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实验心理学黑箱20世纪重要心理实验.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6234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36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开实验心理学黑箱20世纪重要心理实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打开实验心理学黑箱20世纪重要心理实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打开实验心理学黑箱20世纪重要心理实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打开实验心理学黑箱20世纪重要心理实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打开实验心理学黑箱20世纪重要心理实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开实验心理学黑箱20世纪重要心理实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开实验心理学黑箱20世纪重要心理实验.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打开实验心理学黑箱20世纪重要心理实验,打开实验心理学黑箱20世纪重要心理实验,蘿倫史雷特,哈佛大學的心理學碩士、波士頓大學的教育學博士史雷特女士走了一條和其他具有類似學術背景的人截然不同的道路,他成為了一位專業作家。史雷特女士也在大學(Goucher 學院)教書,但他所教的科目是創造性的非小說寫作(creative nonfiction writing),而非教育學或心理學方面的課程。到2006年為止,史雷特女士發表了六本書;這些書的選材深受其所受之心理學訓練的影響。(例如,Prozac Diary,and Lying:A Metaphorical Memoir)。他的作品得到許多獎項:獲得

2、2005年德國Bild Der Wissenschaft 年度書獎獲得1994 和 1997 年的The Best American Essays 獎獲得1994 年 Missouri Review Award獲得1993 年 New Letters Literary Award(creative non-fiction類),蘿倫史雷特哈佛大學的心理學碩士、波士頓大學的教育學博士,打開實驗心理學的黑箱,書中章節第一章 打開史基納箱:老鼠的瘋狂世界第二章 心靈暗室:米爾格蘭與服從權威 第三章 精神病房裡的正常人第四章 別說你不會遇到!第五章 平息眾聲喧嘩第六章 猿猴之愛第七章 老鼠樂園第八章 記

3、憶幻境第九章 記憶製藥公司第十章 心靈的缺口,打開實驗心理學的黑箱書中章節,該書第一章的部分文字,你也許聽過有個人名叫這個名字注定要受人嫌惡叫這名字的人生性殘忍,一手拿刀,一手抓魚,毫不留情刮去魚鱗,只見魚身幾近透明,內臟依稀可見,隨手把魚丟入滾燙的油鍋,熱油四濺,劈啪作響。現實裡的(他)滿頭花白亂髮,對心理學極度狂熱。據說他曾將還是嬰兒的女兒養在實驗箱裡,訓練她學會各種技能,好像在訓練馬戲團的海豹用鼻子頂球。據說(他)私下與納粹有所往來,一心只想型塑(shape)人類行為。他以齒輪、箱子、按鈕組成實驗裝置,依據嚴密準則給予增強物,操控動物的行為。人性就在他手中化為烏有。,該書第一章的部分文字

4、你也許聽過有個人名叫這個名字注定要受人,該書第一章的部分文字,我曾調查20位大學畢業的民眾,請其說出對(他)的看法。15人形容他惡毒、邪惡。10人提到他把女兒養在箱子裡,沒有人確定小女孩叫什麼,不過卻信誓旦旦說,女孩因父親的實驗身心受創,後來在旅社房內以手槍與繩索結束生命,細節就不清楚了。我們還知道,女孩名叫黛博拉,(他)想訓練她,所以把她關在箱子裡整整兩年(他)站在網架後觀察她的進步情形。女孩長大後飽受精神疾病所苦,31歲那年她向法庭控告父親虐待,獲判敗訴,最後在蒙大拿州畢靈斯市一家保齡球館舉槍自盡。,該書第一章的部分文字我曾調查20位大學畢業的民眾,請其說出對,該書第一章的部分文字,197

5、1年,時代雜誌將(他)譽為當代最具影響力且尚存於世的心理學家;1975年,一項研究稱他為美國最有名的科學家。時至今日,他的實驗仍受到諾貝爾心理學得主的推崇,他的發現依然適用。他到底作了什麼?,該書第一章的部分文字1971年,時代雜誌將(他)譽為當代最具,Skinner,該書中的他是20世紀最傑出、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他是行為學派的領袖,他的研究深深的影響了我們對這一章的主題(學習)的瞭解。,Skinner該書中的他是20世紀最傑出、最具影響力的心,打開實驗心理學的黑箱(張老師出版),書中章節第一章 打開史基納箱:老鼠的瘋

6、狂世界第二章 心靈暗室:米爾格蘭與服從權威 第三章 精神病房裡的正常人第四章 別說你不會遇到!第五章 平息眾聲喧嘩第六章 猿猴之愛第七章 老鼠樂園第八章 記憶幻境第九章 記憶製藥公司第十章 心靈的缺口,打開實驗心理學的黑箱(張老師出版)書中章節,學習,胡志偉討論大綱:學習的定義古典制約工具制約觀察學習郭任遠:徹頭徹尾的行為學派學者,學習胡志偉,學習的定義,學習是生物體經歷某種經驗後,所產生具有持久性的行為、思維或情緒上的變化。在這個定義中,我們看到幾個學習的特質;學習應該是:(一)某種改變(二)經驗後的產物(三)持續性的改變,學習的定義學習是生物體經歷某種經驗後,所產生具有持久性的行,學習的定

7、義,在前述的定義下,下面的行為(或行為變化)都不是學習的產物:(一)反射:不需要經驗就可以產生的反應(二)因特定生理原因(如疲勞或興奮)產生的行為變化:持續的時間太短(三)本能行為(instinct),如飛蛾撲火、親鳥孵蛋、親鳥餵食、小鳥的銘印行為等,學習的定義在前述的定義下,下面的行為(或行為變化)都不是學,本能行為,Nikolas Tinbergen(1951)是動物行為學家;他研究棘魚的攻擊行為。他發現雄棘魚會攻擊任何底部是紅色的似魚物體。(在交配期的雄棘魚通常在腹部都會出現紅色)。用動物行為學的語言來描述上述的行為:底部紅色是引發攻擊行為這個運動程式(motor program)的釋放

8、信號(sign stimulus)。運動程式和釋放信號都是源自於本能(生物天生即有的能力)。,本能行為Nikolas Tinbergen(1951)是動物,本能行為,一般而言,動物在特定的生物驅力狀態(drive state)下,外在的釋放信號才會引發它的運動程式。例如,勞倫茲(Konrad Lorenz)發現,當雁鵝在草地上築巢孵蛋時,如果蛋不慎滾出鳥巢,鵝會伸長膀子,盯著滾動的蛋,然後用翅膀慢慢地將蛋推回巢穴裡。勞倫茲發現,(A):滾動的蛋是用翅膀將蛋撥回這個運動程式的釋放信號(sign stimulus);(B)只有在生蛋前後兩週的這段時間內,釋放信號才有用;這顯示,雁鵝在這段時間內,處

9、在一種特殊的驅力狀態下。,本能行為一般而言,動物在特定的生物驅力狀態(drive st,親鳥餵食,布穀鳥(杜鵑)習慣在其它種類的鳥巢中下蛋;讓其它的鳥幫自已孵蛋。對一隻母鳥而言,幼鳥的乞食的叫喚聲是sign stimulus,會引發餵食的運動程式。所以當布穀鳥的幼鳥做出乞食的叫喚聲時,會引發母鳥的餵食行為。這種本能非常的強烈,所以當布穀幼鳥的體型大於代理母親時,餵食的行為仍會持續。,親鳥餵食 布穀鳥(杜鵑)習慣在其它種類的鳥巢中下蛋;讓其它的,銘印,勞倫茲(Konrad Lorenz)發現,小鵝出生後的某個短暫的時間(稱為關鍵期,critical period)內,會處於一種驅力狀態;在這種狀

10、態下,它們(A)會跟隨任何會發出咯咯聲的移動物體。(B)一旦小鵝開始跟隨一個物體後,牠們在未來也會持續的跟隨這個物體;勞倫茲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銘印(imprinting)。在銘印中,咯咯叫聲是跟隨這個運動程式的sign stimulus。,銘印 勞倫茲(Konrad Lorenz),銘印,一般而言,小鵝的銘印對象是牠媽媽;然而勞倫茲發現,任何物體(包括他自已)都能成為小鵝的銘印對象。既然跟隨某物是依於小鵝的經驗,所以從某種角度而言,銘印並不完全由基因決定,它也有學習的成分;但銘印絕對和一般學習到的行為不同;所以這類的行為也被排除在學習心理學的研究之外。,銘印一般而言,小鵝的銘印對象是牠媽媽;然而

11、勞倫,巴夫洛夫和史金納,心理學的學習研究深受兩位探討動物學習的學者的影響。蘇俄的心理學家巴夫洛夫(I.Pavlov,1849-l936)的興趣在探討動物如何學習將兩個剌激的聯結起來(如,燈光和聲響的聯結);這種學習被稱為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雖然巴夫洛夫不認為他是心理學家,但後來的心理學者將他歸為連結學派的學者。,巴夫洛夫和史金納心理學的學習研究深受兩位探討動物學習的學,巴夫洛夫和史金納,美國的心理學家史金納(B.F.Skinner,I904-l990)是一位徹頭徹尾行為學派的學者。史金納的興趣則在於探討,動物如何學習在特定剌激之後做特定的反應,以得到特定的

12、結果,他稱這種學習為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例如,在實驗中,我們可以訓練老鼠,讓老鼠學到在特定地方會得到食物。在這個實驗中,老鼠將地方這個刺激和去那地方的反應,以及得到食物的結果聯結起來。,巴夫洛夫和史金納美國的心理學家史金納(B.F.Skinne,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胡志偉,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胡,巴夫洛夫的研究,巴夫洛夫(Pavlov)開始從事古典制約之前,他所研究的是消化系統的機制;並因為研究的成果得過諾貝爾獎(1904)。當把食物放在狗的嘴裡,很快地狗就會分泌唾液。Pavlov認為這

13、個自動的過程深植於狗的神經系統,是一種反射。(消化液的分泌是一種反射行為。)在研究消化系統時,Pavlov需要測量狗進食時,各種消化液的分泌量;為了精確的測量分泌量,也為了防止消化液被食物污染,他會將狗的身上插入插管,以便直接測量消化液。,巴夫洛夫的研究巴夫洛夫(Pavlov)開始從事古典制約之前,,巴夫洛夫的研究,他在研究中注意到,當狗在實驗室中待了幾個星期之後,每當狗看到或聽到常伴隨餵食一起出現的事物或聲音時(例如,聽到碗盤的碰撞聲,或看到經常餵牠的人),狗就會流口水。Pavlov稱這種反應為制約反射(conditioned reflex)。他認為制約反射是經由經驗而習得機轉。這個發現引起

14、了巴夫洛夫的興趣,所以他致力於了解該現象,直到一九三六年去世為止。,巴夫洛夫的研究他在研究中注意到,當狗在實驗室中待了幾個星期之,古典制約的實驗設備,Pavlov利用如圖中所示的裝備,進行古典制約的研究。實驗在隔音房中進行。狗在實驗中被皮帶束縛著。狗的臉頰上用插管插入,以便收集狗的唾液(儀器可以自動記錄唾液的量)。,古典制約的實驗設備Pavlov利用如圖中所示的裝備,進行古典,古典制約的實驗程序,在一些實驗中,Pavlov將食物直接放在狗嘴裡,然後測量唾液量。他稱食物為無條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而狗的唾液分泌反應為無條件反應(unconditioned

15、response;UR)。偶爾幾次,Pavlov會在房間裡搖鈴;當狗聽到鈴聲時,牠會豎起耳朵,但唾液分泌量並未增加。然後Pavlov開始在每次端上食物前,搖鈴;漸漸地,即使沒有食物出現,狗仍會在鈴聲一響起時,流口水。Pavlov認為,狗已經學習將鈴聲和食物連結起來;所以鈴聲已經變成條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而鈴聲響起後增加的口水分泌是條件反應(conditioned response;CR)。,古典制約的實驗程序在一些實驗中,Pavlov將食物直接放在狗,古典制約的實驗程序,在古典制約中,CS和US需要重複地配對,才能將CS制約,以喚起相似於UR的CR。每個CS

16、和US的配對,被稱為增強作用(reinforcement)。,古典制約的實驗程序在古典制約中,CS和US需要重複地配對,才,古典制約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行為習得、消減與自然回復再學習影響古典制約的因素Garcia effect類化和區辨高層次制約 對人類的古典制約古典制約的應用,古典制約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行為習得、消減與自然回復,行為習得、消減與自然回復,Pavlov的實驗結果(聽到鈴聲後,分泌唾液的量)類似於圖中的曲線。在行為習得的階段中,未經訓練的狗在經過鈴聲(CS)和食物(US)重複配對(CS+US)的經驗後,會逐漸增加牠對鈴聲的唾液分泌反應(CR)。這段過程為行為的習得(acquisi

17、tion)。,行為習得、消減與自然回復 Pavlov的實驗結果(聽到鈴聲後,行為習得、消減與自然回復,在消減的實驗階段中,實驗者繼續呈現鈴聲(CS),但在鈴聲出現後卻不出現食物(US)。研究發現,由鈴聲(CS)喚起的唾液分泌(CR)會漸漸地消失。CS重複地單獨出現,並造成CR逐漸消失的過程,被稱為行為的消減(extinction)。,行為習得、消減與自然回復在消減的實驗階段中,實驗者繼續呈現鈴,行為習得、消減與自然回復,在消減的實驗階段中,實驗者通常會將狗移出實驗室,帶回狗舍,在經過一段時間(如一個晚上)後,再回到實驗室繼續進行消減訓練(亦即,CS單獨出現,後面不會跟著出現US)。Pavlov

18、注意到,當狗兒回到實驗室時,一開始它對鈴聲的反應並不是前一天消減訓練結束時的那種微弱的制約反應(CR),這時的CS可以引發出頗強的CR。這種現象被稱為自然回復(spontaneous recovery;見前圖))。一般來說,在經過消除訓練後,古典制約反應都會出現自然回復的現象。,行為習得、消減與自然回復在消減的實驗階段中,實驗者通常會將狗,再學習,經過消減,且動物對CS的CR反應影經完全消失後,如果讓動物再次的學習(亦即,CS和US再度的配對),研究發現,動物再學習的速度會比第一次的學習速度快。自然回復和快速再學習的現象顯示,當行為消失時,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學習成果也消失了。,再學習經過消減,且

19、動物對CS的CR反應影經完全消失後,如果讓,影響古典制約的因素,Pavlov發現,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制約學習的速率,甚至制約學習的成敗。以下是一些影響制約學習的因素。在每次的增強作用中:(一)給予食物的量(二)鈴聲的大小(三)CS和US出現的時間關係,影響古典制約的因素 Pavlov發現,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制約學,CS和US出現的時間關係,最容易產生制約學習的是CS出現於US之前的前置制約(forward conditioning);圖中的standard及delay制約均是屬於這類的制約安排。CS和US同時出現是為同時制約(simultaneous conditioning),產生的學習較少最無

20、效的則是CS出現於US之後的回溯制約(backward conditioning)。,CS和US出現的時間關係 最容易產生制約學習的是CS出現於U,CS和US出現的時間關係,在前置制約中,CS和US最有效的間隔,則要視動物和刺激而定。在大部分的案例中,約半秒鐘是最有效的間隔,超過一秒或兩秒以上,則學習的效果會減弱,甚至會發生無法學習的現象。,CS和US出現的時間關係在前置制約中,CS和US最有效的間隔,Garcia effect,在一般的實驗中,當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之間相隔超過1或2秒時,就很不容易產生制約反應(CR),但是Garcia 和Koelling(1966)的實驗卻發現這不一定是定

21、律。他們在實驗中,以X光照射老鼠,使老鼠生病(會發生嘔吐等現象);結果發現,老鼠會將生病和數小時前吃過的某種食物連結。這樣的實驗讓老鼠對這種食物產生嫌惡反應,不再吃這種食物(稱為Garcia effect)。,Garcia effect 在一般的實驗中,當條件刺激和,類化和區辨,當動物對特殊CS產生條件反應後,這個動物也會對類似於CS的刺激反應,這種現象稱為類化(generalization)。與CS愈相似的刺激,引起的反應也愈大。例如,我們先建立一隻狗對1000 Hertz的聲音的反應。(以聲音為CS,以食物為US做古典制約)當制約學習建立後,狗會對相似的頻率產生反應,且相似性越高,分泌的唾

22、液越多;圖示為動物對各種類似刺激的反應(呈類化梯度(generalization gradient)曲線)。,類化和區辨 當動物對特殊CS產生條件反應後,這個動物也會對類,類化和區辨,(沿用前例)在區辨訓練中,實驗者會多次呈現1000 Hertz聲音與食物的配對,並隨機呈現900Hertz的聲音,但這些聲音出現之後,沒有食物的出現。這種訓練會逐漸讓狗只對1000Hertz的刺激(CS)分泌唾液,而不對其它聲音反應。仔細訓練,狗能夠區辨l000及1012Hertz的聲音。,類化和區辨(沿用前例)在區辨訓練中,實驗者會多次呈現1000,高層次制約(higher-order conditioning

23、),經過制約,CS也能具備類似US 一樣的功能;亦即,具備讓另一個中性刺激產生制約反應的能力。例如,(一)在實驗的第一階段中,讓鈴聲(CS1)和食物配對,當狗對鈴聲(CS1)產生制約反應後,便開始實驗的下個階段。(二)在實驗的第二階段,讓鈴聲(CS1)伴隨燈光(CS2)重複出現。經過一段時間的配對,燈光(CS)也可以單獨地引發唾液分泌。值得注意的是,在CS1與CS2配對學習的歷程中,食物(US)自始至終不曾出現。研究發現,在燈光(CS2)成功地建立制約反應後,我們甚至可以讓它再對第三個刺激(如,摸狗的頭(CS3)產生制約反應;亦即,一段時間後,觸摸也會引發唾液分泌的現象。Pavlov稱這種制約

24、為高層次制約(higher-order conditioning)。,高層次制約(higher-order conditioni,高層次制約,燈光或鈴聲等都不是原來就具備增強功能的事物;故它們被稱為稱為次級增強物(secondary reinforcer)。類似水或食物等這樣天生就具備增強功能的刺激被稱為初級增強物(primary reinforcer)。高層次制約會隨著消減作用而慢慢的減弱;如果次級增強物一直不與任何初級增強物配對,則次級增強物的增強作用會漸漸消失。,高層次制約燈光或鈴聲等都不是原來就具備增強功能的事物,對人類的古典制約,最有名的例子是Watson和Raynor對Little

25、 Albert所做的實驗。Little Albert原先很喜歡實驗室中的白老鼠,但當小白鼠(CS)伴隨著一個突然出現的巨響(US)後,Little Albert對小白鼠產生害怕反應。當小白鼠出現時,Little Albert會哭泣,顯得恐懼。後來,Little Albert的條件情緒反應甚至類化到其他的白色小動物,甚至連一片白色的毛毯都怕。,對人類的古典制約 最有名的例子是Watson和Raynor對,我們可以在人類身上找到許多類似的條件情緒反應及類化了的情緒反應的例子。例如,Diven(l936)在一個很有趣的實驗中,讓受試者接受英文字和電擊的配對。例如,受試者聽到穀倉之後,接受微量的電擊;

26、很快的受試者便會對穀倉產生膚電反應的條件反應。不但如此,他還發現受試者對和穀倉有關的詞彙(如乾草、牛隻等和農作或有關田園的詞彙),也會有GSR反應(類化),但對桌子、椅子等中立字則沒有反應。註:膚電反應(GSR;galvanic skin response)是一種人們對電擊的生理反應(皮膚排汗增加)。我們可以將它看做是一個人對電擊的無條件情緒反應。,我們可以在人類身上找到許多類似的條件情緒反應及類化了,古典制約的應用,至此,我們所講的無條件刺激(US,如水或食物)都是動物喜歡的、希望得到的東西。其實還有其他的無條件刺激,像痛、不舒服等,動物不喜歡的刺激也可以用來建立制約學習。Pavlov將這些

27、動物不喜歡的刺激稱為嫌惡刺激(aversive stimuli),因為動物對這些刺激的無條件反應(UR)顯得很嫌惡。例如,當電擊一隻老鼠或將老鼠暴露在強光之下時,老鼠通常會表現出情緒反應(如,畏縮、發抖、排尿、排便等),並會產生逃避行為(如跳開或逃跑),有時甚至會表現出攻擊行為。其它動物對嫌惡刺激也會出現嫌惡反應;只是它們所表現出來的是其物種特有反應模式。例如,貓會拱起牠的背、狗會吠叫、鴿子會拍動翅膀等。與嫌惡刺激(如,電擊)配對的中性刺激(如,燈光),也會引發條件嫌惡反應。這時,燈光便成了條件嫌惡刺激(conditioned aversive stimulus)。,古典制約的應用 至此,我們

28、所講的無條件刺激(US,如水或,古典制約的應用,許多物種在嫌惡學習時,只要一次CS和US的配對,即可產生條件反應,並且非常不易消除。研究者相信,許多人類的情緒反應是透過古典制約學來的。例如,前面說過的Little Albert的例子。許多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會讓我們產生古典制約式學習。例如,曾經遭受過暴力或有過疼痛經驗的人,會對與這些創痛事件連結的刺激,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例如,曾在車禍中嚴重受傷的人也許會被嚇得不敢再開車,甚至不敢走近車子。,古典制約的應用許多物種在嫌惡學習時,只要一次CS和US的配對,減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對於那些不敢再開車的車禍受

29、害者,他們可以經由一個逐漸接近真實開車情境的訓練過程,來消除他們對開車的情緒反應。例如,治療者一開始時,先讓個案看車子的圖片,若車在街上跑,慢慢的當個案對圖片中車子沒有情緒反應後,開始讓個案接近真實的車子,在慢慢的進步到讓個案摸摸車子,到進入車子,最後再重新開車。這種程序其實是利用區辨訓練中的消減過程;案主在過程中學會區辨車或開車與車禍的分別。因為在真實的生活情境,車子和開車並不會帶來威脅,所以個案對車子的情緒反應會慢慢消減掉。,減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洪水法(flooding),另一種戒除的技術稱為洪水法(flooding)。個案在治療者的保證與支持下,立

30、即再度開車(Asras,1985);這種方法雖然可以迅速地訓練個案區辨一般駕駛的情況與車禍的不同,但某些病人會因為太過害怕,根本無法接受治療。,洪水法(flooding)另一種戒除的技術稱為洪水法(,一些其它的例子,例一:當睡在自己的床上(US)通常都是最舒服和溫暖的,通常也最能引起人們產生安全和寧靜的感覺。如果重複地將某個東西(例如,自己喜歡的玩具(CS2))與床(CS1)配對,那麼這個玩具也能幫助我們在陌生的地方(如,旅館或醫院)睡個好覺(CR)。,一些其它的例子例一:,一些其它的例子,例二:有些廣告會企圖重複地將產品與人們過去曾經發生的愉快經驗配對。例如,在香水、汽車或牛仔褲的廣告中,廣

31、告設計者常會以高度色慾的場景(US)呈現產品。設計者的企圖是以這些場景喚起人們的愉悅(甚至是色情)反應(UR),並將這種反應和產品(CS)連結。,一些其它的例子例二:,一些其它的例子,Mowrer和Mowrer(1938)發明了一種治療兒童尿床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在會尿床的小朋友膀恍滿了的時候,將他們叫醒。這兩位研究者設計了一種附有鬧鐘的毯子,讓孩子睡在上面。當毯子上有任何濕氣時,鬧鐘便會響。在這個設計中,膀恍滿漲的感覺(CS)會與鬧鐘的聲音(US)配對。亦即,膀恍滿漲的尿床鬧鐘的聲音。因為鬧鐘的聲音(US)能喚醒兒童(UR),故一段時間的配對後滿漲的膀恍(CS)也能夠叫醒兒童(CR)。,一些

32、其它的例子Mowrer和Mowrer(1938)發明了一,耐藥性與古典制約的例子,當人們使用類似嗎啡或海洛英等藥物時,人們會快速地對這類藥物產生耐藥性;亦即,經過一段使用藥物的時間後,藥物的使用者必需使用更大量的劑量才能產生與用藥初期相同的快感或效果。Siegel(1976)的研究指出,古典制約在耐藥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探討耐藥性之生理基礎的研究指出,藥物在神經系統中除了會產生藥效外,還會激發一種補償反應(compensatory response)。這種補償反應和藥效有對立的效果(opponent process);亦即,補償反應能夠抵銷藥效。,耐藥性與古典制約的例子當人們使用類似嗎啡或海

33、洛英等藥物時,人,因為吸毒的人通常都會在某個特殊的環境(如,家裡)中注射藥物,所以注射藥物(US)時,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如,針管;扮演CS的角色)都會和藥效(UR)配對,故久而久之這些環境刺激也會被制約,產生藥效及補償反應(CR)。問題是,制約的補償反應會減低藥物的效果,所以吸毒的人必須使用較高的藥物計量才能產生原本的藥效;這就是發生耐藥性的原因。,因為吸毒的人通常都會在某個特殊的環境(如,家裡)中注射藥物,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胡志偉,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胡志偉,操作制約,古典制約研究的是動物如何將兩個刺激連結起來。動物在操作制

34、約中(perant conditioning,也有人稱它為工具制約;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學的則是對刺激做反應後,會發生什麼結果。,操作制約古典制約研究的是動物如何將兩個刺激連結起來。,桑戴克,第一個我們可以稱之為操作制約的研究,比Pavlov開始做古典制約研究的時間還要早好幾年;研究者是美國心理學家桑戴克(Edward L.Thorndike)。Thorndike雖然師承哈佛大學的William James,但是他所研究的卻是一些非常沒有James特色的研究議題;例如,雞的直覺及智慧行為。據推測,可能是因為桑戴克不認同當時社會對動物智慧的看法。當時的西歐社會認為

35、一般的動物也漢人一樣,有著高等的智慧,所以社會中流傳著許多關於動物智慧的軼事;例如,動物會應用類似於人類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桑戴克第一個我們可以稱之為操作制約的研究,比Pavlov,桑戴克,雖然Thorndike後來因為失戀的原因離開哈佛大學,轉到哥倫比亞大學,但他的博士論文仍然在探討有關動物智慧的問題。實驗中,他以貓為研究對象,並用裝水果和蔬菜的木箱做了15種不同式樣的迷籠(puzzle box),研究貓如何學習從迷籠中逃脫出來。,桑戴克雖然Thorndike後來因為失戀的原因離開哈佛大學,,桑戴克,在他的研究中,有些迷籠中的貓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動作從迷籠中逃出來(例如,採一個踏板

36、、拉一下繩子;甚至在一個實驗,貓只要舔一下自己,Thorndike就將門打開),有些則需要經過繁瑣的過程才能從籠子中逃出來(如,先拉繩子,再踏板子)。他發現,在最初幾次嘗試中,貓在籠中一般都會做出大量無關緊要的、不成功的行為,然後才會偶然做出正確的行為,逃出籠子。起初,貓在籠中花費的時間甚多,然後隨後練習,貓逃出籠子的時間漸漸的減少。,桑戴克在他的研究中,有些迷籠中的貓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動作從迷,桑戴克,Thorndike的研究發現顯示:貓和人不同,並沒有在學習逃跑的過程中顯現出推理或頓悟(insight)的情形。貓是透過錯誤嘗試(trial and error)的方法,慢慢的消除錯誤無用的反

37、應(或動作),然後在有效動作與逃跑(目標)之間建立聯繫。根據這些研究的發現,Thorndike提出所謂的connnectionism(連結論);這個理論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效果率(law of effect)(二)練習率(law of exercise):,桑戴克Thorndike的研究發現顯示:貓和人不同,並沒有在,效果率,籠是一個含有多種刺激的環境,這些刺激會引發許多反應(或動作)。大部分的刺激都是annoyers(嫌惡刺激),因為它們所引發的動作無法讓貓逃出籠外,取得食物。少數的刺激是satisfer(滿足刺激),因為它們引發的動作可以讓貓逃出籠外,取得食物。所謂效果率指的是,一個動作

38、帶來的效果,決定了這個動作是否會成為一個刺激的反應。Annoyer 會減弱刺激行為間的聯繫Satisfer 會增強刺激行為間的聯繫,效果率籠是一個含有多種刺激的環境,這些刺激會引發許多反應(或,練習率,在Thorndike 1930 以前的理論中,練習率包含兩個部分。(A)用律:刺激和反應間的連結強度和連結的次數與時間成正比。(B)廢律:刺激和反應間的連結強度會因為連結次數的減少或不連結(不用)而減弱。因為一些實驗的結果,Thorndike在1930年後逐漸修正他早期的假設。,練習率在Thorndike 1930 以前的理論中,練習率包,練習律的反證,在Thorndike的用律中,單純刺激反應

39、的配對便可以使反應得到加強(這就是練習律的原意);然而,這個定律並未考慮到其它可能會影響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結的因素;例如,反應之後得到的效果。在一個實驗中,實驗者要求一位蒙上雙眼的受試者畫一條4英吋長的線。實驗的時間長達數天,實驗時,受試者一天要畫數百條他們認為是4英吋長的線段,但實驗者從不給受試者任何有關線段長度是否正確的回饋訊息。Thorndike感興趣的是,實驗結果會不會出現用律的預測。亦即,發生次數較多的反應會逐漸地將發生次數較少的反應排擠掉。比如說,受試者一開始畫的線段長度多為4.2英吋,比較少出現4.1英吋的線;根據用律的預測,後續的實驗中,實驗者畫出長度為4.2英吋的線段的機率會逐

40、漸的增加,4.1英吋線段的出現機率逐漸減小。,練習律的反證在Thorndike的用律中,單純刺激反,練習律的反證,不幸的是,實驗結果並未驗證Thorndike的預測。練習進行到第十二天時,在受試者畫的線段中,各種長度出現的機率分配基本上與第一天相同。但是如果受試者每畫一條線後,實驗者便告訴受試者,他畫的線過長或過短;這樣的回饋訊息會造成與前述實驗截然不同結果。受試者反應的精確度會迅速改進,很快的接近四英吋的長度。畫線實驗證明,如果只是單純的重複某個反應,而沒有對反應有所回饋,那麼不同反應的相對發生頻率就不會發生變化。基本來講,Thorndike在1930年後就放棄了練習律。,練習律的反證不幸的

41、是,實驗結果並未驗證Thorndike的預,修正後的效果律,許多實驗證明,獎勵和懲罰的效果並不像Thorndike早年所談有關 annoyer 和 satisfier 的效果。亦即,獎勵和懲罰並不會造成兩個程度相等,效果相反的效果。實際上,獎勵比懲罰更為有效。Thorndike在1932年以小雞為受試者,做了一個實驗。小雞被放在在一個有三條通道的迷津中。這三條通道,一條可以通向具有自由、食物和伙伴的園地(一個有其它小雞正在吃東西的場地)。另兩條通道不但是錯誤的選擇,而且會帶來30秒鐘的禁閉。,修正後的效果律許多實驗證明,獎勵和懲罰的效果並不像Thorn,修正後的效果律,實驗結果顯示,(一)當小

42、雞做了一次導致得獎的選擇後,它有重新採取這一條通道的機率會增加。(二)但是當小雞做了一次錯誤的選擇後,它以後選擇這個錯誤通道的機率並不會降低。Thorndike對發現的解釋是:對一個(刺激和反應)連結的獎勵會加強這個聯結,對一個聯結的懲罰卻並不會削弱這個聯結。,修正後的效果律實驗結果顯示,,Skinner,B.F.Skinner是第一個提出操作制約這個專有名詞的人。Skinner以嚴謹的實驗方法,探討學習的本質。他認為,我們可透過觀察動物的行為來瞭解人類的行為。更重要的是,他認為要瞭解行為,研究者需要分析行為為我們在環境中帶來什麼結果。,Skinner B.F.Skinner是第一個提出操作制

43、,Skinner box,為了簡化研究(或觀察行為)的環境,他發明了Skinner box。在這個儀器中,Skinner可以藉著強化物(reinforcer)的給予,讓動物做出各種行為。,Skinner box為了簡化研究(或觀察行為)的環境,他發,Skinner box,在實驗中,動物被置於Skinner box中,這時實驗者能夠完全控制動物的環境以及行為的結果。例如,實驗者可以做如下的設定:(呈現大白鼠影片)動物(老鼠)壓下反應桿子,一球顆食物便會掉下來,落入食物槽中。當一隻未經訓練的老鼠放入Skinner box後,一開始它會在籠中任意行走;有時它會無意碰到反應桿,並因此得到食物;因為食

44、物是老鼠喜歡的東西(好的效果),因此老鼠壓桿的次數會逐漸增加。Skinner box可以自動的將壓桿的次數記錄下來,圖顯示的就這種累積紀錄(cumulative record)。,Skinner box在實驗中,動物被置於Skinner b,強化作用(Reinforcement),早期研究操作制約的學者(Thorndike)認為,如果動物做的行為會帶來好結果(可以視為是一種獎勵;reward);亦即這個結果可以讓動物滿足某種慾望,而產生滿足感,則這個動作重複做這個行為的機率會增加。然而,Skinner認為,滿足感太具有唯心的意涵,所以他用強化作用(reinforcement)這個比較中性的詞彙

45、來描述下面的現象:因為一種行為反應可以使某種好結果(稱為強化物,reinforcer)出現,所以動物會重複的做這個行為反應。亦即,好像這個行為反應被好結果強化的。,強化作用(Reinforcement)早期研究操作制約,operant(操作)這個字在operant conditioning中的意思是,行為(某種動作或反應)對環境進行操作,並產生效果。在一個操作制約的實驗中,上面所說的效果會以幾種方式出現:正強化物(positive reinforcer):一種可以令動物愉悅的刺激,當這種刺激伴隨著某種行為出現時,動作做出這種行為的機率會增加。如,當小朋友向老師問好時,老師誇獎小朋友,所以小朋友

46、下次還會向老師問好。負強化物(negative reinforcer):當動物的行為會使某種不愉快的狀態消失時,當動物再處於不愉快的狀態時,它會再做出這種行為。不愉快狀態的消失是一種負強化物。懲罰(punishment),operant(操作)這個字在operant conditi,次級增強物(secondary reinforcer),初級增強物(primary reinforcer;如食物、飲水和性等)是一些不用學習,就會產生愉悅感的刺激。任何與初級增強物配對的中性刺激,經過古典制約以後會漸漸的會取得增強的屬性;這個中性刺激也可以開始獨立的影響或強化行為了,因為它已經成為次級增強物了。註:

47、當中性刺激伴隨的是正增強物時,那麼它也會取得正面的地位。但若它伴隨的是嫌惡刺激時,那麼這個中性刺激也會有負面的性質。,次級增強物(secondary reinforcer)初級增,Premack principle,Premack(1959)做過一個實驗:他在實驗中,讓小朋友在兩種選擇(玩彈球機或吃糖果)中,選一種。當然有一些小朋友選擇玩彈球機,另一些則選擇吃糖果。他發現,對那些選擇吃糖果的小朋友,他可以用糖果為強化物,增加這些小朋友玩彈球機的頻率。但對於那些選擇玩彈球機的小朋友,他可以用玩彈球機為強化物,增加這些小朋友吃糖果的數量。,Premack principlePremack(1959

48、),Premack principle,根據Premack:(一)對每一個人(或動物)來說,他們都有一個喜歡做的事的排序。其中較喜歡的活動可以用來當作較不喜歡活動的強化物。(二)喜歡是因人而異的;故一種活動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以一個人較喜歡的活動做為他的強化物,會取得較強的制約作用。,Premack principle根據Premack:,習得消減和自然回復,在一般的操作制約實驗中,研究者也會安排行為的習得消減和自然回復等階段。而老鼠也會因為反應和強化物間的連結關係,形成上述的行為表現。類似古典制約中,CS和US間的關係一樣,強化物給予的時間也會影響操作制約的形成。當時反應出現後,最好立即給

49、予強化物;如果增加反應和強化物之間的時間間距(稱為延宕強化),會減弱老鼠的操作制約的形成。在某些動物身上,強化物的延宕如果超過五秒以上時,動物就完全無法產生操作制約。,習得消減和自然回復在一般的操作制約實驗中,研,行為塑造(shaping),一隻未經訓練的老鼠往往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會做第一次的壓桿動作。對一個實驗者而言,在給予動物增強物之前,動物是沒有可能產生任何學習的,因此老鼠做第一次壓桿動作之前的時間根本是浪費的。為了加快實驗速度,Skinner發明了一種稱為行為塑造(shaping)的技術。,行為塑造(shaping)一隻未經訓練的老鼠往往需要很長的,行為塑造的過程,一開始實驗時,只

50、要老鼠接近反應桿時(如15公分的範圍內),Skinner便自己用手壓住一種可以使食物落入食物槽的裝置;這樣便可以增強老鼠接近反應桿的反應。一旦老鼠學會盡可能地待在反應桿附近後,Skinner便開始要求老鼠更靠近反應桿(如5公分的範圍內);只有它出現在這個範圍內時,才會獲得強化物。當上個標準達到後,Skinner接著要求老鼠能摸到桿子附近的牆壁時,他才會給老鼠食物;最後,便是讓老鼠自己壓反應桿,取得強化物。Skinner發現,這種循序漸近(successive approximation)的塑造方法,可以減短第一次反應的發生時間,更容易讓老鼠學會壓桿的反應。,行為塑造的過程一開始實驗時,只要老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