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4997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农业种植行业知识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电话: 传真: 农业种植行业知识 建立日期:2010年08月31日修改日期:2010年08月31日 编制:行业及咨询实施部第47页/共47页目 录1、行业基本知识31.1农业种植业31.2中国农业种植业的现状31.3中国种植业的发展趋势72 、 行业生产特点92.1农业种植行业的主要特点92.2主要作物的栽培与生产特点102.2.1稻谷102.2.2玉米132.2.3小麦142.2.4大豆162.2.5经济作物192.2.6种子生产203、 关键需求分析274、行业管理实践284.1 种植业ERP解决方案284.1.1 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294.

2、1.2 销售业务流程304.1.3采购业务流程314.1.4库存/存货管理流程334.1.5 种植组织334.1.6 自然条件344.1.7种植作物354.1.8种植作业计划364.1.9田间作业管理384.1.10种植资源管理394.1.11种植成本414.1.12种植质量424.1.13种植绩效425、管理关键指标KPI44a)亩产量指标44b)亩产成本44c)粮食品质44d)病虫害防治44e)耕地地力测评45f)土地、水源保护45g)天灾预警及防护451、 行业基本知识1.1 农业种植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人类的一切生活资料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食物,按照营养学的基本知识,人类只有从食

3、物中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才能维持生命、从事劳动和繁衍后代。而历史上的饥荒和当今世界部分地区的缺粮危机,则从反面说明了生产食物的重要性。它的不足势必导致社会动乱,产生严重的政治经济后果。在人类尚不能用化学方法合成比农产品更为廉价优质的全部营养物质以前,农业作为最基本、最主要的食物生产行业的职能,将不可能被别的行业所取代。民以食为天,在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中,植物性食物占有最重要地位,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农作物种植行业在第一产业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性演变;年是启动和突破阶段,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政府所采取的扶持性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年是全面探索阶段,由于农业投入减少,双轨制及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等影响,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一度出现滑坡;年是调整和深化阶段,中央政府采取加大农业投入、改革粮食购销体制等措施,改变了农业生产一度徘徊下滑的局面;年至今是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成为农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选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地区的规模种植企业已经逐渐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经营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市场化。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5、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区域化。即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专业化。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特别是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的农副产品生产,要求把小而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适度规模之间的矛盾。

6、规模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一体化。即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处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所在。 集约化。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社会化。即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

7、、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 企业化。即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而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上述特点说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且从这些丰富的内涵中,还可以引伸出其他许多外延作用和意义。例如对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作用,对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等等。1.2 中国农业种植业的现状近年来,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决好“三农

8、”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包括取消农业税、特产税和牧业税,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发展。种植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2004年开始粮食保持连续增产的良好势头,连续多年产量递增,2009年2月2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粮食产量52850万吨,比上年增加2690万吨,增产5.4%。经济作物持续稳定增长。2008年棉花产量达到750万吨,油料产量2950万吨,增产14

9、.8%,糖料产量1.3亿吨,增产6.7%,油料单产连续三年突破历史。 与此同时,蔬菜、水果、茶叶、蚕茧等经济作物单产提高、总产增加、品质优化,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保持协调发展,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优势产品生产在空间上日益集聚,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专业化生产区域。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产业带初步形成,面积分别占全国的86%、92%、62%和53%;棉花已形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面积占全国的98%;长江流域油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5%;桂中南、滇西南、粤西三个甘蔗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9%;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8%;长江上中游加

10、工甜橙、赣南-湘南-桂北鲜食脐橙和浙南-闽西-粤东宽皮柑橘三个柑橘产业带占全国的面积达到49%。 园艺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入世以来,园艺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蔬菜、苹果汁、橘瓣罐头、食用菌、番茄酱等已经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 这些年来,通过积极推进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种植业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是优良品种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四大粮食品种综合优质率达到61%;抗虫棉推广面积占棉花总面积的70%;“双高”甘蔗、“双低”油菜比重分别达到90%和80%。二是农业投入品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高效施肥、高效施药和农田节水等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不

11、仅有力地促进了节本增效,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主的高效施肥技术应用面积已达到6.4亿亩,相当于全国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积。三是鲜食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通过不断完善例行监测、动态管理、产品认证和质量可追溯制度,蔬菜、水果、茶叶等食用园艺产品农药残留得到有效控制。 种植业功能日益拓展。一方面,种植业作为农业的基础产业,保障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等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种植业在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现。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种植业已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观光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尽管中国种植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总体上看,还处

12、于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种植业转变阶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资源约束日益趋紧。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而与此同时,耕地和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种植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耕地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和质量下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39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呈逐年减少趋势。现有耕地2/3为中低产田,存在养分失衡、肥效下降、退化严重等问题。水资源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和利用率不高。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20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常年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淮河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近2/3,拥有水资源量却不

13、足全国的1/5。与此同时,由于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业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产粮食1公斤,每亩每毫米降水生产粮食0.5公斤,均仅为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 农业灾害威胁加剧。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严重发生,对种植业生产的影响呈加重趋势。气象灾害方面,常年农作物受灾面积7亿多亩,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成灾率50%左右,因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损失粮食 1000亿斤左右,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元。据农业部统计,2004年中国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610亿斤,2005年达到690亿斤,2006年增加到894亿斤,06年1-9月份就达到890亿斤,同比增加163亿

14、斤,因灾损失粮食呈逐年加重趋势。病虫害方面,常年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50亿亩 (次),如不进行有效防治,产量损失可达40%以上。尽管近年来加大了病虫害防治力度,但每年因病虫害损失粮食仍达500亿斤以上。随着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快,灾害发生形势将更加严峻,加之我国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加,给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劳动力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民文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约占90%,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近年来,随着轻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许多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离开农村,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妇女和中老年,

15、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呈下降趋势,制约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其次是种植业生产的兼业化趋势明显。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不断增加,出现了部分务工农民同时兼营农业的现象,由此导致的问题是,这部分农民往往经营比较粗放,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得不到有效提高。 科技进步亟待加快。在资源日趋紧张、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种植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目前,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48%,比发达国家低近30个百分点。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不足,产前、产后、产中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其次是转化应用能力不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机制不活

16、、队伍不稳、保障不足,加之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影响了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是中国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全国平均每个农户经营土地规模仅为8亩,这种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严重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提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提高种植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推进组织制度创新。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农户与市场的连接机制还不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的能力还比较弱,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发育还不健全。目前,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例分别仅为35%和13%。1.

17、3 中国种植业的发展趋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保持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种植业发展正处于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种植业的转变时期。加快种植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种植业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任务。在转变种植业发展方式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保障有效供给,二是打牢发展基础,三是促进协调发展。-保障有效供给。确保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有效供应。首先是确保粮食安全。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强化政策支持,稳定播种面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水平,改善品质

18、结构,增加种粮效益,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其次是稳定原料作物生产。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提高单产,改善质量,保持棉花、糖料、油料等原料作物合理的自给水平。再次是保障园艺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改善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国内多样化、优质化需求,同时努力开拓国外市场,保持蔬菜、苹果、柑橘等优势园艺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打牢发展基础。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力争在新品种培育、重大有害生物防控、节本增效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稳定提高种植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种植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制订和修订相关标准,使良种、耕作、施肥、加工、包装等都做到有标准可循,提高种植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大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

19、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种植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协调发展。针对人多地少、水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要充分考虑资源的承载能力和配置效率,合理确定区域布局、作物结构和品种结构。大力推广节肥、节水、节药、节工等节本增效技术,提高种植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减少因自然灾害导致的产量波动,增强种植业发展的稳定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种植业与自然协调发展。围绕上述内容,国家促进种植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概括如下: 国家目前正加大完善扶持保护政策。种植业生产比较效益相对较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要

20、保持种植业长期稳定发展,必须根据生产、市场和效益的变化,及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增强支农惠农政策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切实保持农民的合理收益,更好地发挥政策引导生产的作用。应在巩固、完善、强化现有各项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支持政策,逐步构建适应现代种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合理保护利用加强资源。按照国家确保2020年耕地面积不低于18亿亩的目标,各地政府已经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保护的执法力度。加大国家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加强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动态监测,为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提供依据

21、。加快农田节水、测土配方施肥、高效施药等节本增效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快种植业科技进步。通过项目带动和机制创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建立“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应用于生产”的科研机制。加强重大技术攻关,力争在新品种培育、植物病虫害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设施、农机装备、农业信息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示范展示等方式,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针对种植业劳动力素质下降的现状,切实抓好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努力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种植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指导灾区落实

22、各项灾害防御措施。加强灾后恢复工作,努力弥补灾害损失。积极开辟水源,建设农田排灌设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推广实用抗灾技术,增强抵御灾害能力。根据灾害发生规律变化,调整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变被动抗灾救灾为主动防灾避灾。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针,加强监测预警,加大防治力度,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害损失。加快构建新型病虫害防控体系,大力发展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病虫害防控服务组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土地平整、沟渠配套、地力培肥等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农田建设。围绕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良种繁育、病虫防控、地力监测、农田

23、节水等设施。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农机装备条件建设,加快技术和机具研发,提高农机装备数量,推进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种植业产品。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推行全面提升种植业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加工的标准化水平提高种植业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借鉴工业化营销理念,积极培育知名品牌,推行订单、配送、期货等现代营销方式,努力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创新生产组织制度。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促进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适度集中,扩大单位生产规模。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强化公益性职能,强化服务手段,创

24、新服务方式。以农技推广队伍为主体的公益服务,积极倡导鼓励发展各种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市场服务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市场化服务。,引导和和扶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在提供生产服务、沟通市场信息、促进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作用。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2 、 行业生产特点2.1 农业种植行业的主要特点1、 以土地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绿色植物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础。它必须在广袤的土地上展开,才能获得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分、热量和多种营养物质。因此,土地便成为农业中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它既是

25、农业的劳动对象,又起着劳动手段的作用。2、 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存在巨大差别。农作物和畜禽等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一个自然过程,其间并不需要人们不间断地投入劳动,所以劳动时间只是生产时间中的一部分。两者差别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生产条件的变化,另一方面决定于农作物和畜禽的自然特性。由于农业中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就产生了农业劳动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3、 农业生产各产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不仅表现在农业生产各产业相互提供生产资料、相互调剂劳动力和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利用上,也表现在它们的合理结合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条件。4、 农业生产还具有显著的地区性,各种不同的农作物适宜于不同

26、的自然、经济环境,且其多数产品不便运输和储藏等特点。2.2 主要作物的栽培与生产特点2.2.1 稻谷稻谷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且种植面积大。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稻谷生产国,稻谷产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湖北是水稻主产省,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均位居全国第四位,稻谷商品量占全省粮食商品总量的80%左右。经数千年的种植与选育,全国稻谷品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稻谷品种达45万个。 据中国国家标准局1986年5 月6日发布的粮食、油料和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GB135086),稻谷按粒形和粒质可分为籼稻、粳稻、糯稻三类。 籼稻籽粒细而长,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米粒强度小,耐压性能差。籼稻在加

27、工时容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用籼稻米制成的米饭胀性较大,粘性较小。粳稻籽粒短而阔,较厚,呈椭圆形或卵形,米粒强度大,耐压性能好。粳稻在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用粳稻米制成的米饭胀性较小,粘性较大。根据接粒质和收获季节的不同,籼稻和粳稻又可分为早稻谷和晚稻谷二类。就同一类型的稻谷而言,一般情况下,早稻谷米粒腹白在,角质粒少,品质比晚稻谷差。早稻谷米质疏松,耐压性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低。而晚稻谷米质坚实,耐压性好,加工时碎米较少,出米率较高。就米饭的食味而言,早稻谷比晚稻谷差;就稻谷的品质而言,晚籼稻谷的品质则优于早粳稻谷。 糯稻谷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粘性大,按其粒形可

28、分为籼糯稻谷(稻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和粳糯稻谷(稻粒一般呈椭圆形)。 纳入国家标准的籼稻谷、粳稻谷和糯稻谷,都是指水稻而言。其实,除水稻以外,还有生长期需水量较少的陆稻,又称旱稻。陆稻抗旱性强,成熟早,米粒结构疏松,品质不好,色泽暗淡,食味较差,产量也较低,播种面积一直较少,故未纳入国家标准中。 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全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大田(本田)生育期。水稻生育期可以随其生长季节的温度、日照长短变化而变化。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适时播种和适时移栽的条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较稳定的,它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水稻的一生: 幼苗期:秧田期 秧苗分蘖期:返青期 有效分蘖期 无效分蘖期 幼穗

29、发育期:分化期 形成期 完成期 开花结实期:乳熟期 蜡熟期 完熟期 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

30、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肥水管理搭好丰产的苗架,要求有较高的群体质量,应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长控制困难而贪青倒伏等,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很大。 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一般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

31、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达到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结实率高。要想培育出健壮的水稻,首先必须选出优良种子,也就将种子浸在盐水中,选出优良种子。稻种的构造:稻种由一种叫做颖的稻壳包裹着,去掉颖就是毛糙米。而糙米周围覆盖一层薄薄的种皮,里面有胚和胚乳。(胚是芽和根的基础部分,而胚乳储存着胚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为使筛选出的优良种子不受病菌侵害,得将种子消毒后浸泡在水里7天左右,以便种子发芽。种子吸足水分膨胀后,经播种机撒在育秧箱里,再用漏雨将种子覆盖起来,洒上水,移入温室培育。2.2.2玉米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品种

32、之一,年种植面积达到2500万公顷左右,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玉米主产区以及西南、西北的一部分地区,年玉米产量达到1.2亿吨,播种面积和玉米产量都处于世界第二位,但我国玉米单产同世界其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中游水平,未来我国播种面积扩大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依靠农业科技,努力提高玉米单产将是我国未来玉米生产的主要趋势。我国玉米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北纬500到200从东北到西南的狭带状地区内,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河北、山东、黑龙江、吉林、四川、河南等省的播种面积最大,其他省、市、自治区也都有一定种植面积。东北春

33、玉米带和黄淮夏玉米带是中国玉米主要分布带,其次是黄淮海春玉米带和西南套种玉米带。玉米是高产粮食作物,籽粒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掺合其他的粮食,实行粗粮细做,可做成各种糕点,美味可口,深受人们喜爱。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逐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的饲用价值越来越重要。在工业上用途亦广,玉米籽粒和副产品可以制造300种以上的工业品。在医药上,玉米淀粉是培养抗菌素(如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的主要原料之一。主要特用玉米类型:1)优质蛋白和高赖氨酸玉米; 2)高直链淀粉玉米; 3)高油玉米; 4)糯玉米;5)甜玉米; 6)爆裂玉米;7)青贮玉米;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阶段:玉米自播种至收获,经历出苗

34、、拔节、抽雄(雄穗开始露出顶叶叶鞘) 、开花(雄穗开始散粉)、吐丝(雌穗花丝开始露出苞叶)、灌浆、成熟(苞叶变黄,子粒经脱水变硬,呈现显著的品种特点)各阶段。2.2.3小麦小麦是我国粮食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是营养比较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春小麦的容重和出粉率低于冬小麦。硬冬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优质强筋小麦: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品质优良具有专

35、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用途1、 硬冬白小麦用途由于国标没有规定内在品质,所以硬冬白小麦期货交割的货物比较杂,既有内在品质较高的品种,也有较低的品种,因此用途不一。在没有强筋小麦期货时,硬冬白小麦期货交割标准的用途比较广。但有了强筋小麦期货后,硬冬白小麦中能够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的,就专门用做面包、饺子、拉面等,这样强筋小麦的大部分就从硬麦中分离出来。从期货交割的标准来说,硬冬白小麦一般稳定时间在8分钟以下(不排除有8分钟以上)。因此,达不到强麦标准的硬麦大部分用做馒头、面条、饺子等。2、优质强筋小麦用途优质强筋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

36、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其中面包全部用优质强筋小麦,对小麦品质要求最高。为了提高面包粉质量,国内一些专用粉厂还经常在国产优质强筋小麦中添加进口高筋小麦。加工饺子粉,也要优质强筋小麦混配,提高面粉质量,增加食品的口感。另外,对于一些质量较差的小麦,添加优质强筋小麦,改善内部品质,加工馒头和其它面食。如东北地区用优质强筋小麦与春麦搭配,改善春小麦粉的质量。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小麦生长种植简介:小麦从种子

37、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叫小麦的一生。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的天数叫生育期。小麦的生育期一般在230270天。生产上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可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其中灌浆期又可分为籽粒形成期、乳熟期、腊熟期、完熟期。根据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可将几个连续的生育时期合并为某一生长阶段。一般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1苗期阶段:从出苗到起身期。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以长根、长叶和分蘖为主。2中期阶段:从起身至开花期。这是营养生长与生殖

38、生长并进阶段,既有根、茎、时的生长,又有麦穗分化发育。3 后期阶段从开花至成熟期。也称子粒形成阶段,以生殖生长为主。 2.2.4大豆大豆原产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大豆古时称菽,1840年起,美国从日本和韩国引入大豆品种试种,二战爆发后,美国开始大规模种植大豆。20世纪初年,巴西、阿根廷也引进大豆种植。十多年来,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在各种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市场失控、资源优势丧失、企业破产,正陷入极不安全的境地。即从1996年开始,我国取消了大豆进口配额限制,较之其它农产品,中国大豆早已在基本不设防的条件下提前加入“WTO”,促使美国、巴西及阿根廷等国的转基因大豆大量进入我国市场,使

39、我国由过去大豆最大的净出口国变为世界最大的净进口国。作为大豆原产国,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两万多个大豆品种,是大豆资源的宝库,将丰富的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起来,用于发展大豆产业,对中国、对世界、对今世、对未来都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栽培的大豆品种繁多,按植物学特性,可将大豆分为野生种、半栽培种和栽培种三类。按大豆的播种季节可分为春、夏、秋、冬四类。按大豆的用途则可分为食用大豆和饲用大豆两大类,食用大豆中又分为油用大豆、副食和粮食用大豆、蔬菜用大豆及罐头用大豆四类。按颜色可分为黄、棕、绿、黑、花色等类。而粮油部门为了经营管理上的方便,在编排商品目录和统计工作中根据大豆的颜色分为黄豆、青豆和黑豆

40、三种,棕、褐豆等划归黑豆之中。据考证,福建也是栽培大豆的起源中心之一。福建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春大豆、秋大豆和田埂豆各地都有很多的地方品种。目前大豆生产条件差,各种地方优质品种种植分散,与其它品种混种混收现象尚普遍存在,基本上没有形成产业化生产。提升我国大豆种植业竞争力需要: 加强地方优质大豆品种的挖掘、保护及不断选育优质高产大豆良种,提高单产水平,降低单位产量成本。 进一步优化种植区域布局,形成优质大豆良种产业化生产。 在各个环节提高生产科技含量,提高各投入要素利用率,不断降低直接生产成本。 加大对农业生产支持及投入,最大限度降低间接成本对大豆总成本的影响。 生产加工布局合理,在流通环

41、节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经营模式,不断降低大豆的交易费用。2008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3744万吨。受种植收益提高和国家鼓励油料生产政策的共同影响,2008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明显回升。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大豆种植面积估计为965万公顷,较上一年度增长10.3%,扭转了我国2006、2007年连续两年大豆种植面积下降的局面;单产为1.71吨公顷,高于2007年的1.45吨公顷,增幅为4.32%;2008年我国大豆总产量为1650万吨。,主产区黑龙江省2008年大豆种植面积估计为397万公顷,占全国种植面积的41%,总产616万吨占全国产量的37.33%。大豆的一生要经历种子萌发

42、、出苗、幼苗生长、分枝、开花、结荚、鼓粒、成熟等过程。可分为6个生育时期。(一)种子萌发和出苗期胚根首先从胚珠珠孔伸出,当胚根伸长到与种子等长时称发芽。胚轴伸长,种皮脱落,子叶随下胚轴伸长露出土面,当子叶展开时称出苗。条件适宜,播种后46天即可出苗。田间半数以上子叶出土即为出苗期。(二)幼苗期从出苗到花芽分化前为幼苗期。出苗后2片子叶展开,其幼茎继续伸长,上面的2片对生的单叶随即展开,此时称单叶期。随着幼茎不断伸长,长出第一片复叶时称3叶期。3叶期地上部分增长速度较慢,地下根系生长较快形成根瘤。此期末根系初步形成,开始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养料。幼苗期大约2025d,占整个生育期的l5,这一时期是长

43、根期;应注意蹲苗,加强田间管理,达到苗全、苗匀、苗壮,为丰产打下基础。(三)花芽分化期从花芽开始分化到始花为花芽分化期,也是分枝期。一般约经2530天。当复叶出现45片时,主茎下部开始发生分枝,同时分化花芽。人豆花芽的分化和现蕾是在短口照条件下进行的。花芽开始分化过程是:先出现半球状花芽原始体,接着在它的前面形成事片,再形成筒;继而分化出龙骨瓣、翼瓣和旗瓣;环状的雄蕊原始体相继分化,在雄蕊中央雌蕊开始分化,并出现胚珠原始体;随后进入胚珠、花药原始体分化,花器官逐渐长大,最后陆续形成花蕾、花粉和胚囊,完成花芽分化。花芽开始分化,植株进入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时期。这时必须加强肥水管理,同时注意协

44、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达到株壮、枝多、花芽多、花健的要求。(四)开花结荚期从始花到终花为开花期,从软而小的豆荚出现到幼荚形成为结荚期,出于大豆开花与结荚是并进的,所以这两个时期通称开花结荚期。大豆花很小,着生在叶腋或茎的顶端,每个花簇上着生的花数,因品种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异。大豆落花落荚率高,因此每个花簇结荚数较少。大豆开花以上午69时为多,由现蕾至开花一般为37天。胚珠受精后,了房逐渐膨大,形成软而小的绿色幼荚,当荚长lcm时,称为结荚。豆荚的生长是先增长,再增宽,最后增厚。开花结荚期是大豆生育最旺盛的时期,是需要水分和养料最多的时期,同时需要充足的光照。在前期苗全、苗壮、分枝多的基础上,花期

45、应加强肥水管理,并使通透良好,以达到花多、英多、粒多和减少花英脱落的要求。(五)鼓粒期 。从豆英内豆粒开始膨大起,直到最大的体积和重量时止称鼓粒期。开花后10天内,种子内的干物质积累增加缓慢,之后的7天增加很快,大部分干物质是在这以后大约21天内积累的。鼓粒期约3040天。鼓粒完成时的种于含水量约90。鼓粒期是大豆种子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大豆生育是否正常将决定每英粒数的多少、粒重的高低和种子化学成分。此时干旱或多雨致涝能造成死英、秕粒、粒重下降而严重影响产量。保证种了正常发育要满足两个条件:植株本身贮藏物质丰富,根系不衰老,叶片的同化作用旺盛;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六)成熟期叶片受黄脱路,豆粒

46、脱水,呈现品种固有性状,这时种子含水己降至15以下,直到摇动植株时英内有轻微响声,即为成熟期。 此时应当降低土壤水分,加速种子和植株变干,便于及时收获,同时防止肥水过多造成贪青晚熟,影响及时收获和倒茬。此期天气晴朗干燥可促进成熟且有利于提高品质。2.2.5经济作物中国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糖料、烟叶、麻类、药材等,还有茶、桑、水果、橡胶等木本经济作物。棉花是我国的最主要经济作物。棉花栽培历史悠久,约始于公元前800年。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棉花较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三世纪,即战国时代,尚书、后汉书中就有关于我国植棉和纺棉的记载。在我国的棉花栽培历史上,先后种植过四个栽培品种:海岛棉(长绒棉)、亚洲

47、棉(粗绒棉)、陆地棉(细绒棉)和草棉(粗绒棉)。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的主要栽培品种也不一样,亚洲棉引入历史最久,种植时间最长,同时栽培区域较广;陆地棉引入我国的历史较短,但发展很快,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即取代了亚洲棉。目前广大棉区所种植的棉花多为陆地棉种(细绒棉),新疆还种植有少量海岛棉(长绒棉)。我国适宜种植棉花的区域广泛,棉区范围大致在北纬1846度,东经76124度之间,即南起海南岛,北抵新疆的玛纳斯垦区,东起台湾省、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带和辽河流域,西至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缘,全国除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少数省(自治区)外,都能种植棉花。棉花从播种到收获约半年左右时间,一般需经过播种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1.播种期。选择适时的播种期是决定棉花丰产的重要环节。棉种萌发出苗需要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主要是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土壤等,其中决定因素是温度。棉花是喜温作物,在发芽出苗时,要求较高的温度。在高温下虽然发芽快,但棉苗不健壮,因此棉苗发芽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