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5181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76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心理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心理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心理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心理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生物学理论,心理生物学(psychological bi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物学基础的科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2013-36,自上世纪初至今,不少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以生物学的方法探索心身相互关系的规律,逐步形成了心理生物学研究方向。心理生物学方向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动力学方向,是心身医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主要方向。,2013-36,心理生物学研究,使用包括解剖法、破坏法、电刺激法(可通过急性或慢性埋藏电极)、电记录法(如脑电、皮肤电、胃电)、生物化学法等生物学研究手段,同时也使用心理测量、行为分析和行为记录等心理行为学方法。早在本世纪20年代,著名生理学家Cannon W

2、B通过大量的动物生理实验,提出情绪状态对机体生理生化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他特别指出下丘脑在这一作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36,与此同时,,苏联巴甫洛夫学派进行皮层内脏相关以及后来的皮层内脏病理学研究,表明高级皮层活动对内脏活动有强大影响,皮层活动障碍可引起胃溃疡病的发展、心血管机能紊乱、体温调节障碍、以及神经精神疾病等等。(巴甫洛夫学派主要理论后来还被行为学派推举为经典条件反射),2013-36,30年代,,Selye H提出应激学说,认为应激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种全身性应变反应。正常时,这种应变反应利于体内的调整和适应也能够被机体所忍受,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刺激过强或过久,则可导

3、致心身功能失常,甚至死亡。,2013-36,1949年Hess使用电刺激脑内某些区域的方法来研究行为,,发现轻度电刺激猫下丘脑特定区域可引起恐惧、发怒和其它生理反应,从而引起了一系列脑的电刺激对行为和生理变化的实验研究。1954年,他又提出下丘脑前、后部分别属于向营养性系统和非特应系统,为以后心身疾病的有关中介机制分析提供了神经系统的依据。,2013-36,Wolff HG等人则经过几十年的实验室与临床观察研究,阐述了心理变量和生物学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强调心理社会因素与生理因素相互作用对健康和疾病有重要意义。由于Wolff在实验研究中对心理变量进行定量,所记录的生理病理变化也可以测量,是一种

4、数量化的科学研究,因而这种研究方式成为50年代以后心身疾病研究的重要方向。,2013-36,60年代以后,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心理生物学研究,并且被直接应用于临床。70年代以后,则进一步开展心理社会各因素与健康和疾病各有关因素之间更细微的内部联系的研究。根据心理生物学研究的两方面变量心理行为变量和躯体各系统、各水平的功能活动变量,可以大致对目前,2013-36,心理生物学研究作三方面归纳。,不同心理变量对生理病理活动的作用 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明显的心理方面变量是情绪、个性、行为方式和生活事件等。因而目前心理生物学研究也较多反映在这些变量方面。情绪状态对机体生理病理过

5、程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但要探明哪些情绪会对生理功能有影响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则并非易事。例如长期紧张焦虑较之抑郁失助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似乎有所不同,对不同个体的影响也似乎不同,但这种现象的机制尚须有充分的心理生物学研究数据加以说明。,2013-36,个性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心理生物学研究证据特别是数量化证据并不充分,而且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性也不够。例如好斗的个性被认为与高血压的形成有关,但也有报告认为退守防御的个性与高血压有关。许多行为方式被认为会影响健康,例如酗酒、烟瘾、缺少运动、A型行为等,并且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也尚待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2013-36,不同的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太大

6、和亲人亡故被认为对健康有不同影响,但各种不同性质的事件在致病性方面究竟有何区别,通过什么样的心理生物学机制,都还有待深入研究。,2013-36,心身相关机制研究,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神经电生理,脑影像技术的进展,心身相关研究的水平也逐渐深入。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可分为神经化学、心理神经内分泌学和心理神经免疫学方面的研究。神经化学的迅速发展,为心身中介机制提供许多新的证据。,2013-36,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和神经激素这三类神经化学物质在心身中介方面起什么作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例如P物质被认为与安慰剂的止痛作用有关,各种神经递质也己被发现与许多心理行为功能失调有关等。,2013-36,下丘

7、脑垂体激素系统显然是心理因素影响躯体生理病理过程的重要物质基础,但许多研究尚停留在粗糙的水平上。,例如抑郁情绪可使部分人皮质醇水平升高,但这种作用的详细机制及结果都有待阐明。其它非脑垂体系统调节的内分泌物质在心身作用中的意义更待研究。,2013-36,免疫系统功能在心身作用过程中的意义,在近年发展起来的心理神经免疫学领域得到部分阐明。例如,已有证据证明,心理社会因素通过免疫系统影响健康和疾病的详细过程,可能涉及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以及中枢直接与免疫物质的联系等方面。但其深入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2013-36,整体观研究,心身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因素纵横交错,用单一的

8、一种生物过程是难以解释的。许多心理生物学研究坚持以整体观的研究方式,试图阐明各种心理因素是如何通过各种生物学过程的综合作用而影响健康的。其研究视野由宏观的各种社会因素,到个体的不同心理过程,到各系统各器官直至分子水平的躯体功能活动。这种研究符合新的医学模式。,2013-36,但由于在这一研究系统之中,许多具体环节尚未被探明,因而对整体的解释也受到影响。目前在心理社会应激研究中往往体现了这种研究模式,涉及到社会生活事件(质和量)、个人应对、个性、社会支持、各系统各器官心理生理反应等一系列因素的系统作用过程,2013-36,心理生物学研究突出的优点,它使用严格的实验设计、客观的计量方法和数理统计,

9、因而能准确揭示心身的奥秘,也便于交流。目前,由于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微电极、电子计算机、脑组织化学和脑影像学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心理生物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心理生物学研究成果为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大量心身相关问题提供科学解释,使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能制定更科学的心理护理策略。,2013-36,值得注意的是,,以心理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其中许多来自动物实验)来解释人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和心身关系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一弱点,要注意结合使用其它方法,如结合传统的心理学分析方法,以避免将人的心理活动完全归为生物的和生理的现象,避免用比较低级和局部的规律来解释高级和复杂的心身现象。,2013-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