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0808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7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一、读诗歌,解诗意。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一、读诗歌,解诗意。5,登幽州台歌大意: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一、读诗歌,解诗意。,登幽州台歌大意: 一、读诗,二、临其境,知其人,反复朗读诗歌,想象诗人登幽州台的情境。 你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境遇?,5,二、临其境,

2、知其人 反复朗读诗歌,想象诗人登幽州,资料链接一: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二、临其境,知其人,资料链接一:二、临其,二、临其境,知其人,他像一座石雕孤零零地矗立在幽州台上。那气概,那神情,有点像屈原,又有点像李白

3、。风雅中透出几分豪情,愤激中渗出一丝悲哀。他的眼睛深沉而又怅惘,正凝视着无尽的远方。他为自己的不幸而苦恼着,也为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问题而困惑着。这,就是陈子昂。于是,在我耳边响起了他的喊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袁行霈好诗不厌百回读,7,二、临其境,知其人 他像一座石雕孤零零地矗立在幽州台上,二、临其境,知其人,8,二、临其境,知其人孤独悲伤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10,诗人登上幽州台,为何“独怆然而涕下”? (小组讨论,启发交流),三、知其人,感其情,诗人登上幽州台,为何“独怆然而涕下”?三、知其人,资料链接二: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

4、郭隗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三、知其人,感其情,资料链接二:三、知其人,感其情,三、知其人,感其情,资料链接三:燕昭王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诗意:往南登上邹衍居住的碣石宫,远远眺望郭隗受礼的黄金台。丘陵上全是成林的参天大树,招贤纳士的燕昭王如今何在?霸业的理想遗憾地成为过去,我骑着马前往又骑着马回来。,11,三、知其人,感其情资料链接三:13,三、知其人,感其情,资料链接四:霍松林唐诗精选:燕昭王一诗的内涵,正是引发登幽州台歌的契机。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训解:

5、此慨世无礼贤之主而怀古人焉。,12,三、知其人,感其情 资料链接四:14,13,三、知其人,感其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失意感。知音难觅、独立苍穹的孤寂感。岁月,资料链接五: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杨慎升庵诗话:其辞简质,有汉魏之风。黄周星唐诗快卷二: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四、诗言志,显风格,资料链接五,思考: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诵读,才能感受诗人的情怀呢?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

6、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五、诵读之,生共鸣,思考: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诵读,才能感受诗人的情怀呢?五、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朗读指导:前两句五字三顿,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后两句六字四顿,音节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喟然长叹的情景。 诗人旷视四野,思接千载,把悠悠之天地、古今之贤人统笼于笔下,然后直抒胸臆,哀而不伤,悲中有壮。,五、诵读之,生共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登幽州台歌朗诵会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五、诵读之,生共鸣,

7、登幽州台歌朗诵会五、诵读之,生共鸣,18,内容解析:,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将进酒,五、诵读之,生共鸣,20内容解析:古来圣贤皆寂寞五、诵读之,生共鸣,19,内容解析:,独立苍茫自咏诗。 杜甫乐游园歌,五、诵读之,生共鸣,21内容解析:独立苍茫自咏诗。五、诵读之,生共鸣,20,内容解析:,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五、诵读之,生共鸣,22内容解析:把栏杆拍遍,五、诵读之,生共鸣,21,内容解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 前赤壁赋,五、诵读之,生共鸣,23内容解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五、诵读之,,22,内容解析:,宝马老死于厩中良弓朽断于壁

8、上,五、诵读之,生共鸣,24内容解析:宝马老死于厩中五、诵读之,生共鸣,23,内容解析:,1、孤独,2、生之短促,怀才不遇,3、,五、诵读之,生共鸣,25内容解析:1、孤独 2、生之短促 怀才不遇封建士子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遇(时间),天地之悠悠,无穷(时空),悲凉惆怅孤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怆然涕下,独,登幽州台歌小结,前不见古人不遇天地之悠悠无穷(时空)悲凉生不逢时怆然涕下独,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宜反复吟诵,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孤寂、惆怅、悲凉之情。,登幽州台歌小结,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26,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由轩辕台燕昭王乐生燕太子田光先生邹衍郭隗七首诗组成。请同学们再选一两首吟诵品读,了解诗人的情怀和诗歌风格。,28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27,感谢合作和指导,愿我们享受语文!,29感谢合作和指导,愿我们享受语文!,感谢聆听,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