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鲁东丘陵区.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00138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鲁东丘陵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鲁东丘陵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鲁东丘陵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鲁东丘陵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鲁东丘陵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鲁东丘陵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鲁东丘陵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65.020CCSB01H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XXXX-XXXX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鲁东丘陵区Technicalregulationsforwheat-maizefull-mechanizedproductionPartl:PeninsulahillyregionofeasternShandongProvince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37TXXXX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的第1部分。DB37TX

2、XXX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鲁东丘陵区;第2部分:鲁西北黄灌区;一一第3部分:鲁西南平原区;一一第4部分:鲁中半干旱区。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保证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在提高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质量与作业效率的同时确保丰产高效,对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农艺措施及配套机械选型确立规则已经成为首要任务。本文件旨在确定适用于山东省四个不同生态类型

3、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各个环节的要求,拟由四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鲁东丘陵区。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鲁东丘陵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农艺要求与配套机械。一一第2部分:鲁西北黄灌区。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鲁西北黄灌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农艺要求与配套机械。第3部分:鲁西南平原区。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鲁西南平原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农艺要求与配套机械。第4部分:鲁中半干旱区。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鲁中半干旱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农艺要求与配套机械。小麦、玉米规模化生产的快速发展导致对全程机械化作业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前期国家以及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先后发布了小麦、玉

4、米单个机械作业环节的质量要求的标准,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农艺措施及全过程配套机械要求。鉴于此,确有必要制定本文件,以不断提高小麦、玉米生产最新农艺要求与农业机械的融合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鲁东丘陵区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中耕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秸秆处理等主要作业环节及其技术要求、配套农机具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鲁东丘陵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5、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5262农业机械试验条件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7997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HG/T4365水溶性肥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995谷物(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作业质量NY/T996小麦精少量播种机作业质量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1355玉米收获机作业质量NY/T1628玉米免耕播种机作业质量NY/T2624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总则NY/T29142016黄淮冬麦区小麦栽培技术规程NY/T

6、3213植保无人飞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SL207节水灌溉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鲁东丘陵区peninsuIahiIIyregionofShandongProvince该区包括威海、烟台与青岛以及日照和潍坊东部,属半湿润气候区。年日照时数2320.4h2671.2h,年降水量51Omm89Oninb210C的总积温为4100d4600d,土壤以棕壤为主,少量潮土。4整体要求4.1播期及收获期提倡冬小麦适期晚播、夏玉米适当晚收。冬小麦播期宜为10月15日至10月25日、收获期宜为6月15日至6月20日;夏玉米播期宜为6月20日至6月25日、收获期宜为10月5日至10月

7、15日。4. 2品种选择冬小麦选用高产、抗倒伏、抗病的中早熟品种。夏玉米选用紧凑耐密、抗病、抗倒、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中熟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4.3 周年施肥量与分配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施肥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为原则,实现平衡施肥。周年施用纯氮(N)420kghn500kghA磷(P2O5)i9kghr245kghm钾(K2O)2OOkg/hm280kghm3,硫酸锌30kgh)250kghm增施商品有机肥3000kg/hm?。其中小麦季施用纯氮(N)210kg/hm2250kghm2,磷(P2O5)100kghm2-125kghm2,钾(K2O)IOOk

8、gh140kgh及全部有机肥;玉米季施用乡Ii氮(N)210kghm250kghf,磷(P2O5)9Okgh120kghm,专甲(LO)IOOkghm2140kghm2,硫酸锌30kghF250kgh2,不施用有机肥。肥料选择符合NY/T496的要求,水溶性肥料选择符合HG/T4365的要求。4.4 周年灌溉量与分配周年统筹灌溉次数和灌溉量。冬小麦一般灌溉3次,450m7hm2-600m7hm2,夏玉米一般灌溉1次2次,灌溉量450/hm2600hL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的规定。灌溉作业使用灌溉机械或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进行,作业前后应用清水清洁设备管道。灌溉应符合SL207的规定。4.5

9、整地小麦收获后,一般不进行整地作业。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后,根据地块需要,进行耕地、耙地、镇压等作业。耕地选用旋耕、深耕或深松结合的耕作方式。已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应深耕25Crn或深松30Cnl以匕破除犁底层,耕耙、镇压整平,使得耕层土壤上松下实;最近3年内深耕或深松过的地块,可旋耕2遍,耕深215cm。深耕或深松时,要求土壤绝对含水率在15%25%范围内,土壤绝对含水率按GB/T5262测定。土层厚度20Cm以下为沙土、砾石等土壤结构的,不宜进行深耕或深松作业。坡度较大的地块不宜进行深耕或深松作业。4.6 种植模式4. 6.1设置原则小麦、玉米接茬轮作。小麦种植两幅间及与相邻边行间预留3

10、0Cm玉米播种行,两边预留行兼小麦田间管理机械行走道。中耕施肥与植保机械可在预留行走道内实施田间管理作业。小麦、玉米周年种植的畦宽、行数及行距,以及田间管理机械行走道的设置,应适合当地常规机械化作业配置,同时满足农艺要求。4. 6.2种植规格小麦起畦播种,畦垄宽宜为30cm40cm,畦垄高15cm20cm。畦宽宜选用180cm、240cm300cm、360Cm四种规格。180cm.300Cm规格适用于玉米奇数行种植,240cm、360Cm规格适用于玉米偶数行种植。5小麦季要求4.1 播种4.1.1 种子处理种子宜进行包衣处理,种子包衣符合GB/T15671的规定。5. 1.2播种量在适宜播种期

11、内,分廉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基本苗225万/h/270万hA分窠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基本苗180万/hn?240万hL适宜播种期后,每推迟Id播种,增加基本苗7.5万/hm?15万h按照NY/T29142016中5.2.3的规定计算播种量。6. 1.3播种方式应选用与种植模式规格标准相配套的小麦精播机、半精播机播种,免耕、深松地块宜选用免耕播种机。宜根据畦宽和苗带宽度确定播种行数,行距宜为20Cnl28cm。设计行距应保证玉米满足播种行距为60Cnl的要求,两边预留行兼小麦田间管理机械行走道。小麦田间管理机械轮距宜为120Cnl180cm。播种深度为3cm5cm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

12、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宜选用带镇压器的播种机同步镇压或播种后再用镇压器镇压。作业质量应符合NY/T996的要求。5.2 施肥5.2.1 底肥将3000kg/h/的商品有机肥于耕整地前用撒肥机均匀撒在地表耕翻入土,使用施肥播种机在播种时按105kg/hm125kg/hm的氮肥、100kg/hm?125kgh的磷肥以及50kghn70kgh的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5.2.2 追肥追肥时间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确定。分蕤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拔节初期追施105kghn?125kgh/的氮肥及50kgh/70kg/hi/的钾肥;分廉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拔节初期至中期追施105kgh125kg/hn

13、i?的氮肥及50kghm2-70kgh?的钾肥。宜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追施,应符合NY/T2624的要求。5.3 灌溉5 .3.1越冬水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浇越冬水,日平均气温降至35、夜冻昼消时灌溉,灌水量450m7h2600mVhm2o6 .3.2拔节水浇拔节水时间应根据品种、墙情和苗情确定。分篥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在拔节期前(幼穗分化期)或拔节初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浇水。分菜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地力水平较高时,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初期或中期(药隔期)浇水;地力水平高、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后期(旗叶露尖)浇水。灌水量450hr2600m7hL小麦挑旗期墙情较差时,应及时浇水

14、,墙情较好时,可推迟至开花期浇水;如小麦挑旗期和开花期墙情较好,可推迟至灌浆初期浇水。灌水量450h600m7h)为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和后期倒伏,不应浇麦黄水。5.4 田间管理5.4.1镇压起身前麦田表层0cm5CnI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宜晴天午后机械镇压。5.4.2适时中耕小麦三叶期至拔节前,每遇降雨或浇水后,要及时划锄。对冬前总茎数大于1200万/hM的麦田,要注意进行镇压或深耘断根,深耘深度IOCm左右。5.4.3化学除草小麦3叶期或返青后及时进行化学除草1次,宜使用喷杆式喷雾机或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植保机械作业应符合GB/T17997和NY/T1276的规定。在小麦3叶5叶期(秋季

15、),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节节麦,选用咤磺草胺、氟噗磺隆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雀麦,选用唾咻草酯、块草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药剂防治野燕麦、多花黑麦草,选用双氟磺草胺、二甲四氯钠、氯氟毗氧乙酸、噗草酮、双噗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播娘蒿、养菜。翌年春季根据杂草发生情况,补施2,4-滴异辛酯、氯氟毗氧乙酸、双氟磺草胺、喋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5. 4.4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与NY/T1276的要求。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时的间隔天数应不少于该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小麦苗期:地下害虫可用40%的辛硫磷乳油或30%嗥虫嗪种子处理悬

16、浮剂拌种、喷雾或灌根防治;结合使用毗虫咻和25%苯丁哒螭灵等药剂防治红蜘蛛和蜥虫;返青至拔节期:每公顷用5%井冈霉素水剂4.5L6L,兑水15L,喷雾防治纹枯病和白粉病;开花至灌浆期,将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口比虫咻、20%甲鼠菊酯乳油和0.2%0.3%磷酸二氢钾兑水混配,进行一喷三防,达到防虫、防病、防干热风的目的。5.5收获5 .5.1收获时期蜡熟期收获,籽粒含水率14%18%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籽粒较为坚硬。6 .5.2秸秆处理应选用带秸秆切碎器的小麦联合收获机收获,留茬高度W15cm,作业质量应符合NY/T995的要求。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粉碎长度W15cm,秸

17、秆切碎合格率290%,并均匀抛撒。6玉米季要求6. 1播种6.1.1 种子处理选用经过包衣处理的商品种。6.1.2合理密植种植密度宜为66OOo株/hili?75OoO株hr6.1.3播种方式宜精量单粒播种,所选播种机具应与种植模式规格标准相配套。贴茬直播或清茬播种,宜采用60Cm等行距机械播种,播种深度为3cm5cm。作业质量应符合NY/T1628的规定。6.2 施肥宜选用玉米专用缓控释肥,于播种时一次性同步分层施入,种肥间隔6cm8cm,严防烧种。施用普通化肥,可于播种时施用氮肥(N)60kghm80kghm磷肥(P2()9kghm120kghm钾肥(电0)75kghm100kg/hm和3

18、0kghm50kg/hni硫酸锌肥,严防烧种。于抽穗花粒期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追施105kghm125kghm的氮肥及60kghm80kghm的钾肥。水肥一体化技术符合NY/T2624的规定。6.3 灌溉与排涝播种时若墙情不足,应浇蒙头水。花粒期应根据土壤墙情适时灌溉和排涝。6.4 田间管理6.4.1化学除草播种时端情较好,可在播种结束后均匀喷施40%乙阿合剂3000mLhm2-3750mLhm2,或33%二甲戊乐灵乳油IOonIL+72%都尔乳油75L兑水50L,在地表形成一层药膜。墙情差时,在玉米幼苗3叶5叶、杂草2叶-5叶期喷施4%烟喀磺隆悬浮剂1500位/卜/。机械作业应符合GB/T17

19、997和NY/T1276的规定。6.4.2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根据当地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在苗期、穗期和花粒期合理选用药剂及用量,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有条件的,宜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开花期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进行“一防双减”飞防作业。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1276的要求。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时的间隔天数应不少于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宜采用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施药,提高药液喷施的均匀性和对靶性。植保无人机作业质量应符合NY/T3213的规定。6.5收获根据玉米成熟度适时进行收获作业,其成熟标志为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采用籽粒收获,玉米籽粒含水量应W28

20、乐否则应采用摘穗收获。应选用割台行距、收获行数与玉米播种行距、播种行数相适应的收获机械。作业质量应符合NY/T1355的规定。宜采用带秸秆还田机的玉米收获机收获,或玉米收获后进行秸秆还田,秸秆粉碎长度WloCm,切碎合格率290他留茬高度8cm:同收玉米秸秆时,宜使用穗茎兼收获机或捡拾打捆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鲁东丘陵区山东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根据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19年度农业领域地方标准计划的通知(鲁市监字发(2019)373号),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高效技术规程第1第4部分列入2019年山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

21、划(第287项)。2022年按照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标准名称改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本文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鲁东丘陵区编制说明。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二)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及任务分工L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山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省气候中心、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 .主要起草人桑运洪、范卫华、李宗新、刘树堂、刘开昌、王廷利、李楠、孙旭亮、李松坚、钱欣、高英波、李升东、刘春晓、董智强、冯波、张

22、慧、赵海军、代红翠、王良。参加本标准制定人员均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研发团队、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北部玉米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涉及等从事农机装备研发、栽培技术研究、植物营养、品种选育与管理、农技推广等人员参加。项目组成员多年来在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生产、农机装备、农机农艺融合、科学施肥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开展了小麦-玉米周年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小麦-玉米周年光温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创新研发小麦、玉米高速精量播种施肥机、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籽粒直收玉米收获机、饲料青贮机、智能田间管理机等先进装备。参

23、与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黄淮海粮食作物轮作水肥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2016)等相关课题,先后制定了夏玉米科学施肥技术规程、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省肥技术规程、黄淮海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等相关地方标准。3 .任务分工本标准根据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旱作灌溉区小麦-玉米两熟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研究成果起草,由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负责根据小麦玉米丰产增效生产农艺要求进行全程机械化装备的研发和选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负责小麦玉米丰产高效生产良种选育及农艺研究,山东省气候中心负责产区气象条件的预报

24、和检测,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模式的推广。项目人员学历职称及具体分工如下:序号姓名单位职称、学历在项目中的分工1桑运洪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整体设计与调研、起草工作2范卫华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参与标准调研、起草工作3李宗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标准调研、起草工作4刘树堂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参与标准调研工作5刘开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标准调研、起草工作6王廷利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参与标准调研、起草工作7李楠山东省气候中心副研究员参与标准调研、起草工作8孙旭亮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参与标准调研工作9李

25、松坚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参与标准调研、起草工作10钱欣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参与标准调研工作11高英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参与标准调研工作12李升东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参与相关试验工作13刘春晓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员参与相关试验工作14董智强山东省气候中心助理研究员参与相关试验工作15冯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参与相关试验工作16张慧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参与相关试验工作17赵海军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参与相关试验工作18代红翠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参与相关试验工作19王良山东省农业科

26、学院玉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参与相关试验工作(三)起草过程标准的起草工作共分为五个阶段:1、2019年10月2019年12月,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并提出标准草稿提纲。搜集与整理自身及国内外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养分吸收规律、品种及播期、收获期调控技术方面的研究资料,调研(专家访谈、主产区农户及农技推广部门走访、资料查阅等)我省鲁东丘陵区冬小麦-夏玉米生产情况、机械化程度、养分需求与投入、施肥技术及土壤养分特点等,着手相关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高效栽培试验方案的设计工作;2、2020年1月2020年12月,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确定鲁东丘陵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养分吸收利用特点、品种匹配、播期优化、机具选型的

27、试验方案,多点次定位开展相关试验,并设置技术示范方,开展相应技术的验证工作;分别在鲁东丘陵区的青岛市平度市、烟台市莱州市以及潍坊市安丘市开展了鲁东丘陵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高效技术模式验证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的小麦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IOOO5kghm211357kghm2,光温资源利用效率提高IO.50%18.54%,肥料利用效率提高IL75%18.0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952%45.09%试验结果符合小麦玉米周年全程机械化生产要求。试验点产量(kghr2)光温效率提高(%)肥料效率提高(%)水分效率提高(%)青岛平度市田庄镇西寨村113739.8516.7525.01(N36o4

28、8E119o43,)烟台莱州市城港路朱旺村玉(N36o7E119o57z)1071811.7120.7530.26米潍坊市安丘市景芝镇120809.9316.7333(N36o17E119o2)平均1135710.5018.0729.52青岛平度市田庄镇西寨村883112.4613.2747.13(N36o48,zE119o43r)烟台莱州市城港路朱旺村小(N36o7;E119o57,)913510.4910.1642.66麦潍坊市安丘市景芝镇1212532.6711.8245.47(N36o17E119o2)平均1000518.5411.7545.093、2021年1月2021年2月中旬,经

29、充分调研、搜集资料、分析、试验和总结,完成标准初稿;标准起草组多次讨论、交流,并征求专家和各方面有关人员意见,进一步修订标准初稿,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4、2021年2月中旬2021年3月中旬,报请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山东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岛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东营市农机推广站等31个单位或专家进行了函审,共收到20个单位或专家49条意见,采纳40条,另有11家单位或专家未反馈回函。工作组根据专家函审意见,通过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完成标准送审稿;5、2021年6月5日,由山

30、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标准审查会。来自山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理工大学、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滨州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山东省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的7位专家组成审查委员会,会上起草组认真汇报了标准的基本概况、主要内容、编制过程和有关征求意见反馈与处理情况,审查委员会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对标准文本进行了逐章、逐条审查,提出了有关内容、结构等方面意见,一致同意该4项标准通过审查,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会后标准起草组按专家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和修改,发给各位专家进行了确认,专家审查确认后形成报批稿。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小麦作为山东省第

31、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7%、19%,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能源等多元用途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山东地处黄淮海夏玉米区,常年玉米种植面积6000万亩左右,居黄淮海夏玉米区之首,是全国玉米主要产区之一,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10%和12%左右。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对小麦、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小麦、玉米收购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共同导致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严重制约着我国粮食安全。因此,在确保我省小麦、玉米产量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实现小麦玉米

32、生产的丰产高效,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可划分为鲁东丘陵区、鲁北平原区、鲁中山地区以及鲁西南平原区四个生态类型区。四个区域由于种植习惯、自然资源差异、土壤类型差别等原因,小麦玉米生产均存在各自的特点。本标准项目基于鲁东丘陵区的生产特点,针对作业环节机具不匹配、作业质量差、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筛选农机农艺融合度高的适宜机型,配合播期、品种、施肥等农艺措施优化,创新适合鲁东丘陵区域特色的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高效技术规程。根据制定标准规范进行示范和推广应用,实现小麦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充分发挥小麦玉米周年生产潜力,显著提升冬小麦夏玉米科学施肥水平,提高系统肥料利用

33、效率的同时减少化学投入品施用,做到节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标准编制原则主要技术内容和依据(一)标准的编制原则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二)标准编写的主要依据1 .编制依据本标准编写的依据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旱作灌溉区小麦-玉米两熟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中课题“鲁东丘陵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研究成果。2 .参考资料(1)DB37T1636-2010(2)DB37T3496-2019(3)DB37T4172-2020

34、夏玉米科学施肥技术规程冬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技术规程夏玉米全程机械化稳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4)DB37/T3360-2018黄淮海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三)主要技术内容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鲁东丘陵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主要应用于冬小麦夏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对我省主要粮食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实现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肥良法配套、小麦玉米简化、节本增产增效生产提供技术依据。主要应用对象包括农业部门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专业技术员和农业生产者。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52

35、62农业机械试验条件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GB/T17997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HG/T4365水溶性肥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995谷物(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作业质量NY/T996小麦精少量播种机作业质量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1355玉米收获机作业质量NY/T1628玉米免耕播种机作业质量NY/T2624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总则NY/T2914-2016黄淮冬麦区小麦栽培技术规程NY/T3213植保无人飞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SL207节水灌溉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为了方便标准的使用和体现便捷性

36、,该标准列出了鲁东丘陵区的大体范围、气候类型、降水量、土壤等情况。4 .整体要求主要技术内容包括针对冬小麦、夏玉米品种及播期收获期选择不匹配、肥料选择不适宜、小麦玉米耕整地、播种及收获机械不匹配等问题,项目从实现冬小麦夏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需求出发,在冬小麦夏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从筛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冬小麦夏玉米品种、周年肥料用量及小麦玉米氮素统筹优化、适宜播期和播量选择等入手,结合有机无机配施培育地力、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明确提出冬小麦夏玉米丰产高效技术参数确定。结合前人研究基础和田间试验验证,总结提出鲁东丘陵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高效技术规程。本标准通过开展大田鉴定

37、试验,通过研究主要推广应用冬小麦、夏玉米品种的播期、收获期对系统产量及光温资源效率的影响,确定鲁东丘陵区适宜的冬小麦夏玉米品种、适宜的播期和播量。通过研究周年不同施肥量及氮素分配统筹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周年肥料用量及肥料施用方式。通过小麦玉米耕整地、播种及收获机械的选配提高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质量。结合土壤基础地力培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实现冬小麦夏玉米丰产高效生产。同时,本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减少田间作业次数,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业效率、作业质量和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四、与现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38、本标准的制定可为山东省鲁东丘陵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有助于实现冬小麦-夏玉米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完全符合我国农业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本规程符合我国农业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引用了有关生态环境安全的强制性标准,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冲突。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处理意见及其依据本标准无重大分歧意见。六对地方标准自发布日期至实施日期之间的过渡期(以下简称“过渡期”)的建议及理由建议过渡期是2个月。广大农民和合作社是本标准实施的主题,为确保其准确理解、掌握和执行标准,充分发挥标准的社会效益,标准发布后将分期分批向标准实施主体进行推广和宣贯,推动标准的落地实施。预计此项工作需要2个月的时间。七实施效益分析本标准项目对集成后的鲁东丘陵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技术制定技术规程,有利于该技术尽快地进行大面积推广示范,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应用。实现小麦-玉米周年规模化绿色高效生产,提高水肥光热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机械装备作业质量和效率,提高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提出部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盖章)2022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