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转移技术和方法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0515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位转移技术和方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体位转移技术和方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体位转移技术和方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体位转移技术和方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体位转移技术和方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位转移技术和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位转移技术和方法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体位转移技术与方法,康复与运动医学系,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第四节 脑瘫患儿的体位转移技术第五节 被动转移技术,1.定义 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 2. 目的 使瘫痪患者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 ,帮助患者学会从卧坐站行走、从床到椅、从轮椅到卫生间的各种转移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辅助的和被动的转移方法。,一、定义与分类,返回,第一节 概述,3分类 一般分为独立转移、辅助转移和被动转移三大类。 独立转移是指患者独自完成、不需他人帮助的转移方法。 辅助转移是指由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助的转移方法。 被动

2、转移即搬运,是指患者因瘫痪程度较重而不能对抗重力完成 独立转移及辅助转移时,完全由外力将患者整个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 到另一个地方。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返回,一、定义与分类,1.独立转移 水平转移时,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高度应尽可能相等。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的物体应稳定。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应尽可能靠近。床垫和椅面应有一定的硬度。应当教会患者利用体重转移。转移时应注意安全。患者学习独立转移的时机要适当。有多种转移方法可供选择时,以最安全、最容易的方法为首选。,二、基本原则,返回,2.辅助转移 辅助者与患者之间应互相信任。辅助者应熟知患者病情。转移前辅助者必须准备好必要的设施与空间。辅助者需

3、要相当的技巧而不能单独依靠体力。辅助者必须穿防滑的鞋子或赤脚。辅助者的指令应简单、明确。转移过程中,辅助者应留意患者突然或不正常的动作,以避免意外发生。随着患者功能的恢复,帮助应逐渐减少。,返回,二、基本原则,3.被动转移 患者应放松自己,对帮助者要有信心。搬运时患者应向前看,而不是向地板或向帮助者看。搬运过程中患者应当保持转移开始的姿势,不再改变。若搬运过程需要两个以上帮助者,则每一位都必须清楚地了解整个转移程序及方向。利用机械搬运时,转移前应检查器械是否完全完好,并保证空间通畅,没有障碍。转移时不能增加患者的痛苦,不能影响或加重病情。,返回,二、基本原则,(1)患者能够独立转移时则尽量不要

4、帮助,能提供少量帮助时则不要提供大量帮助,而被动转移作为最后选择的转移方法。 (2)患者残疾较重或存在认知障碍时不要勉强训练其独立转移活动。 (3)转移距离过远时难以依靠一个人的帮助,转移频繁时不便使用升降机。,三、体位转移方法的选择,四、体位摆放,瘫痪肢体位置的摆放 各种原因所致肢体瘫痪性疾病的急性期,因生命体征不稳定、瘫痪肢体不能活动或肢体制动等原因,患者被迫卧床。此时,为了防止压疮,预防肢体挛缩,减轻痉挛,维持良好血液循环,应注意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并且每隔1-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1、脊髓损伤患者的肢体位置摆放,仰卧位头下放置薄枕,将头两侧固定(需要保持颈部过伸展位时,在颈部垫上圆枕)

5、。肩胛、上肢、膝、踝下垫枕,用毛巾卷将腕关节保持在40背伸位。侧卧位上侧的肢体保持伸展位、下肢屈曲位,肢体下均垫长枕。背后用长枕等靠住,以保持侧卧位(行颅骨牵引时,保持40 -60 侧卧),2、偏瘫患者的肢体位置摆放,仰卧位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手指伸展位,平放于枕上。长浴巾卷起垫在大腿外侧,放置下肢外展、外旋。膝下垫上毛巾卷,保持伸展微屈。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伸展位,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伸展位,患侧下肢轻度屈曲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松,放于躯干上。,五、轮椅,对于步行功能丧失如截瘫、截肢、下肢骨折未愈合、其它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引起双下肢

6、麻痹、严重的下肢关节炎症或疾病、脑血管意外或脑外伤引起的重症偏瘫、严重的帕金森或脑瘫难以步行者以及高龄和体弱多病者,轮椅将成为他们的代步工具,他们借助于轮椅仍然能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及娱乐活动,真正地参与社会。轮椅可分为三种:依靠人力驱动的普通轮椅、依靠电力驱动的电动轮椅、专为残疾运动员设计的竞技用轮椅。,一、床上转移活动 1床上翻身 (1)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患者仰卧,双侧髋、膝屈曲,双上肢Bobath握手(双手十指交叉相握,患手拇指在上方)伸肘,肩上举约90,健上肢带动患上肢先摆向健侧,再反方向摆向患侧,以借摆动的惯性翻向患侧。 (2)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患者仰卧,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双手Bo

7、bath握手上举后向左、右两侧摆动,利用躯干的旋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翻身。,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返回,2床上卧位移动 患者仰卧,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健手将患手固定在胸前,利用健下肢将患下肢抬起向一侧移动;用健足和肩支起臀部,同时将臀部移向同侧;臀部侧方移动完毕后,再将肩、头向同方向移动。,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3由卧位到床边坐位 (1)独立从健侧坐起:患者健侧卧位,患腿跨过健腿。用健侧前臂支撑自己的体重,头、颈和躯干向上方侧屈。用健腿将患腿移到床缘下。改用健手支撑,使躯干直立。 (2)独立从患侧坐起:患者患侧卧位,用健手将患臂置于胸前,提供支撑点。头、颈和躯干向上

8、方侧屈。健腿跨过患腿,在健腿帮助下将双腿置于床缘下。用健侧上肢横过胸前置于床面上支撑,侧屈起身、坐直。,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3)治疗师辅助下坐起:患者侧卧位,两膝屈曲。治疗师先将患者双腿放于床边,然后一手托着位于下方的腋下或肩部,另一手按着患者位于上方的骨盆或两膝后方,命令患者向上侧屈头部。治疗师抬起下方的肩部,以骨盆为枢纽转移成坐位。,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4由床边坐位到卧位 (1)独立从患侧躺下: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健手从前方横过身体,置于患侧髋部旁边的床面上。患者将健腿置于患腿下方,并将其上抬到床上。当双腿放在床上后,患者逐渐将患侧身体放低,

9、最后躺在床上。,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独立从健侧躺下: 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健腿置于患腿后方。躯干向健侧倾斜,健侧肘部支撑于床上,用健腿帮助患腿上抬到床上。当双腿放在床上后,患者逐渐将身体放低,最后躺在床上,并依靠健足和健肘支撑使臀部向后移动到床的中央。,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3)治疗师辅助躺下: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患腿置于健腿上。治疗师站在其患侧(右侧),用左上肢托住患者的颈部和肩部。治疗师微屈双膝,将右手置于患者的腿下,当患者从患侧躺下时帮助其双腿抬到床上。治疗师转到床的另一侧,将双侧前臂置于患者的腰及大腿下方。患者用左足和左手用

10、力向下支撑床面,同时治疗师向床的中央拉患者的髋部。调整好姿势,取舒适的患侧卧位。,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二、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 1独立转移 (1)由坐位到立位:患者坐于床边,双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足跟落后于两膝,患足稍后,以利负重及防止健侧代偿。双手Bobath握手,双臂前伸。躯干前倾,使重心前移,患侧下肢充分负重。臀部离开床面,双膝前移,双腿同时用力慢慢站起,立位时双腿同等负重。,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由立位到坐位:患者背靠床站立,双下肢平均负重,双手Bobath握手,双臂前伸。躯干前倾,同时保持脊柱伸直,两膝前移,

11、屈膝、屈髋。慢慢向后、向下移动臀部和髋部,坐于床上。 从椅子或轮椅上站起和坐下的方法同上,但应注意以下几点:椅子应结实、牢固、椅面硬,具有一定的高度。高椅子比矮椅子易于站起,开始训练时,应选择高椅子。有扶手的椅子比较理想,有利于站起和坐下时的支撑。轮椅应制动,脚踏板向两侧移开。,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辅助转移 (1)由坐位到立位:患者坐于床边或椅子上,躯干尽量挺直,两脚平放地上,患足稍偏后。患者Bobath握手伸肘,治疗师站在患者偏瘫侧,面向患者,指引患者躯干充分前倾,髋关节尽量屈曲,并注意引导患者体重向患腿移动。治疗师进一步引导患者将重心向前移到足前掌部,一手放在患膝上,重

12、心转移时帮助把患膝向前拉,另一手放在对侧臀部帮助抬起体重。患者伸髋伸膝,抬臀离开床面后挺胸直立。起立后患者双下肢应对称负重,治疗师可继续用膝顶住患膝以防“打软”。,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由立位到坐位:与上述顺序相反。 注意:无论是站起还是坐下,患者必须学会向前倾斜躯干,保持脊柱伸直。患者必须学会两侧臀部和下肢平均承重。治疗师向下压患者的患膝(向足跟方向),鼓励患者站立时两腿充分负重。治疗师应教会患者在完全伸膝前将重心充分前移。,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三、 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 1独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 患者坐在床边,双足平放于地面上。轮椅置于患者健侧,与床成4

13、5角,制动,卸下近床侧扶手,移开近床侧脚踏板。患者健手支撑于轮椅远侧扶手,患手支撑于床上,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患者向前倾斜躯干,健手用力支撑,抬起臀部,以双足为支点旋转身体直至背靠轮椅。确信双腿后侧贴近轮椅后正对轮椅坐下。,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辅助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方法1 同上。治疗师面向患者站立,双膝微屈,腰背挺直,双足放在患足两边,用自己的膝部在前面抵住患膝,防止患膝倒向外侧。治疗师一手从患者腋下穿过置于患者患侧肩胛上,并将患侧前臂放在自己的肩上,抓住肩胛骨的内缘,另一上肢托住患者健上肢,使其躯干向前倾。然后将患者的重心前移至其脚上,直至患者的臀部离开床面。治疗师引导患

14、者转身坐于轮椅上。,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3辅助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方法2 同上。治疗师站在患者瘫痪侧,面向患者,用同侧手穿拇握法握住患手,另一手托住患侧肘部。患者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健手支撑于轮椅远侧扶手,同时患手拉住治疗师的手站起。然后以双足为支点转动身体直至背靠轮椅。治疗师向前倾斜身体,并半蹲,帮助患者臀部向后、向下移动慢慢坐于轮椅中。,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四、轮椅与坐厕之间的转移 1独立由轮椅到坐厕的转移 患者驱动轮椅正面接近坐厕,制动,移开脚踏板。双手支撑于轮椅扶手站起。先将健手移到对侧坐厕旁的对角线上的扶栏上,然后健腿向前迈一步,健侧上下肢同时支撑,

15、向后转身,背向坐厕。将患手置于轮椅另一边扶手上,然后再移到坐厕旁的另一侧扶栏上。脱下裤子,然后坐下。,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辅助下由轮椅到坐厕的转移 患者坐于轮椅中,正面接近坐厕,制动,移开脚踏板。轮椅与坐厕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以利治疗师活动。治疗师站在患者瘫痪侧,面向患者,同侧手穿拇握法握住患手,另一手托住患侧肘部。患者健手支撑于轮椅扶手,同时患手拉住治疗师的手站起。然后患者将健手移到坐厕旁的扶栏上。治疗师和患者同时移动双足向后转身,直到患者双腿的后侧贴近坐厕。脱下裤子,治疗师协助患者臀部向后、向下移动坐于坐厕上。,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五、进出浴盆 1独立的

16、由坐位进出浴盆 患者坐在靠近浴盆边并与之成45角的轮椅上,健侧邻近浴盆。轮椅与浴盆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以便放置浴板。制动轮椅,卸下近浴盆侧扶手,移开脚踏板,双足平放于地面。浴盆中注满水,然后脱下衣裤。患者健手支撑于浴板,患手支撑于轮椅扶手,同时用力撑起上身,以下肢为支点转动身体,直至双腿后侧碰到浴板,先将患手移动浴板一端,然后向下坐到浴板上。患者将两腿先后跨进浴盆,然后移到浴盆中央上方坐好。患者将身体放入浴盆中。,返回,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辅助下由坐位进出浴盆 同上。治疗师站在患者瘫痪侧,面向患者,用同侧手穿拇握住患手,另一手托住患侧肘部。患者健手支撑于浴板,同时患手拉住治疗师的手

17、站起。患者以下肢为支点转动身体,直至双腿后侧碰到浴板,然后向下坐到浴板上。患者自行将健腿跨进浴盆,治疗师帮助把患腿放入浴盆。然后移到浴盆中央上方坐好。,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一、床上翻身 1C6完全性损伤患者独立从仰卧位到俯卧位翻身(向右侧翻身) C6完全性损伤患者缺乏伸肘、屈腕能力,手功能丧失,躯干和下肢完全麻痹。患者只能利用上肢甩动引起的惯性,将头颈、肩胛带的旋转力通过躯干、骨盆传到下肢完成翻身动作。C7完全性损伤患者由于肱三头肌有神经支配,故较C6损伤患者容易完成翻身动作。 其步骤为:患者仰卧,头、肩屈曲,双上肢伸展上举、对称性摆动,产生钟摆样运动。向左侧甩动,使右上肢越过身体

18、左侧,以获得下一步向右翻转所需的动力。再屈曲头、肩,双上肢迅速从左侧甩向右侧。借助于上肢甩动的惯性使躯干和下肢翻成俯卧位。将左前臂支撑于床面并承重,右肩进一步后拉,使两侧前臂同等负重。将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返回,2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的翻身训练 同上翻身方法或直接利用肘部和手的支撑向一侧翻身。 3四肢瘫患者辅助下从仰卧位到侧卧位的翻身动作(向右侧翻身) 患者仰卧,治疗师立于患者的左侧,帮助患者将左上肢横过胸前,将左下肢跨过右下肢,左足置于右侧床面。治疗师一只手置于患者左侧腰下,另一只手置于患者左侧髋部下方,腹部抵住床沿作为支撑点,用力推动患者髋部

19、向上,使患者右侧卧。最后帮助患者调整好卧姿。,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二、卧位与坐位之间的转换 1由仰卧位坐起 (1)C6完全性损伤患者独立由仰卧位坐起:患者仰卧,上举双臂,用力左右摆动躯干,利用惯性将右上肢甩过身体左侧,翻向左侧。先用左肘支撑床面,然后变成双肘支撑,抬起上身。将体重移到右肘上,然后将左肘移近躯干。保持头、肩前屈,将右上肢撤回身体右侧,并用双肘支撑保持平衡。再将身体转向左肘支撑,同时外旋右上肢,在身体后伸展,右手支撑床面。调整身体位置使重心向右上肢转移,同样外旋左上肢,在身体后伸展,用左手支撑床面。慢慢交替将双手向前移动,直至体重移到双下肢上,完成坐起动作

20、。,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独立由仰卧位坐起:患者利用向两侧翻身,完成双肘支撑,再将身体重心左右交替变换,同时变成手支撑,完成坐起动作。,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3)C6完全性损伤患者利用上方吊环由仰卧位坐起:患者仰卧,用右腕勾住上方吊环。向吊环方向拉动身体,并依靠左肘支撑体重。在吊环内屈曲右肘关节,并承重,同时将左肘移近躯干。用左肘支撑体重,右上肢在外旋上举位屈曲,右腕抵住吊环链条。用右上肢承重,左上肢在身体后侧外旋并伸肘支撑床面。体重移至左上肢,右上肢从吊环中取下,在身体后方外旋伸肘支撑于床面。交替向前移动双手,

21、直到躯干直立、上下肢承重。,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由坐位躺下 (1)C6完全性损伤患者独立由坐位躺下:患者在床上取长坐位,双手在髋后支撑,保持头、肩向前屈曲。身体向右后侧倾倒,用右肘承重。屈曲左上肢,将一半体重转移至左肘。仍然保持头、肩屈曲,交替伸直上肢直到躺平。,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独立由坐位躺下:与由仰卧位坐起的方法顺序相反。,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三、床上直腿坐位(即长坐位)移动 床上直腿坐位(长坐位)是指脊髓损伤患者在床上取屈髋、伸膝的坐位方式。 以C6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直腿坐位

22、移动为例,因该类患者肱三头肌瘫痪,缺乏伸肘能力,转移较为困难。而截瘫患者双上肢功能正常,较易完成床上长坐位移动。,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1支撑向前方移动 患者取长坐位,双下肢外旋,膝关节放松。头、肩、躯干充分向前屈曲,头超过膝关节,使重心线落在髋关节前方,以维持长坐位平衡。双手靠近身体,在髋关节稍前一点的位置支撑。因肱三头肌麻痹,应外旋肩关节,前臂旋后,以保持肘关节稳定伸展。双手用力支撑上抬臀部。保持头、躯干向前屈曲,使臀部向前移动。,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支撑向侧方移动(向左移动) 患者取长坐位,右手半握拳置于床面,紧靠臀部。左手放在与右手同

23、一水平而离臀部约30cm的地方,肘伸展,前臂旋后或中立位。躯干前屈使头超过膝部,上抬臀部,同时头和肩转向右侧,带动左肩向前移动、右肩向后移动。因背阔肌有神经支配,可拉动骨盆移向左手处。用上肢将双腿位置摆正。,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四、不同平面之间转移动作训练 1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 (1)独立转移 从轮椅到床的侧方成角转移(从右侧转移):轮椅右侧靠近床,与床成2030角,制动,移开右侧脚踏板。患者在轮椅中先将臀部向前移动,右手支撑床面,左手支撑轮椅扶手,同时撑起臀部并向前、向右侧方移动到床上。,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返回,从床到轮椅的侧方成角转移(从右侧

24、转移):患者坐于床边,轮椅置于床右侧,与床成2030角,制动,卸下靠床侧扶手,移开靠床侧脚踏板。患者右手扶轮椅远侧扶手,左手支撑床面,同时撑起躯干并向前、向右侧方移动到轮椅上。,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从轮椅到床的侧方平行转移(左侧身体靠床):轮椅与床平行,制动;卸下近床侧扶手,患者将双腿抬上床;躯干向床缘方向前倾,将右腿交叉置于左腿上,应用侧方支撑移动的方法,左手支撑于床上,右手支撑于轮椅扶手上,头和躯干前屈,双手支撑抬起臀部并向床移动。,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从轮椅到床的正面转移:轮椅正面靠近床,其间距离约为30cm,以供抬腿之用,然后制动。四

25、肢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差,需用右前臂勾住轮椅把手以保持平衡。将左腕置于右膝下,通过屈肘动作,将右下肢抬起,放到床上。用同样方法将左下肢放到床上。打开轮椅手闸,向前推动轮椅紧贴床缘,再关闭手闸。双手扶住轮椅扶手向上撑起,同时向前移动坐于床上,此过程中要保持头和躯干屈曲。,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利用滑板由轮椅向床的侧方平行转移:轮椅与床平行靠近,制动,卸下靠床侧扶手,将双下肢抬到床上;将滑板架在轮椅和床之间,滑板的一端插入患者臀下;患者一手支撑于置于轮椅坐垫上的滑板一端,另一手支撑于置于床垫上的滑板一端,抬起上身,将臀部通过滑板移至床上;然后撤去滑板。,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

26、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利用滑板由轮椅向床的后方转移:轮椅从后方靠近床沿,制动,拉下轮椅靠背上的拉练或卸下靠背;在轮椅与床之间架上滑板,滑板的一端插入患者臀下并固定好;患者用双手支撑于床面将身体抬起,向后移动坐于床上;再用双手将下肢抬起移至床上并摆正;最后撤除滑板。,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利用上方吊环由轮椅向床的转移(左侧身体靠床):轮椅从左侧平行靠近床,制动,卸下靠床侧扶手;先将双腿移到床上,再将左手伸入上方吊环,右手支撑于轮椅扶手;在右手用力撑起的同时,左手腕或前臂向下拉住吊环,臀部提起,向床上转移。,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一人转移四肢

27、瘫患者:患者坐在轮椅中,双足平放于地面上。治疗师面向患者,采用髋膝屈曲、腰背伸直的半蹲位,用自己的双脚和双膝抵住患者的双脚和双膝的外侧,双手抱住患者的臀部,同时患者躯干向前倾,将下颏抵在治疗师的一侧肩部。然后治疗师用力将患者向上提起,呈站立位后,再向床边转动。治疗师左手仍扶住患者臀部,右手向上移动至其肩胛骨部位以稳定躯干,同时控制住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其髋关节,将其臀部轻轻放到床上。,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轮椅与椅之间的转移 C7及以下脊髓损伤患者可独立完成由轮椅向椅的转移。 (1)独立的由轮椅向椅的成角转移:首先制动轮椅,椅子固定牢靠,两椅互成60角,卸下轮椅近椅子一

28、侧扶手。患者尽量坐于轮椅的前沿,将双足平放于地面上。患者一手扶于椅子的远侧角,另一手扶于轮椅的扶手上,手足同时用力将臀部抬起并向侧方移至椅子上。最后调整好坐姿。,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独立的由并列的轮椅到椅的转移:除将两椅并列放置外,其余与上同。 (3)独立的利用滑板由轮椅到椅的侧方转移:轮椅与椅子尽可能靠近并列,两椅的前沿平齐。卸下轮椅近椅子一侧扶手,在两椅间架上滑板。先将双足移向椅子,然后一手支撑于轮椅的椅座,另一手支撑在椅子的远侧。双手及双足同时用力,通过支撑动作将躯干抬起移于椅子并坐下。最后摆正双腿位置并抽去滑板。,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

29、技术,(4)独立由轮椅到椅的正面转移:将轮椅与椅子正面对置,使两椅前沿平齐。轮椅制动,椅子稳定放置,使双足平放于地面上。患者一手支撑于椅子坐板的远侧,另一手支撑于轮椅坐板的近侧,躯干略前倾,手足同时用力将臀部抬起移向椅子,转身坐于椅子上。将双腿移至椅子正前面,摆正体位。,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5)由轮椅到椅的辅助转移:多用于四肢瘫患者的转移。首先帮助患者站立,然后帮助患者转移。其具体步骤基本同前述的由一人从轮椅到床转移四肢瘫患者方法。,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3轮椅与坐厕之间的转移 基本条件:卫生间的门应足够宽,没有门槛,以方便轮椅出入;卫生间应

30、较大,能允许轮椅有一些活动空间;坐厕应稳定,旁边的墙上应安装有安全扶手;仅C7及以下脊髓损伤患者可独立完成此种转移。,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1)独立的由轮椅到坐厕的侧方转移(从右侧转移):转移前应先脱裤子。步骤:轮椅与坐厕成45角,双足平放于地面上。卸下轮椅右侧扶手。将左手置于轮椅左侧扶手,右手置于坐厕旁边墙上的扶手上,支撑上抬躯干并向右侧转身。将左手移到轮椅的右侧大轮上,右手支撑于墙上的扶手,进一步上抬躯干并向后移动坐于坐厕上。 (2)独立的由轮椅到坐厕的正面转移:将轮椅直对坐厕,患者两腿分开,像骑马一样骑在坐厕上。 (3)独立的由轮椅到坐厕的后方转移:患者驱动轮椅

31、从后方靠近坐厕,拉下轮椅靠背上的拉练,一手置于坐厕旁边墙上的扶手上,另一手置于坐厕的坐垫上,向上撑起并向后移动坐于坐厕上。,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4)辅助下由轮椅到坐厕的正面转移:轮椅正面接近坐厕,制动,移开脚踏板。轮椅与坐厕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以利治疗师活动。治疗师协助患者坐于轮椅边沿,半蹲,双足置于患者双足外侧,用自己的双膝、双足抵住患者的双膝、双足。然后治疗师双手从患者腋下穿过扶住其肩胛骨。患者双上肢抱住治疗师肩部。治疗师双腿用力帮助患者站起(患者协同用力)。,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以双下肢为支点,治疗师帮助患者缓慢向后转身。当患者双腿的后

32、方贴近坐厕后,治疗师左手仍扶住患者肩胛骨,右手脱下患者裤子,然后向后、向下推压患者髋部,使患者坐于坐厕上。,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4轮椅与浴盆之间的转移 因进出浴盆需要患者的上肢有较大的支撑力量,故只有C7及以下损伤的患者才可独立完成由轮椅向浴盆的转移。注意转移前浴盆应注满水,离开前排空水;浴盆底部必须放置防滑垫;浴盆周围的墙上必须安装安全扶手。,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1)独立的由轮椅到浴盆的一端转移:患者驱动轮椅接近浴盆一端,与浴盆有一定距离锁住轮椅,以便双脚能上抬够到浴盆。用上肢帮助上抬双腿置于浴盆的边沿上,移开脚踏板。打开手闸,驱动轮椅直

33、到轮椅完全贴近浴盆。患者右手置于浴盆边沿,左手置于轮椅左侧扶手上,在轮椅中上抬臀部向前移动,双腿滑入浴盆中。将左手移到浴盆边沿上,双手支撑,躯干充分屈曲。保持躯干屈曲,双手沿着浴盆边沿向前移动,先上抬躯干越过边沿,然后将身体放低进入浴盆中。,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独立的由轮椅到浴盆的侧方转移(从右侧转移):轮椅从右侧接近浴盆,与浴盆成30角。卸下轮椅右侧扶手,移开右侧脚踏板,制动。用双上肢帮助将双腿上抬置于浴盆中。屈曲躯干,右手置于浴盆远侧边沿,左手置于浴盆近侧边沿,双手用力支撑上抬躯干越过浴盆边沿。进一步支撑并转动身体面向浴盆一端,慢慢放低身体进入浴盆中。,返回

34、,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3)辅助下由轮椅到浴盆的侧面转移:轮椅从侧面接近浴盆,制动,移开脚踏板。治疗师帮助患者脱下衣裤,半蹲,双足置于患者双足外侧,用自己的双膝、双足抵住患者的双膝、双足,以免患者膝、足向前滑及屈曲。然后治疗师双手从患者腋下穿过扶住其肩胛部。患者双上肢抱住治疗师肩部。,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治疗师双腿用力帮助患者站起(患者协同用力)。以双下肢为支点,治疗师帮助患者缓慢向后转身。当患者双腿的后侧贴近浴板后,治疗师帮助患者坐于浴板上。治疗师协助患者将双腿放进浴盆,然后帮助患者坐到浴板中间。,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5

35、轮椅与地板之间的转移 以T11完全性损伤患者为例。 (1)独立的由轮椅到地板的转移:制动轮椅,卸下扶手。将双足放到地板上,移开脚踏板。患者左肘支撑于轮椅靠背,右手支撑于轮椅大轮,抬起上身,左手将轮椅坐垫拉出。将膝关节伸直,将坐垫置于两前轮之间的地板上。双手支撑于轮椅坐位前方以上抬躯干,并将臀部向前滑动越过轮椅的前沿。逐渐放低重心坐到置于地板上的坐垫上。,返回,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第三节 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2)独立的由地板到轮椅的转移:患者背向轮椅坐在地板上的轮椅坐垫上,制动轮椅。患者两手支撑于轮椅坐位前缘,或重新安好脚踏板,将双手置于脚踏板顶端以支撑。用力支

36、撑上抬躯干,注意头、颈要伸展。收缩腹肌,下降肩部,向后拉骨盆坐到轮椅上。用手将双腿上抬放于脚踏板上。将轮椅坐垫对折,置于大轮和髋部之间的轮椅扶手上,患者双手支撑于大轮上上抬身体,坐垫弹向臀下。,一、脑瘫患儿体位转移技术 1从卧位坐起 患儿俯卧或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扶住其胸部或背部,一手转动其髋部成侧卧位,然后向下向后按髋部,使患儿能用一侧上肢支撑身体坐起。,第四节 脑瘫患儿的体位转移技术,返回,2从坐位站起 患儿坐在椅子上,治疗师面向患儿,将其双脚平放于地面上。治疗师一手按住患儿膝部,使其身体向前倾,另一手放在患儿臀部稍稍向上托起。当患儿臀部抬离椅面时,治疗师扶住患儿肘部,保持其身体向前倾,并帮

37、助患儿伸直髋部站立。患儿站起后,治疗师扶着患儿胸部和膝部,避免其向后倾倒。,返回,第四节 脑瘫患儿的体位转移技术,3从跪位站起 患儿先由双膝跪位变为单膝跪位:治疗师跪坐于患儿身后,固定一侧下肢,使患儿重心转向固定的一侧下肢,抬起另一侧下肢使该侧足平放于地板上,成单跪位。治疗师帮助患儿身体前倾,并把重心移至前腿。治疗师一手扶着患儿下胸部帮助站立。站立后,治疗师一手固定双膝,另一手固定腰骶部,保持髋部伸直,并使重心前移,保持平衡。,返回,第四节 脑瘫患儿的体位转移技术,二、脑瘫患儿的抱法 1基本原则 (1)怀抱患儿时要注意抑制其异常姿势、保持良好姿势。 (2)将患儿从床上抱起和放回床上时应注意抑制

38、异常姿势反射,而不是强化之。 (3)怀抱患儿应使之感觉舒适和安全。 (4)头控制差而双手能抓握的患儿,可令其双手抓住抱者的衣服,环搭抱者的颈、肩部,并且不要把这种患儿背在背后,这样会使他的头部后仰或倾倒。 (5)怀抱患儿时,应尽量避免其面部靠近抱者胸前,要让患儿能观察周围环境。 (6)尽量让患儿学习控制自己身体的方法。,返回,第四节 脑瘫患儿的体位转移技术,2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扶抱方法 (1)高张型(痉挛型)患儿的抱法:家长一手托住患儿臀部,一手扶住肩背部,将患儿竖直抱在怀里,将其两腿分开,分别搁置在家长两侧髋部或一侧髋部前后侧,从而达到牵张下肢内收肌痉挛的目的。,返回,第四节 脑瘫患儿的体位转

39、移技术,(2)低张型(软瘫型)患儿的抱法:要使患儿头、躯干竖直,家长一手托住患儿臀部,使其背部依靠在家长胸前,以防患儿日后发生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也有利于训练患儿的正确的躯干竖直姿势。,第四节 脑瘫患儿的体位转移技术,第五节 被动转移技术,返回,(一)人工搬运 1标准式或椅式搬运法 患者坐直,双臂伸展。两位治疗师分别立于患者两侧,面向患者背侧,两腿分开,髋、膝微屈,头与腰背伸直,用肩抵住患者侧胸壁,患者上肢落在帮助者后背上。两帮助者一手通过患者股后部互握对方之腕,另一手置于患者背部,保持搬运时患者的躯干正直,然后两人同时伸直腰腿将患者抬起。,返回,第五节 被动转移技术,2穿臂搬运法 患者直坐,

40、双前臂在前面交互互握。一治疗师站在患者椅或床的后面,身体贴近他的背部,两手穿过患者腋窝伸至患者胸前,分别握住患者两前臂,另一治疗师站在患者的侧面,双手分别置于患者双侧大、小腿之后,两人同时将患者抬起并搬到需要的位置。,返回,第五节 被动转移技术,(二)机械搬运 即借助器械的转移,是利用升降机提举并转运患者。有固定与移动升降机之分,除动力装置外,还有配套的吊带及坐套。,返回,第五节 被动转移技术,1基本原则 (1)机械搬运适用于患者残疾严重不能进行独立的及辅助的转移。 (2)使用前应评定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精神状况,以确定患者是否能独立操作。 (3)应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条件和残疾状况来选择最合适的升

41、降机。 (4)升降机的操纵必须简单。 (5)因升降机最常用于卧室、浴室及卫生间的转移,故这些地方应有适当的门宽、进出通道及回旋空间。必要时要对住房进行改造。 (6)他人帮助操纵升降机时,要求帮助者能正确使用升降机,及时发现故障、危险等情况,并能判断患者当时的情况是否合适采用升降机转运。 (7)升降机的吊带、坐套等各部件必需适合个别患者的情况,升降机本身也必须尽量可靠并定期维修,否则有危险。 (8)严禁私自修改吊带、坐套,如有故障应立即与有关工程人员接触,及时维修,以保安全。,返回,第五节 被动转移技术,2常用升降机的种类 (1)移动式升降机:由圆形或方形钢管制成,通过吊带或坐套提起患者。可将患

42、者由一个房间转运到另一个房间。其安全负荷一般在127220kg之间,足够转运任何患者。动力有电控和液压控制之分。底架上装有脚轮,底架大小、脚轮尺寸可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可以拆卸,便于运输。由他人帮助操纵时,帮助者应熟悉锁定、转弯、逾越障碍的技巧。严重残疾或僵硬的患者不适合使用此类升降机。 (2)落地式固定升降机: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永久性固定于地面,另一种为底盘固定于地面适当位置,升降杠可以从底盘拔出。主要适用于因空间限制或浴室等不适合使用移动式升降机的地方。其优点是占地小、成本相对较低。,返回,第五节 被动转移技术,(3)上方固定式升降机:这种升降机或是永久性固定于一个位置,或是不同长度的垂直

43、或弯曲地吊装于天花板的滑轮上。实际是由滑轮、绳索或吊带构成的起吊系统,可以是手动或电动。安装这种升降机必须注意安全:天花板及滑轨必须牢固,横梁承重量、滑轮大小、滑轨与地面的距离等必须详细计划好,电动升降机在潮湿环境中使用应小心。,返回,第五节 被动转移技术,3使用方法举例 (1)利用上方固定式升降机由轮椅到坐厕的转移:上方固定式升降机的轨道固定于卫生间坐厕上方。治疗师推动轮椅从侧面接近坐厕,制动轮椅,卸下近坐厕侧扶手,移开脚踏板,脱下患者裤子,将坐套套于患者大腿下方,将吊带固定于升降机,操纵升降机,升起患者,沿着轨道使患者从侧方滑向坐厕正上方。然后降低患者,使之正好坐于坐厕上。,返回,第五节 被动转移技术,(2)利用移动式升降机由轮椅到浴盆的转移:治疗师推动轮椅从侧面平行接近浴盆,制动轮椅,卸下近浴盆侧扶手,移开脚踏板,帮助患者脱下衣裤,将升降机坐套套于患者大腿下方,将吊带固定于升降机。操纵升降机,使患者升高以离开轮椅,移动升降机直至患者到达浴盆正上方,然后降低患者,使之进入浴盆。最后解下吊带。,返回,第五节 被动转移技术,谢谢!,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