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1647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8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资销售有限公司农资连锁经营配送中心、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项目概况1二、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改造内容2三、xx农资销售有限公司简介3四、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第二章 经营模式、功能及策略6一、项目经营模式6二、项目功能6三、产品销售策略:8第三章 项目实施的原则、标准和特色9一、项目实施的基本原则9二、项目实施标准10三、项目的主要特色10第四章 项目选址分析13一、项目区概况13二、社会经济条件16三、项目所在镇基本情况17四、项目选址条件19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20一、总图运输20二、配送中心总平面布置20三、内外部运输21四、结构设计21五、公用工程

2、21第六章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25一、 设备保护25二、 作业安全25三、 职业卫生25第七章 环境保护评价26第八章 项目的组织管理及进度27一、 项目的组织领导27二、 经营管理27三、项目实施进度28四、 工程招标28第九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2一、投资估算编制依据32二、投资估算32三、资金筹措与使用分配32第十章 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4一、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34二、不确定性分析35三、项目主要风险分析36四、财务评价37第十一章 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9一、 项目的经济效益39二、项目的社会效益39农资销售有限公司农资连锁经营配送中心、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3、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农资连锁经营配送中心、服务网络建设项目(二)承办单位:(三)建设地点:(四)项目性质:改扩建(五)项目负责人:(六)项目可研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1、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3)全国供销总社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纪要精神加快实施“新网工程”的通知(供销经字200639号);(4)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09630号)(5)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供销合作社薄弱与空白县经营服务网络振兴工作方案(

4、供销经字200946号)(6)宿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申报2009年市级“新网工程”项目的的通知(7)建设承办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2、研究范围报告的编制范围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实现的目标、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和特色、项目的支出情况及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七)项目实现的目标1、农资经营网络进入初步的规范化发展轨道,形成具备公司总部、配送中心、乡镇直营店、乡村加盟店等各级功能网点构成。农资直营店6个(原有2个,发展4个),农资经营加盟店20个(均为发展)。经营网络链条已从原来的乡镇延伸至乡村基层。2、农资经营网络服务范围全面延伸,扩大农资经营的种类、数量、农资连锁经营

5、服务的地域范围,同时覆盖面由现在的不到30%,提升80%左右。3、农资配送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公司总部配送中心对农资经营直营店经营产品的配送率由现在的不到40%,提升至的80%;直营店对所在范围的加盟店配送率达到了100%。4、农资经营多元化,乡镇农资直营店经营农资商品3大类以上,乡村农资加盟店经营农资商品2大类以上;5、已改造实施的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点,基本做到了功能齐全、运作协调、服务周到、区域市场占有率高的良好局面。6、已改造网点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连锁配送流程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得到规范,信息和科技服务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提升。二、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改造内容(一)项目总占地面积4

6、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970。其中:配送中心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70; 6个直销点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20个基层经营网点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配送中心新建农资超市、经营用房2640平方米,新建办公用房330平方米。对原有的2000平方米农资仓库进行翻修。设施进行改造。改造主要内容为水电装配,地面硬化,增添必备的防火、通风、通讯、计量工具、配送车辆等设备。对仓储基地围墙进行整修、院落绿化等。(二)对原有的2个农资直营店按照“六统一”要求,进行了规范化改造,同时配备必要的计量工具、配送车辆、通

7、讯设备等。(三)按照改造后的直营店标准,新发展4个乡镇农资直营店。(四)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发展乡村“农资农家乐”(加盟店)20个,分布于全县各乡镇。(五)充分利用改造后的配送中心、直营店已有的网络通讯设备,构建公司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信息化管理网络,加强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和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管理,节约管理成本,同时做到及时了解各农资的市场需求、库存,发布有效农业、农资信息,做到全方位、有效性地服务。三、xx农资销售有限公司简介xx农资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是萧县张庄寨供销社参股(35%)的农资服务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 xx农资销售有限公司位于宿州市萧

8、县张庄寨镇中心。主营项目为:化肥、种子、农药、农膜、中小型农机具。公司目前员工30余人,年销售化肥3000吨、农药15吨、种子100吨、农机农具200台/套,年销售收入:化肥1000万元、农药50万元、农机农具1500万元,年销售收入2500万元以上。 公司一贯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尽心服务、信守合同”的宗旨。凭借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全心全意的为广大农民朋友排忧解难,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四、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项目建设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和国发200940号文件的需要,是供销社发展的需要,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农业农村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

9、略部署,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浩大工程。中央已连续四年出台了1号文件,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已对“三农”工作作了明确要求和部署,指出:“继续支持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提升“万村千乡”超市和农家店服务功能质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发200940号文件明确指出了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三个方面的新形势任务:“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组织体系完整的优势,积极参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

10、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最终要成为三个力量的目标。因此,实施农资配送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流通网络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载体和平台作用,不但是供销合作社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和国发200940号的需要,对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二)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农资质量的监管。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是农资市场秩序的根本措施。本项目建有的农资质量检测中心,对农资进行源头监管,从源头上提高和确保农资产品质量,确保农民消费利益。(三)项目的服务功能建设更加满足于农民对农资消费的需求。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业科技服务服务功能,使农户和种植户

11、“懂得用、用得好”农资;农资质量检测功能,使农户和种植户“放心买、放心用”农资;农户金融服务功能,为农户和种植户提供“农资金融服务”,让农户和种植户“买得起农资”。从而实现农户和种植户对农资“放心买、买得起、放心用、懂得用、用得好”的需求(四)项目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省、市社相关文件以及国发200940号文件精神明确要求,要构建起农资流通网络体系为主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重点以各乡镇村委会“两社一会”网点为终端,县级配送中心为依托,培育县级骨干、龙头企业,构筑起县、乡、村三级流通网络经营体系。而该公司作为全镇农资经营的龙头企业只有建盖于80年代初的1幢仓库和4个门

12、市、3个配送点,公司每年必须储备化肥15000多吨才能保证不脱销。网点破、散、容量小,网点设置不科学,规划不合理,配送功能弱,存在着经营安全隐患,按现行发展趋势,现有仓库和网点无论是质量或功能上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经营需要。因此,完善农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开展诚信经营,通过行业自律和标准化改造,规范化运作,统一标识,降低经营成本,整顿和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建立起新型的农资流通服务网络体系,打造和培育农资龙头骨干,提升农资流通企业整体服务水平,是流通企业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本农资项目的建设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第二章

13、经营模式、功能及策略一、项目经营模式农资超市渠道分销配送中心增值服务加盟连锁网点。实行“六统一”服务,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统一价格。销售渠道为:农资超市直接销售;本县分销商销售;加盟网点直接销售。农资项目的经营模式首先建立在以“农资超市和农资配送中心”为核心的采购供应、批量销售、渠道分销、配送体系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中心、农资质量检测中心、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户金融服务中心”等四大主要服务功能,之后再进一步建立“农产品购销交易服务”的辅助功能,逐步实现“农资和农产品双向流通”运营方式。通过“农资超市和农资配送中心”实现批量销售、看样订货

14、、预约订货、电话订货,实行配送上门,开通农资下乡的“快车道”和“直通车”,实行高效快捷供应配送服务。二、项目功能(一)农资超市功能:批量销售功能。仓储开放式陈列产品,明示标识,现场选购、现场批量销售。实现信息化的超市管理系统运作。主要农资产品包括肥料系列(包括化肥、氮磷钾肥系列、复合肥、生物肥系列)、农药系列、生物农药系列、种子系列、植保系列、农膜系列、农机农具及农用设备设施、其它配套农资产品系列等3000多个品种。展示和订货功能。农资超市3000多个农资品种,既是销售产品,又是产品展示和作为订货样品。通过农资超市展示样品,实现提供看样订货、预约订货、电话订货的订货服务功能。信息服务功能。运用

15、超市信息化系统收集、整理、分析农资产品供、销、存信息,定期印发农资产、供、销信息,为农户和专业户提供农资消费选购指南。(二)农资配送中心功能:采购功能。配送中心汇集农资超市、各加盟网点门店、以及分销渠道的产品需求计划,并结合库存和市场供应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向供应商统一采购。分销功能。与各分销渠道商、种植大户、各网点门店签订供销合同,落实订货计划,组织分销供应。配送调运功能。根据农资超市、各分销渠道商、种植大户、各网点门店的要货计划,进行统一配货送货、统一调运。分装功能。根据各分销渠道商、各网点门店的销售要求,对肥料等农资产品进行分装,以满足各分销渠道商、各网点门店的销售要求。储存功能。应季农

16、资的储存、正常销售农资的储备库存。信息采集功能。配送中心连接采购和销售的中心环节,是整个农资供应链的协调中心,因此,配送中心也是农资的信息中心,承担着农资经营的信息采集功能。(三)服务中心功能: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中心功能。采取与县农业技术部门合作方式,配套测土配方设备和技术人员,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帮助农户更好地科学、合理、高效用肥。农资质量检测中心功能。建立产品采购质量监控制度,建立产品抽检制度,配套检测设备和人员,并与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协作,定期检测农资产品质量情况。向用户承诺“假一赔十”的质量保证。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功能。建立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与全国主要农

17、业科技以及农资厂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农资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等。(四)农产品购销交易服务辅助功能:在做好农资主营业务的同时,利用农资营销网络资源以及农户资源优势,建立农产品购销交易服务平台,为农户和农产品购销商家提供农产品购销交易中介服务,逐步实现“农资和农产品双向流通”运营方式。三、产品销售策略:(一)一线农资商品(I类):公司直接代理的知名品牌厂家直销农资产品、国内省一级农资经营商的农资产品。在品类上,包括紧销化肥、农药、进口农资产品等。这类产品是公司的主打优势产品,由公司直接销售至终端用户,占公司经营主要的利润收入,并具有较大的利润操作空间。(二)二线农

18、资产品(II类):公司直接经销的厂家直销农资产品、国内省、市农资经营商的农资产品。这类产品是徐闻市场比较畅销、农户普遍常用的农资产品,属公司争取较大市场份额的产品,利润操作空间适中,农资超市自销,以及各分销商和各加盟门店销售,并给予各分销商和各加盟门店较大的利润空间。(三)三线农资产品(III类):这类产品为紧跟型、推广型和特定型的农资产品。紧跟型产品是具有市场潜力、但近期销量不大、将来成为公司竞争优势的产品;推广型产品属于市场推广的绿色、科技类的农资新产品;特定型产品属于用量少但紧缺、或者用户特定的农资产品。紧跟型、推广型和特定型的农资产品采取代销方式与厂家或省、市农资经营商合作,进场费、广

19、告费和推广费由厂商直接投入。(四)四线农资产品(IV类):这类产品为代购产品,根据各分销商、各加盟门店、大户提出的指定订购产品计划,代为采购供货。第三章 项目实施的原则、标准和特色一、项目实施的基本原则(一)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原则。在连锁经营网点的选择和网点布局上,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自愿加盟,先行试点;具体操作上,要坚持时间、数量服从于质量和效果,只有在积累经验、反复论证的前提下才能逐步展开,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并注重加强对全体加盟成员的动态管理,及时淘汰发展状况不佳的成员,保证网络体系的健康发展。(二)开放办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在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建设过程中,对

20、加盟成员的选择和负责人的任用,要以有利于促进经营网络体系发展出发,面向全县,不拘一格选择优秀网点负责人,实行经营主体多元化;要逐步吸纳诚实守信的基层社农资经营门店和个体私营业户加入到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中,组成上联农资生产厂家和国内外大供应商,下联农村终端市场,集采购、储运、配送、批发、零售和科技服务为一体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三)服务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根据全县各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农资科技服务措施,搞好农资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宣传、推广,开展科技咨询、测土施肥、配方施药和技术培训一条龙服务,做到管卖、管用、管效果、管安全,切实把经济效益

21、的增长建立在为农服务水平的提高上。(四)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xx农资销售有限公司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加盟店应主动积极完成相关品种促销及服务工作任务,xx农资销售有限公司将在货源、价格、结算方式上予以支持,双方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二、项目实施标准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服务,应严格按照“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销售价格”的要求,进行统一的规范化改造,建设标准为:(1)改造后的仓储设施存储年经营农资量20%存储规模;(2)直营店应并具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库房;(3)经营场地设在建筑的一层,与生活区分开;(4)店堂内通风、明亮、装修简洁,地面硬

22、化;(5)自配或稳定租赁配送服务车辆;(6)配备电话、电脑等通讯设备;(7)加盟店自行采购的农资商品应对供货商进行登记管理;对销售的农资商品实行质量承诺,不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商品分类摆放,明码标价;建立客户档案,做到定期回访。三、项目的主要特色xx农资销售有限公司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配送中心)项目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色:(一)建立体制较为规范、管理较为科学、物流较为畅通、服务较为高效的农资连锁配送网络,整合和完善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提升农资连锁经营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避免由于农资经营和农资产品带来的伤农、坑农、害农的事情发生。(二)严格按照“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

23、送、统一管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销售价格”的管理模式,通过连锁经营,大大地提高了农资产品进货的竞价优势和谈判资本,保证农资产品的价廉质优,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有效地规范了农资产品的经营市场,避免出现价格的恶性竞争和利益的过渡追求而不考虑农资产品质量的现象出现,有效地规范了农资经营市场,还民一个实惠。(三)利用送货上门,预约经销,用药用肥技术咨询等方式,方便农户,进一步融洽企农关系,不断完善供销社为农服务水平,充分体现供销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实施科技兴农,发展订单农业,培育农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四)通过农资连锁经

24、营服务网络的建设,可逐步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及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农业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优质、高产、适销农副产品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普及先进农副产品种植技术,优化农副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副产品质量。(五)通过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的建设,可积极发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企业集团。鼓励农业企业、农业经营企业通过建设农业生产基地、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等方式,与“三农”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从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到组织的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六)农资配送流程第四章 项目选址分析一、项目区概况(一)行政区划本项目法人单位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萧县位于安徽省最

25、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平原,东南部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岭。人口130万,辖18镇5乡708个行政村。项目建设地点(二)地理位置萧县紧靠徐州都市经济圈中心城市徐州市,县城距京杭运河30公里、距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三)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萧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主导风向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其次为偏北风和偏南风。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0,年均气温14.4;历

26、年平均降水量为811.2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08.3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蒸发量为15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20-2480小时。2、水文条件萧县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二、三级支流范围里,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的淮北平原中部。萧县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6亿立方米/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丰枯基本依赖降水补给的多寡,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层的多孔介质之中,水的运动较为缓慢。近年来,城区及近郊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给水能力逐年减少,呈现超采现象,应该予以防范。全县水资源的水质较好,均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0克/升,但其钙镁离子偏高,导致

27、水的硬度较大。3、地质地貌萧县主属黄淮海冲击平原,地面高呈由西北向东南缓倾,海拨高度介于32-50米之间。地形大致可分为两个单元,即东南部分布着一些低山丘陵,其余为黄泛平原。山丘、谷地占总面积22.2%,平原占77.8%。土壤为潮土类、褐土类、石灰土类、棕壤土类、砂疆黑土类,以淤土、两合土、沙土、盐碱土、土淤土为主,其中淤土平均有机质1.35%、碱解氮含量为70mg/kg、速效磷含量15mg/kg、速效钾含量120mg/kg、PH值为7.0,两合土平均有机含量1.25%、碱解氮含量60mg/kg、速效磷含量12.5mg/kg、速效钾含量100mg/kg、PH值为7.2,沙土平均有机质含量1.1

28、%、碱解氮含量为50mg/kg、速效磷含量8mg/kg、速效钾含量75 mg/kg、PH值为7.5。萧县域境内水系发达,沟渠纵横,河流多系人工河道,河道平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水流量大、水流急,冬季河水变浅,水流缓慢。4、工程地质条件萧县东、西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山丘平行延伸两侧,其余均为平原,海拨一般为2.5-32.5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北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吨/平方米。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较好。萧县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境范

29、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低山残匠占全部总面积的4.7。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砂层之中,主要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源。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 由西北向东南。地下水位升降随季节(降水量)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根据项目区地质普查钻孔揭露地层属第四级河流冲击相地层,分述如下:粉质粘土,浅褐黄色,可塑状,中偏高压缩性,在埋深约1米以上及2.2-3.5米,粉粒含量较多,部分段为粉土,松散状,结构性差。粘土,棕褐色,青灰色,可塑性偏硬,中等压缩性,见少量淡水螺壳,完整。粉质粘土,黄绿色,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含有钙质结核,在埋深约6米处较富

30、集。粉细砂,浅黄色,级配性差,中密,本层埋深7.1米钻至15.0米未揭穿。层厚不详。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在140KPa以上。(四)交通运输条件萧县东邻江苏徐州市25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南接淮北29公里,西距河南商丘市150公里,北连山东济宁130公里,县城距合肥、南京、济南、郑州4省会均为3小时路程,距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陇海、符夹铁路纵横穿境,连霍、合徐高速公路于县境内交汇,310、311国道,301、101、202省道与县乡道路交织成网,境内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0公里,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相结合的,内外相联的立体交通网络,承东启

31、西,南引北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二、社会经济条件(一)名优农产品基地众多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名优农产品基地众多。萧县植被保存完好,工业污染程度低,具有生产加工绿色食品的自然条件。耕地面积10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棉花、大豆、玉米、山芋及花生、芝麻等。全县水果挂果面积50万亩,主要有葡萄、苹果、梨、黄白桃、巴斗杏、柿子、樱桃、山楂等。孙圩子胡萝卜、闫集黑皮冬瓜、马井韭青韭黄、圣泉萧国圣桃、黄河故道水晶梨、龙城石榴、新庄黄牛、黄口三元杂交猪、丁里华英鸭等名优农产品种养基地闻名全国。(二)丰富的矿产资源萧县矿产资源丰富,水电供应充足。萧县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 7.5亿吨,现

32、有17对矿井,年产能力120万吨;探明石油储量 7亿吨,煤层气储量1000亿立方米,石灰岩储量30亿吨;铁矿石、瓷石、高岭土等储量可观。萧县南北分属淮、黄河水系,地下水量为2.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生产、生活用水充足。电力供应属华东电网,设施完善,境内有11万伏以上变电所2个,生产生活供电充足。(三)雄厚的经济基础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萧县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历经沧桑。公元9年,出现铸造银、铜质钱币的造钱工厂;北宋年间,开始出现陶瓷生产,神宗元丰年间,开始出现小煤窑,苏东坡曾作石炭歌赞之。改革开放以来,萧县工业在调整和机制创新中快速发展,现有48个县属工业企业,近2万家乡镇企业,广东锦丰、江苏

33、维维、山东新汶、安徽省古井、深圳康达尔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来萧投资。200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7亿元(1990年不变价),形成了煤炭开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造纸、酿酒、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八大主导产业,有较强的协作配套能力。经省政府批准,在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交汇处设立的占地500余亩的工业园区,是萧县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实验区,现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是萧县工业发展的新亮点。(四)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萧县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邮电通讯发达,医疗卫生、环保、广播电视和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旅游、物流、金融、商贸、房地产等行业全面发展,服务规模

34、不断扩大。萧县是安徽省委20个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之一。三、项目所在镇基本情况萧县张庄寨,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2公里,西与河南省永城县接壤。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7万。萧(县)张(庄寨)、淮(北)砀(山)公路过境。减河、洪河、毛河流过镇境。乡镇企业有轧花厂、机械修配厂、粮油加工厂、砖瓦厂等。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等。张庄寨镇行政辖区:辖魏庄、阎阁、夏桥、白楼、张柳园、众姓庄、胡楼、雷集、埝头、前街、郭圩、屈王庄、张寿楼、王园、王衍庄、后街、丁黄、党屯、刘店子、王小屯、张老庄、杭子、小阁子、武楼、东街、崔口、丰庆、章楼、许庄、张庄寨、邝庄、祖小楼、穆李赵、袁圩、屈楼、芊庙、锦桥、一条脊、

35、朱小厂、臭园、洪河、黑柳村、三座楼、海青房、孙腰庄、王老庄、毛桥、陈胡同、蔡庙、杜平庄、欧庙、任庄、武暗楼、赵破楼、王柳园、塘坊、陈楼57个村委村。 萧县张庄寨镇在“小城镇,大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作的发展模式,完善机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和提高城镇功能,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张庄寨镇是省政府批准的全省重点中心建制镇,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列为全国重点中心镇。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小城镇的各项优惠政策,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心镇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日渐凸显。 投入不断加大。该镇实施了“美化、亮化、绿化”三大工程,先后投资多

36、万元,硬化城镇主干道条,总面积平方米;改造背街小巷条,总面积平方米;修砌下水道米;各单位绿化面积多平方米,有力改善了城镇居民的人居环境。强化对镇东农贸市场、中心商贸市场和小百货市场等专业市场的管理和并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积极推动镇西农贸市场、镇南小吃市场、镇北机电钢材市场等市场的建设,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拉大了城镇框架。目前,进镇经商的经营户有余户,河南、淮北等地约有家经营户落户于此。 城镇管理进一步规范。组建了镇环境卫生保洁队,实行全天候保洁;在提高城镇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和公德意识方面,该镇要求居民和商户对环境卫生实行门前三包;在规范城镇秩序方面,实行了摊位定点摆放、车辆定位停靠等制度,

37、使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城镇品位不断提升。 小城镇功能进一步优化。该镇完善了水、电、路、通讯及其他配套设施,并形成了若干专业化功能分区,即以众兴庄为主导的北部民营企业园区;张新集为中心的水泥预制板加工区;镇合作饭店为主导的城区餐饮服务区;淮海农科所为依托的农副产品加工区等等,极大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发展。目前,这个镇镇区新拓展面积达1.3平方公里,新增各类专业市场5个,形成了集农产品销售、加工等于一体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年交易额近3亿。四、项目选址条件项目总占地面积4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970。其中:配送中心选址在张庄寨镇供销社原农资大市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70; 6

38、个直销点选址在6个乡镇原供销社中心站,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20个基层经营网点选址在全县各乡镇重点集市,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全部属各供销社所有,地理位置绝大多数属商业经营黄金地段,经营场地宽敞,交通方便,原有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设备齐全,略加维修即可使用。多数基层供销社原有门店房屋保存较好,维修改造即可作为农资经营连锁店使用。项目所在地的群众基础较好,有利于经营。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一、总图运输(一)设计原则1、面布置遵循“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构建和谐社会“为原则,在满足物流配送、批发交易功能的前提下,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的

39、农资配送中心。 2、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安全、卫生、环保等设计规范的规定,以及城市总体规划要求。3、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物流顺畅,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布置紧凑、合理,节约用地。4、重视绿化,创造优美的环境。5、竖向布置协调好与周边地块的关系,有利于雨水排除,选择合理的场地标高,减少土石方工程数量,以节约投资。二、配送中心总平面布置(一)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 4970平方米项目为方形建筑,四周为二层建筑(北部主楼为三层)南部、西部设出口,宽7米。(二)建农资配送中心综合楼建在市场的北部,建筑面积共为3000 平方米。一层前为农资超市,二层为农资配送中心;三层

40、设农产品购销交易服务平台,公司行政和业务办公。(三)西部为服务中心大厅(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中心、农资质量检测中心、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共为2000平方米。(四)东部农资仓储区,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五)南部为种子及农机具销售区。(六)在农资配送中心综合楼一幢前建停车场,面积为3000平方米。(七)区内铺车道水泥路若干条约3000平方米,保证货运车出入顺畅、便捷。(八)公共设施及绿地1000平方米。三、内外部运输本项目年运量为3万t/a,其中运输方式主要为公路接收来自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农资产品。出货方式主要是通过汽车。厂内运输主要采用汽车、叉车及人工搬运等方式。厂内道路采用沥青混凝

41、土路面,路面宽度主干道为7m,次干道宽度为5m,人行道宽度2.5m,为确保畅通和消防,道路半径不小于12m,并沿厂区周边设置了环形车道。为了改善环境,美化厂容厂貌,在厂区周围、道路旁及空坪隙地布置了绿化和花坛,绿化率达30%。四、结构设计办公楼和物流配送中心采用全框架结构,批发交易区内的建筑采用砖混结构结构。所有建筑物基础采用独立柱基,楼面采用现浇楼板或预制板,屋面采用新型隔热防水复合结构,外墙为新型空心粘土砖。五、公用工程(一)给水排水1、给水本项目的生活、消防用水均考虑由镇市自来水供给。从镇供水主管上引入一条DN150进水管与物流中心室外生活、生产、消防环网连接,构成该项目室外供水管网系统

42、,项目水源有保证。配送中心各建筑最高为3层多数为2层,从室外环网上直接接管便能够满足生活供水的水压要求。2、排水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水,由于水质未受污染,可用于绿化浇水,亦可直接排入雨水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全部收集排入城市下水道排放。配送中心内设独立的雨水排水系统,与生活污水分流排出。在小区马路上设雨水井将雨水收集,经雨水排水管网利用自然地形就近排入城市下水道。(二)供配电1、供电电源及电压选择农产品物流中心按二级负荷供电,由市电网提供两回路10kV电源。两回路电源同时供电,两台变压器分别运行。10kV电源线路均采用电缆埋地方式引入。2、用电负荷估算及变压器容量选择根据农产品物流中心各建筑物功能

43、,按单位面积用电指标进行估算,其用电负荷如下:安装容量:Pe= 500kW有功功率:Pjs= 200kW无功功率:Qjs= 103.6kVar (补偿后)视在功率:Sjs= 132kVA计算电流:Ijs= 100A (10kV侧)功率因数:Cos= 0.9选用1台SG10型500kVA变压器,变压器负荷率为0.78。3、电气照明照明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工作电压为220V,照明装置一般采用节能荧光灯和白炽灯,以节能荧光灯为主。在主要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楼梯间、疏散通道等重要场所设置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灯,以保证停电后的人身安全。农产品物流中心内建筑物各功能单元按国家推荐照度标准进行照明设计,例如:

44、计算机房、商场营业厅为:200Lx;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为:150 lx;卧室、起居室为:100Lx;车库、餐厅、厨房为:50Lx;卫生间、楼梯间为:30Lx;3、电缆导线选择及线路敷设动力电缆高压选用YJV22 交联聚乙烯电缆,低压采用ZRVV-1000、VV-1000型或VV22-1000型,控制电缆采用ZRKVV-500型或KVV22-500、KVV-500型,导线选用BV-500型。电缆在室外一般采用直埋或穿管暗敷设,建筑物内电缆或导线均采用穿管埋地或沿墙内暗敷设。4、 电视、电话及综合布线系统配送中心中心内建立一个信息网络系统,该系统由电话网、宽带接入网、有线电视网和控制网等组成

45、。该系统根据其功能的不同,配线结构采用综合布线与单独布线相结合的布线方式。每个功能单元按需要设置电视、电话和计算机信息点。在信息插座上接上电话或计算机即可与外界进行图象、数据和语音交流,使其成为社会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各类弱电线路分别由配线架穿钢管和阻燃PVC管引至各弱电设备及插座。弱电系统与防雷接地共用一套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5、 保安监控系统本工程针对物流中心安全的需要,设保安监控系统一套(该系统微机控制台及监控器柜设在办公服务大楼一层消控室内)。在物流中心主出入口、服务大楼、办公大楼设监控摄像机(约15个点),根据建筑物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需要,对必须进行监控的场所、部位

46、、通道等进行视频探测、视频监视、视频传输、显示和记录,并具有报警和复核功能。第六章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一、 设备保护(一)严格执行防尘、防噪措施,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安全工作。(二)所有设备均有良好的接零保护,接地电阻小于4。动力和照明供电系统均设有触电保护器,以防触电。(三)所有建筑物开窗面积满足通风采光要求。安全疏散楼梯、通道等均满足作业及消防要求。二、 作业安全(一)设立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机构和人员。本工程建成后,指派一名领导负责环境保护、劳动卫生及安全生产工作,并设管理人员,负责组织、落实、检查本企业的环保、劳保及安全工作,发现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环境质量和安全生产

47、。(二)建立管理制度。本工程建成后,各工种、较大型的机械设备、重要的作业都应该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以及各种管理制度。如冷库操作规程、控制室作业规程、电气操作规程,库内明火作业的规定等。对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周围环境、消防、安全措施等进行定期检查。(三)加强职工培训。组织职工进行环保和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加强职工环保和安全意识,提高人员素质。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管理制度,定期考核。三、 职业卫生(一)农资产品的采购、运输、保管过程中应保证符合国家标准。(二)农资产品的包装材料及容器应干净、卫生,防止污染农产品。(三)制定职工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四)按国家标准进行检化验,不得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农产品。第七章 环境保护评价按城建、环保部门批准的建设地址来设置网点,网点布局科学合理,与周围居民区有一定安全距离。营业期间少量化肥农药的泼洒泄漏不会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部分过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