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培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70552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培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培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培训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第一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概述,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概念:P114有目的、有计划教师指导幼儿主动活动,(一)专门性科学活动1、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 (正规性的集体活动)2、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区角)3、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思考:三类活动各有什么特点?(内容、目标、形式、场所、材料准备、时间、教师指导的区别),(二)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1、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2、其他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3、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特点(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师生双方活动的过程(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幼儿重演科学

2、家科学活动的过程(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幼儿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培养相协调的过程,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要求发展性:促进儿童全面的发展。趣味性:神秘色彩、动手动脑开放性:操作的环境,幼儿亲自探究;给予探索线索; 鼓励多种想法,允许不同结论。活动性: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做科学,充分活动整合性:领域内整合,各领域整合。,观看案例思考: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特点二、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特点是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 是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 是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 是知识教育、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态度培养相协调的过程。,中班

3、科学综合活动 生鸡蛋和熟鸡蛋活动目标:1、 通过实验,学习分辨生、熟鸡蛋的几种方法。2、学习运用符号、标志来记录实验的结果并能与老师和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2个鸡蛋(生熟各一) 2、记录纸、笔人手各一,一、激发幼儿参加实验的兴趣。1、 集体音乐表演:下蛋了。师:大母鸡会下蛋,今天老师让小朋友们从家里带来两个鸡蛋,里面有一个是?(生的)还有一个是?(熟的)2、设问,幼儿猜想: 师:这两个鸡蛋中,有一个是生的,有一个是熟的。老师给它们都做上了记号,一个是“1号鸡蛋”,还有一个是“2号鸡蛋”。如果不敲开蛋壳,你们能看出哪个是生的、哪个是熟的吗?,二、学习分辨生、熟鸡蛋的几种方法。 1、出

4、示一张大表格,引导幼儿边做实验边记录表格。 师: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今天,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们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学会认识生鸡蛋和熟鸡蛋。你们看,在后面的桌上有三个标记,一个是?(耳朵)一个是?(发光的鸡蛋)还有一个是?(转的标记)再看这张表格上,也有这些标记,我们小朋友等会儿要带着这个表格边做实验边做记录。(1)先看这个“耳朵”的标记,这个标记就对应后面的“耳朵”标记,下面的1、2就代表我们的1号鸡蛋和2号鸡蛋,我们小朋友到了那边以后,要分别拿着这两个鸡蛋在耳朵边摇晃,在有声音的一个鸡蛋上涂上颜色。(2)再看“鸡蛋上发光的”这个标记,你把两个鸡蛋分别对着太阳光,看看是哪

5、个数字的鸡蛋上有反光,你就在纸上相应的数字鸡蛋上涂上颜色。,(3)最后看“旋转”这个标记,小朋友要将两个鸡蛋分别在桌上旋转,给转得慢的一个鸡蛋涂上颜色。 2、幼儿分组操作。(把幼儿做完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 3、集中交流,揭示生熟鸡蛋的秘密。师:我们来看你们的发现,发现小朋友都给2号鸡蛋涂上了颜色,这个2号鸡蛋是摇晃有声音、在阳光下有反光、旋转速度慢,你们想知道有这几种特征的标记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吗?那就请你们小心地把鸡蛋在盆子边敲看看一看。师:2号鸡蛋是生鸡蛋,那剩下的1号鸡蛋是?(熟鸡蛋)它有什么特征呢?(摇晃没有响声、没有反光、旋转速度快),三、活动结束1、小结:生鸡蛋旋转速度慢,摇晃有

6、响声,在阳光下有反光;熟鸡蛋旋转速度快,摇晃没有响声。2、吃熟鸡蛋:组织幼儿把手洗干净。,分析讨论你认为实例中老师的做法好吗?为什么? 实例:橡皮泥浮起来了 他把橡皮泥团成球放进水里,沉下去了。 他把橡皮泥压成薄薄的饼状,又沉下去了。 他把橡皮泥搓成细长条,还是沉下去了。 他停下来,开始思考 他这次把橡皮泥扯成一粒一粒的,结果还是沉下去了。 他茫然环顾四周。 老师注意到了这一切,以同伴的身份与幼儿一起试。 教师:你真会动脑筋,不简单。我也来试试。 老师用的不是橡皮泥,而是用一张纸折成盒子放在水里,盒子浮在水面上。 幼儿摆弄了一会儿水里的纸盒子,突然说: “ 我有办法了。 ” 他把橡皮泥作成碗状

7、,结果,橡皮泥浮起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从而,悟出了 “ 中空 ” 能浮起的道理。,教师要做到:四前四后1活动在前,认识在后 2尝试在前,引导在后 3发现在前,结论在后 4经验在前,提升在后:,二、幼儿园科学活动具体设计1、活动课题的确定 根据: 课程目标 幼儿兴趣需要 幼儿生活环境 现有内容材料,2、活动目标的设计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确定合适的目标1、活动目标应着眼于幼儿的发展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终期目标相一致3、活动目标的内容应包括科学知识经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个方面4、活动目标的表述应明确具体,活动目标设计三纬度情感、态度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3、活动准备的

8、设计知识经验准备 环境材料准备 1材料服务目标 2材料结构化 3材料充足、典型,4、活动过程设计(一)活动引入 幼儿直接操作引入 教师简短指令引入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 环境布置引入 演示引入 谈话引入 谜语儿歌故事引入,(二)活动展开设计1.环节和层次: 要求:活动步骤清楚、过渡与衔接自然、重点与难点突出 2.方法和形式: 要求:方法多样探究、演示、操作、记录 根据目标、幼儿特点设计集体、小组、个别 分工或合作 保证幼儿活动机会、时间和条件 3.材料呈现:一次呈现、分层呈现 要求:适时出现,4.问题设计要求: 明确、形象指向幼儿的探索、操作和思考 启发、开放性让幼儿自由表达、发散思维 常见问题例

9、举 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你也来试试,看看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发现的? 它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作用?,你有什么办法使风车动起来? 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如果把它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 为什么这些东西会那些东西不会? 糖放在水里,为什么会化掉?(注意幼儿的回答能力) 它是什么?叫什么?你是怎么操作的?,(三)活动结束设计 1.和幼儿总结评价后结束 2.提出要求、建议,让幼儿在活动后继续探索 3.小制作,让幼儿相互展示后结束 4.以故事、儿歌、唱歌、跳舞、绘画等方式结束 5.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设计 1.区角 2.日常生活和游戏 3.其他

10、活动,第二节 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观察认识类:运用观察方法,以认识事物特征为目的 如:观察动植物 实验操作类:动手操作实验,探索事物现象和规律 如:摩擦起电 科学讨论类:搜集整理资料,集体讨论交流获得科学经验 如:如果没有电,世界会怎么样 技术操作类:动手制作物品,获得某种简单技能 如:制作不倒翁,第一种:观察认识类一、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最主要方法 观察认识类是运用最普遍的科学活动 二、类型 对个别物体观察:好玩的肥皂 (小班)比较性观察:观察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 (中班) 长期系统观察:观察记录小蝌蚪变化(大班) 户外观察:观察迎春花(小班),三、设计(一)目标

11、设计 1.观察技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比较/有顺序观察)物体的特征 2.科学认识 认识事物的明显特征/多样性/异同 3.表达技能 运用(完整/连贯)语言/图画讲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如:好玩的肥皂 (小班)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肥皂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外形特征,了解肥皂基本用途。 2、乐于参与活动,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认识橘子(小班) 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橘子的基本特征。 2、学习剥橘子的基本方法,懂得不乱丢橘子皮。 3、乐意表达自己对橘子的认识。 认识十二生肖 (大班) 1、通过调查、操作,了解十二生肖所包括的动物、顺序及十二生肖的循环特点; 2、对属相感兴趣,体验民族自豪感。,(二)流

12、程设计1.单个物体(同类)和比较性观察 出示观察对象幼儿自由观察表达交流教师引导观察表达交流总结 2.展示观察(认识事物多样性) 搜集物体布置展览共同参观表达交流教师总结 3.现象观察(重点是观察变化的发生) 引出对象或问题观察现象观察中的交流和指导讨论和交流总结评价 4.户外观察 提出问题、要求个别观察、指导分享和表达体验,单个物体(同类)和比较性观察认识橘子(小班)1、以到桔子园摘果子的口吻引入 。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感知橘子的特征。 3、集中提问,进一步了解桔子的外形特征。 4、品尝桔子、柚子,初步了解桔子的内部特征。(结合卫生教育) 5、游戏:提供摸袋、水果。,展示观察-各

13、种各样的纸制品(中班)准备:师幼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制品 过程: 1.幼儿相互介绍、讨论收集的纸制品 2.引导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制品,说说用途;启发幼儿将这些纸制品分类 3.各小组布置展览,师个别指导,启发幼儿将相同(质地、用途等)纸制品放在一起 4.带领参观,各组幼儿介绍自己的展品。 5.师幼一起小结(或开放性结束),第二种 科学小实验(实验操作类)一、含义: 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探索事物现象和规律 做科学,亲历科学过程,我让电珠亮起来,不会掉的纸板,二、活动目标设计核心目标:科学好奇心和探究能力 科学好奇心:探究新异事物和现象 例:注意到有些东西放在水里总是浮起来(小班-沉浮) 发现物体在水

14、中的沉浮现象,愿意用不同物体进行实验(中班-沉浮) 提出有关沉浮现象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大班-沉浮),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获得发现(或假设验证/解释推断) 例: 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小班-沉浮) 能根据自己的经验预测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中班-沉浮) 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解释小“潜水艇”的沉浮变化(大班- “潜水艇”的秘密),三、活动流程设计1.演示-操作式:教师演示、幼儿观察-幼儿按教师演示的方法实验-进一步观察、发现 会限制幼儿思路,只用在较难实验 如:物体怎样下落(大班) 2.自由-引导式:出示材料、幼儿自由探索-交流-教师引导有

15、目的探索-交流总结 即“瞎忙-探究-领悟”3.猜想-验证式: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做记录)-提供材料、操作验证-交流总结-迁移方法、继续探索,演示-操作式:大班物体怎样下落过程1.通过演示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请一位小朋友把树叶抛到空中,大家看看会怎样?”2.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各种物体下落的现象 “老师准备了各种材料,如果把它们扔到空中会怎样,大家可以试一试。”(安全和记录要求略) 教师和幼儿一起探索,引导改变物体形状会出现不同情况。 3.幼儿讨论交流各自发现 启发思考:“为什么所有东西都会掉下来?如果我们把它抛很高会怎样?有什么办法使它不掉下来.”“为什么有的东西落得快,有的落得慢?”4.再次

16、探索,改变物体形状后物体下落现象 延伸,猜想-验证式1.介绍自己猜测的认为能被磁铁吸住的物品。 2. 实验并自由讲述实验结果 3.集中交流实验结果 师生小结得出铁制品能被磁铁吸住 4.借助课件引导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5.玩磁铁游戏:游戏一:钓鱼。游戏二:救救瓶中的小动物。 游戏三:娃娃走迷宫.,第三种:科学讨论(信息交流)活动设计如:动物怎么睡觉(大班) 一、含义 1.在收集、整理资料基础上,通过集体的讨论交流活动获取科学知识。 2.不直接探究获取科学经验,活动信息大。 3.幼儿喜欢而很重要的科学内容。 4.能培养幼儿获取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活动目标设计核心目标: 1.表达交

17、流技能:运用语言(动作、绘画、表格)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2.科学知识经验:丰富有关讨论主题的科学经验,学习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 3.搜集、鉴别信息:知道几种常用搜集信息方法 阅读图书、网上搜索,案例:它们怎样保护自己(大班)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讨论了解几种常见海洋生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2.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知识,认真倾听,学会从别人讲述中积累海洋动物的经验。 3.对探索海洋生物感兴趣,尝试做图示标记。,准备:事先让幼儿在成人帮助下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了解一些有关海洋生物怎样保护自己的科学知识。 过程: 1.引出问题,激发幼儿讨论兴趣。 “小朋友搜集许多资料,海底世

18、界的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2.引导幼儿讨论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几种常见海洋生物自我保护办法,并进行分类 引导语? “和旁边小朋友说说,你找到什么海洋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采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集体谈论/个别谈论 “请几个小朋友说说”分类 “这些海洋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你能按照不同自我保护方法给他们分类吗?”3.尝试为每种不同自我保护方式做图示标志。 4.拓展谈话经验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不一样的自我保护方式,可以用什么图示表示?”5.延伸:继续探索,活动流程设计1.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 如:它们怎样保护自己(大班) 事先收集资料-引出问题,激发讨论兴趣-引导幼儿讨论

19、分享(集体与个别)并分类-拓展讨论经验,第四种:技术操作类活动设计与指导一、含义 指学习制作产品、使用科技产品或掌握某些工具的操作方法技能的科学活动。 了解、体验技术锻炼动手能力。 包括: 设计技术 使用技术 如:我让电筒亮起来(小班) 自制喷水壶/不倒翁(中班) 好玩的传声筒(大班),二、活动目标设计1.掌握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 2.按程序进行操作和制作 3.设计并制作简单物品 核心目标:技术操作能力 其他:认识工具或制作物品,三、流程设计第一种:学习使用工具或科技产品 观察尝试操作交流讨论正确操作 第二种:科技小制作 认识制作品演示(讨论做法)操作交流讨论展示分享,案例:好玩的传声筒(大班)1、歌曲引入 2、认识“传话筒”,玩“打电话游戏” 3、认识材料、制作流程的示意图 4、幼儿进行操作 5、交流分享,四、设计指导要点1.提供适当制作材料 包括材料工具,尽量是半成品,有选择性 2.使幼儿明确制作的目标方法和评价标准 3.让幼儿自己探索制作方法和技巧.,工作范文,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下载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