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3205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9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7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7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7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7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吉林省梓楗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1.1 评估依据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 年7月1日、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尾矿库重大风险源识别、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等。1.2 尾矿库基本信息 吉林省梓楗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尾矿库(原料堆场)工程位于吉林省磐石市石咀镇与富太镇交界处,行政区及林业归两个镇分别管辖。矿区地理座标为:东经12610301261315;北纬430245430430。尾矿库位于磐石市北东30方位17km处,位于吉林省三河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小红石砬子铅锌矿采选工程选矿厂东北侧约1.2Km,

2、尾矿库南侧有乡镇级水泥公路,小红石砬子铅锌矿西侧有吉沈铁路、磐石吉林省级公路构成南北向交通大动脉,交通极其便利。该尾矿库设计等别为五等,尾矿坝的重要性级别为5级,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渗流及稳定计算指标参考类似矿山及设计规范提供的尾矿砂平均物理力学指标。渗流及稳定分析均采用河海大学的商业软件Autobank6.06进行。1.3 尾矿库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该尾矿库库区位于长白山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吉林哈达岭山脉北西侧的低山区。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起伏较大,沟谷多呈“U”型谷。库区内大面积为次生灌木林、人工落叶松林和农作物覆盖,仅陡坡、冲沟、山顶有部分基岩露头。库区水

3、系属松花江水系,多为35级支流,最大河流为富太河,经由石咀镇汇入柳阳水库后,由北西向南东流去,水系多为季节性河流或树枝状冲沟。库区位于吉林省中部,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湿润、半湿润季风带。四季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4.36.7,最高月平均温度23(7月) ;最低为-16-17(1月) 。无霜期为125天,每年10月中、下旬降雪,冰冻期为11月份至翌年4月中旬,最大冻土层深度约1.8m,年平均降水量470.4880.5mm(19581988) ,多集中在78月份.1.4 尾矿库涉及特征污染物情况本企业尾矿虽然采用压滤干堆的方式贮存,但其中还是含有小量氰根(N+)。降入尾矿库内的雨水浸泡尾矿

4、后,含有氰根(N+)。经过澄清、渗滤,在尾矿库内经过自然曝气,自净、沉降后,其中有害成分进一步降解。澄清水通过排水构筑物、进入坝后集水池,再返回选矿厂高位水池供生产再利用。这一循环系统防止废水外排,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此外,尾矿细小的颗粒可能造成粉尘污染,尾矿颗粒细度达0.074mm左右,遇到干旱大风天气极易被大风吹动,造成污染,预防粉尘污染的办法是,在干旱大风天气应及时对裸露的尾砂面进行喷淋,坝外坡采用山坡土石护坡。1.5 生产工艺吉林省梓楗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尾矿库采用全泥氰化炭浆法提金工艺生产成品金,尾矿浆体通过压滤设备脱水后,滤液返回选厂循环使用,滤饼含水率不大于20%,经皮带运至

5、尾矿库后,采用装载机进行倒运、摊铺、碾压堆存,堆存次序依照从西南侧至东北侧,并形成坡向排水井的堆积坡。1.6 生产安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实际,本企业详细制定了吉林省梓楗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尾矿库安全管理制度。(1)尾矿库管理。明确了总经理是尾矿库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划分尾矿设施安全管理部门和选冶车间、班组的主要职责,建立了尾矿库相关管理档案。(2)尾矿库排放与筑坝。对尾矿坝滩顶高程提出必须满足生产、防汛、冬季冰下放矿和回水的要求;同时,尾矿筑坝必须有足够的安全超高和下游坝面坡度。(3)尾矿库水位控制与防汛。明确遵循控制尾矿库水位的原则和汛期应采取的防汛工

6、作措施。(4)排渗设施管理与渗流控制。要求尾矿坝排渗设施的增设或更新必须由公司并经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批准。排渗设施属隐蔽工程,必须按设计要求填写隐蔽工程施工验收记录,并绘制竣工图。1.7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尾矿库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和尾矿设施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等有关技术规定,做好尾矿浓缩分级,回水利用、防汛渡汛、抗震等安全检查和检测工作。(2)在生产过程中对尾矿库的管理严格遵守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20号)中的有关规定,注意尾矿坝的定期观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

7、以解决,防患于未然。(3)对尾矿库防护的稳固性,尾矿库的排水沟,确保尾矿库具有抗击特大暴雨洪流冲击与防止洪流漫顶溃坝的能力。(4)尾矿库按当地200a一遇特大暴雨与基本地震烈度设防加固,坝体防护应采用5060cm厚浆砌石块。坝高在满足尾矿渣堆放情况下,还应考虑预留出当地最大暴雨时,库区每日可承接降水量的高度,确保任何条件下,均能把暴雨量拦截在库区之外,并经排洪沟畅顺地排至库区之外,使其不能汇入库区。(5)在尾矿库服务期满后,应对尾矿坝做最后的修整加固,疏通排、渗水系统,夯实或用石块铺压坝首顶面,防止雨水冲刷。对尾矿库进行闭库,并及时制定尾矿库闭库后的生态恢复方案,按照关于尾矿库闭库安全验收工作

8、通知加以验收;另外,尾矿库闭库后要重新启用、加以开发利用或改作他用时,必须经过可行性设计论证,并报环保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审查批准。2、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应急反应险情发生后,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小组立即形成,由应急指挥组组长统一发布应急指挥命令;现场抢修组负责协调、配合抢险单位实施应急抢险工作,以及在应急情况下现场人员的疏散;安全监护组负责现场安全警戒线的设置,并配合相关单位实施应急救援;通讯联络组负责建立抢险单位、救援单位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络;后勤保障组负责抢险物资组织,后勤、车辆的保障。 尾矿库发生溃坝后的应急措施发生尾矿库溃坝事故后,应及时通知地方政府,由地方政

9、府组织人员对溃坝事故进行紧急预案,尽量使影响最小化;根据尾矿库溃坝的程度,对尾坝库中残存的尾矿,制定修筑低堰、钢网水泥喷浆、修筑低坝、修复尾矿坝的修复方案,项目运营过程中必须储备应急资金。1.8 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本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了必要的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装备。根据该库的需要与特点,储备了必要的装备,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并补充完善应急救援力量。并到当地应急指挥中心统一登记、建档可供应急响应使用的特种应急救援装备和存放单位,建立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队伍以本企业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基础,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开展培训、演练,做到反应快捷,常备不

10、懈,并与有关施工单位签定协议,必要时,调动其参加救援。 1.9 现有相关环境安全管理制度情况针对尾矿库的安全生产管理,本企业制定了矿业尾矿库危险地段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矿业尾矿库防震与抗震安全管理制度、矿业尾矿库防汛措施和排洪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矿业尾矿库水位控制安全管理制度、矿业尾矿输送安全管理制度、矿业翻斗车司机岗位职责管理制度、矿业水泵工岗位职责管理制度、矿业巡坝工岗位职责管理制度、矿业尾矿库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矿业尾矿库环保监测管理制度、矿业尾矿库安全检查制度、矿业尾矿库日常巡查和定期观测制度、矿业尾矿库防洪安全检查制度、矿业尾矿库坝体安全检查制度、矿业尾矿库库区安全检查制度、矿业尾

11、矿库安全绩效监测制度、矿业尾矿库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矿业尾矿库渗流控制和排渗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等环境安全管理制度。1.10 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尾矿库的环境危害性(H)、周边环境敏感性(S)、控制机制可靠性(R)三方面(图 2)进行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尾矿库环境风险的等级划分指标体系控制机制可靠性(100分)周边环境敏感性(S)(100分)环境危害性(H)(100分)1.10.1 尾矿库环境危害性评估情况采用评分方法,对类型、性质和规模三方面(表 1)指标进行评分(各指标评分方法详见附录 B)与累加求和,评估尾矿库环境危害性(H)。表 1 尾矿库环境危害性(H)等别划

12、分指标体系序号指标项目指标分值自评分值 1尾矿库环境危害性类型矿种类型/固体废物类型/尾矿(或尾矿水)成分类型48482性质特征污染物指标浓度情况浓度倍数PH值 803指标最高浓度倍数1404浓度倍数3倍及以上指标项数605规模现状库容246 危害性H54依据尾矿库环境危害性等别划分表(表 2),将环境危害性(H)划分为 H1、H2、H3三个等别。表 2 尾矿库环境危害性(H)等别划分表尾矿库环境危害性得分(D H )尾矿库环境危害性(H)等别代码D H 60 H130 D H 60 H2D H 30 H3由H=54可知,尾矿库环境危害性得分30DH=5460,故本企业尾矿库环境危害性(H)等

13、别代码为H2。1.10.2 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评估情况采用评分方法,对尾矿库下游涉及的跨界情况、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周边环境功能类别情况三方面(表 3)指标进行评分(各指标评分方法详见附录 C)与累加求和,评估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S)。表 3 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S)等别划分指标体系序号 指标项目指标分值自评分值1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下游涉及的跨界情况涉及跨界类型1802涉及跨界距离603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5404周边环境功能类别情况水环境下游水体地表水905海水6地下水607土壤环境418大气环境30周边环境敏感性(S)1 依据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等别划分表(表 4),将周边环境敏

14、感性(S)划分为 S1、S2、S3 三个等别。表 4 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S)等别划分表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得分(D S)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S)等别代码D S 60 S130 D S 60 S2D S 30 S3由S=1可知,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得分DS30,故本企业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S)等别代码为S3。1.10.3 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性评估情况采用评分方法,对尾矿库的基本情况、自然条件情况、生产安全情况、环境保护情况和历史事件情况五方面(表5)指标进行评分(各指标评分方法详见附录D)与累加求和,评估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R)。表 5 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性(R)等别划分指标体系序号 指

15、标项目指标分值自评分值1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性基本情况堆存堆存种类1.502堆存方式103坝体透水情况204输送输送方式 1.505输送量 106输送距离 1.507回水回水方式108回水量 0.509回水距离 1010防洪库外截洪设施2011库内排洪设施2012自然条件情况是否处于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评定为“危害性中等”或“危害性大”的区域,或者处于地质灾害易灾区、岩溶(喀斯特)地貌区。9013生产安全情况尾矿库安全度等别 15014环境保护情况环保审批是否通过“三同时”验收8015污染防治水排放情况3016防流失情况 1.5017防渗漏情况 2.5018防扬散情况1.5019

16、环境应急环境应急设施事故应急池建设情况5020输送系统环境应急设施建设情况2021回水系统环境应急设施建设情况1.5022环境应急预案6.51.523环境应急资源 20.524环境监测预警与日常检查监测预警 2025日常检查20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环境安全隐患排查 3026环境安全隐患治理2.502728近三年来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行为或与周边存在环境纠纷7029历史事件情况近三年来发生事故或事件情况(包括安全和环境方面)事件等级8030事件次数 30可靠性(R) 2依据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性等别划分表(表 6),将控制机制可靠性(R)划分为 R1、R2、R3 三个等别。表 6 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

17、性(R)等别划分表尾矿库环境危害性得分(D R)尾矿库环境危害性(R)等别代码D R 60 R130 D R 60 R2D R 30 R3由R=2可知,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性DR=230,故本企业尾矿库控制机制可靠性(R)等别代码为R3。1.10.4 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及其表征情况表7 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矩阵序号情形环境风险等级环境危害性(H)周边环境敏感性(S)控制机制可靠性(R)1H1 S1 R1重大2 R2重大3 R3较大4 S2 R1重大5 R2较大6 R3较大7 S3 R1重大8 R2较大9 R3一般10 H2 S1 R1重大11 R2较大12 R3较大13 S2 R1较大14 R

18、2一般15 R3一般16 S3 R1一般17 R2一般18 R3一般19 H3 S1 R1较大20 R2较大21 R3一般22 S2 R1一般23 R2一般24 R3一般25 S3 R1一般26 R2一般27 R3一般综合本企业尾矿库环境危害性(H2)、周边环境敏感性(S3)、控制机制可靠性(R3)对,参照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矩阵(表 7),故本企业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评定为一般环境风险。因此,本企业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表征为“一般(H2S3R3)”。1.10.5 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因素分析事故风险识别一览表序号事故类型事故原因危险因素1尾矿库发生溃坝尾矿库未作正规设计、施工未按正规设计进行

19、、施工质量不过关、尾矿库未按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和管理。尾矿物质发生泄漏,短时间内大量尾矿冲出尾矿库2尾矿废水溢流生产中设备出现故障,尾矿废水无法循环利用。含有氰化物的废水排入出由环境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故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尾矿库溃坝:对环境产生破坏、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2)含有氰化物废水泄露:污染环境,损害工作人员和居民健康。1.10.6 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情况尾矿库采用选矿厂尾矿设计规范(ZBJ1-90)进行设计施工时,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坝体失稳滑动和溃坝事件,在局地大暴雨和超标洪水发生时,有可能形成突然溃决坝体,不论哪一个坝体溃决,

20、相互之间均有影响,均导致共同泄出。尾矿库溃坝后,库区内拦蓄的大量尾矿物质、坝体物质和聚集在库内的水体可能的暴雨洪水在瞬间冲向下游和沟外,一般可形成重度大于18KN/m3的粘性泥石流,所到之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这已被国内外许多水库、尾矿库溃坝事件所证实。对于尾矿库溃坝事故预测一般采取溃坝淹没范围和尾矿库溃坝事故可能造成伤亡人员估算。(1)溃坝淹没范围估算估算基础资料A、一次最大冲击物质总量(Vmax)尾矿库突然全面溃坝后一次最大冲出物质总量主要包括尾矿渣和坝体,因此,冲出物应为库存之物加上坝体物质之和,考虑到面状侵蚀等因素,一次最大冲出物质总量约为:Vmax=52.25104m3B、溃坝泥石流体

21、重度(rc)按经验公式rc=1.1A0.11估算,溃坝泥石流体重度综合取rc=18KN/m3,式中A为补给区以上单位面积上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储备量,为A=80104m3 溃坝淹没范围预测溃坝淹没范围目前国内外尚无可靠统一的方法,一般采用经验类比和经验公式推理分析估算确定。其主要原理是在确定冲出物质冲量的前提下,分析计算泥石流物质在沟口以外的最大冲出距离和最大扩散宽度。沈阳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多年来通过大量野外调查、观测实验和室内模拟实验,并对吉林一代60余泥石流沟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更为实用的泥石流最大淹没范围预测模型:S=0.6667LB-0.833B2sinR/(

22、1-cosR)L=0.8061+0.0015F+0.000033VB=0.5452+0.0034D+0.000031VR=47.8296-1.3085D+8.8876H式中:S为泥石流最大淹没范围(km2) L为泥石流最大堆积长度(km)R为泥石流堆积幅角(度)F为流域面积(km2)V为松散固体物质储量(104m3)D为主沟道长度(km)H为流域最大相对高差(km)据此计算得出,尾矿库溃坝最大可能淹没面积0.193km2,最大可能淹没距离为1.36km。(2)溃坝事故后果影响分析本企业尾矿坝设计为透水堆石坝,实行尾矿压滤干堆的方式,尾矿坝本身发生溃坝的几率很小,加之库区水系属松花江水系,多为3

23、5级支流,最大河流为富太河,经由石咀镇汇入柳阳水库后,由北西向南东流去,水系多为季节性河流或树枝状冲沟。库区位于吉林省中部,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湿润、半湿润季风带。四季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4.36.7,最高月平均温度23(7月) ;最低为-16-17(1月) 。无霜期为125天,每年10月中、下旬降雪,冰冻期为11月份至翌年4月中旬,最大冻土层深度约1.8m,年平均降水量470.4880.5mm(19581988) ,多集中在78月份。矿区内无地表径流,所以发生局地大暴雨和超标洪水而导致溃坝的可能性很小。本企业尾矿库下游5km范围内没有居民居住,一旦发生溃坝,并不会造成对居民影响;一

24、旦发生溃坝,将淹没尾矿库下游0.193km2,尾矿渣滞留地表,有害物质进入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对区域景观造成不利影响。1.10.7 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1、安全检查制度(1)对尾矿库防洪、排水构筑物、尾矿坝、尾矿库库区安全检查内容统一要求,制定详细规范。(2)定期检查在本企业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对尾矿库进行每月1-2次的尾矿库专项检查。检查当中对尾矿坝的安全超高,排水构筑物变形、裂缝、滑坡和渗透,周边山体稳定性,违章施工等情况逐一排查。将存在隐患详细列出,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及要求,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排除安全隐患。(3)定期整改 在定期检查同时,安全领导小组同选厂、安环部和尾矿

25、坝作业人员对安全检查中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整改,组织验收。3、制定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吉林省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吉林省尾矿库及地下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方案、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在公司尾矿库出现重大危险征兆和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资源共享、反应灵敏度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公司人员、财产及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1.10.8 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结论本企业尾

26、矿库环境风险等级为一般环境风险,即“一般(H2S3R3)”。在环境风险防范方面具备可靠、高效的预防与处置能力。在尾矿库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本企业将坚持落实风险评价报告提出的各项措施和建议,全面落实尾矿库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尾矿库日常隐患排查治理,提高本企业预防和处理突发性事故的能力。本企业在做好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可将尾矿库环境风险事件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对区域造成的影响可控制在局部范围内。1.10.9尾矿库环境风险预判表 48 / 50附录A(规范性附录)尾矿库环境风险预判表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列入重点环境监管尾矿库相关说明类型矿种类型(包括主矿种、附属矿种)/ 尾矿(或尾矿水)成

27、分类型固体废物类型1、相关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2、R重金属矿种:铜、镍、铅、锌、锡、锑、钴、汞、镉、铋、砷、铊、钒、铬、锰、钼。3、R贵金属矿种:金、银、铂族(铂、钯、铱、铑、锇、钌)。4、轻有色金属矿种:铝(铝土)、镁、锶、钡。5、稀土元素的矿种:钇、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6、有色金属矿种:钨、钛。7、非金属矿种:化工原料或化学矿。8、涉及硫(包括主矿、共生矿)、磷(包括主矿、共生矿)。9、涉及酸性岩矿种或产生酸性废液的矿种。10、危险废物。11、R一般工业固体废物(II 类)。 规模12.尾矿库等别:四等及以上

28、。周边环境敏感性所处区域13. 处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禁止开发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14. 处于江河源头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15. 涉及跨省级及以上行政区边界。16.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17. 重要江、河、湖、库等大型水体。18. 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本企业尾矿库下游区域属戈壁荒漠腹地,不涉及环境敏感点尾矿库下游评估范围内或者尾矿库输送管线、回水管线涉及穿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等。19. 水产养殖区,且规模在 20 亩及以上。2

29、0. 下游涉及人口聚集区,且人口规模在 100 人及以上。21. 下游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22. 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种植大棚,农产品基地等,且规模在 20 亩及以上。23. 涉及环境风险企业、二次环境污染源或风险源。不涉及安全性24. 属于危库险库病库。25. 处于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评定为“危害性中等”或“危害性大”的区域。26. 处于地质灾害易灾区。27. 处于岩溶(喀斯特)地貌区。28. 已被相关部门鉴定为“三边库”、“头顶库”的尾矿库。正

30、常库历史事件与环境违法情况29. 近 3 年内发生过较大及以上等级的生产安全事故或突发环境事件。30. 近 3 年内存在恶意环境违法行为或因环境问题与周边存在纠纷 无注:(1) 类型:指矿种类型(包括主矿种、附属矿种)/固体废物类型/尾矿(或尾矿水)成分类型,以环境危害大的计算。(2) 表中复选框“”表示可以多选。附录 B(规范性附录)尾矿库环境危害性指标评分表 指标因子评分依据评分自评分相关说明类型(48 分)1. 相关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2. 危险废物。3. R重金属矿种:铜、镍、铅、锌、锡、锑、钴、汞、镉、铋、砷、铊、钒、铬、锰、钼。4. R贵金

31、属矿种(采用氰化物采选工艺):金、银、铂族(铂、钯、铱、铑、锇、钌)。5. 有色金属矿种:钨。48 48本企业采用氰化炭浆吸附选矿工艺6.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II 类)。7. 贵金属矿种(采用无氰化物采选工艺):金、银、铂族(铂、钯、铱、铑、锇、钌)。8. 轻有色金属矿种:铝(铝土)、镁、锶、钡。9. 稀土元素的矿种:钇、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10.稀有金属矿种:铌、钽、铍、锆、锶、铷、锂、铯。11.稀散元素矿种:锗、镓、铟、铪、铼、钪、硒、碲。12.有色金属矿种:钛。13.非金属矿种:化工原料或化学矿。14.涉及硫(包括主矿、共生矿)、磷(包括主矿、共生

32、矿)。15.涉及酸性岩矿种或产生酸性废液的矿种。241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I 类)。17.黑色金属矿种:铁。18.轻有色金属矿种:钠、钾、钙。19.非金属矿种:冶金辅助原料矿。20.非金属矿种:建材原料矿。 021. 非金属矿种:粘土、轻质材料、耐火材料非金属矿。22. 非金属矿种:特种非金属矿。23. 非金属矿种:能源矿种。24. 非金属矿种:其他非金属矿种。性质(28分)特征污染物指标浓度情况28分浓度倍数情况22分pH 值8 分1. 0,4)。8 02. 4,6)。63. 6,9。04. (9,11。55. (11,14。7指标最高浓度倍数14 分1. 有指标浓度倍数为 10倍及以上。

33、1402. 有指标浓度倍数3倍及以上,且所有指标浓度倍数均在 10 倍以下。73. 所有指标浓度倍数均在3倍以下。0浓度倍数3 倍及以上的指标项数(6 分)1. 5项及以上。6 02. 2至4项。43. 1项。24. 无。0规模(24分现状库容(24 分)1. 大于等于 3000 万方。24 62. 大于等于 1000 万方,小于 3000 万方。 183. 大于等于 100 万方,小于 1000 万方。 124. 大于等于 20 万方,小于 100 万方。 65. 小于 20 万方。 0注:(1)类型:指矿种类型(包括主矿种、附属矿种)/固体废物类型/尾矿(或尾矿水)成分类型,以环境危害大的

34、计算。(2)特征污染物浓度倍数:指特征污染物的实测浓度与该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或质量标准(排放标准优先)的比值。取样于尾矿库库区积液、库区渗滤液或输送管中的水样品,以排在前面的优先。(3)指标最高浓度倍数:指所有特征污染物指标浓度倍数的最大值。(4)表中复选框“”表示可以多选,按其中最高得分计算;单选框“”表示只能单选。附录 C(规范性附录)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指标评分表指标因子评分依据评分自评分特别说明下 游涉 及的 跨界 情况( 24分)涉及跨界类型(18 分)1. 国界。 18 0可能涉及到跨国界。2. 省界。12可能涉及到跨省级行政区边界。3. 市界。6可能涉及到跨地市级行政区边界。4

35、. 县界。 3可能涉及到跨县级行政区边界。5. 其他。0其他情况。涉及跨界距离(6 分)1. 2 公里及以内。 6 0指沿着尾矿库事故后污染物的可能流向的曲线距离。2. 2 公里以外,5 公里及以内。43. 5 公里以外,10 公里及以内。24. 10 公里以外。 0所在区域1. 处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禁止开发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2. 处于江河源头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 54即不符合相关政策。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54 分)尾矿库下游涉及水环境风险受体3. 服务人口1万人及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自来水厂取水口。 不涉及4. 服务人口 2000 人及以上的饮用水

36、水源保护区或自来水厂取水口。5. 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等。6. 流量大于等于 15 立方米/秒的河流。7. 面积大于等于 2.5 平方千米的湖泊或水库。8. 水产养殖 100 亩及以上。 369. 服务人口 2000 人以下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自来水厂取水口。10. 流量小于 15 立方米/秒的河流。11. 面积小于 2.5 平方千米的湖泊或水库。12. 水产养殖 100 亩以下。18尾矿库下游涉及其他类型风险受体13. 人口聚集区:累计人口 2000 人

37、及以上。 5414. 人口聚集区:累计人口 2000 人以下,200 人及以上。15. 国家级(或 4A 级及以上)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16. 国家基本农田、基本草原、种植大棚、农产品基地等 1000 亩及以上。17. 重大环境风险企业或重大二次环境污染源、风险源。 3618. 人口聚集区:累计人口 200 人以下。19. 涉及省级及以下(或 4A 级以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

38、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20. 国家基本农田、基本草原、种植大棚、农产品基地等 1000 亩以下。21. 一般、较大环境风险企业或其他二次环境污染源、风险源。 18 不涉及22. 服务人口在 2000 人及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 3623. 规模在 100 亩及以上的水产养殖区。24. 江、河、湖、库等大型水体。 18周边环境功能类别22分水环境15分下游水体9分地表水1. 地表水:一类。 9不涉及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2. 地表水:二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在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3. 地表水:三类。 6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巡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4. 地表水:四类。 3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非人体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海水(不涉及海水则不计算该项)5. 地表水:五类。 0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1. 海水:一类。9 不涉及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2. 海水:二类。6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