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探讨.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3433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探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及金融支持研究1资源型城市转型与金融支持研究基于乌海市的个案分析12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及金融支持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鄂尔多斯市中心支行 刘文光 彭日东 发布时间:2010-08-24摘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目前各地经济工作的中心。本文分析了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并针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一般性途径,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金融支持改革开放30多年来,鄂尔多斯市通过科学利用优越的资源条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迅速提升。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资源型产品一度失去了市场,导致地区经济出现波动。鄂尔多斯

2、市要实现经济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解决产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的特点(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五”以来,鄂尔多斯市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34.5%,被称为“鄂尔多斯经济现象”。在2006年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榜中,鄂尔多斯市列第28位,并且依靠突出的经济效率和发展速度,列经济领域的第6位。2009年经济总量跃过2000亿元大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CDP)达2161.0亿元,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39位,较2000年上升144位,较2008年

3、上升19位,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6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60.5亿元,同比增长22.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39.9亿元,同比增长24.5%。三次产业结构由1990年的47.9:25.4:26.6调整为2009年的2.8:58.3:38.9。实践证明,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稳中有升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符合产业结构优化的演进规律。(二)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一是随着鄂尔多斯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投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良好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大量外来资金的注入。“十五”以来,全

4、市累计引进实施亿元以上项目421项,投资规模达到5189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72亿元。在外来资本投资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深度和广度也不断拓展,质量和水平不断上升。外来资本的投资领域从传统的羊绒纺织、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电力生产向房地产、汽车制造、煤机制造、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种植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及环境治理等行业拓展,产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二是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放开了市场,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准入范围,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一方面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加大了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努力为非公有制企业营造平等竞争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还允许非

5、公有制经济进入基础建设、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领域,以及参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到2009年底,鄂尔多斯市个体工商户已达到6万多户,私营企业达到1.1万多户,分别比2000年增长37%和514%。2009年3月末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435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2.4%;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3%,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5.9%;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3.4%。(三)产业层次与结构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一方面,新型工业化

6、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个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鄂尔多斯已经形成了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煤化工项目区。随着世界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神华煤直接液化、中天合创300万吨二甲醚、鄂绒大化肥、亿利PVC、博源天然气制甲醇、华泰汽车制造及VM柴油清洁发动机等一批世界一流、国内最大和填补自治区空白的项目相继落地,今后几年内势必形成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纺织、冶金、建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强力推进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规模与效益不对称。2009年鄂尔多斯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八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

7、%以上,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原煤开采等低端的能源原材料对工业增加值贡献过大的局面还没有改变。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能源行业占比达81.1%,其中煤炭开采业实现增加值626.1亿元,占比高达60.7%,而产品附加值较高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还较小,贡献相对较大的行业有电力8.1%、化学工业6.6%、石油加工及炼焦4.2%。此外煤炭就地转化率也不高,约为12%,其中10%用于燃煤发电。(四)产品特色优势不明显,高端产业发展滞后鄂尔多斯市具有高端技术、品牌的企业和项目较少,产业链条短,在国际、国内分工中地位较低。从产业结构来看,与邻近的晋、陕、蒙、宁部分城市同是

8、以原材料开采和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且均以初级加工为主,产品重叠度较高。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煤化工产业得到一定发展,在建甲醇项目产能约占自治区的40%,但下游产品只有远兴公司10万吨二甲基甲酰胺1个项目,聚丙烯和聚乙烯仍为空白,煤化工产业链条短、下游产品少的问题依然突出。高端装备制造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华泰汽车制造、年产30万台变速器、锦化机石化装备3个项目形成了实际生产能力。(五)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鄂尔多斯在提升地区科技水平、创新能力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但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自治区科技监测报告显示,2007年鄂尔多斯市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3

9、8.14%,略高于全区35.54%的水平,但远低于全国50.78%的水平,排在呼市、包头之后列第三位。目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9%,基本与全区的平均水平持平,没有体现出明显的科技优势,与鄂尔多斯的经济实力明显不相称,与呼市的55%的水平相比尚有明显差距,与发达地区(上海61%、苏州60%、青岛70%)相比差距更大。另一方面,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有435家,高新技术企业只有24家,其中仅有13家设立了技术开发机构,申请专利的企业仅6家。鄂尔多斯市企业科技投入占全市科技总投入的80%以上,但多数企业主要把这部分资金用于买技术上,技术引进费用与消化吸收经费的比例较高,

10、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二、鄂尔多斯市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的效用分析(一)金融支持的先导作用明显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产业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是经济发展体系的中心,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引导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动力机制,因此金融也已成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核心支持机制。在目前鄂尔多斯市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格局下,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放是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货币信贷政策,大力筹措资金,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产的贷款占比始终保持在10%左右,二产的贷款占比逐年下降,三产的贷款占比稳步上升,其先导意图和作用十分明显。

11、2009年末,鄂尔多斯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200.5亿元,同比增加560.4亿元,增长87.5%,对三次产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117.3亿元、497.4亿元、588.2亿元,其比例为14.3:41.4:44.3,三产的贷款占比首次超过二产,并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这将有利于鄂尔多斯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二)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资源配置的相互协调存在障碍一是企业融资结构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1995年到2000年鄂尔多斯市先后有鄂绒、远兴、伊泰、亿利四家公司股票上市,进行直接融资,此后也零星发行过几次短期企业债券,但再无公司上市,这与目前鄂尔多斯的经济实力不太相称。二是银行贷款在部分行业过度集

12、中。从第二产业内部来看,主要集中于煤炭、电力行业,2010年3月末其贷款余额分别为148.2亿元、117.7亿元,合计占三产贷款余额的51.8%。从第三产业内部来看,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行业,2010年3月末其贷款余额分别为129亿元、69.8亿元,合计占三产贷款余额的30%。三是信贷方式运用单一,信贷投放过分依赖于抵押和保证等传统担保方式。2010年3月末,鄂尔多斯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余额975.5亿元,其中保证、抵(质)押贷款766.3亿元,占比为78.6%。缺少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信贷创新模式,一些处于发展初期的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可用于抵押的资

13、产较少,较难得到信贷支持。 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模式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主要包括内生渐变式和外部剧变式两种模式。内生渐变式是指在资源型产业衰退期到来之前,产业集群自身在漫长的发展、创新中实施的升级与转型,而外部剧变式是指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成熟、衰退期间,利用技术创新,自身创造而成或接受外部转移来的性质相近甚至毫无联系的产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从而完成传统资源型产业的转型过程。(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由上述两种模式可看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主要有两种:一是自主创新。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谁掌握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

14、控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历史经验证明,每次危机或经济衰退后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往往是掌握先进技术的大企业。二是产业转移。即在国际或一国内部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产业在空间上的转移或时间上的序列演化。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与之相伴随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有关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个阶段是难以逾越的,后一阶段的产业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从鄂尔多斯看,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动了第二产业轻纺业的发展,第二产业的能源重化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又是建立在原料、燃料、动力等基础工业上的。那么通信与信息

15、、计算机网络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化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将以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支撑,只有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才具有成熟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煤炭、电力是鄂尔多斯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只是就煤电做煤电,已经远远落后于国际和国家的能源发展趋势和本市的能源发展需求。应在把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着重加快附加值高的煤气化、煤化工等下游产业和替代产品的发展。一是继续巩固能源重化工产业优势,沿烯烃和石油替代产品方向拉长产业链条,重视甲醇、PVC等下游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瞄准终端产品,着力发展精细化工、绿色化工,建成国内一流的化工产业基地。二是以

16、新技术带动产业升级,着力开发和引进煤、电、热、化多联产技术,煤炭开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锗、锌等伴生元素的提取和开发技术,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尽快形成实际生产力。三是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汽车燃料电池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技术研发.改善能源生产、利用的结构。(二)推进支柱产业多元化发展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应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拓宽发展领域。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确定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资源能源消耗少、产品附加值高的大企业集团,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配件制造、煤机制造、新能源设备、环保设备、大型化工成套设备、光伏多晶硅等先进制造业

17、。二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综合服务网络。三是加快发展文化消费产业。以具有鲜明鄂尔多斯特色的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娱乐、节庆会展、体育产业为重点,构筑区域特色鲜明、功能层次明晰、发展水平领先的文化消费产业新格局。(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在专项经费安排、税收政策上给予倾斜优惠。二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培育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三是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对部分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进行整合集成,采取

18、共建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在关键技术上形成突破。四是加快引进一批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四)统筹考虑产业转移的承接抓住当前国际产业分工调整、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继续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过分地强调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不顾环境生态承载能力,就可能会使得承接转移的过程重新走入东部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一些误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遵循产业运行规律和发展规律,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承接产业要一步到位,而不能为了短期经济效益降低引进产业的选择标准。(五)推

19、动区域间的互动协作在开放型经济日趋发展、区域间要素流动不断加快的形势下,深入广泛开展区域合作,有利于互利共赢和长远发展。一是加强与东南沿海的互动。通过多种方式与东部企业建立长期合资、合作关系,尤其要加强高新技术与应用的合作,以实现两地企业联合“走出去”。二是加快呼包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目前呼市、包头、鄂尔多斯三市的联系日趋紧密,不仅是自治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且是我国西部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亮点,三市应本着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合作,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进一步进发。(六)充分发挥金融的引导作用1.构建多层次的融资服务体系,增强本市的整体融资能力。金融业是现代服务

20、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壮大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推进服务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一是积极争取更多的市外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二是根据国务院最近颁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在我市成立更多的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及其他一些新型的融资机构。三是鼓励地方性金融机构做大做强,逐步发展成为跨区域经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四是顺应国家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形势,加强政策支持和培训辅导,鼓励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境外、国内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鼓励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

21、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在资本市场上打造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鄂尔多斯板块”。2.充分发挥信贷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动作用。人民银行要灵活运用窗口指导、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引导各金融机构紧紧把握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坚持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切实把贯彻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优化信贷结构上,准确把握信贷投放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同时进一步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着力改进金融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对新兴产业集群支持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推动经济金融和谐健康发展,实现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自身业务发展的双赢局面。资源型城市转型与金融支持研究基于乌海市的

22、个案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0-09-07摘要: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广、具有交叉性和复杂性的世界性难题。煤炭等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这决定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转型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乃至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大局。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产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积极发挥其整体功能,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乌海市为例来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对金融积极支持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沉淀成本,金融支持一、资源型城市转型与金融支持的相关理论研究(一)

23、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综述。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一般是因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都要经历开发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的周期发展。资源型城市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以及资源的枯竭,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也与日俱增,最终都将面临转型问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必须在衰退阶段到来之前把替代工业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壮大起来,形成新的主体产业;否则,当资源枯竭、城市进入衰退阶段时,容易陷入“纳科斯怪圈”(图1),使

24、转型面临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双重困难,加大转型成功的难度。同时,资源型城市转型归根到底是经济转型,核心是主导产业转型,其基本准则是:拓宽国际视野,立足本地实际,形成特色产业。在产业选择和调整上,形成了两种转型路径:一种路径是升级式,即利用原有主业基础,进行产业升级,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另一种路径是嵌入式,即放弃原有主业,嵌入式发展新产业。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中,较多的是选择两种路径、两种产业类型的结合,只是由于各个城市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侧重。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乌海市采取的是“升级式转型”为主,“嵌入式转型”为辅的转型模式。(二)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基础1.帕特里克的经济金融发展理论。美国

25、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帕特里克在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文中指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供给导向型的金融引导经济理论,即主张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它强调金融机构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先于经济增长对其的需求,强调金融发展的主导性,通过现代金融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以及对经济的渗透,为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动力。另一种是需求跟进型的经济决定金融理论,即主张金融发展只是经济增长对金融服务需求的被动反映,它强调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作用。帕特里克指出,在需求追随型金融和供给主导型金融之间存在一个优先顺序,即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供给主导型金融处于主导地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

26、需求追随型金融逐渐居于主导地位。2.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在机理。资源性城市的转型或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涉及到行业、企业、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整合,因而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个包括财政、金融等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体系,在此体系中金融支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金融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作用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通过金融市场运作影响资源型城市的资金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二是通过金融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一起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起作用。二、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金融需求特点及面临的瓶颈问题(一)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金

27、融需求特点。资源型城市转型时,无论是启动转型的初期阶段,还是全部转型过程,转型成本数额都是极其巨大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不仅需要支付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成本,主导产业、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成本及城市建设成本,还需要支付衰退资源型产业的退出成本、生态环境的修复成本、补偿性城市的建设成本等。这使得资源型城市在其转型过程中,资金需求呈现急剧式、膨胀性、高度集中的特点。同时,由于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具有多样性,导致了金融需求具有多样性特点。(二)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瓶颈问题1.产业锁定效应明显,产业结构过度集中。内生制度变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一种“自我深化”的锁定过程,即最初的结构性安排决定了今后的发展道路。因

28、此,资源型城市以资源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其无法超越的“制度可能性边界”,这就是所谓的“锁定效应”。在产业锁定的影响下,乌海市这座因煤而生、缘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形成了第二产业超重发展,第一、三产业滞后发展的三次产业格局;2009年末,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68.85:30.15。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整个城市对资源及重工业具有高度依赖性,全市重、轻工业比重为93.4:6.6。这种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对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具有巨大制约性。2.沉淀成本十分显著,产业成本退出过高。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形成和发展初期,城市功能相对单一,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长,其功能也必然由单一向综合演变。而这个演

29、变过程会从财政、城市功能、产业接替与延伸等多方面增加转型的困难。乌海市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期间逐步形成并建立了一系列与煤炭生产相关的专用服务设施及专用设备制造维修关联企业,这些构成了产业退出时的沉淀成本。沉淀成本越大,资源型城市转型时,产业退出成本就越高,这样负投资(退出)的激励性就越小,从而构成退出壁垒。3.政策和市场影响巨大,经济运行呈现不稳定性。乌海市是全国20个大型焦煤基地之一,煤炭资源主要为国内外紧缺的优质焦煤,上世纪五十年代,乌海市曾作为焦煤基地为包钢配套而大规模开发,如今,乌海市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形成了能源(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由此可知,一方面乌海市主要生

30、产基础生产资料,而基础生产资料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上游市场需求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乌海市的支柱产业均是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的产业,一旦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现调整,这些产业就会出现波动,进而给整个城市的经济运行带来不稳定性。例如,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肆虐,钢铁等上游产业对能源需求萎缩,就导致乌海市经济出现较大波动;同时乌海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保指数曾经一度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监测城市中排名倒数第四,并被列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国家配合节能减排工作而实施的一系列宏观政策也给乌海市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4.资金严重缺乏,金融生态环境不佳。一方面,煤炭等资源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能源材料,计

31、划经济时代受国家低价调销;经济转轨时期,初级产品外销收入低,轻工产品附加值高,二者的巨大差价造成资源型城市大量资金外流,加之历史形成的资源基地社会负担沉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财政收入地方留成比例偏低等问题,城市转型资金积累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导致企业融资困难,加剧信贷资金跨区域外投,2009年末,乌海市跨区域投向周边地区的信贷资金达59.5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7.39%,比年初增加30.8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41.93%,这种信贷资金的分流,无疑增加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难度。三、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建议鉴于乌海市采取的是“升级式转型”为主,“嵌入式转型”为辅的综

32、合性转型模式;借鉴本文前面阐述的帕特里克的供给导向型金融引导经济理论,金融业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完善信贷政策,大力支持资源性产业优化升级。为切实提高金融支持资源性产业优化升级的有效性和资金运用效率,辖区金融业应该根据相关,企业的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金融支持方法,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银行机构在支持资源性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信贷政策:一是对于规模较大,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银行可以采取“一揽子”支持的方式,使企业的改造升级一步到位。二是对于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银行可以采取对企业产业链条不足的部分项目进行信贷支持的方式,使企业通过项目改造升级形成较完整的延

33、伸性产业链条。三是对于以初级产品生产加工为主、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企业,银行可以采取单项信贷支持的方式,使企业的生产工艺得以升级换代。(二)强化金融引导,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多元化。产业结构单一是资源型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放在首位。金融业要充分发挥信贷利率杠杆助推器作用,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优化。一是要大力支持发展新兴替代产业,在依托现有高新技术产品的基础上,继续引入新技术、新产品,加大信贷投入和扶持力度,实现产业化生产,使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定规模。二是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不仅能够吸纳众多的失业人口,而且能形成某一方面的产业集群,形成某

34、一领域的产业网络,再造区域优势。为此,银行机构要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一套适合其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使真正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得到信贷支持。(三)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供给,满足城市转型资金需求。一是加快研究落实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专项贷款政策。由人民银行制定和颁布专项贷款审批、发放、管理以及风险分担和补偿办法。可采取招标和组织银团贷款等方式,建立以省、市两级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在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符合有关要求的前提下,在再贴现、支农再贷款、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差别存贷款准备金率等方面对资源型城市给予政策倾斜。二是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与开发性金融的互补

35、作用,有效满足城市转型中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商业性金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追求盈利和市场业绩为目的,商业性金融资金的流动方向始终与利润的高低保持紧密联系。然而,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部分项目资金需求具有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限长及盈利能力较弱的特点,这部分融资需求是商业性金融无法满足的,这就需要开发性金融的介入来弥补这些融资领域的资金供给“空白”。三是大力发展债券融资。支持优质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企业债券,拓宽企业资金来源,争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来筹措资金。四是鼓励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增加金融供给,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推动设立企业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

36、非银行金融机构;稳妥推进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试点,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大力发展典当行、投融资公司、担保公司等社会融资担保机构。(四)多措并举,为城市转型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资源型城市能否实现成功转型,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只有不断改善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才能吸引资金聚集,产生资金的“洼地”效应,促进区域资金、要素流动,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改善和建设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人民银行的参谋作用、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配合作用。一是注重对社会信用的宣传。政府和金融部门要成为社会信用宣传的直接倡导者和号召者,把宣传金融方针政策、金融法律和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二是大力推进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建立企业应收账款信息采集和信息服务机制,依托征信系统,助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促进企业信用交易发展,促进企业直接融资。三是努力推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征信系统逐步向信用担保、信用保险、信用管理咨询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信息查询和信息加载服务,降低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信息搜集成本,支持信用服务业的发展,为企业信用评级向市场化发展创造条件。四是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城市信用环境进行评估,促进城市信用环境的不断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