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淮码头通航安全评估报告[1]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62496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鑫淮码头通航安全评估报告[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鑫淮码头通航安全评估报告[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鑫淮码头通航安全评估报告[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鑫淮码头通航安全评估报告[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鑫淮码头通航安全评估报告[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鑫淮码头通航安全评估报告[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鑫淮码头通航安全评估报告[1]1.doc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工程通航安全评估报告(初审稿)安徽省长淮海事工程有限公司二一年十月53淮南港潘集鑫淮专用码头工程通 航 安 全 评 估 报 告项目建设单位:淮南市德友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承担单位:安徽省长淮海事工程有限公司二一年十月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工程通 航 安 全 评 估 报 告项目负责人:吴隽如 高级工程师项目其他组成人员序号姓名职称职位专业方向1吴隽如高级工程师港航工程2高 新高级工程师港航工程3韦永章工程师交通运输第一章 概述31.1 项目背景31.2 评估依据71.3评估原则81.4评估主要研究内容9第二章 基础内容102.1 拟建码头工程设计概要102.1.1 淮南港潘集港

2、区鑫淮码头选址及总平面布置102.1.2码头建设方案112.1.3代表船型选择132.2 气象水文特征162.2.1水文162.2.2流量、泥沙172.2.3气象172.3 航道概况192.4 航道设施以及与通航有关的主要建筑物情况202.4.1 船闸202.4.2 桥梁212.4.3相邻码头232.4.4 相邻渡口232.4.5 排灌站242.5 码头水域交通管理情况262.5.1 船舶交通流量情况262.5.2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及现状262.5.3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26第三章 码头建设符合性和理性分析273.1 鑫淮专用码头建设与岸线规划符合性、合理性论证273.1.1 码头建设与

3、岸线规划相符合273.1.2码头选址合理性分析293.2码头建设与航道规划、标准及其适应性论证303.2.1符合航道规划要求303.2.2符合内河通航标准规定303.2.3符合调整后锚地规划要求313.3码头建设与其他相关规划符合性论证323.3.1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符合性323.3.2与水利规划相符合333.3.3符合防洪安全要求333.3.4符合环境保护要求33第四章 码头建设对通航安全环境影响的评估354.1 拟建码头对航行水域、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影响评估354.1.1拟建码头前沿航行水域分析354.1.2拟建码头停泊水域分析364.1.3拟建码头回旋水域分析364.2拟建码头航路规划

4、、流态、航道稳定性影响评估374.2.1拟建码头航路规划分析374.2.2拟建码头对航道流态的影响分析384.2.3拟建码头建设对航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394.3拟建工程本身通航安全评估394.3.1对通航安全影响因素394.3.2拟建码头建设对通航安全影响因素分析40第五章 施工期和竣工后安全保障措施425.1鑫淮专用码头施工期安全的保障措施425.1.1拟建码头施工方法及进度安排425.1.2拟建码头施工期主要安全保障措施435.2 码头竣工后运营期主要安全措施455.2.1码头靠泊设施的安全455.2.2航行和避让原则465.2.3靠码头的操作475.2.4船舶调头的操作475.2.5码头

5、装卸作业安全485.2.6对中洪水期船舶通航影响及助航设施及锚地的设置495.2.7锚地设置50第六章 存在的主要问题526.1 拟建码头处于弯道的凹岸,对下行船舶通航安全不利526.2 上端1号码头与下端7号受回流影响有一定淤积526.3邱家湖圩堤防洪标准较低,洪水影响码头正常使用526.4码头前沿岸坡较陡,对岸坡稳定不利536.5码头设计未考虑锚地和船舶污染回收设备53第七章 建议与结论547.1建议547.2主要结论55附件:1、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淮南港总体规划的批复;2、安徽省淮河和道局【2009】278号批复;3、淮南港潘集港区规划图;4、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总平面布置图;5、淮南

6、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前沿航道横断面图;6、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断面图;第一章 概述1.1 项目背景淮南市是华东地区中的煤炭和火电基地,潘集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储量,年开采量400万吨的大型矿井6对,有火电平圩、电厂。煤炭和粉煤灰外运量大,淮河为三级航道水运条件优良。为满足潘集区腹地物质外运、发展地方水运经济,淮南德友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拟在潘集平圩镇淮河大桥下游800米左岸原有煤炭码头基础上改建两个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煤炭散货码头泊位,计划年发运货物量80万吨。该码头拟建500吨(兼顾1000吨级)的泊位两座,静态投资约需6001000万元。该码头建设完成后,可大大减少潘集区域内的各国有煤矿煤

7、炭水陆运输的公路中转里程,积极推动我区煤炭水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并可实现水运煤炭(煤泥)80万吨/年,带动相关人员60人就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淮南德友物资贸易有限公司鑫淮码头主要承担淮南潘集矿区所产煤炭出口,码头所在的潘集区煤电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煤炭总储量37亿吨,建有潘一矿、潘东、潘三3座现代化特大型煤矿,年设计总产1000万吨,正在建设的潘四矿预计2009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400万吨。鑫淮码头现有的出口能力已不能满足水运煤炭发运量不断增长的需求。该企业距离潘集煤矿距离近,改建港口泊位能充分发挥公司业务优势是十分必要的拟建的码头岸线选址、防洪评价、环境影响报告已经完成评估或

8、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我公司于2010年9月与淮南德友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接受委托,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探和资料收集,编制该码头工程的安全通航评估报告。拟建淮南德友物资贸易有限公司鑫淮码头所在航道位置见下图 :下图为鑫淮码头陆域装卸作业实景图:下图为鑫淮专用码头所在航段实景图:拟建码头的建设对该段淮河的通航环境和通航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确保码头建成后船舶能安全通航,达到陆路、水路两条通道均畅通无阻的目的,我公司对拟建码头的通航安全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评估报告,经评审修改后,可作为海事管理机构审批该工程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和业主、施工单位在

9、施工期间和工程竣工后安全生产的依据,并规范该水域过往船舶的航行秩序,确保过往船舶航行安全和码头的正常装卸营运。1.2 评估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国发198778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国务院1995第187号令);(3)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2第355号令);(4)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交工字1991609号);(5)内河航标管理办法(交通部1996第2号令);(6)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交通部 199130号令发布,交海发2003357号修改);(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交通部 1999

10、第4号令);(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交通部2006年第1号令);(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10)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11)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JTJ287-2006);(12)内河助航标准(GB5863-93);(13)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14)安徽省航道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1995第62号令;(15)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52020);(16)关于同意全省内河航道技术等级()评审意见的批复,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秘1998149号;(17)安徽省港口条例2009年6月20日安徽省第十一届

11、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09年6月20日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号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18)淮南港总体规划(20052025)(19)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安徽省淮河水利设计院2009年9月(21)淮南德友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委托合同;(22)工程相关图纸及其它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1.3评估原则(1)符合国家、交通部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2)满足现行规范、标准强制性条文要求;(3)符合现行规范、标准要求。1.4评估主要研究内容为了得出综合性的研究论证,根据拟建码

12、头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评估要求及委托方的需要,对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通航安全技术评估报告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码头及附近水域的通航环境基本情况;(2)码头建设与相关规划、标准、规范的符合性论证;(3)码头建设对通航安全环境影响的评估;(4)施工期和竣工后安全保障措施;(5)问题、结论与建议。第二章 基础内容2.1 拟建码头工程设计概要2.1.1 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选址及总平面布置本工程位于潘集区淮河左岸,上距淮河淮南公铁大桥1.0公里,该段淮河河道基本顺直,左岸滩为鑫淮码头所在位置,该处常水位水面宽300m左右,河底较平缓,深泓高程0.691.00m,正常水深5m以上,通航条件良好。地面

13、高程在19.6420.42m之间,北岸淮河大堤高程为27.0427.16m之间,陆域宽度50米左右。陆域距离淮潘公路2公里,淮河北岸大堤混凝土路面直通淮河大桥和凤台现成,码头位置距离平圩电厂3公里,距离潘集一二三和潘北煤矿约10公里,有专用道路连接。因此,本项目拥有良好的陆路运输条件。本码头水路运输路径是由淮南出发,经淮河、洪泽湖、苏北灌溉总渠、京杭运河苏北段达长江中下游各地。其中淮河为三级航道,洪泽湖、苏北灌溉总渠也基本达到三级标准,京杭运河为二级航道,长江为一级航道。因此,本码头水路运输条件优越。拟建码头位置见下图:2.1.2码头建设方案根据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淮南港潘集港区鑫淮码头工程可

14、行性研究报告,拟建码头吞吐量按80万吨年进行设计。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煤炭出口泊位2个,设计吞吐量80万吨年;(2)港区道路400 平米;(3)港区占地7192平米; (5)共占用岸线160米。主要内容有码头总平面布置、装卸工艺、水工建筑物、港区道路、堆场等。推荐方案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11。表2.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项主要指标方案一方案二吞吐量总出口80万吨(煤炭60万吨粉煤灰20万吨)设计通过能力150万吨150万吨泊位数2个2个泊位吨级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设计船型67.510.81.9(长宽吃水)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19.70米设计低水

15、位:16.0米(95%保证率)设计高程码头顶高程20.5米,码头堆场高程20.5米,港池底高程13.30米码头长度29.5米2117米主要水工建筑码头平台和栈桥占用岸线长度160米道路面积400平方米堆场面积7192平方主要工艺设备装载机、料斗征地30亩工程总概算620万元920万元资金来源自有资金建设工期1年1年财务内部收益率39.6%投资回收期4年(税后)拟建2个泊位单独布置,码头高程20.5米,为中低水位码头。码头靠船平台顺水流方向长29.5米,横向宽12.0米,高桩框架结构,码头纵向排架间距5.5米,横向排架间距4.5米,共6排5跨,基础为1000mm钻孔灌注桩,每排设3根,上部结构为

16、现浇钢筋混凝土桁架式样,接岸为浆砌块石挡土墙,长度160米。陆域对应煤炭出口泊位码头布置,长160m,宽50m,紧邻淮河北大堤。主要分生产区及辅助区,生产区布置在陆域西侧中间,主要为煤炭堆场。辅助区布置在陆域东侧,主要有办公楼、机修车间、变电房、流动机械库、磅房、门卫等。进港道路位于陆域的北侧,通过河北大堤与省道S225连接,宽7m,长约1km。2.1.3代表船型选择l 天然及渠化级航道的尺度淮河为天然及渠化河流,根据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天然及渠化航道尺度不得小于表2.1 - 2中所列数值。表2.12 天然及渠化河流航道尺度代表船型尺设计度表航道等级船舶吨级(t)代表船舶、船队代表船型尺度(m

17、) (总长型宽设计吃水)1000(1)驳船 67.510.82.0(2) 货船 85.010.82.0 l 拟建专用码头通航评估选择的代表船型根据交通统计资料和实地调研,淮南市现有船舶分类、分段统计。船舶现状如下:一是船舶绝大部份都为钢质船。货船船型基本都是散货船。二是普通拖船的吃水一般在1.71.9米,总吨位26140吨之间。新增拖船的吨位都在100吨以上。三是驳船的吃水,空载0.4米左右,满载3.0米左右,总吨位在54407吨之间,新增的驳船一般都在200吨以上。四是机动货船的吃水,空载0.5米左右,满载3.2米左右,总吨位在532196吨之间。其中,100吨级以下的船,一般只做短途运输;

18、在淮河流域行驶的船舶的吨位主要在100500吨之间。五是进出港船型主要以机动货船和货驳为主,淮南市货船平均吨位为182吨,货驳平均吨位170吨。外港船在500吨级左右,少数达1000吨级。淮河航道规划和定级均为级航道标准,结合对实际运输船型的调查了解,工可报告确定该专用码头设计船型为1000吨级驳船,适用船型为我省新公布的京杭运河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推荐船型1000吨级货船,考虑运输货物是煤炭、熟料等大宗散货,并且航线较固定。根据淮河淮南段航道现状和规划,参照内河通航标准、内河货运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和京杭运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结合安徽省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代表船型和兼顾船型如下表:

19、设计船型尺度表船型主尺度(m)备注总长型宽型深200吨级机动驳30.06.52.5兼顾船型400吨级机动驳36.07.52.8600吨级机动驳47.08.53.0800吨级机动驳57.09.53.11000吨级机动驳67.09.53.2200吨级驳船30.06.52.5400吨级驳船36.07.52.7600吨级驳船47.08.52.9800吨级驳船57.09.53.11000吨级驳船67.510.82.0设计船型500吨级散货船45478.68.82.02.1兼顾船型600吨级散货船48509.22.02.3700吨级散货船50529.62.22.5800吨级散货船52549.82.42.6

20、900吨级散货船54569.82.62.81000吨级散货船56589.82.72.9设计船型具体选择主要设计代表船型尺度为:1000吨级驳船67.5m10.8m2.0m(长宽吃水)和1000吨级货船:58.0m9.8m2. 9m(长宽吃水);并兼顾900吨级以下的部分驳船、货船,以及上游霍邱周集作业区拖带船队为1拖8,1拖10节的1000吨级左右的驳船队,驳船尺度为5510.82.3米。2.2 气象水文特征2.2.1水文本河段地处淮河中游淮南市境内,工程河段上游有凤台(峡山口)水位站,根据整体规划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下为级航道,按照内河通航标准(GB139-2004)的规定,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采用

21、2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采用95%的多年历史保证率。根据凤台(峡山口)水位站19532003年历年最高水位统计分析,码头处常见水位17.018.0m,常见洪水位20.023.0m,淮河洪水退水速率0.28m/d,故码头标高确定为20.50m,码头设计高水位取19.70m,断面平均流速对0.9m/s,对船舶停泊、装卸作业影响不大,受蚌埠闸枢纽工程控制蓄水影响,每年10月至第二年5月淮河淮南段正常水位保持在18.30m左右,通航条件良好,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采取综合历时曲线法计算确定,相应于95%的多年历时保证率的水位为16.0m.施工水位采用采用码头处常见水位17.018.0m,码头处

22、相应水位分析结果见表4-3-1;根据码头上游峡山口和下游的埚河口相应水位按距离内差法推求,设计流量采用规划该河段规划成果,推算的码头处10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位24.84m,相应设计流量5000m/s,见表4-3-2河道防洪规划设计流量成果表表4-3-1码头相应处水位分析结果名称码头高程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施工水位100年一遇水位水位(m)20.519.716.017.018.024.84表4-3-2河道防洪规划设计流量成果表节点名称王家坝史河口正阳关埚河口埚河口以下100年一遇(/s)9000940010000130002.2.2流量、泥沙淮河水系泥沙主要来自淮北支流,其中颍河占51%,洪汝河

23、占12%,两者合计占63%;两者水量只占13.4%和19%,合计约占32%;因而淮河来水来沙也存在水沙异源问题。淮河蚌埠站的径流与输沙集中于汛期的79月份,而且输沙比径流更为集中,79月的径流占全年的54.3%,输沙量占65.3%;7月份的径流量占全年的20%,输沙量占32.1%。根据淮干正阳关(鲁台孜)、蚌埠(吴家渡)站19562002年(19501955年资料)历年年径流量、年输沙量以及平均含沙量资料分析,可以看出淮河的输沙量与径流量呈同趋势变化,当年的年径流量大,年输沙量也大。另外年输沙量及年平均含沙量在1970年以后有减少趋势,1980年以来,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因此,可以看出淮河水系泥

24、沙减少的趋势是客观的。2.2.3气象(1)气温淮南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之间的过渡带气候类型,四季分明,其特点是: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闷热多雨,冷暖和旱涝转变急剧,历年平均气温15;历史极端最高气温41.2(1959年8月23日),历史极端最低气温-22.2(1995年1月6日)。(2)降水19552000年,淮南市平均降水量939.3mm,月平均最大降水量521.2mm(1956年6月),日最大降水量145.0mm,历时(1小时)最大降水量77.5mm(1960年7月15日),一次最大降水量116.6mm(1968年6月,历时14小时13分),年最多雷暴雨天数52天(1

25、961年);年平均降雨107天,年平均降雪8天;每年59月为雨季,其中:68月为汛期。(3)风况淮南市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19962000年平均风速2.7m/s,历年最大风速20m/s,常风向SE频率11%。淮南港风玫瑰图(4)雾况雾天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年平均雾日20天,平均延时约1.3h。 (5)地震1、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场地土,场地覆盖层厚度27.4m-50.0m,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修订版表4.1.6查得,建筑场地类别为类。2、场地稳定性:场地无活动断裂通过,第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为软弱土层,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场

26、地土,场地为可以进行建设的不利场地。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属第一组。2.3 航道概况淮河干流自豫皖两省交界的三河尖(航道管理的界定点)至苏皖两省交界的红山头(航道管理的界定点),在皖境全长378公里。鑫淮专用码头工程所在淮河河段上游102km为临淮岗水利枢纽,距下游蚌埠枢纽74km,属天然及渠化河流。淮河自洪泽湖三河闸、蚌埠闸 临淮岗枢纽先后建成后,从而使淮河干流航道安徽段形成3个区段。自三河尖至临淮岗枢纽58公里航道,临淮岗枢纽至蚌埠闸176公里,蚌埠闸以下至红山头144公里航道。淮河三河尖至临淮岗枢纽58公里航道为天然河流,河宽在200400米之间,在通

27、航水位保证率为95%时,三河尖至临淮岗水深在1.32.0米,航宽在5090米,弯曲半径260600米,现状可满足级航道技术要求。临淮岗至正阳关段43公里水深在2.04.0米,航宽在6080米,弯曲半径除淠河口至溜孜口航段有个别段260米外其余均在4001000米,航道条件较好,满足级航道技术要求。该段主要浅滩是十八里长湾,不能满足定级要求。正阳关至蚌埠闸133公里航道受淮河蚌埠水利枢纽控制,为渠化航道,具有良好的航道条件,水位通航保证率为98%,正阳关颍河入淮河口段航道水深可保持在2.0米以上,航宽在80米以上,弯曲半径在347米以上,可满足级航道标准;颍河入淮河口蚌埠闸段航道水深在3.0米以

28、上,航宽在80米以上,弯曲半径在480米以上,航道满足定级要求。主要浅滩有八公山浅滩。蚌埠枢纽至红山头区段144公里航道,受洪泽湖蓄水位和蚌埠闸下泄量影响,在水位通航保证率为98%时,航道水深在3.0米以上,航宽在90米以上,弯曲半径在550米以上。跨河建筑物有桥梁6座,除蚌埠老铁桥净高3.80米,洪水期碍航外,其余5座均在8米左右,满足通航要求;主要浅滩有龙窝、黄家湾、十里城浅滩。2.4 航道设施以及与通航有关的主要建筑物情况2.4.1 船闸淮河干流安徽段现已建成的通航设施有蚌埠和临淮岗两座船闸,分别于1961年和2005年竣工,蚌埠复线船闸已于2007年10月动工建设。各船闸技术指标见下表

29、。序号船 闸名 称船闸级别船闸有效尺度(长宽门槛水深)设计通航水位(米)门槛高程(米)建成年份上 游下 游上闸首下闸首最高(10)最低(95)最高(10)最低(95)1临 淮 岗船 闸130122.526.917.626.717.414.914.920052蚌埠船闸19515.42.122.3715.6722.3311.1713.479.0719613蚌埠复线船 闸230233.522.3715.6722.3311.1712.27.7在建淮河江苏段洪泽湖航道自红山头至高良涧枢纽长78km,经高良涧船闸通过苏北灌溉总渠至淮安入京杭运河至扬州六圩入长江。京杭运河上已建有多座一、二线船闸,有些已建三

30、线船闸。本码头航线上各船闸均可通航1000t级船舶,与码头设计及兼顾船型符合。 2.4.2 桥梁淮河干流安徽段已建或在建桥梁15座,在二十年一遇频率的洪水位时,除蚌埠船闸公路桥和蚌埠铁路老铁路桥净高分别为6.8m和3.7m外,其余桥梁通航净高均在8.0m左右,各桥梁技术现状情况见下表。沿线有水上过河电力、电信线20道,水下过河电缆线18道。沿线桥梁现状表 序 号航道里程桩号桥 名结构型式通航孔数最高通航水位(m)净空尺度(m)建设年代净宽净高1阜六高速公路桥连续梁引桥:空心板 128.378010.0在建2G105南照淮河公路桥梁桥引桥:空心板 1 240m桥宽:23 m27.80908.01

31、9993 合淮阜高速公路桥连续梁 1桥宽:7 m25.79 1308.020084 S102凤台淮河公路桥预应力斜拉引桥:空心板 1桥宽:23 m25.322247.6819905 淮南公铁两用桥钢桁架结构 2桥宽:9m24.54857.6519826 荆涂淮河大桥连续钢构 122.5614010.019967 涂山淮河公路桥连续梁引桥:T梁 1 桥宽:23m22.2812010.020018 蚌埠船闸公路桥简支梁 122.33166.819619 朝阳路淮河大桥连续钢构 1桥宽:9m21.901208.0200210 蚌埠老铁路桥钢桁架结构梁引桥:小箱梁 2桥宽:28m21.5756.83.

32、7191111 蚌埠新铁路桥钢桁架结构 2桥宽:18m21.57608.0200212 S101蚌埠公路桥预应力混凝土引桥:小箱梁 1 1125m桥宽:26m21.482247.74198913 郑家渡铁路桥梁桥 2桥宽:18m21.42857.67197414 蚌宁高速公路桥连续钢构 1 桥宽:18m20.2612010.0200315K15+750G104五河公路桥梁桥引桥:小箱梁 2 1125m桥宽:26m18.68807.91977最高通航水位洪水重现期为20年。沿线跨河建筑物除蚌埠铁路桥在大洪水期间有一定碍航外,基本满足本码头工程通航净空要求。2.4.3相邻码头目前,拟建工程位置为老

33、码头作业现场,上游1km内均无码头工程,下游500米为卢庆春煤炭出口码头。下实景图为码头岸坡现状图:2.4.4 相邻渡口在拟建码头岸线下游约400米处设有卢沟渡口,下游700米设有刘沟渡口,渡口与码头之间航道间顺直,通视条件较好,对航行的过往船舶通过渡口、码头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避让措施,对码头的正常作业和通航没有不利影响。2.4.5 排灌站码头处下游约100m有芦沟涵,下游约280m有泥河排涝站。拟建码头位于河滩地上,符合淮南市城市发展规划和港口规划。码头陆域占地为河滩地,进港道路不占用耕地,符合土地规划。表2.3-1 码头附近穿堤建筑物特性表建筑物名称建设时间桩号结构型式涵闸结构尺寸备注孔数宽

34、高(m)闸(涵)底高程(m)长度(m)芦沟涵1955.671+637钢筋砼箱涵12.02.515.468.0已改建泥河排涝站2000.571+740钢筋砼箱涵45.05.516.532.0中型涵闸芦沟涵为自排涵闸,汛期时候使用,因为汛期码头装卸基本停止,该设施对码头使用影响可以不计。由于排涝站渠道与淮河交汇口在拟建码头下游约280米处,离码头距离符合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的规定,对码头建设无不利影响。下实景图为芦沟涵和泥河排涝站:2.4.5 船闸泥河是淮河北岸的一条支流,位于淮南市北部,发源于凤台县境内,经潘集区卢家沟入淮河,西北东南流向,全场60公里,流域面积606公

35、里。在泥河入淮河口出建有泥河芦家沟水利枢纽,其船闸闸室长190米,宽12米,门槛高程13.30米,闸槛水深2.5米,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900万吨,。目前船闸下上游引航道尚未开挖,不能通航。距离上游芦家沟船闸下游引航道入淮河交汇处约200 m,对码头建设有一定影响。2.5 码头水域交通管理情况2.5.1 船舶交通流量情况本码头工程所在淮河航道过往运输船舶主要是淮河干流上游黄沙、煤炭,以及沙颍河煤炭,过往船舶较少,年通过量960万吨,每天通过该航段的80至100艘,通过量不大。该水域近年来没有发生交通部颁布的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中所列举的交通事故,水上交通安全环境的现状良好。2.5.2 水上交通安

36、全管理机构及现状该段水域的当地海事管理机构为潘集地方海事处。该处是安徽省地方海事局下属的淮南市地方海事局直属机构,是该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的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防止船舶污染水域、船舶登记、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航行通(警)告发布、水上搜救等工作。拟建码头水域在施工期间及竣工后均由潘集区地方海事处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与管理。2.5.3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船舶航行在该水域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1991)、安徽省、淮南市地方海事局有关该水域的安全航行管理规定以及有关防火防污等方面的规定。第三章 码头建设符合性合理性分析3.1

37、 鑫淮码头建设与岸线规划符合性、合理性论证3.1.1 码头建设与岸线规划相符合根据淮南港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报告(报批稿),规划淮南港分为六个港区:毛集、凤台、潘集、八公山、田家庵、大通港区。凤台港区为煤炭出口主港区,兼有件杂货、化学危险品和黄砂,同时积极推动矿港联动,努力把凤台港区建成集港口、仓储和市场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区。潘集港区以煤炭出口为主,积极发展化学危险品,兼顾件杂货及黄砂,形成综合性港区。毛集港区以煤炭出口为主。八公山为煤炭专用港区,兼有少量的黄砂泊位。田家庵港区向综合服务方向发展,新建集装箱码头泊位。大通港区经改建后为散货和件杂货港区。潘集港区位于潘集区境内的左岸、淮河两岸,

38、是淮南港的主要港区之一。港区内有、丁郢、平圩、卢沟四个港口作业区,码头岸线总长2084米,陆域面积11.82万平方米,该港区现有港口经营人24 家,拥有泊位30 个,其中煤炭企业13 家,300吨级以上泊位 20个,码头结构型式主要为桩基梁板式和浆砌块石重力式,可常年靠泊300500吨级船舶,腹地有已经探明煤炭总储量37亿吨,建有淮南矿业集团潘集一、二、三矿、潘北矿4座大型煤矿,年设计总产1000万吨,国家电力公司的平圩发电厂、发电厂、潘三自备电厂分布在潘集区内。主要是出口煤炭、粉煤灰和煤泥等产品。2009年实际完成港口吞吐量347万吨。2008年6月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了安徽省交通运

39、输厅和淮南市人民政府上报的淮南港总体规划规划。本工程位于淮南港潘集港区淮河大桥下游约1000米处,为原卢昌社码头改建项目。淮南港总体规划描述:潘集淮河大桥下游800米开始约350米岸线为规划岸线,改建成2个1000吨级泊位年吞吐量100万吨的煤炭作业区,规划占用岸线150米,陆域宽度100米。此项目建设规模与等级符合淮南港总体规划规划。3.1.2码头选址合理性分析(1)鑫淮码头属淮南港潘集港区规划作业区,平圩淮河大桥下游740m处,该段淮河河道基本顺直,左岸滩为鑫淮码头所在位置,该处常水位水面宽300m左右,河底较平缓,深泓高程0.691.00m,正常水深5m以上,通航条件良好。建设码头也是可

40、行的。(2)该码头位于淮河大桥下游1000米处淮河左岸,水面宽度300米左右,水流平稳,河道平直稳定,多年没有变化。淮河淮南段总输沙平衡,来沙量和输沙量基本相当,主河槽稳定,主断面无明显变化,无大面积冲刷和淤积现象。淮河自临淮岗以下为渠化河流,河势激烈演变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该段淮河石姚湾退堤后,对码头区段河势影响较小。综上所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该河段将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河床演变的趋势是冲淤平衡,河道平面形态和边界条件相对稳定。(3)本工程位于潘集区淮河左岸,上距淮河淮南公铁大桥1公里,陆域距离淮潘公路2公里,淮河北岸大堤混凝土路面直通淮河大桥和凤台现成,码头位置距离平圩电厂3公里,距离潘集

41、一二三和潘北煤矿约10公里,有专用道路连接。因此,本项目拥有良好的陆路运输条件。本码头水路运输路径是由淮南出发,经淮河、洪泽湖、苏北灌溉总渠、京杭运河苏北段达长江中下游各地。其中淮河为三级航道,洪泽湖、苏北灌溉总渠也基本达到三级标准,京杭运河为二级航道,长江为一级航道。因此,本码头水路运输条件优越。(4)该码头距离潘集新区较近,地方建材和物质通过公路运输比较方便和快捷,建设码头所需的水泥、黄沙等建材通过水运可直接到达码头施工现场。该码头供电供水线路在500米距离内就有接入供给,供电容量可保证码头建设和正常运营。因此,该码头具有良好的外部协作条件。综上所述,该码头位置选择基本可行。3.2码头建设

42、与航道规划、标准及其适应性论证3.2.1符合航道规划要求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52020),拟建码头所在淮河航道规划为级航道,可常年通航1000吨级船舶。根据水域地形,码头前沿线顺河道布置于等高线18.0m处(施工水位为17.0m-18.0m),码头前沿线距航道中心线最小距离约160m,。船舶回旋水域布置在码头前方,基本不占用部分主航道,码头前方水域宽阔,可满足通航安全和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船舶停泊和回旋水域尺度要求。3.2.2符合内河通航标准规定 淮河航道规划和近期整治均为级航道标准。根据内河通航标准,级航道代表船型为1000吨级驳船:67.5m10.8

43、m2.0m(长宽水深);货船为58.0m10.8m2. 0m 。根据该码头初步设计,具体选择主要设计代表船型尺度为:1000吨级驳船67.5m10.8m2.0m(长宽吃水)和1000吨级货船:58.0m9.8m2. 9m(长宽吃水);并兼顾900吨级以下的部分驳船、货船。符合内河通航标准关于级航道代表船型航行要求,也基本能满足该码头实际通航船舶营运要求。3.2.3符合调整后锚地规划要求淮南港内航道风浪、水流变化均不大,常年适宜船舶锚泊。目前淮南港船舶停靠为自由停靠,没有锚地。考虑到淮南港为内河港,对船舶密度不是很大的码头作业区,在不占用主航道的前提下,总规中不设永久性锚地,视码头作业区的上、上游航道的边缘水域作临时锚地;对船舶密度大的码头作业区设置锚地,总规中共设4个锚地,见下表。锚地规划表锚地名称功能水域面积(万平方米)(长*宽)控制点坐标点XY毛集1号锚地散货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