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世界遗产之秦始皇陵兵马俑.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6122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与世界遗产之秦始皇陵兵马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旅游与世界遗产之秦始皇陵兵马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旅游与世界遗产之秦始皇陵兵马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旅游与世界遗产之秦始皇陵兵马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旅游与世界遗产之秦始皇陵兵马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与世界遗产之秦始皇陵兵马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与世界遗产之秦始皇陵兵马俑.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旅游与世界遗产期末论文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学 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 专 业 年 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级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1401080920 任 课 教 师 刘明菊 二 一 一 年 六 月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1978年9月,法国总理雅克席哈克先生慕名来到秦兵马俑坑参观。面对高大众多的秦俑,宏伟壮观的场面,这位法国前总理相当震撼,赞叹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又说:“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从此,“世界第八大奇迹”,便成了秦俑坑的代名词。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临潼县内,从远望去,秦皇陵不过是一座小山似的土包。据有关勘测结果得知,秦

2、皇陵原高166米,极为富丽、豪华,是中国古代皇帝陵墓中最大的一座。秦始皇帝将自己的陵墓建造成一个如其人间帝国一样威严的地下帝国,凡是皇帝在都城中所应具备的,陵寝中也应有尽有;而其赖以征服6国的军队,也以兵马俑的形式,捍卫着这一地下帝国。经过2000余年的风霜雨雪,陵墓现高76米。它面朝渭水,背依骊山,在当时,被认为是陕西最佳的“风水宝地”。1974年3月间,农民打井时,无意间发现了淹埋2000余年的兵马俑,这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捍卫自己的陵园而刻制的一支“地下冥军”。随后一个震撼世界的考古发掘就此展开,它的秘密终于被揭开,这一总数达8000件以上,与真人实物大小相等的兵马俑群,展现了秦人奇伟

3、的军事阵容、高超的雕塑艺术、发达的科学技术,实在令人惊叹不止。考古工作者从打井的地方探查起,逐步发现了几个俑坑,按发现先后定为一、二、三号坑。这组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园东垣外1000米的地方,正当东门大道的北侧。丛葬坑共有4个,皆坐西面东,各自独立,互不相通。秦俑一号坑是一个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面积14260平方米的一个长方形的土木建筑。坑东部为南北向走廊,排列着三列横队,每队有70个战袍俑,大概是军阵的前锋,其后是东西向的11条过洞,排列着38路纵队,形成方阵,无疑是军阵的主体,表现出一种森严戒备的场面。坑的南北两端和西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军阵的侧翼和后卫,是掩护大部队

4、的小分队。目前已出土陶俑、陶马2000余件。预计全坑可出土陶俑6000余尊,陶马200多件,木质战车50余乘。一号坑东端向北20米,便是二号坑。1994年3月1日,二号坑开始正式发掘,引起世界注目。二号坑较小,约6000平方米,形状为曲尺形。坑内的陶俑、陶马,按兵种可分为车兵、步兵和骑兵。二号坑已出土各种陶武士俑及陶马1300余件,战车80余乘:其中车马356件,鞍马116件,并有大量金属兵器和其他文物。陶武士俑所持兵器也因兵种和战斗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各自持有弓、弩、戈、矛、戟、铖、剑等。这是一个形状独特、兵种复杂,由4个独立方阵组成的大型军阵,形成了“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阵中有阵、营

5、中有营、可分可合”的古代军阵的生动图谱。在研究古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一号坑西端以北25米是三号坑,三号坑最小,面积50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坑中正面有一辆面朝东的华盖乘车,后边跟随4个戴长冠的甲俑。坑的东、北及南部甬道中面对面站着64个武士俑,这是被称为秦俑三坑的统帅部。这三个坑面积合计2万多平方米,呈品字形布列,形成一个庞大的军事场面。估计三个俑坑可出土陶俑近8000个、陶马数百件、木质战车百余乘。这些陶俑、陶马和战车,都同原物一样大小。陶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达到1.9米。这样的身高,反映出秦代军人的风姿;它们是秦代人的实际高度的写照。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约2米,体型高

6、大。这样宏大的场面,这样众多而体型高大的陶俑,这样精良的古代兵器以及精美的雕塑艺术,都是举世罕见的。它所反映的丰富内容,包括秦代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秦俑坑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秦代军队的形象,它反映出秦代的兵种、兵器和军队的阵列等丰富的内容。秦俑塑造的形象有血有肉有性格。陶俑中大体有三个阶层的人物,即武将、军吏和士卒。武将们职务较高,权力较大,因此便被塑造得深沉、果敢、坚毅、严峻和老谋深算。军吏们一般具有严肃、坚定的形象。众多的士卒,看上去是灵活、机警、勇敢、视死如归。除了这些一般的共性之外,他们还有不同的个性。同是武将俑,除了服饰不同外,面容也各不相同。有的武将看上去比较温厚,有儒将

7、之风;有的则面容肃杀,似有杀一儆百的架势。士卒们的表情更为复杂。有的面带微笑,似心满意足;有的年轻幼稚,满脸顽皮;有的额上皱纹重叠、愁容满面,似有难言之隐;有的两眼呆滞,缺乏表情,似处于无可奈何之中;有的面广体胖,表情随和;有的老练沉着,情状幽默。真是各具特色,无一雷同。这些形象的不同个性,大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年龄、阅历的不同所决定。陶马的雕塑技艺在秦俑的雕塑中更为突出。马头方正,棱角显露,两耳短促,双目大而有神,鼻广口阔,马身浑圆,腿部筋腱突出,四腿开张,臀圆肉厚,造型富有活力,显得异常神骏。秦代的雕塑家们了解秦马的体态,他们忠实谨严地按照实物塑造作品,一丝不苟。陶俑头上的发髻,都缕缕

8、刻出。跪射俑鞋底上的针线也刻得和生活中一模一样。陶马口中的牙齿,虽然不为人所注意,也塑成四颗牙或六颗牙,说明这些陶马正是青壮时期的骏马。这是真实的艺术,艺术的真实。它反映了秦代的雕塑艺术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成熟时期。秦俑的出土,不仅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也使人们对秦代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秦俑坑中的文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制陶、冶金和手工机械的水准。巨大的陶俑是怎样烧制的呢?至今还是一个谜。秦俑烧成后,质地坚硬如青石,叩击的声音清亮铿锵,表里颜色灰青,火候均匀。秦俑坑中的青铜剑,经过化学分析,铜占74左右,锡占22,质地比较坚硬,又有韧性,不容易折断。金属加工工艺也

9、有了较高水准。青铜剑剑身光亮,经过抛光处理。剑和矛的刃部磨纹细而且密,磨纹纹理清晰。镞的加工更使人惊奇。镞呈三棱形,它的三个面和三个棱被加工成抛物线形;这样会使箭飞行平稳,速度快,命中率高。镞的加工也比较规整,误差极小。秦俑坑中的秦砖共有4个类型,每一类型的长、宽、厚都一样。秦俑坑中铜弩机的各个部件都可以互换。这种高标准的规格和标准程度,对金属加工工艺有很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机械,仅凭双手是达不到的。更引起人们注意的是秦俑坑中青铜兵器的防锈技术。这些青铜剑、镞、矛、镦、殳等实战武器,虽已在地下泥土中长眠了2000多年,但至今它们表面仍光洁锃亮,颜色深灰。经过检验,发现它们的表面有一层含铬化合物

10、的氧化层,起着良好的防锈作用。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有关学者的关注。因为中国在2000多年前已经成功地掌握了用铬盐氧化物保护金属的工艺,这可能是当时生产条件下的一项特殊工艺。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才出现这项技术的专利。秦俑坑中这个发现,无疑是世界冶金史上光辉的一页。秦陵是出奇迹的地方。秦俑被发现后,1980年又发现了秦陵铜车马。它们那雄奇瑰丽的风姿,令中外艺术家瞠目。秦俑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含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它将在世界文化史及人类的文化交流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伟大作用。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一号俑坑之上建起一座

11、跨度72米、长230米、高22米的拱形展览厅。出土的俑像,经修复后,依照原来位置及阵势排列在坑道中。1979年建立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1994年10月14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发掘现场也正式向中外人士开放。这种边发掘边开放的形式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来这里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近来,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又添一景,即环幕故事影片世界第八奇迹,它以历史记载与考古发现作为主要表述内容,讲述了一个关于秦始皇、秦始皇陵和秦始皇兵马俑的概括而又丰富真实的故事。影片中可以看到秦始皇登基主政,剪除异己的惊心场景,秦军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壮阔场景,数10万工匠和囚徒烧制秦俑、筑坑布阵的过程以及项羽率部焚烧秦宫、

12、捣毁兵马俑坑的千古憾事。影片还再现了1974年农民打井发现秦兵马俑的往事。这部环幕故事影片世界第八奇迹拍摄仅20分钟,共投资1580万港币和280万人民币,上千人参加了该片的拍摄和演出。秦始皇陵和气势恢宏的兵马俑出自谁手?考古发掘证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是这项伟大工程的创造者,是他们的累累白骨筑起了世界第八奇迹。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3个秦始皇陵修陵人员(包括兵马俑制作工匠)墓葬区:一是在临潼赵家背户村北,发现103座秦代墓葬,每个墓穴中埋葬2至3人,最多埋14人;从墓葬的简陋程度以及对尸骨的初步研究可以确认,这是修陵人的墓葬,被葬者大都是青壮年累死或病死的,也有年迈老死的。另外还有一些尸骨上面有刀

13、砍痕迹,证明是被害致死。二是该村西部,发现一座100多米长、12米宽的大型乱坟坑,里面堆满了层层尸骨,其惨状不忍睹,证明修陵民工众多,死后草率埋葬。三是在临潼旧砂轮厂旁边,初步发现28座修陵人墓葬,经初步勘探,这里约有上千座这样的墓葬。在发现的这批修陵人墓葬中,尤为珍贵的是在赵家背户村墓葬中发现了18件刻有文字的秦代残瓦,记录了19个修陵人的姓名和身份,这是中国最早的墓志文。从这些墓志文中可以得知,秦统一六国后所使用的修陵人和制俑工匠,已经超越秦地而远至山东、江苏、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再次佐证了史记中秦始皇本纪关于“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后,用“天下徒送诣70余万人”修陵的记载是确实的,几乎有半数以上的家庭出民工为其干苦役,工程历时36年,给百姓带来的疾苦无以言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