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对工业产品分销拉动作用研究.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1808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1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贸流通业对工业产品分销拉动作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商贸流通业对工业产品分销拉动作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商贸流通业对工业产品分销拉动作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商贸流通业对工业产品分销拉动作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商贸流通业对工业产品分销拉动作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贸流通业对工业产品分销拉动作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贸流通业对工业产品分销拉动作用研究.doc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宁波商贸流通业对工业产品分销拉动作用研究宁波市贸易局 吕齐鸣概 述研究报告首先阐明了“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工业发展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然后通过对工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进程中的融合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宁波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工业发展在货源组织、生产要素供给、适销对路、生产效率提高、竞争力提升、产业集聚六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对宁波工业企业发展调查问卷和经济运行数据的分析,阐明宁波工业品销售的规模和结构、市场分布、内贸分销渠道,进而通过定量分析得到宁波商贸流通业对工业品分销的拉动系数。主要结论为宁波工业品通过各内贸销售渠道份额分别为:直销约占53.6%,专业市场(批发、零售等卖场

2、)约占13.0%,代理销售约占31.2%,其它约占2.2%。亦即宁波工业品通过本地渠道销售的占13%左右,以2010年为例,宁波工业品通过本地渠道销售的约为1012.1亿元。商贸流通业对宁波市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批发零售产业产出每增长1%,工业GDP增长0.83%;物流业产出每增长1%,工业GDP将增长0.93%。目 录一、工业发展现状11. 工业体系齐全,产业基础坚实12.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经济总量规模不断突破,位居前列23. 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发展,与杭州的差距缩小44. 工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不断刷新历史纪录55. 规下工业块状经济明显,八大集中行业发展向好66. 工业结构

3、调整不断优化,结构调整取得进展77. 产业集聚水平稳步提高,创新能力明显增强9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121商贸流通业对宁波经济贡献度增强,已经成为宁波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122现代商贸流通网络不断完善,新型业态加快发展,竞争力加强143内贸有效开拓,外贸快速回升,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164生产性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保障工业经济发展175重点骨干市场带动作用加强,规模效益日渐显著186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发展,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20三、商贸流通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现状231积极组织货源,开拓流通渠道,保障工业生产正常进行242加快商贸流通,为工业生产要素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253商贸流通业决定工业

4、企业生产适销对路商品的方向264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工业生产的效率,热点消费对工业产品生产和消费拉动明显285商贸流通体系为提高工业企业竞争力提供了载体和平台306商贸流通业集散商流物流,引导产业集聚,壮大了集聚区的工业经济30四、工业品销售渠道分析341. 宁波工业品销售规模和结构342. 工业产品销售市场分布363. 工业产品内贸分销渠道分析38五、宁波商贸流通业对工业品分销的拉动作用411. 变量选择及数据处理412. LY、LX、LZ的长期波动关系检验413. 拉动作用42II宁波商贸流通业对工业产品分销拉动作用研究宁波商贸流通业对工业产品分销拉动作用研究一、工业发展现状宁波经济

5、发展水平与宁波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宁波经济总量实现了大跨越,宁波也由一个工业小市壮大成为具有相当工业体系和实力的工业制造的大城市,其工业增加值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就一直占地区生产总值约半壁江山。尤其是近十年来,宁波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工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在“十二五”继续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仍将起到主导作用。2010年宁波工业经济运行保持了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产销两旺,经济效益迭创新高,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工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1. 工业体系齐全,产业基础坚实目前,宁波工业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汽车、船舶、造纸、纺织服装、电子电器、

6、模具、文具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涵盖工业行业35个大类,工业行业较全。从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数据的分行业来看,全市35个大类行业中,除了非金属矿采选业产值负增长外,其余34个行业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13个行业生产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前10大行业中,电器机械、石油加工、通用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和有色金属冶炼等5个行业增速均在36%以上。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12.4个百分点,但轻工业增势更加平稳。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94.4亿元,同比增长27.1%。工业经济为宁波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二五”期间,宁波将临港工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

7、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重要抓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经济总量规模不断突破,位居前列2010年宁波市工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3171.2亿元,同比增长32.5%,增速同比提高34.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全年累计实现总产值10867.5亿元,增长35.4%,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2.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1%,工业增加值是“十五”末的2.2倍;完成工业总产值10867.5亿元,增长35.4%,是“十五

8、”末的2.3倍。2007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2009年突破4000亿元大关,2010年突破5000亿元大关。2010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2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8.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48.2亿元,增长13.6%,其中工业增加值2569.6亿元,增长14.8%,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5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59.2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4.3:55.6:40.1(如表1-1所示)。表1-1 2001-2010年宁波三次产业总量、增速、比重以及工业增加值的变化情

9、况年份 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速(%)比重(%)增加值(亿元)增速(%)比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增加值(亿元)增速(%)比重(%)20011310.699.65.07.6714.313.154.8651.012.9496.712.037.620021500.3105.03.87.0828.215.055.2749.515.0567.112.437.820031769.9112.04.06.31007.018.056.9910.118.0650.913.336.820042158.0123.55.05.71230.216.657.01086.816.0804.315

10、.837.320052446.4128.81.85.31353.511.855.31201.812.2964.115.239.420062864.5139.54.44.91575.912.455.01421.413.91151.516.240.120073433.1153.63.94.51888.714.555.01716.415.81390.816.440.520083964.1167.44.14.22196.710.055.41990.510.41600.011.040.420094214.6183.84.14.42247.85.453.32006.64.11783.013.342.320

11、105125.8218.403.74.32848.2013.655.62569.614.82059.211.640.1资料来源:根据宁波市2001-2010年各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快年报)整理而成从工业经济增长趋势看,2010年,宁波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569.6亿元,工业经济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三位(如表1-2所示),比上年上升二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1%,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表1-2 2010年宁波GDP及三次产业完成情况与其他14个副省级城市对比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累计(亿元)比上年

12、增长(%)累计(亿元)比上年增长(%)累计(亿元)比上年增长(%)累计(亿元)比上年增长(%)累计(亿元)比上年增长(%)沈阳501714.1232.462542.415.6229615.42242.213.2大连5158.115.2345.162645.520.72330.520.92167.510.9长春332915.3248.63.2172451.81469.620.81356.412.5哈尔滨3665.914412.77.31384.617.11021.617.11868.613.5南京5010.3613.1142.024.12327.7613.62005.2614.52540.571

13、3杭州5945.8212207.962.52844.4712.52500.2912.72893.3912.3宁波5125.8212.4218.433.72848.2313.62569.614.82059.1611.6厦门2053.7415.1233.21026.8620.4869.4723.11003.889.7济南3910.812.7215.174.81637.45111352.4210.72058.1814.9青岛5666.1912.9276.991.42758.6212.62454.212.32630.5814.4武汉5515.7614.7170.042.62532.8217.82079

14、.820.42812.912.5广州10604.4813189.053.23950.64133593.312.56464.7913.2深圳9510.91126-14.34523.3614.14233.213.94981.559.9成都5508.315285.14.12470.919.82062.820.52752.311.8西安3241.4914.5140.066.91409.53181006.418.11691.912.5宁波位次81378310391012资料来源:根据各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快年报)整理而成由上表中可以看出,2010年副省级城市的工业增长速度比上年强劲

15、回升。15个副省级城市工业经济增速在20%以上有厦门、长春、大连、成都4个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工业经济平均增速达15.7%,宁波低于副省级城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宁波工业增长14.8%,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九位,增速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从副省级城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15个副省级城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该大是厦门为60.4%,拉动经济增长9.9个百分点。15个副省级城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45.9%,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宁波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6%,拉动经济增长7.1个百分点 因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宁波工业只增长8.5%,2010年很大一部分

16、属于恢复性增长,经济增长贡献率自然高于副省级城市平均水平。3. 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发展,与杭州的差距缩小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569.6亿元,增长1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142.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3.4%,增长21.0%,是“十五”末的2.2倍;完成工业总产值10867.5亿元,增长35.4%,是“十五”末的2.3倍;销售产值10565.4亿元、出口交货值2780.1亿元,分别增长34.7%和27.8%;累计产销率97.2%,比上年略降0.5个百分点;累计利税总额1147.9亿元,同比增长35.1%,其中利润总额654.2亿元,同比增长43.5%。从“十

17、一五”期间宁波市工业发展情况看,总体上与杭州的差距呈逐年缩小态势。2005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只相当于杭州的87%,到2010年已达杭州的96.5%;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只相当于杭州的81%,提高到2010年的99.4%。“十一五”期间,宁波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杭州差距缩小9.5个百分点,年均缩小近2个百分点,目前仅差3.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与杭州差距缩小18.4个百分点,年均缩小近3.7个百分点,目前仅差0.6个百分点。4. 工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在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也明显提高。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利税总额1147.9亿元

18、,比上年增长35.1%;其中利润总额654.2亿元,增长43.5%。销售产值10565.4亿元,增长34.7%。工业销售利润率6.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远远高于同期的生产增幅,速度效益型模式得到初步改善。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得分253.9分,比上年提高31.9分,利税、利润、综合得分均创历史新高。5. 规下工业块状经济明显,八大集中行业发展向好 宁波市规模以下工业块状经济特点明显,行业相对集中,在涉及的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产值超百亿的有八个行业(如表1-3所示),占全部规模以下工业比重超过四分之三,达76.7。 表1-3 2010年宁波市产值超过百亿的八个

19、行业 行业名称单位家数(家) 工业总产值(亿元) 增长速度()专用设备制造业 8453114.73 15.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7765 140.96 7.7 纺织业 6881143.57 17.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5895157.9925.2 金属制品业 10891 175.96 17.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8765 228.71 14.0 塑料制品业 13036 308.96 19.6 通用设备制造业 23874 408.09 19.3 从行业规模看,规模最大的行业是通用设备制造业,2010年实际开工单位达23874家,占全部规下工业的比重为21.4,实现工业总产值408.09亿

20、元,占全部规模以下工业的比重为18.6。其次是塑料制品业,2010年实际开工单位达13036家,占全部规模以下工业的比重为11.7,实现工业总产值308.9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下工业的比重为14.1。从行业的发展速度看,八大行业中有四个行业的增速超过平均速度(17.5),分别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其中增速最快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现价同比增速为25.2,其次是塑料制品业,现价同比增速为19.6,两大行业增速均超过了平均增长速度。6. 工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结构调整取得进展2010年,宁波工业在所有制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以及“自主”产品比例均

21、取得较好发展。(1)非公有制企业继续担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宁波市非公有制企业已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0%,非公经济已占经济总量的83%,国有经济只占17%(含中央企业),非公经济成为宁波国民经济成分中最积极、最具活力的部分,继续担当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2)行业结构调整得到优化,重工业主导地位依然显著,工业效益逐步提高。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产值前十位的行业共完成总产值7757.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1.4%,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279.7亿元,产值居各行业之首;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81.9%,增速居前十位行业之首。2

2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总产值3394.4亿元,比上年增长27.1%;重工业7473.0亿元,增长39.5%。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11.96变化为1:2.20。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41.9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实现利润和利税总额654.2和1147.9亿元,分别增长43.5%和35.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为253.9分,比上年提高31.9分。亏损额30.8亿元,下降34.6%,亏损面为11.9%。2010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2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45.1亿元,比上年增长22.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566

23、.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092.5万平方米,增长9.0%。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9.6万元/人,提高7.1%。以临港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十一五”以来,宁波市规上重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2%,2010年达到747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68.8%。传统产业比重逐步下降,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占比稳步上升;至2010年底,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9.4%,比2005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6.8%,比2005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和房地产业这四个行业

24、占宁波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6.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24.3%;金融业为18.4%;房地产业为11.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10.8%。行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3)工业企业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自主产品比例稳步提高。2010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1863.2亿元,同比增长48.2%,比上半年增速提高6.7个百分点,高于同期产值增速12.8个百分点;累计新产品产值率17.1%,高于上年1.7个百分点。近年来,宁波市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生产“自主设计、自主经营”产品比例在稳步提高。2011年

25、上半年宁波市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生产“自主设计、自主经营”产品比例为33.8,较上年同期上升了3.3个百分点,呈稳步上升态势。目前,全市有135种产品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先后被评为“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注塑机之都”、“中国厨房之都”、“中国水表之都”、“中国工程塑料之都”。(4)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提高。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大、中、小企业梯队成长。由于国家统计调查从“十二五”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提高到“2000万元及以上”。因此,到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由原起点标准的1.3万家变为新起点标准的

26、6250家。以2010年产值计算,新标准规模以上企业占原标准规模以上企业的93.1,足以代表宁波工业经济的主体。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涌现出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2010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13家,比上年增加5家,在副省级城市中都名列前茅。7. 产业集聚水平稳步提高,创新能力明显增强(1)工业产业布局不断积聚,产业集群实力不断增强。宁波“十一五”以来,工业产业布局由“低、小、散”继续向“园区化”、“集群化”转变。宁波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宁波化工园区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保税区获“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称号。宁波市

27、塑料机械、西服衬衣、模具产业、家用小电器、文具等5大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服装、家电被浙江省认定为现代产业集群的示范区。(2) 自主创新步伐加快,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宁波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十一五”以来,全市分别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41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63家,累计分别达到7家、207家和500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稳步增长,2010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7.1%,比2005年提高7.7个百分点。创新投入继续增加,创新成效较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1.6%

2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3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17%,创近三年来新高;全市专利授权量25971件,其中发明专利1209件,分别增长64.2%和50.8%,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件、浙江著名商标39件、浙江名牌38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3)专利、品牌和标准战略实施进展良好。“十一五”期间,新增驰名商标292个、中国名牌28个,累计分别达到303和61个,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一,并三次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称号。2010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25971件。其中发明专利1209件,分别是2005年的6.5倍和7.7倍。目前,宁波市共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5

29、个,已经和计划主持、参与制修订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达518项。(4)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经费不断创出新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在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其中2008、2009年分别增长22.1%和9.6%),2010年累计投入110.7亿元,同比增长32.4%,快于上年增速22.8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累计专利授权量25971件,同比增长64.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09件,同比增长50.8%。51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宁波经济经过工业化不断发展,已经进入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时期。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宁波提出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港航服务业、临港大工业、海洋

30、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区的战略构想。目前,宁波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发展模式从加工型逐步转变为制造型和服务型,宁波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已由过去依附于生产的“末端行业”成为引导消费和生产的“先导行业”,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的起点。消费是经济活动的终结也是新的起点,流通则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贸流通顺畅、发达直接关系到生产与消费需求的有效衔接和平衡匹配。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

31、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1商贸流通业对宁波经济贡献度增强,已经成为宁波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几年来,宁波商贸流通业发展加速。一是商品销售快速增长(如图1-1所示)。2010年全市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506.6亿元,同比增长32.2%,增速位居全省第一,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如图1-2所示)。其中居前3位的商品类别为石油及制品类、金属材料类和化工材料及制品类,销售额分别为873.9亿元、790.9亿元和713.6亿元,增速分别为78.8%、37.4%和42.8%。二是商品零售稳步增长。2010年宁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开稳走,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4.5亿元,同比增

32、长19.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二。其中,批发业零售额实现85.8亿元,增长16.9%;零售业零售额实现1460.4亿元,增长19.9%,住宿业零售额实现27.9亿元,增长21.1%;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30.5亿元,增长13.5%。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515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快于农村2.7个百分点,占整个消费品市场的比重达88.9%;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89.5亿元,增长16.8%。图1-1 宁波市历年销售额及增长率(亿元,%)图1-2 2010年宁波分季销售额及增长率(亿元,%)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也是宁波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最快的

33、五年,商贸规模持续扩大,流通效率不断提升,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市场运行总体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8,增速比“十五”时期提高5.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760亿元上升为2010年1704.5亿元,总量上升2.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GDP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31上升到2010年的33.2%;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10.4上升到2010年的11.6%;商贸流通就业人数达到100万人左右,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22.5%,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3.9%。“十一五”以来,宁波商贸流通产业规模

34、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是继工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商贸流通业已经成为拉动宁波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2现代商贸流通网络不断完善,新型业态加快发展,竞争力加强商贸流通业成为推进宁波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器。快速发展的专业市场和商业网点,成为宁波经济繁荣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国内外大型商业集团开始纷纷落户宁波,各种新型商贸流通业态、经营方式以及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的引入,大大促进了宁波商贸流通业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加速了杭州的现代化进程,推进了一批区域性的、现代化目前,宁波市已有经营面积6000平方以上百货店29家,3000平方以上连锁超市70家,3000平方以上家

35、电大卖场14家,特色商业街 31条。“十一五”时期,宁波市城乡之间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均衡的格局得到改善,多级多层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基本建成。尤其是在商贸核心区建设方面进展较快,成效显著。在中心城区,以鄞州万达广场为中心的南部商圈已基本建成,以世纪东方商业广场为中心的东部商圈正在形成,江北万达广场商圈基本建成,逐步形成了以天一广场、和义大道组团发展的三江口商圈为中心,城南、城东、城北多极支撑的都市商贸核心区立体系统 宁波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连锁经营继续快速发展并向更多行业扩展,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物流配送水平稳步提高,流通设备、设施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连锁经营的业种已发展到批发

36、零售业、餐饮业、洗染业、保健淋浴业、家政服务业等领域。2010年,宁波市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额600亿元左右,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 %左右。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涌现出中国塑料交易网上市场、多普特液体化工网上市场、中国五交化网上市场、81890家政服务网等一批规模较大、国内知名度较高的电子商务网站。在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上注册的宁波企业(店铺)达5万余家。一批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相继建立,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率达到100%;商贸综合体、大型购物中心、便利店、无店铺销售等以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业态加快发展。“十一五”时期,商贸流通行业整体实力快速提升,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良好声誉

37、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覆盖餐饮业、超市、专业店、专业市场等主要商贸流通业态。本土企业三江购物、浙江华联、宁波蔬菜有限公司分别入选了中国零售业百强。向阳渔港、来必堡、石浦、顺旺基、阳明餐饮、新四方、华必和7家餐饮企业跻身中国餐饮百强,向阳渔港成为了省内最大品牌餐饮连锁企业。“十一五”时期宁波市加快了外资零售企业的引入,吸引了LV、Gucci、Dior、Armani等国际一线品牌进驻,催生了Shopping Mall、大型超市、汽车4S店、折扣店、便利店、网络超市等新型业态,使宁波市商业国际化程度和品牌档次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效提高了宁波市商贸流通业的整体竞争力。3内贸有效开拓,外贸快速回升,消费品市

38、场持续旺盛在一系列拓市场调结构促消费等政策拉动下,宁波市外贸、内贸、消费品三大市场持续活跃,增势喜人。2010年宁波市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506.6亿元,同比增长32.2%,增速持续高位运行并位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宁波外贸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829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其中进口309.4亿美元,出口51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9.6%和34.5%。在全国36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中,宁波进出口总额位居第9位,首次进入前十强,进口和出口额则分居第11位和第9位。宁波贸易企业在积极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也注重国内市场

39、的开拓,充分利用港口城市的区位优势,发展国内贸易,2010年,全市贸易企业实现国内销售6119.7亿元,同比增长32.4%。2010年末全市亿元以上市场商品交易市场达到124个,比上年净增10个,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010年超过1800亿元,达到1839.7亿元,同比增长21.3%。由于汽车交易持续井喷,通胀预期的影响,在汽车、金银珠宝、家电等热点商品持续旺销的带动下,宁波市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破1700亿元,达到1704.5亿元,同比增长19.2%,总量和增速都位居全省第二。根据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的统计,2010年金银珠宝类、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同比

40、分别增长47.8%、42.3%、36.7%和33.4%。4生产性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保障工业经济发展现代流通体系是最终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格局的基础性因素,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先导性力量。构筑合理的现代流通产业体系,一是注重改造提升传统行业与业态,推进组织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有效提升技术、管理和竞争水平。着力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从而形成宽谱系、长链条、多业态的产业格局。二是维系消费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的均衡发展。目前,宁波工业品流通日趋多元化,形成了中间商代理、零售商采购、批发市场、展销会、商场专柜、连锁专卖、电子商务和订单生产等多

41、渠道并存的格局。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推广,电子商务应用逐步获得中小企业认可。自主品牌营销网络快速发展,连锁专卖店和商场专柜销售比重不断提高。专业批发市场稳步发展,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于2011年8月29日上午正式成立。交易所以服务大宗商品现货贸易为目的,辅之以为经营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的即期现货交易和现货连续交易市场,应用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和现代市场交易技术,连接国际、国内市场。交易所计划建成以塑料、化工原料、有色金属、稀贵金属、钢材等五大品种为特色、功能完备、交易便捷、市场认可度高、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商品交易所,并发展成为华东地区及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多商品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5重点骨干市场带

42、动作用加强,规模效益日渐显著2010年,在宁波市经济回暖向好的背景下,各类商品交易市场供需两旺,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1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62个,其中: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市场103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119个,市场内实有经营户240737户,从业人员271730人。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突破2000亿元,达2093.54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669.81亿元增长25.38%。宁波余姚中国塑料城、宁波象山中国水产城、宁波中国液体化工产品交易市场、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等4家省重点市场和宁波华东物资城等省区域重点市场,规模效益日渐显著,合计年成交额1110.60亿

43、元,占全市近750家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合计总成交额一半以上。尤其是本级大部分专业市场,与当地产业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先后形成了一批区域特色专业市场。重点骨干市场成交额已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重点骨干市场在促进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仓储、运输、金融、通讯、房地产、餐饮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重点骨干市场的发展促进和带动了区域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产业集群的发展。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2011年8月29日挂牌成立。它是集大宗商品交易、结算、信息、物流和融资服务于一体的交易市场,是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平台,也是宁波打造国际强港的重要举措。此次挂牌后,交易所预计在年内

44、正式开市,以塑料、化工原料、有色金属、稀贵金属、钢材等五大品种为特色,力争通过5年努力,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多商品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此外, 根据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省规划布局14个产业集聚区中宁波就有2个,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宁波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突出海洋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运动休闲产业和现代生态农业为重点,建设浙江海洋经济重要战略平台和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宁波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则以国家保税港区为依托,以自由贸易区为方向,以保税仓储、转口贸易、中转、增值加工为重点,打造保税物流大

45、平台,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和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重要区域。6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发展,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在2009中国连锁百强榜单上,宁波分别有三家和四家企业入围中国连锁经营百强榜和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百强榜。宁波的三江购物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加贝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华联商厦有限公司分居第57位、72位和85位,数量占全省入围超市品牌的一半。其中,三江以49.6亿元的销售额再度成为全市最大的连锁超市企业,加贝则凭借314家门店成为全市网点数量最多的超市企业。据了解,这已经是宁波市连续四年有三家超市企业跻身全国连锁经营百强企业。在2009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百强榜上,宁波有三江、加贝、

46、余姚的家家福超市有限公司、鄞州的新江厦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入围,分列第30位、39位、81位和88位,入围企业数量也占据全省的“半壁江山”。另外,新华联便利店和加贝便利店还作为浙江企业的代表,入围了2009年全国主要连锁便利店名单。宁波也是境内外知名连锁企业投资的热土。在2009年中国连锁经营百强中,名列前十位的企业有家在宁波有投资。其中,名列前两位的苏宁、国美均已在全市各地开出多家分店。前十强中的百联集团、华润万家、大润发、家乐福、沃尔玛均在宁波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9年主要海外品牌经营榜单中,排名前八位的境外零售企业均已在宁波投资了超市、商场、快餐店等。全市连锁经营企业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连锁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向多领域、多行业、多业态发展,以三江、加贝、华联等为代表的本地连锁企业迅速兴起,不断壮大,并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也先后入驻宁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