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5321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ppt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 P27第一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三节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利益,重点与难点:1、国际分工的含义以及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国际贸易静态和动态利益 3、国际贸易利益实现的限制条件,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2010年6月27日在中国对外经贸2010年夏季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30年来是以低成本参与国际分工,主要从事代工制造业。当下这种模式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转型来得会比较快。这种转型并不是指要离开制造业,甚至并不是离开劳动密集型产业,张燕生强调,关键是如何做出自己的品牌和营销渠道

2、。张燕生提醒说,由低价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和品牌竞争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于当前大部门加工贸易企业完全依赖贴牌和国外的贸易销售渠道,自己本身没有任何转型准备。“如果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大转型遇到障碍,中国可能要面临像日本一样较长时间的经济低速期甚至停滞期。”,2010年1月26日,中航工业西飞国际、中国航材进出口总公司与美国波音公司在西安阎良区举行了第1500架波音737NG(新一代)垂尾交付仪式,三方同时签署了后续1500架波音737NG垂尾转包商务合同,该项目是迄今国内产值规模最大的国外航空部件转包生产项目之一。生产。,相关视频,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P28 指世界

3、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P28(一)国际分工萌芽阶段(16-18世界中叶)(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为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产生准备了条件。1.国际分工的过程伴随着野蛮的掠夺2.分工主体是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特殊分工 3.对强迫参与分工的另一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造成了严重的损

4、失,甚至是倒退或毁灭,垂直型分工出现,英国贸易与种植高级官员所说:“我们的意图就是要把种植园安排在美洲,那里的人应该专门生产那些英国不生产的产品”。当时盛行的三角贸易,即由西非提供奴隶劳动,由西印度群岛生产并出口烟草和蔗糖,由英国生产并出口工业品的贸易便是此种分工最显著的表现形式。,这一时期产业革命尚未发生,世界范围内仍然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开始出现的国际分工仍主要建立在自然条件不同的基础上,并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因此只是国际分工的萌芽形式。,(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P29,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叶,从产业革命开始到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的结束,是国际分工形成和世界市场建立的阶段。1

5、.大机器工业使生产和消费超越了国界2.大机器工业新技术的运用为国际分工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基础3.大机器工业创造了冲破国内分工壁垒的重型武器,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形式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恩格斯说:“英国是农业世界的伟大的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着它运转”。这种国际分工的特征形成了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对立下的一种“垂直式”的国际分工体系。,(三)国际分工的快速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国际分工新体系。宗主国与殖民地、工业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而宗主国之间由于经

6、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如下: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进一步深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性显著增强。分工的中心由英国一国变为一组国家,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进一步扩大。参与分工的国家之间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关系。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变为单一型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一两种或两三种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从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经济的两种依赖性:一是经济生活上依赖少数几种产品;二是高度依赖世界市场,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市场。,(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不仅包括工

7、业国与工业国、工业国与农业国、工业国与矿业国、还包括各国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如下: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工内容发生变化在国际分工的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的分工占主导地位。产业内部分工逐步增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在发展,而传统的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之间的分工在减弱。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加强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三、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P31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决定性因素)二、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基础)三、国际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四、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五、资本国际

8、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兴起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六、人口、资源、生产规模和市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七、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一、社会生产力对国际分工的影响,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各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新华社北京2010年月日电日发布的“年中国外贸强”报告显示,年中国出口强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有家,比上年增加家,出口总额亿美元,占,比上年提高了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在我国出口中,外资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报告指出。同

9、时,在出口强中,相当部分企业都是加工贸易出口,非常清晰地显示了我国作为全球生产基地的地位,表明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路径。,二、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P32,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威廉配第 自然条件主要指环境、气候、地质条件、资源状况、国土面积等。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自然条件,进行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困难的。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有重要影响,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作用正逐渐减弱。自然条件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性,但不提供现实性,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需要一定的生产力条件。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改良,替代品大量出现,更使自然条件让位于生产

10、力水平,成为影响国际分工的次要条件。,三、国际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P33,国际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超出民族和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国际生产关系主要包括:各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在国际商品交换、国际商品消费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现代国际生产关系错综复杂,即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存在。但总的来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而国际分工的性质总是和生产关系相对应的。因此,国际分工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剥削性和不平等性。,四、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P34,所谓的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

11、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它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上层建筑促进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殖民统治,颁布各种法令,强迫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按宗主国需求种植农作物,建立符合国际分工的经济结构;其次,通过发动商业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迫使战败国接受自由贸易政策,沦为自己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此外,还通过建立超国家的经济组织,调节相互的经济贸易政策,加快国际分工的步伐。,五、资本国际化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P33,19世纪末以来,资本输出规模空前,资本输出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同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解决资金短缺,发展本国经济,纷纷调整

12、经济政策,积极引进外资,也加速了资本的国际化进程。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对国际分工的发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的兴起不仅使商品交换市场不断扩大,同时还推动了国际分工向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1.促使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分化,2.改变了国际分工的地理分布结构,3.增强了国际分工的广泛性,4.增强了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垄断地位,六、人口、资源、生产规模和市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P32,各国人口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提供了必要性。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的国家往往侧重于发展农业、牧业、矿产等产业;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和地区则更偏重于对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生产规

13、模或劳动规模也制约国际分工。无论任何一种劳动,只要大规模地进行,就会产生分工。如果这种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并超越了国界,就会产生国际性劳动分工,并且劳动规模越大,分工就越细。,七、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P3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特别是高效率的运输工具的出现和物流产业的兴起,商品交换的空间距离正日益缩小、运输时间不断缩短、运输费用大大减少,推动了分工的国际化进程。此外,通讯事业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促进作用也不容小觑,它主要表现在信息沟通的便捷性上。,四、国际分工的类型 P34,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垂直型国际分工 它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

14、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这种分工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品进行不等价交换。水平型国际分工 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它有专业化与规模经济的特点。一般也体现为产业内贸易。,混合型国际分工 指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包括一国(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分工和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例如德国对发展中国家搞垂直分工,以利用这些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而对发达国家通常采取水平型分工,进口各种机器设备的配套和备用零部件和配件,特别是在同欧洲共同体范围内伙伴国之间,建立了在生产联合化和专业化基

15、础上的平行经济联系,以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知识。,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P36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国际交换活动的深度、广度和方式 反过来,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是国际分工的实现手段和途径,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体现。,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一、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发展速度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三、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四、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利益的分布五、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六、国际分工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七、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贸易方式八、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政策,一、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发展速度 P36,国际

16、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具体表现形式。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是同向的,两者呈正比例关系。在国际分工发展较快的时期,国际贸易一般也发展较快;相反地,在国际分工发展缓慢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较慢或甚至处于停滞状态。,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P36,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即各洲、各国参加国际商品流通的水平。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其同其它国家的分工程度有关,并且两者呈正方向变化。19世纪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殖民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落后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与之相适应的国际贸易关系主要是殖民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二战以后,随着国际分工从垂直型向水平型

17、转变,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国际分工中崭露头角,并逐渐取得中心地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则居于次要地位。,三、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区分布P36,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处于主导地位。从18世纪19世纪,英国一直处于国际分工的支配地位,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中一直独占鳌头。随着其它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崛起,英国的中心地位逐渐下降,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降到了1913年的15%。19世纪末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国家,他们在国际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四、国际分工影

18、响国际贸易利益的分布P37,由于国际分工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进行的,因此虽然它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进步过程,同时也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传统的国际分工虽然在殖民主义国家间的分工比较平等,但在殖民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以及其它落后国家之间的分工却不尽平等。前者处于剥削和控制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与被控制的地位。,亏了边缘”。,而各国的利益分配取决于 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发达国家生产力发达,居于国际分工的中心地位,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地位。这种情况决定了发达国家所取得的贸易利益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即所谓的“肥了中心,郎咸平演讲,五、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商品

19、结构P37,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即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及其在总的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二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国际分工由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工业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随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工形式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不断增加;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产业内贸易、中间性机械产品贸易比重不断提高;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六、国际分工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P38,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对外贸易系数,指的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20、一国经济对于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世界经济对于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有很大关系。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特别是二战以后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整个世界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在不断提高。,七、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贸易方式,二战以后,随着国际分工由垂直型向水平型方向转变,更多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加入到国际分工中来,带动了国际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当前的国际贸易方式可谓多样,除了传统的有形贸易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国际贸易方式,如合资、合营、补偿贸易、技术贸易、许可贸易、特许经营、跨国经营等。八、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 P38,第三节国际分工与贸易利益 P39国际贸易静态利益国际贸易动态利益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实现

21、的限制条件,一、国际贸易静态利益 P39静态利益: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包括:1、交换中获得的收益 2、专业化中获得的收益,一般均衡下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的简单模型 p39-40 1、模型假设(2*2)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 两国都只生产两种商品:衣服和粮食 两国生产资源总量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不变 封闭条件下,两国的生产和消费状况:A国:生产100单位粮食,或者60单位衣服,或者生产介乎其间的各种数量组合。这也是A国消费组合。B国:生产100单位衣服,或者80单位粮食,或

22、者生产介乎其间的各种数量组合,这也是B国消费组合。,封闭条件下两国市场上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 所谓相对价格是指直接用一种商品来表示的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或是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A国:粮食和衣服的交换比率为10060 1单位粮食的价格为06单位的衣服 1单位衣服的价格是167单位的粮食B国:粮食和衣服的交换比率为80100 1单位粮食的价格是125单位的衣服 1单位衣服的价格是08单位的粮食,相对价格存在差异,是互利性贸易的基础 A国:只要1单位粮食能交换到06单位以上的衣服,它就会向B国出口粮食、从B国进口衣服。B国:只要1单位的衣服能交换到多于08单位的粮食,它就会向A国出口衣服、从A国进口粮

23、食。,A国出口1单位的粮食到B国:最低要交换06单位衣服,否则不如自己生产衣服;最高只能交换到125单位的衣服,超过这个界限B国就会退出交换。,B国出口1单位衣服到A国:最少要交换08单位粮食,否则不如自己生产粮食;最多只得交换到167单位的粮食,超出这个界限A国便会退出贸易。只要双方按照双方可接受的价格来进行交换,两国都能获得比没有贸易分工时更多的商品,增加本国公民实际享受的物质福利。,上述简单模型的分析表明,国际贸易能使参与国都获得利益。从静态来看,贸易的利益是指通过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换,参与国消费者可以得到的商品数量,要大于各国在封闭状态中由自己来生产所得到的数量。这是在各国的资源总量不增

24、加,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前提条件下而出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所以被称为贸易的静态利益。,二、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 P40 动态利益:指开展贸易后,对贸易双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静态利益偏重于一国通过贸易所获得的消费方面的利益。动态利益注重开展贸易后对生产的刺激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其他诸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一)对外贸易与国家利益1、加速资金积累 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和土地,对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因为劳动力要素可给定是充裕甚至是过剩的,土地是给定的,因而资本要素的积累便成了要素积累的核心。,国际贸易对一国资本要素积累的作用:出口:出口可获得更高的收益,能提高积累 率,从而加速发展;

25、商品出口实际上限制了国内消费,将国 内部分的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转化 为资本收入;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最终是由该国 的出口能力决定的;,进口:外国的出口信贷对于进口方是资金融通;进口对进口竞争部门提供刺激,使企业产 生重大压力。因为在封闭条件下,企业往往满足于国内的市场,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动力不足。,2、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A、国际贸易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平衡 由于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实现绝对平衡的增长,即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刚好吻合,因此需要利用世界市场:当国内资源过剩而需求不足时,就面对国外市场组织生产;而在国内需求很大,但缺乏必要的资源和条件时,就适当进口。,B、引导产业投向向效率化改进

26、 扩大对外经贸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引进竞争机制,就必然要发展本国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比较优势的产业,淘汰和放弃某些不合理的产业,并且积极参与产业内国际分工,以优化资源配置。,3、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国际贸易对一国的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示范作用和某种教育效果,在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交换带来的利益还要大,它促进人们思想的进步、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观念的更新。尤其是现代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孕育出来的精神文明成果,诸如效率观念、效益观念、服务观念、冒险精神、开拓进取精神等等,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尤为重要。,4、促进国家制

27、度创新 P415、促进一国技术创新 P41,(二)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利益 P41,1、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口企业和进口竞争企业都将面对外国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竞争。,2、通过对外贸易达到规模经济3、通过对外贸易调节产品变动周期净出口X M O t t0 t1 t2 t3 t4 t5净进口X M 贸易开始 发达小国成 美国成为 发展中国家 为净出口国 净进口国 成为净出口国,4、激发企业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 国际贸易中产品的竞争可归结为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是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产品价格的关键。技术进步:硬件的

28、技术进步:指新的生产设备,对一种新产品的生产能力;软件的技术进步:指科研能力,研究形成的专有技术或专利产品。,(三)对外贸易与国民利益 P42,一、满足需求偏好二、其他利益(一)有利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分散生存风险(二)有利于增长才干(三)有利于了解世界,拓展视野(四)有利于实现本身的价值,三、贸易利益实现的限制条件 P43 一国的经济主体能否对国际贸易作出合理 的行为反应,并采取合理的行动;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产业结构转变的代价和时间;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各国外贸政策的影响;,1、一国的经济主体能否对国际贸易作出合理的行为反应,并采取合理的行动 P43 企业是否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 企业

29、是否具备充分有效的信息 日本企业能在1.5小时内对国际市场供求作出准确判断;生产和交易能否适应国际市场竞争,2、一国是否具备必要的市场经济发展条件 P43 从市场发育状况看,如果缺乏完备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结构,生产要素在本国不能充分自由地流动,则由进出口所引起的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优化配置就无从谈起。,以出口为例:它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大小与否,取决于出口部门与国内经济其他部门在生产技术和市场交换等各方面的联系程度,这就要求有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作为联系的渠道,这样,出口的增长才能通过市场这一中介向各个部门传递经济和技术的信息,通过出口的扩大而牵动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增长。,3、产业结

30、构转变的代价和时间 P44 微观层次: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会面临一个重新选择职业的问题,这不但会使他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失去作用,而且为了适应新的工作,需要重新学习或培训以便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往往不能得到与先前同样满意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报酬,这可称为劳动力转移成本。,而对于企业来说,改变经营方向往往需要重新进行投资,原有的一部分投资即所谓的“沉淀成本”可能无法改作新的用途,而未来的赢利又是有风险的。因此,在产业结构转变过程中企业常常需付出某些代价,且专业化程度越高,沉淀成本越高,转产的代价越大。,宏观层次: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需要付出经济上的代价,而且必然伴有利益的再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31、社会摩擦往往难以避免(社会摩擦成本)。瑟罗:美国经济增长的诀窍就是善于转变结构!,瑟罗:“美国经济增长的诀窍不善于发展技术成熟的行业。我们做得最好的是关闭老企业。在美国解雇人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容易,我们很善于除旧布新。如果在一个技术快速变化的阶段,美国就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是我们能干好的事。我们关闭大企业,解雇成千上万的人。美国电报电话公司3年解雇了100万人;作为钢铁重镇,匹兹堡1015年内解雇了80万人。”,“在美国,破产就像荣誉勋章,它标志着你是一个有闯劲的商人,否则,你不是一个有闯劲的商人。而在日本,如果你破产,人们真的觉得你该自杀,因为他侮辱了他们,侮辱了整个世界,他没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滚出这个世界。”,4、各国外贸政策的影响 P44保护政策会使国内生产资源朝非出口部门转移,并且通过限制进口,间接影响外国出口部门的增长。国际贸易利益的实现还受到一国文化传统和价值标准的影响。,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