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市场茶叶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7955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掌握市场茶叶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如何掌握市场茶叶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如何掌握市场茶叶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如何掌握市场茶叶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如何掌握市场茶叶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掌握市场茶叶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掌握市场茶叶研究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茶叶产销将稳步发展 政策上的机遇,政府的有力支持,让国内茶产业看到了未来的美好前景。年,中国的茶产业将迈入一个稳步发展的新时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对年茶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国内生产:在茶园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茶叶产量上升成为一个时期茶叶生产的主要特征。影响茶叶产量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名优茶产量上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茶叶产量的快速上升,但是不断投产的新茶园所具备的产能可能会出乎大家的意料。产量给市场带来的压力将会日趋严重,这可能是年前三季度茶叶价格涨幅低于其他农产品的主要原因。另外名优茶产量不断提高,对采工需求将会增加,这会加剧目前采工不足矛盾,而且劳动力成本不断

2、提高,也会加大名优茶的生产成本。分茶类看,绿茶、乌龙茶、普洱茶上升较快,花茶、红茶、紧压茶变化不大。 国内销售:国内销售的增幅开始出现减弱的趋势。这主要在于其他饮料对茶叶冲击和茶叶企业竞争力不强等因素造成。目前茶叶市场推广更多的是政府行为,这种行为缺点在于没有连续性,因此对带动茶叶消费十分有限。加上茶叶标准不健全,市场混乱,影响茶叶消费信心。国家对茶叶实行食品安全准入制度迟迟不能出台,茶叶企业加工落后状况得不到改善,也影响了茶叶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对年茶叶市场产生影响的还有,月日,中国将允许外资从事零售业务。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卖场和连锁店将会大举进入中国,这将会改变目前中国商业格局,超市会逐步成

3、为人们购物主要场所,因此会促进茶叶品牌包装产品发展。年茶叶消费热点仍集中在名优茶,从各茶类看,绿茶、乌龙茶、普洱茶销售上升,花茶、紧压茶销售变化不会太大。 出口市场:从这几年茶叶出口情况看,对传统市场出口数量变化不会太大,主要还是出口结构和档次上的调整。年茶叶出口能否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关键看日本和欧美市场的需求,特别是蒸青茶和特种茶的出口能否继续保持增加。在政策上,国家已经取消了茶叶出口经营权的审批,绿茶和乌龙茶出口配额和许可证是否取消,目前还没有确定,但是维持时间不会太长,这给更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机会,同时对如何协调和管理我国茶叶出口提出新的课题。 国际茶叶市场展望 年,如果没有天气等其

4、它因素影响的话,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年份,预计世界茶叶产量可能变化不太大,但茶叶的出口及茶叶的价格将有可能再度回升,世界茶产业还有待进一步观望,主要原因是全球的经济波动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一些国家或多或少产生影响。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来改变生产计划外,同时要积极地引导全球茶叶消费,加大绿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的形象宣传,制定更加紧密的营销策略与推广计划,旨在提高消费能力,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与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机械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茶叶的附加值,同时,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降低茶叶农残量、提高茶叶品质,加强产茶国之间、产茶国与消费国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共

5、同制订一个多方认可的全球茶叶标准,从而确保世界茶叶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中国茶产业成功之路作者: 来自:光明日报 时间:2005-5-28 历时20天的“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博览会日前结束,杭州市荣膺“中国茶都”之名。 陈宗懋,“茶为国饮”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是我国茶学科带头人,上世纪60年代开创茶叶农药残留研究领域,先后进行40余种农药在茶树上的降解研究,有18项作为国家标准、5项作为部级标准颁布实 施。 产业之幸“名优茶战略” 陈宗懋说,茶产业能有今天,这要感谢中国茶业走过了的一条健康的路。上世纪80年代质低价廉的大众茶充斥市场,供过于求,价格猛跌,茶

6、农损失惨重,纷纷毁茶园,砍茶树。 中国茶叶产业出路何在 浙江省农业厅提出了“名优茶战略”。“正是这一战略挽救了中国的茶叶产业。”陈宗懋说,“到1990年,我国的名优茶发展到1.7万吨,茶叶价格从几元钱一斤的大众茶变成了三四百元一斤的名优茶。名优茶以空前的速度发展 2003年全国的茶叶总产量为76万吨,名优茶就占了20吨。最好的茶叶达到几千元一斤,拍卖的明前茶每斤甚至高达20多万元。 近10年来,中国茶产业欣欣向荣,名优茶战略带动了茶叶深加工,目前全国已有50多家生产茶多酚的工厂,茶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茶饮料的崛起。1992年我国生产茶饮料20万吨,2003年已达400万吨。茶饮料逐渐成为饮料行业

7、中的主导饮料。 名优茶战略还带动了茶叶机械、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茶文化的勃兴,全国几千个名茶品种无不与茶文化紧密相连。 “实践证明,名优茶战略是一条健康的产业发展之路。”陈宗懋说。 产业之光 “茶为国饮” 1994年,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在上虞市举办“茶为国饮研讨会”,会上陈宗懋大声疾呼 倡导茶为国饮意义深远。 但10年来,“国饮”仍局限于中老年,青少年则多畅饮豪喝碳酸饮料。去年,陈宗懋和原浙江省政协主席刘枫再次发出倡议,本报就此作了连续报道。 陈宗懋说,国外的喝茶之风很盛,英国将茶称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法国人视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日本视茶为“万寿之药”,是“

8、原子时代的饮料”,日本科学家富田勋倡导“全民饮茶运动”,目前茶饮料已成为日本人最主要的饮料。韩国是种茶小国,但对宣传饮茶却大张旗鼓,不惜从国外进口茶叶,以提高国民素质,降低发病率。德国、法国4年茶叶产量翻了3番。目前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有饮茶的习惯。被誉为“东方文明象征”的茶却在西方发出绚丽的光彩。 “茶叶具有药用价值。”陈宗懋说。“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公布一项研究成果 茶氨酸能促进人体干扰素的分泌,每天喝5小杯茶,血液免疫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能增加5倍。WHO卫生官员和中国卫生界专家也提议 喝茶有利于阻止冠状病毒的入侵,多喝茶可以增加免疫力,防止非典传染。” 陈宗懋说,

9、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在茶叶的化学成分中,有机化合物约有450种以上,无机矿物营养元素不少于15种。茶对人体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理作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中国茶叶深加工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作者:彭靖里 来自:未知 时间:2004-11-16 茶叶深加工作为生产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将传统工艺加工的成品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形成新型茶饮料品种;二是提取和利用茶叶中功能性成分,并将这些产品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随着人们对茶叶中有效成分认识的逐渐深化,目前国内外茶叶深加工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了今后茶叶行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一、茶叶深加工研究的发展背景

10、自20世纪80年代,茶叶的深加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由应用茶叶深加工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产业正在崛起。茶叶深加工研究快速进展,主要归功于以下方面:l、固定不变的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料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趋向“营养、方便、快速、天然、多样”。近年来,饮料业发展迅速,新产品不断涌现,竞争激烈。茶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料,受到其他饮料的挑战。茶叶行业必须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丰富饮茶方式,满足多层次消费者需要,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2、市场供过于求,必须寻求新的出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茶叶市场需求量相对饱和,世界茶叶出口停滞不前,整个市场,供略过于求。我国茶叶生产

11、与出口开始走入低谷,出现全国范围内的“卖菜难”。另外。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20左右的低档茶和副产品。因此,提取和利用茶叶中的功能性成分,开辟茶叶新用途,已成为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的新方向。3、茶多酚等天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倍受关注由于BHA、BHT等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有致癌的嫌疑,因此,各国均致力于寻找天然抗氧化剂。由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天然抗氧化物质具有优异抗氧化活性,倍受人们的重视,从而推动条多酚等茶叶功能性有效成份的开发利用。4、茶叶保健药效研究成果斐然茶叶最早是被当作药物利用的,茶的药用早已载入史册,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茶叶的药用功能,长期研究表明,茶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衰老、

12、防辐射、防龋齿、抗过敏、消炎灭菌、抗癌抗突变等功效,并揭示出茶叶中对人体具有保健效果的有效成分,如儿茶素、咖啡碱、多糖、黄烷酮类、粗纤维、叶绿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维生素U等。目前,茶叶药用成分的提取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天然药物开发关注的热点。二、我国茶叶深加工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近20年来,国内的茶叶有效成分的利用研究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研究主要集中在茶多酚上,其次是茶皂、茶多糖、咖啡碱和色素。在茶叶活性物质药效研究的带动下,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在浙江、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的产茶区受到重视。茶多酚的提取主要采用有机溶剂车取分离,咖啡碱的提取主要采用有机溶剂革

13、取法和升华法。茶多酚、茶皂素、咖啡碱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在食品工业上应用。上述提取技术均处于单项成分提取制备阶段。随着茶叶深加工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受到重视,采用膜分离技术对茶提取物进行浓缩、分离;用超临界CO2流体革取技术提取咖啡碱均在实验室内获得成功,但尚未投入工业化应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率先从茶叶中提取出以茶多酚为主体的天然抗氧化剂,并成功地应用于月饼、火腿等食品,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以后,茶多酚的提取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近年来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提出用茶叶原料同时制备出茶多酚、咖啡碱、多糖和茶色素的系统分离中试工艺路线,产品茶多酚

14、含量达到95以上,其中儿茶素含量超过 60,得率约3.9;咖啡碱含量达到80以上,得率为1.5。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成功地分离出5种儿茶素单体,其中4种单体的纯度达到97以上。此外,采用酶技术将酯型儿茶素转化为非酯型儿茶素也获成功。茶多酚、咖啡碱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十五”期间云南省也将“茶多酚的开发及其产业化”项目列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的实施内容之一,以推动全省茶叶深加工的发展。目前,国内生产茶多酚精品的工艺,多是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和分离,使产品表现出过高的有机溶剂残留,限制其在食品行业中应用。另外,茶多酚精品作为药用,要求表型儿茶素的含量高,咖啡碱含量低,而现行工艺因采用高温提

15、取,茶多酚中的有效成分EGCG有20以上被异构化为GCG,咖啡碱含量可达210,茶多酚的提取率不到 50,生产成本高。另外,由于咖啡碱、茶多糖的纯化技术所需成本昂贵,难以在大生产中应用。因此,将超临界革取、高速逆流色谱和股分离等高新技术应用于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制备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今后茶叶功能性成分制备技术研究的重点。据预测,茶叶深加工产品在21世纪初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第一,液体茶饮料符合饮料业发展的潮流。茶饮料在近十年中发展迅速,如日本由 1995年的480吨增加到 1999年的 550万吨。保健茶和果味茶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很快,如欧洲市场上已占茶叶饮料总销量的50,国内茶饮料、保

16、健茶和果味茶市场呈良好发展势头。21世纪茶叶消费结构将出现较大的变化,茶饮料会有较大的发展,特种茶和药茶的消费量从目前的不到5将提高到30左右。第二,茶叶深加工产品,尤其是茶叶有效功能性成份提取物的开发将有效快的发展,其中茶多酚用作食品添加剂,也可广泛应用于动植物油脂和含油食品。由于茶多酚在医药上用途广泛,是防治心血管疾病、龋齿的有较化合物,还有很好的消具解毒的功效,在抗癌、抗灾变、抗辐射、降血压、抗过敏等方面已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茶多酚可望开发成治疗上述疾病的药物或具有预防和食疗效果的功能食品。第三,茶叶咖啡因、茶皂素、茶色素、茶多糖等将可望广泛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随着茶叶深加工技术

17、的进步,我国将进一步研究茶叶中对人体有生理调节功能的成分,开辟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新用途和市场需求,加快开发茶叶功能食品的进程,充分发挥茶叶有效成分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展望作者: 来自: 时间:2004-9-1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众多研究机构、大学和地方政府的帮助和参与下,中国各地启动并组织了生态农业运动,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千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和数十个生态县,还研究并推广了形式多样的生态农业建设技术,这些都为中国的有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 有机农业:尽管有机农业有众多定义,但其内涵是统一的。有机农业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有机农

18、业基本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的农业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 有机农业系统旨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和环境的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土地、农作物、牲畜、水产和蜜蜂等的自然生产能力,并致力于提高食物质量和环境水平。有机农业生产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外部投入物,主要依靠自然规律和法则提高生态循环效率. 有机食品:有机食品这一名词是从英文OrganicFood直译过来的,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的。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

19、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有机产品:指所有以有机方式生产,符合各自有机标准的产品,包括有机食品、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 二、中国有机食品生产现状 截至2003年12月20日,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2047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总数达到4030个。产品实物总量3260万t,主要产品产量:大米225.6万t,面粉41.9万t,食用油21.3万t,水果184.3万t,茶叶12.9万t,肉类10.1万t,液体乳及乳制品182.6万to产品年销售额723亿元

20、,出口额10.8亿美元,出口率12.4%。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水域面积514万hm2。从产品结构上看,农林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占56.5%,畜禽产品占17.1%,水产品占3.3%,饮料产品占17.0%,其他产品占6.1%。其中AA级绿色食品企业数53家,产品数119个。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于1995年开始AA级绿色食品的研究和认证工作,AA级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是比较接近的,但在标准上及管理方面有些差异。绿色食品,特别是AA级绿色食品基地的建立,为中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对在国内开展认证工作机构的粗略统计,到2003年底,中国约有1100家企业(包括部分机构重复认

21、证)、2000个产品获得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食品认证,其中国外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国内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有机产品生产总值20.6亿元人民币(其中农作物17.4亿元人民币,野生采集产品1.2亿元人民币,畜产品0.8亿元人民币,水产品1.2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5亿美元。 到2003年12月20日,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认证的企业总数达到102家(含2家获得SGS认证的企业),产品总数达到231个,产品实物总量13.46万t。年销售量9.1亿元,出口额3988万美元,出口率为36.4%。部分地方已形成有机食品相对集中的产区,以认证企业数计(产品数计),江西省占

22、22%(产品数占14%)、江苏省占17%(产品数占12%)、内蒙古自治区占11%(产品数占17%)、吉林省占10%(产品数占13%)、黑龙江省占8%(产品数占5%)。认证面积共计61.8万hm2,其中种植面积1.3万hm2、放牧面积21.3万hm2、水域面积2.5万hm2、野生采集面积36.7万hm2。从产品结构上看,种植业及其加工产品占68%,畜类产品占7%,水产类产品占8%,饮料类产品占8%,其他产品占9%。 三、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历程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1.探索阶段(1990-1994)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国外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启动了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1989年,中国最

23、早从事生态农业研究、实践和推广工作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研究室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1FOAM),成为中国第一个IFOAM成员。目前,中国的IFOAM成员已经发展到30多个。 1990年,根据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茶叶贸易公司的申请,加拿大的国际有机认证检查员Joe Smillie先生受荷兰有机认证机构SKAL的委托对位于浙江省和安徽省的2个茶园和2个茶叶加工厂实施了有机认证检查。此后,浙江省临安县的裴后茶园和临安茶厂获得了荷兰SKAL的有机颁证。这是在中国开展的第一次有中国专业人员参加的有机认证检查活动,也是中国农场和加工厂第一次获得有机认证。 同时

24、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在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同步开展。 2.起步阶段(1995-2002年)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认证机构,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工作,同时根据IFOAM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机构或部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 1992年,中国农业部批准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负责开展中国国内的绿色食品认证和开发管理工作,1995年起,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食品的分级理论,即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等同于有机食品),并投入资金立项,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参加研究、制定AA级绿色食品标准及操作规程。CGFDC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认证机构建立了联系和合

25、作,并参照IFOAM以及欧美日等有机食品标准和法规,制定了A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准则,并开展A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到2002年底,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达到1756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总数为3046个,其中“AA级绿色食品证书”60多个。绿色食品,特别是AA级绿色食品基地的建立,为中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4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农村生态研究室改组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rganicFoodDevelopmentCenterofSEPA,简称OFDC),2003年改称为“南京国环有机

26、产品认证中心”。该中心自1995年开始认证工作以来,先后通过OFDC认证的农场和加工厂已经超过300家。 OFDC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组织的有机生产加工的基本标准,参照并借鉴欧盟委员会有机农业生产规定以及其他国家如德国、瑞典、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有机农业协会或组织的标准和规定,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和食品行业的有关标准,于1999年制定了OFDC有机产品认证标准(试行),2001年5月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成为行业标准。 1999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成立了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OTRDC),专门从事有机茶园、有机茶叶加于以及有机茶专用肥的检查和认证,2003年该中心更名

27、为“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并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登记。通过该中心认证的茶园和茶叶加工厂已经超过200家。 根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关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战略部署,按照农业部的要求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于2002年10月组建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并成为在国家认监委登记的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COFCC根据IFOAM基本标准以及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标准制订的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准则,列入2003年农业部行业标准制定项目,并在全国培训了76名有机食品检查员(包括实习检查员),同时COFCC为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创

28、汇,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已经和欧洲的SGS、日本的JONA和OMIC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120多家企业通过了COFCC的认证。 3.规范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本阶段以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正式颁布实施为起点,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进入规范化阶段。 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最初由设在国家环保总局的“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认可委员会”负责。根据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精神,国家环保总局正在将有机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转交国家认监委。到目前为止,经国家认监委认可的专职或兼职有机认证机构总共有8家。国

29、家认监委于2003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有机食品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及“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 目前,在中国开展有机认证业务的还有几家外国有机认证机构,最早的是1995年进人中国的美国有机认证机构“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该机构与OFDC合作在南京成立了OCIA中国分会。此后,法国的ECOCERT、德国的BCS、瑞士的IMO和日本的JONA和OMIC都相继在北京、长沙、南京和上海建立了各自的办事处,在中国境内开展了数量可观的有机认证检查和认证工作,国外认证机构认证企业数超过500家。 四、标准与法规 2001年6月19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发布了“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于200

30、1年底颁布了“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 由于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未正式颁布强制性的有机食品认证国家标准,因而,各个认 证机构执行的认证标准也就各不相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执行的是依据IFOAM基本标准以及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标准制订的AA级绿色食品认证技术准则,COFCC执行根据IFOAM基本标准以及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标准制订的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准则,OFDC执行的是根据IFOAM基本标准制订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准,有机茶认证中心执行的是有机茶行业标准。外国有机认证机构在中国开展认证工作时各自执行各国或各地区机构标准,欧盟各认证机构执行的是欧盟EEC209291法规(标准),美国认证机构执行的是美

31、国国家有机标准(NOP),而日本认证机构执行的则是农林产品品质规范(JAS法)。尽管标准各异,但原则要求(禁止使用合成的农用化学晶,禁止转基因技术及生物,转换期、缓冲带、轮作、销售量控制等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然而,在认证过程中执行标准上实际存在的差异已经导致认证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 2003年8月由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发布了以OFDC有机产品认证标准为基础上制定的“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 国家认监委2003年下半年启动了有机食品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多次召集相关方面的专家研究讨论,形成了一部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产品标准,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相应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

32、办法也在制定中。 五、发展展望 1、有机农业发展趋势 (1)有机农业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各国政府重视。中国不少省份从农村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制定鼓励政策对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开发实行补贴,加大投资,推动有机农业发展。 (2)由于有机食品的安全性与优良品质,有机食品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超市和大型连锁零售业等主流销售渠道涉入有机食品销售,有机食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 (3)进一步重视有机农业。目前,FAO把有机农业看作是提高食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可实践的途径,将有机农业列为16项多学科行动重点领域之一,各地政府、科研机构都把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作为重点研究项目。 (4)有机农业发展

33、、有机食品市场将继续保持不平衡,欧美国家将继续主导有机食品消费,有机食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将长期存在。发展中国家在向欧美市场出口有机食品的同时,开始发展国内市场,并将国内市场作为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动力和归宿。中国将会成为欧盟、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市场。 2.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展望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传统农业基础好,又有生态农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如果发展顺利,预计在今后10年,中国的有机食品占国内食品市场的比例有望达到0.3%-0.5%,中国出口的有机食品占全球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份额则有望达到5.0%,甚至更高,毫无疑问,开发有机食品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12.29.202212:3712:37:0622.12.2912时37分12时37分6秒12月. 29, 2229 十二月 202212:37:06 下午12:37:062022年12月29日星期四12:37: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