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6162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16.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2,教学内容,.,3,教学目标,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7认识简单的复试统计图,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观

3、察、分析及推理能力。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4,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年、月、日。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5,一、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及编排特点: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

4、,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6,四、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正确把握分析:数与代数方面:1、本册实验教材有两个单元的计算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标准规定这些内容是第一学段学生要学习的最为复杂的计算知识,所用时间也比较多,大约占本册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19课时),因此仍然具有这样几个特点:2、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例题、习题的编排上学生接受起来吃力。如,例3和例2跨度太大,学生较难适应。3、计算教学中处理好两个问题(1)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2)解

5、决问题与技能的形成4、有关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问题。(1)与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太重复,教材为什么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2)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要求?(3)例1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如何进行教学?,.,7,5、有关第四单元“年月日”的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探究。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空间与图形方面: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侧重于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无论在学习素材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显

6、不够。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1、有关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问题。2、第六单元“面积”题中,出现平方千米、公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希望后移。,.,8,统计知识方面: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解决问题方面:本册实验教材作为第一学段的最后一部分教学内容,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同时在“解决问题”和“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实践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9,数学广角:1、在本册实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中,安排

7、了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的教学。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2、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老师不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量代换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实践活动方面: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

8、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10,关于课堂教学我的思考: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11,课时安排(61课时),1、位置与方向(一)(4课时)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3、复式统计表(2课时)4、两位数乘两位数(11课时)5、面积(8课时),6、年、月、日(6课时)制作活动日历1课时7、小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8、数学广角(3课时)我们的校园1课时9、总复习(6课时),.,12,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13,(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

9、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3)能用所学的方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用书第11页),.,14,2、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用书第11页 ),(1)在本套教材中的位置,三下:位置与方向(一),六上:位置与方向(二),八大方向,用方向和距离两要素表达物体的位置;数对表示物体位置。,.,15,(2)内容结构,.,16,

10、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主题图,3、具体内容分析,.,17,学生的生活经验辨认的方法四个方向的特点, 认识东南西北,.,18,直接告诉学生地图的画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揭示“方向标”的作用体会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看懂平面图,.,19,明确命名方法(如东方与北方之间叫做东北角), 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借助指南针进一步理解八个方向的位置关系和排列顺序,将在实际实景中认识方位认识方位结合教学,加强语言描述的训练。,.,20, 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运用八个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即简单的行走路线。,提示思路,提出问题的意识,.,21,4.教学建议,

11、注意让学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22,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3,(1)经历口算除法的探索过程,会口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除法。(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笔算除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并能用乘法验算。(3)经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形成估算的习惯。(4)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够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能够积极参与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活

12、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养成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习惯。,1、教学目标(在教师教学用书第32页),.,24,2、教学内容(第1135页)(1)在本套教材中的位置:,.,25,从一般到特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2)内容结构,.,26,创设平均分情景直观支撑理解算理, 除整十数,算法多样分步算式突出转化为“几除以几”自主探索一位数除整百数通过几组口算,发现规律,掌握简便的口算方法,3、具体内容分析,.,27,利用数的组成,分步算式突出转化为“表内除法”, 除几百几十,分步算式突出“先分后合”转化为已掌握的口算, 除几十几,强调百以内的口算,.,28,结合口算思路借助小棒图理解算理分步呈现竖式计算

13、的过程给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含义重点:除的顺序 竖式的写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除尽),.,29,借助小棒图理解算理分步呈现竖式计算的过程给出每一步具体计算方法和含义(表述由算理向算法过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除尽),重点:当余下1个十后 应该怎么办验算的一般方法,.,30,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三位数),不完整的竖式计算过程独立尝试对学生进行说理训练重点:正确的书写位置验算,.,31,在每一步下面给出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或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关键问题, 除三位数(商两位数),提示验算方法,分步呈现竖式计算的过程,.,32,通过讨论交流,逐步归纳计算法则。,在大量的操作实践中,进行抽象

14、概括,.,33,想乘法做除法得到结果归纳概括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有关0的除法,.,34,小精灵提示思路先给出完整的竖式再给出简便写法, 商中间有0,被除数中间有0,.,35,被除数末尾有0先给出完整的竖式再给出简便写法被除数末尾没有0小精灵提示思路验算, 商末尾有0,.,36, 加强对规律的总结,.,37, 除法估算解决问题,“大约”明确用估算解决问题出示数量关系,展示分析问题的思路估算方法不同(选择数据的精度不同)关注合理性,注意区间,.,38, 除法估算的方法,3615,利用表内乘法估出区间:705=350,805=400,.,39,关于“估算”,请阅读教师用书第7080页“估算”在数学课

15、程中的矛盾分析,.,40, 灵活运用估算策略,“够装”解决问题的关键提示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不同 (乘法、除法)分析要有理有据,精确计算找到答案,.,41,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第14页第8题,第26页第4题,.,42,笔算方法(新增),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43,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44,4.教学建议,必须重视口算教学,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培养学生上学交流能力,正确处理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的关系,把估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教学中,.,45,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46,1、教学目标(在教师教学用书第83页),(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

16、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47,2、教学内容 (教师用书第100页) 在本套教材中的位置:,.,48,每人限选一种,聚焦研究问题(调查)利用旧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分开统计的必要性呈现单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3. 具体内容分析,.,49,引发比较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解读复式统计表(尤其是表头)问题体现复式的价值(便于比较),.,50,数据分析的方法很重要:,局部推断

17、整体的数据分析方法,.,51,数据的随机性,每天时间是不固定的,但总体有规律;收集较长时间的数据,找到规律;用经常出现的数据代表,.,52,统计的方法是一种归纳的方法,统计的推断是一种归纳的推断,带随机性。,想一想:下一届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还会增加吗?,.,53,4.教学建议,让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有效地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的解读能力。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发现单式的局限性,发现复式统计表的优势。体会数据中包含的丰富的信息。,.,54,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55,1、教学目标(在教师教学用书第99页),(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几

18、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6,2、教学内容 (教师用书第100页)(1)在本套教材中的位置:,.,57,(2)内容结构,3.具体内容分析,.,58,一位数乘

19、10两个层次, 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自主探索,对比练习,总结方法,简便的口算方法,乘加法,.,59,算法多样化直观呈现算理自主探索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方法对比练习, 两位数乘一位数,.,60,重点: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新知转化为旧知(分成不同部分再合起来,转化为已有的知识)几何直观(点子图)(方法二是竖式计算的算理)竖式计算强调每一步计算的具体含义,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61,10,10,4,2,一,二,三,四,把算理和具体的算法结合起来, 加强几何直观,阅读教师用书第128131页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62,估算的作用(精确计算前估出大概结果)类推完成计算(在例1点子图

20、的理解上进行理解算理,明确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进一步掌握竖式的写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63,小组讨论,总结计算法则注意与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对比体会数学方法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大量的乘法计算操作后进行归纳,.,64,渗透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多种方法要求列综合算式回顾与反思环节:数量关系总结, 解决问题,.,65,注意: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方法)。,分析法、综合法的思路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分别渗透这两种分析方法。,综合法: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得到一个新的信息是,分析法: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数量关系是需要找到哪里两个信息。,.,66,多种方法要求列综合算式, 连除问题,将结

21、果作为已知条件,代入原情境检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67,4. 教学建议:,(1)借助几何直观,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沟通算理和算法的联系。,.,68,(2)重视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概括,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及数学交流的能力。,在学生获得大量计算活动基础上进行总结。,经历探究方法,明确算理,总结算法。,.,69,(3)注重运算规律的探索,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经历猜想计算验证的探索过程,积累探究数学规律的活动经验提供机会,.,70,第五单元 面积,.,71,1、教学目标(在教师教学用书第134页),(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

22、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直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2,2、教学内容 (教师用书第134页) (1)在本套教材中的位置:,.,73,(2)内容结构,.,74,体现从定性(直观比较)到定

23、量(度量)的过程(直接比、度量比)度量的方法(量什么、用什么量、怎么量), 主题图,3. 具体内容分析,学生在测量,.,75,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概念, 面积的含义,对面积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克服认知误区)练习中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比较,.,76,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两种比较)要有单位用哪种形状作面积单位合适三种图形,.,77,先介绍数学上的规定再通过活动直观感知,建立表象给出字母表示的方法(仅作认识,四下才使用), 常用面积单位,.,78,通过一个事例,猜想规律通过多个具体事例,借用表格,归纳规律应用公式, 长方形的 面积公式,.,79,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公式的简单应用,估测,在解决问题

24、中发现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80,形象支撑多种算法直接呈现面积单位间的关系,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81,类比推理直观支撑,简单应用 单位换算,通过推理解决;理解两个量大小是一样的,由于单位不同,单位前面的数也不同。,.,82,整理信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先制定计划再执行计划指导检验的方法, 解决问题,.,83,4.教学建议,(1)面积概念的学习应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中。,(2)把握度量的本质结构,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3)充分利用实际操作,深入理解面积公式,培养推理能力。,.,84,第六单元 年、月、日,.,85,1、教学目标(在教师教学用书第170页),(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25、,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2)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86,(1)在本套教材中的位置,2、教学内容(在教师教学用书第170页),.,87,(2)内容结构,.,88,明确新知的性质整体把握关系特殊的日子,3. 具体内容分析,.,89,自主归纳大、小月2月的特点, 年、月、日,.,90,多种记忆方法月、日、星期之间的关系,.,91,自主归纳平年、闰年特点计算闰年和平年的天数发现规律, 平年、闰年,.,92,体

26、会一天24小时的周期变化应用钟面,引发认知冲突(12时出现三次)引入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 主题图,.,93,探究活动一天有24小时 内、外两圈刻度增加了时间轴,展开成直线将抽象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建立联系;将时刻与数轴上的点建立联系。(几何直观)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94,方法多样钟面上计数分段计算转化为24时计时法, 解决问题,.,95,4.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2)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知识,发展应用能力。(现实性情境等)(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和“时间轴”的作用。(4)注意课内、外结合。,.,96

27、,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97,1、教学目标(在教师教学用书第209页),(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比较简单的小数比较问题。(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98,(1)在本套教材中的位置,2、教学内容(在教师教学用书第209页),.,99,(2)内容结构,.,100,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介绍小数引出对单元内容的学习,为例题教学提供现实情境

28、介绍小数点,教学小数的读法, 认识小数,3、具体内容分析,.,101,仅限于一位小数借助具体的量借助几何直观(1分米就是1米的1/10,写成0.1米)写出小数, 小数的含义,.,102,解决方法多样米尺直观可视(把成绩标到直尺上)重点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比较大小,.,103,解决方法多样重点教学竖式保证数位对齐, 小数加减法,.,104,算法多样化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检验, 解决问题,.,105,5. 教学建议:,(1)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事件中了解小数的含义。 结合具体量、直观模型来认识,不需要教学数位等。,(2)把握小数初步认识的教学要求。认识一位小数,.,106,第八单元

29、数学广角搭配(二),.,107,1、教学目标(在教师教学用书第232页),(1) 经历寻找稍复杂事物排列数或组合数的过程,掌握简单的搭配的方法,发展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2)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能用比较简洁、抽象的方法进行表达,体会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思想。(3)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108,(1)在本套教材中的位置,2、教学内容(在教师教学用书第232页),.,109,(2)内容结构,.,110,按顺序(从小到大)不重不漏分类讨论多了一个数字“0”,有什么不同吗?, 4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含0),3.具体内容分析,.,

30、111,借助图形和符号表达思考过程(男生的可看成两种方法)培养几何直观,与二年级区别脱离具体操作,用符号抽象地思考,.,112,4.教学建议,(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活动,经历 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四能”。,(2)借助多种学习方式和关键性问题, 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走向深入, 掌握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3)把握好教学要求。,体会有趣典型的数学思想,不作为考核要求。,能用图示方法把所有答案列举出来,.,113,明确研究任务聚焦关键问题, 展开探究活动展示作品,分享经验,.,114,.,115,第九单元 总复习,.,116,1、教学目标(在教师教学用书第260页),(1) 通过复习,

31、整理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获得良好的数学思想,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应用的发展。(3)通过复习,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或者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117,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2.具体编排,.,118,第2题,估算、笔算、统计等多个知识。第3题为整理和复习统计知识提供了素材。,.,119,通过一个素材将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面积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等内容的复习整合起来,避免分条分块使知识太细太碎。,.,120,(1) 借助具体情境,指导学生有序地整理 知识的方法,积累复习活动的经验。 (2) 处理好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的关系。(3)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3.教学建议,.,121,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