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软体动物门分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动物学软体动物门分析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软体动物门,石鳖,圆田螺,1、体形与分部:(1)两侧对称(腹足纲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而变得不对称)(2)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分为头、足、和内脏团3部分。,2、具外套膜和贝壳(外套膜外层上皮的分泌物形成),背侧皮肤褶襞向腹面下延伸成为外套膜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石灰质贝壳,覆盖在身体最外面。左右侧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围成的空腔称为外套腔,并有入水孔和出水孔与外界相通。水生种类的外套膜表面或边缘密生纤毛,藉其摆动而激起水流,从而进行呼吸、滤食、排泄等活动。,(3)体壁分2层:上皮(上皮细胞和其间的腺细胞)和真皮(结缔组织和肌肉,均很少各自排列成层状,常相互交织在一起。故不再是皮肌囊的形式),外套膜结构图
2、,贝壳通常分三层:角质层:外层,由贝壳素构成,有多种颜色,用来保护构成贝壳的钙质不被碳酸溶解;棱柱层:中间一层,较厚、质地疏松、占贝壳的大部分,由柱状的碳酸钙晶体构成,呈方解石结构。珍珠层:内层,由片状的碳酸钙构成,晶体呈文石结构,其表面光滑,具珍珠色彩。随着个体的生长,外套膜不断分泌,贝壳也不断的加大加厚。外套膜分泌旺盛时,贝壳生长也快,反之生长减慢,于是在贝壳表面形成了疏、密的生长纹,可作为生长情况和年龄测定的依据。,贝壳,软体动物除极少数种类外,绝大多数都有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的贝壳,通常位于身体的最外面,为保护器官。但不同的种类,贝壳的数目、形态变化很大:无板类无壳;腹足类、单板类、掘足类
3、1片贝壳;瓣鳃类2片贝壳;头足类贝壳退化为内壳或成体完全消失;多板类8片贝壳。贝壳的形态及其上的纹、刺、肋、齿等是分类的依据之一。,3、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次生体腔极度缩小,仅残留围心腔和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的内腔。微血管和一部分动、静脉血管的腔扩大了,而且没有血管壁包围,于是变成了组织之间不规则的空隙,血液在这些空隙内流动,这就是血窦。由于血窦没有血管壁包围,所以这样的腔作为初生体腔的性质就更为明显。可以说软体动物的次生体腔和初生体腔并存(混合体腔)。(环节动物中,由于真体腔的形成,原体腔相应地缩小了,成为血管腔,其外有血管壁包围),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系统(头足类为闭管式循环),由心脏、血
4、管、血窦(体腔+腔内血液)及血液组成血液从心耳进入心室,由动脉流入组织间不规则的血窦,再从血窦回到心耳开管式循环。开管式循环的血压低,血液流速慢。一般软体动物的血浆内含血蓝蛋白。血细胞为变形虫状。开管式循环血液携带氧气和输送营养的效率不如闭管式循环高,因此开管式循环不能满足快速运动种类的需要。头足类的循环系统是闭管式的,体腔也发达得多,以适应它们在水中快速捕食和躲避敌害。,4、消化管发达(由口、口腔、胃、肠、肛门构成),多数种口腔内具颚片和齿舌(软体动物特有),口腔 除瓣鳃纲由于头部退化没有口腔外,其它软体动物都有口腔。口腔内有唾液腺。口腔壁有颚和齿舌。颚位于口腔的前背部,有刮食物的作用;齿舌
5、为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由有规律排列的角质齿片组合而成。摄食时由于肌肉的伸缩,角质齿片作前后活动而将食物锉碎舐食。齿片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种类的重要特征。,胃 典型结构包括晶杆、晶杆囊、胃盾。,纤毛滤食蛤类的胃和晶杆结构,胃盾 几丁质,双壳纲和一些腹足纲动物具有,保护胃的分泌细胞,有的形成角质和石灰质的咀嚼板。晶杆 多数植食性种类的胃的一部分形成晶杆囊,内有一胶质棒状结构的晶杆。晶杆的一部分在胃内释放出消化酶,并搅动食物,帮助消化。肝脏、胰脏 肝脏开口于胃或肠的前端,头足类一般还有胰脏。,5、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鳃和肺。,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有鳃和外套膜形成的“肺”。(1)鳃:
6、由外套腔中体壁突起而成,鳃内有血液流动。鳃的结构因种类不同而异。原始的鳃是栉鳃,在这种原始栉鳃的基础上,还进化成丝状的丝鳃和瓣状的瓣鳃等。除多板类鳃的数目很多外,一般软体动物鳃的数目为12对,且与心耳数一致。而腹足类由于一侧的鳃退化消失,所以不成对。有的软体动物栉鳃退化消失,而用皮肤呼吸,甚至形成了次生性鳃。,鳃,肺:肺螺类适应陆生生活,完全无鳃,以外套膜演化成的肺进行空气呼吸。这种外套膜的内层上皮高度泡化且密布微血窦。外套膜边缘相互愈合,仅留狭孔,称气孔。气孔可根据空气湿度的高低,借肌肉的收缩而变换大小。外套腔即为肺腔,可借外套膜肌肉的伸缩而改变体积,使肺腔内外空气通过气孔进行交换。,6、神
7、经系统原始种类成梯状,其余各纲集中为4对神经节。有触角、眼(与脊椎动物的眼结构相似而起源不同)和平衡囊等感官。,7、后肾管排泄(除少数种类的幼体外)排泄器官为肾脏,与环节动物的后肾管同源。肾脏基本上是一管状构造,其数目与心耳数一致,一端开口于围心腔,叫肾口,另一端开口在外套腔,称肾孔。,8、大多数雌雄异体;头足类是不完全卵裂(盘状分裂)其它是不等全裂;螺旋式卵裂与扁形动物、环节动物相似。头足类和某些腹足类为直接发育,其他许多海产种类的发育过程中要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阶段。,钩介幼虫,某些淡水种类(如蚌科)发育中的钩介幼虫要在鱼类鳃、鳍上营暂时的寄生生活。,软体动物门的分类,目前记录的现存的软
8、体动物大约有11.5万种,此外还发现了3.5万种化石,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2大类群。根据身体构造的不同,将软体动物分为7个纲:无板纲、多板纲、单板纲、瓣鳃纲、掘足纲、腹足纲、头足纲。,软体动物分纲图演化、相对丰度,1、双神经纲(代表:石鳖),神经系统较原始,两条神经索呈梯状。按贝壳可分为无板类、单板类和多板类。,石鳖,新分类:单板纲:新碟贝“活化石”无板纲:龙女簪“原始种”多板纲:石鳖,单板纲,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化石种类,只在寒武纪、泥盆纪地层中发现过它们的化石。直到1952年丹麦“海神号”调查船在太平洋哥斯达黎加西部沿海3570m深处采到了10个现生的标本,名为新蝶贝。之后又在太平洋
9、和南大西洋2000-7000m深海底发现了7种。单板纲属原始种类,身体两侧对称,头部不发达,很多器官有重复排列的现象。外套沟中有56对鳃轴的单侧有鳃丝的单栉鳃,具1对心室,2对心耳,6对肾。体背有1个扁平的盾形壳,某些器官出现了分节现象。目前对其了解不多,尚待进一步深入。,单板纲种类(活体长度3mm3cm),无板纲,为软体动物中的原始类型。全部营海洋生活,体似蠕虫,体长约5cm,穴居或爬行。无贝壳,腹面中央通常具一腹沟,外套膜发达,表面具角质层及各种石灰质或角质骨刺。神经系统由围绕食道的神经环和由其向后延伸的2对神经索组成。多数雌雄同体。种类不多,约250种,分布于低潮线以下至数百米深海。如我
10、国南海的龙女簪。,多板纲,全部海洋生活;头部不明显;足块状,雌雄异体。身体扁平,卵圆形,背面有8个覆瓦状排列的贝壳,大多体长212cm;一般以齿舌刮取礁石上的海藻为食,发育过程仅有担轮幼虫期。现存600多种,化石350种。潮间带常见的各种石鳖。,身体侧扁、左右对称,体表具2片贝壳,故又名“双壳纲”;头部退化以至消失,又名“无头类”;足部发达呈斧状,又称“斧足类”。鳃呈瓣状。神经系统较简单,有脑、脏、足三对神经节及相连的神经索;,瓣鳃纲30000种,掘足纲,贝壳呈长圆锥形、稍弯曲的管状,两端开口,故又名管壳类。足发达成圆柱状,头部退化为前端的一个突起。海产,多在泥沙中穴居,约350种左右。常见种
11、类:有大角贝、胶州湾角贝等。,腹足纲,贝壳1个,呈螺旋状,故又名单壳纲或“螺类”。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陆地,为软体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纲。头部明显,身体左右不对称,神经扭转成“8”字形,有些种类有反扭转现象(后鳃亚纲);足块状;雌雄异体或同体,有的种类为卵胎生。海产种类具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已经记录75000种现存种类和15000种化石种类。,前鳃亚纲,后鳃亚纲贝壳与外套膜通常不发达,亦有全缺者;多数本鳃消失,出现次生性皮肤鳃。,肺螺亚纲有壳或消失,肺呼吸,头足纲,头部、足部发达,足环生于头部前方,故名头足类。化石种类超过9000种,现生种类约650种左右。全部海产,多数善游,一些种类能
12、作长距离、快速、定期的洄游。除原始种类(鹦鹉螺)具外壳,其余种类为内壳(如乌贼的海螵蛸)或成体无壳;神经系统复杂,神经节集中于头部,有中胚层形成的软骨匣保护;头侧具一对构造相当完善的眼;足特化为8或10条腕和一个漏斗;心脏一心室2个或4个心耳;,口内有颚片和齿舌;不少种类内脏腹侧具墨囊。外套膜发达,形成袋状,所有的内脏器官都包裹在其中。其上肌肉十分发达,藉外套膜肌肉收缩,将外套腔中的水分从漏斗口喷出。雌雄异体、异形,交配受精,无变态。分二个亚纲:,四鳃亚纲,鳃和心耳、肾脏均2对(各4个),外壳螺旋形、分室。触腕数目多,无墨囊。现生的仅鹦鹉螺。,二鳃亚纲,鳃、心耳、肾脏均1对(各2个),内壳或无
13、壳。触腕8个或10个,具墨囊。如乌贼具10个腕,内壳为“海螵蛸”;章鱼只8个腕,内壳退化。,软体动物的起源 软体动物的海产种类个体发生中为螺旋型卵裂,且具有担轮幼虫,排泄器官为后肾管,这些特点与环节动物尤其是多毛类相似。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均起源于扁形动物门的涡虫纲。它们的这个共同祖先,一部分向着适于活动生活方式的道路发展,这就是环节动物;另一部分与之相反,向着适应于比较不活动的生活方式发展成软体动物。头足类活动的生活方式是后来演变而成,为次生性的。,软体动物门的系统发展,软体动物各纲之间的亲缘关系:单板纲、无板纲和多板纲原始。这几类的次生体腔发达,近似梯形神经系统;有的如虫形无壳,许多器官(如鳃、肾、外壳等)有分节排列现象。这些原始性的存在,说明它们最接近软体动物的原始祖先,各自独立发展一支。头足纲为一古老的类群。起源早、化石多;由于头足类既有原始特征,又有高度进化特征,推测它们可能是很早分出的一支,沿着更为活跃的生活方式发展的一支独立的分支。其它3纲动物是由共同的祖先原始腹足类演化而来,原始腹足类与多板纲相似,沿着较不活泼的生活方式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