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的意象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7044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鹧鸪的意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鹧鸪的意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鹧鸪的意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鹧鸪的意象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鹧鸪的意象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鹧鸪的意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鹧鸪的意象ppt课件.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鹧鸪,鹧鸪,鹧鸪,鹧鸪属禽,与杜鹃、鸳鸯、燕子、鸿雁等齐名,皆为诗词之所宠爱。一、多产于南方,其形如母鸡,鹧鸪的鸣声悲婉凄切,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最能唤起人们不尽的乡愁。迁客骚人寓鹧鸪以深情,表已之意也。例如:九子坡闻鹧鸪 李群玉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輈格磔声。曾泊桂江深岸雨,亦于梅岭阻归程。此时为尔肠千断,乞放今宵白发生。注释:钩辀格磔 gu zhu g zh鹧鸪的叫声本诗写的则是行役的艰难和闻声的悲苦,鹧鸪 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

2、低。相呼相伴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1、简要概括鹧鸪的形象特点。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试加以分析。3、从一个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少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角度:细节描写、思想感情、炼字、烘托。,荒江、野庙再加上潇潇暮雨、落红片片,凄厉的鹧鸪的鸣叫声,便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凄迷幽远的意境。游子涉足凄迷荒僻之地,听鹧鸪的哀鸣而黯然伤神。“青草湖”“黄陵庙”更可勾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的联想,

3、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暖戏烟芜、斑羽色斓醒目、高雅风致和山鸡同列、鸣声哀怨凄切。,参考译文,鹧鸪在温暖的烟雾弥漫的荒地上面嬉戏,只见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品类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媲美。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相交融,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二、鹧鸪喜雌雄对鸣,一唱一

4、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美好爱情意象如同“燕子”“鸳鸯”。最多的是取其反面,写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与思念之情。也就是雌雄和鸣,两者的啼声不同,一呼一应,这自然而然地令人想到夫唱妇随夫妻恩爱,而对于那些天各一方的游子思妇来说,这雌雄相和的鹧鸪啼声就不那么动听了,反而会令他们倍增相思之苦。所以诗词中的鹧鸪啼还常常被用以衬托游子思妇孤寂相思之情,如刘禹锡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女子正因看不到心上人而惆怅之时,耳边却响起了鹧鸪一呼一应的雌雄对啼,岂不更让她难过!,鹧鸪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注释: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为舜南

5、巡而死,泪下沾竹。这种染上斑斑泪痕的竹子,称为“湘妃竹”,又称“斑竹”。1、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本诗主要的表现手法。,写思夫之念,内心孤独愁苦,感情真挚深厚。,前两句用兴的手法。首句又兼用典。看到湘江两岸的斑竹,自然会想到这个优美而动人的爱情传说,勾起自己怀念郎君的愁绪。正在这时,那长着锦色羽毛的鹧鸪,且飞且鸣,其声凄清愁苦,听到鹧鸪的啼叫,更加重了她的愁绪。“处处湘云合”,以笼罩在湘江之上的阴云,来比喻女主人公郁闷的心情。这里既是对实景的描写,又巧妙地比喻女子愁闷的心情。,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

6、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小山”指屏风上的画,“金明灭”指初日光辉映照屏山上的彩画。也可以说“小山”指眉山,“金明灭”指鹅黄残妆有明有暗。“鬓云”指鬓发蓬松像云朵,“度”有飞动、遮掩的意思。,1、作者怎样描写这一贵族女子的精神世界的?2、本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动作描写:细致刻画贵族女子睡眠、懒起、画眉、照镜、穿衣等一系列娇慵的动作.环境描写:闺房的陈设、气氛、绣有双鹧鸪的罗襦。,深隐含蓄地体现出她的处境及空虚孤独、无聊苦闷的心情。“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就以鹧鸪的成双成对来衬托女子的孤单寂寥。,三、因其声凄切,常寓艰难之处境,惆怅之心情。闻鹧鸪 尤侗【清】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

7、征人首尽低。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赏析:这首诗题为闻鹧鸪,借旅人听到鹧鸪啼鸣声起兴,托意深远。前两句写景。夕阳西下,暮霭渐沉,已是傍晚时分,路旁树丛中传来鹧鸪一声声凄楚的啼鸣,那声音似乎在呼喊着:“行不得也哥哥,”,这时候,在田间道路上,辛劳跋涉了一天的旅行者已经感觉疲乏,步履艰难了,偏偏耳中又传来鹧鸪的声声呼唤,心里怎能不更加感觉难受哩!“首尽低”三字,状写了出门人共有的旅途悲苦之情和无可奈何的乡思。这两句诗,景中含情,渲染出一种愁闷怅惘的氛围,也为后两句直接抒情议论起了陪衬作用。,借鹧鸪声表惜别劝阻之意的诗,前人已写过不少。诗人独辟蹊径,运用异向思维选择了新的角度,表达了新颖深刻

8、的意旨。末两句以反问的语气将意思更翻进一层:如今世途险恶,好比遍地皆是关隘险境,如果说“行不得”的话,那么无论往何处都行不得,可是人们为了生计,又不得不在外奔波,在这种情况下,鹧鸪整日不辞辛苦地叫唤“行不得也哥哥”是为了谁,而且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就由感叹旅途的艰难愁苦更深一层地推进到感叹世途的险恶崎岖,使这首诗立意更加深刻,“遍地关山行不得”一句,是诗中片言居要的关键句,它含蓄地反映了清王朝封建统治下政治专横、文网森严、庶民百姓处世艰危的黑暗现实,在诗中又起了转折生波的作用。,四、同燕子一样,用于历史沧桑变化,感慨昔盛今衰,国运衰微的感伤。南游感兴 窦巩 伤心欲向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

9、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注窦巩,中唐诗人,越王台,相传为春秋时越王勾践登临之处。解析:注释中的“越王台”,那是暗示你用典;“中唐”暗示的是此时唐朝在逐渐走向衰落。结合诗题、诗文,便可得知,诗人是在吊古伤今,表达了对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的沉重叹惋之情。,鹧鸪 杨基明 湘江两岸无茅宇,湘竹阴阴覆江渚。春来未听一声莺,只有鹧鸪啼暮雨。怜渠亦是他乡客,苦向人啼行不得。纵教行得也消魂,那个行人不头白。无茅宇:无茅屋,喻无人烟,山野荒凉。渠:他,此指鹧鸪。问: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加以分析。,先叙后议。前四句写游子途中的所见所闻:游子行至湘江,时值暮雨淅淅,本来就给人一种凄然的感觉,更何况两岸远近杳无人烟,四周都是那样寂静,虽是春天,却连一声黄莺的叫声也听不见。只有在那荒凉的山野上,不时传来悲戚的鹧鸪啼叫声。把游子所处的孤独环境,所看到的凄凉景象,所听到的哀伤声音叙述出来。后四句以议论为主,写游子所感:鹧鸪和游子都是异乡之客,一句“行不得”,更添惆怅;纵使是教人行得,在这样黄昏暮雨时刻,过这样荒凉的险地,也会叫人毛骨悚然,黯然神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