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最后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最后稿.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连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大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二一一年一月规划编制人员大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刘 岩 唐忠德 徐云纲 才冬梅 王 军宁 伟 潘 舒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顾成奎 李维 于明 李颋专家顾问:张 克 张少颖 李舒明 谭国真 柴卫平 王兆恒 王智森32目 录前言1一、“十一五”发展回顾1 (一)发展现状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二、“十二五”发展环境4 (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4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5 (三)大连市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的主要优势7三、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7 (一)发展思路7 (二)发展目标8四、主要任务与发
2、展重点9 (一)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做大优势产业9 (二)以物联网为带动,做优新兴产业11 (三)以两新发展为方向,做强基础产业13 (四)以两化融合为重点,做精应用电子产业15 (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打造四大公共服务平台18 (六)以产业集聚为目标,打造高层次基地园区19五、重大工程21 (一)三网融合产业及应用工程21 (二)物联网产业及应用示范工程22 (三)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工程23 (四)3G/4G移动通信设备促进工程24 (五)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工程24 (六)高端电路板研发与产业化工程25 (七)应用电子提升工程25六、产业布局26 (一)总体布局26 (二)重点区域布局26七
3、、政策措施30 (一)加强组织协调,优先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30 (二)着力开展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30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搭建银企对接平台30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新兴产业发展31 (五)实施大公司战略,带动中小企业发展31 (六)推动区域合作,实现协调发展31 (七)实施人才工程,支撑产业发展32前言“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连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坚持“外向牵动、内外结合、扶强做大、创新发展”的方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高新技术主导产业,是大连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辽宁省电子信息产业中居于龙头地位。“十二五”是大连市实现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
4、大连市电子产品制造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大连市“十二五”电子产品制造业规划,对于大连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加快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落实工业“五项工程”,促进大连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十二五”信息产业规划、辽宁省“十二五”信息产业规划及大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大连市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以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优势企业和大项目为核心,不断加大产业配套能力建设,持续提升产业集群水平,加快开发电子产品制造业的核
5、心技术、自主品牌、自主海外营销渠道,实现了新起点上的快速发展。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2005-2010年,全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由88.6亿元上升到144.7亿元,年均增长10.3%;销售收入由375.8亿元上升到70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3%;出口交货值由272.3亿元上升到439.8亿元,年均增长10.1%,利税总额由17.1亿元上升到52.5亿元,年均增长25.2%。2010年电子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利税总额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2%、6.3%、22.1%和7.7%,成为大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形成五大产业集群,
6、部分产品产量与技术国内领先经过多年的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大连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初步形成了以数字视听、汽车电子、通信和网络、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为代表的五大产业集群,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部分产品产量和技术在国际、国内占据领先优势,例如,富士电机马达产量位居全球第二,汽车音响CD机芯产量占全国的80%,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国内领先,建立了国内首条蓝光DVD生产线,逐渐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产业链。3、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增强,部分领域自主创新活跃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市共有科技研发机构和企业62家,占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总数的35%,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7家。中国华录集团数字音频编
7、解码标准通过国际蓝光光盘协会技术评估,是我国自有技术首次在音视频领域被国际标准采用;环宇阳光集团承担了国家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设备试商用及产业化专项的“IPv6煤矿安全监测系统”项目、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的“多网融合机动式应急通信系统”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国家863技术攻关项目“移动通信网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和“高可信网业务管理控制系统”,并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天维科技自主研发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开放架构、跨网络的多业务融合整体部署方案;现代高技术、光洋科技、大森数控、艾科科技、东方科脉、海创高科、亿达信息等民营企业在数字视听、移动通信、光电子等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攻关核
8、心关键技术,产品价值链逐步从低端向高端延伸,技术水平达到业界领先。4、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出口导向特征较为明显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共176家,其中外资企业100家,外资企业产值占全行业的53%以上,占据主导地位。内资企业76家,除华录、大显、辽无二、环宇阳光集团四家企业入选全国电子信息百强外,其他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竞争力相对较弱。产业外向依存度较高,出口交货值长期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的70%以上。5、国家级产业园区相继建设,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经由国家主管部委批准,大连市相继建设了国家级视听产品产业园与国家级电子元件产业园。园区拥有中国华录集团研发中心、大显
9、集团研发中心两个国家级研发中心,以及“大连市数字电视产业联盟”。目前两个园区均已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逐渐吸引了同类型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业区域聚集效应日益凸显。花园口经济区获批成为全国第七个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将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龙头企业,产业规模偏小与国内电子产品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如深圳、东莞、苏州相比,大连市电子产品制造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门类虽多但较为分散,尚未形成行业地位突出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十一五”期间每年只有三家企业入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且综合排名不高,已成为制约产业快速发展和做大做强的
10、瓶颈。2、产业链不完善,配套能力不强大连市电子产品制造企业间的专业分工体系和配套体系仍在培育初期,产业链各环节的关联发展、协同增值效应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整机配套产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也直接制约了整机产业的快速发展。3、产业竞争优势不突出,发展后劲不足大连市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发展路径基本是以自主积累和自我探索为主:一方面与资本市场的关联度有待加强,上市企业的融资平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影响了产业后续资金投入;一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大型项目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把握产业全球布局特性,更加善于借用外来资本与技术的力量。二、“十二五”发展环境(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1、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趋势向好,
11、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整体回暖,电子信息产业逐步复苏,各国纷纷推出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规模将保持3%-4%的增速,在2015年将达到18000亿美元以上。2、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化,将催生产业新增长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与深度应用,电子信息产业日益融合于汽车、医疗、能源、机械等传统工业之中,带动了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并催生了工业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新增长点。3、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产业竞争日趋激烈2009年以来,世界主要IT企业为应对危机纷纷采取并购重组战略,整合优势资源,开拓新兴市场,实施产品多元化发
12、展战略,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在行业中的战略地位。未来五年,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复苏,这种发展趋势将得以延续,产业竞争将日趋激烈。4、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明显,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由于制造业利润的不断降低,以及金融危机对产业的冲击,传统IT企业纷纷向IT服务转型,例如IBM公司出售硬盘、PC等制造型业务,全力增强软件与服务业务,惠普公司收购大型IT服务企业EDS,成为全球第二大IT服务商,诺基亚计划到2012年转型为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5、绿色信息技术成为未来发展重点,将在低碳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推出绿色IT战略及未来发展规划。日本政府在“数字日本创新计
13、划”中提出要实施无所不在的绿色信息技术,加速实现低碳革命;韩国政府在“绿色IT国家战略”中提出将绿色信息技术培育成新增长动力;欧盟也制定各种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框架。通过绿色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并创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1、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培育内生增长动力成为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仍将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线,以生产制造为主将向生产制造与研发应用服务相结合转移,发展方式将由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产业层次将进一步提升,新产品、新业态等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培育内生增长动力,保持
14、产业平稳持续发展,实现国内外市场均衡增长,将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2、国家布局战略性新兴领域,产业出现新增长点国家立足长远、提前布局,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新一代网络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物联网、新型网络计算(云计算)和服务、高端软件等创新活跃、带动作用显著的战略性新兴领域,为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3、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三网融合走向实质发展阶段在制造业服务化和“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整机产品的界限日趋模糊,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PCTV等融合产品以及基于网络的内容开发和在线服务将成为未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动漫、游戏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也
15、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4、两化融合程度持续加深,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十二五”期间,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加速融合将促进信息技术与设计、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改造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并将进一步拓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船舶电子、智能交通等具有较大潜力的新兴产业将不断涌现。5、贸易保护倾向加剧,标准和知识产权领域有待加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主要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会遭遇更多的反倾销、提高进口关税、337调查等贸易障碍。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和知识产权领域发展滞后,
16、还将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三)大连市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的主要优势“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特别是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辽宁省实施工业“五项工程”,为大连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综合分析大连市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的主要优势有以下五个方面。1、产业门类较为齐全,部分领域竞争优势突出,目前已成为东北地区电子产品制造业的龙头。2、应用电子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和产业积累,能够就近为东北地区工业信息化改造进程提供技术与产品支撑,区域市场前景广阔,具备进一步发展空间。3、港口城市优势明显,具有大连口岸物流
17、网等多个信息化平台,便于货物快速集散,物流效率较高。4、地理位置优越,在国际合作、产业转移,以及技术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5、科教事业繁荣,已建立较为完整、渐成规模的IT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三、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主创新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推动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做大优势产业(高清互动新媒体、新一代通信和网络设备等),做优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等),做强基础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等),做精应用电子产业(汽车电子、船舶电子、医疗电子、数控系统等),以“五项工程”为抓手,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培育骨干企业
18、和知名品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全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又好又快稳步发展。(二)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大连市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年均20%的增长速度,至2015年达到1350亿元,工业增加值以年均20%的增长速度达到346亿元,成为带动大连市国民经济增长及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结构目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国际、国内市场份额加快提升;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扶持一批具有竞争优势、技术水平领先的骨干企业,涌现3-5家销售额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创新目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打造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配套体
19、系;创新性产品比重达到全行业产品30%以上;战略性新兴领域占全行业收入比重20%以上;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比重在6%左右;核心专利和行业标准拥有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四、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一)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做大优势产业1、推进三网融合创新,做大优势产业紧紧抓住国家持续加速网络双向化改造和大连市成为国家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数字视听产业升级换代和高清数字电视市场格局尚未形成的有利环境,以国内三网融合、3G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为契机,加快终端、内容、服务三大领域的融合,创新产品形态,壮大产业规模,形成国内最大的高清互动新媒体产业集群。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及技术优势,重点发
20、展高清数字电视、音视频编解码、高清机顶盒芯片、高清互动多媒体聚合标准、高清数字音视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数字广播电视发射及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基于3G和NGN的互动多媒体技术、多业务及多终端的安全管理和用户管理、芯片级10G EPON制造等技术。发展重点包括:高清互动多媒体终端。依托国家(大连)视听产业园,大力培育本土优势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整机制造企业,重点发展高清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3D电视、手机电视、多媒体数字移动电视等个人移动消费电子产品、蓝光播放器、3D播放器、高清机顶盒等终端产品。加快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积极参与标准制定,重点加强专用芯片设计和相关软件研发能力,全面提升从标准、芯片、
21、软件、终端到系统设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竞争力。高清数字音视频制播设备。着力发展高清摄录机、3D摄录机,数字切换矩阵、高清编辑系统、高清转播与制作系统以及高清播控系统,形成较为完善的高清制播设备产品体系。高清互动新媒体网络传输设备。重点推动高清互动新媒体网关、接入汇聚路由器、业务管控系统、光纤接入FTTX以及网络安全产品、网络测试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支持下一代广电网络、10G EPON的技术创新,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制定。高清互动多媒体运营平台。以现有数字电视运营、服务商为载体,加快高清互动多媒体运营平台的建设,吸纳一批具备较强资源优势、较好服务能力的第三方服务商加入到平台中,满足终端家庭
22、消费者对内容节目及信息服务的需求,以应用带动高清机顶盒等终端产品的发展,拓展高清数字视听产业的应用深度。高清数字内容制作。以大连华录集团为核心,进一步加大高清数字内容与服务产业的投入力度,形成产业联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产业结构相对平衡,为产业转型奠定基础。重点支持数字高清影视内容制片和编辑制作产业化、高清蓝光光盘复制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化、互动电视游戏开发和产业化、数字内容出版与发行产品开发和产业化。2、加快新一代通信和网络设备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进程抓住国内外通信网络由2G向3G、4G升级,通信带宽由窄带向宽带升级的历史机遇,发挥环宇阳光、海兰德维、海创科技、大连通信电缆厂的技术与产品优势,瞄准
23、产业发展的前沿和重点领域,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积极引进国际通信设备制造巨头和终端制造企业,加快拓展市场空间,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发展重点包括:3G/4G移动通信设备。聚焦发展3G通信设备产业,提前布局4G移动通信设备产业。重点发展3G/4G家庭基站、分布式室内基站及相关配套产品、网络业务管控系统、网络测试设备、移动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及3G/4G定制终端产品。高速光纤通信设备。发挥大连在高速光收发模块领域的技术优势,优先发展FTTX、特殊光纤和高速光传输系统产品,力争延伸到10G EPON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网络设备、光模块、芯片等。无线专网通信设备。积极参
24、与物联网、数字集群领域国内外标准制定,建立在传感网及宽带无线接入领域的领先地位。把握行业用户的通信需求,实现产品集成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下一代互联网设备。引进IPV6网络设备制造商,同时发挥在IPV6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寻求市场突破;支持无线传感网络设备的发展。(二)以物联网为带动,做优新兴产业物联网技术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抓住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发挥大连“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际软件名城”、“国家电子元器件产业园”的优势,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发挥重点企业市场优势,加快布局和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着力组
25、织一批技术攻关项目,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培育一批优势骨干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基地,汇聚一批高端创新人才,搭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构建集研发制造、配套集成、示范应用、标准推广于一体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全国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产业高端发展和商业化应用的先行区。根据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市现有产业基础,从完善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网络构架体系出发,坚持“强两端、优中间”策略,不断加强感知层和应用层关键技术的研发,逐步优化提升网络层数据传输、存储和分析能力,大力推动物联网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全力促进物联网产业提速发展。以RFID与定位跟踪、新型传感器、信息服
26、务为核心产业,以新型电子材料、通用集成电路、专用芯片、信息安全为支撑产业,打造物联网产业体系,带动通信传输、计算处理、数据存储和行业应用同步发展,形成重点突出、功能配套、结构合理的产业链。发展重点包括:1、感知层围绕物联网感知层信息获取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积极培育物联网终端设备制造商,加快形成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传输关键设备制造及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型标识、传感识别、网络支撑设备制造业,重点推动低成本、高频段、大容量、高可靠射频传感系统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着力构建涵盖芯片设计、电子标签制造、读写器具生产与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重点研发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感知终端设备,加快微纳传感器
27、与执行器核心元器件设计、生产和测试进程;重点研发特定应用领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及相关接口技术与协议,加快太阳能、风能、电磁波、嵌入式微型发(蓄)电系统开发进程,破解传感器节点能源供应瓶颈。2、网络层围绕物联网网络层数据传输、存储、分析及控制等环节,以优化网络结构、提升数据传输与处理能力为重点,培育物联网网络关键设备制造商以及智能分析控制技术提供商和服务商。重点开发新一代互联网宽带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及关键设备,开发大容量数据存储、高效率传输设备及数据压缩、处理技术,加强对异构网络之间互联互通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重点加强云计算技术、模糊决策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效率决策分析模型,开发大容量数据交换和
28、信息安全、测试中心。提升信息采集前端处理、信息挖掘和分析能力。3、应用层基于不同领域和行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求,引导各类网络运营和信息服务企业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拓展网络信息增值业务,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物联网服务供应商和运营商,重点开发规范、开放、安全、多业务的物联网传输网络及业务支撑管理平台,开发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的增值业务应用平台及系统,重点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数据整合、供应、分析平台建设,鼓励开发物联网增值服务业务。4、示范工程紧密结合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物流中心建设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点推进物联网在港口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环境保护、智能制造、智慧金融、医疗卫生、
29、智能家居、食品安全等领域的行业示范应用工程,将大连打造成具备全国影响力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城市。(三)以两新发展为方向,做强基础产业1、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整合我市电子元器件基础产业优势资源,明确重点,选择满足高清数字视听、通信和网络设备、物联网、应用电子等产业配套需求的产品,提升本地化配套水平;发挥大连“国家电子元件产业园”政策和环境优势,着力自主创新和产业垂直整合,加快新型元器件、电力电子元器件、CMOS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吸引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包括:平板显示器件:重点发展主动式OLED显示器件、触摸显示器件3D显示器件;创造条件引进PDP(等离子)TFT-LCD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加快推进
30、电子纸、激光显示等显示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强平板显示所需关键设备和原材料等配套体系建设,逐步掌握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主动权。新型电子元件。重点发展挠性电路板、高密度多层板、软硬结合板等新型印刷电路板产品;大力支持高频PCB用覆铜板、超级电容、高功率电解电容、片式变压器、片式薄膜电阻、编码器、MEMS传声器、MEMS微电机等产品研发应用。敏感元器件和传感器。密切跟踪热点技术,发展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产品,支持微型敏感元器件和传感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车用元器件。重点发展车用传感器与模块、功率器件与执行器等基础元器件产品。2、新型电子原
31、材料产业集群发挥花园口经济区“国家高技术产业新材料基地”的集聚效应,坚持错位竞争和差异化发展原则,走高端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路线。通过招商选资以及组织编制重点项目指南和产品指南等手段,全力推进以新材料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发展与元器件性能密切相关的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压电与声光材料、电子功能陶瓷材料、封装材料、石墨材料、磁性材料、电池材料和传感器材料等;积极支持在电子装备及元器件中用于支撑、装联和封装等使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各种复合材料,逐步建立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既有龙头牵动项目,又有鲜明特色的绿色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包括:电池材料。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
32、业的加速发展为契机,加快动力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电池的寿命和性能,降低成本。重点支持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关键电池材料的国产化,实现生产、检测装备的自主生产。半导体照明材料。通过招商选资,大力发展砷化镓、蓝宝石和碳化硅等衬底材料,金属有机源和超高纯度氮气等外延用材料,高性能环氧、导电胶、硅胶、荧光粉和封装外壳等高端LED封装材料。石墨碳素保温材料。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引进在该领域领先的跨国公司,大力发展太阳能级甚至半导体级专业直径6寸以上晶体生长用的大尺寸、高纯度、高强度、高密度细结构的石墨块,以及晶体生产用碳素系列保温材料、高性能碳纤维和碳/碳复合材料所用原丝等产品。新型显示材料
33、。针对我国目前平板显示原材料基本依靠进口,亟待实现本土化配套的现状,大力发展液晶显示器件用材料、等离子显示器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用材料、电容式触摸屏材料和电子纸等产品。(四)以两化融合为重点,做精应用电子产业1、汽车电子产业集群紧紧围绕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和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选择技术进步快、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度大、处于价值链高端的领域重点突破。同时结合汽车电子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少数跨国企业手中,我国企业基本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环节的发展现状,在“十二五”时期,依托金州新区和保税区汽车电子产业基地,以及花园口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引进跨国龙头企业,加快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发展重点包括:动力总成电
34、子系统。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掌握新能源汽车专用发动机控制系统和动力控制系统模块(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等)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重点支持混合动力用的功率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纯电动车用的能量型锂离子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等电池管理系统产品和整车控制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底盘控制电子系统。发挥大连在电动轿车转向控制系统领域的优势,做精做优,提升产品竞争力。重点发展A级和B级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车载电子系统。依托大连松下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大连阿尔派电子有限公司和辽无二集团为代表的车载电子厂商,在继续壮大汽车音响等产品规模的基础上,向高端产品领域拓展,突破导航与
35、智能交通系统领域。重点发展车载娱乐及动态导航系统、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包括远程故障诊断、动态交通信息、远程防盗、紧急救援、远程调度、车载信息服务、车路短程通讯、车路协调、协同式驾驶安全辅助、车载服务终端、移动办公等)、车载马达等产品。2、应用电子产业集群发挥大连“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电子元件产业园”、以及英特尔半导体项目对中下游产业链的带动和辐射效应,依托光洋科技、大森数控、四达公司、现代高技术等企业,积极发展数控系统、数字化飞机装备、船舶电子和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重点包括:机床电子。发挥大连在数控技术领域的全国领先优势,紧密结合东北地区以装备制造、石化、汽车、钢铁、食品加工等产业为主的特
36、点,重点发展面向各类工业产品、装备、过程控制系统中应用的数控系统。重点发展现场总线开放式全数字高档数控装置、直驱式高速高精度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现场总线高分辨率系列化全数字驱动装置及交流伺服电机及主轴电机、现场总线高分辨率系列化驱动装置、大扭矩力矩电机等产品。数字化飞机装备。紧紧围绕国家大飞机重大科技专项,发挥大连飞机制造数字化专用设备的国内领先优势,突破数字化飞机装备制造的关键技术,推进其产业化。船舶电子。依托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推动大连市船舶电子技术向数字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船舶电子及其配套产品产业集聚。重点发展船舶导航设备、通信设备、操舵系统、控制系统等船
37、舶配套电子产品。医疗电子。顺应医疗电子便携式、信息化、低功耗、低成本以及安全性的发展趋势,结合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里的示范应用,打造大连市医疗信息平台,发展高端医疗电子产品。重点发展电子血压计、电子体温计等便携式电子医疗产品;重点发展数字化自适应肿瘤精确放疗(ART)系统、4D影像引导的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精确放射系统、基于4D影像技术的手术导航系统等具有领先技术的治疗设备。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通过结构性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等手段,发展智能建筑,推动一批节能产业。(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打造四大公共服务平台1、嵌入式系统公共开发服务平台以两化融合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建设和完
38、善大连市嵌入式系统公共开发平台,面向数字音视频、数控机床、医疗电子、自动控制、汽车电子、通讯设备、装备制造、石化、仪器仪表、船舶电子、钢铁等重点领域提供服务。平台建设内容包括技术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测试中心、培训中心、电子商务、出口协同平台六个部分。2、电子产品与技术网络交易平台以大连市现有的电子产品网络交易平台为主体,提供电子产品在线交易、最新产品发布、订单动态跟踪、综合服务信息发布、第三方资金管理、技术转让信息发布等服务,建成东北亚最大的电子产品与技术网络交易平台。3、云计算服务平台按照“社会开放、资源共享、功能齐全”的方针建立大连超级计算中心。用12年的时间完善计算中心的硬件安装和测试
39、。促进中心与大连和周边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向科研院所、中小企业提供半导体、IC设计、动漫、新材料、汽车设计等研究所需的大规模运算以及海量存储等服务。与有关企业共建“中国北方云计算中心”,争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在大连建设顶级数据中心,为物联网等产业提供数据挖掘、数据决策等服务,带动大连信息技术应用,将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云计算中心。4、物联网服务平台用23年左右的时间,以物联网共性技术研究为重点,建设涵盖设计研发、中试、测试、小批量生产及各类资源服务,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建设物联网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服务平台、投资融资服
40、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和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六)以产业集聚为目标,打造高层次基地园区 1、加强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建设以大连“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视听产业园、电子元件产业园、新材料基地为主要载体,提升园区内涵,增强园区承载项目的能力。重点支持产业规模大、研发能力强、骨干企业相对集中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发展,集聚本地和外部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引导产业链垂直整合,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集约式发展,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包括:国家级(大连)视听产业园。发挥大连高新区科研院所云集、技术研发力量雄厚、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达的优势,将国家级(大连)视听产业园建成
41、为我国最大的高清互动多媒体产品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和高清数字内容制作基地,到“十二五”期末产业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居国内前列。重点发展数字电视、3D电视、蓝光播放器、高清机顶盒、高清内容制播与传输系统、高清内容制作等产品,促进中国华录集团、天维科技新一代有线电视网高清互动数字家庭终端系统、环宇“三网融合”关键技术和设备的迅速产业化,完善高清数字视听产业链。扶持中国华录、科迪视频、捷成科技等数字视听产品制造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国家级(大连)电子元件产业园。发挥大连开发区水、电、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完善,物流体系发达的优势,依托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新型显示器件、半导体照明国家级产业基地和英特尔项目,以整机需
42、求为导向,形成挠性电路板、片式、高精度元件等新型元件,高端敏感元器件和传感器,LED照明用关键元器件,车用元器件四大产品领域,建立完整配套、相互支撑的元器件产业体系,到“十二五”期末把国家级(大连)电子元件产业园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关键元器件生产基地,大连整机产品本地配套率达60%以上。国家级(花园口)新材料基地。坚持高端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路线,依托花园口作为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重要节点,以及兼受东北亚经济圈、日韩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三重辐射的独特地理位置,发挥其在土地、自然环境、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引进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新材料项目。2、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围绕“两区一城一带”的总体布局,推动区
43、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差异发展,促进各行政区域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一是以大连金洲新区为重点,加快新一代通信和网络设备制造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以及汽车电子产业核心区建设。二是以大连高新区为重点,加快高清互动新媒体制造业核心区建设和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三是以大连花园口区为重点,加快新型电子原材料产业核心区建设。四是以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为重点,加快高清数字内容制作产业核心区建设。五是以大连保税区和生态科技创新城为重点,加快物联网应用示范先行区建设。五、重大工程(一)三网融合产业及应用工程高清数字电视整机制造及其配套产品产业化专项。引进松下、三星、LG等日韩企业,以及TCL、康佳、创维等国
44、内企业,在大连建立数字电视整机生产线,重点发展大尺寸、低功耗的高清全媒体互动电视、3D电视和智能电视。大力引进高清数字电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重点开发音视频处理、接口电路、控制电路等产品,壮大大连市高清数字电视产业规模。家庭高清互动新媒体设备产业化专项。以大连华录集团为核心,实施“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四大项目”工程。其中,“一个基地”指构建国际一流的高清互动新媒体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两个中心”指建设国家高清数字终端产品研发和检测中心、国家高清互动新媒体娱乐体验中心;“四大项目”指基于自主音视频标准的蓝光DVD系列产品项目,新一代高清互动新媒体播放存储处理设备项目,个人通信及便携多媒体信息处
45、理终端系列产品项目,蓝光光头、机芯关键器件及专用集成电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高清内容制作及服务产业化专项。实施“一个基地、六大项目”工程,提升内容与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产业转型奠定基础。“一个基地”是高清新媒体服务及文化内容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六大项目”包括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数字化城市”和“数字化生活”服务系统及运营项目、高清影视内容制片和编辑制作产业化项目、高清蓝光光盘复制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化项目、互动电视游戏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数字内容出版与发行产品开发和产业化项目、基于嵌入式软件的互动游戏平台及系统研发和产业化项目。高清互动新媒体网络研发与产业化专项。以大连互动新媒体网络研发中心和
46、“三网融合”技术研发中心为主体,以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基础,开发互联网管控平台、互动新媒体网络专用测试平台和大规模接入汇聚路由器等核心关键设备;探索互动、可管控的下一代广电网络的业务和服务模式,形成新的技术标准;全力突破电子认证、责任认证、授权管理等安全管理技术,以及面向多业务和多终端的用户管理及结算技术,发展网上内容分发系统、内容管理系统、运营支撑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平台等内容运营平台,提升高清互动新媒体网络运营能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下一代广电网络产业集群,使大连成为我国重要的下一代广电网络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三网融合”示范应用工程。以大连有线广播电视网为主
47、通道,在实现有线数字电视双向互动整体转换的同时,将大连电信语音、互联网宽带接入等业务进行融合,以家庭数字电视为终端载体,实现电视、电话、宽带上网功能。(二)物联网产业及应用示范工程实施五大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拉动产业快速发展。港口物流领域。发挥大连港口城市优势,围绕智慧港口、多式联运、冷链物流等,着力推进物联网在大型物流企业、大型物流园区的现代物流运输管理应用,打造高效物流体系。智能交通领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大学等科研院所以及中国华录、亿达信息、现代高科等重点企业,面向城市交通及轨道交通,推进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测、交通诱导、车位引导等领域的应用。数字家庭领域。以“三网融合”、数字家庭
48、的发展为契机,以“国家级视听产品产业园”为核心,大力推进数字家庭、数字社区的物联网应用,构建智能化家庭、社区生活环境,实现家电互联互通、远程访问、安防控制、电子商务、健康服务、互动娱乐、远程教育、能源管理等,拉动数字家庭终端产品制造产业,催生新型服务产业。城市公共管理领域。结合大连市重大工程建设,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城市安全、环境监测、水资源监测、建筑能耗检测、数字园林、智能电网、数字城管、危险品管理、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生产制造领域。统筹两化融合,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制造、资产管理、工厂管理、售后服务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改进、优化工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提升企业精益制造能力、自动化水平以及企业运作效率和效益。(三)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工程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以新阳高科技、帝宝科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