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混凝土配制与施工质量控制教材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7029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6.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制砂混凝土配制与施工质量控制教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机制砂混凝土配制与施工质量控制教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机制砂混凝土配制与施工质量控制教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机制砂混凝土配制与施工质量控制教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机制砂混凝土配制与施工质量控制教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制砂混凝土配制与施工质量控制教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制砂混凝土配制与施工质量控制教材ppt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机制砂混凝土配制与施工质量控制,王稷良 博士/研究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目 录,机制砂的定义机制砂的应用背景机制砂的特性石粉的作用机制砂的质量要求机制砂的制备技术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技术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控制技术,3,(一)机制砂的定义,机制砂: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的颗粒。其中的75m以下颗粒划入石粉范围。,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及淡化海砂;混合砂: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人工砂: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和混合砂的统称。,4,(一)机制砂的定义,山砂:主要是云贵等地的特殊叫法,也可指自然山砂;石屑:采石场在加工碎石的过

2、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破碎砂、规范砂、人工砂 俗称。,机制砂的几个过渡性名称,5,(二)机制砂应用的背景,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混凝土及砂的用量急剧增加。河砂的掠夺性开采致使河床发生变化,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目前部分河流已禁止开采河砂。部分地区石多砂少,河砂资源匮乏。2002年国标建筑用砂首次增加了机制砂作为建筑用砂的新品种。,6,(二)机制砂应用的背景,机制砂在水利水电工程应用比较多,其制砂工艺先进,质量稳定。在云贵等溶岩地区缺乏天然砂资源,机制砂在混凝土工程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交通行业,机制砂已应用于一般性混凝土工程,但在重点工程,特别是在重大桥梁工程中对是否使用机制砂还

3、存在一些疑虑。,机制砂混凝土应用现状,7,(二)机制砂应用的背景,工程技术人员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缺乏认识。没有形成专门的机制砂混凝土配制技术。机制砂行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机制砂质量良莠不齐。对石粉在机制砂混凝土中的作用研究不够,石粉含量争议过大。,机制砂应用推广的阻碍,8,(三)机制砂的特性,9,(三)机制砂的特性,机制砂的颗粒形貌,10,(三)机制砂的特性,机制砂的级配,11,级配中值,(三)机制砂的特性,机制砂的级配,12,(三)机制砂的特性,石粉,机制砂中的石粉理化特性,指岩石破碎过程中,形成的颗粒小于0.075mm的粉末。其吸水率低,液塑限指数低。,泥粉,指黏土矿物的粉末。其吸水率高

4、,液塑限指数高。,13,(三)机制砂的特性,机制砂中石粉与天然砂中的泥粉成分不同,粒度分布不同,不包含粘土、页岩、有机物等有害成分,在使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都超过10%,这个含量对大多数混凝土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而天然砂中的泥对混凝土是有害的,粘土矿物由于其颗粒极细、疏松多孔的特性和它们的表面活性,一般会增加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从而牵连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机制砂中的石粉理化特性,14,(三)机制砂的特性,石粉颗粒呈块状,稍具棱角,接近水泥或矿渣。粉磨后部分棱角被磨掉,轮廓变得稍圆。石粉的细度与水泥接近,远小于粘土的比表面积。,机制砂中的石粉理化特性,石粉,

5、粉煤灰,水泥,15,(三)机制砂的特性,机制砂石粉中可能混有一定数量的泥土成分。GB/T 14684-2001建筑用砂规定了测机制砂石粉含量必须先进行亚甲蓝MB值的检验,以检验小于75m的颗粒是以石粉为主还是以泥土为主。机制砂的MB值与砂中含泥量成线性正比关系,而与石粉含量关系不大;同时,含泥量一定时,机制砂的MB值与其所含泥粉的液限成正比。,机制砂中的石粉理化特性,16,(三)机制砂的特性,机制砂中泥粉及石粉对MB值的影响,岩性对MB值的影响,石粉含量对MB值的影响,17,(三)机制砂的特性,泥粉对MB值的影响,泥粉含量(%),机制砂中泥粉及石粉对MB值的影响,18,(三)机制砂的特性,机制

6、砂的堆积密度和振实密度均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对于级配较差的机制砂,石粉能明显地增加混合物的密实度。机制砂生产过程去除的“石粉”中,有一部分颗粒大于75m,特别是用螺旋洗砂机洗去的石粉中,大于75m颗粒达一半以上,不仅破坏了机制砂的自然级配,而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机制砂中的石粉理化特性,19,(三)机制砂的特性,石粉含量对机制砂堆积效果的影响,20,(四)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C30,C60,C80,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21,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C30,C60,C80,(四)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

7、影响,22,石粉含量对混凝土体积变形性能的影响,石粉含量对新拌混凝土塑性开裂的影响,(四)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C60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石灰岩石粉对硬化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24,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萘系外加剂,聚羧酸系系外加剂,(四)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25,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MB值对C30混凝土强度的影响,MB值对C60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四)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26,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长期强度,弹性模量,(四)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27,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体积变形性能的影响,MB值对新拌混凝土塑性裂缝出现时间的影响

8、,(四)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28,正效应:级配效应:对于级配较差的机制砂,石粉能明显地增加其堆积密度,从而完善其级配。增黏效应:在低强混凝土中,补充粉体材料不足,减小泌水,改善低强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润滑作用:石粉增加浆体含量,弥补机制砂多棱角和表面粗糙的缺点,克服机制砂形貌效应的不良影响;微集料效应:石粉微粒增加水泥石的密实度,改善“次中心区过渡层”的结构,增加抗渗性,降低变形性能;晶核作用:微细石粉可以诱导水化物析晶,促进C3S核的C3A水化,提高有效结晶产物含量而提高强度;水化增强作用:石灰岩石粉中CaCO3参与C3A的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碳铝酸钙,阻止AFt向AFm转化。,石粉在混

9、凝土中的正负效应,(四)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29,负效应:比表面积效应:石粉增大了固体物的总体比表面积,增加了用水量的需求水灰比不变时,固体物总表面积的增加,就会使混凝土工作性降低。达到相同坍落度,会增加对减水剂的需求量。重力效应:机制砂密度较大,2.36mm颗粒较多,级配不良,形状尖锐和棱角性,使混凝土拌和物显得干涩、易离析泌水,同时增加了合理砂率。由于机制砂较大的表观密度,会增加混凝土拌和物在搬运和捣实过程中的离析倾向,加剧混凝土泌水和塑性沉降收缩,影响混凝土表面的耐久性。,石粉在混凝土中的正负效应,(四)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30,二重效应:水粉比效应:如果水粉比过大,易产生离

10、析泌水,对于水灰比较大的混凝土,可以靠石粉适当降低水粉比,改善粘聚性和增强保水性,减弱离析泌水;在工作性良好的情况下,如果石粉含量过高,会使水粉比偏小而降低拌和物的流动。集粉比效应:集粉比过大时,不利于浆体填充集料颗粒间的空隙,石粉可以降低集粉比;如果集粉比过小,浆体含量过高,会增加干缩和降低弹性模量。咬合作用:机制砂颗粒形状不规则,具有棱角性,颗粒之间相互啮合,增加抗折强度和抗拉强度,对混凝土的变形有限制作用;集料颗粒的交错分布,润滑所需的浆体层厚度需要增大,要保持同样的流动度,需要更多浆体。,石粉在混凝土中的正负效应,(四)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31,二重效应稀释效应:如果用石粉取代部

11、分胶凝材料,会直接降低水泥有效成分的含量,在混凝土中,石粉增加了浆体含量,相对地也降低了水泥在浆体中的比例。过分的稀释会降低水泥或混凝土强度,但可以解决强度富裕过多与工作性之间的矛盾。表面特性效应:机制砂粗糙的表面特性,可以增加集料与水泥浆之间的粘结强度,同时粗糙的表面和创伤微裂隙会增加吸水率,使混凝土显得干涩,而振捣时水分易释放,配制不当易出现泌水现象,同时产生较多的连通孔而降低抗冻性能。由于高强度混凝土的水灰比很低,水泥石致密少孔,自身已具有很强抗冻性能;对于中低强度混凝土,可以采用适量的引气剂。,石粉在机制砂中的正负效应,(四)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32,(五)机制砂的质量要求,机制

12、砂的质量标准(一),机制砂的分级与规格,机制砂按技术要求分为级、级、级。级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级宜用于强度等级C35C60及抗冻、抗渗或其它要求的混凝土;级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等于C30的混凝土。,机制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细砂三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砂:3.73.1 中砂:3.02.3 细砂:2.21.6,33,机制砂的质量标准(二),机制砂颗粒级配范围,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的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m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五)机制砂的质量要求,34,机制砂的质量标准(三),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五)机制砂的质量要求,35

13、,机制砂的质量标准(四),有害物质,1)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机制砂中云母含量不应大于1.0%。2)机制砂中如发现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则要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五)机制砂的质量要求,36,机制砂的质量标准(五),压碎值指标,岩石抗压强度,机制砂母岩强度首先应由生产单位提供,火成岩不宜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宜小于80MPa,水成岩不宜小于60MPa。对配制C60及以上混凝土的机制砂,其母岩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宜小于1.5。,(五)机制砂的质量要求,37,机制砂的质量标准(六),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表观密度大于2500kg

14、/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3;空隙率小于47。,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制备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益等现象,在规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小于0.10%.,路面和桥面混凝土所用机制砂,还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品种生产机制砂。,磨光值,(五)机制砂的质量要求,38,机制砂检测注意事项,取样具有代表性性:在料堆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定时抽取大致等量的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五)

15、机制砂的质量要求,39,单项试验取样数量,(五)机制砂的质量要求,40,试样制备:用分料器:将样品在潮湿的状态下拌合均匀,然后通过分料器,取接料斗中的其中一份再次通过分料器。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并堆成约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分,取对角线的两分重新拌均,在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五)机制砂的质量要求,41,检测过程中注意事项:颗粒级配:筛除9.5mm以上颗粒;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验总量的0.1%为止;石粉含量:必须采用水洗方式测试,防止砂粒流

16、失;亚甲蓝MB值测定:亚甲蓝试剂保质期在28d(需放于阴暗处保存);测试过程中溶液必须保持悬浮状态;,(五)机制砂的质量要求,42,泥块含量:筛除1.18mm以下颗粒,搅拌均匀,浸泡24h;云母含量:手工挑选,机制砂砂中一般不存在此问题;轻物质含量:当机制砂母岩较好、较为洁净时,不存在此问题;,(五)机制砂的质量要求,43,坚固性:淋洗干净;溶液体积应大于试验总体积的5倍;必须排净试验表面气泡;溶液温度控制在2025;称量时,试样必须洗净、烘干;压碎值:注意筛分准确,分级压碎值;表观密度:注意排净水中气泡;注意水温恒定、瓶塞塞紧(李氏比重瓶)。,(五)机制砂的质量要求,44,机制砂的生产工艺与

17、设备,制砂设备,大型水电工程通常选用棒磨机,湿法生产优点:颗粒级配优良、稳定,粒型方正,石粉含量便于控制;缺点:耗水量大(24m3水/m3砂),洗粉量大(一般1020%),浪费污染严重。,中小规模砂厂,宜选用冲击式破碎机,干法生产 优点:破碎比高、产量大、能耗低,产品级配、粒形好;缺点:石粉含量不易控制,波动较大;,(六)机制砂的制备技术,45,(六)机制砂的制备技术,机制砂的生产工艺与设备,生产工艺流程,46,机制砂的生产工艺与设备,推荐干法生产工艺,(六)机制砂的制备技术,47,(六)机制砂的制备技术,48,冲击式破碎机:,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有:立式冲击式细碎机、如德国DH伯布拉斯型;巴马克

18、Barmac-9000型;短头园锥细碎机,如瑞典Svedala公司生产的HP500、HP700;旋盘式细碎机,如美国Nordberg公司的No48s型、No36s型;芬兰诺德伯格公司的Ct49。国内成熟的产品有:贵州“成智”PL系列立轴冲击式破碎机、上海山宝SX立轴式冲击破碎机、上海运通PC-1000冲击式制砂机、枝江PLF立轴反击式细碎机、河南双龙SLP型立旋式破碎机、北京和吉的Y系列制砂机。,(六)机制砂的制备技术,49,特点:破碎比很大,具有细碎、粗磨功能;破碎效率高,产量大,电耗低(比颚式破碎机省电1/3);产品粒度均匀,颗粒方正率高,内部裂隙少。,立式冲击式制砂机剖面图,石打石剖视状

19、态石料在旋盘中的平面流态,50,机制砂的生产工艺与设备,1、干法收尘,本来收尘是消除机制砂生产过程中扬尘对环境的污染。但通过合理布置收尘点,调整吸尘器的风量、风压,也可部分选出机制砂中的石粉,可控制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在710%。实际生产过程中,应选用收尘效果好的收尘器,并根据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要求,确定收尘器的工况参数。级机制砂可采用干法收尘工艺,这无疑既可节水又可减少污染。,(六)机制砂的制备技术,51,机制砂的生产工艺与设备,2、水洗除粉(湿法),特点:能耗低、处理能力高、返砂率低;与轮式洗砂机相比耗水量大,中细砂及石粉流失大,所洗机制砂级配差,细度模数不易控制,产品质量波动较大。,a),实景

20、图,b),资料图片,螺旋式洗砂机,a),实景图,b),资料图片,a),实景图,a),b),(六)机制砂的制备技术,52,机制砂的生产工艺与设备,特点:结构简单,具有可调筛网,故障率远低于螺旋洗砂机。与螺旋洗砂机相比,细砂和石粉流失极少,所洗机制砂级配好,细度模数容易控制,产品质量稳定。因此,一般宜选用轮式洗砂机。,2、水洗除粉(湿法),b),资料图片,a),实景图,a),实景图,a),实景图,(六)机制砂的制备技术,53,机制砂的生产工艺与设备,3、干法选粉,特点:可代替传统的水洗制砂,既可节水又可减少污染,而且还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砂中石粉含量,选粉精度高,成品中颗粒直径控制在90m以上,适用

21、于各级机制砂生产。,HSZ系列干法制砂分级机,(六)机制砂的制备技术,54,机制砂生产质量控制措施(1)选择好矿山,母岩强度高,无潜在碱活性危害。在开采时,应防止泥土、风化岩、树根、草皮等杂物混入。(2)按照设备的特性,优化生产工艺参数。工艺参数包括:进料尺寸、转速、排料口宽度、最佳入机粒度范围、振动筛角度与筛孔尺寸等。制砂机进料粒度一般为20mm左右。稳定机制砂级配,控制机制砂的细度模数,确保机制砂产品颗粒级配合格,且粒型好,压碎值低。,(六)机制砂的制备技术,55,机制砂生产质量控制措施(3)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及时更换易磨损设备,稳定机制砂的质量。应关注衬板、锤头等磨损情况,及时予以更换。

22、(4)按照除粉工艺和设备特点,选择合理工艺参数,控制机制砂中石粉含量,使之满足质量要求(5%10%)。(5)机制砂的堆放场地要求清洁硬化,机制砂堆放、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泥土混入和颗粒离析。机制砂出料皮带上喷洒适量水,干砂堆料高度不易超过5 m。,(六)机制砂的制备技术,56,成品机制砂,(六)机制砂的制备技术,57,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与河砂混凝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机制砂混凝土的试配强度、水胶比、单位用水量、水泥用量均可先参照河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然后经实验室调整确定,考虑到机制砂的特性,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58,原材料的优选,水泥的优选,机制砂混凝土所用的水泥不得掺用石灰

23、石作混合材料。,(七)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技术,59,可采用高标号水泥配制低标号混凝土,高等级水泥配制低标号混凝土由于水灰比较大,易产生离析、泌水现象,而机制砂中的石粉的亲水特性可解决高强等级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或大坍落度混凝土时的混凝土强度富余过大与工作性差之间的矛盾。,原材料的优选,(七)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技术,60,原材料的优选,外加剂的优选,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宜掺用减水剂。外加剂宜选择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低收缩率比的高效减水剂。外加剂的掺量应按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高低酌情增减;一般石粉含量在10%以内不会显著影响外加剂的用量。,(七)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技术,61,外加剂掺量:减

24、水剂的掺量可近似按混凝土中粉体材料质量(水泥、掺合料与石粉质量之和)百分比计。,原材料的优选,外加剂的优选,(七)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技术,62,原材料的优选,机制砂的级别,机制砂的级别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选择,宜优先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在2.53.9。,机制砂石粉含量限值的控制指标:按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高低相应控制为5%、7%、10%。,(七)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技术,63,配制低强、高流动性混砼时充分发挥石粉的作用:含石粉机制砂比天然砂更适合采用高强水泥配制低强砼,水灰比越大、越适合,解决强度富余过多与工作性差之间的矛盾;,原材料的优选,机制砂的级别,(七)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技术,64,1、机

25、制砂混凝土水灰比的确定:仍基于天然砂鲍罗米公式计算。选取“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完全出于工作性考虑时,应代之以“最大水粉比”和“最小粉料用量”的概念。,2、机制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的选择:仍基于天然砂混凝土根据坍落度要求确定用水量,但应考虑减水剂的需求。不掺减水剂下,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增加使混凝土流动性降低,要保持相同的坍落度,则混凝土的用水量增加。若掺有减水剂,则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有最佳石粉含量范围,为7%10%。,配合比设计参数选取,(七)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技术,65,3、机制砂混凝土合理砂率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细度模数,还要注意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将使合理砂率降低。机制

26、砂混凝土的砂率一般较天然砂混凝土高3%6%,宜按“五点法”通过试验进行砂率优选,即在砂率范围35%43%范围内每间隔2%选取一个砂率进行拌和物和易性试验,以和易性达到最佳为合理砂率。在保证拌和物粘聚性良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取较小的砂率,以保证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干燥收缩。,配合比设计参数选取,(七)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技术,66,4、机制砂的表观密度一般较天然河砂大,导致容重高,因此在采用假定容重法进行配合比计算时,机制砂混凝土的假定容重应控制约比相应的天然河砂混凝土高3040 kg/m3。,配合比设计参数选取,5、机制砂配制混凝土时,矿渣粉、粉煤灰等掺合料的掺用可不考虑石粉含量的高低,并且机制

27、砂中的石粉可替代煤灰作掺合料使用,其掺量可在胶凝材料质量的1020%范围通过试验确定。,(七)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技术,67,机制砂中的石粉作混凝土掺合料使用:对于C30中低强混凝土、C60高强混凝土和C80超高强混凝土,取代水泥的的比例以分别不超过18.75%、22.5%和15%为宜,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分别相当于同等掺量II级或I级粉煤灰的作用效果。,(七)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技术,68,3、机制砂配制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时,应考虑机制砂及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弹性模量、收缩徐变的影响。,2、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对用水量的改变和砂率的变化比较敏感。一旦机制砂级配不良、砂率选择不当、用水量偏高、外加剂过量,

28、则易造成机制砂砂混凝土在出机卸料过程中离析、振后泌水,在配合比设计和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1、机制砂配制对抗冻性有较高要求的混凝土时,应充分考虑机制砂品质的影响,可通过掺入适量引气剂提高机制砂普通混凝土的抗冻性。,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八)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控制技术,69,机制砂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等施工要求与天然砂混凝土施工基本相同,但应注意以下几点:,1、采取措施保证机制砂的质量稳定,并加强机制砂的级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MB值的经常性检测。不同来源的机制砂应分别堆放,同一来源的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石粉含量变化范围不应超过2.0%。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

29、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2、加强机制砂混凝土拌和物的搅拌。机制砂含有较多的石粉,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不易搅拌均匀,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并较河砂混凝土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30s60s,借以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保水性和粘聚性。,(八)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控制技术,70,3、加强机制砂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控制。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对用水量和减水剂的改变及砂的细度模数、级配、石粉含量及砂率的变化比较敏感。故应定期校正计量设备,严格控制计量精度,加强机制砂的质量检查,密切观察出机拌和物质量,加大坍落度、扩展度的检测频率。当坍落度变化于目标值3cm范围属于正常;当超出此范围,应查明原因,及时调整。,4、

30、有序合理振捣,防止漏振、欠振和过振。在振捣作用下,机制砂混凝土比河砂混凝土易于液化,故机制砂混凝土要比同坍落度的河砂混凝土适当缩短振捣时间,避免过振,以克服机制砂混凝土的泌水现象,防止出现蜂窝、麻面及表面形成疏松层。,5、加强早期养生,适当延长养生时间。机制砂混凝土中粉体含量较高,早期收缩较大,因此应注意浇筑后的及时保湿养护,养护龄期应比天然砂混凝土延长2d3d。,(八)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控制技术,71,72,73,74,只要充分掌握机制砂和机制砂混凝土的特点,扬长避短,控制好机制砂的质量标准,合理设计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机制砂混凝土在许多性能方面将优于天然砂混凝土,可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发挥更大、更广的作用。,结 语,75,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