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8677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19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己复礼》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克己复礼》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克己复礼》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克己复礼》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克己复礼》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己复礼》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己复礼》ppt课件.ppt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克己复礼,二、克己复礼教学要求1.背诵12.1、3.1、16.2、13.3。2.掌握“敏”、“希”、“阙如”、“奚”、“鲜”、“期”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归”、“目”、“事”、“诸”、“弟”、“女”等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3.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4.熟读课文,品味文段的语体和语气关注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5.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6.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7.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说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区别。,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

2、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 制定周礼的是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并付诸实行的。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向往周礼,推崇周礼,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14)子曰:“甚矣吾衰也

3、!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5),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钱穆,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佾(佾是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

4、也用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礼,天子祭祖唱雍诗来撤除祭品,这时鲁的三家都以雍撤,孔丘认为这种事不该出于三家之堂。按礼,只有天子可以旅(祭祀)于泰山,这时季孙氏旅于泰山,孔丘又指责他不懂礼(论语八佾篇)。卿大夫这样僭礼,实质上就是夺取政治权力的一种表现。,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礼崩乐坏,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基本观点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越。 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

5、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 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 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 复礼就是保持自身的庄严诚敬,按照礼的要求 来待人接物。,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三.通读课文,思考:1.怎么理解孔子所说的礼?,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

6、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 孔子认为,这种仁德的获得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别人是不能包办代替得了的。孔子论述了“仁”的本相、功用和表象。如何实践“仁”,具体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补充: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

7、矣。”翻译:仲弓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像会见贵宾一样,役使百姓像进行重大祭祀一样;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在诸侯的邦国里不怨恨,在大夫的家中也不怨恨。”仲弓说:“我虽然资质迟钝,让我按照这些话去做吧。” 这是孔子提出的待人接物的基于谦敬和谨慎的三条要求,是从“仁者爱人”的角度展开的。,17.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基本观点:“礼”是“仁”的外在形式和目的 “仁”是“礼”的内在基础 孔子的感叹是针对当时社会的奢靡之风而言的,意在针砭时弊。孔子不注重礼乐的外在形式,而是注重礼乐所包含的内

8、在文化、内在精神。礼乐不是用于摆排场、比阔气的奢侈品,而是一种文化品格,文化象征,他们是协调社会,化解矛盾醇厚风化的学问,是对人有所作为的活的东西。正是这个意义上,孔子才发出这样的感叹的。,感悟 礼和乐,一个是讲秩序的,一个是讲和谐的。没有秩序,而只讲和谐,不仅不如缘木求鱼,反而会有危害。先讲究秩序,而后强调秩序之中的相互尊让,才能有真正的和谐。 正如我们身处一个集体,要先有纪律的保证,然后把这外在的约束化为自身的修养,来使得我们的集体和谐然后向上,并在这个集体里获得快乐。,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

9、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补充字词:自从 出发出,发布盖大概,大约 执执掌命政令 庶平民,基本观点:主张政治有道。,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春秋* 尊王攘夷* 兴灭继绝* “尊礼重信”*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国* 称王称帝* 攻城掠地*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孔子认为“复礼”后的理想状态是怎么样的?,天下有道。 “天下无道”指什么? 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 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

10、,百姓也相安无事。,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重要字词句:正:纠正 名:名分 待:等待奚:什么 迂:不切实际 野:粗鲁阙:缺,空缺 中:适当 苟:马虎而已:罢了 子将奚先:宾前,基本观点:要“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君取臣曰取,不曰假。

11、”季孙悟,告宰通曰:“今以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孔子曰:“正假马之言而君臣之义定矣。”,正名就是复礼,它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基本观点: 要各守本分。,君君:按君主的要求去做。臣臣:按臣子的要求去做。父父:按父亲的要求去做。子子:按子女的要求去做。,名词作动词,探究课后思考练习二: 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义相同吗?(P10),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把

12、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宋儒是统治者打着儒家的旗号的愚民政策,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端化的深渊。,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重点字词句:弟:同“悌”,敬爱、顺从兄长 本:根本道:做人的原则 与:语气助词,通欤其:语气词,表推测宾前:未之有也,“孝悌”是“仁”最基本最本源的表现。,尊尊亲亲,曾:竟然是以为孝:宾前(以是为孝),基本观点:敬爱、顺从为孝。 在孔子看来,色难就是心难。一个在内心忤逆父母的人,怎么会是孝子呢?他具体地说道,在有事的时候,子女为父母分担;有美味佳

13、肴的时候,先让着父母去吃,难道这就是孝吗?他反对在孝这个涉及到做人的根本问题上搞形式主义,用虚假的东西来粉饰内心的真实感情。孔子强调对父母的孝就是真情实感。而且他觉得对父母的情感比对老师的情感更需要和颜悦色。,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17.2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

14、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重要字词为礼:修习 崩:崩溃 期:时间期:一周年 女:同“汝” 为之:做旨:美味(不通假) 处:居,本章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孔子为什么批评宰予?,丧礼应该服几年。予之不仁(不孝),基本观点: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探究: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12.1)。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1.2)(2.8)(17.21),探究: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吗?,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归纳每章节的内容,1、要约束自己(克己) 2-3、 推崇周礼 4、要严守秩序,不可僭(jin)越。 5、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6、主张政治有道。 7、要“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8、要各守本分。 9、孝悌是仁之本10、敬爱、顺从为孝。 11、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12-13 :“仁”是“礼”的内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