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04870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4.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ppt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我们正处于一个后抗生素时代,BAD Bugs,NO Drugs,NO ESKAPE!EnterococcusStaphylococcusKlebsiellaAcinetobacterPseudomonasEnterobacter,Page 2,我们正处于一个后抗生素时代BAD Bugs,Page 2,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今天不行动,明天无药用,3,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3,2015年11月16-22日是首个世界提高抗菌药物认识周,主题是“慎重对待抗菌药物”,2015年11月16-22日是首个世界提高抗菌药物认识周,主,国家食

2、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查显示:我国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比例超过46%;而在加拿大和美国,过量使用抗生素的比例是15%和30%,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查显示:,6,卫生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法律法规,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4、10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卫办医发200938号)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84号 2012-8-1 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2014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 2015年全国抗菌药物

3、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08,6卫生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法律法规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最新要求,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最新要求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最新要求,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最新要求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在特别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1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

4、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新增“放射、超声等影像结果”为细菌、真菌性感染依据。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依照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删除“门诊病人能够依照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与住院病人统一为“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提出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是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1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本内容从旧版第二条中单独分离出来,并增加“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依照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四、依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该内容无变化。,抗菌药物治

5、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细菌性感染,取标本培养,无法取标本,经验治疗,阳性结果,治疗反应,阴性结果,+,调整方案,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当地细菌耐药 性监测数据,13,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细菌性感染取标本培养无法取标本,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品,15,1、品种选择 提出品种选择尽估计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2、给药剂量 eg: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成人量1-2g/次,每6-8小时1次 3、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内

6、容中,关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并列出了可先予以注射给药的六种情况。,151、品种选择,16,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 eg吞咽困难者 病情影响口服药物吸收 eg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吸收障碍 药物有合适抗菌谱,但无口服剂型 需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以杀菌 eg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给予紧急治疗的情况 eg血流感染 患者对口服治疗的依从性差,4、给药次数 给药次数中,删除了旧版中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的“重症感染者例外”这个注释;词汇“消除半衰期短者”被“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替代。,16 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 eg吞咽困难者 4、,17,5、疗程

7、 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6、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及2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 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但需有临床资料证明其同样有效。,17,18,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18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

8、预防性应用原则,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2、习惯证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3、预防针对一种或二种最估计细菌,不宜盲目选用广谱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4、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估计发生的感染;5、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 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 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

9、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 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截了当关系的、术后估计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原则,感染发生机会、后果严重程度预防效果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经济学评估,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手术部位污染机会和程度估计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不用,用,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

10、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原则感染发生机会、后果严重程度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原则,表1-1 手术切口类别,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原则 表1-1 手术切口类别,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原则,清洁手术(类切口):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

11、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原则清洁手术(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原则,依照手术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用有效、针对性强、安全、使用方便、价格适当的品种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幸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头孢过敏者:G+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或克林霉素; G-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针对MARS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时,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 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12、 给药时机: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需输注较长时间,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预防用药维持时间: 手术时间2小时的,术前给药一次;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追加一次。 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28,抗菌药物在特别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表1-2)二、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表1-3)三、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3、四、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五、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六、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28,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注:1轻度肾功能减退时按原治疗剂量,只有严重肾功能减退者需减量。2该药有明显肾毒性,虽肾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但可加重肾损害。3非肾毒性药,因静脉制剂中赋形剂(环糊精)蓄积,当内生肌酐清除率(Ccr)30ml/min 时幸免应用或改口服。4非肾毒性药,因静脉制剂中赋形剂(环糊精)蓄积,当内生肌酐清除率(Ccr)50ml/min 时幸免应用或改口服。,29,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注:29,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注:1在严重肝功能不全者中的应用目前尚无资料

14、。2活动性肝病时幸免应用。,30,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注:30,31,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除的抗菌药物时,可按轻度肾功能减退减量给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无用药禁忌者可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应尽估计幸免应用,31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32,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32,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注: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权衡用药后患者的受益程度及估计的风险决定。A 类:妊娠期患者可安全使用;B

15、 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C 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D 类:幸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估计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X 类:禁用。,33,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注: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权衡,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某些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 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含量低。 然而不管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估计出现不良反

16、应,如氨基糖苷类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氯霉素可致乳儿骨髓抑制,磺胺甲噁唑等可致核黄疸和溶血性贫血,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幸免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 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34,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某些药,目录,目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0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02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回顾,卫生部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出了要求,3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回顾卫生部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出了要,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 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17、理体系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3、 病原微生物检测4、 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5、 培训、评估和督查,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 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医 务,感 染,药 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信 息,质 量 控 制,护 理 等,抗菌药物管 理工作组,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合作,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设立抗菌,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2、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专业技术ABDC临床

18、,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3、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3、制定抗菌药物供应,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4、制订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疗机构应按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技术方案,定期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本机构相关数据信息。6、信息化管理,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4、制订感染性疾病诊,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感谢您的聆听!,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