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1937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与研究系 别: 专 业 年 级: 小 组 成 员: 完 成 时 间: 中文摘要摘要: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从学校和学生层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就如何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调查分析 研究对策 AbstractAbstract: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as entered the popular internatio

2、nally recognized stage of education, but in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 difficult employment indisputable fact, and 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And students from the school level analysis of factor

3、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tudent Employment on how to improve the issues raised countermeasures.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Key words: look for a solution Graduate Employment Survey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一 引言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

4、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一) 课题的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相对受到社会更大的关注。特别是1999年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外加近几年来下岗职工的不断增多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不断涌入。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本凋查旨在研究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探究解决或缓解就业难的途径。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就业。(二) 课题的研究目的1、是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2、是通过对

5、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3是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2) 课题的实施一般情况下,调查主要可以通过结构式访谈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法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等方法的结合进行,在调研中抽取了50个样本,总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49份,回收率98,回收有效问卷4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但是鉴于我们所调查的对象的特殊性以及调查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我们小组采取了结构式访谈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法相结合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为辅,并且参考了部分文献进行相结合以完成本次的调查研究。(三)、研究意义:1、

6、本文研究的基本主题参照当前大学生的严峻就业形势下,深入了解国家关于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政策。2、本凋查旨在研究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探究解决或缓解就业难的途径,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就业。二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的统计分析(一)大学生对当前就业的认识本次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湿示有893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困难,工作不好找。问卷调查显示面对就业难,有572的学生已经树立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有236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专业去选择对口的工作,有192的同学则选择了继续深造或自主创业。调查中大家一致认为,“没有工作经验”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最大障碍,而所学专业、学校的层次

7、以及家庭关系也是影响就业的冈素。(二) 大学生对就业单位及薪酬的选择 首先,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为大中城市的占783:选择在自己家乡就业的占214且选择这类就业方向的绝大部分为不愿意离家的女生:主动去边远地区就业的仅仅占03:这些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自身择业的期望值总体还是较高的。少数毕业生愿意去“老、少、边、穷”地方就业。其次,对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单位调查数据显示选择到外资企业就业的比例最高。约占362,其他的依次为:政府机关2720,私营企业一八6。国有企业占106,选择基层单位仅有74。数据显示,目前较多同学首选去外企工作,是因为外资企业工资收入较高、工作环境较舒适,发展

8、前景较好;选择去政府机关的同学则认为这些单位工作稳定、收入稳定:而基层单位由于条件艰苦、收入少、不稳定等因素,鲜有大学毕业生问津。三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分析(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1、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就成为其就业的重要因素。此外,大学生自我定位过高,“高学历不从事平凡工作”的思想的存在,对大学生就业难有着不小贡献。2、在后经济危机这个大背景下,面对经济环境如此的恶劣,大学生自身的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是大学生职位定位混乱,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大学生资源配置严重的失调,也这就是所谓的“结构性就业问题”现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对自己的定位

9、产生混乱,迷失的自我所造成的。 。(二)外部原因1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的不合理性 这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即结构性失业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第一,专业设置的不合理。目前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不能有效地按市场需求来调适,仅根据自己已有师资力量开设专业课程,未能及时以市场需求做适当调及时地调整,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第二,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忽视。不能一概批评高升学率及对学术成就的追求,但引人深思的是,学生的发展空间多因此被束缚在校园、课堂以及书本里,全面发展的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低下

10、,进而使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2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足第一,户口流动受限是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户口迁不动,企业不敢招,人也出不去。第二,经济发达程度及发展潜力是大学生选择就业地区的重要原因,东部地区政策好,政府支持力度大,自然会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从而大量大学生涌入东部人才市场,而西部却受冷落,导致地区就业结构失衡。政府支持力度的失衡使得大学生就业结构畸形。第三,人才需求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大学生就业受阻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3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中,社会关系无处不在,用人单位不合理的用人机制,另外有些在校期间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却因在找工作时没有社会关系而被一些单位拒之门外。相

11、反,一些在校期间整天“混日子”的学生却找到比优秀学生好的多的工作。这既挫伤了一些优秀毕业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对单位的发展不利。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中,社会保障是一个牵涉广泛、影响深远的因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正逐步得到完善,但是,由于受社会整体发展状况之影响,加之在指导思想、制度设计诸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其仍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并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统筹层次低。这给社会保障的转移接续带来了不便,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受其影响,不少毕业生在择业时就会有一种终身职位的考虑,甚至不惜选择自愿失业,以期

12、能够获得一个较好的职位。同时,由于地方统筹难以平抑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福利保障水平之间的差距,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问题。(2)社会保障立法层次较低。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层次明显偏低,仅有劳动法失业保险条例等少数法律法规,且效力低下,力度不够,强制性和权威性难以发挥,在解决部分企业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障金及其他违反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问题方面所为有限。(3)社会保障社会化水平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管理体制上仍然十分依赖于用人单位,没有实现充分的社会化。5我国关于就业的社会意识我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的偏见,表现在:(1)社会对大学生的不认可和大学生对择业的偏好。经

13、济危机下满街跑的大学生在很多企业看来与普通劳工无别,他们更乐于雇用有经验的往届大学生或者价钱更便宜的普通劳动者,这样能为企业迅速带来经济效益同时省下培训费用;(2)由于往年应届大学生创造了毕业后频繁跳槽现象,企业在付出培训时间和金钱后,往往得到的结果是人才和技术的流失。所以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

14、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四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一)大学生方面首先,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客观地看待自己,要有勇于放下“身份”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工作的心理。工作岗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应对基层工作怀有鄙视的心态。其次,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社会对大

15、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单位的对毕业生的期望值也水涨船高。为更好地应对现实状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校期间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素质,有针对性地攻克自己的弱项。(二)高校方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与输出地,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负责任的理性的态度对大学生进行培养。高校要根据整个经济的大背景,积极研究和预测未来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整专业结构,确定招生专业和规模,对就业情况连续不好的专业要停招或隔年招生,对市场需求的专业要适当地增加招生规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拓展工作;应建立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努力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三)政府方面1面对当前的大学生“

16、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以及其他一些不良就业观念的现象,政府要适时地采取一些相关的鼓励和激励政策,对支援西部和到基层就业的学生要实行一定的奖励政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到西部就业的积极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2政府应做好户籍管理工作,完善户籍流动制度,为大学生户籍流动提供便利。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发展经济的工作,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率的提高。3政府要从招生源头上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每年招生计划的审批,应从总量上考虑各专业、各层次的结构比例,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来作出科学的预测,根据各专业就业率情况来作出适当的调整。只有从招生源头上着手,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难的矛盾。4建立完善的就

17、业市场机制。针对就业市场不健全、秩序混乱的局面,政府应制定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培育和建设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新体系,为大学生及单位提供准确及时的需求信息。(四)用人单位方面要摆正用人心态,不能盲目追求高学历,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选拔人才时要诚信要理性。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建立校企合作培养的合作机制。因为毕业生是单位未来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企业要更多地为在校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锻炼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具体的操作能力,为以后找工作积累经验。解决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而绝非一方之力所能及,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使高校毕业生就业

18、难这一根本性问题得到有效地缓解和最后的解决。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地地事,它需要我们各方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就业进入正常的循环轨道。参考文献1 苏健斌. 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EB/OL.2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8年社会蓝皮书EB/OL.3 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 谢卫民,李日京 就业指导-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扬德广.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6 扈中平.陈东升.中国教育两难问题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7朱国仁.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鱿业的问题和对策

19、J.高等教育研究,20038祁型丙 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孙绵涛 教育政策论:具有中国特色社人主义教育政策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附录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问卷访谈问题致谢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间两周的社会实习调查结束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第五组全体成员感谢学校及院系领导、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次弥足珍贵的社会实习机会,同时也对他们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实习,我们小组从选题、资料的收集,主题的讨论与确定,调查问卷的设计与修改到具体实地调查与访谈、调查报告的撰写编排整个过程中,得到了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精心点拨。通过与指导老师

20、的密切联系与配合,整个实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主动,热情饱满,互帮互助,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这次实习使我们小组成员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也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调查问卷存在瑕疵等。但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多问题得以解决。总之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受过冷漠,也感受过成功的喜悦。学习到了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技巧,锻炼了自己,积累了社会经验。 此次社会实习的顺利完成,是我们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感谢我们全体成员!最后,再次谨代表我们小组成员向指导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12.31.202214:3014:30:2322.12.312时30分2时30分23秒12月. 31, 2231 十二月 20222:30:23 下午14:30:232022年12月31日星期六14:3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