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7804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4.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单位:雅安市汉源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编制日期:二一年十一月批准:杨兴品核定:陈永志审查:胡展 编写及主要工作人员:曹晓杨兵 宋 强 杨光普 魏红英 李春强目 录第一部分 项目设计任务书1一、项目区基本概况1(一)自然概况1(二)社会经济状况19二、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23三、开发目标25四、开发措施及任务量25(一)水利措施26(二)农业措施30五、项目投资计划31(一)资金来源情况31(二)项目资金安排和使用计划32六、项目预期开发效益32(一)经济效益32(二)生态效益33七、项目进度计划34八、项目建设与管

2、理34第二部分 工程设计依据、说明、图件38一、水利工程设计38(一)设计依据38(二)设计说明381、总体布局382、设计原则393、设计标准404、渠道防渗整治40(三)图件(附后)45(一)设计依据45(二)设计说明45第三部分 项目建设预算50一、水利部分50(一)编制说明50(二)工程投资51附件:1、项目建设概算书(附后)53二、农业部分53(一)、投资预算依据53(二)、投资预算54第一部分 项目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区基本概况(一)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地貌汉源县位于川西南大渡河中游两岸山地区,地理坐标在东经102o16103o00,北纬 29o0529o43 之间。是一个以汉族为

3、主,与彝族、藏族、回族等多民族杂居的山区农业县。东邻洪雅县和乐山市金口河区,南连甘洛县,西靠石棉县和泸定县,北接荥经县。南北长67.8km,东西宽61.6km。全县幅员面积2382.06km2。汉源县2010年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由大树镇的摆鱼、新民和大维村共3个相邻的村组成,位于汉源县城东南12公里。地理位置在北纬2918,东经10243。幅员面积共51.15km2。项目区海拔高度900m至1580m,曾有“李子之乡”和“鱼米之乡”的美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之乡,属河谷平坝和高山地带。项目区农业人口5419人,耕地面积5490亩,其中:水田面积1463亩。大树气候温和湿润(亚热带气候)。日

4、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 ,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无霜期300天,土地肥沃,出产丰富,适宜各种作物生长。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农业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丰硕成果,粮食总产量达5175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063万元,人均纯收入3150元。全乡境内特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苕、洋芋、雪山大白豆等作物。经济作物主要种植大蒜、海椒、蕃茄,其中:大蒜、海椒较有特色,远销各省市县,水果主要有李子、核桃、樱桃等。随着种植业发展,农民人均收入已由不足1000元增长到近3150元,生活水平大为提高,80%农户住上了砖混结构小洋楼,户平一辆以上机动车。水、电、路、有线电视村村、社社全部贯

5、通,电话入户率达80%,农村旧貌换新颜。 大树位于川西南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历史悠久。大树群山环绕,河流密布,四季分明,夏天酷暑冬天无严寒,中高山区雾霭阵阵,河谷地带阳光灿烂。独特的光热资源、多样的地形状况为大树新技术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李子、桃子、樱桃等传统绿色食品誉满西南。由于我乡海拔差异较大,河谷和中高山地带并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中山区有退耕还林面积1700亩,主要种植落叶松、核桃、板栗等林木;高山区有利于发展畜牧业。2、水文气象项目区总体属川西南山地亚热带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晴朗多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冬春少雨、降水季节集中在盛夏。年均气温

6、18,最低温7,最高温28。年均降雨量800mm,无霜期300天,日照充足。冬半年:由于西北有大相岭、泥巴山、飞越岭等高山阻滞寒流入侵、加之受温度较高的南支西风环流产生的焚风效应影响,致使河谷气候干燥温暖,多晴少雨,尽管有时骤然降温,但持续较短暂。夏半年:主要受印度洋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河谷气温更高,干湿季明显,降雨量集中。因为上述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大风、冰雹等。上游堰灌区从宰骡河及林罗沟筑坝取水,宰骡河在大渡河右岸,发源于甘洛县海棠乡凉山尖尖西麓,流经海棠、平坝、河南、晒经、小保等乡,从小堡乡团结村入大渡河。主源海拔2555米,河口海拔850米,流域面

7、积420平方公里。上游13.7公里处称为深沟,亦名响水沟;至汉源县境大渡河大湾纳铜锣沟后称大沟;至盐井村,纳林罗沟后称宰骡河。相传太平天国军受困于此,杀马宰骡为食而得名。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达50%。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多年平均流量8.37立方米/秒,从上游至河口有杨家沟、山蒜沟、铜锣房沟、刺沟、汪家沟、何家沟、红岩沟、骆家沟、林罗沟、万家沟汇合。其中以林罗沟为最大,流域面积108.6平方公里,由横沟、磨子沟、火房沟汇成。3、地质概况3.1.1地形地貌在四川省地貌区划上,汉源县境内由于大渡河从西南部过境,流沙河从西北发源,纵贯县境,在县城富林镇汇入大渡河,因而地貌切割强烈,形成了以大

8、树中坝为中心,四周群山连绵,中部河谷低平的深切割地形;大渡河南岸悬崖峭壁、沟谷交错,溪河纵横;观音崖临江壁立,龙塘山拔地而起,倒映在新建成的汉源湖中,甚为壮观。本项目工程区所在,位于大渡河中游南岸的大树镇境内,为大渡河谷与尖顶湾牯牛山、龙塘山的山麓河谷带。龙塘山海拔2231米,牯牛山南尖顶湾海拔2477米,大渡河谷地段海拔约750米,相对高差1720余米。两山之间受磨坊沟切割,形成晒经大树镇一由西向东的凹槽地带,尖顶湾牯牛山以西有西街河从南向北流入大渡河。部分渠段两侧均为山坡荒地,部分渠道从悬崖陡岩上通过。本项目由三大片区构成:1)摆鱼片区:位于龙塘山东麓、汉源湖西岸。灌面599亩,主产水稻和

9、玉米。由上游堰西干渠之胜利堰控灌;2)新民片区:位于大树镇新民、富华两村。灌面991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蒜苔等。由上游堰西干渠之大树电站支渠和东干渠K14公里处的磨坊沟中东风堰控灌。除解决农业生产用水外,还兼供部分水库移民生活用水;3)大维片区:位于大树镇大维、松林村,灌面3900亩,主产玉米、土豆,经济作物有黄豆、核桃、板栗、苹果、李子、当归等,且是当地主要收入来源。渠道治理后,可以旱地改水田1000亩以上。由上游堰东干渠尾大水沟中的冒水洞堰和龙窝堰控灌。项目区有四条支渠,属于上游堰灌区,分别为胜利堰、东风堰、冒水洞堰和龙窝堰,胜利堰和东风堰取水于东干渠,取水流量分别为0.411立方米

10、/秒、0.5立方米/秒、0.257立方米/秒和0.257立方米/秒,冒水洞堰和龙窝堰取水于尖顶湾西南的大水沟中上游,渠道沿大水沟北坡布设,向东北方向延伸,地形坡度25度至60度之间,海拔高程15001900米。大树镇东风堰取水于料林乡磨坊沟,向东北经文笔山、麻家山西北麓至大树镇富华村,海拔高程1000米左右,地形坡度20度至65度,沿线植被稀少,沟谷遍布,地形起伏大。大树镇胜利堰从李子坪电站前池取水,向西北经白堡子、杨家沟到摆鱼村枇杷树,海拔高程12001500米,沿途沟壑纵横,悬崖绝壁,通行十分困难。 3.1.2 地层岩性工程区所在地层由新至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 el+dl),第四系冲洪积

11、层(Q al+pl),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砾岩、砂岩、碳质页岩,二叠系下统上部栖霞茅口组(P1q- P1m)灰岩、生物灰岩、燧石灰岩,志留系中统纱帽组、罗惹坪组砂岩、灰岩、页岩(S2s-S2l),奥陶系中统宝塔组(O2b)龟裂纹灰岩、泥灰岩、砂岩,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白云岩与硅质灰岩(Zbd),观音崖组砂岩、砂砾岩、页岩(Zbg),下统流纹岩段流纹岩、凝灰岩(Za)。场地地基土的分布主要有如下几类:(1)残坡积层(Q el+dl) 表层为0.20.5m厚腐植土或耕植土,植物根系发育,土层以亚粘土、粘土为主,含块碎石及角砾,粘粒含量低,主要分布于渠道沿线坡体上。厚度从1米至数十米不等; 其下

12、为强风化带,以块石为主,各处厚薄不一,一般厚2.510m左右。主要分布在相对较缓的坡地或洼地。(2)冲洪积层(Qal+pl) 杂色,主要由褐黄色粉细砂、灰色粗砂、卵砾石组成,含少量泥质成分。卵砾石成分以石英、花岗岩、闪长岩等为主,含量7080%,一般粒径20100mm,最大粒径可达500mm以上;磨圆度较差。砂粒一般含量约15%,粒径0.50.15mm,充填于卵砾石孔隙间。砂卵石主要分布在渠道所经沟谷和较宽渠段,未胶结,稍湿饱和,稍密密实。(3)第三系昔格达组(N2x) 细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灰白色、灰黄色,半胶结,夹褐煤或泥炭,厚3050米,不连续,主要分布于东风堰上游及渠下缓坡地带。(4

13、)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 砾岩、砂岩、碳质页岩。呈砖红色、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灰质页岩夹砂砾岩和煤层,中部产菱矿透镜体,底部为砾岩、粗砂岩。厚度290-860米。主要出露于冒水洞堰西部和北部的高处。(5)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1q-m)灰岩。厚层致密状灰岩生物灰岩夹薄层砂质页岩,少量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主要分布于冒水洞堰和龙窝堰后段。(6)奥陶系中统宝塔组(O2b)龟裂纹灰岩、泥灰岩、砂岩。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龟裂构造,厚度左右。()奥陶系下统红石崖巧家组()砂岩,页岩,砂质灰岩。厚米以上。(8寒武系中下统遇仙寺大鼻山组(1y- 2d)砂岩、粉砂岩、白云岩,主要出露于龙窝堰堰上游及

14、东风堰中后段冲沟和渠道右侧高处。(9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白云岩与硅质灰岩 主要分布在东风堰渠道上段、大树电站支渠及胜利堰中段,岩石节理、裂隙不甚发育,岩性较坚硬。(10)震旦系下统流纹岩段(Za) 分布于胜利堰后段,为砖红色、紫色流纹岩、流纹斑岩,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性坚硬。3.1.3 地质构造与地震一、地质构造本区大地构造较复杂,受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的影响,全区的构造体系,由此造成一系列走向北1040西的褶皱断裂。(1)主要褶皱汉源向斜:轴向北西4050,全长约12km,宽4km。其中右翼切割严重,隐伏于大渡河谷;左翼岩层出露齐全。 桂贤向斜:位于汉源县东南部,轴向北西,倾角

15、北偏东5065,长度数公里。两褶为宽缓开阔的对称褶皱。河南背斜:轴向北东4050,长约10 km,轴部出露震旦系下统流纹岩段岩层,被河南断裂破坏严重。(2)断裂场区断裂构造主要是:河南断裂、杨家沟断裂、坭美断裂、黑马乡断裂、片马断裂。河南断裂:走向NE,长度约20km,断面倾向SE,压性,倾角陡立,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局部切割震旦系地层。杨家沟断裂:走向NE,长度约10km,断面倾向NE,倾角陡,为张性断裂。坭美断裂:走向N,长度约20km,断面陡立,呈弧形,压性。黑马乡断裂:走向,县内段长km,折线延伸,断面陡立。片马断裂:走向,呈弧形,长10km左右。断面倾向西,倾角较陡,在片马附近与北西

16、向黑马乡断裂相交。二、地震场区位于我国中部川滇南北向地震带中南段的东侧,位于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三大地震带交汇处,地震特点:(1)水平分布不平衡,南部、北部偏高,中部偏低;(2)周围破坏性强,地震常波及本区并留下灾害记录。但本区地震活动水平均低于上列三处。自公元前26年至今有历史记载以来,工程区外围共发生7级以上强震16次,1.67.0级地震42次,5.16.0级地震137次。区内无强震发生的地震地质背景,历史上也无5级以上的强震活动记载,其他地震效应属于工程区外围强震活动的波及区。历史地震事件记录见表2-1.表2-1 工程区历史地震事件记录表地震名称发震时间地震要素康定、泸定、磨西1786

17、年6月1日地震震级级、波及较强,影响到工程区的烈度达VII度西 昌1850年9月12日地震震级级、波及较强,影响到工程区的烈度达VII度马 边1936年5月4日地震震级级、波及强,影响到工程区的烈度达VII度永 善1974年5月11日地震震级7.1级、波及较强,影响到工程区的烈度达VII度汶 川2008年5月12日地震震级8.0级、波及最强,影响到工程区的烈度达VII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2008年6月中国地震局1号修订单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VII度,本工程属5级,按VII度设防。3.1.4 物理

18、地质现象区内地貌切割强烈,受斜坡地质条件、人类工程影响,崩塌塌陷、座落、滑坡、泥石流发育。1)崩塌塌陷崩塌主要发生在渠道内侧高山陡峻岩体斜坡部位,岩体在重力作用下与斜坡脱离,产生快速滚落、坠落。部分滚落在渠道内影响过水。塌陷集中在渠道两侧土质边坡厚度较大渠段或过水段不顺直的渠段,主要原因是潜蚀致塌。2)座落座落主要发生在陡坡或坡度中等岩体部位,岩体在重力地质作用下,沿斜面坡上某一较陡界面产生相对整体的快速沉陷或错动,有时伴随部分崩塌。3)滑坡滑坡主要发生在较缓岩体或土体斜坡部位,在重力地质作用下,岩土体沿一个或几个较缓的界面产生以滑动为主的位移,本区产生滑坡的界面有岩层层面、风化界面、构造裂隙

19、、卸荷裂隙、软弱夹层等,一般为以上几种界面的综合作用。4)泥石流由于本工程区地处群山之中,河流水系发育,河谷深切,加之该地区降雨集中,日降雨量大,时有暴雨,冰雹,山洪,泥石流等灾情发生。特别是东风堰所处的磨坊沟、干沟、屋脊沟洪水泥石流频发,近几十年来多次造成重大地质灾害。3.1.5 水文地质工程区由于地形切割深陡,基岩裂隙发育,潜水面埋藏可能较深,渠道开挖深度均在潜水面以上。因此,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1)地表水场区内地表水丰富,主要接受降水补给。工程区地形较陡,地表水多沿上下游冲沟排泄,降水集中时则直接流入渠道内。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区内地下水的丰欠程度与含水介质相关,第四系松散

20、介质由于地形坡度大,含水性中等;基岩介质的透水性和含水性较差,加上地形陡峭,未形成含水层。松散介质水、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以下降泉形式排泄。2.2 渠道工程地质条件2.2.1 渠道基本地质条件1、 冒水洞堰:沿大水沟右岸布设,取水口为两冲沟交汇处,地势宽缓开阔,奥陶系中统宝塔组(O2b)地层出露,植被茂盛。0+0001+000段植被茂密,坡度3555度,表层为坡残积(Q el+dl)腐植土层,一般层厚0.20.5m,由亚粘土、粘土与岩屑组成,褐色,有机质含量高。其下面为黄色亚粘土夹岩屑、角砾,分布不连续,一般厚m,部分地段厚1米以上,稍密,在水作用下易发生滑动失稳,有两处形成滑坡。基岩为

21、奥陶系中统宝塔组(O2b)龟裂纹灰岩、泥灰岩、砂岩。含生物碎屑灰岩,龟裂构造,厚度左右。强风化带厚约10米左右。1+0005+600段坡度2545度,残坡积层5米左右,局部地段厚20米以上,主要为黄灰色块碎石粉质粘土、砂土,中密至密实。表层有不连续的种植坡地,沿渠有8处出现滑动,渠道被毁坏。基岩为奥陶系下统红石崖巧家组()砂岩,页岩,砂质灰岩。5+6007+000段坡度1535度,残坡积层厚度大于10米,表层为0.5米左右种植土,下层为灰色碎石角砾粉质粘土,稳定性好。基岩为奥陶系下统红石崖巧家组()砂岩,页岩,砂质灰岩。2、 龙窝堰:龙窝沟取水,距冒水洞堰取水口下游约1500米,沿大水沟北坡向

22、东北方向延伸。取水口处沟谷宽约20米,左岸坡度5060度,右岸陡立,为寒武系砂岩、粉砂岩地层出露,谷底为两岸坡崩塌堆积块石区,厚度35米。0+0000+700米段渠基大部分为基岩,表层有不连续坡积块石碎石土,稳定性好。0+7002+550米为坡积块碎石土、砂土、块碎石粉质粘土堆积,分布不连续,厚度220米不等,松散至密实,稳定性差,多处出现滑坡,渠道毁坏。2+5502+890米奥陶系红石崖巧家组()、宝塔组(O2b)砂岩、灰岩出露,地表有不连续坡积粉质粘土,稳定性差,形成滑坡。2+890米以下基岩为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1q-m)厚层致密状灰岩生物灰岩夹薄层砂质页岩,少量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

23、。被灰色块碎石粉质粘土覆盖,厚度多大于5米,地形坡度2040度,起伏大,小型冲沟发育,表层松散,多形成滑坡失稳。3、 东风堰:在料林乡境内磨坊沟取水,沿磨坊沟右岸坡布置。0+0003+200米段基岩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白云岩与硅质灰岩,表层坡积块碎石砂土、粉质粘土120米,较松散,易形成滑坡,其中在2+6002+900米段为古滑坡,滑坡物质为碎石角砾。3+000左右为一干沟。3+2006+000米为寒武系砂岩、白云岩地层,表层为红色块碎石粉质粘土,厚020米,部分渠段基岩出露,并形成陡岩;其中3+4003+800段为古滑坡堆积,成分以块石为主,稳定性好。4+8004+850段为屋脊沟的

24、两条支沟,基岩出露。4、 大树电站支渠:从大树电站引水渠分水,控灌电站引水渠右侧坡地,并利用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钢管渠道“空中引水”工程横跨狮子沟,控灌狮子山田、地。地形坡度3040度。表层为红色坡积堆积块石粘土,厚58米,密实,底层含钙质结核。基岩为震旦系灯影组(Zbd)厚层白云岩与硅质灰岩。5、 胜利堰:从李子坪电站前池取水,0+0002+000段出露震旦系灯影组(Zbd)厚层白云岩与硅质灰岩地层,表层零星分布残坡积腐殖土和强风化块石层,植被良好,基础稳定。2+000米处杨家沟为一V形尖沟,深约80100米。2+0003+000为杨家沟左岸陡岩段,震旦系中统观音崖组(Zbg)砂岩、砂砾岩出

25、露,在渠左形成7090度悬崖,渠右为坡积块石层,坡度4060度,渠基稳定性较好。3+0006+000米段地层为震旦系下统流纹岩段(Za) 砖红色、紫色流纹岩、流纹斑岩,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表层覆盖少量强风化块石碎石层,不连续。地形坡度4060度,稳定性好。2)地质构造工程区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南段的东侧,位于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三大断裂带交汇处。主要构造线沿北西南东向展布,如金坪断裂南段的坭美断裂和桂贤断裂,以及由其派生的次级断裂片马断裂、河南断裂、杨家沟断裂等,使地层受挤压、切割严重,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 3)渠道物理地质现象渠道内侧在地形陡峭处,存在多处崩塌,致使部分渠道堵塞破坏。土

26、质渠段由于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土体含水饱和,形成浅层滑动,使渠道基础失稳而毁坏。坡面来水多夹裹泥沙直接进入渠道,形成淤积堵塞,汇入冲沟则形成泥石流,对渠道造成毁坏。3.2.2 渠道地质灾害和病害特征边坡崩塌:出现于内侧堤坡较高和坡积层较厚的部位,由于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内侧开挖边坡较陡,未作任何护坡处理,受地震影响、暴雨冲刷和岩体卸荷作用,内侧边坡常常发生垮塌,淤塞渠道,造成渠道水漫流,从而影响渠道外侧边坡的稳定,主要出现在龙窝沟堰上段和胜利堰中后段。所见数处的规模均小于15m3。渠道淤积:在土壤层与坡积层较厚的渠段比较普遍,沉积物来源于渠道的上边坡岩土体散落堆积和大气降水冲积而成。渠道滑

27、坡:在风化残积、坡积堆积较厚的渠道上普遍发生,主要受大气降水或渠道渗漏的影响,土体内聚力减小,在土体中或在土体与基岩的接触面上形成滑动面,在自重作用下向低处运动,将坡体拉裂,堵塞或毁坏渠道。冒水洞堰中段、龙窝堰中段、东风堰上中段等处,均为滑坡多发区。3.2.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根据野外观察并参考相关文献,建议工程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如下: 表2-2 岩土力学性质参数名 称地层时代比 重容 重(g/cm3)允许承载力(MPa)泊桑比()内磨擦角()含角砾亚粘土(坡残积层)Q42.62.721.651.850.160.21622砂岩(弱风化)1y2.62.752.32.600.352.10.

28、320.223753泥灰岩(微风化)O2b2.702.752.352.551.63.50.230.195065灰岩、白云岩(弱风化)Zbd2.652.782.552.693.57.80.190.186072流纹岩(弱风化)Za2.692.822.622.652.256.50.230.1850753.3 天然建筑材料区内砂卵石料欠缺,所需建筑材料基本需要采购,砂石在大树镇采购,水泥、钢筋等在县城萝卜岗采购。除块石可在渠道附近开采外,混凝土骨料石子、砂全部从碎石厂购买,冒水洞堰、龙窝堰运距(距汉源县城)平均38km,东风堰和大树电站支渠运距18km,胜利堰运距约28km。.各种天然材料质量完全满足

29、工程整治的需要,料场运输主要靠公路载重汽车,由于整个渠道地处险要地段,二次转运距离较大。3.4 结论与建议3.4.1 结论1)防渗整治工程区的周边区域,不存在强活动性断裂带,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国家地震局,199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J500112001)工程区的基本烈度为VII度。2)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比较简单,整治工程区处在地貌切割度高的构造侵蚀中山地貌区,工程区周围支沟发育,地貌条件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3)部分渠段渠身未作处理,渠道基础的地质稳定性较好。工程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

30、题有:渠道建筑标准低,因陋就简,没有防渗层,这是引起渗漏的主要地质原因;渠道两侧土坡较普遍,全风化层厚较大,大气降水夹裹泥沙直接进入渠道,淤积比较严重;沿渠道存在多处崩塌或滑坡,影响渠道外侧边坡的稳定,或引起渠道沉陷变形。需对渠道进行改建。3.4.2 建议1)对整个渠身实行防渗处理,并对通过滑坡的渠段进行特殊防渗处理;2)对已发生垮塌的不稳定边坡,作边坡防护处理;3)在渠道内边坡和沟渠易崩塌段适当增设拱涵,切断渠道淤积的主要物质来源;4)对年老失修的渡槽拆除重建;5)部分严重毁坏渠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道。4、土壤特点土壤以石灰性洪冲积田土属为主,质地层次为重壤中壤轻壤排列,含有一定砾石,漏水

31、漏肥,不耐干旱,肥料渗漏与挥发损失较大。有机质1.39%,全氮0.073%,C/N为14.3,全磷0.12%,碱解氮57ppm,有效磷1.4ppm,速效钾42ppm,pH7.8,碳酸钙9.0%。根据全国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耕层土壤理化指标,属南方稻田第七级。有机质与养分含量中等偏下,特别是速效养分贫乏,严重缺磷,成了增产的限制因素。(二)社会经济状况1 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包括3个村,有38个村民小组,有2893户农户,9547人,其中劳动力6832人。2. 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共有土地面积10325亩,其中耕地7554亩,其中含水田3439亩,园地4721亩,林地36亩,其他类型土地4800亩。

32、其中中低产田6710亩。3 农业生产水平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2007年统计,项目区人均占有粮食生产量359.6kg。人均占有蔬菜生产量342kg。水果主要以梨、桃、樱桃为主,特别是金花梨所占比重较大。种植业总收入中,粮食作物占28.5%;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占44.84%;以水果为主的多经作物占19.56%;副产物等其它收入占7.1%。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07年,全县的生产总值为22.1亿元,人均GDP达6972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9元。在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位中居121位。项目区人均毛收入4225元,纯收入3189元。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

33、目区以乡为纽带、村社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有一定基础。每年可发展科技示范户约10户,每年可成功推广12项科技项目,每年可培训人员2000人次,发放各种科技宣传资料2万册(份)。(1)农业系统:项目区两个乡共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8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3人,初级技术人员3人。两个乡均设有乡镇农机服务站,有1个农机经营站,约200户农机专业户。(2)水利系统:项目区设有汉源县大树区水利水保管理站,共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其中工程师3人,初级职称1人。(3)林业系统:两个乡均设有林业工作站,拥有在职职工35人。(4)畜牧系统:基本配备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基础设施现状项目区涉及大树镇

34、3个村,耕地面积5490亩,有效灌面1463亩。属于上游堰灌区。上游堰位于大渡河支流宰骡河右岸,在河南乡大湾引宰骡河水,进水口海拔1778米,引水流量1.8立方米/秒,主干渠长31.1公里,沿山迂回23公里后汇合林罗堰,水量增至2.3立方米/秒,再行8.1公里后至晒经关分水;东干渠经晒经、料林、桂贤三乡,在大维山跌入西街河,长32.6公里,分水流量0.8立方米/秒;西干渠经晒经电站、李子坪电站、大树电站,发电后入环山堰,入汉源湖,长9.9公里,分水流量1.5立方米/秒,沿程有岗子堰去小堡乡境,有胜利堰控灌大树新沟、摆鱼两村。主、支干渠总长66.5公里,控灌面积15360亩。干渠流域山青水秀,工

35、程宏伟;大湾、林罗沟滚水坝固锁蛟龙;何家湾、火房沟、林罗沟渠槽飞渡深涧;凉风岗隧洞横穿峻岭;分水站高锯雄关,西干渠电站接踵,综合效益显著。该堰系在1958年林罗堰基础上扩大延伸逐步发展而成,1975年全部建成,1981年整治主干渠8公里,2000年再次防渗4公里,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渠道受损,2008年湖北援建,投资1800万全面完成了东干渠的防渗。2009年国家投资1400万元全面完成了主干渠的防渗。上游堰灌溉5乡一镇25个村,157个组,设计灌面1.8万亩,有效灌面1.536万亩,在瀑电水库淹没后,土地面积有所减少,减少面积1.0826万亩,现在有效灌面还有0.4312万亩,本次

36、项目区涉及灌面0.1463万亩,水量充足。现主干渠已全部防渗整治完成。项目区处于我县水稻主产区,3个村内共有支、斗、农、渠102.4公里。其中支渠22条51公里,已防渗整治26公里。斗、农渠由于历史原因,设计标准低、因陋就简,配套设施不完善,渠底高低不一,断面不规则,渠道糙率过大,水流速度小,加之运行多年,渠系老化严重、年久失修、渗漏严重,一到汛期,渠道垮塌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仅0.26,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导致该灌区用水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该区域工农业生产。为配合移民搞好土地规划调整,为良种水稻和优质水果基地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农业提供稳定、优质的水源保证,征求大树镇人民政府意见,按轻重缓急的原

37、则,对该灌区的涉及面大,对群众生活影响较大的30.193km渠系进行整治防渗。项目区由于历史原因,工程配套差,农渠、农沟多数是农渠、毛沟,工程老化、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率很低。项目区虽然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机耕道,但路面凸凹不平,修复率较低,一遇雨天,道路泥泞,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加之“5.12”汶川地震破坏,机耕道和田间耕作道需要建设和整治。项目区距所属乡镇农机服务站和农机经营站较近,3个村共有约30户农机专业户。主要有农用拖拉机10台约60千瓦;微耕机5台约3千瓦;旋耕机2台;机动喷雾器10台、8千瓦;农用载重汽车3台30千瓦;人力打谷机150台;手动喷雾器32

38、06台。农机作业:2007年项目区完成机耕面积约1500作业亩;机械化收割300亩;农机运输320万吨km;农机化经营总收入305.3万元;纯收入42.0万元。二、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1.中低产田数量大,高产耕地少项目区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含量中等偏下,特别是速效养分贫乏,严重缺磷。中低产田土面积较大。7554亩耕地面积中,高产稳产田土不足1000亩,中低产田面积6710亩,比重高达89%。中低产田产出能力弱(比高产田农作物产出量少215kg),严重制约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是影响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原因。2水利基础设施老化、损毁严重,降水时空分布不

39、均,干旱影响严重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仅800mm左右(雅安市降雨量为1100-1800mm,四川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50mm)。夏季主要受印度洋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河谷气温更高,干湿季明显,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至9月,同时受干热气候影响,水分蒸发量大,达1485毫米,农作物生长受到限制,产出量低,因此十年九旱,主要要依靠上游堰供给农业生产用水。项目区地处上游堰灌区尾段,水利设施建设时间久远、数量较少,渠系配套设施少,年久失修,多为土渠、农渠,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用水矛盾突出,渠系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率低至0.26。由于严重缺水,且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导致该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生产生活水

40、平较低。3.“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影响巨大受“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破坏影响,主要表现为干渠、支渠和堰道严重裂隙、渗漏,项目区灌溉渠均受损,渠系水利用系数降低,加上从上游堰引水量减少,项目区可引净灌溉水量降低约100万m3。同时机耕道和其它农田水利设施也遭受破坏。4适用农业技术推广缺乏载体,先进技术得不到有效利用由于项目区占耕地面积绝大多数的中低产田需要增加有机质和改善土壤,而农民缺乏资金(现金)投入能力和积极性,一些先进农田改造技术如秸秆还田覆盖免耕栽培、测土施用配方肥技术因缺乏项目载体得不到有效地大面积推广实施。5需要整治的机耕道数量较多项目区虽然建设起了三级交通网,但有一半

41、的村道不能晴雨通车。部分村道常年失修,雨季来临,水毁道路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运输销售,使乡村经济发展缓慢。三、开发目标项目开发建设任务:总投资万元,其中财政资金万元,投劳折资万元。其开发目标:通过对渠道进行防渗整治和更新改造,使项目区水利工程长久、可靠地发挥灌溉效益。改造中低产田,农业新技术推广,新建、改建机耕道,从而保证项目区内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充分的水利后备、科技后备,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平,进一步促进项目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为项目区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开发措施及任务量根据雅农综办(200)号文件及我县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经

42、过对项目区的实际勘察论证,本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充分体现农业综合开发的内涵要求,对项目区水利、农业和科技推广的具体开发措施与任务拟定如下:(一)水利措施 根据项目区现状,计划防渗整治大树镇3个村的支、斗、农渠道共30.193公里。1、摆鱼村计划防渗整治渠道7.338公里。共21处,斗渠2处510米,农渠19处6828米,其中:断面0.3米0.3米长6828米;断面0.4米0.4米长440米;断面0.5米0.5米长70米。2、新民村计划防渗整治渠道7.705公里。共29处,支渠1处,长750米,斗渠8处2725米,农渠20处4230米,其中:断面0.3米0.3米长5685米;断面0.

43、3米0.4米长440米;断面0.4米0.5米长320米;断面0.5米0.4米长510米;断面0.5米0.5米长750米。3、大维村计划防渗整治渠道15.15公里。共7处,支渠2处,长7600米,斗渠2处3900米,农渠3处3650米,其中:断面0.3米0.2米长2300米;断面0.3米0.3米长1350米;断面0.4米0.3米长1300米;断面0.5米0.5米长2600米;断面0.6米0.5米长7600米。详见下表:汉源县2010年农发项目渠道防渗整治表村委名称整治长度(米)灌面(亩)新民村7705991摆鱼村7338599大维村151503900合计301935490其中:大树镇渠道整治规划

44、表编号名称渠道名称长度(米)设计断面(米)受益面积(亩)受益村备注宽高1东风堰至简槽沟(七树包分水)3800.30.310新民村斗渠2东风堰至简槽沟分堰2500.30.35新民村农渠3东风堰至郭天华家3400.30.320新民村斗渠4东风堰支堰500.30.33新民村农渠5东风堰至孙全国家3600.30.330新民村路带堰路宽1米 农渠6东风堰至饶乾龙当门3500.30.325新民村路带堰路宽1米 农渠7东风堰至饶乾龙分堰1600.30.35新民村农渠8东风堰支堰(小七树分水)2000.30.320新民村农渠9东风堰至饶坤林家2500.30.325新民村农渠10东风堰至老房子后1800.30.315新民村农渠11东风堰至高玉刚家1500.30.315新民村路带堰路宽1米农渠12东风堰至小分支堰300.30.310新民村农渠13东风堰至头道堰500.30.38新民村农渠14大树水厂至陈方舟后1500.30.430新民村路带堰路宽1米 斗渠15简槽沟至象水池2000.30.315新民村农渠16任明富家后至郭玉清当门5100.40.525新民村路带堰路宽1米 斗渠17任家富家至饶乾永家当门1200.30.310新民村农渠18任家富家至张永勇家2500.30.310新民村农渠19简槽沟至高乾洪2500.30.430新民村斗渠20任明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