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实施方案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7805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33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项目实施方案培训资料.doc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态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建设单位:*编 制 时 间:二零一七年七月项目名称:*生态园建设项目主管单位:*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地点:*镇*项目性质:新建目 录第一章 项目摘要11.1项目背景11.2项目建设规模与范围31.3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量31.4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31.5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41.6效益分析5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72.1项目区选择72.2地理交通与自然条件72.3项目区基础设施情况9第三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113.1项目区发展的制约因素1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3第四章水资源评价与供需平衡分析164.2地下水资源量16

2、4.3现状需水量分析184.4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194.5灌溉水质分析20第五章 总体规划及目标任务215.1上位规划215.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225.3规划目标235.4功能定位24第六章 建设内容256.1花卉苗木引进256.2*种植256.3新建机井266.4购置安装变压器266.5铺设供水管网266.6田间道路26第七章 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277.1设计依据277.2功能分区与布局287.3工程设计29第八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418.1概算依据418.2编制方法418.3投资概算438.4资金筹措44第七章 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277.1设计依据277.2功能分区与布局287.3工

3、程设计29第八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418.1概算依据418.2编制方法418.3投资概算438.4资金筹措44第九章 组织实施与运行管护459.1组织机构设置459.2实施管理459.3实施进度479.4工程验收479.5技术服务499.6运营模式499.7运行管护49第十章 效益分析5110.1经济效益5110.2社会效益5110.3生态效益51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5211.1 评价依据5211.2采用标准5211.3环境影响分析5211.4环境影响评价55V第一章 项目摘要1.1项目背景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美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改善人民群众生

4、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卉苗木的巨大市场需求将推动绿化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苗木花卉产业作为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朝阳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苗木花卉产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国出现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行业投资苗木花卉生态产业的新格局。*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适宜名贵优良苗木花卉的栽培,如依托优势资源,应用先进技术繁育生产名优苗木花卉,不仅可为当地苗木花卉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为当地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指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

5、,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融合发展四个原则,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着力推进全省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强化创新引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效率,使农业供给与市场需求更加契合有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政办201723号)提出“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八大工程,其中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中指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特色种植业、设施园艺业、生态休闲业、创意农

6、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为主体,依托精细果树、经济林果和特色种养殖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生态景观型、体验参与型、高科技设施型、休闲观光型、特色精品型等都市生态农业,加快建设规模化、品牌化都市生态农业园区。以*、*等中心城市和*为重点,围绕城市发展需求,依托果树、花卉、苗木、水产、畜牧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集生产、休闲观光、生态为一体的都市生态农业,充分发挥重点城市都市生态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其他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和具备适应发展条件的县级市作为有益补充,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设施园艺业、生态休闲农业,从而形成全省“点线面相衔接、大中小相配套”的都市生态农业局面。公司依据*市人民

7、政府关于印发*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17号)和*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55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公司发展规划及要求,编制了*苗木生态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1.2项目建设规模与范围*苗木生态园建设项目位于*镇*等,建设规模*亩,其中:*亩、*412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园1500亩,*亩。1.3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量根据园区现有基础设施现状及发展规划,查漏补缺,项目建设主要包括:花卉苗木引进、*种植、电力设施建设、新打机井、园区道路建设和供水管网设施等。具体建设内容及工程量如下:引进*苗木种植面积*亩(*)、*种植面积412亩、标

8、准化蔬菜生产园(北岸)1500亩,*亩,新打机井60眼(含井房、水泵),购置安装变压器15台(含线路),建设田间道路14500平方米,购置铺设供水管网27860米。1.4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引进*苗木种植面积*亩投资3029.57万元,占总投资的65.95%;*种植面积412亩投资158.62万元,占总投资的3.45%;标准化蔬菜生产园(北岸)1500亩投资511.50万元,占总投资的11.13%;*种植*亩投资228.38万元,占总投资的4.97%;新建机井60眼(含井房、水泵)投资108万元,占总投资的2.35%;购置安装变压器15台(含线路)投资227万

9、元,占总投资的4.95%;建设田间道路14500平方米投资261万元,占总投资的5.68%;购置铺设供水管网27860米投资69.65万元,占总投资的1.52%。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万元,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17号)和*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55号)等文件要求,公司种植*、*8281亩,申请生态补偿资金1242.15万元;种植标准化蔬菜生产园(油菜)1500亩,申请生态补偿225万元;种植*亩,申请生态补偿资金182.7万元;园区改造提升水、电、路农业基础设施投资665.65万元,申请一

10、次性财政补助资金332.83万元;以上四项合计申请*市和*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第一年补助资金*万元;其余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1.5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1.5.1组织领导为了实施好*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市农业发展工作小组指导全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市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项目的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政府统筹辖区内环城都市生态农业的项目申报、评审、批复、监督、验收和绩效考评。项目所在地乡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合理推进环城都市生态农业项目建设。1.5.2实施管理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具体分工如下:1、*农委、发改委、财政局组织专家或专

11、业机构对项目进行评审,*发改委根据审查意见及评审结果等进行项目批复;评审批复结果一周内报*市发改委、财政局、农委备案。*市发改委、财政局依据下达投资计划的请示进行批复。2、*负责项目工程施工,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施工,并做好相关施工及竣工验收资料。3、项目施工完成后,*负责项目验收,*市发改委、农委、财政局依据*验收报告进行核验,聘请第三方对项目投资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投资总额,按照文件规定拨付资金。1.6效益分析1.6.1经济效益项目区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为花卉、苗木、苜蓿种植及休闲服务效益。项目建成后,年均新增销售收入达121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1.6.2社会效益*生态园项目的建成,充分利用了

12、公司在苗木种植方面的资源、市场、技术等优势,扩大花卉苗木苜蓿基地种植规模,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公司适应市场需求,发展适销对路产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效益十分显著。1.6.3生态效益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为南水北调干渠和*两岸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吸收和降低噪音,促进人民身心健康。该项目所在区域是市政府规划的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带范围,成片种植花卉苗木和苜蓿生态园,对提升*环城生态旅游价值,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效果是明显的,为提高当地群众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6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2.1项目区选

13、择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17号)和*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55号)等文件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效益、强化带动的原则建设现代都市生态示范园。项目区选择原则:1、实施主体土地流转到位、土地流转规模不低于50亩;2、农业标准化生产达到100%,每亩定植密度原则上不低于110株,当年成活率不低于90%,花卉苗木覆盖率不低于65%,第二年不低于80%,第三年达到90%以上;3、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项目区选择原则,通过实地勘测、规划、论证、工程定位,确定*镇*为项目实施地。2.2地理交通与自

14、然条件2.2.1地理位置*地处*省中北部,北纬343605345801 ,东经11309361132848。*省会*市辖县级市,距离省会*15公里,西*,南*,北*,东*,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2.2.2区位交通*立体交通网络。2.2.3自然状况2.2.4 水文情况*地下水源也很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9亿立米(未计算*过境水量),其中地表水资源量0.9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07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4887万立方米。按流域分区计算,其中*流域水资源总量为4788万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32%,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01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68%。2004年人均水

15、资源拥有量224立方米,约占全省人均水资源总量的1/2,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0。从降水分布和人均水资源,*属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建国以来,*共建成中型水库四座,总库容1.3亿立方米,小型水库20座,总库容0.43亿立方米。有主要河流5条。涌水量大于50t/h的富水区,分布在广武镇东南部及*的汜河湾内;涌水量为1050t/h的中等富水区,分布在*等镇的大部和城关、乔楼镇北部平坦地带,涌水量小于10t/h的贫水区,主要分布在全市的丘陵和山区。 2.2.5 土壤情况*土壤类型包括褐土和潮土两个土类,四个亚类:褐土,潮褐土,褐土性土,黄潮土。按照耕地划分有21个土种,归纳为上、中、下三组,即

16、上等土:包括立黄土、潮黄土、洪淤土等7个,面积148438亩,占全县耕地的19.7%;中等土:包括自立土、潮白土、黄土等8种土种,面积479356亩,占全县耕地的63.7%;下等土:包括白土、小两合土等6个土种,面积124527亩,占总耕地的16.6%。2.3项目区基础设施情况遵照国家和省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环城都市生态农业的指示精神,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市政府关于建设*旅游观光产业带的相关规划,截止目前,*生态园农业生产设施大部分还未建设完成。1、生产道路项目区道路、道路绿化均未完成,不能满足园区生产需求。2、电力设施园区电力设施不完善。3、供水管网园区内用于农业

17、生产,灌溉用水设施缺乏,不能满足灌溉及日常运行用水需求。53第三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发展的制约因素项目区总体农田水利设施少,严重地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急需兴建水利设施。且生产道路不完善,不能满足*花卉苗木生态园的生产和休闲农业的需要。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1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围绕把*建设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园区的目标,*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环城都市型生态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良性的循环产业系统。本项目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

18、、大统筹为指导,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农业生态保障能力为重点,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要模式,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牧草等产业,建设*环城都市生态农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3.2.2有利于调整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地处*古道,气候适宜,有栽种苗木的传统,苗木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其市场效益较大,适合*情况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苗木产业面临发展的契机。在省、市、县政府的支持下,*在现有资源优势下,新建年产*亩名优*苜蓿花卉苗木生态园,引导农民投入到高效的苗木产业发展中来促进农民增收,调整项

19、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3.2.3有利于促进项目区苗木产业化经营本项目企业实现了规模化的生产,增强了其产品市场份额和产品定价权,提高公司的行业地位,可壮大当地的花卉苗木产业化经济。该项目充分利用项目区现有的区域资源优势,可辐射带动当地与花卉苗木业相关的农资、运输、仓储、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项目区苗木产业化发展。3.2.4有利于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单位是*,公司自创建以来,深知苗木繁育、种植等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坚持自主科技创新为主,与科研单位积极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壮大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示范带动能力。3.2.5加快了实

20、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该项目建成后,大大改善南水北调和*两岸滩地的生态环境,为保障水质、美化环境、改善当地气候等起到巨大作用。一是可以提高*市苗木生产水平和生产质量,生产出高质量的苗木花卉,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二是该项目的建设可以为助推*市加快环城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十二五”期间,*市建立了一批规模不等的苗木花卉基地,并培育了一大批苗木良种,苗木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规模小,生产、管理粗放,花木种类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不配套,繁育苗木良种供给能力不足。因此,进行该项目的建设,将对加快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和*森林城市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

21、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3.1政策可行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积极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打造郑西新城、建设和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总体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持续“三化协调、四化同步、集聚集约内涵式”发展路子,持续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农业稳市、生态立市四大战略,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建设郑上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载体,以构建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突出引资引智引平台,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集聚整合发展要素,统筹推进富强、

22、美丽、平安、文明的宜业宜居宜游新*建设,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弯道超车、争先晋位、科学跨越,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围绕“打造*西新城、建设和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总体目标,着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着力建设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两大板块。 *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指出在提高农业发展效益方面,要把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作为重要抓手,规划和建设一批兼具城市菜篮子、生态绿化、休闲观光等功能的都市农业项目区,并积极推动园区建设,加快产业链的形成

23、,以强效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3.3.2技术可行性企业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省内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技术依托,遇到技术难题,随时都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3.3.3市场可行性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走出家门放飞心情成了许多市民的郊游心愿。多数市民希望到郊外旅游、观光和度假,近三分之一的市民愿意将双休日用于郊区旅游,他们自驾车到郊外游山玩水、休闲度假、回归自然。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创造了发展空间。第四章水资源评价与供需平衡分析4.1上位规划根据*市水资源调查和水利区划报告,*滩区地下水

24、资源丰富,埋深浅,易开采,回补快。浅层地下水主要埋藏于全新统内的浅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分布埋深1030m,含水层厚度2045m。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细砂、中细砂、中细砂、中粗砂、粉砂层,水质为重碳酸型水,矿化度小于1g/L,PH值为7.07.8,水质良好,适合农田灌溉。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河渠侧渗及灌溉回归等,可以满足水产供水的需要。*在平水年(P=75%),地表水水资源量4.9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53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为3.2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1.24亿立方,年需水总量为8.64亿m,地下水水质属重碳酸盐型,矿化度0.51.0g/L,适宜于人畜饮用、农业灌溉和工业

25、用水。项目区占地面积*亩,种植类别为苗木花卉苜蓿。灌溉方式采用滴灌,水源以地下水为主。4.2地下水资源量项目区位于*滩区,地下水补给充分、储量丰富,能够满足项目区灌溉及休闲旅游日常用水的开采需求。1、浅层地下水综合补给量包括降水入渗(W1)、沟河渗漏(W2)。即:W地下= W1+ W2;以下数据查*省水资源得出:(1)降水入渗补给量 (4-1)式中:W1降雨入渗补给量,万m3;a入渗系数,取0.15; P年降雨量,mm,多年平均降雨量P=640.9mm; F控制面积,km2,F区=1.134km2。由式4-1计算可得 :降水入渗补给量为w=9.74万m3(2)沟河渗漏补给量 (4-2)式中:W

26、2单侧河沟渗漏补给量,万m3;K渗透系数20m/d;j垂直于河沟单侧剖面的水力坡度,取0.32%;A0单位长度河沟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剖面面积,m2/m,A0=60m2/m;L沟河长度,m;L=500m;t渗漏时间,d,t=365d。由式4-2计算可得:W2 =70.08万m3。(3)地下水可开采量地下水可开采量受补给条件、机井布局、工程配套、工程管理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由于该项目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的为粗砂,单位降深出水量大于20m时m,采用可开采系数法计算。根据开采系数的确定原则:对于单位降深出水量大于20 m时m,参考取值范围为0.850.95。本项目开采系数取0.85。地下水可开采量等于开

27、采系数与多年平均现状条件下地下水补给量的乘积。计算公式为:W可开=W地下 (4-4)式中:W地下计算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 开采系数。由前面计算结果可知,项目区地下水补给量W地下= W1+ W2 =9.74+70.08=79.82万m3,W可开=79.820.85=67.85万m3。由上可知,项目年可开采地下水量为67.85万m。4.3现状需水量分析项目主要为农业灌溉用水及园区日常运营用水。4.3.1农业需水量分析项目实施前,现有可利用机井无节水灌溉措施,大部分地区以大水漫灌为主,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50;项目实施后采用滴灌灌溉方式,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0。灌溉保证率取95%。项目区种

28、植作物主要为林果。林果净灌溉定额参照*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41/T385-2009),详见下表:表4-1 滴灌下作物用水灌溉定额一览表作物种类定额单位滴灌用水定额苗木花卉苜蓿m3/亩160表4-2项目区现状年种植结构及需水量序号种植作物面积(亩)净灌溉定额(m3/亩)水利用系数灌溉需水量(万m3)1苗木花卉苜蓿*1600.5012.96表4-3项目区设计年种植结构及需水量序号种植作物面积(亩)净灌溉定额(m3/亩)水利用系数灌溉需水量(万m3)1苗木花卉苜蓿*1600.907.20综上可知,项目区农业现状年需水量为12.96万m,设计年需水量为7.20万m。4.3.2游客需水量游客用水定额

29、参考*省用水定额中城镇居民用水定额,取130L/(人d),日均游客量按200人计算,游客年耗水量为0.95万m。由上可知,园区现状年总耗水量为12.96万m,规划年总耗水量为7.20万m4.4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由4.2章节地表水资源量可知,项目区年可开采水资源量为67.85万m;由4.3章节现状需水量分析可知,项目区现状年需水量为12.96万m,项目区设计年需水量为7.2万m;项目区年可开采量均大于现状年、设计年需水量,但经节水灌溉措施实施后,年可节约水量5.76万m。项目区水利灌溉设施缺乏,造成了工程性缺水,对农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4.5灌溉水质分析根据*水务局及环境监测局提供的监测报

30、告,项目区水源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满足农业生产水质要求。第五章 总体规划及目标任务5.1上位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及编制其他规划、安排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指出: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坚持农业稳市战略,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商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以发展旅游的理念建设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

31、道路,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优化农业发展布局。调整种植业、养殖业、休闲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持续深化都市型现代农业“一带五区”和畜牧业“四区”产业布局,积极推动休闲农业“两带”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北部以广武镇、高村镇、*镇为核心,以优质粮(种子)、特色林果、花卉苗木、蔬菜、休闲渔业、生态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种业创新型、生物科技型和信息智能型高科技农业,构筑高效现代农业集群。南部以贾峪镇、崔庙镇、刘河镇、环翠峪为核心,积极发展杂粮杂果种植和特色沟域经济,重点打造观光休闲型、养生度假型、科普教育型、文化旅游型体验农业,构

32、筑绿色家园生态农业集群。5.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5.2.1指导思想围绕发展*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的功能定位,要明确指导思想,即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利用资源禀赋特点,树立生态循环型农业发展理念,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设施农业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为支撑,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走“企业带园区,园区带基地,基地带产业”的农业发展道路。5.2.2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园区规划主要考虑项目所在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关系、空间功能作用,以及自然

33、环境、人文社会、经济情况、产业基础等,在农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改善水系、田园的生态环境、完善区域导览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培育生态资源、繁荣生态文化、构建生态支撑体系,发展休闲农业,把“生态文明”融入园区的规划建设之中。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观为指导,实现园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2、多功能与差异化发展原则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园区的产业价值、资源价值和传统文化价值,融入到农业发展中,提升休闲农业品味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强化休闲农业软件管理。同时,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已有功能,做到“有特色,有景致、有内涵

34、”。要通过挖掘园区自身资源、市场、文化、区位优势,体现园区特色,在功能及特色上实现错位发展、互补衔接和互促发展。3、三效合一与生态优先原则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其功能定位,在增加农业总产值的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促进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扩大就业,同时充分考虑滩区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将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构建良好的宜游环境和生态环境。5.3规划目标通过规划的实施,把园区建成为*省休闲农业示范园、*市休闲农业园区、国家AAAA级庄园、把庄园建成为*旅游带上的一个休闲明珠,*市周

35、末休闲好的去处。把*建设成为集*、*、*观赏、影视婚庆拍摄、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蔬菜花卉苗木生态园。5.4功能定位生产功能:以休闲旅游服务的农业产业提升为主导,增强农业先进技术、先进设施设备、新优品种、先进理念、先进模式的引进与应用,实现增产、增效、增收。生态功能:道路、园区等改造绿化,生态再平衡;结合*南水北调和*两岸滩区的生态优势与开发要求,建设慢行*走廊、*花海、低碳交通走廊等休闲农业养生旅疗行程,开展节能减碳、绿色旅游。生活功能:观光、休闲、娱乐与运动,应有*、农耕、养生等文化底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休闲旅游环境打造。在现有项目基础上,植入文化内涵、提升附加值,与周边区域实行差异化、特

36、色化发展。示范与教育功能:农业文化与科普教育,高新技术推广;建设深度的导览服务系统,通过人员解说、图文解说、多媒体演示,促进花卉苗木休闲旅游的品牌形象建设。第六章 建设内容根据园区现有基础设施现状及发展规划,查漏补缺,项目建设主要包括:花卉苗木引进、*种植、电力设施建设、新打机井、园区道路建设和供水管网等。具体建设内容及工程量如下:该项目总占地面积引进*苗木种植面积*亩(*)、*种植面积412亩、*种植*亩,新打机井60眼(含井房、水泵),购置安装变压器15台(含线路),建设田间道路14500平方米,购置铺设供水管网27860米。6.1花卉苗木引进6.1.1*苗木根据园区种植要求,引进*各类品

37、种的*苗木*亩,胸径3公分以上,每亩110株,共计865590株。6.1.2*花卉引进红、白、绿、粉等各类颜色的*花卉412亩,株高10公分以上,每亩110株,共计45320株。6.2标准化蔬菜种植 连片种植标准化蔬菜生产园,种植油菜1500亩。6.3*种植连片种植美国*亩。6.4新打机井新打机井60眼,井深80米,购置安装泵及配套设施60套,包含200QJ32-156/3潜水泵(含钢制泵管、防水电缆等);配备60套SK-H/45变频器。6.5购置安装变压器新建S13-100KVA变压器15台套,采用双杆方式安装。架设高压线5100米,规格为YJLGYJ-70mm2。埋设低压线5200米,低压

38、线规格为YJLV22 3*35+1*16。6.6铺设供水管网新购置铺设供水管网27860米,本项目节水灌溉主要为苗木花卉苜蓿种植区,灌溉采用滴灌,其配套设施包含干管、支管、毛管、滴灌管以及连接件等材料设施,滴灌种植面积*亩。6.7田间道路建设道路14500平方米,全长3625米,硬化面积14500平方米,路面宽为4m混凝土路,两侧路肩宽0.8m;道路自下而上做法为:素土夯实、150毫米厚10%灰土垫层、180毫米厚C25混凝土面层。第七章 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7.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27984996;5、灌溉

39、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6、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规范(SJ73-2013);9、水利水电工程环境评价规范(SDJ302-88);10、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11、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 4-2013);12、机井技术规范(GB/T50625-2010);13、机井井管标准(SL154-2013);1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1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规范(GB50052-2009);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

40、验收规范(GB/50168-2006)。7.2功能分区与布局充分利用原有地貌综合特征,突出园区的相对完整性、连续性、可操作性、差异性等,根据项目区地势走向、道路系统、灌溉条件、地块特点、生产目标等,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分区与空间布局。如下图:7.3工程设计7.3.1路网体系设计园区内道路以总体设计为依据,确定路宽及路面结构。生产道路设计需满足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及园区职工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园区内部生产道路以多种形式组成网络,并与外部道路合。理衔接,沟通内外部联系,并根据园区内的活动内容、环境容量、运营量、服务性质和管理需要,综合确定道路建设标准和建设密度。7.3.1.1 园内道路一、道路设

41、计原则(1)对资源影响最小的原则在进行道路选线时,要考虑道路建设、游人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并遵循将影响降到最小的原则。特别是避免游人直接接触环境敏感地带,如人工湿地、化粪池、饮用水源地、树林保护地。(2)安全性的原则在进行道路选线时,要保证道路施工过程以及游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必要时应添加防护设施如护栏、护坡等。(3)视觉走廊景观最好的原则道路系统除满足各种不同的功能外,核心的功能始终离不开观景。因此,道路在选线时,应坚持视觉走廊景观最好的原则。要求经过特征不同的景观地带,创造最大的生态景观变化,增加游人的乐趣。(4)建设与维护成本最低的原则考虑经济性,将建设与维护成本降到最低。要求优先选择原有

42、步道的线路,并考虑与新步道最经济的整合与联系。生产道路生态园内通往各功能分区、种植区的道路。以满足分区的进出交通为主,需要满足园区内部的可达性要求和慢行交通的要求,协调地块出入口、临时机动车停放等之间的关系。道路基宽度一般按4米设计,纵坡小于12%,路肩宽0.5m。生产道路设计宽度为4米,两侧各0.8米路肩生态砖铺面,道路自下而上做法为:素土夯实、150毫米厚10%灰土垫层、180毫米厚。7.3.3机井设计7.3.3.1水源工程设计(一)农用井工程设计项目区现状机井参数如下:表7-4 现有机井参数表机井数量(眼)机井深度(m)机井出水量(m3/h)6080322、灌溉方式的选定项目区全部为微灌

43、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取95%,滴灌灌溉方式的水利用系数为0.90。表7-5 灌溉方式一览表灌溉方式面积(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滴灌*0.903、单井控制面积单井控制灌溉面积F0,按机井技术规范(GB/T 50625-2010)有关规定计算。 式中:F0单井控制面积(亩); Q单井出水量(m3/h); T2每次轮灌期的天数(d); t3灌溉期间每天开机时间(h); 设计灌溉水利用系数;1干扰抽水的水量削减系数; m2每亩每次综合平均灌水定额(m3/亩);单井控制面积计算成果如下表:表7-6 单井控制面积设计成果表作物种类单井出水量(m3/h)灌水周期(d)每天工作时间(h)水利用系数1-水量削减系数综

44、合灌水定额(m3/亩)单井控制面积(亩)花卉苗木(滴灌)325130.900.124.8967.69由表7-6计算结果,选择出水量32m3/h的机井单井控制面积为67.69亩。7.3.3.2灌溉配套工程(一)滴灌工程设计1、设计指导思想坚持“节水型建设和增水型建设相结合,以节水型建设为主”的水利建设方针,建立节水型自动化管理模式,走节水灌溉的道路,实现灌溉的用水从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传统灌溉向现代化灌溉的转变。2、技术标准(1)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范(SL236-1999);(2)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5-2007);(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5)其它相关规范、文件及技术参考书等。3、系统结构本设计系统选用滴灌系统灌溉的方式采用如下结构;水源(加压)量测装置(水表、压力表)两级过滤器(进排气装置)压差式施肥罐干管(地埋PE管)(分干管)支管(地埋PE管)毛管(滴灌管)。4、滴灌技术参数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