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 心得体会(二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961282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 心得体会(二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 心得体会(二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 心得体会(二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 心得体会(二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 心得体会(二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 心得体会(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 心得体会(二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心得体会(二篇)篇一为解决广大青年科研人员反映集中的紧迫诉求,充分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之所以要减负,是因为不少青年科研人员都背负着沉重的学术压力和工作压力,青年科研人员面临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当前国内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普遍采用学术锦标赛制,高校教师在学术与行政上都背负了过多任务,如果完成不了,不仅难以获得更高职位和头衔,甚至可能无法续聘。不少高校还采用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法,不少聘用的科研

2、人员的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往往都从课题经费中支出。没有课题就没有经费,不仅难以养活团队,连自己的工资都难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青年科研人员沦为“项目机器”O工作强度高、生活作息不规律,这使得部分青年科研人员的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在高强度工作与竞争压力之下,各类心理疾病也找上门来。此前有报道指出,在南方某研究型大学教师例行体检中,每年都会新发现35个患恶性肿瘤的病例。极少数青年科研人员正当有为之年却身患重疾,对其家庭和国家来说都是莫大的损失。因此,给青年科研人员减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活力,也能防止把他们异化为“项目机器”。此次五部门的减负专项行动,要求在2023年6月

3、底之前,各项措施办法全面开展实施,减负行动全面落地见效。为青年科研人员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能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持续深化拓展科研领域“放管服”工作;要去功利化,让评价机制和利益“脱钩”;还要减少行政干预,从追求数量转到强调质量,等等。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学术休假制度,为科研人员营造一个宽松的科研氛围。另外,还要重视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引导科研人员增强健康意识、预防意识,对科研人员开展定期体检,建立心理健康的预警机制。站在科研事业的发展高度来看,重视人才是强国之本,兴邦之计,只有善待科研人员、保护好科研人员,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贡献。从劳资关系的角度来看,科研人员是脑力劳动者,他们

4、的休息权等合法权益不容侵犯。给青年科研人员更好减负,让他们轻装上阵,才能充分激发活力,释放创新创造的动能。篇二为解决广大青年科研人员反映集中的紧迫诉求,充分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为青年科研人员减负,这已经不是相关部门第一次开展专项行动了。此前关于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的通知已经引发科研圈内外关注。接续出台减负行动,说明对于给青年科研人员减轻负担,职能部门是非常认真的。在原先基础上继续发布政策,一方面表明了要将减负进行到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些非学术性、不必

5、要的“不合理负担”依然存在,甚至可能还出现了新的“变种”,需要及时通过升级减负行动来“查缺补漏”O这次的专项行动,的确出现了很多有针对性的举措。比如,针对青年科研人员“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的问题,行动要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提高到20%,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新立项项目明确项目负责人中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比例不低于50%”o给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合理的成长通道,其实也是种减负,让他们不用再苦苦熬资历或在“人情世故”上花过多精力。科研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也需要时间,可有些单位只看成果不管过程,很多短期内未出成果的“青椒”只能

6、被迫“出局”,好不容易获得的学术积累也面临推倒重来的风险。对于这一问题,专项行动也给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推动有条件的科研单位设立职业早期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对新入科研岗位的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给予不少于5年的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这一减负行动,大大降低了青年科研人员初期的压力,为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提供了保障。再比如,此次专项行动也关注到了为孕哺期女性科研人员减轻负担的问题,鼓励有条件的科研单位通过实行弹性工作制、建设母婴室、提供儿童托管服务等,减少女性科研人员在工作之外的负担,充分彰显了人文关怀。而在考核评价、岗位聘用、成果转化、参加应酬性接待活动、人员借调等方面,都提出了向青年科研人员倾斜或减轻他们负担的要求。总而言之,这个版本可谓提供了一揽子、全方位的减负方案。相较于此前青年科研人员的负担主要是填表、报销、迎检等事务性工作,通过几次专项行动的持续发力,现在负担可能更多集中于“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等问题,对于新问题、新负担,减负行动新版本基本上都有针对性地予以回应,这无疑让广大青年科研人员对其充满了更高期待。科研巨擘并非天生的,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进阶也需要有包容、宽松的环境。只有保障他们能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才能充分激发其创新潜能与活力,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按照要求扎实推进减负行动,确保各项举措能全面落地见效,从多方面为青年科研人员赋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