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8716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4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院新华儿童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院新华儿童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优选)院新华儿童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优选)院新华儿童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我国对腹泻病的研究与控制工作进展,包括:进行了大面积的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查清了我国小儿腹泻病的发病规律;通过全年大样本的监测,基本查清了我国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原;病原耐药性监测;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我国对腹泻病的研究与控制工作进展,包括:,我国小儿腹泻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一是发生在6、7、8月,称夏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致泻性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另一高峰发生在10、11、12月,称秋季

2、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我国小儿腹泻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国内的调查显示,急性腹泻病原多为致泻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志贺氏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国内的调查显示,急性腹泻病原多为致泻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志,腹泻病,诊断依据(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腹泻病诊断依据,病程分类(1)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2)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3)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腹泻病,病程分类腹泻病,病情分类(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

3、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腹泻病,病情分类腹泻病,病因分类感染性:霍乱、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亦可称肠炎)非感染性: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其他腹泻,腹泻病,病因分类腹泻病,因此在补充累积损失量时,待患儿有尿后补钾。非感染性: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其他腹泻10%氯化钾溶液,每日200 250mg/kg,分6次,口服较安全,适用于不十分严重的病例。(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3)高渗性脱水:血钠 150 mmol/L。补液途径:口服补液是最简便、经济、安全,又符合生理的补液途径。耶氏菌肠炎可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末端回肠炎,常伴有严重腹痛,

4、有时误诊为阑尾炎。星状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诺瓦克病毒、小圆形病毒。感染性:霍乱、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亦可称肠炎)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仅当流行时大量检出该菌,且血清型集中,方有肯定的病原学意义。5 1小时内快速输入,必要时可重复一次。酸碱失衡的纠正:补充累积损失的过程中,应同时纠正酸碱失衡,临床上以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多数患儿可在输含HCO3-及NaCl溶液的过程中被纠正。(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由于耐药性增长,沙门氏菌感染已成为世界难治性疾病之一。其肠毒素可分为耐热型和不耐热型。临床表现:三大特征:特发性、痉挛性腹痛;,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病

5、程、大便性状、大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估计可能的诊断。如: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素细菌感染,2岁以内婴幼儿,秋冬季以轮状病毒可能性大,发生在夏季以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可能性大。水样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结合疫情要考虑霍乱。黏液脓便或脓血便要考虑细菌性痢疾;如血多脓少,呈果酱样,多为阿米巴痢疾。此外,要考虑其他侵袭性细菌感染,如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肠炎等。,因此在补充累积损失量时,待患儿有尿后补钾。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病理生理,1. 细菌毒素作用 如产毒素型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等,并不直接侵袭破坏肠黏膜,但能分泌肠毒素

6、,促进前列腺素在肠道的合成,从而活化腺苷环化酶,cAMP增加,促使黏膜分泌功能亢进,引起水样便。2. 病原菌直接侵袭作用 典型的侵袭型细菌如痢疾杆菌、侵袭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使肠黏膜发生炎症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溃疡,临床上出现黏液脓血便。3. 渗透性腹泻 双糖酶先天性或继发性缺乏、某些高渗药物的影响。4. 病毒作用 轮状病毒侵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微绒毛、双糖酶缺乏。,病理生理1. 细菌毒素作用 如产毒素型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等,各类肠炎诊断要点,各类肠炎诊断要点,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可分五大类(1)产毒素大肠杆菌肠炎 (2)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4)吸附性大肠

7、杆菌肠炎(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可分五大类,产毒素大肠杆菌肠炎,估计2岁以下婴幼儿腹泻中占2028%,仅次于轮状病毒。表现为发热、呕吐、频繁多次水样便,多伴有脱水酸中毒。确诊需要粪便培养及血清学鉴定。其肠毒素可分为耐热型和不耐热型。,产毒素大肠杆菌肠炎估计2岁以下婴幼儿腹泻中占2028%,仅,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常见于小婴儿,临床症状同产毒素型。仅当流行时大量检出该菌,且血清型集中,方有肯定的病原学意义。,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常见于小婴儿,临床症状同产毒素型。仅当流,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不产毒素,可引起小肠和结肠黏膜炎症变化,产生脓血便。临床表现类似细菌性痢疾。可引起暴发流

8、行,且可引起类似中毒型痢疾的严重病例。,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不产毒素,可引起小肠和结肠黏膜炎症变化,,吸附性大肠杆菌,可引起迁延性腹泻,对肠黏膜有吸附、侵袭能力。,吸附性大肠杆菌 可引起迁延性腹泻,对肠黏膜有吸附、侵袭能力。,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三个血清型,O157:H7占绝大部分。食物传播为主,常呈食物中毒型暴发。O157:H7轻型病人仅有水样便腹泻,典型病人血性腹泻,重型病人合并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三个血清型,O157:H7占绝大部分。食物,O157:H7,临床表现:三大特征:特发性、痉挛性腹痛;血性粪便;低热或不发热。预后: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5

9、7天。溶血尿毒综合征:三大症状:急性肾衰、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O157:H7 临床表现:三大特征:特发性、痉挛性腹痛;血性,O157:H7,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五联症:发热明显、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症状。,O157:H7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五联症:发热明显、血小,沙门氏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在食物中毒及急性胃肠炎中占重要位置。由于耐药性增长,沙门氏菌感染已成为世界难治性疾病之一。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婴儿沙门氏菌在婴儿中最常见,常在医院内发生严重交叉感染。多侵犯1岁以内久病体弱的婴儿,该病特点是:病情重、合并症多、病死率高,成为当前儿科重点关注的问题。,沙门氏菌

10、感染沙门氏菌感染在食物中毒及急性胃肠炎中占重要位置。,各国陆续报道该菌在腹泻病原中占5% 14% 。3岁以下婴儿多见。空肠弯曲菌感染在我国存在有地区性差别。家禽家畜可作为中间宿主传播该病,其粪便污染环境可能是人类空肠弯曲菌肠炎的重要感染来源。,空肠弯曲菌肠炎,各国陆续报道该菌在腹泻病原中占5% 14% 。3岁以下婴,空肠弯曲菌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泻、粪便初期呈水稀便,继而呈痢疾样黏液脓血便。确诊依据粪便细菌培养,空肠弯曲菌需要做微氧技术培养。,空肠弯曲菌肠炎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泻、粪便初期呈水稀便,耶氏菌肠炎,耶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菌。猫、狗、猪等均可感染而患病。粪便培

11、养分离率约1.3% 。主要表现为小肠结肠炎。多数为散发,少数为爆发流行,以婴幼儿多见。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腹泻可持续12周。大便呈水样、黏液样、或胆汁样。镜检有多形核白细胞。由于严重腹泻,病儿可发生低蛋白血症和低钾血症。耶氏菌肠炎可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末端回肠炎,常伴有严重腹痛,有时误诊为阑尾炎。确诊依据细菌培养。,耶氏菌肠炎耶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菌。猫、狗、猪等均可,嗜水气单胞菌肠炎,本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生动物体内,如进食被污染的鱼类、饮料或被鱼刺伤、咬伤,如伤口被污染的水沾湿均可感染。沿海地区多见。,嗜水气单胞菌肠炎本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生动物体内,如进食被污,临床表现有

12、:急性胃肠炎型:有低热或不发热、脐周腹痛、腹泻水样便,个别呈霍乱样重度腹泻。少数为脓血便。大部分病人25天自愈,少数小儿腹泻可迁延不愈。败血症型:气单胞菌可由伤口或肠道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创口因接触感染轻者局部溃疡,重者可发生蜂窝织炎。,嗜水气单胞菌肠炎,临床表现有:嗜水气单胞菌肠炎,抗生素相关肠炎,由于不恰当地滥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一些条件致病菌会诱发肠炎,常见如下:(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2)伪膜性肠炎 (3)绿脓杆菌肠炎 (4)霉菌性肠炎,抗生素相关肠炎由于不恰当地滥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微生,隐孢子虫肠炎,本病人畜共患,牛、羊、猪、鼠、鸟均可受感染。人体

13、感染隐孢子虫后,寄生在小肠黏膜,破坏微绒毛,引起小肠吸收障碍及双糖酶缺乏,造成渗透性腹泻。本病程最短4天,最长2年,平均2个月左右。,隐孢子虫肠炎 本病人畜共患,牛、羊、猪、鼠、鸟均可受感染。人,症状表现发热、腹泻水稀便带黏液,有恶臭味,腹痛。由于腹泻日久常伴有营养不良。本病对有免疫缺陷者易感染。为艾滋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诊断依据粪便、呕吐物及痰中找到隐孢子虫卵囊。,隐孢子虫肠炎,症状表现发热、腹泻水稀便带黏液,有恶臭味,腹痛。由于腹泻日久, 2岁败血症型:气单胞菌可由伤口或肠道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重度脱水、呕吐频繁、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急腹症儿及新生儿采用静脉补液。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中国腹

14、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病原尚有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克雷伯氏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多在久病体弱或滥用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下发病。(1)产毒素大肠杆菌肠炎耶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菌。耶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菌。(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其肠毒素可分为耐热型和不耐热型。多侵犯1岁以内久病体弱的婴儿,该病特点是:病情重、合并症多、病死率高,成为当前儿科重点关注的问题。 2岁急性胃肠炎型:有低热或不发热、脐周腹痛、腹泻水样便,个别呈霍乱样重度腹泻。三个血清型,O157:H7占绝大部分。(1)等渗性脱水:血钠在130 150mmol/L。,其他细菌肠炎,病原尚有变形杆菌、产气

15、荚膜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克雷伯氏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多在久病体弱或滥用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下发病。, 2岁其他细菌肠炎病原尚有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蜡样芽孢,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率最高,症状较重。在我国小儿腹泻病病原构成比中,轮状病毒约占40%左右,位居小儿腹泻病原第一位。轮状病毒肠炎好发在6个月至2岁婴幼儿,本病多发生在10、11、12、1月秋冬季。,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率最高,症状较重。在我国小儿腹,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自然病程一般710天,表现有发热、腹泻水样便,每日510次至10多次。伴轻度呕吐,呕吐常发生在发病头12天,随后出现腹泻。吐泻严重者多伴有脱

16、水酸中毒,重症患者可侵犯多个脏器。目前已可用疫苗预防。,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病毒性肠炎,腺病毒肠炎:腺病毒是已知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引起肠炎的血清型不同于呼吸道感染的病毒血清型。症状类似轮状病毒肠炎,但较轻,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散发。,病毒性肠炎,腺病毒肠炎:腺病毒是已知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引起肠炎的,常见其他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诺瓦克病毒、小圆形病毒。,病毒性肠炎,常见其他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诺瓦克病毒、小圆,急性腹泻病脱水及其液体疗法,急性腹泻病脱水及其液体疗法,脱水的诊断及分类,脱水的诊断及分类脱 水 程 度轻中重体重降

17、低 2岁 5%,脱水的性质,(1)等渗性脱水:血钠在130 150mmol/L。临床主要表现为细胞外液(组织间液及血循环)减少的体征。(2)低渗性脱水:血钠 150 mmol/L。病儿体内仍存在钠的丢失,只是失水相对多于失钠。可引起细胞内脱水,使病儿循环不良及组织间液脱水的体征相对减轻。,脱水的性质 (1)等渗性脱水:血钠在130 150mmo,脱水的纠正,1. 恢复血容量及组织灌流 2. 累积损失的补充 3. 密切观察、记录病情,脱水的纠正 1. 恢复血容量及组织灌流,恢复血容量及组织灌流,有明显血容量及组织灌注不足的病儿,应立即静脉输入等渗含钠液,如2:1溶液,林格乳酸钠液或生理盐水20m

18、l/kg,在0.5 1小时内快速输入,必要时可重复一次。在补液过程中,恢复肾循环及尿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如果病人脱水不十分严重,无循环不良,可直接进入补充累积损失量阶段。,恢复血容量及组织灌流有明显血容量及组织灌注不足的病儿,应立即,累积损失的补充,补液量:婴幼儿轻度脱水,补充累积损失液量30 50ml/kg,中度50 90 ml/kg,重度100 120 ml/kg;2岁以上儿童分别为 30ml/kg,30 60 ml/kg,60 90 ml/kg。恢复血容量的输液量均包括在补充累积损失量内计算。,累积损失的补充 补液量:婴幼儿轻度脱水,补充累积损失液量30,补充液体的张度及速度:等渗脱水按

19、1/2张 2/3张液补充,低渗性脱水按2/3 等张液补充,高渗性脱水按1/3 1/2张液补充。等渗及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宜在8 12小时内补足。高渗性脱水血钠下降速度每小时不超过1 2mmol/L,每天不超过10 15 mmol/L,防止发生急性脑水肿。,累积损失的补充,补充液体的张度及速度:等渗脱水按1/2张 2/3张液补充,酸碱失衡的纠正:补充累积损失的过程中,应同时纠正酸碱失衡,临床上以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多数患儿可在输含HCO3-及NaCl溶液的过程中被纠正。,累积损失的补充,酸碱失衡的纠正:补充累积损失的过程中,应同时纠正酸碱失衡,临,钾的补充:脱水病儿由于较长时间(如3天饮食不足或丢

20、失钾,易出现低钾血症。因此在补充累积损失量时,待患儿有尿后补钾。静脉输注不超过0.3%。10%氯化钾溶液,每日200 250mg/kg,分6次,口服较安全,适用于不十分严重的病例。,累积损失的补充,钾的补充:脱水病儿由于较长时间(如3天饮食不足或丢失钾,易,补液途径:口服补液是最简便、经济、安全,又符合生理的补液途径。轻度脱水ORS 50ml/kg,在4小时内喂入;中度脱水60 90ml/kg在6小时内喂入。重度脱水、呕吐频繁、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急腹症儿及新生儿采用静脉补液。,累积损失的补充,补液途径:口服补液是最简便、经济、安全,又符合生理的补液途径,密切观察、记录病情,监测尿量,血电解质,以便必要时随时调整输液计划。,密切观察、记录病情,脱水的预防,1. 生理需要液量的维持 2. 体液继续丢失的补充,脱水的预防 1. 生理需要液量的维持,基础代谢时所需生理维持液量,基础代谢时所需生理维持液量 每日所需液量每日所需液量低限ml,3 10kg体重儿按100 ml/kg;10 20kg儿按1000ml + 每超过10kg体重1kg,增加50ml;20kg体重儿按1500ml + 每超过20kg体重1kg,增加液量20ml。,生理维持液量,3 10kg体重儿按100 ml/kg;生理维持液量,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