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商务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商务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市商务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前言商务服务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类型较多,内容较庞杂。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GB/T4754-2011)的划分,商务服务业包括9个中类(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安全保护服务、其他商务服务),30小类。商务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行业,也是高附加值行业。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商务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日益凸显。根据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率先发展这一精神,为促进南京商务服务业在今后五年中的飞跃式发展,规划将进一步明确南京今后五年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战略重点和保障措施。规划期
2、为2011年至2015年。第一章 商务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商务服务业既是服务业门类中一个重要部门,又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中,商务服务业增长最快,就业弹性最大,对国民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十一五”时期,全市积极按照规划要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一五”期间,商务服务业发展迅猛,战略地位日渐凸显,成为南京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十一五”期间南京商务服务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2008年,全市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436.73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为11.45%,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了22.70%;从业人员10.07万人
3、,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0.57%。其中企业管理服务行业营业收入295.74亿元,占全年我市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67.72%,占据了近2/3的份额,利润81.72亿元,占全年我市商务服务业营业利润的比重高达89.96%,企业管理服务行业对全市商务服务业的贡献率最高,位居第一;其次是广告业,营业收入38.62亿元,占全年我市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84%,居第二位;旅行社营业收入34.68亿占全年我市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94%,居第三位。“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与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均处于平稳增长态势,增速明显。2005-2009年,全市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较为平稳,但2009
4、-2010年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加大,增速达35.5%,这说明,从2009年至2010年,商务服务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2005-2009年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三产增加值的比重在4%上下波动,2009-2010年间,该比重变化明显,升至5.44%。这些分析结果都表明,“十一五”期间,由于市委市政府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加大了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和推进措施,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2009-2010年间,商务服务业发展迅猛。“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17%,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率(15.09%)2.08个百分点;而2005-2010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年
5、均增长25.28%,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率(15.09%)10.19个百分点。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对GDP的拉动作用也在逐年增强。其中,与服务业其他行业相比,商务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更为迅猛,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专栏1:2005-2010年服务业与商务服务业增加值指标年 份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商务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商务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20051150.4644.783.8920061353.3154.214.0120071617.5562.573.8720081923.94794.1120092170.42884.0520102540.571
6、38.185.44专栏2:2010年全国代表性城市商务服务业发展情况表城 市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商务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商务服务业发展位次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广州6464.79860.45113.31苏州3719.31250.7926.74杭州2893.39131.2254.54武汉2812.9124.1874.41南京2540.57138.1845.44无锡2444.27163.4636.69沈阳2242.2126.865.66第二章 商务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不足“十一五”期间,我市着力构建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获得空前发展。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7、商务服务业也得到了迅速提升,呈现出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对经济贡献显著增长、对财政收入和就业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等特点,形成了以企业管理服务、法律、咨询与调查、广告等为主导,以其他商务服务业为补充的商务服务业体系,成为扩大内需、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领域,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1、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商务服务业迅速发展,实现了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战略地位日渐凸显,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商务服务业总体增加值和各行业增加值稳步提升,抗波动性逐渐增强,增速高于
8、GDP的增速,其在GDP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已成为拉动南京经济的新增长点。商务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突出表现在吸引大批人员就业,并且随着商务服务业的稳步发展,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产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主要行业和新兴行业发展较快。“十一五”期间,商务服务业的产业发展速度大幅度攀升,营业收入稳定增长、行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法人单位数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均有了较大幅度提升,总体增速较大。作为主要行业的企业管理服务在营业收入和企业法人单位数上增速明显。知识产权服务、咨询与调查服务等较新兴的商务服务业行业在营业利润、营业收入等方面也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商务服务
9、业呈现出总体发展速度提升,主要行业和新兴行业发展较快的态势。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十一五”期间,商务服务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商务服务业的产业布局也不断趋于合理。企业管理服务、咨询与调查服务、广告业、市场管理和旅行社等行业在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中占比重较高,法律服务、职业中介服务等行业所占比重虽然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发展前景看好。商务服务业依托“商圈”发展,主要集中在新街口、湖南路、夫子庙、中央门等几大商圈。从分布来看,我市商务服务业主要分布在新街口、湖南路等中心城区区域,中心城区成为南京商务服务业发展的主战场,郊区商务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中心城区与外围郊区呈现联动发展的格
10、局。中心城区的商务服务业发展迅速,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比重逐年上升。针对当前的城乡经济情况来看,这种分布有着现存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4、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自主研发水平增强。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商务服务业的产业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新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越来越多的商务服务企业加入到自主研发的队伍中。在商务服务业发展中,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商务服务业信息化平台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除了技术创新,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也受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影响。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基础上,商务服务业自身创新也在不断深化。商务
11、服务行业正成为我市服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提升产业能级和居民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5、产业国际化程度有所增强。“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对外开放度不断加深,在现代服务业吸引大量外资的基础上,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得到大量外资的支持。各行业利用外资率逐年提升,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总部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国际国内品牌企业总部进驻我市,商务服务企业服务的对象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和全球化,与外资企业的贸易往来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6、产业融合带动能力逐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充分利用商务服务业的“乘数效应”,通过提供服务,强力辐射相关工业产业和其他商务服务业,使得商务服务业的外延范围不断拓展和延伸,逐
12、步实现了与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及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产业的融合带动能力逐步提升。 7、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优势日益明显。“十一五”期间,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迅猛,我市的楼宇经济优势主要体现在提供功能性和区域性平台,服务于咨询业、业、律师事务所、会计审计事务所、调查与咨询公司、旅游服务以及其他服务业企业和机构在本地区的发展,目前我市已有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宇近200栋,办公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2010年底,9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投资设立了162个项目、分公司和代表机构。“十一五”期间,我市的商务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先进城市发展水平相比,与南京中心城市、门户
13、城市和枢纽城市的自身地位要求相比,仍存在着发展上的若干不足。商务服务业产业总体规模小、国际化程度较弱、市场化程度较低、总体发展仍然滞后,还难以适应高标准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国家现代服务业基地发展的需要。商务服务业在省内领先优势有下降趋势,在新的形势下,产业结构还有待优化,发展理念以及个性化、细分化的市场拓展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第三章 商务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机遇和挑战一、商务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
14、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大力发展服务业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的趋势,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之一以及有效改进当前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的发展,江苏省服务业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16609
15、.8亿元,增长13.1%,占当年GDP的比重达40.6%,长期以来全省主要依靠制造业为主带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正在逐步改变,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与此同时,服务业已成为江苏吸纳新增劳动就业的最大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省会城市南京也成功搭上了这辆快速转型的列车,朝着低碳、环保、节能的方向,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全速奔驰。无论是省政府还是市政府已经建立或孕育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法制环境,促进着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十二五”时期,是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商务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新划分出
16、的一个独立性行业,集合了附加值高、环保节能等新时代特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领域之一。当前及今后的省内政策环境将更有利于我市商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专栏3: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代理、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积极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加快发展项目策划、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企业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促进广告、会展业健康发展。专栏4: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依托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
17、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金融产品、服务、管理和组织机构创新,促进金融业发展。扶持和培育工业设计、节能服务、战略咨询、成果转化等技术创新型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整合建立区域内综合性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公共技术平台,培育创新型特色化的软件服务和信息服务企业,积极发展增值电信业务、软件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和互联网产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专栏5:江苏省暨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江苏省发展商务服务业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广告、会展、法律服务、会计
18、审计、咨询等商务服务和租赁业,加强资信调查与评级等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连云港大陆桥国际商务中心等商务服务集聚区发展。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商务服务最好、商务成本最低、商务环境最优的省份。南京市发展商务服务业的战略定位: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大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总部或地区总部及其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落户南京。做优做强会计、法律、评估、认证、经纪、代理、策划、广告、融资、租赁、调查、设计以及技术中介、就业中介、产权中介等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经济咨询、规划咨询、投资咨询、科技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决策咨询等咨询服务,形成种类齐全、
19、与国际接轨、能满足南京都市圈区域发展需要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到2015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超过450亿元。二、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机遇1、国际产业结构变革的机遇。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国内产业、金融、能源和投资结构发生变化,正在催生新一轮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为我市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大动力。所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商务服务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尽快接轨于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2、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机遇。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快科技强省建设步伐,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到2015年率先
20、建成创新型省份。在“十二五”期间,促进我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任务变得更为紧迫,同时,将加速发展商务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之一,也会有利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和加速效应,更会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3、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机遇。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实施,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加速,南京作为承东启西、承南启北的门户城市和枢纽城市,城市地位更加凸显,为集聚发展资源、提升发展能级提供了新机遇。从省内层面来看,苏州的商务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有稳居省内第一的决心,在“十一五”时期整体上也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市作为长三角三大增长极之一,应该紧抓这次长
21、三角区域规划的机会,乘势而上;与此同时,同为长三角三大增长极之一的杭州,其商务服务业发展在上两个规划期总体上都优于我市,在促进共同繁荣携手共进的基础上,良性的城市间竞争也会带来一荣俱荣的成效。4、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机遇。随着重大交通枢纽工程的实施,空港、航港和公铁交通等资源优势,已将南京由过去的节点城市转变为重要的交通网络枢纽城市和门户城市,特别是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沪宁高铁、宁杭高铁等重大高铁干线在南京形成东向、南向、西向和北向的“X”型交叉,极大地拓展了南京作为特大城市的发展空间,提高了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速度、广度和频度,大大增加了服务业的发展机遇和创业机会,增强了整个城市的集聚
22、辐射能力。在这个机遇之上,我市的全国地位也在此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不仅仅是立足于江苏省、长三角地区,更有辐射周边省份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带动力量。在交通便利的基础上,不仅有利于我市发展商务服务业的空间拓展,也有利于南京作为苏皖地区经济纽带的向北和向西的舒展,从而突出我市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为进一步发展商务服务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区域空间环境。5、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机遇。全面推进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两化融合”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等重大制度创新活动,为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了新机遇。尽管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规划
23、提出主要受益于信息产业,但是商务服务业是当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和“配套”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并且成为该产业发展的推广平台。6、青奥会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机遇。2013年亚青会和2014年青奥会的举办,将带动城市建设和品质提升,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市民素质,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预计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必将促使商务服务业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平台。因为青奥会的举办吸引的不仅仅是商机,也带来了商务服务业中企业管理、咨询与调查、广告、会展、楼宇经济等行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吸引来自全球的游客,特别是商务服务业中的旅行社行业必将大有作为。7、打造长三角辐射中西部门户的机遇。我
24、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起到承东启西的枢纽作用,对中西部地区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根据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推进南京都市圈与皖江城市带的联动发展,着力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实现人口和产业有序转移。积极推进与长三角西部地区合作,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促进泛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物质交流对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三、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挑战1、提升城市地位的新挑战。地区和城市间对高端要素和产业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提升城市首位度。根据“
25、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对全国样本城市(广州、杭州、武汉、沈阳、苏州、无锡)的数据比较,我市一直处于中间地位,而且在“十一五”时期地位甚至有所下降,其中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来自于南京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也有来自市场大环境频繁变动的因素。但是,总体来看,我市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与广州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也弱于同为长三角经济中心城市的杭州,后来居上的武汉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态势迅猛。因此,我市商务服务业的地位和功能的拓展在“十二五”规划中亟待增强,这也可以转化为加速发展商务服务业的动力之一。2、创新和转型发展的新挑战。当前我市总体经济的发展正处于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高端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不高的
26、阵痛期和转型期,经济发展对房地产和制造业相对依赖,实施创新驱动调整产业结构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所以在发展商务服务业的过程中必将遭遇“断层”的局面,即缺少衔接性的产业使之壮大发展。单从目前的产业发展格局来看,商务服务业能够发挥较高效用的产业局限性较大,房地产和制造业依然是我市的主要产业。因此,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挑战将是如何能够在自身创新发展、跨越式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3、国家产业政策变化的新挑战。战略性功能区建设往往都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如对金融企业的税收优惠将直接影响金融商务区建设,能否对城市中的工业用房、农村经济发展用地、集体物业等在用地性质、用地指标等方面实行灵活务实
27、的政策,将关系着服务业功能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保税物流政策则直接影响枢纽型物流园区建设,等等。而国家出于调控与统筹发展的考虑,在这些政策上时有调整,一些支持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及不确定性。另外,国家对商务服务业的产业调整也有所变动,这给我市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一些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给商务服务业根据社会需要作出适时调整提供了拓展的空间和发展的机遇。4、大合肥经济圈的挑战。2011年8月,安徽省宣布撤销巢湖市,调整其下辖的四县一区。在原市政府所在地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由合肥市代管,安徽省直辖;庐江县划归合肥市;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无为县与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区划
28、调整后,受益最大的为合肥,形成大合肥经济圈,从而在区域地位上与南京都市圈形成竞争态势。南京都市圈横跨苏皖两省,作为该经济圈的经济轴心的南京,起到很大的影响及辐射作用。虽然大合肥经济圈的形成从长期看,可能在产业承接和转型升级的发展上会给予我市一定程度的挑战,但也不可不视为促进我市更加积极主动谋求区域发展的机遇。第四章 发展商务服务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及战略对策一、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市商务服务业的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和绿色发展的道路,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率先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为导向,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以促进现代服
29、务业跨越发展为支撑,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全面推动商务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优化,大力增强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高标准高起点加快建设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都市圈和全省的商务服务业中心,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为早日实现国家现代服务业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坚持改革创新,提升载体功能,基本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城市现代化相协调、与经济国际化相接轨、与群众需求相适应、与企业和市场相适应,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商务服务业发展体系。着力营造和优化商务服务业发展环境,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商务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二、商务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原则1、重点发展原则。在
30、商务服务业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优先选择符合市情和实际需要的,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进行重点推进。如在商务服务业九大类行业中优先发展企业管理服务、会展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服务及中介服务等行业。2、集聚发展原则。根据服务业发展的业态规律,按照服务专业化、功能社会化、标准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依托于服务业的其他相关行业,完善商务服务业的行业体系建设,形成商务服务业各行业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备、开放协作、高效运行、相对集群的商务服务功能区和集聚区。3、创新发展原则。商务服务业的发展需要理念创新、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吸取国内外商务服务业的先进理念、先进体制、先进制度和科技成果,对传统商务
31、服务业进行提档升级,不断提高商务服务业重点发展行业的国际水准,提高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4、规范发展原则。商务服务业未来的发展将突出体现在竞争不断加剧、产业融合不断加快、品牌化战略不断凸显,这就要求对商务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进行规范,需要进行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以营造公平公正和有序竞争的环境,使各行业在制度和规范中生存和发展。5、开放发展原则。随着商务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化,将逐步吸引国际知名的商务服务业企业或机构进入国内发展,如国际品牌的企业管理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咨询与调查服务机构以及会展服务机构等入驻,开拓商务服务业新的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商务服务业整体
32、发展功能。6、联动发展原则。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其他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空间的发展,因此,商务服务业应该与其他产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相融合和联动,与城市空间的发展相匹配和协调。三、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战略目标1、构建较为完善的商务服务业体系,“十二五”期末全市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超过450亿。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相关产业相互融合的基础,引进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重大产业项目,吸纳有规模效益的知名企业,加快商务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金融保险业、文化创意和商贸流通业等相关产业融合、扩散,使商务服务业向更集中、更有利于产业集聚的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商务服务产业体系。2、积极培育商务服务品牌
33、,提升国际化程度。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制定鼓励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大力引进国际和国内知名商务服务企业;培育一批大型商务服务企业集团,打造商务服务品牌。 3、全力打造商务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带动商务服务业集聚发展。以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为商务服务业的龙头,坚持自身孵化与引进吸收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加快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同时,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与之相配套的广告、市场调查、中介服务、法律服务、会计税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市场管理服务和咨询等现代商务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集聚区,提升商务服务业的辐射力和核心竞争力。并依托商务楼宇资源,努力打造一批总部经济集
34、聚区、商务服务主题楼宇,凸显商务服务业主题楼宇的集聚效应。四、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对策1、推动商务服务业提速发展。随着我市向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的目标迈进,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之一的商务服务业,要在这一机遇中抢抓先机、加速发展,率先建成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中的支柱产业。2、提高商务服务业发展比重。把商务服务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对商务服务业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扩大商务服务业的总量规模,提高商务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形成商务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商务服务业对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率。3、优化商务服务业产业结构。大力调整商务服务业的产业结构
35、,突出发展生产性商务服务业、高端商务服务业、新兴商务服务业和现代商务服务业,着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高知识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等“六高特征”的商务服务业。重视发展对国内外经济活动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商务服务业,形成支撑南京现代服务业结构体系的商务服务业发展的行业体系。4、增强商务服务业辐射功能。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和南京都市圈的一个中心城市、门户城市和枢纽城市,要与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联动发展。应当本着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原则,以区域联动为重点,依托金融、信息、物流等综合性服务功能,充分利用东南方向与镇江和常州等接壤的竞争性腹地,做大做强具有辐射功能的商务服务业。
36、不断提升商务服务业的经济能级和对外辐射力,与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城市群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不断提升商务服务业的综合服务功能。第五章 商务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及空间布局根据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南京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及2011年南京市服务业奋斗目标及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南京市现代服务业产业指导目录等安排。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商务服务业要实现飞跃式发展,除了培育已有的商务服务业企业和人才外,关键在于加大对商务服务业的引企引智力度,以商务服务业大企业大公司的集聚发展来带动其他企业和机构的发展,形成我市商务服务业的链式发展结构体系。一、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战
37、略重点及其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商务服务业要实现飞跃式发展,除了培育已有的商务服务业企业和人才外,关键在于加大对商务服务业的引企引智力度,以高端商务服务机构和企业为载体,以高层次商务服务专业和管理人才为核心,以商务服务业集聚发展为动力,形成商务服务业的链式发展结构体系。但是,我市商务服务业发展不能面面俱到,必须重点突出、优势发展、全面带动,以我市的六大商务服务业发展为战略重点。1、企业管理服务。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大力引进和规范发展各类企业总部和投资管理机构。其中尤以积极发展企业管理机构的总部经济为侧重点,依托商务楼宇资源,努力打造一批总部经济集聚区、商务服务主题楼宇,凸显商务服务
38、业主题楼宇的集聚效应。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的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的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落户南京。2、法律服务。加快发展以律师服务、公证服务和调解仲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服务。其中要重点引进国内国际具有国际经济服务和咨询实力的品牌事务所,做大做强本地法律服务行业。3、咨询与调查服务。以发展会计和税务服务、市场调查服务、社会经济咨询服务和其他专业技术咨询服务为主,积极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各类咨询、评估和策划以及其他专业技术咨询活动,并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咨询服务机构入驻南京,成立区域总部。其中尤以引进和发展国际国内会计及税务服务以及市场调查、社会
39、经济咨询和专业咨询机构为侧重点。4、中介服务。不断拓展和创新人力资源服务和代理的范围、对象、内容和方式,做大做强中介服务行业。重点打造本地和引进国内国际知名的中介服务品牌企业。5、会展服务。以本地区会展场馆和会展企业为依托,加大力度发展各类高层次、国际性展览和会议论坛的外包服务。积极培育会展业市场主体,扶植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会展公司,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展会,提升我市作为会展名城的地位。侧重培育已有的知名会务、展览公司和大型展馆,大力引进国际国内具有实力的大型会展企业,努力打造高层次、国际性的会议和展览品牌。加速形成商务服务业的特色和优势,逐步形成种类齐全、与国际接轨、能满足南京都市圈区域
40、发展需要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提高竞争力,带动产业升级,实现全市商务服务业跨越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27%,到2015年,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300亿元,各类商务服务企业超过12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二、商务服务业发展的行业目标及其发展重点1、企业管理服务主要目标:到2015年,企业管理服务机构超过1200家,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发展重点: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大力引进和规范发展各类企业总部和投资管理机构。一是加大吸引国际和国内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尤其是大型投融资机构、外资银行等在中心城区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设
41、立区域性总部。二是鼓励部分发展相对成熟、发展空间较大,具有部分总部职能的大型企业来南京市投资设立职能型总部。三是积极推进本地优势企业、大型民营公司、上市公司扎根本地,在宁设立综合型总部。四是鼓励市优势企业以资产并购、成立控股公司等方式设立综合型总部,并通过资本经营、业务重组、建设生产基地等方式,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从单一类型企业向总部企业的转变。五是对暂时达不到认定标准但具备总部职能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做大做强。同时,加大楼宇经济扶持力度,加强商务楼宇、特色街区等载体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配套服务,提升服务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鼓励中心城区加大力度,做强做大楼宇经济。进一步促进和提
42、升楼宇管理机构的服务规模和质量,吸引更多的商家进驻在宁的商务楼宇和特色街区等。2、法律服务主要目标:到2015年,法律服务业机构数超过300个,营业收入超过28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发展重点:加快发展以律师服务、公证服务和调解仲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服务。重点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能承接国际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入驻,并依靠其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带动融合优势推动在宁律师事务所的整体发展。一是鼓励法律服务企业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道路,争创行业品牌企业。二是努力推进法律服务的标准化、国际化,培育专业化分工明确的事务所和能够承接高端业务的国际化事务所。三是积极发展与企事业单位、个人、海事、对外经贸、知识产权等
43、相关的调解和仲裁服务。四是加大对国际化法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提高行业内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使之与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相适应。3、咨询与调查服务业主要目标:到2015年,咨询与调查服务企业超过3000家,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发展重点:以发展会计和税务服务、市场调查服务、社会经济咨询服务和其他专业技术咨询服务为主,积极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各类咨询、评估和策划以及其他专业技术咨询活动,并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咨询服务机构入驻南京,成立区域总部。一是积极发展会计和税务服务,不断提升财务代理、财务审计和税务代理以及薪水服务,加强诚信建设,提高诚信
44、度和公信力;推进会计和税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开拓业务领域,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驻,为外资会计师事务所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依靠其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带动融合优势推动在宁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发展。二是积极发展市场调查服务,不断增强信息和资讯的市场化功能,有效拓展市场信息及资讯的咨询和调查服务范围,努力为个人和机构提供各类高质量有成效的经济、社会的咨询服务。三是积极发展社会经济咨询服务,不断为企业或公司、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与社会经济有关的各类咨询、策划、设计等服务活动。四是积极发展其他专业咨询服务,不断拓展专业咨询服务的范围和领域,不
45、断创新专业咨询服务的功能和效率。4、广告业主要目标:到2015年,广告经营企业超过4000家,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发展重点:在现有广告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要重点发展广告的创意、策划、设计和制作以及营销发布等的服务和代理。一是推进广告业的品牌建设,鼓励拥有著名品牌的大型企业通过广告公司为其提供全面服务,实现强强联合,提高广告公司国际市场竞争力。二是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对资质好、经营行为规范的中小型广告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三是鼓励广告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水平,支持数字化音视频、动漫和网络等实用新技术在广告策划、创意、制作和发布
46、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四是鼓励开发新的广告发布形式,支持互联网、通信、楼宇视频等新兴广告媒介健康有序发展,使其成为广告业新的增长点。5、知识产权服务主要目标:到2015年,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超过70个,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发展重点:以本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研发机构为依托,重点发展与版权和工业产权相关的各类知识产权的代理和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机制,建设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和大型展会知识产权审查机制、实时高效的知识产权侵权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健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47、,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交易所,推动知识产权商品化、资本化、金融化。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提高对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代理、转让、登记、鉴定、评估、认证、咨询、检索等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做大做强专利、商标等各种知识产权事务所的服务规模。二是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商标注册,鼓励企业争创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三是依靠我市特有的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科教优势等,在知识产权等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充分发展经纪人和代理人的服务领域和内容,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商标-专利事务所,积极促进本地知识产权服
48、务机构的发展,使之成为全国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转化的集散地,从而进一步推动本地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6、中介服务主要目标:到2015年,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超过800个,营业收入超过45亿元,从业人数超过3万人。发展重点:不断拓展和创新人力资源服务和代理的范围、对象、内容和方式,做大做强中介服务行业。一是针对驻宁科研、企业、机关等大机构大单位多、人才需求大的特点,要加大对人力资源需求的供给服务力度,大力发展人才和劳务市场、职业、就业、家教、劳动服务、外企服务、劳务输出、职业鉴定,加大职业技能和就业上岗的培训和扶持力度及其他职业中介服务,推动整体人力资源和职业中介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发展。二是充分利用本地良好的科教、人文和资源密集的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引入国际国内高端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机构。三是支持中介机构集团化和规模化经营,加强中介服务业集聚发展能力,为各类单位和个人提供优质的中介服务。四是加强对本地重点职业中介服务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