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桦税收学4版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桦税收学4版课后答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章答案1 .公共产品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可分割性。公共产品的消费是集体进行、共同消费的,其效用在不同消费者之间不能分割。(2)受益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或劳务不因为一部分人的使用,而将其他人排除在外。由于公共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容纳相当数量的人共同使用,增加更多的使用人数并不影响公共产品对原使用者的效用。(3)非竞争性。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出来,任何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也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边际生产成本为零。2 .怎样理解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答:公共
2、产品的特征决定了它不可能按照市场的规则,由供求双方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交易。(1)需求方面:对于公共产品来说,由于它的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所有消费者必须同时消费同等数量的该种产品,不得拒绝,单独的消费者无法调整自己的需要量,不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决定取舍。因而,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定价,也无法通过市场决定其需求量。(2)供给方面:根据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的理论,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自身所获得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益支付应分担的资金费用,则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最佳效率水平。即通常所说的“林达尔均衡”。但不可避免的是,一定有一部分人为减轻自己的成本而低报其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益。同时,由于公共产品
3、具有非排他性,即使付出较低成本也并不会被排斥在公共产品的消费范围之外。这样,人们完全有可能不付任何代价,而同样享受由他人出资提供的公共产品,产生通常所说的“搭便车”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因而只要有可能,“搭便车”将会是绝大部分人的一种理性选择。这样将导致公共产品的投资无法收回,私人企业不会愿意提供这类产品,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将会出现不足,远远低于最佳产出水平。3 .简述市场失灵与政府税收的关系。答:在现代社会中,市场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有效机制,但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市场失灵不可避免。市场的高效率通常伴随着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以及经济的负外部性等问题。政府税收在这两方面发挥着重
4、要作用。(1)外部效应与政府税收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从事某项活动会使其他主体受益或受损的现象。外部效应又可分为外部正效应与外部负效应。外部正效应是指主体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外部负效应是指主体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损失的现象。在市场经济下,外部效应带来的问题无法由市场机制解决,只能由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来调节生产者的私人成本,使其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一致,减少或消除外部负效应,也可以通过税收从事公共服务或提供公共产品,发挥外部正效应,增进社会福利。(2)收入分配公平与政府税收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来调节贫富差距。对低收入者不征税或少征税,对高收入者多征税,缩小不同纳税人税
5、后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4 .如何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答:税收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对于税收基本概念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根本目的:满足整个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公共产品的特征决定了只有征收税收才是其资金供给的最有效方式。(2)征收主体:只能是代表社会全体成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或个人都无权征税。(3)征税依据:政治权力,或说是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是社会全体成员集体让渡或赋予政府的,凭借这种公共权力,政府可以征税。而与公共权力相对应的必然是对公共产
6、品的提供与管理义务。(4)直接目的: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资金的一种工具,或者说,税收的财政功能是其基本功能。(5)经济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日趋复杂,税收调控经济的作用日显重要,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5 .为什么说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答: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这种分配关系,集中反映了国家与各阶级、各阶层的经济关系、利益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主要是对社会产品价值的分割,以确定不同社会主体对社会产品的占
7、有和支配份额。社会产品价值由C、V、M三个部分组成。C表示的是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的是劳动力的价值,M表示的是剩余价值。税收的征收会使被征收的价值部分脱离原有的生产经营活动,用于非生产性的公共产品需要。为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税收一般以剩余产品价值作为分配对象。但是V和C的部分也可以成为税收征收的对象。(1)税收参与C的分配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当政府要求企业将固定资产折旧的一部分上缴财政时,虽然并没有直接称其为“税”,但其基本特征与税收并无二致。税收参与V的分配劳动者的生活消费需求有较大的弹性,其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对劳动者必要的补偿价值与剩余产品价值没有一个确定的界限。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当
8、社会成员的收入达到较高的水平时,政府会要求其将收入的一定份额作为税收缴纳给政府,这直接体现政府与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税收参与M的分配税收参与社会产品各部分的价值分配时,必然导致政府与产品价值原拥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对M征税,说明投资者通过生产经营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产品价值转由政府支配,是投资者一部分经济利益的牺牲。通常,政府会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确定高低不同的税负,调整其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特定时期的政策目标。综上所述,税收的本质,体现的是国家以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6 .对税收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可从哪几个方面理解?答:税收
9、的本质,体现的是国家以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集中反映了国家与各阶级、各阶层的经济关系、利益关系,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税收分配的目的:正是由于税收是以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对公共产品的需要为目的,在其分配活动中才体现出与其他分配方式相区别的典型特点。一方面,国家承担着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另一方面,国家可据此向全体社会成员无偿征收税收。税收分配的依据:税收分配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社会财富的分配:社会财富的分配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税收虽然属于再分配范畴,但它又直接取自初次分配,是连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渠道
10、。2章答案1 .如何理解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答: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在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I)当经济处于封闭状态时,总供给与总需求分别由下列因素构成:总供给=消费+储蓄+政府财政收入(税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财政支出。(2)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但是由于微观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以及市场失灵的出现等原因,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总供求的平衡。而从上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构成因素中可以看出,税收收入是总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出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求关系失衡时,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手段直接调节消费总量或投资总量,从而促进社会总供求
11、的均衡。【说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2 .如何理解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答: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在协调国民经济结构(或说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在供求总量平衡的前提下,结构协调是宏观经济发展又一重要目标。国民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政府税收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影响社会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与优化。(1)税收有利于协调产业结构利用税收调节不同资源的供求关系:a,低税率应当适用于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这样才可以保证这些商品以较低的价格来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b.高税率应当适用于非生活必需品,这样既可以使生产经营者的大部分收
12、益以税收形式上缴国家,同时也能引导人们的理性消费,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去投资于那些规模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私人不愿意投资,但是社会效益很大的行业和企业。(2)税收有利于协调地区结构市场机制下的资源流动会使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下降:a.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条件、充足的人才等已有优势吸引更多的资源流入;b.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发展相对落后,不仅不能吸引资源的流入,还会流失大量的人才资源。政府可以利用税收促进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流动: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状况和未来经济发展的目标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改善这些地区的投资环境,提高
13、投资者对这些地区的预期投资收益,进而引导更多资源流向该地区。(3)税收有利于协调资本市场结构资本市场的投资方式按投资收益取得的风险程度不同,可分为安全性投资和风险性投资。安全性投资具有风险小、预期收益低的特点;而风险性投资具有风险高、预期收益也高的特点。税收对不同投资方式的不同规定会引起资本流动方向的不同。3 .如何理解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答: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对市场机制形成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进行的调节。i市场机制下决定产权制度的原则是谁投资谁受益;按照市场机制决定的分配制度原则是多劳多得。两项原则均体现了市场效率优先的基本思想。然而,在市场机制下,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造
14、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极大地阻碍了收入分配公平目标的实现。而税收作为政府直接掌握的,集财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于一身的工具,可以直接参与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2 图2-1绘制的是税收调节个人收入效应的示意图,即“洛伦兹曲线”。横坐标表示人口分布百分比,纵坐标表示收入分布百分比。正方形的对角线称作绝对平均曲线,这条线上的点表示的是收入分配绝对平均。也就是说,每个个人获得的收入是一样的。但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在任何一个社会,人们的收入都不可能完全一样。现实生活中,收入分布曲线只能是向下弯曲的弧形曲线。洛伦兹曲线的不同弯曲程度有不一样的含义。一般来讲,它反
15、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OHL与45度线之间的面积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是衡量国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G=A/(A+B)o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3 税收在缩小个人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就是使得曲线向收入绝对平均曲线靠近,其主要做法包括:在个人所得税中采用累进税制的方式,如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不征税或少征税,从而对高、低收入者的收入进行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征收房产税、社会
16、保险税等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有效机制。总之,如果基尼系数有下降的趋势就说明税收在调节收入差距过大中发挥了一定作用。4 .税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可从哪几个方面理解?答:政府对个人劳动所得征税,会直接减少劳动者的劳动收益,引起劳动相对于“闲暇”的“价格”发生变化,促使劳动者改变劳动与“闲暇”两种商品间的选择,即产生收入效应或替代效应。(1)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程度首先取决于个人现实的收入水平,具体关系如下:表2-1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个人收入水平收入的边际效用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劳动力供给闲暇高小小大减少增加低大大小增加减少(2)税制的选择也会影响税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17、。累进税制中,劳动所得的增加会使得适用税率也相应提高,从而减少劳动者的边际收益,劳动相对于“闲暇”的“价格”逐渐提高,抑制人们增加劳动力供给的积极性。此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闲暇”来替代劳动。税制的累进程度越高,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就越明显。除此之外,个人的偏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人们的价值观念、传统意识等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人对劳动投入增减的选择。5 .如何理解税收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答:政府课税必然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乃至生产者的决策,进而对经济起到调节作用。税收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分别如下:储蓄是个人将一部分经济资源转移到未来某个时期进行消费的活动。即它是延迟了的消费,是未来的消
18、费。影响储蓄的因素一般包括个人收入水平、储蓄利率高低、储蓄动机、储蓄的意识与习惯等。(I)假设前提条件将时间划分为现实与未来两个期间,现实储蓄全部用于未来消费;个人在未来期间只有储蓄利息收入,而无其他经济收入来源;个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是固定不变的;个人所得税采用比例税率形式。(2)税收对储蓄的影响税收对储蓄的影响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假设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固定不变,仅对个人的现实收入征税,对储蓄利息收入不征税,那么征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同时等比例地减少现实的消费与储蓄,从而降低个人的储蓄水平。如果对储蓄利息收入也征税,由于对利息的征税减少了个人
19、未来的可支配收入,降低了纳税人对未来预期的消费水平。因此为保证未来期间的生活水平,纳税人将减少现实的消费,增加储蓄。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对储蓄利息收入征税时,储蓄的收益会减少,储蓄相对于现实消费的“相对价格”提高。从而使得纳税人在储蓄与现实消费的选择中更倾向于增加现实消费,减少储蓄。一般讲,税收对储蓄收入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水平。(3)税收对消费的影响税收对消费总量的影响税收对消费总量的影响实际上就是税收对消费产生的收入效应。因为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消费与储蓄,所以,税收对消费总量的影响与税收对储蓄的影响呈负相关,即增加储蓄
20、就是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是增加消费。税收主要是通过个税来调节消费总量。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实际上就是税收对消费产生的替代效应。当政府对某种商品征税后,生产经营者会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方式将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应税商品的价格提高,就会改变这种商品与未课税商品的相对价格关系,造成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减少对已税商品的购买,增加未课税商品的购买。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是通过商品税的形式间接实现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对消费的影响如何还受到商品需求弹性等因素的制约。需求弹性通常与税收对消费的替代效应呈正相关。6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投资可以分为
21、私人投资与政府投资。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私人投资的显著影响。(1)税收会导致投资总额的减少私人投资的目的是追求更高的投资效益,对于投资者而言,只要边际投资收益大于资本使用成本,投资者就会不断追加投资,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资本使用成本。政府对投资收益征税,使得投资者未来的投资收益减少,降低了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抑制了其进一步投资的意愿,最终就会减少社会投资总额。政府通过税收手段调整社会投资总量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宜接减免税或者再投资退税等方法。(2)税收还会引起投资结构的变化在统一税制下,政府对不同投资项目征收相同的税收,由于各投资项目所承担的税负相等,因此,税收只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水平,不会
22、引起投资结构的变化,投资结构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如果政府对不同的投资项目采用不同的税收政策,那么税收不仅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水平,还会影响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选择。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征税模式、税率、计税依据、税收优惠等措施来引导投资结构、投资方向的变化。3章答案I.简述我国古代的主要税收原则思想。答:我国古代的许多理财家和思想家从当时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些赋税方面的建议和措施。由于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主张薄敛的税收思想占了很大比重。(1)孟子主张轻税政策,他提倡要减少赋税的征收品种,从而减轻农民的税收负担;在赋税额上,他认为什一税相对于人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来说比较合理。(2)管子主张“府不积货,藏于民也”
23、,即要减轻赋税、实行藏富于民的政策。(3)荀子主张要多生产,少征税,从而达到开源节流和节用裕民的目的。(4)韩非提出“均贫富”的税收原则,主张薄税敛、轻徭役,从而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但他不赞成“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5)淮南子提出了征税原则说,即赋税多少要以征收前计算的人民的实际负担能力为依据。(6)傅玄,主张至平、积俭、有常,是我国古代赋税理论的一个新的发展。(7)杨炎,创立了两税法,也就是税收分为每年夏秋两季征收,同时他还提出了量出制入的征收原则。(8)陆贽,反对两税法,坚持要量入为出,提出了赋税不能征钱,主张按人丁而不是资产征税,也坚决主张薄税敛。(9)明代的丘浚提出了取民有度,反对
24、聚敛,取民”必立经常之法,以为养民足国之定制”的原则。2 .威廉配第提出的税收原则是哪三条?尤斯迪的税收原则有哪些内容?答(1)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围绕公平负担税收这一基本观点进行论述,其提出税收应当贯彻“公平”“简便”“节省”三统梯娜税收I修次课,历懂税负。“公平”,就是税收要对任何人、任何东西“无所偏袒”,税负也不能过重;“简便”,就是征税手续不能过于烦琐,方法要简明,应尽量给纳税人以方便;“节省”,就是征税费用不能过多,应注意尽量节约。威廉配第虽然提出并初步解释了税收标准,但他没有能够系统地进行必要的论述,因而可以说他只提出了问题,而把归纳和阐述的任务留给了后人。(2)尤
25、斯迪的税收原则尤斯迪认为,税收是当国家的王侯领地和特权取得的收入不足时,人民用一定比例分割自己的财产和收益以充实国家的必要经费,国家征税必须注意不得妨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他提出了征税的六条原则:税收应该采取促进国民主动纳税的征税方法,即赋税应当自愿缴纳;税收不得侵犯人民的合理自由,也不得增加对产业的压迫,即赋税要不危害人民的生活和工商业的发展,也不要不正当地限制人民的自由;平等课税,即赋税的征收要做到公平合理;课税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征收迅速,其间没有不正当之处;挑选征收费用最低的商品货物征税,即赋税的征收费用不能过度,须和国家的政治原则相适应;纳税手续简便,税款分期缴纳,时间安排得当,即赋税
26、应在较方便的时候、并以为人民所接受的方式缴纳。尤斯迪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税收原则,比威廉配第的税收标准前进了一步,但其在论述上还不够明确。尽管如此,尤斯迪的税收原则还是为以后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亚当斯密”税收四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3 .试述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答: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原则: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费用原则。(1)平等原则,是指所有公民都要平等纳税,要以公民在国家保护下取得收入的多少作为征税标准;(2)确实原则,是指公民应缴纳的税收必须是明确规定的,不能随意变更;(3)便利原则,是指纳税日期、纳税方法、征收地点、征收形式等,应该给纳税人以最大的方便
27、;(4)最少征收费用原则,是指在征税过程中要尽量节省征税费用、提高税务部门的办事效率。使纳税人付出的,应该尽可能等于国家所收入的。亚当斯密是把课税原则首先明确化、系统化的第一人,其税收原则中,第一条是税收的负担公平原则,其余三条是属于税务行政方面的原则。他的理论不仅成为当时西方各国制定税收制度与规范的理论指导,而且对后世税收原则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4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主要有哪些内容?答:针对当时社会收入分配悬殊、社会矛盾激烈的问题,瓦格纳在总结汲取了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政策的财政理论。可将瓦格纳的税收原则归纳为“四端九项”原则:(1)财政政策原则,即税收要能充足而灵活地保证国家
28、经费开支的需要。收入充分原则是指征税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国家履行职能的财政需要,因此税收收入要能够充分满足国家这部分的支出需要。收入弹性原则是指税收收入要有弹性,要能够随着国家需要而相应增减。(2)国民经济原则,即国家征税不能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更不能危及税源,在可能的范围内,还应尽可能有助于资本形成,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慎选税源原则是指要选择有利于保护税本的税源,以发展国民经济。一般而言,所得税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慎选税种原则是指要考虑税收的最终负担问题,尽量选择难以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3)社会正义原则,即指税收负担在各个人和各个阶层、各个阶级之间进行分配时,应遵循普遍和平等的原
29、则。普遍原则指社会上的每个成员都有纳税义务,不能因身份、地位等而例外。平等原则是指应根据纳税人的税负能力的大小征税,要符合量能课税的原则。(4)税务行政原则,是指税法应当简明易懂、征纳简便易行、征收费用最少、便于税务机关提高行政效率。主要包括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省原则。确实原则指公民应缴纳的税收以及纳税时间、地点、方式等必须是明确规定的,不能随意变更。便利原则是指纳税日期、纳税方法、征收地点、征收形式等要尽量简便,应该给纳税人以最大的便利。节省原则即在征税过程中要尽量节省征税费用、提高税务部门的办事效率。使纳税人付出的,应该尽可能等于国家所收入的。西方经济学界视瓦格纳为前人税收原则理论的集大
30、成者,瓦格纳强调税收财政作用的同时,开始注重税收的社会政策意义,其课税原则中阐明的些思想为以后的税收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5.说明现代西方税收原则的主要内容。答:现代西方税收原则,又称20世纪以来的税收原则,即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稳定原则。(1)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每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公平包括两层含义:横向公平、纵向公平。a.横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相同数额的税收,即条件相同的纳税人应享受同等的税收待遇。b.纵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条件不同的纳税人应享受不同的税收待遇。衡量公平原则的标准:a.收
31、益原则,纳税人纳多少税应根据各个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的多少来确定。而受益程度的大小是很难衡量的。并且该原则并不能解决税收公平的所有问题。b.支付能力原则,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作为判定其税负大小的标准。对如何测度纳税能力,主要有客观说和主观说两大派观点。客观说主张以纳税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测度其纳税能力的标准,具体分为收入、财产和支出三种尺度。主观说主张以纳税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大小作为测定其纳税能力的尺度,机体分为均等牺牲、比例牺牲和最小牺牲几种尺度。(2)效率原则,要求以最小的费用获得最大的税收收入,并利用税收的经济调控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或者最大限度地减少给经
32、济发展带来的非税款负担。征税给社会带来的非税款负担包括:税收的超额负担和征纳费用。税收的效率也因此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即税收的行政效率)两个方面。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税收对经济资源配置、经济机制运行的消极影响越小越好,即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实现“帕累托最优”。超额负担越小,税收的经济效率就越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对经济的影响通常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所谓的提倡税收经济效率就是要尽可能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干预,尽量压低因征税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的超额负担。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以较少的税收成本换取较多的税收收入。税收成本包括纳税成本和征税成本,税收成本与税务行政效率
33、呈反比。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一方面襄求减少征税成本,也就是要提高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防止税务人员贪污舞弊,以节省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另一方面,也要降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即纳税成本,这就要求简化税制,给纳税人以最大的便利,同时也能避免纳税人逃税等情况的发生。(3)稳定原则,是指在当经济发生波动时,政府利用税收这一政策工具“熨平”经济,消除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稳定原则主要是基于凯恩斯主义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具体来说,税收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达到经济稳定:内在稳定器作用内在稳定器作用是指税收制度本身对经济波动有着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随着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而自动增减,从而减小经济的波动,稳定经济运行。一般
34、而言,所得税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总需求的作用,而商品类课税在这方面作用很小。相机决策作用相机决策作用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扩张性税收政策或紧缩性税收政策,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稳定增长。6.试评价税收公平原则中的利益说和能力说。答: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包括利益说和能力说两种标准。(1)利益说“利益说”,又称受益原则。这种观点认为,要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中获利的多少来确定其纳税标准。获利多者多纳税,获利少者少纳税,不获利者则不纳税。表面上看,这一原则具有可行性。人们享受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自然应该根据他享受服务的多少来确定计税依据。实际上
35、,这种观点并不可行。一方面,例如国防、教育等公共产品很难确认每人从中获利多少;另一方面,一些针对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政策,其制定初衷就是为了让特定群体受益,按该标准,这部分1瞬群体反而需要多纳税,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就个别税种来说,按受益原则征税1是可能且必要的,但就税收总体来说,按受益原则来分摊税负是不现实的。“利益说”只能解决有关税收公平的一部分问题,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2)能力说“能力说”,又称支付能力原则。这种观点认为,应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判定其税负的多少。要符合量能课税的原则。对于如何测度纳税能力,主要包括客观说和主观说两大观点。客观说主张以纳税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测度其纳税能力
36、的标准。a.我们一般用收入、财产和支出来表示财富的多少,因此在测度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时也可具体分为收入、财产和支出三种尺度。b.无论是收入、财产还是支出,在作为衡量纳税人纳税能力的尺度时,都未免显得有些不够全面。事实上,几乎找不到种绝对准确且公允的测度纳税能力的标准。现实并且可行的办法只能是以种尺度为主,同时兼顾其他两种尺度。主观说主张以纳税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大小作为测定其纳税能力的尺度。a.以纳税人纳税前后从其财富中得到的满足(或效用)的差量作为牺牲程度的测定,衡量尺度主要包括:等量绝对牺牲、等量比例牺牲、等量边际牺牲。b.主观说所倡导的衡量标准,都是以主观唯心论作为理论推断的基础,缺乏
37、科学根据,于纳税人而言,经济上的损失总是会让他们的满足程度减少。因此,这种衡量方法难以获得西方经济学界的普遍承认。7.从理论上说,存在哪些提高税收效率的途径?答:税收效率原则是指税收活动应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主要就是要提高税务行政效率,使征税费用最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最小,使税收的超额负担尽可能最小;要有利于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帕累托状态。(1)税收的效率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和税收的行政效率两个方面。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税收对经济资源配置、经济机制运行的消极影响越小越好。即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实现“帕累托最优”。超额负担越小,税收的经济效率就越高。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对经济的
38、影响通常不可避免。因此,提高税收的经济效率就是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干扰作用,压低因征税而产生的超额负担。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以较少税收成本换取较多的税收收入。(2)针对税收效率的两个方面,提高税收效率的途径如下:优化征管模式。促使税收征管功能最优化,这是降低征税成本的关键。税务机关应该尽快向为纳税人服务的功能转化。将多数基础工作交由纳税人完成或由纳税人委托税务代理机构完成,表面上是将征税成本转化为纳税成本,但从整体上看,税务机关为此腾出人力、物力加强征收管理、信息管理,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政策。建立简繁适度的税制结构。这是降低征税成本的根本。建立简便的税收制度,大致包括以下
39、两个层面的含义:一要简化税制;二要设计便于征管的税收制度。税制的繁简与税收部门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联系,优化税制能够大大的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提高征管人员的素质。要加强对税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防止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税收征管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税务部门的办事效率,降低征税成本,也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降低遵从成本。8.比较分析亚当斯密的平等原则、瓦格纳的社会正义原则和现代税收公平原则的差异。答:三种原则的具体差异详见下表:表3-3三种税收原则的比较亚当斯密的平等原则瓦格纳的社会正义原则现代税收公平原则含义所有公民都要平等纳税,要以公民在
40、国家保护下取得收入的多少作为征税标准税收负担在各个人和各个阶层、各个阶级之间进行分配时,应遵循普遍和平等的原则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也就是既要保证税收的横向公平,又要求达到纵向公平背景当时的税收制度苛重复杂、税负不公社会财富分配日益悬殊,社会矛盾激烈税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职能作用日益突出出发点讲求税收中立,不因征税而改变财富分配的原有比例,维持政府讲求通过征税矫正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情形,实行社会改革讲求纳税人之间的税负保持均衡,视其为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征税方式主张取消贵族、僧侣免税特权,皆对收入按比例征税主张累进税制,对高收入者税率从高,对低收入者税率从低,对贫困者免税存
41、在多种观点征税对象只主张对收入纳税主张对收入纳税外,还涉及财产,对财产和不劳而获者加重课税涉及多种纳税对象,如支付能力、收入、财产和支出等9.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答: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是当前深化税制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制度的关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应包括四个方面: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法治原则。具体如下:(1)财政原则自古以来就是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税收作为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它的增长状况直接决定了政府支出规模和投资规模的大小。财政原则包括两层含义:财政收入要足额、稳定该原则是指政府要
42、取得充足稳定的税收收入,充足就是指税收收入要能够充分满足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稳定是指税收收入要有弹性,要能够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相应的增加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完善税制结构,适当加大直接税的比重。加强税收征管、减少税收流失。财政收入要适度、合理遵循适度、合理原则,要求税收负担适中。因为税收收入与各经济主体的利益直接相关,如果征收不当,会引起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税收收入要既能满足正常的财政支出需要,又能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与同步,同时尽量保证宏观税收负担从轻。(2)税收公平原则包括两层含义:税负公平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也就是既要保证税收的横向公平,又要求达到
43、纵向公平。前者即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相同的税收,后者即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机会均等是基于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3)效率原则包括两层含义:提高税收的经济效率,要力求达到“帕累托效率”,使税收对市场微观活动的效率损害达到最小化。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要以最少的征税费用获得最多的税收收入。即税收的征管费用和执行费用最小化。税务机关征管成本很高,所以提高效率关键在于强化税收的征收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税收征管模式要从管理监督纳税人的传统模式,向尊重纳税人、服
44、务纳税人、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遵从度的新常态模式转变,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税收征管制度要从“按层级各事统管”模式向“网络化专业协作”模式转变。要建设完善的纳税遵从环境体系,实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激励方式。(4)法治原则包括两层含义:税收的程序规范原则,要求税收程序,即税收从立法到执法以及司法各过程都要依照法律规定。征收内容明确原则,对谁征税、征多少税、怎么征税等这些内容都要法定。要实现依法治税,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做到有法可依,这是法治原则的前提。要从严征管,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税收法治化的基本保证。要实现依法治税,还必须使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税务信息网络建设。必须加强税收法制教育,提
45、高税务人员素质,积极向纳税人宣传税收法律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纳税观念,敦促他们依法纳税。10.我国应如何实现依法治税?答: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形式征收的。由于税收涉及到各阶层的利益,如果征收不当,极易造成社会矛盾与冲突,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只有税收法定,即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作为纳税人,社会成员作为征税人,才能真正体现税收的“强制性”,实现税收的“无偿”征收,税收分配也才能做到规范、明确和具有可预测性。要实现依法治税,需要做到以下几点:(I)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法治原则的前提。从完善税收法律体系的角度看,我国应按法定的立法程序制定一部税收基本法,同时加快各税种的立法进程。近
46、年来,我国税收立法进程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制定了环境保护税法、烟叶税法、船舶吨税法、耕地占用税法、车辆购置税法,修改了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同时对资源税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2018年11月,印花税法面向公众征求意见。(2)要从严征管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税务机关能独立行使职权,税务机关要做到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窕。执法必严,是指税务人员在日常征管工作中严格按征收管理的法定程序办事,严格执行税法的有关规定。违法必究,是指如果税务人员发生了税收贪污渎职行为,就必须承担税收法律责任。(3)必须使用现代化手段,兴建税务信息网络我国必须加大对计算机的投入,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税务信
47、息化建设,以确保税务申报、征收和稽查的有机、有序运转。(4)必须加强税收法制教育从税务机关角度来说,首先就要加强税务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税务人员素质,防止税务机关和人员有税收违法行为;从纳税人的角度来说,要积极宣传税收法律知识,加强税收法制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的纳税观念,提高他们主动纳税的意识,避免偷漏税等行为的发生。4章答案1 .税收政策目标有哪些?答:税收政策目标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的实施所期望达到和实现的目的,是税收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其中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政策目标包括:(1)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总供求的均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也是经济结构协调、经济稳定增长和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前提。政府可以通过改变税收政策来调节社会总供求状况,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均衡。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经济衰退,物价下跌,处于通货紧缩状态时,国家可以采取扩张性税收政策,减少税收收入,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提高总需求水平,促进经济的恢复。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存在通货膨胀可能性时,政府则可以采取紧缩性税收政策,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抑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促进总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