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业培训资料.doc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山西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培训资料山西省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O四年十月目 录第一部分 服务业普查任务的总体说明 (1)第二部分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划分规定 (4)第三部分 法人单位基本情况和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5)第四部分 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 (6)第五部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 (11)第六部分 第一次经济普查若干问题的规定(18)附录:1.服务业普查基层表表式(23) 2.服务业普查综合表上报表式(30)第一部分 服务业普查任务的总体说明一、实施范围这里所讲的服务业,是指除交通运输和
2、电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企业以外的其他服务业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仓储业,以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金融业(不含典当)和邮政业按照经济普查部门实施办法具体组织实施。二、普查基层表及汇总上报表表种(一)基层表表种:包括服务业企业一套表、行政事业单位一套表,共两套8张表(见附录2)。1.服务业企业一套表:法人单位基本情况(601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602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60
3、2-1表)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G626表)2.行政事业单位一套表:法人单位基本情况(601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602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602-1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G627表)(二)综合汇总表上报表式: 共7张(见附录3)。1.法人单位及产业活动单位综合表2.按机构类型分组的法人单位综合表3.按机构类型分组的产业活动单位综合表4.法人单位基本情况综合表5.多产业法人单位所属产业活动单位情况综合表6.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表7.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综合表三、普查基层表的填写规定1.普查表包括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的时间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的调查年度为2
4、004年。2.普查表的各个项目以及编码都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工整、清晰地填写;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3.在填写普查表的属性标识时,首先在选中的属性代码上划圈,然后在中填写代码,每中只填一位数字。4.普查表中,凡限某一行业或某类单位填报的项目,其他行业或单位免填,代码不需填“”。5.法人单位各类表中的经济指标(从业人员数、财务状况等)应填写包括所有产业活动单位的全部数据;产业活动单位表中的经济指标只填写本单位的数据。6.普查表内所有价值量指标均以人民币“千元”为计量单位(个体经营户表中价值量指标以人民币“元”为计量单位);凡以外币形式计算的价值量指标,均
5、以2004年年末汇率折合成人民币填写;所有数字一律取整数,凡未满一个计量单位的,应四舍五入,不留小数。7.在普查表的下角列示的“本单位实填种表”、“共页,第页”,每个单位必须按表逐张填写。四、资料上报时间各市上报服务业企业一套表、行政事业单位一套表的时间为2005年4月底之前。 第二部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划分规定内容详见山西省第一次经济普查实施办法第页至页。第三部分法人单位基本情况和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内容详见山西省第一次经济普查实施办法第页至页。第四部分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一、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表的填报对象和范围服务业企业
6、财务状况表的填报范围包括:以下行业中的企业和除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各类单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仓储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典当业。二、服务业企业要填报的4张表法人单位基本情况(601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602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602-1表);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G626表)。 三、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表的指标解释(一)资产负债类指标1.固定资产原价(23):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
7、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实际工作中,把固定资产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土地(指过去已经估价单独入帐的土地)、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指企业在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的年末数填列。2.本年折旧(24):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随着其磨损而逐渐转移的价值,这部分转移的价值叫折旧费。本年折旧是指企业在报告年度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
8、中“固定资产折旧”项的数值填列。若企业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该指标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年增加数填列。3.资产总计(25):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的年末数填列。4.负债合计(26):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偿还形式包括货币、资产或提供劳务。负债一般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
9、限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予提费用以及按国家规定提取的应付福利费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项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合计”的年末数填列。5.实收资本(27):是指投资人实际投入的资本(或股本),包括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的投入。实收资本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的年末数填列。6.国家资本(28):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
10、或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对企业形成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7.集体资本(29):指由本企业职工等自然人集体投资或各种机构对企业进行扶持形成的集体性质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8.法人资本(30):指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9.个人资本(31):指自然人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10.港澳台资本(32):指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11.外商资本(33):指外国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
11、列。(二)损益及分配类指标12.营业收入合计(34):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度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利益的总流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使用费收入等。由于企业往往同时从事多种经营活动,因此,营业收入按在的经营活动中所占比重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前者通常是指来自主要业务的收入,后者是指来自非主要业务的收入。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有关指标计算填列。13.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35):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总额。比如:租赁公司的租赁费收入,广告公司收取的广告制作收入。此项目应根据相关行业的“产品销售收
12、入”、“商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经营收入”、“工程结算收入”等科目发生额填列。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相关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工程结算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经营收入等项目发生额的本年累计数计算填列。14.主营业务成本(产品销售成本)(36):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计算填列。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主营业务成本”本年累计数代替。15.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37):指企业日常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和
13、教育费附加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本年累计数填列。16.费用合计(营业费用或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8):这里是指期间费用,指企业当期发生的必须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主要包括营业费用或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通常包括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以及为销售商品本企业商品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以及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差旅费、办公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等业务费用),企业应设置“营业费用”总分类帐。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
14、生的经营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提取的坏帐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
15、关的手续费等。为购进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按规定应予以资本化的部分,不属于财务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营业费用”(或“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本年累计数计算填列。17.营业利润(39):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由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和期间费用构成。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根据会计“损益表”中对应指标年末累计数填列。18.利润总额(40):指企业在生产
16、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包括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退回的增值税、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并按期由国家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得的收益与损失的差额。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支的差额。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根据会计“损益表”中的对应指标本年累计数填列。(三)从业人员劳动报酬(41):指在报告期内支付给本单位
17、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工资、福利费、奖金、津贴及各种补助。根据会计“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计算填列。注意,不能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填报。(四)劳动、失业保险费(42):指企业向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公司为本单位职工支付的劳动保险、待业保险的费用。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等科目中的相关项目归纳计算填列。(五)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94):指年内各月平均拥有的人数。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月平均从业人数+2月平均从业人数+12月平均从业人数)12 其中:月平均从业人数=(月初从业人数+月末从业人数)2四、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表填写说
18、明 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普查指标基本上采用了服务企业会计报表的原始项目和会计核算数据,资料来源和填报方法较为简单。(一)资产负债类指标 资产负债指标的填报方法可分为两种情况:1.对于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服务企业:资产负债类指标可以直接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对应项目填报。实收资本及其构成指标根据服务企业资本金核算资料分析填报。2.对于资产负债核算不规范的服务企业:资产负债类指标根据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各种借款、预收款、应付款项等有关资产负债核算项目,结合指标含义分析计算填报。 (二)损益及分配类指标 损益及分配类指标根据服务企业损益表(或利润表)、费用表内容,结合不同服务企业会计核算基础设计的,其资料来源
19、主要来源于企业损益表(或利润表)、相关费用表及其他收支核算资料。填报方法分为两种情况:1.编制损益表(或利润表)、费用明细表的企业:损益及分配类指标直接根据服务企业损益表(或利润表)对应项目直接填报。2.损益表(或利润表)、费用表编制不规范的企业:损益及分配类指标根据服务企业各项经营收入、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支出、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如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但不包括应交所得税)、利润等核算资料分析计算填报。 (三)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填报方法分为两种情况:1.对于会计核算比较健全的企业:根据服务企业会计核算中“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帐目的贷方累计发生
20、额数据,以及在费用中支付给劳动者的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出差补助、交通补助、公费医疗等项目全年累计发生数计算填报。在计算填报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时,不能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项目数据填报。2.对于会计核算基础较差的企业:根据服务企业本年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奖金、补助等各种劳动报酬数据填报。 (四)劳动、失业保险费 劳动、失业保险费根据服务企业在管理费用(或相关费用)项目中向保险公司、劳动部门等部门为劳动者支付的劳动保险费用和待业保险费用数据填报。 (五)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填报: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月平均从业人数+2月平均从业
21、人数+12月平均从业人数)12 其中:月平均从业人数=(月初从业人数+月末从业人数)2 (六)表内及表间平衡关系1.法人单位名称和法人单位代码必须与法人单位基本情况(601表)的法人单位名称和法人单位代码一致2.固定资产原价本年折旧3.实收资本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4.营业收入合计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合计(601表)的全年营业收入合计主营业务收入(601表)的主营业务收入5.允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小于0,并用“”号表示7.从业人员劳动报酬0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填报对象和范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的填报范围包括:公共管理和
22、社会组织行业中的法人单位以及以下行业中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法人、民办非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机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仓储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二、行政事业单位要填报的4张表法人单位基本情况(601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602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602-1表);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G626表)。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的指标解释和填写说明1.年末资产(01):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
23、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取自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年末数。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强调作为资产的资源必须能为单位的业务活动提供服务。而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会计中,强调作为资产的资源必须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2.固定资产原价(02):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该指标根据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资料计算填列。取自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原值年末数。3.上年结余(03):指行政、事业单位上年结转本年的经常
24、性结余、专项结余及经营亏损。4.本年收入合计(04):指行政事业单位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取自收入决算表中的本年收入合计。行政单位收入是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行政单位没有营业收入。在事业单位中,收入可按其来源分类。主要有: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专项收入、基建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在确认经营收入时,应注意以下
25、两个问题。(1)经营收入是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不是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例如,科研事业单位对社会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属于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科研单位为有关单位提供科研服务取得的收入,只能作为事业收入,而不能作为经营收入处理。(2)经营收入是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不是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5.财政拨款(05):指单位本年度实际收到的本级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拨款和基金预算拨款。一级预算单位收到的应拨给下级单位使用的款项,年终决算时尚未拨出的,要编制本报表时列为本单位财政拨款。6.上级补助收入(06):填列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7
26、.事业收入(07):填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8.经营收入(08):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9.本年支出合计(09):指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支出情况,包括基本出、项目支出(包括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事业单位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结转自筹基建。行政单位的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事业单位支出的特点,在于它同单位的收入不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支出和收入在数量上没有严格的比例关系。在事业单位中,支出可按其用途分类。主要有:拨出经费、拨出专项款、事业
27、支出、经营支出、专项支出、基建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根据2004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的目级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这些科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不包含基本建设项目支出的情况。 政事业财务状况表的单位,要将单位开展工作或业务活动过程中所有经费收入与支出的总数量填报到普查表中。一些填报单位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如有的资金来自国家财政、有的来自地方财政、有的来自国际组织或其它机构)而分设帐户,在填报普查表时,要将填报单位的所有不同帐户合并汇总后上报。10人员支出(10):指单位支付给在职职工和临时
28、聘用人员的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具体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和上述未包括的人员支出。取自人员经费支出决算表中的本年人员经费支出合计。11.公用支出(11):指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具体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暧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及上述科目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取自公用经费支出决算表中的本年公用经费支出合计。12福利费(12):反映单位根据国家统一规定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
29、提取的福利费。取自公用经费支出决算表中日常公用支出(或公务费)下的明细科目。13劳务费(13):指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用,如翻译费、咨询费、手续费等。取自公用经费支出决算表中日常公用支出(或公务费)下的明细科目。14.就业补助费(14):指支付给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残疾人、退伍军人的就业补助费。取自公用经费支出决算表中日常公用支出(或公务费)下的明细科目。15取暖费(15):指单位取暖用燃料费、热力费、炉具购置费、锅炉临时工工资、节煤奖以及由单位统一支付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宿舍取暖费等。取自公用经费支出决算表中日常公用支出(或公务费)下的明细科目。16差旅费(16):指单位工作人员出差、出
30、国的住宿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干部及大中专学生调遣费,调干家属旅费补助等。取自公用经费支出决算表中日常公用支出(或公务费)下的明细科目。17各种设备、交通工具及图书资料购置费(17):指单位购置办公家具、一般办公设备、专用设备、交通工具的支出,以及购置按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类图书、资料的支出。取自公用经费支出决算表中日常公用支出(或公务费)下的明细科目。18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8):指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和其他未包括在上述科目的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取自人员经费支出决算中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合计。19助
31、学金(19):指支付给各类学校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学生贷款贴息、出国留学(实习)人员生活费,青少年业余体校学员伙食补助费和生活费补贴,以及按协议由我方负担或享受我方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修生生活费等。取自人员经费支出决算中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中明细科目。20抚恤和生活补助(20):指按规定支付给烈士家属、牺牲病故人员家属的一次性和定期抚恤金,革命残疾人员的抚恤金,离退休人员等其他人员的各项抚恤金;优抚对象定期定量生活补助费,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不含代缴和社会保险费),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和遗属生活补助,因公负伤等住院治疗、住疗养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长期赡养人员补助费;城
32、乡贫困人员、灾民、归侨、外侨及其他人员的生活救济费,包括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费,随同资源枯竭矿山破产但未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矿山所属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的生活费,农村五保户、贫困户、麻风病人的生活救济费,精减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费等。取自人员经费支出决算中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中明细科目。21收支结余(21):指行政(事业)结余和经营收支结余的合计项。行政(事业)结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各项事业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经营收支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年度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可根据“收入支出决算表”中的“收支结余”项填列。22经营税金(限事业单位填)(22):指事业单位提供劳务
33、或销售产品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23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94):指年内每月平均拥有的人数,其计算公式为: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月平均从业人数+2月平均从业人数+12月平均从业人数)12 其中:月平均从业人数=(月初从业人数+月末从业人数)2四、填表说明 政事业财务状况表的单位,要将单位开展工作或业务活动过程中所有经费收入与支出的总数量填报到普查表中。一些填报单位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如有的资金来自国家财政、有的来自地方财政、有的来自国际组织或其它机构)而分设帐户,在填报普查表时,要将填报单位的所有不同帐户合并汇总后上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
34、比较正规,财务基础较好,有会计资料的单位,可直接取自会计报表的相应科目。其数据来源于以下几种会计表式: 1.资产负债表 2.收入支出表3.支出明细表无会计资料的单位,可参照会计科目的相应指标解释内容收集资料。五、表内及表间平衡关系 1法人单位名称和法人单位代码必须与法人单位基本情况(601表)的法人单位名称和法人单位代码一致2年末资产固定资产原价3本年收入合计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4本年支出合计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5公用支出福利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取暖费+差旅费+各种设备、交通工具及图书资料购置费6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助学金+抚恤和生活补助7上年结余
35、+本年收入合计=本年支出合计+收支结余8本年收入合计、本年支出合计和其中:人员支出、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必填指标。 必填指标可保证指标的总量规模和相应的结构。第六部分第一次经济普查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普查时点和普查工作步骤(一)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以2004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调查2004年度的资料。(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分为五个阶段。2004年12月底前为准备阶段;2005年1月至5月为填报阶段;2005年2月至8月为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2005年9月至2005年底为数据评估和发布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上半年为资料开发应用、工作总结和评比表彰阶段。二、有关部门的普查任务
36、铁道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邮政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等七大系统在山西境内的单位按照山西省第一次经济普查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本系统的经济普查工作,负责完成省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的普查任务。组织实施办法详见山西省第一次经济普查实施办法中经济普查部门实施细则。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划分中特殊情况的处理(一)企业集团或大型联合企业等下属的多级法人单位,应分别单独填报法人单位普查表,其各项指标只包括本级法人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的数据。(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中国卫星通信等公司的省、地(市)
37、级分支机构视同法人单位,向当地普查机构报送法人单位普查表;县(市)级及以下分支机构作为产业活动单位,向当地普查机构报送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邮政局系统的省、地(市)级分支机构视同法人单位,分别向主管部门经济普查机构及地方同级经济普查机构报送部门方案规定的财务状况表,并填报当地普查机构布置的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上述法人(含视同法人)单位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填报当地普查机构布置的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上述系统的县(市)级及以下分支机构作为产业活动单位,填报当地普查机构布置的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系统的证券业法人单位,向证券业经济普查机构
38、和地方同级普查机构报送证券业普查方案规定的财务状况表,并填报当地普查机构布置的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其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填报当地普查机构布置的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下属的原为法人企业但重组后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仍视为法人企业,在其所在地填报法人企业普查表;公司总部作为法人填报普查表时,不应包括下属视同法人的企业的有关数据。(五)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发电厂、省级电力(供电)分公司视同法人单位,填报法人单位普查表;地(市)级、县(市)级供电局作为产业活动单位,向所在地普查机构报送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六)城镇街
39、道办事处视同法人单位填报普查表。(七)县级行政机关下属的各类站所、中心小学、卫生院等,凡符合法人单位条件的,作为单独的法人单位;不符合法人单位条件的,作为县级行政机关的产业活动单位。(八)单位内部食堂、幼儿园、浴室等,如主要为本单位提供服务,即使有部分对外经营活动,也不作为产业活动单位。四、普查登记的地域原则普查原则上按行政区域组织实施。法人单位在其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普查登记,但建筑企业在法人单位注册地进行普查登记。五、按法人类别填报普查表的问题(一)企业法人按主要业务活动所属的行业类别确定应填报的普查表种类。(二)机关法人、社团法人、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填报行政事业单位普查表。(三)事业
40、单位法人、其他法人(除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中,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填报行政事业单位普查表,其余单位填报相应的企业普查表。实际从事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和电信业、住宿餐饮业等活动的事业单位,虽然执行事业会计制度,但应填报相应的企业普查表。六、单产业法人单位和多产业法人单位填报普查表问题(一)单产业法人单位(无下属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填报法人单位普查表,免填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及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二)多产业法人单位(具有多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填报法人单位普查表,填报的各项指标应包括其全部产业活动单位(包括跨县的产业活动单位)的数据;法人单位本部及下属产业活动单位还要分别
41、填报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其中: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以外的法人单位附营的批发零售或住宿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还要填报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附营的住宿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填报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中的住宿餐饮业部分;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附营的批发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填报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中的批发零售业部分。七、跨地区(县、市、区)产业活动单位填报问题跨地区(县、市、区)产业活动单位采取双重报送原则:一方面向法人单位报送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另一方面,按产业活动所在地普查机构的要求向当地报送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但不上报上级普查机构。地方普查机构对本地法人在外地的产业活动单位以及
42、外地法人在本地的产业活动单位应分别进行汇总,以满足地方统计的需要。八、含有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的第一产业法人单位的填报问题含有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的第一产业法人单位,负责向法人单位所在地普查机构报送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下属的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及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九、普查资料报送问题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从县级开始分专业进行审核和汇总,逐级报上级普查机构。十、数据质量控制(一)数据质量控制要贯穿于普查的全过程。各级普查机构必须制定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并指定专人负责、指导和检查质量控制工作。(二)从上至下逐级培训普查人员,确保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持证上岗。特别要加强
43、对基层单位填报人员的培训。(三)清查摸底要确保调查单位不重不漏,并准确界定发放普查表的种类。(四)对内部组织结构比较复杂的多产业法人单位,必须派人进行指导,保证填写内容有根有据,防止出现逻辑性和技术性差错。(五)县级普查机构对已填好的普查表要做到“三核对”:部分属性指标与执照或审批手续核对;法人单位所属产业活动单位数与收到的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张数核对;表之间关联指标核对。(六)收回的普查表应按法人单位分类装订,并在每份表上编写顺序号,以备录入后审核和改错。普查表应进行人工审核,审核合格的表应由审表人签字。(七)要严格按照山西省经济普查数据处理方案的要求进行数据录入及处理;建立数据录入岗位责任制
44、,录入员必须对录入的数据与调查表进行核对,审核无误后签字;对全部数据必须进行计算机审核并校正错误,校正情况要有记录和签字。(八)要按照综合表要求进行汇总,并对汇总结果的逻辑性和客观性进行判断,有问题的应查明原因并核查校正,校正情况要有记录和签字。十一、数据验收上一级普查机构负责验收下一级普查机构上报的普查数据,验收合格后,由验收负责人签字。对数据质量有问题的报表,退回报送单位复查校正后重报,直至验收合格为止。十二、事后数据质量抽查评估省经济普查办公室统一组织市级数据质量的抽查。以市为总体,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若干县区和普查小区,检查其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漏报率;再从抽中的普查小区中按照一定比
45、例抽取调查表,检查数据的差错率。省对市数据质量抽查方案另行制发,市以下数据质量抽查办法参照省级确定。各级普查机构都要对本级经济普查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并写出数据质量评估报告。附录1:服务业普查基层表表式法人单位基本情况年表号:表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文号:国统字(2004)69号有效期至:2005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01法人单位代码02法人单位名称: 03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04单位所在地及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代码(普查机构填写)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区、市、州、盟) 县(区、市、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