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科学的学科基础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5315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4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报科学的学科基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情报科学的学科基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情报科学的学科基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情报科学的学科基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情报科学的学科基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报科学的学科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报科学的学科基础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情报科学理论第5章 情报科学的学科基础,21世纪信息管理丛书,情报科学理论第5章 情报科学的学科基础21世纪信息管,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 5.2 情报科学的数学基础 5.3 情报科学的应用技术基础 5.4 情报科学的管理学基础 5.5 情报科学的经济学基础 5.6 情报科学的社会学基础,第5章 情报科学的学科基础,第5章 情报科学的学科基础,情报科学学科基础的关系图,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及其他学科,数学和应用技术,哲学,对情报科学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是发展情报科学的手段。前者是为了精确描述情报现象与情报过程;后者是为了提高情报处理能力和传递效率,为情报工作实践提供理论、原理、规则、方法

2、,情报科学学科基础的关系图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及其他学科数学,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的理论体系。它在情报科学的学科基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情报科学推进的“思想发动机”。因而,哲学基础是情报科学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方法是情报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情报科学理论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 哲学是关于,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主要内容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在其1972年的客观知识著作中和1976年的没

3、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演讲中系统地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波普尔把世界或宇宙万物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三个世界”。“世界1”指的是客观物质世界,“世界2”是主观知识或精神状态的世界,“世界3”是客观知识世界。,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5.,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主要内容 波普尔认为,“客观知识”具有自律性,可形成“一个世界”。“客观知识”是通过人类主观精神创造的,但一旦产生,就和人类的主观精神相脱离而独立存在。波普尔的“世界3”不仅包括一切人工制品和思想,而且还包括“任何迄今没

4、有想到的推论”。,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5.,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1)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主要内容“世界3”具有明显特征:第一,它是真实存在的,它能改变物质对象的世界。第二,它具有自主性,如未被预期和未及推断的理论是“世界3”自己产生的,所以有自主性。第三,它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它是人创造的,反过来也影响人的创造。波普尔用蜜蜂酿制蜂蜜来比喻人类生产知识与知识的客观性。,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5.,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2)波

5、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主要问题 从根本上混淆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世界3”既包括一切人工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也包括尚未被认识而将来可能被认识和发现的潜在对象。这样一来,“世界3”成了一个虚无飘渺的世界,而且把不同性质内容划属一个世界从根本上混淆了知识同物质的界限和关系。没有说明“三个世界”各自的具体形态、运动规律和在空间、时间上的存在形式。,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3)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可以借鉴的合理思想 首次对世界从层次上作了具体的划分,把主观精神

6、状态与客观的思想内容区别开来,突出主观思想的物化,将人类知识制品从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在意识状态之后的更高层次的客观知识世界进行考察和研究。客观知识概念对于加深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拓宽科学研究领域具有现实意义。波普尔对世界层次的划分是科学的、合理的,是符合客观世界的真实结构的,也是符合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的。“三个世界”的相互作用机制基本上符合宇宙世界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波普尔突出地强调了“世界3”是通过“世界2”作用于“世界1”,从而改造“世界1”。,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1波普尔的“三

7、个世界”理论(3)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可以借鉴的合理思想 布鲁克斯认为,波普尔提出的“世界3”为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专业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图书馆学家和情报学家的实际工作可以归结为收集和组织“世界3”的记录,以提供利用,而其理论工作可以归结为研究“世界2”与“世界3”的相互作用,促成知识的组织化。该理论首次将客观知识作为世界整体中的一个部分独立划出,并从本体论意义上为情报科学确立了哲学位置,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个理论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并列,因而将其作为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是不妥当的。,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5.1.1 情报科学的哲

8、学观,2“四个世界”的划分 国内学者在继承“三个世界”理论的基础上,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为依据,提出了“四个世界”的概念,并以此作为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四个世界”的划分方法是,将客观物质世界划分为天然物质世界、人工物质产品世界、人类精神产品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2“四个世界”的划分 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 5,2“四个世界”的划分,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客观物质世界,天然物质世界,人类精神世界,天然物质世界,人类产品世界,人类精神世界,天然物质世界,人类物质产品世界,人类精神产品世界,人类精

9、神世界,2“四个世界”的划分 5.1.1,2“四个世界”的划分“四个世界”划分的特点:在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前提下对物质世界进行层次划分。人类精神产品既区别于其他“世界”,又是归属于物质世界的。充分考虑到物质世界各个层次的基本特点,根据不同的特征分类划层。所以把人工物质产品与人类精神产品区别开来,是因为前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物质与能量的需求,主要利用物质和能量的各种功能和属性;而后者则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主要利用信息的可记录、传播、增值的功能和属性。,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2“四个世界”的划分 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 5,2“四个世界”的

10、划分“四个世界”划分的特点:划分物质世界层次应当具体地考察人类精神产品世界的存在形式及其对人类精神世界及其他世界的反作用机制。人类精神产品世界是在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相互作用下发展形成的特殊形态的世界。从情报科学的角度划分物质世界的层次,还应当充分考虑到情报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应用的需要。情报作为一种激活的产品,是人类精神产品世界的基本成员。其作用在于改变精神世界的认识状态,从而对物质世界(天然和人工的)施加影响。,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2“四个世界”的划分 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 5,3以库恩的“范式理论”和“科学发展动态模式”为哲学基础的观点,5.1.

1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3以库恩的“范式理论”和“科学发展动态模式”为哲学基础的观,4以“矛盾说”作为哲学基础的观点 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情报活动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形式,其本身包含着特殊矛盾。情报科学是研究情报现象的特殊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它力图解决情报爆炸、无序与人们利用情报之间的矛盾。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矛盾说”作为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不仅阐明了情报产生的原因,而且还揭示了情报科学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5.1.1 情报科学的哲学观,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4以“矛盾说”作为哲学基础的观点 5.1.1

12、 情报科学的哲,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情报科学的关键和核心问题 2哲学为情报科学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情报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认识工具,5.1.2 情报科学与哲学的关系,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情报科学的关键和核心问题 5.1.2 情,1情报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情报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3情报的可能性和现实性,5.1.3 情报科学的对立统一关系,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1情报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5.1.3 情报科学的对立统一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途径有二:一是直接的实践活动;二是间接的学习活动。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人类不能仅通过实践

13、来认识世界,对个人来说,学习已成了更经常的认识途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将认识客体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精神客体又分为主观精神客体(即作为认识对象的人的感觉、意识、心理等活动和现象等)和客观精神客体(是以物质形式和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如科学文化书记、录音磁带、电影拷贝、电子计算机存储系统等)。人类认识的客观精神客体是人们学习的主要对象,也是情报认识论定位之所在。,5.1.4 情报科学的认识论定位,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途径有,数学是运用其所提供的概念、处理方式及技巧,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包括情报科学学科,进行量的分析、描述、计算和推导,从而找出能以数

14、学形式表达事务内在联系的方法。情报科学的数学基础重点是研究创建情报科学理论体系中使用的数学方法,以及使用数学方法的基本原则、过程、范围和技艺;阐明情报科学定量化的规则、定律、公式和结果;研究情报科学的情报预测、推理、判断和决策的量化模式,以及适用于情报科学理论体系各门分支学科和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进行情报科学研究的数学方法。,5.2 情报科学的数学基础,数学是运用其所提供的概念、处理方式及,数学分析是数学的重要分支,它对于各种变化过程、运动过程以及量与量相依而变的过程提供了数量上的研究方法,极限思想、微分积分方法是其主要内容。情报工作中,由于存在大量的数据以及根据它们的相互关系绘制的图像,如

15、著名的普赖斯曲线、布拉福德曲线、齐夫曲线等,对此运用微积分的思想及其方法对它们进行分析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分析的目的有二:一是找出曲线的特点,如极值、拐点、斜率;二是分析曲线的特征与实际对照加以修正。,5.2.1 数学分析,5.2 情报科学的数学基础,数学分析是数学的重要分支,它对于各种,情报工作中存在大量的随机现象,这使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情报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应用在:单词的出现 分类号、笔划、字母的选取读者(用户)到馆量某篇文献为某个用户所需,5.2.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2 情报科学的数学基础,情报工作中存在大量的随机现象,这使得,情报科学中对于概念词(主题词、关键词、

16、标引词、类名等)的组配性质,它们之间的多维性以及它们整体所显示的某种线性空间的性质的重视,是矩阵与向量运用到情报工作中的前提。矩阵和向量在情报科学中的主要用武之地是计算机检索,它既是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模拟方法之一,也是计算机扩检缩检的手段之一。,5.2.3 线性代数(矩阵和向量),5.2 情报科学的数学基础,情报科学中对于概念词(主题词、关键词,按照某一特征或某一规律的事物组成的总体称之为集合。集合的应用范围之广,以至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它的描述对象。情报工作中可称为集合的有:文献的集合、提问的集合、编制规则的集合、图书馆的集合、图书馆员的集合等等。目前,情报工作中的情报检索系统(包括目录系统和阅读

17、系统),较好地运用了集合论思想和方法解决其有关问题。,5.2.4 集合论,5.2 情报科学的数学基础,按照某一特征或某一规律的事物组成的总,模糊数学是对模糊事物或现象进行定量描述使其清晰化的一种数学方法,它是情报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分支。应用领域如下:模糊检索 期刊选优 系统评价和图书分类,5.2.5 模糊数学,5.2 情报科学的数学基础,模糊数学是对模糊事物或现象进行定量描,运筹学是一门管理科学,其目的是通过定量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数量依据。运筹学包括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但在情报科学中应用最多的是排队论。排队论亦称随机服务系统、等待线理论。主要用于确定图书借阅处服务人员和服务设施的最佳数量。,5

18、.2.6 运筹学,5.2 情报科学的数学基础,运筹学是一门管理科学,其目的是通过定,情报科学的应用技术是指应用于情报科学研究和情报工作实践中的信息技术。情报科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信息加工技术与信息技术、视听技术、光学技术等综合运用的结果。其核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及微电子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能高速、大容量进行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储存等一系列活动的信息技术,它为情报科学理论、技术与方法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5.3 情报科学的应用技术基础,情报科学的应用技术是指应用于情报科学,信息技术是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围绕着信息的产生、收集

19、、存储、处理、检索与传递,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1、传统信息技术印刷与排版技术复印技术 缩微技术,5.3.1 信息技术,5.3 情报科学的应用技术基础,信息技术是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2、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 信息采集处理技术信息压缩与存储技术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 通信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多媒体技术 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技术,5.3.1 信息技术,5.3 情报科学的应用技术基础,2、现代信息技术5.3.1 信息技术 5.3 情报科学的应用,1、国外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情报科学领域中的应用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的。1954年,美国海军军械中心图书馆首先在I

20、BM701型计算机上建立NOTS检索系统。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都先后在情报系统应用计算机。到了20世纪70年代,发展了图书馆情报网络系统。目前,一些工业比较发达国家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已具有相当的规模。,5.3.2 信息技术在情报科学的应用,5.3 情报科学的应用技术基础,1、国外信息技术的应用5.3.2 信息技术在情报科学的应用,2、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1974年8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简称“748工程”)从1978年开始,国内一些图书情报单位进行了图书馆自动化软件的开发和试用工作。1983年以后,我国图书情报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进入了实用阶段。信息技术的

21、进展促进了情报服务行业向着社会化、商品化、产业化、知识密集化、资源化等更高层的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也给国家情报机构政策、情报管理机制、资源分配等方面带来重大的影响。,5.3.2 信息技术在情报科学的应用,5.3 情报科学的应用技术基础,2、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5.3.2 信息技术在情报科学的应用,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知识的一门科学,是由一系列的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形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组成。情报科学的发展在哲学、数学、应用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的存在,这便使情报科学与管理学有了紧密的联系。管理是指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通过了解情报科学的管理理论,可

22、以深刻体会情报工作的基本特点,即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等,也能更好地从管理层面去研究情报科学。,5.4 情报科学的管理学基础,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知识的一门科学,是由,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他有一个内在的动力,以便产生实现某一目标的行为。情报科学激励理论就是调动情报人员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以达到有计划的情报活动的目标。主要的激励理论有以下几种:需求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5.4.1 激励理论,5.4 情报科学的管理学基础,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他有一个,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决策理论是研究决策原理、决策程序

23、和决策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情报科学的决策类型:按性质分类,情报决策可分为情报管理的规范性决策与非规范性决策。按规模分类,情报决策可分为情报管理的国家决策、团体决策和个人决策。按层次分类,情报决策可分为情报管理的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战役决策。,5.4.2 决策理论,5.4 情报科学的管理学基础,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险,总结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机处理科学化、系统化的一种新型管理体系。危机管理的要素有以下四个方面: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危机处理。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

24、情报工作的支持,及时、快速、准确、可靠的情报的运用是防范、化解危机的主要手段。因此,情报科学与危机管理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对情报进行识别及运用,尽量避免发生危机。,5.4.3 危机管理理论,5.4 情报科学的管理学基础,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知识管理是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经;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随着知识管理概念的引入,情报科学的研究思路得到进一步扩展:第一,情报科学重点研究对象由显性知识的管理转移到隐性知识管理;第二,情报科学基本功能由情报组织管理改变为知识组织管理;第三,情报科学运作机制由信息传播管理转化

25、为知识传播管理。,5.4.4 知识管理理论,5.4 情报科学的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是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将稀缺的生产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并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供消费的一门科学。情报工作也须做出选择,从而能够将有限的资源(包括情报资源)分配于不同商品(包括情报商品)的生产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情报有关的经济问题的研究会更加深入,其范围也将不断拓宽。,5.5 情报科学的经济学基础,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将稀缺,由于情报是可以用于交换,并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情报产品,因此,情报可以看作是商品。情报商品的特性:非物质性。情报是信息、知识的有序结合。消费无损

26、耗性。情报商品在使用和消费中使用价值和效用都不会消失。非占有性。是由情报本身的共享性和情报商品的非物质性所决定的。累积性和再生性。情报商品可以保存、积累、再生产;可以创新出新的情报产品。,5.5.1 商品理论,5.5 情报科学的经济学基础,由于情报是可以用于交换,并满足人们某,1古典经济学理论效用价格论。认为情报商品的价格主要由情报使用后可能产生的效用来决定。供求价格论。认为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情报商品的价格。生产费用论。认为情报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生产成本(或生产费用)及利润率。,5.5.2 价格理论,5.5 情报科学的经济学基础,1古典经济学理论5.5.2 价格理论 5.5 情报科学的经

27、,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一切商品都具有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情报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情报对人们的有用性,亦即它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情报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情报产品中的人类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量由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一般来说,一次情报商品的价格主要决定于效用或效益价值,二次情报商品以劳动价值为基础形成费用价格,而三次情报商品兼有一次情报商品和二次情报商品的特征,其价格的形成要充分考虑其劳动价值和效用价值。,5.5.2 价格理论,5.5 情报科学的经济学基础,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5.5.2 价格理论 5.5 情报科,3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边际成本理论。将再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边

28、际成本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效益时的价格确定为信息商品的价格。垄断价格理论。以情报商品具有垄断性作为前提,承认情报商品生产商对商品所持有的垄断权利。均衡价格理论。以生产费用为基础,兼顾供求关系、垄断特征和竞争程度等因素而制定出的均衡价格。,5.5.2 价格理论,5.5 情报科学的经济学基础,3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5.5.2 价格理论 5.5 情报科学,公共物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公共物品可分为纯粹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粹的公共物品具有如下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它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由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的物品,即它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第二,它在技术上无法将拒绝为其

29、付款的社会成员排除在收益范围之外,即它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而准公共物品是不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情况下,因为情报只具有非竞争性,但不具有非排他性,所以情报属于准公共物品。,5.5.3 公共物品理论,5.5 情报科学的经济学基础,公共物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边际收益递增是指在提高资源效率方面的投资越多,经过一段特定的时期后获得的收益也会越多。情报产业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形成的因素:情报资源的共享性。情报资源没有排他性,可以重复使用,多人占有。情报产业的成本构成。成本构成:高额的固定成本以及与固定成本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变动成本。所以,产量越高,单位成本越低,利润相应增加。情报

30、产业的学习效应。产量越高,生产越有经验,生产成本越低。,5.5.4 边际收益递增理论,5.5 情报科学的经济学基础,边际收益递增是指在提高资源效率方面的,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由于情报活动本身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情报过程也是各种社会过程之一,因而社会生活、社会实践规定情报过程,赋予情报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以不同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功能。情报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对其研究必然与社会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社会学也是情报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5.6 情报科学的社会学基础,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研究人类社会,情报与社会二者的关系是

31、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情报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另一方面,情报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开路先锋。,5.6.1 情报与社会的关系,5.6 情报科学的社会学基础,情报与社会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情报是一种社会现象,来源于人类社会的创造性劳动,受制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所以,情报的社会属性主要是指它对人类社会的完全依赖性,而其他的特性都是从这一基本属性派生出来的。首先,人类的社会实践决定着情报的内容。其次,人类的社会实践不仅对情报的内容起决定作用,而且还不断改变着情报的栽体,加速情报的传递。,5.6.2 社会性是情报的基本属性,5.6 情报科学的社会

32、学基础,情报是一种社会现象,来源于人类社会的,情报活动过程分为三个基本环节:情报源情报流情报宿。情报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的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情报活动不能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它与社会的发展同步。社会活动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因而情报活动三个基本环节的循环反复也是一次比一次高级。社会实践越丰富,情报活动基本环节的循环就越快,反之,则减速或停滞。,5.6.3 情报活动受社会实践的制约,5.6 情报科学的社会学基础,情报活动过程分为三个基本环节:情报源,情报需求是在一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提出的,一方面要受到社会自然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更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不同影响,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宗教信仰、民族人口和国家政策等等。,5.6.3 情报需求受社会因素的影响,5.6 情报科学的社会学基础,情报需求是在一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