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子宫发育异常.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07251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子宫发育异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妇科子宫发育异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妇科子宫发育异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子宫发育异常.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妇科子宫发育异常子宫是由双侧苗勒式管的中段发育形成。可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发育异常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子宫畸形。子宫畸形的分类有多种。一、不发育型:先天性无子宫及子宫发育不全多合并先天性无阴道,已在无阴道节讨论。二、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一侧副中肾管发育成单角子宫,而另一侧副中肾管完全未发育和未能形成管道。单角子宫受孕后,流产发生率33%,早产发生率1729%o残角子宫:一侧副中肾管发育正常,另一侧发育不全形成残角子宫。残角子宫者常伴该侧泌尿道畸形。残角子宫可与正常子宫腔不相通,亦有两者间相通者。残角子宫内膜可无功能或为有功能内膜,后者则引起宫腔积血。残角子宫若有宫腔和内膜,又与子宫不通。则由于其经血

2、不能引流可有痛经。三、双子宫:两侧副中肾管发育后完全未融合,各自发育而形成两个子宫和两个宫颈,左右侧子宫各有单一的输卵管和卵巢。多为双阴道或单阴道,少数一侧为阴道斜隔,双子宫多合并阴道纵隔及双宫颈,易于早期发现。四、双角子宫和鞍状子宫:两侧副中肾管大部分融合后中隔消失,但宫底部融合不全,导致子宫角部各有一角突出,称双角子宫。若仅为宫底部轻度融合不全,表现为宫底部向宫腔内轻度内陷,形似马鞍,称鞍状子宫。有建议对此类畸形妊娠时,应常规行宫颈内口环扎术。五、纵隔子宫:双侧苗勒式管已完全融合,只是融合后的纵隔未消失,或仅部分消失。子宫外观正常,腔内遗留纵隔,将子宫体分为两个腔。若中隔完全未被吸收,称完

3、全纵隔,若中隔部分吸收消失,称不全纵隔,以后者多见。此种类型流产或早产率高,几乎比双角子宫高一倍。因纵隔血运差,胎盘着床于纵隔时,因血供不足将使胎儿流产或早产。六、T型小宫腔:在胚胎期其母曾服用雌激素DES者,可能出现子宫腔畸形。表现为宫腔小,T型,有时合并宫腔边缘不规则。流产及早产发生率分别为27%与28%o【子宫畸形的诊断】1 .病史及临床表现根据子宫畸形的程度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些子宫畸形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月经、生育均无异常表现,仅在体检或妇科手术时偶被发现,但亦有些患者表现为月经异常、痛经、性生活困难、不孕、习惯性流产。2 .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时注意有无双阴道、双宫颈,子宫大小、形态、

4、位置有无异常。3 .超声和核磁共振显像检查对诊断子宫畸形有一定价值。;始基子宫超声图像仅见小实质子宫,无宫腔;幼稚子宫则显示子宫各径线均小;双子宫患者超声呈现典型的“眼镜征”图像;鞍状子宫见宫底部稍向下凹陷,呈马鞍形;纵隔子宫者子宫外形正常,宫体较宽,见左右两侧子宫内膜,。4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是诊断子宫畸形的主要方法。子宫畸形时,造影剂按子宫腔形态充盈,可清晰显示出各种类型的异常。双阴道、双宫颈、双子宫时应将造影剂分别注入两侧宫腔。5 .腹腔镜和宫腔镜腹腔镜可直接观察子宫形态,宫腔镜主要用于诊断宫腔内畸形,必要时二者可联合应用。6 .静脉肾盂造影生殖器官畸形患者应常规做此项检查,以排除泌尿系统畸形。【子宫畸形的治疗】一、内分泌治疗幼稚子宫(子宫发育不良)者可试用内分泌治疗。二、手术矫治1 .子宫纵隔切除近年来多采用宫腔镜手术,或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切除子宫纵隔。2 .子宫吻合手术双角子宫有反复流产者,除外其他非子宫畸形所致流产原因,可行子宫吻合术。手术可使宫腔扩大,预防流产或早产的发生率。3 .残角子宫切除术残角子宫妊娠,残角子宫有功能内膜致经血潴留者,非孕期确诊为残角子宫者(除非残角子宫为实性、无内膜、无症状者),均须作残角子宫切除,同时切除同侧输卵管,以免以后发生异位妊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