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6924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PPT 页数:176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培训课件.ppt(1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感染管理任重道远,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共 性 问 题,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难以按规范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三级管理网络组织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措施落实不够到位。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未按规范要求开展。,2010年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12/28/2022,2,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共 性 问 题10/2/20222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共 性 问 题,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尤其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建筑布局不合理,设施配备陈旧,大多数医院对消毒供应中心建设重视不够,

2、目前消毒供应中心无论从建筑布局、设施配备及服务功能上与新规范要求都存在很大差距。,12/28/2022,3,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共 性 问 题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尤其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建,共 性 问 题,缺乏必备的低温灭菌设施,绝大多数医院在使用已淘汰的戊二醛熏箱消毒手术用物(如骨科电钻),存在隐患普遍存在一次性手术电刀重复使用现象,违反一次性医疗用物管理规定,12/28/2022,4,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共 性 问 题缺乏必备的低温灭菌设施,绝大多数医院在使用已淘,共 性 问 题,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多数专兼职人员外出培训机会少对医院感染管理新理念、新知识、新规范掌握不够工

3、作开展较盲目,12/28/2022,5,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共 性 问 题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多数专,共 性 问 题,微生物实验室建设较落后,不少医院不能开展临床标本及医院感染相关检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医疗机构院内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够,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及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地市医疗废物未实行集中处置,医疗废物处置存在隐患。,12/28/2022,6,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共 性 问 题微生物实验室建设较落后,不少医院不能开展临床标,消毒供应中心管理,12/28/2022,7,感染管理任重道远,10/2/20227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管理要求,医院应采取集中管理的

4、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可以依据卫生部有关的规定进行处理,也可集中由CSSD统一清洗、消毒。外来医疗器械应按照WS310.2的规定由CSSD统一清洗、消毒、灭菌。应理顺CSSD的管理体制,使其在院长或相关职能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应将CSSD纳入本机构的建设规划,使之与本机构的规模、任务和发展规划相适应;将消毒供应工作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鼓励符合要求并有条件医院的CSSD为附近医疗机构提供消毒供应服务。,12/28/2022,8,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管理要求医院10/2

5、/20228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管理要求,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包括外来医疗器械)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应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主动了解各科室专业特点、常见的医院感染及原因,掌握专用器械、用品的结果、材质特点和处理要点。对科室关于灭菌物品的意见有调查、有反馈,落实持续改进,并有记录。,12/28/2022,9,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管理要求消毒供应中心10/2/20229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基本原则,CSSD的清洗消毒及检测工作应符合WS3

6、10.2和WS310.3的规定。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再处理应符合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并符合以下要求: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WS310.2中规定的处理流程。,12/28/2022,10,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基本原则10/2/202210感染管理任重道远,人员要求,医院应根据CSSD的工作量及各岗位需求,科学、合理配置具有职业资格的护士、消毒员和其他工作人员。CSSD的工作人员应当接

7、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正确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应建立CSSD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12/28/2022,11,感染管理任重道远,人员要求10/2/202211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建筑要求,基本原则医院CSSD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医院建筑和职业防护的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论证。基本要求CSSD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不宜建在

8、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建筑面积应符合医院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并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12/28/2022,12,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建筑要求基本原则10/2/202212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设备设施要求,清洗消毒设备及设施医院应根据CSSD的规模、任务及工作量,合理配置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设备、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定。应配有污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

9、洗池、压力水枪、压力气枪、超声清洗装置、干燥设备及相应清洗用品等。宜配备机械清洗消毒设备。检查、包装设备:应配有带光源放大镜的器械检查台、包装台、器械柜、敷料柜、包装材料切割机、医用热封机及清洁物品装载设备等。灭菌设备及设施:应配有压力蒸汽灭菌器、无菌物品装、卸载设备等。根据需要配备灭菌蒸汽发生器、干热灭菌和低温灭菌装置。各类灭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设有配套的辅助设备。储存、发放设施:应配备无菌物品存放设施及运送器具等。防护用品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圆帽、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去污区应配置洗眼装置。,12/28/2022,1

10、3,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设备设施要求10/2/202213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耗材配备,清洁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根据器械的材质、污染物种类,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碱性清洁剂:pH 值7.5,应对各种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不会加快返锈的现象。 中性清洁剂:pH 值6.57.5,对金属无腐蚀。 酸性清洁剂:pH 值6.5,对无机固体粒子有较好的溶解去除作用,对金属物品的腐蚀性小。 酶清洁剂:含酶的清洁剂,有较强的去污能力,能快速分解蛋白质等多种有机污染物。 消毒剂:应选择取得卫生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安全、低毒、高效的消毒剂。,12/28/2022,14,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耗材

11、配备10/2/202214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耗材配备,洗涤用水:应有冷热自来水、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供应。自来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 的规定;纯化水应符合电导率15S/cm(25)。灭菌蒸汽用水:应为软水或纯化水。润滑剂:应为水溶性,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不破坏金属材料的透气性、机械性及其他性能。包装材料:包括硬质容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纸塑袋、纸袋、纺织品、无纺布等应符合GB/T 19633的要求。纺织品还应符合以下要求:为非漂白织物;包布除四边外不应有缝线,不应缝补;初次使用前应高温洗涤,脱脂去浆、去色;应有使用次数的记录。消毒灭菌监测材料:应有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在有效期

12、内使用。自制测试标准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要求。,12/28/2022,15,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耗材配备洗涤用水:应有冷热自来水、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供应。,相关部门管理职责与要求,护理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设备及后勤管理等部门,应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CSSD 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a)根据工作量合理调配CSSD 的工作人员。b)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消毒供应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CSSD 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并为其学习、交流创造条件。c)对CSSD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和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d)发生可疑医疗器械所致的医源性感染时,组织

13、、协调CSSD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e)对CSSD新建、改建与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卫生学审议;对清洗、消毒与灭菌设备的配置与质量指标提出意见。f)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建立对厂家设备安装、检修的质量审核、验收制度;专人负责CSSD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并建立设备档案。g)保证CSSD的水、电、压缩空气及蒸汽的供给和质量,定期进行设施、管道的维护和检修。h)定期对CSSD所使用的各类数字仪表如压力表、温度表等进行校验,并记录备查。物资供应、教育及科研等其他部门,应在CSSD主管院长或职能部门的协调下履行相关职责,保障CSSD的工作需要。,12/28/2022,16

14、,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相关部门管理职责与要求护理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事管,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处理。应根据WS310.1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方法。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WS310.3的规定。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清洗、消毒、灭菌,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设备、药械及耗材应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其操作与使用应遵循生产厂

15、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12/28/2022,17,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回收使用者应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物品分开放置;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不应再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12/28/20

16、22,18,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回收10/2/202218,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分类应在CSSD的去污区进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点、核查。应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清洗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手工清洗。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清洗操作及注意事项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精密器械的清洗,应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12/28/2022,19,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分类10/2

17、/202219,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消毒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方法首选机械热力消毒,也可采用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湿热消毒方法的温度、时间应参照表1的要求。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5min,或A0值3000;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其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lmin,或A0值600。,12/28/2022,20,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消毒10/2/202220,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干燥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器械

18、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6575。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官腔类器械,应使用压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12/28/2022,21,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干燥10/2/202221,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器械检查与保养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

19、,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能等安全性检查。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12/28/2022,22,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器械检查与保养10/2/2,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包装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包装前应依据器械装配的技术规程或图示,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盘、盆、碗等器皿,宜单独包装。见到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

20、应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等应采取保护措施。灭菌包质量要求: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敷料包终了不宜超过5公斤。灭菌包体积要求: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cm25cm;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cm50cm。,12/28/2022,23,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包装10/2/202223,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包装方法及材料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GB/T19633的要求。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纺织品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渍,灯光检查无破损。硬质容器的

21、使用与操作,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其清洗消毒应符合本标准5.3、5.4的流程。灭菌物品包装分为闭合式包装和密封式包装。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密闭式包装如使用纸袋、纸塑袋等材料,可使用一层,适用于单独包装的器械。,12/28/2022,24,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包装方法及材料10/2/2,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封包要求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放置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

22、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5cm。医用热封机在每日使用前应检查参数的准确性和闭合完好性。硬质容器应设置安全闭锁装置,无菌屏障完整性破坏时应可识别。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12/28/2022,25,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 封包要求10/2/202,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灭菌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耐热、耐湿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包括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压

23、力蒸汽灭菌,根据待灭菌物品选择适宜的压力蒸汽器和灭菌程序。灭菌器操作方法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用水标准参见附录D。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见表2。硬质容器和超重的组合式手术器械,应由供应商提供灭菌参数。,12/28/2022,26,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灭菌10/2/202226,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程序包括灭菌前准备、灭菌物品装载、灭菌操作、无菌物品卸载和灭菌效果的监测等步骤。灭菌前按以下要求进行准备:a)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灭菌器压力表处在零的位置;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

24、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b)进行灭菌器的预热。c)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12/28/2022,27,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程序包括,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灭菌物品装载要求a)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灭菌包之间应留间隙,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b)宜将同类材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同一批次进行灭菌。c)材质不相同时,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竖放,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d)手术器械包、

25、硬式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应侧放;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e)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宜摆放于下层。f)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80%。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90%;同时不应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 。,12/28/2022,28,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灭菌物品装载要求10/2/,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灭菌操作要求a)应观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及设备运行状况。b

26、)灭菌过程的监测应符合WS310.3中相关规定。5.8.1.4.4 无菌物品按以下要求进行卸载:a)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的物品,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移动,冷却时间应30min。b)每批次应确认灭菌过程合格,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检查有无湿包现象,防止无菌物品损坏和污染。无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被污染。,12/28/2022,29,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灭菌操作要求10/2/20,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干热灭菌,12/28/2022,30,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快速压力蒸汽灭菌10/2/202230感染管理任重道远,低温灭菌,环氧乙烷灭菌 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

27、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 注意事项金属和玻璃材质的器械,灭菌后可立即使用。残留环氧乙烷排放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设置专用的排气系统,并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灭菌后的通风换气。环氧乙烷灭菌器及气瓶或气罐应远离火源和静电。气罐不应存放在冰箱中。,12/28/2022,31,感染管理任重道远,低温灭菌 环氧乙烷灭菌 10/2/202231感染管理任重道,低温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 注意事项灭菌前物品应充分干燥。灭菌物品应使用专用包装材料和容器。灭菌物品及包装材料不应含植物性纤维材质,如纸、海绵、棉布、木质类、油类、

28、粉剂等。,12/28/2022,32,感染管理任重道远,低温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10/2/202232感染管,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朊毒体污染的处理流程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lmol/ 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照本标准 5.35.8进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选用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 ,60min。,12/28/2022,33,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

29、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监测要求,清洗质量的监测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12/28/2022,34,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监测要求清洗质量的监测10/2/202234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监测要求,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日常监测 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定期监测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

30、测。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或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12/28/2022,35,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监测要求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10/2/202235感染管,监测要求,消毒质量的监测 湿热消毒 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2的要求。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检测结是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 化学消毒 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

31、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GB 15982的要求。每次检测3 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12/28/2022,36,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监测要求消毒质量的监测 10/2/202236感染管理任重道,监测要求,灭菌质量的监测 通用要求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

32、测结果符合要求。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12/28/2022,37,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监测要求灭菌质量的监测 10/2/202237感染管理任重道,监测要求,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

33、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化学监测法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12/28/2022,38,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监测要求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10/2/202238感染管理任,监测要求,生物监测法应每周监测一次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

34、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12/28/2022,39,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监测要求生物监测法10/2/202239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监测要求,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过氧化氢的浓度、电源输入和灭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生物监测法:应每天

35、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12/28/2022,40,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监测要求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监测 10/2/202240感染,监测要求,环氧乙烧灭菌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生物监测法: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生物监测,12/28/2022,41,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监测要求环氧乙烧灭菌的监测 10/2/

36、202241感染管理任,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应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 a)应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b)应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名或代号,及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并存档。,12/28/2022,42,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应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ICU建设与医院感染管理,12/28/2022,43,感染管理任重道远,ICU建设与医院感染管理10/2/202243感染管理任重道,ICU 发 展 简 史,12/28/202

37、2,44,感染管理任重道远,10/2/202244感染管理任重道远,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医院感染耐药菌株检出率高,ICU医院感染特点,12/28/2022,45,感染管理任重道远,患者病情危重ICU医院感染特点10/2/202245感染管理,病人 临床症状期病人,大量病原微生物不断从感染部位排出,是外源性医院感染中主要传染源,感 染 源,12/28/2022,46,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病人 感 染 源10/2/202246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病原携带者 携带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病人,工作人员和病人陪人,如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MRSA携带者 尤其携带有多重耐药菌株(如

38、MRSA)者,在感染暴发中起重要作用。,感 染 源,12/28/2022,47,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病原携带者感 染 源10/2/202247感染管理任重道,自身感染源 感染性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内储菌库,当储菌库细菌在体内发生易位时即可发生感染。另外,感染也可来自存在于身体某局部的潜在病原体的活化,如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发生的单纯疱疹。,感 染 源,12/28/2022,48,感染管理任重道远,自身感染源感 染 源10/2/202248感染管理任重道,环境储源 医院环境常有致病微生物存在。耐干燥菌可在医院环境中存活较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G-菌在潮湿环境中不仅能存活,还能繁殖。这些菌可通过直

39、接或间接方式传播给易感人群。,感 染 源,12/28/2022,49,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环境储源感 染 源10/2/202249感染管理任重道远,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最常见传播方式之一,分为直接传播与间接传播。 直接接触: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与感染源接触而获得感染。不通过环境病人间交往而获得,如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的传播,12/28/2022,50,感染管理任重道远,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播10/2/202250感染管理任,间接接触:病原体污染了医疗设施如病人用具,再通过接触这些物品造成的传播;多重耐药菌株(如MRSA)可通过污染的手直接传播其他病人也可通过污染的家具和器械间接在病人间传播。,医

40、院感染的传播,12/28/2022,51,感染管理任重道远,间接接触:病原体污染了医疗设施如病人用具,再通过接触这些,阻断传播途径,标准预防额外预防,12/28/2022,52,感染管理任重道远,阻断传播途径标准预防10/2/202252感染管理任重道远,1996年美国医院感染控制顾问委员会(HICPAC)对隔离系统进行了修订。疾病分类隔离系统由以前的七类改为三种类型,即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更新了某些按病隔离的内容,增加了MRSA、VRE等新出现的耐药性病原菌的隔离措施。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形成,标准预防,12/28/2022,53,感染管理任重道远,1996年

41、美国医院感染控制顾问委员会(HICPAC)对隔,标准预防,在1996年,美国CDC再次修改了隔离预防指南,并很快被世界各国所采用,我国于2000年12月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也启用了这项指南,12/28/2022,54,感染管理任重道远,标准预防 在1996年,美国CDC再次修改了隔离预防指南,并,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12/28/2022,55,感染管理任重道远,标准预防10/2/202255感染管理任重道远,标准预防特点,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

42、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12/28/2022,56,感染管理任重道远,标准预防特点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标准预防措施,洗手戴手套穿防护服、戴眼罩、戴口罩遵守操作规程正确处理污物及被污染的医疗用物预防锐器伤隔离病人,12/28/2022,57,感染管理任重道远,标准预防措施洗手10/2/202257感染管理任重道远,额外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

43、、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要采用以下隔离措施:病人的隔离:(1)病人应单间安置或负压病房,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3)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4)限制传染病人的活动范围。(5)做好空气的消毒。隔离标记,12/28/2022,58,感染管理任重道远,额外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10/2/202258感染管理任,防护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

44、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12/28/2022,59,感染管理任重道远,防护隔离 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医,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病毒性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隔离预防。病人的隔离(1)可疑传染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可同室安置;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应分开安置。(2)减少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病人病情容许适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3)病人之间、病人与探视者之间相隔空间在1米以上,加强通风,空

45、气不需特殊的处理。隔离标记,12/28/2022,60,感染管理任重道远,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防护隔离,病人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需戴帽子与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当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12/28/2022,61,感染管理任重道远,防护隔离10/2/202261感染管理任重道远,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病人的隔离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

46、的病人安置于一室。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隔离标记,12/28/2022,62,感染管理任重道远,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防护隔离,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12/28/2022,63,感染管理任重道远,防护隔离进入

47、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原则,对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防护技术和用品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暴露的风险选择个人防护用品:接触病人和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时应戴手套;当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有可能喷溅到面部时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面罩避免使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与物体表面、衣物或病房以外的人员的接触使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应放入相应的废物袋中,并根据医院的制度进行处置不要共用个人防护用品为不同的病人进行诊疗或开始另一项诊疗操作时,每次均应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洗手,12/28/2022,64,感染管理任重道远

48、,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原则对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WHO于1986年向全球推荐的五类措施: 消 毒 隔 离 无菌操作 全理使用抗菌药物 监测并进行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价,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12/28/2022,65,感染管理任重道远,WHO于1986年向全球推荐的五类措施:ICU医院感染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我部印发了关于在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为指导重

49、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卫办医政发200923号,12/28/2022,66,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第四章 医院感染管理,第二十四条 重症医学科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

50、生规范及对特殊感染患者的隔离。严格执行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的各项措施,加强耐药菌感染管理,对感染及其高危因素实行监控。,12/28/2022,67,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第四章 医院感染管理第二十四条 重症医学科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第四章 医院感染管理,第二十五条 重症医学科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和控制医院感染。,12/28/2022,68,感染管理任重道远,第四章 医院感染管理第二十五条 重症医学科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第四章 医院感染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