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生理学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2525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畜生理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家畜生理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家畜生理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家畜生理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家畜生理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畜生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畜生理学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家畜生理学,10/2/2022,1,第一章 绪论,家畜生理学10/2/20221第一章 绪论,目录,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血液第三章 循环第四章 呼吸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第六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第七章体温第八章 神经生理第九章 内分泌第十章 生殖,10/2/2022,2,第一章 绪论,目录第一章 绪论 10/2/20222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 1,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家畜生理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习方法第二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第三节 细胞膜的结构与物质转运功能第四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0/2/2022,3,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家畜生理学-课件,家畜生理学-课件,(2)慢性实验法是动物

2、预先经外科手术,以暴露、摘除或破坏某一器官或组织,或在其中安置瘘管(如消化管)或埋植电极(如神经组织)等,待手术恢复后,可在比较正常条件下进行长期的系统观察。,第一章 绪论 4,10/2/2022,6,第一章 绪论,(2)慢性实验法是动物预先经外科手术,以暴露、摘除或破坏某,二、学习家畜生理的目的和任务,1、是生产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畜牧生产实践和兽医临床实践的需要而设定的。2、是畜牧兽医、动物检疫等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学科之一。3、畜牧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生产出来更多的畜产品,就离不开畜禽生理的研究,这是养好畜禽的基础。,第一章 绪论 5,10/2/2022

3、,7,第一章 绪论,二、学习家畜生理的目的和任务1、是生产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畜牧,三、怎样学习家畜生理,1、要重视家畜生理的实验课。2、学习生理学要注重理解,不能单纯记忆。3、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相关学科,如解剖学。,10/2/2022,8,第一章 绪论,三、怎样学习家畜生理1、要重视家畜生理的实验课。10/2/2,第二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机体在刺激的作用下,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调节各器官活动的机能。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特点:迅速、准确、作用范围局限、持续时间短。,10/2/2022,9,第一章 绪论,第二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0/2/20229第一章,(二)体液调

4、节由于体液中的因素(化学物质、理化因素),借助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达到特定的靶细胞,调节其活动的过程。特点:缓慢、持久、作用范围广泛、准确性较差。(三)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霞,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的幅度较小,也不灵敏,10/2/2022,10,第一章 绪论,(二)体液调节10/2/202210第一章 绪论,第三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其厚度约710nm。电镜下分为三层,内、外两层着色较深,中间层着色较浅。细胞内的某些细胞器,如内质网、线粒体等也具有三层结构的膜。因此,

5、通常称这种膜为单位膜(生物膜)。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目前认为是液态镶嵌模型即细胞膜的结构是在液态的双层类脂分子中嵌入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球形蛋白质。,10/2/2022,11,第一章 绪论,第三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示意图,糖类,蛋白质,脂质,10/2/2022,12,第一章 绪论,液态镶嵌模型示意图糖类蛋白质脂质10/2/202212第一章,小结:,1、膜成分中的脂质双分子层主要起了屏障作用,是细胞的基架;2、由于脂质分子层是液态的,镶嵌在脂质层中的蛋白质可以在膜脂分子间横向漂浮移位;3、膜中的特殊蛋白质负责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跨膜转运和转换4、膜

6、中的糖链是蛋白质和细胞的特异性的“标志”,作为膜受体的“可识别性”部分,能特异地与某种递质、激素或其他化学信号分子结合。,10/2/2022,13,第一章 绪论,小结:1、膜成分中的脂质双分子层主要起了屏障作用,是细胞的基,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形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 单纯扩散2 易化扩散3 主动转运4 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10/2/2022,14,第一章 绪论,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形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1、单纯扩散,在生物体系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都是水溶液,溶于其中的各种溶质分子,只要是脂溶性的,就可能按扩散原理作跨膜运动或转运,称为单纯扩散。

7、单纯扩散是一种不耗能的过程。,单纯扩散示意图,10/2/2022,15,第一章 绪论,1、单纯扩散在生物体系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都是水溶液,溶于,2、易化扩散,有很多非脂溶性物质,它们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协助下,也能较容易地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移动,这一跨膜转物质浓度的 运动形式称为易化扩散。如形成静息电位的K,易化扩散示意图,10/2/2022,16,第一章 绪论,2、易化扩散有很多非脂溶性物质,它们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3、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目前对于细胞膜上的泵蛋白研究最

8、多的是钠-钾泵蛋白,简称钠泵蛋白。能主动转运Na+、K+。,钠泵活动示意图,10/2/2022,17,第一章 绪论,3、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4、出胞与入胞,细胞对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可通过出胞和入胞进行转运。出胞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活动。入胞和出胞相反,指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如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异物或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10/2/2022,18,第一章 绪论,4、出胞与入胞细胞对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可,第四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细胞的兴奋性1、兴奋性的概念2、刺激与细胞兴奋

9、3、兴奋性的变化,10/2/2022,19,第一章 绪论,第四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细胞的兴奋性10/2/,一、细胞的兴奋性和兴奋,(一)概念1、应激性(兴奋性):是活的机体、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区别)2、可兴奋组织: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细胞3、兴奋性:兴奋性是指活细胞或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细胞具有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4、兴奋: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10/2/2022,20,第一章 绪论,一、细胞的兴奋性和兴奋(一)概念10/2/202220第一,(二)刺激与细胞兴奋,1、刺激的概念凡能引起细胞、组织或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10、 物理性刺激 化学性刺激 生物性刺激,生理学上把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具有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10/2/2022,21,第一章 绪论,(二)刺激与细胞兴奋1、刺激的概念生理学上把能引起组织发生反,2、刺激引起的细胞反应,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的反应有两种形式,即兴奋和抑制。,兴奋:,抑 制:,相对静止,活动状态,活动弱,活动强,活动状态,相对静止(活动减弱),刺激能否对细胞产生反应主要取决于细胞当时的功能状态和刺激的性质、强度和时间,10/2/2022,22,第一章 绪论,2、刺激引起的细胞反应,细胞接受刺激后

11、产生的反应有两种形式,,(三)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0.3ms相对不应期3ms超常期12ms 低常期70ms,10/2/2022,23,第一章 绪论,(三)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0.3ms10/2/202223,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10/2/2022,24,第一章 绪论,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10/2/202224第一章,1、静息电位,(1)静息电位的概念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又称跨膜静息电位)。,极化状态:静息时膜电位呈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静息电位向负值减少方向变化的过程复极化:由去极化状态向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反极化

12、:电位从零向正值方向增加的过程,10/2/2022,25,第一章 绪论,1、静息电位(1)静息电位的概念极化状态:静息时膜电位呈内负,极化状态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10/2/2022,26,第一章 绪论,极化状态10/2/202226第一章 绪论,(2)静息电位的成因静息电位主要是由细胞内K外流所产生的K平衡电位。,细胞安静时内外的离子浓度情况,10/2/2022,27,第一章 绪论,(2)静息电位的成因细胞安静时内外的离子浓度情况10/2/2,静息电位的形成机理,10/2/2022,28,第一章 绪论,静息电位的形成机理10/2/202228第一章 绪论,2、动作电位,(1)动作电位的概念动作

13、电位:是指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发生了从去极化到复极化的一系列膜电位的变化。,10/2/2022,29,第一章 绪论,2、动作电位(1)动作电位的概念10/2/202229第一章,(2)动作电位的成因,在安静状况下受到一次短促的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膜内原来存在的负电位将迅速消失,并且进而变成正电位,即膜内电位在短时间内可由原来的70mV变到+35mV的水平.,10/2/2022,30,第一章 绪论,(2)动作电位的成因在安静状况下受到一次短促的阈刺激或阈上刺,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整个膜内外电位变化的幅度应是100mV,这构成了动作电位变化曲线的上升支;由刺激所引起的这种膜内外电位的倒转

14、只是暂时的,很快就出现膜内电位的下降,并恢复到原有的负电位状态,这构成了动作电位曲线的下降支。,10/2/2022,31,第一章 绪论,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整个膜内外电位变化的幅度应是1,(3)动作电位的扩布 动作电位的引起以及传导的特点是:动作电位一经引起,其波形与幅度基本相同,而与原刺激强度无关,这一特性称为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传导时,其幅度不会因传导距离增大而减小。真实传导。动作电位传导的距离与原刺激强度无关,正常情况下,动作电位一经产生将传遍整个细胞。,10/2/2022,32,第一章 绪论,(3)动作电位的扩布10/2/202232第一章 绪论,扩布机理:局部

15、电流学说,当无髓神经纤维的某一小段受到刺激而产生动作电位后,即该处出现了膜两侧电位的暂时性倒转,由静息时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但和该段神经相邻接的神经段仍处于安静时的极化状态;由于膜两侧的溶液都是导电的,于是在已兴奋的神经段和与它相邻的未兴奋的神经段之间,将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有电荷移动,称为局部电流。,10/2/2022,33,第一章 绪论,扩布机理:局部电流学说当无髓神经纤维的某一小段受到刺激而产生,所谓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际是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的膜部分,使之出现动作电位;这样的过程在膜表面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在整个细胞的传导。,10/2/2022,34,第一章 绪论,所谓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际是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再见!,10/2/2022,35,第一章 绪论,再见!10/2/202235第一章 绪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