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政策汇总(一).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83020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务外包政策汇总(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服务外包政策汇总(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服务外包政策汇总(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服务外包政策汇总(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服务外包政策汇总(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务外包政策汇总(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外包政策汇总(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服务外包政策汇总(一)政策名称文号国务院政策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2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4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国办发200247号5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18号6国家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国办发199947号相关部委政策1商务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07年度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商财发20073432商务部办

2、公厅关于执行的通知商服贸字200712号3商务部关于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的通知商资发2006556号4商务部关于做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企业认证和市场开拓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资函2006110号5商务部关于做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训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资函2006111号6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关于开展“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认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商资函2006 102号7商务部 信息产业部 教育部 科技部 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统计局 外汇局关于发展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的指导意见商服贸发2006520号8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关于在苏州工业园区进行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

3、业发展试点工作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47号9关于印发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改高技20052669号10软件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管理办法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5年第4号公告11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财企2000467号12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外经贸计财发2001270号1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025号14关于印发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信部联产2000968号15关于软件出口有关问题的通知 外经贸技发2000680号16软件产品管理

4、办法信部2000第5号令 作者:岳小珍城市风采成都是迄今已有2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成都平原的腹地,环境优美、气候温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市面积12390平方公里,总人口1103万人。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和通信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文化与经济的重镇,是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是中国第三大经济开发区“成渝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城市。成都市是商务部第一批授牌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服务外包发展的中心,成都不仅具有成熟的交通、通信及网络等现代基础设施,还拥有丰富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储备,下面我们将从成都市的基本情况、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

5、展目标等几个方面来展示成都基地城市的风采。一、成都市的基本情况1 成都市经济发展现况成都市经济连续多年保持稳步快速的增长势头,2006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5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98%,人均GDP24923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74%。2001年2006年成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9元,比上年增长12.6%,是自2001年至今成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图一成都市经济发展基本情况资料来源:成都统计信息网,中国服务外包网整理;2008.12 成都对外贸易增长情况2006年,成都市对外贸易总额69.5亿美元,增长53.3。其中,出

6、口41.4亿美元,增长54.6,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8个百分点,出口规模居中西部首位。实现合同外资20.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7.6亿美元,分别增长41.7、36.6。图二 对外贸易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成都统计信息网,中国服务外包网整理;2008.13 成都市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铁路、公路、航空四通八达。成渝、宝成、成昆、达成四大铁路主干线交汇于此;公路交通系统有国道主干线三条,省干线公路条。双流国际机场是我国西部最大的机场,现已开通国内航线245条,国际航线和国际包机航线25条,通航的国际城市达20余个,现又开通了至首尔、东京、福冈、大阪

7、、曼谷、新加坡、加德满都、吉隆坡、香港、澳门等国际(地区)直航定期航班,以及洛杉矶、伦敦、巴黎、悉尼、纽约、旧金山、温哥华、法兰克福等国际国内中转联程航班。通信网络与信息技术是服务外包的硬件基础设施,成都市通讯设施完善,是中国八大通信枢纽之一,“八纵八横”光纤干线网节点,出口带宽30G,接入带宽为40G/S。现有PSTN拨号端口4020个,ISDN拨号端口600个,专线端口150个,通过高速接口与全国八大区中心和国际出口相联。成都市现已全部实现长途和市话交换、传输数字化,开通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600多个城市之间的通讯业务。2006年,成都电话用户439万户,其中小灵通用户141.4万

8、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88.8万户,年内净增198.9万户;互联网用户达209万户。图三 成都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单位:万户/%资料来源:成都统计信息网,中国服务外包网整理;2008.14 人才储备情况成都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教育、科研中心,人力资源储备丰富,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63万人。成都拥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在内的二十多所高等院校,其中9所院校开设IT类相关专业。成都具有从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到前沿领域完整的学科群。高等院校中拥有IT类专业2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硕士点454个,博士点181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每年招收IT类相关

9、专业学生2万多人。成都还有门类齐全的中等专业学校44所,在校学生6万人,每年培养电子信息类技术工人2000人,机械类技术工人3500人,毕业生离校前全部通过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任职资格认定。图四 成都市人才储备情况单位:万人资料来源:成都统计信息网,中国服务外包网整理;2008.1二、服务外包成都的“绿色引擎”面对全球服务业飞速转移的大趋势,成都市明确了以软件外包为突破口,实施ITO、BPO等服务外包模式并重的战略思路,在战略定位上组织实施大企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IT、金融、物流、医药等领域的离岸服务外包。自2002年以来,成都市软件产业平均每年35.98%的增长幅度,2006年,成都市软件

10、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6.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30。图五 2002年至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资料来源:成都外商网,中国服务外包网整理;2008.12006年在商务部软件出口合同登记系统中(含BPO业务),成都服务外包出口排名全国第五位,成都软件目前已经出口到了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成都高新区2006年上半年实现软件产业销售收入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其中软件出口超过7000万美元。图六 2004年至2006年成都软件出口收入资料来源:成都外商网,中国服务外包网整理;2008.1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与人文环境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许多知名企业,目前已经有包括摩托罗拉、英特尔、微

11、软、SUN、赛门铁克等企业在内的32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成都;华为、中兴通讯等国内知名IT企业相继在成都设立了研发机构。2007年,IBM全球服务执行中心、EMC中国解决方案中心、赛门铁克和华为联合组建的新公司也在成都落户了。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成都服务外包业的集聚效应也日渐增强。2006年,成都市通过“双软”认证的企业已超过500家,通过和正在进行CMMI3级以上认证的企业35家,7家银行和保险业后台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并使用。此外,成都市还建立了包括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数字媒体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

12、地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图七 2001年至2006年成都高新技术企业数及增长率单位:家/资料来源:成都统计信息网,中国服务外包网整理;2008.1三、优惠政策成都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成都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试行)、成都市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以及配合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意见,制订了一系列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财政、税收、投融资、政府采购、人才培养、产业集聚发展、扶优扶强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另外,为推进服务外包产业的迅速发展,成都市政府从市工业发展基金中专门安排了2亿元资金,

13、全部用于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的“倍增计划”。目前,成都市已发布了成都市软件人才工作实施方案、成都软件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07年2010年)、成都市鼓励企业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确立了“十一五”期间服务外包人才的供给发展目标。四、成都市服务外包的发展目标成都市发展服务外包的具体目标是:第一,到2007年实现服务外包出口12亿美元,服务外包产业经营收入达260亿元人民币;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5亿美元,服务外包产业经营收入达8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幅45%以上。第二,到2010年,培育形成一批人员规模达3000人以上、年经营收入超10亿人民币的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20万

14、人以上。第三,确定以成都市高新区为主要聚集区,辐射武侯区和都江堰,规划实施9平方公里和1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服务外包的聚集区。作者:岳小珍 徐玉珏数字新闻2008年摩托罗拉将扩大外包业务的规模 外包手机的比例由2007年的40%提高至50%。约有7500-8000万部手机生产任务,仁宝通讯公司将有超过5000万部手机的生产任务。西门子交通技术集团获得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与广州地铁两份订单共计4.2亿欧元。2007年动漫业盘点 动画收视观众超6亿人次。2007年生产动画片293部,童话占75部,教育占23.21。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亿元人民币在西安建外包基地。2007年上半年我国软

15、件出口额为32.7亿美元。IDC预测,到2011年全球IT业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将增至378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一倍以上。重庆市1-11月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服务贸易总额101980万美元,其中出口59590万美元。2007年111月重庆市服务贸易总额101980万美元,其中出口59590万美元,进口42390万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总额为157.57万美元;技术进口合同241份,合同总额25481万美元,同比增长181.69%;技术出口合同2份,合同总额700万美元。中邮物流拟明年港沪上市 集资逾20亿美元。 作者:徐玉珏新闻关键字关键字:数据中心红稻数据承接欧美离岸服务外包 宁波开发

16、区筹建红稻国际数据外包中心关键字:IBMGenesys携手IBM拓展呼叫中心市场阿尔卡特朗讯旗下的Genesys电信试验室与IBM联合宣布,将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全球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在大中华区共同开发并实施全新的统一通信型客户关系中心解决方案。这一扩展的合作伙伴关系也标志着两家公司首次面向中国发展中的呼叫中心市场推出解决方案。湖南中小企业是IBM明年的业务重点中小企业目前已是IBM全球第二大业务领域。为此,IBM推出了易捷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更快捷、方便地解决业务挑战,实现创新和发展。公司在全球曾设有155个数据中心、31个独立网络,整合之后,数据中心的数量减至6个,网络统一为1个。200

17、6年10月,IBM将全球采购中心总部从美国迁移到中国深圳,其全球首席采购官在深圳办公,统一管理分布于全球60多个国家400多个城市的7500名采购人员。2007年2月,IBM中国成都全球服务执行中心正式落成,该中心为日本、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客户开展应用系统服务,同时支持深圳全球采购中心推动IBM供应链管理的全球整合。目前,IBM已在中国首批5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中的4个城市建立了全球服务执行中心。 中芯国际将代工IBM芯片将向中芯国际授权45纳米大批量CMOS技术,主要用于300毫米晶圆代工服务。而中芯国际将提供全球客户高端的12英寸芯片代工服务。IBM扩张势头强劲 在印度员工激增近40

18、公司在印度的员工目前已增至万人,比去年大幅增加了近。 截至年底,在全球共有约万名员工,在印度的员工已占全球员工总数的约五分之一。预计公司今年在印度市场的收入将达到亿美元,比去年增加约。 2007年前三季度,扣除汇率变动影响,该公司在“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营业收入增加了,在四国的员工数量也从去年的万人增至近万人。关键字:飞利浦飞利浦收购美国医疗服务提供商荷兰飞利浦电子将支付大约4.3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医疗系统和服务提供商Visicu公司。关键字:投资联想投资最钟情软件外包业 关键字:微软服务不追求盈利 微软打造“软件+服务”模式Novell看好合作战略 微软3.5亿美元埋单关

19、键字:呼叫中心易方客服中心在2007年12月,连续经过挪威船级社ISO审核及TNT年度供应商审核。易方客服中心是一家已有400个席位的呼叫中心。陆续与立邦漆、美国联合航空、韦博英语、TNT、宜家家居、中国电信、上海福利彩票、雅虎搜索、安邦保险、特立屋等多个知名企业实现了合作共赢。关键字:物流物流行业是未来市场“新宠”2007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3.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物流业增加值完成7503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17.9%,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中国社

20、会物流总费用为19541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比2006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关键字:EDSEDS在武汉建第四家全球服务中心 是“Best Shore”服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8日,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宣布在武汉成立其在中国的首个全球服务中心,是EDS继阿根廷、匈牙利和印度之后的第四家全球服务中心。EDS武汉全球服务中心将涉及应用系统开发服务、信息技术外包(ITO)以及业务流程外包(BPO)等各层面的外包服务。EDS武汉全球服务中心需正视人才问题EDS武汉全球服务中心目前已经达到近300人的规模,EDS称,明年年底将扩充到1400人,并将在20

21、10年形成5000人规模的外包交付中心。EDS第4个全球服务中心选址武汉,最主要的因素实际只有3个:人力密集、区域优势、交通枢纽。关键字:地方动态大连:用成熟的“软实力”影响中国2007年3月,英特尔公司签约大连,布局其15年来首个、也是在亚洲的第一个芯片工厂;6月,在第5届中国软交会上,市长夏德仁宣布:大连要建设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7月,国际权威的数据公司IDC发布首个全球离岸交付城市排名,大连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五位;9月,世界经济论坛首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在连举行,以软件和服务外包为特色的新兴产业被赋予超越“中国制造”的希望与重任;同月,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首个项目河口软件园腾飞

22、园区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已进入高速建设期。历经10年的发展,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从2亿元增长到200亿元,已形成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的极具竞争力的领先优势:形成了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的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实施了人才为先的发展0万元;对获省级“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服务外包企业支付的出口信用保险费、国际认证或认证升级费用再给予50%资助。对参加国家和省、市统一组织的境外经贸活动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50-80%的摊位费补贴。三是在引进人才方面给予扶持。对服务外包企业引进的、由市人事部门确认的高层次服务外包人才,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资

23、金补助。对服务外包企业新录用的从事服务外包工作且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大专以上学历员工,给予每人2000元的定额培训支持。作者:徐玉珏专题文章CMMI的实施效果为何不尽如人意张宝雷引论近几年,伴随着中国软件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CMM/CMMI体系(为了行文方便,下文均以CMMI代表CMM/CMMI)在IT行业日益流行并逐渐深入,许多企业高层将CMMI视为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各大小公司迫不及待的引入了CMMI咨询和认证,并不断向高级别冲刺,认为这样就可以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项目延期、项目成本超标、项目质量低下等难题。但经过几年的工作,不少企业却不得不无奈的面对这样的现实:CMM

24、I体系的引入带给企业的只是一些从来落实不下去的开发流程和文档模板、或者CMMI体系执行下去了,但效果却只是使研发文档齐全了一些、研发过程规范了一些,可是产品质量和开发进度却没有什么改进,甚至有所退步。于是,质疑CMMI的声音大了起来,CMMI无用论也渐渐泛起。难道在国外发达软件国家有着卓越表现的CMMI又将步某些管理体系的后尘,在中国的国情面前被拉下马来?难道真是CMMI不适合国内的企业吗?问题分析本人推进CMMI已有7、8年的时间,并且实际接触了很多CMMI案例,对此问题,个人认为:首先,CMMI并不是纯理论的体系,它基于逐步改进的管理思想,通过提炼业界最佳实践形成体系,有大量的开发管理实践

25、为基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国内推行CMMI后,对软件行业管理的提升及研发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帮助,且涌现出一批通过推行CMMI对企业管理有了巨大提高的企业,因此,CMMI是完全能满足国内的软件企业的。而且更为难得的是,CMMI的大量KPA保证了它高度的可实践性,避免了某些管理体系只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缺陷,非常适合于企业操作,在目前国内软件企业普遍较小,无力聘请高水平的管理公司进行指导的情况下,CMMI更是这些企业的福音。但为什么有些企业推行CMMI后,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而且这样的企业还不是个案,主要原因为:1、 对CMMI体系定位出现偏差2、 只注重CMMI的引进和推广,忽略了人

26、的培养和作用3、 完全照搬CMMI,未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进行落地4、 急功近利,未能长期坚持下面依次介绍l 对CMMI体系的定位出现偏差许多企业对CMMI没有透彻、深入的理解,将CMMI当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认为只要推行CMMI体系,企业存在的所有问题,至少是产品研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应该迎刃而解了,其实这是不对的认识。任何一种管理体系,都有它的定位和适用范围,没有谁能包治百病,CMMI体系也是一样,它的定位很清晰:帮助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完成研发工作。它会告诉企业如何“把事情做正确”,却不会告诉企业如何“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是企业战略要解决的问题,而CMMI则保证研发体系对企业战略的良好

27、支撑:按质按时完成企业战略要求完成的研发工作,这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很多企业自身战略并不清晰,市场定位也不准确,却盲目引入CMMI,以为这样就能让企业研发上一个台阶,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如同一辆汽车上路,企业战略要决定汽车往哪个方向开,而CMMI则保证车开得又快又安全,如果车开的方向搞错了,那CMMI实施的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l 只注重CMMI的引进和推广,忽略了人的培养和作用CMMI的目标是将软件企业建设成为高成熟度的组织,并划分了5个等级来明确各组织都处在什么样的成熟度水平,但个人认为,组织要想成熟,有两个必须的前提: 组织中大多数个人的成熟。个人的成熟体现在具有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8、并能够胜任岗位的工作,例如:需求人员能够完成质量合格的需求调研文档、架构设计师能够完成符合要求的架构设计书、编码人员能够开发出具有较少缺陷的代码等等,而更高的个人成熟度则体现在持续改进个人能力、提高个人对岗位的符合度,颇类似于CMMI的第五级:持续改进。 组织中大多数团队的成熟。团队的成熟体现在团队成员能够顺畅配合以完成分配给本团队的工作,例如:需求调研团队能够完成合格的需求调研任务并指导编码工作、测试团队能完成软件的测试工作等。如果一个组织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成熟,或者大多数小团队都不成熟,则很难想象一个组织能够是成熟的。道理很简单,组织的所有工作都是需要员工来完成的,员工或小团队作不好他们岗位

29、要求的工作,整个企业能够作好工作那才是咄咄怪事。目前国内推广CMMI就在犯这样的错误,一方面极力提高企业的成熟度,而另一方面却对组织内部个人和小团队的成熟漠不关心,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要么CMMI体系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因为员工没有能力按照CMMI的要求工作)、要么CMMI体系的落实无法发挥真正的效果(因为员工并不能将事情做到CMMI要求的标准)。其实SEI当初推出CMM体系后,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因此,SEI后来推出了PSP(个体软件过程)和TSP(团队软件过程)来帮助组织内的个人和团队提高成熟度,从而为CMMI的实施奠定非常良好的基础。从国外的实践来看,PSP和TSP也确实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

30、用。l 完全照搬CMMI,未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进行落地CMMI是由美国SEI在上世纪末受美国国防部的委托开发的,当时美国软件行业已经走过了幼稚期,正在高速成长,IBM、Microsoft 、Oracle等大公司比比皆是,而美国国防部的软件订单也是动辄上亿美金,所涉及的软件组织经常有上万人,发展到这样的阶段,这些企业一方面有能力在过程改进方面支付更多的花费,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开发的软件一旦后续出现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也将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各企业也有动力在过程改进方面加大投入,在这种背景下,SEI在设计CMMI模型时,并不需要特别考虑过程改进方面的投入问题,而只需将过程改进设计的尽善尽美,因此,C

31、MMI体系对过程改进考虑的非常全面,也非常周到,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过程成本问题。这对那些实力雄厚、项目动辄上亿美金的大公司,例如:洛克西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等,是非常适合的,但对目前的国内软件企业却并不适合,国内软件企业大多实力单薄,所接项目也比较小,能够支付多少的过程成本,并且需要支付多少的过程成本是需要考虑的。就国内的企业而言,由于项目普遍较小等原因,也没有必要花费如此高昂的过程成本。这种情况其实SEI也有所考虑,因此CMMI中并没有硬性规定一套确定的研发流程和模板,而是要求各企业的SEPG来定义适合本组织的研发流程和模板,这样,如果一个企业的SEPG组织足够强大和专业的话,将能够定义出

32、符合公司实际的研发流程和模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开这个问题,但可惜的是,目前各公司对SEPG组织的作用普遍重视不够,很多公司设立SEPG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过级评估,而国内真正够专业的SEPG 人员也相当稀少,造成很多公司直接使用国外公司及咨询公司提供的研发流程和模板,从而使CMMI根本没有在本企业落地,造成此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使不良影响急速扩大。l 急功近利,无法长期坚持实施CMMI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坚持推进,才能有所收获,国外大公司通过CMMI的评估通常需要花多年的时间,有的甚至花10年时间来通过评估,而国内企业则常常一年就通过,拿到了证书,通过后就万事大吉,CMMI放在一边,再

33、也不过问了,这怎能取得好效果呢?因此,企业对CMMI体系的长期坚持推进,是CMMI真正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说起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这个问题的另一面,为什么企业领导不愿意坚持CMMI的长期推行?还有一个核心原因:很多企业SEPG人员和QA人员由于能力不足,并不能为企业领导提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成果,来说服企业领导坚持推进CMMI,企业领导面对着一个总也看不到效果的体系,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呢? 解决建议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各企业如果想真正发挥CMMI的作用,需要在如下几方面加强工作:1、 深刻理解CMMI的定位。深刻领会CMMI的定位和内涵,用CMMI来解决它所擅长的问题,并对它报有合理的期望;2、

34、 充分重视SEPG组和QA组。只有一个专业并得到充分支持的SEPG组,才能将CMMI思想和企业实际相结合,制订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流程和规范,实现CMMI在企业的落地,充分发挥其作用;也只有一个专业的QA组,才能将SEPG组制定的流程和规范在组织内真正落实下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3、 引入PSP、TSP。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国内IT行业,很多员工其实是不合格的,例如需求人员不能写出表达清晰透彻的需求文档、设计师作的软件架构不符合实际、编码人员开发的程序频繁出现低级错误、项目经理管理水平普遍低下等等,因此本人建议各企业在引入CMMI前,首先应该引入TSP和PSP并大力落实,人员和团队成熟了,组织成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4、 坚持,再坚持。一方面公司领导要坚定的支持CMMI体系的长期推行,另一方面,SEPG组和QA组也要妥善规划CMMI的实施工作,以便于CMMI的实施尽快产生成果,并做好和企业高层的沟通工作,以获取高层对CMMI的持续支持。相信通过这些工作,企业会真正享受到CMMI带来的巨大收益。产品研发效率和质量也会取得快速的提高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