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2684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0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ppt课件.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六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第一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特点,1.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2.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3.病程长,随

2、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4.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二、慢性病流行现状,(一)慢性病在世界上流行概括及趋势,据WHO估计,2005年全球全死因死亡数为5800万人,其中死于慢性病的约3500万人,占60%,其中心血管疾病占30%,恶性肿瘤占13%,,根据2011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3600万人死于癌症、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的63%,比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高出两倍多。世卫组织预测,如果目前非传染性疾病的发展势头得不到遏制,从2010年到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的全球死亡率将再上升15%。,80%的慢性病死亡

3、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50%的死亡发生在妇女。,(二)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特点,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2011年5月,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的指出,中国正面临慢性病的严峻挑战。该报告提到的我国死因构成比显示,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约占我国所有死亡的83%,2012年7月卫生部公布,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流行特点:

4、1.高发病率、高死亡率2.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水平不断提高3.慢性病的疾病谱发生变化4.疾病负担不堪重负,(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吸烟饮酒膳食因素静坐生活方式精神、心理失衡,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国内外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在高血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比重占30%40%,生活方式的比重占60%70%。因此,高血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对高血压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疾病负担和死因顺位中均占首位,而高血压是引起该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并发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患具有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高血压防治是当

5、前我国慢性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一)流行病学特征,高血压患病率在世界各国均很高。一般来讲,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患病率越高,但近年来一些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由于国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普及与深入,有所下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在2002年已达18.8%,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我国是高血压的高发国家,且各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北部、西部高,东部、南方低。过去,城市高于农村,现在有些农村局部地区,甚至超过了城市。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今年来年轻人群高血压的增加趋势比老年人更明显,具有年轻化趋势。性别分布在40岁以前

6、男性高于女性,更年期后则差别消失或女性高于男性。,(二)危害,开始几年或十几年没有明显症状,但高血压使血管和心脏长期处于紧张和高负荷状态,由此引起全身血管的损伤及心室肥厚,导致脑卒中、冠心病、肾病、眼底动脉硬化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近来的疾病统计表明,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超过250万300万,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大的危险因素,尤其值得强调的是,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第一原因。,(三)危险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高盐饮食,蔬菜、水果摄入量少,肥胖,体力活动过少,精神高度紧张,过量饮酒,(四)预防与控制,限制钠盐摄入量 爱斯基摩人每日的盐摄入量极低,几乎没有高血压患者。

7、 我国人群食盐摄入量北方12g18g,南方7g8g。,日本北部摄盐量每人每天30克,结果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被称为“高血压王国”和“脑卒中王国”。牙买加某岛每天摄盐小于2克,则无高血压的发生。,WHO建议每人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在6g以下。这里的6克不仅指食盐,还包括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和食品中的盐量。,哪些食物含盐多?,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补充钾、镁离子有研究表明,素食者的血压通常比一般人低。富含蔬菜和水果的饮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限制饮酒与戒酒适度的饮酒可降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但当饮酒量超过每日40ml酒精时,饮酒量和血压间呈正相关,RR为57,且可减弱降

8、压药的降压效果。长期大量饮酒还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减轻体重肥胖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减少体重还可增强降压药的降压效果。饮食过量和缺乏体力劳动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体力活动过少可引起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以及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从而导致高血压发生。坚持适度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和提高免疫力。,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运动换取健康。,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紧张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长期焦虑、烦恼等不良情绪,容易引发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情绪长期不稳定也会影响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严重者可引发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9、血脂异常的预防与控制,血脂主要指血浆内的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 。血脂虽仅占全身脂类的极小部分,但因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故备受公众关注。这些脂类须与血液中的蛋白质结合,才能在血液中被转运,故高脂血症被称为高脂蛋白血症。又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也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所以“ 高脂血症”改称“血脂异常”更为合适。,血脂异常在我国已不少见,据调查成人中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18.6%,高TC为2.9%,高TG为11.9%,低HDL为7.4%。而且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一)流行病学特征,与西方人群的差异:我国主要以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

10、脂蛋白为主;西方人群以高总胆固醇为主。男性高于女性,中老年高于青年。城市高于农村。,(二)危害,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形成的必要因素,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三)危险因素,饱和脂肪的过度摄取身体活动不足超重与肥胖吸烟,由于食物供应的不断丰富,人们偏离“平衡膳食”的食物消费行为日益突出,肉类和油脂消费增加,谷类消费明显下降。,我国居民每周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不足1/3,其中3049岁的中年人锻炼的比例最少。,中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均占全球1/3以上。吸烟可导致LDL-C升高,HDL-C降低,并可使体内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硬化。,(四)预防

11、与控制,膳食指导限制总热量,减少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合理的膳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如不吃宵夜、晚餐简单少量、食用V-C、膳食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食物、少饮酒、少甜食等等。,生胆固醇指数与食物的选择: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约80%90%来自体内肝脏的合成,而从摄入食物中吸收的仅占10%20%,选择食物时,需关注生胆固醇指数(食物摄入后引起血升高的一项生理指标)。,食物生胆固醇指数、胆固醇含量的比较,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半颗蒜头(整颗更好),可帮助某些人降低10%的胆固醇,而且还能降低血压。蒜头里有益健康的活性成分是蒜氨酸。,洋葱也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压,并有降低血液粘度的功效,作

12、用和药物阿司匹林颇类似。,减轻体重肥胖可引起一系列激素与代谢紊乱,主要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直接或间接对血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体力活动及运动指导运动有助于改善人体脂质代谢运动可改变心肌代谢状况运动可改善肺功能状况运动可使肌肉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运动可使心情松弛、愉快,戒烟忌酒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围血管收缩和心肌应激性增加,使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不适当饮酒能使心功能减退,对胃肠道、肝脏、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损害,应绝对戒烟忌酒。,适量饮茶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有增强血管柔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碱能兴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疲劳和具有利尿作用。适量饮茶

13、能消除油腻饮食而减肥。但过多喝浓茶,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对身体有害。,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7%。2007年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均逐年增加。印度、中国、美国是三大糖尿病大国。,(一)流行病学特征,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城市高

14、于农村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增高,40岁以后急剧升高女性高于男性,(二)危害,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三)危险因素,遗传因素还未找到遗传规律或易感基因,认为它是一种在多个易感基因的遗传背景下,由环境因素和生活方而引起式的负荷,环境因素膳食不合理(能量过多、动物性脂肪过多)肥胖体力活动过少紧张的工作和生活高龄,(四)预防与控制,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合理控制总能量小碗盛饭盛菜油炸食品、甜点心、含糖饮料等高热量食物要重视提倡剩饭,不鼓励把饭吃光

15、每餐七八成饱,合理分配三大生热营养素的比例每日进食充足的蔬菜和适量的水果高纤维素与低盐饮食限制饮酒,减肥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国内外各种大型研究都证明肥胖人群发病风险高于一般人群。其主要危害是产生胰岛素抵抗性。急速减肥对身体造成过重的负担,不容易坚持下去,而且易反弹。合理的减肥应控制在每月12kg为宜,且长期坚持下去。,增加体力活动可消耗血糖、减少体内脂肪蓄积,增加肌肉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机体的总的代谢功能。,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一)流行病学特征,在过去30年间,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暴露于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人口基数过大,在未来几十年里,将继续上升,将成

16、为疾病防治中的主要问题。,我国高发癌谱变化趋势明显,20世纪70年代主要癌症死亡顺位为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及宫颈癌;2000年演变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最明显的是宫颈癌,上升最明显的是肺癌,农村癌症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城市,是当地农民因病致贫及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二)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常见恶性肿瘤遗传因素的效应,常见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三)预防与控制,第一级预防控制吸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控制吸烟实践已证实,控制吸烟可减少80%以上的肺癌和30%的总癌症死亡,同时还可减少慢性肺病、脑卒中和肺结核等。全球现在如果烟草消费减半,2025年以前将

17、防止2000万3000万 食欲烟草所致疾病。控制吸烟应是癌症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策略,也对减轻我国总的疾病负担举足轻重。,我国的控烟策略:1)加强烟草控制中的综合性立法建设,如提高烟草制品的税率;禁止各种烟草广告及赞助、促销活动;扩大禁烟的公共场所;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2)制定完整的传播策略,开展强有力的控制吸烟健康教育。3)开展综合行社区干预活动,控制烟草流行,如创建无烟教室、无烟学校、无烟单位,开展戒烟竞赛活动。,我国的控烟措施:吸烟者个人戒烟、创造不利于吸烟的环境。,合理膳食从世界范围看,饮食不合理是仅次于吸烟的第2个重要的、可避免癌症发生的原因。人类癌症中约有1/3与膳食不当有关。,控制感染感染与癌症关系密切,如乙肝与原发性肝癌,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HPV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消除职业危害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职业危害及由此所致癌症呈严重态势。,第二级预防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筛检、定期健康检查、自检等等。,第三级预防对癌症病人提供规范化诊治方案和康复指导。注意临终关怀,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