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源远流长》PPT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7478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63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PPT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PPT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PPT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PPT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PPT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PPT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美德源远流长》PPT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ppt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社会关爱、国家情怀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2.能够体会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的意蕴,愿意用他来指引自己的生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于的仁爱思想 “仁”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爱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孔子认为,自下而上都能仁爱遵礼,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他一再强调,践行“仁德”,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我欲仁,斯仁至矣”。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

2、厩失火了。他知道后,首先关切地问有没有人受伤。还有一次,孔子去齐国,路过泰山,看见一个妇女在坟前痛哭。他叫学生去询问。原来,残暴的统治逼得她全家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不久,她的亲人相继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她仍然不愿意返回故乡。孔子听后感叹道:“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这两个故事都充分体现了孔子所追求的“仁”的精神。,孔子像,南北朝时,有个叫陆慧晓的人。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在当时地位显赫。陆慧晓一向平易近人,从不摆大人物的架子。即使地位低下的人来访,他也会起身相送。有人对陆慧晓说:“您的身份这么高贵,没必要这样做。”陆慧晓答道: “我平生最厌恶别人对我无礼,我怎么能用自己所厌恶的行为去对待别

3、人呢?”,朱冲还牛 晋朝时有个人叫朱冲,他小时候十分好学,但家境贫寒,靠种田为生。村子里有一家人,三番五次地把牛赶到朱冲家的地里,啃食庄稼。朱冲多次带上草料,连同啃食他家庄稼的牛,一起送到那户人家去。那家主人很惭愧,再也不让牛去吃朱冲家的庄稼了。,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大意】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君子贤而能容罢(pi),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大意】君子贤能而能包容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包容愚味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包容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包容品行驳杂的人。,对照格言,结合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杜环侍老 明朝时有个人叫杜

4、环,为人厚道善良。有一个常老太太,因为家境败落,投靠杜环。杜环的家境也不富裕,但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要奉养她。杜环告诫家人,不要因为常老太太处境艰难就轻视、怠慢她。常老太太患病,杜环亲自为她煎药,照料她服下。常老太太去世后,杜环还常到她的墓前祭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张载,民胞物与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说,他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万物都是自己的朋友。“民胞物与”这个成语就是由这句话衍化而来的。人不仅是社会中的人,也是自然中的人。人应该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自觉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古人善于用仁爱之心来处理人

5、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请你尝试讲述一则发生在自已身边的仁爱故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话而形成的警句。顾炎武的原话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大意是说,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有责任。近代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顾炎武,鲁女爱国 鲁国有个女子,有一天倚着柱子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路过的人都觉得声音很悲惨。邻家妇女就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悲伤?”她说:“鲁国国君年老,而太子幼小,我为鲁国担忧啊!”邻家妇女笑着对她说:“这是那些当官的该担心的事,与我们妇女有什么关系?”“不然,”

6、她说,“一旦鲁国有难,君臣上下都会受辱,还会牵连到我们普通百姓,怎么能说和我们普通百姓没有关系呢?,活动园,国以保民为本,民以爱国为先。国有兵祸,奋其勇壮猛烈之气,以为国捍患,轻性命如鸿毛,是战时之爱国也;求学问,勤职业,律己则不苟,遇人则诚款,同心协力,以兴起各种公益之事业,使国家利权,不为外人所攘夺,是平时之爱国也。二者若缺其一,则国中山河虽美,不足恃矣;物产虽多,不足夸矣。,这是大约100年前的小学课本中的一段话。说一说,战争时代与和平时代,爱国都应该有哪些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名言。范仲淹不论担任官职与否,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百姓的疾苦。他临终前

7、写的遗书全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事,而对自己和家人的私事只字未提。结合下列格言,说则你知道的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 孟子梁惠王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活动园,相关链接,临患不忘国,忠也。 - 左传昭公元年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 礼记儒行,天下为公的理想 礼记礼运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度疾者,皆有所养。”在礼记所描述的那个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里,人们平等地选举贤人和能者当领袖,讲究信用,追本和。人们把所有的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所有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青壮年人都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幼小的孩子茁壮成长,连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都由大家赡养。这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赞颂它,苦苦追寻它。许多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企盼这种公有的、人人都平等的社会出现。,阅读角,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