊的操作,进入了“机器时代”,细化分工形成了规模效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可以用很低的

25、价格获得生活资料,提高了生活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批量生产是十全十美的,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它使用户的选择范围减少了,“现代社会”牺牲了丰富的个性色彩,变得单调和重复。这种大批量生产管理模式的刚性与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目标相背离。因此,多品种、灵活性、适用性为目标的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创新,也就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之举。 第二次变革:上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最早提出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以后40多年中,世界各国针对大批量生产模式的不足,对生产管理模式进行了众多创新。70年代,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企业整体效率成为市场竞争焦点;通过引进制造自动化技术提高企业

26、生产效率,如采用西方的物料需求计划MRP方法与日本的准时生产制IT(Just-In-Time)方法和柔性制造技术提高管理生产水平是该时期的主要手段。80年代。全面满足用户要求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通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来改善产品上市时间、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是当时的主要竞争手段。同时,制造资源计划MRPII、MRPIIJIT和LP(精良生产)管理模式成为此时的企业生产管理的主流。90年代以来,市场竞争的焦点转为如何以最短时间开发出顾客化的新产品,并通过企业间合作快速生产新产品。并行工程作为新产品开发集成技术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面向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模

27、式也应运而生。第三次变革:集成化的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技术将是制造业在本世纪采用的主要竞争手段。基于制造企业合作的全球化生产体系与敏捷虚拟企业的管理模式将是未来管理技术的主要问题。对于企业内部,传统的面向功能的多极递阶组织管理体系将转向未来面向过程的平面式或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系统;多功能项目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外部。将形成企业间动态联盟或敏捷虚拟公司的组织形式;建立在INTERNETINTRANET基础上的企业网将对企业管理起到直接的支撑作用。通过敏捷动态联盟组织与管理,制造企业将具备更好的可重用性、可重构性和规模可变性,并能对快速多变的世界市场做出迅

28、速响应和赢得竞争10。 2.3 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弊端虽然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少企业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方法,但当前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企业之间的生产管理水平差别比较大。制造业500强企业中中国所占不多,而中国又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从侧面印证中国的生产管理水平或管理方式不在世界先进行列。经常看到某某企业采用日本JIT生产方式获得巨大成功和某某管理者推崇美国式管理方式,但很难看到中国某位专家创新了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方式。中国的生产管理理论专家大多有企业实践经验并从企业特点来描述各种管理方式的应用,使各种管理的理论变得通俗

29、易懂。但是没有从根本上给出企业选择管理思路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国家都应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然,即使发达国家也是时时在学习并不断进步的。我国的生产管理观念、生产方式、生产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加上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设备、资金、工艺、专业化生产、产业结构等),导致我国加工装配型制造业与美、日相比存在着极大的差距。然而,我国企业界现在的生产及管理观念,生产管理模式并非中国所独有(抛开在计划经济下由于制度给予中国企业的特征),美、日企业三、四十年前也走过同样相似的道路。只是中国制造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被誉为生产方式第一次革命的美国亨利福特式的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之前,该种生产方式就已被美、日加工装

30、配型制造业所放弃,代之而来的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中国的加工装配制造业还没有走上或者还没有走完“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即“第一次生产方式革命”的历程之前,已经面临着或者说又落在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即“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的浪潮之后了4。企业在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是如何把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实相结合是摆在目前我国企业面前最大难题,相信每一个管理者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过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但还是在艰难地尝试各种生产管理方式,在以时间为主线的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有人说“中国式管理的最大特征,是伦理与管理的合二为一,做人做事的道理合在一起,便是管理。有人听

31、了半天看了很久,只听出看出做人的道理,却不知做事的方式。”这便是用西方管理的观点来审视我们的管理5。中国的制造型企业正经历着从传统观念到先进生产组织方式的艰难转型。本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在开始工业化进程时,我们从苏联引进了这种模式,并且在我国企业中广泛采用。正当我们在努力学习、掌握这种模式、力图生产更多的产品时,在世界范围内,却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式生产管理方式概括起来它有如下六项特征:(1)“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所谓“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在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阶段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都是以“产品为单位”流动和传递的。各阶段内的“物流”和“信息流”则

32、是以零件为单位流动和传递的。“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的方式,正是从这种各个生产过程阶段之间物流和信息流衔接方式,以产品为基本单位的特征中,取其名称的。由此可见,在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阶段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是以产品为单位的;而各阶段内部“物流”和“信息流”则是以零件为单位的。尽管为生产一个产品,要把一个个零件设计出来,再把一个个零件加工出来,即实际工作是以零件为单位进行的,但它并不能改变整个生产过程以产品为单位的特性。也正是因为各生产阶段和各生产阶段内部的单位口径的不一致性,便产生了其特性。(2)“以生产调度为中心”控制整个生产由于“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所以在生产计划的编制过

33、程中,是以产品为单位进行的,但是又由于各生产阶段内部的“物流”和“信息流”是以零件为单位的。因此,作为厂一级的生产计划只能以产品为单位,按台份下达到各生产阶段,即有关生产车间,而不能下达到生产车间内部。生产车间内部,则根据厂级生产计划,以零件为单位,自行编制本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由于各生产车间的生产工艺、对象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致使各生产单位产量进度不尽相同。而厂级生产计划是以产品为单位编制的,对于各车间以零件为单位的生产作业计划不可能起到控制作用。这样一来,协调全厂各车间生产,组织全厂零部件配套的任务便落在了厂一级的生产调度部门身上。因此,生产调度对于全厂的生产组织和控制起到了十

34、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生产调度的工作多数是为零部件配套而进行的“救火式的工作”,全凭现场管理人员用非正规的方法来进行的。(3)无严格控制的“推进方式”的生产方式传统式生产管理模式是采用“推进方式”进行生产的。所谓“推进方式”,是指前一制程生产出来的零部件完工后,送给下一制程,并将生产过剩的在制品入在制品库,依次类推直至推到最后的总装配生产线。由于该模式计划编制与控制本身的缺陷,致使不能对全厂生产进行有效的控制。各生产车间自行编制生产计划并组织实施。由此便产生了“多动力源”的“串联”或“并联”式的多级驱动的“推进方式”。所谓“多动力源”是指各个零部件生产制程,各自都以自己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生产本制

35、程的零部件,而后推到下一个制程。由此逐级下推形成“串联”,平行下推形成“并联”,直至推到最后的总装配,构成了各级驱动的推进方式。由于生产是“多动力源”的多级驱动,加上没有严格有效地计划控制和全厂的同步化均衡生产的协调,各制程产量必然会形成长线、短线。长线零部件“渲泻不畅”进入库存;短线零部件影响配套装配,形成短缺件,要下达紧急订货指令生产。由此原因使得该模式在生产布局上,形成了各制程及其仓库遍布全企业,星罗棋布的“湖泊”,即各种仓库。各种零部件从上游制程中流出,进入“湖泊”,又进入下一个制程,最后进入总装配生产线。虽然,各种零部件的“湖泊”即库存,就其功能来说是起调节作用的,“存丰补歉”保证总

36、装的配套生产。但是由于上述原因,往往是“长线”零部件越长越积压,“短线”零部件越短越紧急订货配套,致使各种库存不但不能起到协调生产,保证生产连续性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给产品的质量管理、成本管)里、劳动生产率、对市场的反映能力等等方面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4)管理手段的非计算机化。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管理手段的计算机化,办公的自动化。计算机管理出现在中国的企业中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从行业上看,流程型企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等)采用的计算机管理水平要高于非流程型企业;大型企业要高于一般企业。目前,大多数企业正处在从“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的过渡时期。计算机管理的运用还处于局部运用当中,如:人事

37、档案、劳动工资、材料库存、成本管理等等单项管理。对于市场预测、决策,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和控制,产品设计、工艺工装和产品的生产制造等方面,仍然没有普遍采用CAD、CAPP、CAM、MRP、MRP-2等计算机管理的方法(就大多数企业而言)。近年来,一些企业开发了MIS(管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辅助管理方面,也出了一大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就整体而言运行成效显著的企业不是很多。这有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等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关于“人”的因素;目前计算机对于大多数的职工来说,仍然是个神秘的东西,只有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在计算中心摆弄,甚至“束之高阁”仅作为管

38、理现代化的标志。手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是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一次质的飞跃,而掌握这一进程和飞跃的则是企业中的“人”。要想使长期处于手工管理状态下的人,了解、适应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教育和培训则是首当其冲的,尤其是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尤为重要。这是中外企业成功之经验。(5)企业管理工作的非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关于这一点,并非是传统式生产管理模式所应有的特征,而是中国式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它反映在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手段、生产操作标准、生产定额、报表文件、数据资料等等各个方面。例如:承包制,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全国企业中普遍采用的企业管理制度,至今没有建立起科学、公平的发包与承包的一整套指

39、标,本系。致使一厂一式,一企一样。另外,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已广泛应用,并已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如建立在动作分析、作业研究基础上的“模特法”、定量管理和5S活动等,近些年来才开始在我国企业中推广应用。企业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只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程序、一整套科学管理方法和完整、准确的原始数据基础上,才能使企业管理产生一个新的飞跃,才能为今后的计算机管理奠定个良好的基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推行、深入,企业先后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感受到了残酷的竞争压力,纷纷建立了ISO9000、ISO14000、ISO18000等管理体系,但能够深刻理解、

40、严格遵循这一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体系还是不多。(6)生产管理模式的目标对象不明确中国式生产管理模式属于传统模式的范畴。虽然,它带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痕迹,但是其本质特征仍与美日企业过去曾经也采用过的传统模式没有根本性差别。传统模式适应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美国在发展大批量生产方法和技术方面做出了贡献。在本世纪初亨利福特创造了著名的装配流水生产线,大量生产“T型车”,并提出让每个美国人都能买得起汽车的口号,由于生产方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在大量生产和流水作业的基础上,致使产量大幅度增加,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产品成本大大降低,带来了价格的不断下降,销售的不断扩大。这种单一品种大批量

41、流水装配的20生产方式,产生了生产方式的第一次革命,再加上与之相适应的“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调度为中心”控制进度等管理方式,便构成了现代称为传统模式的生产管理模式。并在世界各国被普遍采用,成为本世纪60年代以前领先的占绝对地位的生产管理模式6。2.4 我国生产管理方式与日美管理方式比较2.4.1 中日美主流生产管理方式概况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当前,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在竞争的背后有着多种多样的因素,生产管理方式是其中一种,且分化、进步也比较迅速。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透视不同生产管理方式的特点,有利于我们在竞争中把握和发挥我们的优势。世界范围内的生产管理方式有三种比较典型的类型:中国式生

42、产管理模式,也可称之为传统式生产管理模式。之所以这样称谓,如上所述,是因为中国模式是在50年代学习苏联的基础上创立发展起来的。不仅如此,还因为当今欧美日等发达工业化国家,也采用过相似的模式,虽然由于工业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和地缘上的差异,表现形态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相似的。其特征如:“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生产方式采用“推进方式”等等。所以,将中国式生产管理模式亦称之为传统模式11。日本式生产管理模式JIT。JIT生产管理模式的概念,为管理界所熟知。所谓日本式生产管理模式即是指“丰田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方式。随着它的发展和完善,在日本已被企业界广泛应用,不仅如此,它亦跨出了国门

43、走向了世界,被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所采用。因此,这种模式已经成为被世界管理界、企业界公认的一种能与美国MRP相媲美的生产管理模式,由此得到了国际化的名称JIT(JustINTime)即“准时制”。美国式生产管理模式美国MRP生产管理模式,所谓MRP,是一种“以零件为中心”,根据产品需要量给出零部件需要量的,“以计划为主导型”,以计算机管理为基础的生产计划、组织和库存控制的,以及对销售管理、技术管理、成本管理等集合式的管理系统。122.4.2 日本生产管理方式日本式生产管理模式即JIT。所谓JIT,是指成品在销售时能准时生产出来并准时发送,组件或总成能准时送入总装,部件能准时进入组装,零件准时进入

44、部装,原材料能准时转化为零件,而准时制的这一思想是通过倒流水“拉动方式”的生产线来实现的,“看板”系统则是生产线运行的“物流”、“信息流”合一的“中枢神经”系统,“自律化”和TQC则是生产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13。获取利润降低成本彻底消除浪费适量生产弹性作业人数质量保证少人化自动化设备布置多面手JIT生产批量及小化生产同步化缩短作业更换时间后工序领取生产均衡化看板管理标准作业图 2-3 JIT构造体系14JIT生产方式是各种思想和方法的集合,并且从各个方面来实现其基本目标,因此具有一种反映其目标方法关系的体系。如图2-3所示。(1)准时生产准时生产是JIT的思想精髓和支柱。(2)倒流水“拉动方式”是指与传统模式的“推进方式”相比较而言的。即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由最后一个制程用“拉动方式”向前一制程要零部件,依次类推逐次拉动。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单动力源”。所谓“单动力源”,是指整个生产中“物流”的运动和控制是由“单一动力”驱动的,即整个生产环节中的最后一个制程,也就是说生产计划指令下达给最后一个制程,由最后一个制程运用“看板”系统依次向前传递各制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