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6917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契机,如行政区划调整,原衢县撤县建区,拓展了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浙赣铁路的电气化改造使铁路南移成为现实,这将打破铁路分割城市南北两区的屏障,使老城新区连为一体;市域“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的规划构筑,区域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衢州市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的发展战略等。这些因素对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结构形态产生重大影响,因此,199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2002年5月,市政府组织进行了新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编制单位为浙

2、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历时两年,经过规划纲要、规划多轮方案论证完善,其间得到市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于2003年3月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并于03年5月经市人大、市政府常务会议论证通过,04年5月,省人民政府以“浙政函200481号”文件,批准通过了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至此,本轮规划修编工作顺利完成。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内容简介 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划。一、规划期限与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

3、02年2005年,中远期2006年2020年,远景未来发展3050年。二、规划层次1、市域:为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性质论证的基本范围,也是衢州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36.5平方公里。2、市区:为衢江区、柯城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2357.4平方公里,是城市发展直接依托的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直接依托的空间。3、城市规划区: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规范管理职能的地域范围,面积640公里。其范围为:现衢州城区(包括樟潭镇)、柯城、花园、万田、浮石、云溪、姜家山、汪村、廿里镇、石室、下张、黄家、长柱、坑口、横路行政区范围以及石梁镇、高家镇、湖南镇、航埠镇

4、的部分行政村。4、城市总体规范用地范围:指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总面积为140平方公里。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接轨东部,借力发展:接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省域东部的温台经济密集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2、完善功能,辐射周边:完善中心城市功能,辐射赣、闽、皖等的欠发达地区,扩大经济影响腹地,实现区域资源配置。3、工业立市,要素集聚:促进农业现代化,鼓励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4、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分区建设,促进生产力合理布

5、局;加强生态化建设,形成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市域户籍总人口预测规模:2005年247万人,2020年262万人。市域城市化水平预测:2005年为38%,2020年为60%。2、区域空间结构根据衢州市现状基础和发展潜力,构筑“三轴一点”的产业与城镇发展格局。三轴:市域应以衢州城区为核心,形成“衢州城区龙游镇湖镇镇”、“衢州城区须江镇贺村镇”和“衢州城区航埠镇天马镇”三位为一体发展轴线,向东、西南和西北轴向推进。一点:开化县以城关镇为中心,点状重点培育。3、城镇体系空间组织“一心、两区、三轴”的城镇空间网络一个中心城市:以

6、衢州城区为中心,形成市域城镇人口和产业极核。三条城镇发展轴:沿“Y”型的三条交通、产业发展轴形成相对密集的城镇分布带。两个城镇点状分布区:远离主要交通线,城镇密度相对较小,城镇之间联系松散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市域南部、北部的中低山区。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从高至低依次为市域中心,各县域中心,中心镇,一般镇。五、市区发展策略1、分区管制:对市区范围内的建设进行分区引导,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2、集聚建设: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有重点的发展乡镇,积极引导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工业用地向城镇集聚。3、设施共享:促进城镇之间设施的共建共享,对区域性的基础设施通道进行预留。4、互动发展:通过中心城市与其他城镇间的协调,

7、共同发展,加快地区现代化。六、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1、城市性质衢州市城市性质是“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2、城市规模衢州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005年为35万人;2020年为60万人。近期人均建设用地一百平方米,2005年衢州城区用地规模为35平方千米,至2020年城市用地为70平方千米,考虑到衢州市的具体发展情况,城市建设用地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的具体要求,按90平方米进行控制。3、城市发展目标至规划期末将衢州建设成为浙、赣、闽、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七、城市形态和结构1、城市形态本次规划确定为由老城片、花园岗片、衢化片、城东片四片用地组成的组团式城

8、市形态。2、城市结构结合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城市形态,形成以衢江和乌溪江为景观和生态轴线的四片城市用地,三个公共活动中心,两个物流中心,一个干路系统,五条楔形绿带的城市结构。四片城市用地:老城片由衢州老城及城南新区组成,其功能是组织传统商业、文化、闲游及居住等功能;花园岗片组织城市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居住等功能;衢化片功能以化工园区为主,保留原居住功能,结合其西侧的衢州高新技术园区,用地向西、向南发展;城东片北侧用地以衢江区的行政办公和居住为主,南侧为以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区。三个公共活动中心:主中心以衢江为轴线,由花园岗片和老城片的公共服务设施共同构成。两个次中心一个位于花园岗的南部

9、,由文化娱乐、旅游服务设施、体育设施等组成。另一个次中心在城东片区,由衢江区区政府及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设施组成。一个干路系统:衢州城区形成一环、一纵、两横的干路系统。一环是指以东、西高速公路连接线为基础经衢化北侧形成勾通四片城市用地的快速环路;一纵是指由环城东路及原衢化公路构成勾通城市南北的主干路;两横:由环城南路和三衢路形成两条城市东西向主干路。两个物流中心:在城东、城西布置两个物流中心,其中城东由工业用地、铁路货场、高速公路连接线结合,组成工业原材料及产品的物流中心;城西在汪村与城市商业设施、对外公路、市场园区结合组成商业性物流中心。五条楔形绿带:第一条是由城南烂柯山风景名胜区和乌溪江构

10、成的城郊风景林地,由东南向西北伸入城市;第二条是利用机场净宽控制区,以生态林地为主,由东北向西南伸入城市;第三、第四条是利用常山港、江山港进入城市成为衢江的条件,构筑两条由西南向东北伸入城市的绿带,第五条是老城片与衢化片之间的永久性生态绿带。八、城市综合交通1、城市对外交通公路:衢州市公路网由公路主骨架、一般公路组成,公路主骨架由“两纵两横十连”组成;形成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县乡公路的公路系统;在衢州城区内,规划布置5个客运站,三个货运站场。铁路:近期完成浙赣铁路南移工程。规划远景在开化、常山、衢州城区预留衢景九铁路的线路用地。水运规划:近期疏浚衢江航道,兰溪至樟潭航道达到4级航道标准,通

11、行500吨级船舶;建成龙游港区、衢州港区(樟树潭)500吨码头;樟潭至常山港航道达到6级航道标准,通行100吨级船舶,建成常山港区500吨码头。航空规划:规划期内保留现有机场;规划将机场搬迁作为城市发展远景目标,待条件成熟时,实施机场搬迁。2、城市道路交通布置联系花园岗,衢化、沈家三片区的快速环路,红线宽度为50米。规划布置三纵四横的主干路骨架系统:一纵是老城区利用原环城东路及衢化路,规划布置南北向主干路;二纵是在城东片东部规划布置联系衢江区和工业园区之间布置南北向主干路;三纵是花园岗片西部,布置花园岗片,衢化片南北向主干路;一横是利用铁路南移后留下的铁路路基,在老城片南北之间,规划布置主干路

12、;二横是利用原三衢路构筑东西向主干路;三横是在环城南路基础上,向东西延伸构成主干路;四横是利用衢化南侧主干路。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范围规划确定原古城城河外延50米范围内,总面积为2.09平方千米的老城区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范围。2、名城历史风貌整体保护以古城区为主体、古城墙为主脉,突出以南宗孔庙为代表的57个文物古迹点和水亭街、北门街两片历史街区,形成点、线、面有机联系的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格局。3、历史地段的保护水亭街历史街区:保存街道两侧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北门街历史街区:修复钟楼原貌,恢复古城标志性构筑物。4、文物古迹的保护文物古迹按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点两类保护。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规划目标:把衢州建设成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近期人均绿地达到9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城市绿地率30%,绿化覆盖率35%,达到省级园林城市设计标准。远期人均绿地达到16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城市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45%。2、沿衢江、乌溪江建设沿河带状公园,衢江、常山港、江山港、乌溪江两侧设置宽度50米以上的滨江绿带,石梁溪、庙源溪两侧设置宽度20米以上的滨水绿带,城区内的小河流两侧绿带宽度至少10米以上。3、 衢城区与衢化区之间设置生态防护绿带,南北宽度不少于一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