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7925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99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课件.pptx(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指导思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指导思想,2004年1月4日,CCTV-2对话节目播出了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和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中美大学招生和教育上的一些差别。,2004年1月4日,CCTV-2对话节目播出了耶鲁大学校长莱,每一个学生在进了大学之后,您认为最重要的三大任务究竟是什么?,每一个学生在进了大学之后,您认为最重要的三大任务究竟是,如果对两个大四的学生进行选择和面试,您作为校长最想对他们提的三个问题是:,如果对两个大四的学生进行选择和面试,您作为校长最想对他,一、高中新课程的背景,(一)多

2、元化时代高中教育对卓越的追求 1.时代特征及其追求 全球化 国际理解、多元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人类共享的核心价值观 知识经济 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 学习化社会 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信息时代 信息意识与信息价值观,一、高中新课程的背景(一)多元化时代高中教育对卓越的追求,2.在由“普及”走向“提高”的发展阶段,我国教育的两大核心目标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创造良好的教育。,2.在由“普及”走向“提高”的发展阶段,我国教,什么是良好的

3、教育 什么是良好教育?在麦肯锡报告塑造未来(2009年7月),巴伯(M.Barber)提出了一个模式,体现了“受到良好教育意味着什么”,被称为“良好教育的公式”:良好的教育=E(K+T+L)字母K代表“知识”;T代表“思维方式”;L代表“综合体现领导才能的能力”;E代表“道德品质”。,什么是良好的教育,3.21世纪高中教育的民主化与大众化 使社会经济处境不利的群体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关注并保证其实现;不仅从数量上,而且要从质量上考虑教育民主,使高中教育达到卓越。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3.21世纪高中教育的民主化与大众化,我国高中教育必须致力于平等和高质量

4、两种素质兼得与融合,追求卓越。-“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4.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双重任务说”不能承载普通高中教育面对的时代追求-为高校输送合格毕业生和为社会培养劳动者。不论“单一任务”说,还是“双重任务”说,都存在把高中教育工具化的倾向。-高中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确立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4.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二)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现行高中课程目标不能适应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现行普通高中教育事实上是单一的为升学服务的教育。在一项针对高考落榜生的调查研

5、究中,有一道选择题是根据其经历,选择高考教育的最大问题,结果有64.6%的人选了“教学目的简单,只为高考服务”这一项。,(二)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2.现行高中课程结构不能适应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高中课程结构单一,选择性不强。课程结构过早强调文理分科,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忽视艺术类和技术类课程。课程之间缺乏统整。,2.现行高中课程结构不能适应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3.高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学生身心健康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和发展空间。,3.高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学生身心健康得不到应有,针对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认识展开的关于高中教育的调查表明,高中教育的应为与实为之间存在着

6、落差。例如不少被调查者都认为高中阶段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69.4%)、文化知识(45.4%)、身心健康(40.1%)(见下图)。,针对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认识展开的关于高中教育的调查,不少被调查者认为从高中教育对促进学生提高最明显的方面看,主要是文化知识(50.2%),其次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41.6%)和为人处事(41.5%;而提高最不明显的是独立生活(44.7%),其次是学习能力/方法(34.5%)和为人处事(33.6%。,不少被调查者认为从高中教育对促进学生提高最明显的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经验 1.整体的卓越目标 当前各国在

7、课程改革中普遍倾向于培养高中学生公民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合作与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各种信息、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并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能力,并要求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三)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经验,德国:德国完全中学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上都强调要帮助学生发展成熟的人格;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天赋;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发展倾向及对自己未来发展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作出判断和行动的能力;促进学生对世界的理解和批判的能力(巴伐利亚等州课程纲要草案,2000年)。,德国:,日本:强调培养学生作为国家及社

8、会有为的建设者的必需的素质,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决定将来的出路,提高普通教养,掌握专门技能,具有对社会广泛深入的理论和健全的批判能力并确立个性(日本文部省1999年3月29日修订的学校教育法)。,日本:,芬兰:规定高中要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芬兰(高中教育法)1992年8月)。全国教育事务委员会颁布的芬兰高中教育课程框架大纲,明确规定了高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芬兰:,韩国:高中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身心健康,形成和谐的性格,具有自我意识

9、,具有在学习和生活上必需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的思考能力和态度,熟练掌握多种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符合其能力倾向和素质的开创未来的能力、把本国传统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的态度,以及世界公民意识和态度。,韩国:,2.多元化的课程结构 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课程改革既着眼于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又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增加高中课程的可选择性。如:1997年12月韩国的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中强调: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国民共同基本课程和

10、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2.多元化的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除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引进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鲜活的、有时代感的课程内容外,适时增加新的课程领域或门类,以反映社会的进步和学术的成就。如英国高中课程结构中新增设的课程有:()设计与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开发、计划和思想交流;用工具、设备、材料制作高质量的物品等等;()信息和交流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发现事件;开发思想,使事件发生;交流和分享信息;在发生的过程中进行回顾、修正和评价等等;()公民:培养关键的生活技能;使所有高中学生积极而有效的参与社会实践;所有的青年人必须拥有更多参与与获得公民课技能有关的活动;提供机会使高中学生能

11、活动中能够拥有不同的社会角色;()综合学习:在高一设置,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除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二、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1.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价值观念 a.人是个性鲜明和多样化发展的主体,注重个性发展、教育与课程-社会需要的整合 b.人天赋和成长是多元化的-多元智能。c.知识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是多元多样化的。d.现代文化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呈现方式或应用是多元多样化的真实到虚拟、操作文化。e.学校教育-体制、办学或教学方式是多元多样化的。,二、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1.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2.课程观、教学观的变革 课程观:超越单一的认知性

12、的课程观,确立生成的、整合的、实践的课程观 课程不仅仅是知识,还是经验 认知主义倾向:课程即知识 课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 理性主义倾向:课程的学习过程即“知识加工过程”,2.课程观、教学观的变革,发展性的达成 知识的意义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起来的,知识的意义是无法通过直接传递而实现的。教学不是传递东西或者产品。要说教师在传递的话,教师充其量只是传递了语言文字符号信息,至于这些信息在学生头脑中是什么意思,最终还是由学习者决定的、建构的。,发展性的达成,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应根据时代发展

13、需要,及时调整、更新。,3.高中新课程设计的理念与目标,(1)时代性,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3.高中新课程设计的理念与目标(,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课程内容既要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应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2)基 础 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方案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

14、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3)选 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毕业生应成为一个既有丰富知识、健康体魄、高尚道德,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唯有如此,普通高中才能培养出能适应和促进呈现了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民主化、多元化等特征的社会发展的“中成”之人。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强烈愿望;,4.高中生的新形象:新课程的目标,普通高中毕业生应成为一个既有丰富知

15、识、健康体魄、高尚,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

16、,自,三、高中新课程的设计 1.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科 目,模 块,三、高中新课程的设计 我国普通高中,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数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技艺体育,语文1,语文5,语文4,语文3,语文2,语 文,必修,选修系列,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 文必修选修系列小说与戏剧新诗歌与散,系列3,系列4,系列2,系列1,数学4,数学5,数学2,数学3,数学1,数 学,必修,选修系列,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17、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系列3系列4系列2系列1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 学必修选修,2.关于“课程目标”各科课程标准依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自然组成部分是标准的突出特点。,2.关于“课程目标”,案例:语 文,语文素养,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案例:语 文课程目标语文素养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案例:数 学,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体会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空间想

18、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案例:数 学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体会所蕴涵,内容标准中有关目标的描述,结果性目标 1、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2、技能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

19、、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内容标准中有关目标的描述 结果性目标,各科课程标准针对本学科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点,将会面临的困难以及可能出现的偏差,从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3.关于实施建议,各科课程标准针对本学科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点,将会面临,“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

20、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语文),“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总之,新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力图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从而有利于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恰当地处理好学科逻辑与学生经验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增强课程对地方和学校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总之,新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力图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与提高质量(一)转变学习方式,深化知识教学 1.知识的

21、内容 客观知识作为人类认识的成果”,告诉人们“关于世界的知识(knowledge of the world)”,而不能使人获得“进入世界的知识(knowledge of-and-in the world)”。关于世界的知识:物性、对象化 进入世界的知识:人性、自我感 课程教学不要让学生把知识仅仅作为“事实存在”来接受,而是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处理与世界的关系。,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与提高质量,2.知识的转化“科学知识”在进入教育活动之前,是作为“公共知识(public knowledge)”并以符号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具有了“个人知识(individual knowledge)”的意义,它才能真正

22、具有发展价值。课程教学不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公共知识,而是要通过多元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建立个人知识。,2.知识的转化,3.知识的意义 科学知识为人认识与理解世界的概率,以及“假定性的意义”。赖欣巴哈(Reichenbach,H.)说:“一切知识都是概率性知识,只能以假定的意义被确认。”课程教学不是要求学生接受知识自身固有的假定意义,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学习活动,建立个人理解、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3.知识的意义,背景依存,经验依存,逻辑依存,自然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种族经验个体经验,逻辑过程逻辑方式科学方法,4.知识理解的条件(1)知识的依存方式,知识的依存方式自然背景种族经

23、验逻辑过程4.知识理解的条件,信念条件belief condition,真理条件truth condition,证据条件evidence condition,人对知识的判断与接受,知识存在的意义增值,知识赖以形成的事实依据、逻辑依据等,(2)知识成立的条件,信念条件知识的条件真理条件证据条件人对知识的知识存在的知识赖,5.完整的知识教学 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超越了表层的知识教学?是否实现了完整的知识学习:基于知识内在结构的符号学习、逻辑学习和意义学习。,意义系统,逻,式,符,表,辑,形,号,征,5.完整的知识教学意义系统逻式符表辑形号征,“4R”教学 Richness,丰富性教学。教学的深度、意义

24、的层次、多种可能性;Recursion,回归性教学。具有回归性的教学应当能使“一个人通过与环境,与他人,与文化的反思性相互作用形成自我感”;Relations,关联性教学。知识中的联系-赋予知识以丰富的背景、经验和逻辑;教育活动中的知识流动,依存于特定的经验和背景。Rigor,严密性教学。课程中内在的学术逻辑、科学观察、精确性等成分,导致解释性与不确定性的存在。,“4R”教学,关于世界的知识,科学性,对象化学习,学科的逻辑,思维方式,自我感建立,价值性,进入世界的知识,假定性意义,个性化意义,从接受到建构,多元学习,教师引导,关于世界的知识知识教育科学性对象化学习学科的逻辑思维方式自我,(二)

25、突破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 1.课程改革根本上触动传统的知识至上、知识惟一的教育观,触及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触及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忽视学生能力发展、以及价值观教学的两大要害。课程教学改革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能力发展问题,能不能切实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课程教学改革的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情感与价值观教育问题?(2002年,本人与台湾成功大学李坤崇教授在香港发起“台海两岸能力生根计划”),(二)突破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能力培养,能力培养类型具体化基础感知能力 记忆能力 观察能力综合规,案例:美国高中语文教材课文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的课后练习题:a.如果你是哥伦布,你将怎样说服国王资助你航海?

26、b.和同学们组成小组,列出优秀的领导者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并对自己的领导能力进行测试。c.日志是一种表达方式。分析所搜集的资料,你能够列举出撰写日志的要领吗?,案例:美国高中语文教材课文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的,价值观的系统教学,价值观的系统教学资源意识 环保意识 节约意识 生命意,案例:美国教材中的民谣花木兰,课文由14张精美的图片串联而成。不但绘出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曲折故事情节,而且用汉字书写呈现了木兰辞。,案例:美国教材中的民谣花木兰 课文由14张精美的,思考下列问题,思考下列问题第1题 为什么木兰一得知战争的,思考下列问题,思考下列问题第4题 木兰的行为让你对“勇气”有什么样,2.探索通用技

27、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技术领域课程: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社区服务、社会实践(8个学分),2.探索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三)创新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和课程建设能力 1.选修课程制度 模块教学 选修课程 选课制,(三)创新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和课程建设能力,2.开展学科建设行动 建设学科教学质量标准 研究学科教师的教学品质 诊断学生学科学习品质 分析和检测学生学习质量 3.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检测 学生的学习品质与学习能力的检测 教师的教学品质与教学能力的检测 学生学业成绩分析,2.开展学科建设行动,欢迎访问我的博客:“教育人生”,欢迎访问我的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