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行孝思想论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行孝思想论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孟子行孝思想论析一、孟子眼中的大孝之人舜孟子中有许多关于古代圣人、贤士的描写,而在万章卷中大篇幅地通过万章的发问,孟子的回答记述了舜的事迹,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舜的父亲瞽叟和他的母亲派舜去修缮仓库,可是他们却抽掉梯子,放火烧了仓库;又派舜去打井,瞽叟一出来,就立即把井埋住。舜的弟弟还得意得说“用打井的办法杀舜都是我的功劳”。如此心狠的父亲、兄弟,一心只想杀掉舜,以占有他的财产,他的妻子,可是舜却不记恨他们,甚至因为父母不高兴,不喜欢他,在田间大哭,孟子中是这样描写的:舜在田野中对着天空又哭又诉,万章以为舜因为父母不喜欢他在埋怨父母,孟子解释说,舜拥有了天下,受到天下士人的喜爱,娶到美丽的妻子,享
2、有荣华富贵,但是这些“人之所大欲”都无法消除舜内心的忧愁。因为舜不被父母喜欢,自己就像走投无路的人一样无所依靠,内心感到忧虑,外界的美好事物都无法让他释怀,唯有让父母高兴才能解除自己的忧愁。真可谓大孝至极。桃应曾经向孟子提过一个假设,他说:“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叟杀人,则如之何?”孟子说:“执之而已矣。”父亲杀了人,舜作为天子,不能徇私,只能依法办事,但是我们看孟子接下来怎么说,他说:“舜视弃天下,犹弃敞蹦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舜为了救父亲,履行对父亲的孝道,宁愿放弃天下,偷偷背着犯罪的父亲到海边住下,快乐得连天下都忘了。舜这样的做法令人钦佩,他以孝悌为准则,实行仁
3、政,用实际行动去表现他的仁义之心,感动了父亲瞽叟,尚书中说,“祗载见瞽叟,夔夔齐栗,瞽叟亦允若。”是说舜敬事他的父亲,战战兢兢地来到父亲面前,父亲也变得和顺了。最终父子相亲,兄弟和睦,国家安定,天下太平。二、孟子孝道思想的内涵前面简单谈了孟子中舜的事迹和他的孝行,那么由此我们能否归纳出孟子思想中关于孝道的内涵呢?下面粗略地进行了归类分析。(一)以“礼”支撑下的孝道孟子滕文公上中引用曾子的话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这是曾子认为孝子对待父母应有的态度。毫无疑问,孟子对这一观点是持赞成态度的。那么,所谓“礼”是怎样的一种行为规范呢?“礼”应当就是一种符合礼节,礼仪的行
4、为,而且孟子所说的“礼”应该是具体到夏商周三代的礼,因为他在引用曾子的话之后又说,“三年之丧,齐、疏之服,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三年的丧期,这是三代以来从天子到老百姓都遵守的。在“礼”的支撑下对父母尽孝道这是没错的,其实推及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礼”也起着巨大的作用,所谓“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都离不开“礼”的规范与支持,可以说“礼”是一种行为准则,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礼”的支持,社会生活因而能顺利进行。在孟子尽心上中,孟子又说:“不能三年之丧,而缠、小功之察;放饭流,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这是说,不能做到服丧三年,但对三月、五月的小
5、丧期却详细讲求;在老人面前大口吃饭、大口喝汤,极不礼貌,却还要注意是否用牙咬干肉等小过失:这就是不懂得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在孟子看来,这种不符合礼的行为,是无法归入孝道的行列的,只有用“礼”的行为规范去要求自己,去孝顺父母,这样的孝顺才是真正的孝顺。(二)孝与仁义孟子尽心上中说“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是说:亲近父母,这是仁的表现;尊敬兄长,这是义的表现。实际上,亲近父母,尊敬兄长应当都是孝的表现,孟子在这里认为它也是仁和义的表现,而关于仁和义孟子的解释有这样几个: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是说:“仁,是人最舒适的住宅。义,是人生的正确道路孟子告子上又说:“仁,人心也;义
6、,人路也。”是说:“仁,是人根本的良心;义,是人生平的大路。”孟子用仁与义诠释了“孝”的内涵,从内在的、精神的层面解释“孝”,要求君子“居仁由义以“尚志”,即处于仁行于义,而使自己道德高尚,更好地去履行孝道。再如,孟子在告子上中说:“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我们知道,“孝”与“悌”是我国孝道文化的重要内容,孟子要求世人必须以仁义之心去践行为人子、为人弟的职责。勿失仁义,似乎就是夫子谆谆教诲而又始终放心不下的心结,这也是对世人个体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孟子心中,仁义已然成为了联系父子、兄弟之伦常的纽带,直接反映着孝道的深层内涵。(三)王天下的根基孝道孝道以“礼”为支撑,以“仁义”为深层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传承着,而孟子认为“孝道”甚至关系到家国天下的安危。孟子离娄下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只要人人都尊敬他的父母,尊敬他的长辈,天下就太平了。孟子告子下说:“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认为,父子相亲,家庭和睦,天下就太平,那么国君想要称王天下,也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