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闸设计图(DOC100页).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6097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水闸设计图(DOC10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排水闸设计图(DOC10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排水闸设计图(DOC100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排水闸设计图(DOC100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排水闸设计图(DOC100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排水闸设计图(DOC10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闸设计图(DOC100页).doc(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崇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湖北省 咸宁市 崇阳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咸宁市水利勘察设计院二一年十二月院 长:向旭东项目负责:刘 胜审 定:戴小宁校 核:田晓杰 编写人员:艾庆辉 熊琴普 石陆萍 戴小宁 刘 芳 刘 胜 方慧容 徐祖清 目 录1概述11.1基本情况11.2小型农田水利现状61.3水资源状况92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112.1 项目建设必要性112.2 项目建设可行性133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193.1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193.2 本次项目区项目建设与县农田水利规划的关系234 重点县实施计划244.1建设目标与任务244.2工程建设与管理444

2、.3 资金筹措474.4 预期效益744.5 资金整合775 保障措施795.1 项目领导机构及相关制度795.2 施工组织设计816 附件851概述1.1基本情况1.1.1自然条件自然地理:崇阳县位于湖北省南陲,居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地跨北纬29122941,东经11321之间。东界通山,南邻通城及江西修水,西接通城和湖南省临湘,北连赤壁、咸安。有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之地利,区位优势明显。地貌形态大体是“四周环山,中展平畈”,东南部为低山区,中部为丘岗区。全县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 河流水系:崇阳县境内河流水系发育。陆水发源于通城县界头天岳关,由我县西南石咀入境,向东北贯通崇阳盆地,经天城

3、镇东郊急折北去,到洪下进入赤壁市,是我县主要干流,流域面积3847.2平方公里,在我县境内为1938平方公里,河流长度208.6公里,在我县境内为67公里,接纳主要支流20条,河左11条,河右9条。全县有大小河港59余条,可开发水资源5.9万千瓦,装机容量已达1.6万千瓦。浪口天然温泉日出水量1500吨,含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原国家地矿部、轻工部联合鉴定为优质天然矿泉水。全县均属陆水水系。水文气象:崇阳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制约着气象要素的再分配,使全县气候不但东西迥异,

4、南北有别,而且形成了山背、山坳、阴坡、阳坡、垄岔、河谷、丘阜、平川等多种多样的小气候,为我县农业基地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001850小时,年最多1989小时,年最少1524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40%,日照时数78月最多,有473小时,占全年的27%;13月最少,为287小时,占16%。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01106千卡/cm2,年变化呈单峰型。7月最大,12月最少,冬末春初迅速增大,秋末开始减少。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高气温40.7,(1966年8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14.9(1956年1月23日)年平均无霜期为254天。据崇阳县水文站三十四年统计资料

5、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51.7毫米。1954的最大2406.3毫米,1968年最小980.4毫米。实测一日最大暴雨量为1964年6月24日,229.2毫米,三日最大暴雨量403.4毫米(同时期)七日最大暴雨量527.6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天然)818毫米,最大径流深1416.1毫米,最小径流深308.6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98.4毫米。土壤:境内土壤种类较多,可分为红壤、黄棕壤、石灰(岩)性土、紫色土、潮土、草甸土、水稻土等7个土类。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面积约为197.9万亩,占山地面积的86.5%。分部在东南高山低丘区多为泥质岩红壤土,山地黄棕壤。东北低山丘陵区多为碳酸盐红

6、壤、黄红壤、水稻土。中部平畈多为水稻土、棕红壤土。西南部、西部主要是水稻土、潮土。北部、西北部多为紫色土、石灰(岩)性土。草甸土分部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大湖山至东门土地坳一线。陆水河及主要支流两岸,多为水稻土。植被:我县地理条件、气候、土壤均能满足亚热带植物的生长,为自然植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自然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种类比较复杂,兼有南北过渡的特点。人工植被有杉、松、竹、油茶、茶叶等,并有成片的人工竹林,果园型人工植被也有一定的发展。我县植被分布,因地貌而异,中部陆水河为一级地貌,自然植被为草本植物及水生植物。中部丘陵为二级地貌,自然植被多为蕨

7、类及杜鹃花类灌木丛;人工植被有杉、松等用材林及经济果木林。中部丘陵和四周山区之间是过渡带,为三级地貌,植被多为用材林(以杉树林为主)和经济林(以油茶、茶叶为主),四周山区为四级地貌,植被的垂直分布特征明显。1.1.2社会经济状况1.1.2.1行政区划及人口崇阳县现辖天城镇、石城镇、桂花泉镇、白霓镇、青山镇、金塘镇、路口镇、沙坪镇、肖岭乡、铜钟乡、港口乡、高枧乡等12个乡镇,行政村186个,居民委员会10个。2009年末全县总户数128932户,乡村总户数88639户,总人口469301人,其中农业人口373803人,农村劳动力178972个,人口自然增长率5.99。1.1.2.2工业生产状况2

8、00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77692.5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个,工业总产值218010.5万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单位数5797个,工业总产值259682万元。1.1.2.3农业生产状况2009年,全县耕地总面积47.92万亩,其中水田26.32万亩,旱地9.46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4.33万亩。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1.3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2.7万亩,粮食总产21.45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1.52万亩,油料总产5778吨。蔬菜产量22.64万吨,水果产量9692吨。全年牲猪出栏35.21万头,家禽出笼582.2万只,禽蛋产量3845吨,水产品产量8102吨。全年完成造林面

9、积6.92万亩,木材采伐量7.42万立方米,楠竹采伐量341.5万根,森林覆盖率61.83%。农业机械总动力10.19万千瓦,农村用电量4430万度。2009年全县农村各业总产值19858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0037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54%,林业产值20553万元,占10.34%,牧业产值67115万元,占33.79%,渔业8267万元,占4.16%。 1.1.2.4群众生活水平2009年全县农业人均产粮57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312元。农民人均总收入6646.0元。农村整体生活水平不高。1.1.2.5交通条件崇阳县交通便利。106国道自东向西南斜贯全境70余公里。全县公路通车

10、里程234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171公里。 1.1.3自然灾害情况1.1.3.1建国以来的水旱灾害由于境内地形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因而旱涝在地区与季节分布上,均有差异。四周山区,历来缺水怕旱,丘陵区有不同程度的缺水情况,中部陆水两岸平畈,易发生渍涝灾害,形成。“四周旱,中间涝”的格局。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又使旱、洪灾频增加。影响崇阳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多,就灾害的频繁性和危害程度而言,旱涝灾害大于风灾和病,虫、冰雹,霜冻等灾,尤以干旱最为突出。据统计,19491985年间,出现大小旱灾年有20年,出现大小洪涝灾害年有10年,其中“旱、涝同年”的有3年,无水、旱灾害的仅有10年。1.1.3

11、.2水旱灾害对我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位居第一位,损失约占全部各类自然灾害的60以上,重大水灾往往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盛衰。其主要表现为对国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洪涝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和工业的影响及对水利设施的破坏。对社会的影响。洪涝灾害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指对社会生活、生产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伤亡等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对环境的影响。暴雨洪水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贫瘠,水流中夹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导致河流功能衰减、河道断面萎缩、耕地沙化,后果难以估量。旱灾同样对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和

12、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干旱灾害的影响范围,已经由传统的农业领域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旱灾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据据资料记载,我县从1958年2007年间,基本上是3年就有2年出现干旱。干旱对我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已发生的干旱年景来看,一是直接影响对已播农、林、经等作物的生长;二是夏秋旱直接造成夏秋作物的减收;三是大大增加农、经作物生产成本;四是严重影响城区工业、生活用水和农村人畜饮水;五是加重水环境的污染,导致水污染严重,水质下降,给城区和广大农村群众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困难。1.2小型农田水利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

13、放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创新农村水利建设机制,深化农村水利管理改革,在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农田节水灌溉、水土保持以及冬春水利建设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增强,在抵御洪涝灾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农村供水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至2009年底,我县已初步形成蓄、引、提并举的水利灌溉体系。全县辖各类水库89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84座,塘堰6886处,青山、香山、石壁、台山、杨林桥五大灌区控制灌溉面积23.36万亩,干渠长161

14、.66km;提水泵站356处,装机357台,6485kw;陆水库区筑围垸16处,围堤长度14.06km,排水沟长27.6km;建排水泵站16座,装机20台,1350kw,保护1.24万亩农田和3.68万人。 崇阳县实有耕地面积47.92万亩,耕地面积中属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约24.33万亩;全县万亩以上灌区5个,设计灌溉面积23.3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2万亩;万亩以下小型灌区及小型水源工程的有效灌溉面积约3.17万亩;提水泵站灌溉面积2.32万亩;每年小流域发生的山洪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着全县2.65万城镇人口、21.39万农村人口和年产值12.85亿元的工矿企业的安全;全县至今尚有12.15

15、万亩的中低产田,旱、涝是造成农田中低产化的重要原因。全县灌区的实际灌溉保证率平均仅为50%,现状渠系水利用率只有35%,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完好率只有45%;塘坝、小排灌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好率也只有50%。2005年2009年以来,崇阳人民遵循“水利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指导思想,大力兴办各类水利工程,提升原有水利设施的灌溉能力,发挥综合效益。国家投资9125.68万元,自筹3234.84万元,银行贷款3435.35万元,投工6456.09万个,完成土石方6711.58万立方米、浆砌石82.82万立方米、混凝土23.62万立方米,整险加固大、中型水库5座和小(一)型、小(二)型水库16座,修

16、塘1374口,建堰171座;蓄、引、水总量达到6297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3.15万亩,双季保收面积近15万亩,占水田面积的59%。同时,修筑陆水库区崇阳盆地防洪堤长10.2公里,加高培厚堤长7.5公里;坡改梯地0.6万亩,利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7.79平方公里;改造低产田2.75万亩。县域以大型青山水库为骨干工程,进一步配套完善灌溉、防洪、发电、供水体系,对促进全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优化,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近四年来,崇阳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为3200万元,其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补助资金631万元,建设田间工程6.52万亩,其中节水灌溉工程2.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

17、工程0.15万亩,改造小型水源工程33处,小型灌溉泵站28座,恢复、新增灌溉面积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6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88.3万公斤。长期以来,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存在八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防洪能力低。当时所建的蓄水工程,没有系列的水文资料,造成设计标准不高,拦蓄水量有限,造成大量弃水,同时对下游工农业生产也造成不成程度的损失,又使防汛工作造成紧张局势,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二是布局不合理,渠系不发达。台山、石壁灌区水利工程少,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水,引、提水工程的水源没有保障,港口基本无渠系,青山灌区还需加长渠系。三是工程年久运行老化,效益渐减。大多水利工程已

18、运行三十余年,由于年久逐渐老化,蓄水工程调供能力低,引提水工程渠系灌溉损失量大,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四是重建设轻管理。受计划经济影响,长期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主,忽视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注重效益的发挥。虽然近年来在工程管理上有所加强,但是老的模式仍然在起作用,没有创新机制。五是产权不明晰,多数工程建成后没有明确产权,造成只建不用、只用不管、管用脱节。六是管理组织不健全,县域内从上到下没有完善的水利管理组织,缺少指导和宏观调控机制,目前小型水利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到组织、体制、产权、经营、效益各个方面。七是工程管护水平低,有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无经费,老化失修严重。八是经营能力低下,没有很好利用小型水利工程

19、开展多种经营项目,已有的多种经营项目很少,甚至多数小型水利工程荒废。九是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大量小型水利工程责、权、利不明确,得不到正常维修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隐患,如不尽快解决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问题,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小型水利设施将严重流失或被毁坏,因此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1.3水资源状况崇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处暖湿气流交锋活跃区,降雨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90.8毫米,降水量33.2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9.21亿立方米。境内地表水人

20、均占有4239立方米,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县水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地表水资源的年内、年际变化大,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径流利用比较困难,易造成旱涝灾害。崇阳县地下水资源为3.531亿立方米,模数为17.94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不同保证率地下水资源量:20%、50%、75%、95%分别为4.436亿立方米、3.758亿立方米、3.012亿立方米、2.085亿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644.8毫米。分区情况:崇阳上区703.8毫米,青山区657.4毫米,崇阳下区650.9毫米,均接近于全县平均值。崇阳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76.98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646.6毫米,干旱指数为0.9,

21、属湿润气候。崇阳县土地总面积293.97万亩,其中耕地47.92万亩,园地4.23万亩,林地154.88万亩,其他农用地10.42万亩。城镇用地1.45万亩,农村居民点用地6.33万亩,采矿用地0.084万亩,交通水利设施用地4.17万亩,水域3.67万亩,沼泽滩涂3.7万亩,自然保留地52.83万亩。现状供水条件下,50%保证率台山计算单元农业灌溉缺水3158万m3,港口计算单元缺水34万m3,其他均不缺水;85%保证率情况下,台山计算单元农业灌溉缺水5084万m3,石壁计算单元农业灌溉缺水792万m3,香山计算单元农业灌溉缺水402万m3,路口计算单元农业灌溉缺水908万m3;港口计算单元

22、农业灌溉缺水840万m3;95%保证率情况下,青山计算单元农业灌溉缺水2106万m3,台山计算单元农业灌溉缺水6620万m3,石壁计算单元农业灌溉缺水1723万m3,香山计算单元农业灌溉缺水1477万m3,港口计算单元农业灌溉缺水1823万m3。农业灌溉普遍缺水,全县共缺水8198万m3。在95%保证率情况下,农业灌溉缺水15817万m3。规划水平年,通过水源工程的新建及改造,再加上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可满足规划水平年85%保证率农村需水要求。952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2.1 项目建设必要性2.1.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崇阳县是湖北省重要的3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在国家粮食安

23、全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项目区是崇阳县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几年,粮食生产总量出现下降趋势。从上表可以看出,崇阳县是湖北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其粮食种植面积随着供水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逐渐减小的态势,在2006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由于投入不足,蓄水、排水工程设施老化,提水工程损毁,田间灌排沟渠不配套,汛旱保障体系较差,种田效益衰减,严重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制约着该灌区农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近四年来,崇阳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为3200万元,其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补助资金631万元,建设田间工程6.52万亩,其中节水灌溉工程2.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0.15万亩

24、,改造小型水源工程33处,小型灌溉泵站28座,恢复、新增灌溉面积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6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88.3万公斤。部分的缓解了粮食呈负增长的态势,同时,受县财政短缺的影响,完全依靠县级财政的投入不能也不可能彻底扭转崇阳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严重不足的形势。为此,该项目的建设是相当必要的。2.1.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崇阳主要地形为山丘区,且县域内无大型灌区,暴雨洪水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贫瘠,水流中夹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导致河流功能衰减、河道断面萎缩、耕地沙化等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后果难以估量。同时,干旱对我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从已发生的干旱

25、年景来看,加重了水环境的污染,导致水污染严重,水质下降,给城区和广大农村群众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困难。通过水源工程的新建及改造,提高水源工程的调蓄能力,可以起到对当地农村生态环境的有力改善。为此,该项目的建设是相当必要的。2.1.3项目区存在问题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存在主要问题:存在问题一是末级灌溉渠道未全面配套与改造,渠系配套建筑物老化、损坏严重,渠道堵塞、渗漏严重,渠系利用系数低,造成耕地质量偏低,制约了生产的发展。二是农田未达到排涝标准,预防山洪灾害措施不足。三是农业灌溉供水能力不足,农田抗大旱能力低。现有的蓄、引、提水工程设施老化,效益明显下降。四是灌、排沟渠不配套,难排难灌,渠系水利用系数

26、低,不满足灌溉要求。五是当家蓄水塘塘坝渗漏、输水设施不配套,不能正常蓄水,影响水塘正常效益发挥;五是原有提水泵站损毁,多年不能运用,灌溉水量不足。六是已有沟渠为土质,淤积堵塞严重,不满足灌溉要求。为此,该项目的建设是相当必要的。2.2 项目建设可行性2.2.1项目建设的准备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确定成立了崇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武斌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艳梅同志,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程文武同志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纪委、县农办、县财政局、县国土分局、县发改局、县水利局、县扶贫办、县农发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

27、设在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水利局局长李力同志兼任。县水利局专门成立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法人,推行项目责任制管理,设立了项目规划组、项目建设组、项目监理组、项目检查组和项目宣传资料组五个专班,按照“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共记其功”的原则,明确了各个小组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形成了领导挂牌、部门负责、分工明确、细化任务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根据县人大审议的相关财政支出制定了相应资金的筹措方案,保证了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和可靠。对项目区务农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让老百姓知道项目建设的好处,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老百姓为即将实施的项目投工投劳等。2.2.2 县乡两级水利部门的准备1995年全县水利在

28、职人员为586人,其中技术人员26名,占总人数的4%,助工14名,占总人数的2%,工程师12名,占总人数的2%。经过十年发展,2005年全县水利在职人员为546人,其中技术人员53名,占总人数的9.7%,助工28名,占总人数的5.1%,工程师25名,占总人数的4.6%。技术队伍壮大,给水利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县乡两级技术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和管理服务能力。为更好的做好本次项目规划,我局与咸宁市水利勘察设计院签订相关设计合同,以满足设计方面的不足。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和政府采购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水利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对符合要求的土建工程、田间工程、仪器设备实行

29、公开招标,对不宜实行招投标的项目实行政府采购。在招标过程中,严格做好投标单位的资格预审工作,按照公正、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确定中标单位。2.2.3 管护制度的建立搞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应在体制上特别重视以下管理机制的构建。1)明确分级管理责任机制:按工程建设的资金渠道和管理阶段对小型水利工程可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我们可将小型水利工程的建管划分为工程管理、乡镇管理和村级管理以及农民用水户管理四级,并明确各级管理责任。2)分离工程管养机制:“管养分离”就是将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进行分离,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降低工程的运行成本。为确保“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要明确维修养护

30、经费的来源渠道,保证维修养护经费足额到位。各水管单位及用水者合作组织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先进行内部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机构、人员、经费进行分离,按维修养护工作量和定额拨款,实行目标管理,然后再由专业化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养护企业或个人进行承包或租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全面实现市场化、社会化。3)构建市场化水价制定及水费计收机制:要保证供水价格按照补偿成本定价,进行合理收费,也可按照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最后,对农业用水与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改进计量方式,农业用水计量应逐步从按亩计量改为按立方米计量。改进收费办法,直接按户取水收费,积极培育农民用水

31、合作组织,真正让用水户参与工程建设管理,提高用水户的水费收缴率,杜绝村集体经济代交水费。4)建立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推行农民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实行目标管理,体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参与机制。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成立,需要通过民主选举来保证组织管理人员的有效服务,在权、责、利对等的情况下接受群众监督。并根据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向群众公布,杜绝收支混乱,降低用水户参与的积极性。2.2.4 管护新机制的建立1)土地规模化示范区+承包水利的管理模式采取以土地承包兼带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方式模式进行试点及推广。运作过程: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理念,鼓励以个人形式和股份制形

32、式将农户小片土地集中承包,规模化整理,形成种植大户或农业示范园区,政府对承包人给予一定的补助或优惠政策。承包人在将承包土地的基础上,附带田间小型水利工程的承包。模式特点:一是不仅可以对农村水利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可以集中分散的土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当地农民的运作成本;2)“村集体承包土地转包小型水利”管理模式针对目前土地分散的情况,村集体可以集中一定的土地,附带转包小型水利工程的办法进行承包。合同中需要说明土地的租用价格、租用年限以及使用小型水利工程的权限和责任等,然后在经过市场的充分调研后,再将承包的土地和所附带的小型水利设施以合同的形式转包给他人或集体。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

33、主要是:首先,从乡镇角度看,解决了小型水利工程维护的资金和农民水费收缴困难的矛盾,减少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中间诸多环节,村委会可直接与承包人联系,程序简单。其次,通过土地承包的方式间接的进行了水费的征收,避免了国家农业税赋的取消和农业水费征收的矛盾。3)“村委会用水小组”管理模式 “村委会村民用水小组”的管理模式适应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山区对当地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建设和管理。运作方式:采用以村委会管理为核心,通过村民用水小组进行监督管理的模式。模式特点:建立村民参与水利设施管理机制,以实行村民生活用水实行付费制度为契机,组织村民参加用水小组并定期向村民收取农业水费,监督村委会对水费的使

34、用情况等。通过建立村民用水小组不仅可以调动村民对水利设施管理监督的积极性,同时以村委为核心的管理可以在组织和人员方面,使村委的水利管理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人员稳定,有利于保持水利基础设施的长期稳定发展;在决策方面使村委会在用水协调和解决纠纷问题上具有较高的效率;在用水管理方面,村委会可以根据本村水利工程特点,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用水制度,较为有效地控制了村民用水矛盾的产生。4)“用水者协会+供水公司”管理模式农民用水者合作组织是以农民参与式灌溉管理为主导的一种非盈利性的互助合作组织。用水者协会是目前农民合作组织的主要形式。运行过程:农民用水者协会一般主要由各斗渠成立的用水者小组和各支渠的用水者

35、代表大会构成,主要负责所辖灌溉系统的管理和运行,保证灌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同时向供水公司交纳灌溉水费。其管理模式主要是政府通过水资源管理机构实施取水许可管制,供水组织负责渠首骨干工程的运行维护和批量供水,而支渠以下灌溉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由农民用水者协会来进行承担。在管理体制上,把干支渠及其建筑物等骨干工程承包给供水公司管理、使用和维护,把斗农渠及其建筑物和田间工程移交用水合作组织;在运行机制上,供水公司与用水合作组织形成买卖合同关系。该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农民自主参与,民主决策,对水利工作具有积极性。5)、简单的民营化管理模式采取小型水利设施承包等民营化的管理模式,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水利的建

36、设与管理,盘活资金,改善工程老化问题。承包者在保留工程所有权不变的情况,承包水库、泵站等水利设施的使用权,并与村经济合作组织签订合同,并在合同中详细说明承包期限内的工程维护等相关措施,对于泵站的更新及改造等投资较大的项目由村经济合作社协商后进行。该模式优势在于:发展民营化水利对解决水利投资严重不足,落实责任主体,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中央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启动“民办公助”补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充分调动了我区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积

37、极性。本项目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简单,施工难度小,且水、电、路施工条件良好,当地领导、群众认知程度高,群众积极参与,积极投工投劳,为项目的顺利建设提供了保障。3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3.1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3.1.1总体布局灌溉排水:以现有青山、香山、石壁、台山、杨林桥等五大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为重点;对天门观等15个小型灌区进行定位并进行节水改造;对其它零星灌溉工程按节水灌溉要求进行改造。田间节水灌溉工程以渠道防渗节水改造为主,治理工程面积按有效灌溉面积中的水田面积的80%;在我县沿106国道部分交通、经济条件较好的白霓、路口、天城、石城镇的村组适当地发展微灌蔬菜基地。农村饮水

38、:主要采取集中供水工程,尽可能扩大供水规模。优先采用延伸城(镇)区自来水管网解决城镇周边村,着重新建中心水厂解决人口密集地区;选择地理位置好、水源条件好的村镇自来水厂,实施改造扩大规模。农村生态建设与水环境整治总体布局:以39个小流域治理为重点推动全县水土保持工作,以中小河流治理为中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从治理点、面污染源着手,进行农村水环境整治。3.1.2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工程建设规划按照灌溉排水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农村水生态环境工程等五大类进行。各类工程建设规划分述如下:一、灌溉排水规划本次规划是在现有工程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挖潜配套与续建改造,同时因地制宜,适当发展各类灌、排工程设施。按崇阳

39、县现有灌、排工程设施实际,本次灌溉排水规划包括大中小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水源工程、农田排水、土地整理等内容。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对现有青山、香山、石壁、台山、杨林桥五大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灌溉面积大于1000亩,小于一万亩的三门等15个小型灌区进行定位,并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青山、香山、石壁、台山、杨林桥五大灌区、24个水库小型灌区,干、支、斗、农渠已自成系统,其总体布局比较合理,系统工程符合实际,但大部分干、支、斗、农渠未按设计完建,渠系建筑物工程配套不完备。本次规划拟对已建工程进行挖潜改造、配套升级,并完建未完渠系。工程主要措施为:渠道滑坡、塌方加

40、固处理,渠道防渗处理,恢复设计断面及硬化;渠系建筑物新建及改造等。三、田间灌、排渠系工程立足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结合土地平整、格田化建设,对支渠(排水沟)以下斗、农渠、沟进行整修及新建。主要工程措施是渠道开挖、扩挖、清淤、整形硬化和微型建筑物维修配套,小于75kw排灌站改造和新建。全县计划新建、疏治渠道1387.1km,硬化渠道1144.6km,配套改造小型工程1806处,改造、新建灌溉机站870处。田间排水沟整治主要工程措施是采取展宽拓深、除障整形、局部衬砌和小型建筑物维修配套,小于75kw排水站改造和新建。全县计划新建、疏治排水沟128.8km,配套改造小型工程4380处,改造、新建机站1

41、63处。四、水源工程规划长城等6座小(一)型水库已列入病险水库专项规划,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通过审查,均已列入2008、2009年国家投资计划,正在施工。此14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不列入本次规划。未列入专项规划的沙墩等4座小(1)型为三类病险水库,列入本次加固规划。8座小(一)型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加固措施详见崇阳县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规划表6-1。对小(2)型水库中50座影响防洪安全三类坝列入除险加固工程规划。按用水需要及群众意愿,根据水源状况、地形、地质条件全县需新建塘堰491处,新增蓄水393万立米。五、高效节水灌溉规划节水灌溉面积分配原则为:既要考虑崇阳县的经济实力(即筹集配套

42、资金的能力),又要考虑已有灌溉设施的灌溉能力和耕地资源,并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模式综合分析确定。高效节水灌溉是作为节水示范项目进行,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接受程度及能否长期运行发挥效益。在发展规划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中,借鉴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考虑到崇阳县灌溉工程现状、国民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预测2020年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如下:1)渠道防渗节水规划渠道防渗节水工程面积按有效灌溉面积中的水田面积的80%,渠道防渗节水面积29.9万亩;(渠道衬砌纳入灌区建设和田间工程中)2)喷灌节水规划喷灌总面积可按照耕地面积中旱地面积的8%规划。近期拟规划每个乡镇500亩。3、微灌节水规划微灌总面积可按照耕地面

43、积中旱地面积的7%控制。近期规划向赤壁城区部分村组适当地发展微灌蔬菜基地4000亩。六、中、低产田治理规划崇阳县中低产田面积16.44万亩,规划到2015年改造6.99万亩,到2020年改造13.17万亩,占中、低产田面积的80%。七、农田排水规划崇阳县有59条中小河、港,山丘区汛期来水主要由这些天然河港自然排泄,动力排水主要集中在崇阳盆地16个陆水围垸。崇阳县属强、中度水土流失区,因水土流失造成河沟淤塞、岸坡崩塌,需要对排水干、支、斗沟清淤、岸坡整形,对局部沟岸进行衬砌保护;排水沟系上的涵闸、倒虹管及泵站等建筑工程,自然老化、管理不善、人为毁损均十分严重,配套的闸门、启闭机、泵站的水泵、电机

44、与输变电设备大多锈蚀、老化已接近报废年限,应及时进行建筑工程加固改造、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技术更新或配套完善。根据工程的效益范围、工程的重要性、工程规模的大小,将规划排水沟划分为骨干工程和一般工程(田间)两个级别描述。一般排水沟已纳入田间灌、排工程体系,此处不再计列。以下进行骨干排水工程规划。(1)主要排水河、港治理16个围垸中中小河、港是主要的排水通道,规划纳入中小河流治理范畴,此处不再计列。(2)崇阳盆地主要排水沟整治崇阳盆地陆水围垸内有骨干排水沟16处,总长120.6km。规划对16条骨干排水沟进行疏淤、岸坡整形及部分衬砌治理,配套改造建筑物82处。3.2 本次项目区项目建设与县农田水利规

45、划的关系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精神,本次项目建设,立足于解决卡脖子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修建影响民生的基础建设,其工程规划布置主要是选取崇阳县农村水利综合规划中切实联系民生,能有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部分。例如工程规划中的泵站更新改造,就选取了县农村水利综合规划中的急需解决的89个泵站。4 重点县实施计划4.1建设目标与任务4.1.1主要任务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小型水源工程配套改造为主,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适度新建小微型水源工程。崇阳县根据实际情况,以经审批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规划2010年-2012年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4.1.2主要目标经过3-5年建设,基本完成县域内

46、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建设任务完成后,达到如下目标: 1)有效灌溉面积由24.33万亩增加到30.83万亩,由现有50.77%提高到63.5%,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2.73%。 2)节水灌溉面积由4.1万亩增加到9.69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由现有16.85%提高到31.85%。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由现有的0.15万亩提高到0.25万亩,提高66.67%。 3)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6。 4)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213

47、06.77万公斤提高到23863.58万公斤,提高12%。 5)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4.1.3 项目区范围20102012年崇阳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区包括青山镇、石城镇、天成镇、白霓镇、肖岭乡及沙坪镇,项目区耕地总面积6.50万亩,农村人口11.18万人。分年叙述如下:2010年项目区包括青山镇洪桥、铺前、太平、吴城、东山、城万、雷骆、华陂、塘桥等9个行政村、天城镇乌龟石、谢家坳2个行政村及石城镇荻洲一个行政村。项目区耕地总面积2.01万亩,农村人口3.41万人。2011年项目区包括天城镇浮溪桥、郭家岭、史家渡、龙背、新塘岭等5个

48、行政村及白霓镇余耕、金星、严垄、三溪、金龙等5个行政村。项目区耕地总面积1.78万亩,农村人口2.38万人。2012年项目区包括肖岭乡大堰、霞星、白马、星桥等4个行政村及沙坪镇泉湖、古城、沙坪、码头、进口、堰市等6个行政村。项目区耕地总面积2.71万亩,农村人口5.39万人。依据崇阳县农村水利综合规划及重点县建设要求,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塘坝(容积小于10万m3)、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75千瓦)、引水堰闸(流量小于1m3/s)、灌溉机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积小于500m3)等小型水源工程;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m3/s)、小型灌区渠系、井灌区输水管道、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小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小于75千瓦)、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及小型排水闸等。4.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