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8035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4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美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这一方面是因为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直接使得学校中针对信息技术的课程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教育界普遍确信,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在人们的未来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美国在教育信息化方,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1985年,美国在2061计划中将中小学阶段的基本科学知识浓缩为12大类,这其中“技术的本质”和“技术世界”两项都涉及到了信息教育的内容。,美国教育部发起的“明星学校”计划(1

2、988年一1997年)使6000多所学校连通信息高速公路,并开发了30多门完整的信息化课程;,由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全国学校网络试点项目”(NSNT)涉及153所学校和95个其他组织,联合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改革试验。,美国教育部于1997年2月13日发表了与克林顿教育行动纲领相对应的说明:1使美国每一所学校和每一间教室都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2使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掌握现代化计算机;3开发有效的教育软件和联机学习资源作为学校课程的完整组成部分;4为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使用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1985年,美国,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美国流行着三

3、种信息技术教育思潮,分别是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信息技术通晓(Fluency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全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s)。,1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这一概念一开始被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即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时利用信息的技术与技能”。后来又被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美国图书馆协会在198

4、9年的报告中将信息素养的概念明确为“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Doyle在1992年把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描述为:能够认识到信息的需要;认识到正确的、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决策的根本;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可能的信息资源;展开成功的检索策略;访问信息,包括基于计算机和其他技术的信息;评价信息;为实际应用组织信息;将新的信息综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利用信息进行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美国全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8年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这一标准分为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区责任三个方面,九大标准的表述,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

5、,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在美国流行着三种信,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美国流行着三种信息技术教育思潮,分别是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信息技术通晓(Fluency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全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s)。,2信息技术通晓这一新概念由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于1999年提出。文件用“通晓”代替了“基本技能”,认为信息技术通晓超出了信息技术基本能力的传统概念,信息

6、技术基本技能一般指的是对一些技术工具的最低水平的了解,如字处理工具、电子邮件、网络浏览器等,相反,信息技术通晓要求人们能够广泛地理解信息技术,从而能够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富有成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既能帮助,也能阻碍目标的实现,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与传统的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相比,信息技术通晓需要对信息技术处理信息、交流和解决问题有更深刻、更本质性的掌握和理解。信息技术通晓由三个层次的概念、技能和能力组成,包括暂时性技能、基础性概念和智力性能力三方面。,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在美国流行着三种信,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美国流行着三种信息技术教育思潮

7、,分别是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信息技术通晓(Fluency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全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s)。,3全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由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公布,强调了作为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基本构成与发展,并将全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分为六类:(1)基本操作与概念 学生对技术系统的性质和操作的正确理解;学生熟练地使用技术;(2)社会、伦理与人类问题 学生理解与技术有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使用技术系统、

8、信息和软件;学生发展对技术用途的积极态度,以支持终身学习、合作、个 人追求 和生产能力。,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在美国流行着三种信,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美国流行着三种信息技术教育思潮,分别是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信息技术通晓(Fluency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全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s)。,(3)技术生产性工具 学生使用技术工具增进学习,促进生产力,提高创造性;学生在构建技术开发模式。准备出版物、产生其他

9、创造性作 品的协作中使用生产性工具。(4)技术交流工具 学生使用电讯工具进行协作,发表言论和作品,与同伴、专 家和其他众相互交流;学生使用各种媒体和形式与不同的群体和个人有效地交流信 息和思想。,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在美国流行着三种信,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美国流行着三种信息技术教育思潮,分别是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信息技术通晓(Fluency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全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s)。,(5)技术

10、研究工具 学生使用技术查找、评价和收集各种来源的信息;学生使用技术工具加工处理数据并报告结果;学生根据特定任务,评价、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成果。(6)技术问题解决和决策工具 学生使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和作出明智的决策;学生在开发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策略中使用技术。,另外,协会还开发出了一套总的描述学生技术素养的发展阶段的标准,描述学习者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必须达到技术标准,从幼儿园一直到入大学前,都有一整套的技术评价标准。,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在美国流行着三种信,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比较这三种不同的信息技术思潮,我们不难发现信息素养着重于信息的获取、交流、分析、信息检索和评估,是一种

11、理解、发现、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认知能力,而信息技术通晓则关心的是对技术的了解以及对应用的掌握。信息技术通晓与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则都强调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获得对信息技术的深刻的理解,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技术的简单应用。此外,信息技术教育关注的不是信息技术本身,而是运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比较这三种不同,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信息素养着重于信息的获取、交流、分析、信息检索和评估,是一种理解、发现、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认知能力。,三种不同的信息技术思潮的比较,信息技术通晓则关心的是对技术的了解以及对应用的掌握。,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与

12、信息技术通晓则都强调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获得对信息技术的深刻的理解,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技术的简单应用。,此外,信息技术教育关注的不是信息技术本身,而是运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信息素养着重于信,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综观美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学校没有提供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仅在数学或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中介绍一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知识;,第二类,学校除在科学课程中的某些部分教授信息技术知识之外,还开设专门的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必修或选修;,第三类,学校提供多种信息技术科学的课程,如计算机应用

13、、程序设计语言、人工智能等多门课程,其中某些列为选修,某些列为必修。,但无论哪个学段,都强调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以及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另外,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孤立地传授信息技能,而是将这些信息技能同具体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综观美国信息技,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1988年通过的教育改革法案1988中就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了全国的统一课程中。,1994年10月正式把信息技术(IT)作为一门国家基础课程,从“设计与技术”科目中分化出来,成为与历史、地理同等地位的课程。,1997年10月1日,根据教育法案1997,英国新成立

14、的课程与资格署(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对1995年国家课程进行了修改,将课程名称更改为“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试图强调培养学生使用信息与通讯技术表达思想、进行交流、处理事物的能力。,1999年公布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标准(The NationalCurriculum for England: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中要求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 1988年通过的教,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对在中、小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总的要求是:,通过教学尽

15、力促进学生能利用ICT技术工具进行探究、分析、辨别和进行有创意的信息加工活动能使学生利用ICT工具快速获取不同社会背景、不同人群、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判别使用ICT工具的时机并使这种能力在现在和将来都能对学生发挥作用。通过ICT教育促进学生在心智、道德、社会伦理和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协同工作、主动获取知识进行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对在中、小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总的要,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2000年,英国制定了信息技术能力2000课程标准(Information Technology C

16、apabilityCurriculum 2000),这是指导小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是指导小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文件。它指导学校要开设哪些课程,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应该达到怎样的能力水平。,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 2000年,英国制,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在英国,所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都必须取得合格的课程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信息与通讯技术列为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分为四个阶段,并有相应的评价标准,这四个阶段是:,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摸索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用法,学会自主地使用信息技术,并能开始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来描述自己的一些观点,记录所做的工作,同时,对软件硬件

17、有一定的熟悉。,第二阶段,要求学生使用更为广泛的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支持其它学科的学习,发展他们的研究技能以及确定什么信息对他们的工作是合适的,质疑信息的质量与合理性,能用别人乐于接受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第三阶段,要求学生能更独立地使用信息源和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对信息与通讯技术如何促进他们的工作,以及何时、如何使用信息与通讯技术,这些技术存在哪些局限等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在信息与通讯技术的使用中做到更专注、更有效和更严厉,并能执行一系列复杂的任务。,第四阶段,要求学生对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和信息源的选择更为慎重,多数情况下学生能自信、有效地使用许多的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应用软件,

18、能独立地工作,能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和设计一些信息与通讯技术系统,甚至为别人设计实现新的系统,还能同别人一起工作并能对自己的工作加以评价。,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 在英国,所有完成义务教,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在英国,所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都必须取得合格的课程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信息与通讯技术列为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分为四个阶段,并有相应的评价标准,这四个阶段是:,以上所说四个阶段均涉及到了知识、技能以及理解这一方面。并且对于每个阶段都分别从发现知识(Finding things out)、发展思维(Developing ideas and making things happen)

19、、交流和共享信息(Exchanging and sharing information)及回顾、修改和评价工作(Reviewing,modifying and evaluating work as it progresses)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每个阶段结束时,不同程度学生的知识、技能、理解能力应有一个等级描述,英国政府把这个等级描述分为八级。在第八级基础之上还附加了一个对额外表现的描述,详细描述了每个等级该学生所应有的表现及其类型。,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 在英国,所有完成义务教,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在英国,所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都必须取得合格的课程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

20、信息与通讯技术列为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分为四个阶段,并有相应的评价标准,这四个阶段是:,另外,英国对各个阶段学习内容有不同要求:,第一阶段:在大量复杂的资料中收集有用信息。包括数据的输入和存储、从磁盘或光盘上读取信息。使用文档、表格、图片、声音的相关软件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将信息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传递。,第二阶段:讨论需要何种信息(文本、图片、声音)来拓展和提炼更好的观点。创建、测试、发展及精化一系列指令,并将其付诸实现。模拟并建立简单问题的数学模型,辨认模式和关系。交换与共享信息(演示程序、海报、在网上发布消息等)。,第三阶段:拓展及探索信息,解决问题并获得新信息(如从原始数据中求和等)。建立用

21、于特殊目的的程序(如模板)。对信息进行变换和重新组织(如将文本信息变换为表格信息)。,第四阶段:正确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概念,使工作自动化。评价自己和他人使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的效率,利用其结果来提高工作质量。针对不同主题,有效地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及信息资源以分享、交流信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现和利用更新、更高级的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及信息资源(如网络新站点、升级的应用软件等)。以上这些要求部分在专门的信息技术课上进行教学,部分则和其他课程相结合。,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 在英国,所有完成义务教,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英国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22、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city)。,信息技术能力包括:使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使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各种背景下的学习;理解信息技术对工作、生活和社会的影响。,英国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四个方面的发展,六种关键技能(Key Skill)和思维技能(Thinking Skills)的训练。,学生的四个方面的发展分别为:精神发展、道德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六种关键技能是交流技能、数字运用技能、信息技术技能、协作技能、自我提高技能和解决问题技能;,思维技能包括信息处理技能、推理技能、调查技能、创造性思维技能和评价技能等。另外,与数学一样

23、,信息与通讯技术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因此,在培养学生信息与通讯技术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英国中小学信息与通讯技术课程还注重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和资源促进学生在其它学科的学习。,总之,学生利用在信息技术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其它领域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并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是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一个主要方面。,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 英国的信息与通信技,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一)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发展概览,1985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第一次答申中,提出了教育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在学校教育中使用计算机和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各个阶段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指导等问题。,1986年

24、4月的临时教育审议会的第二次答申报告中提出了“信息运用能力(即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并指出,“信息运用能力”是指“主动地选择、运用信息及信息手段等人们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报告中还提议,把“信息运用能力”放到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加以培养。,1987年12月,教育课程审议会报告提出:要从培养人们自主地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基本能力出发,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理解、选择、整理、处理、创造等必要的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手段、工具的态度。,1989年4月开始实施的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我国的教学大纲)规定:以与计算机相关的内容为中心展开信息教育。,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一)日本中小

25、学信息教育的发展概览,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一)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发展概览,1991年7月,文部省公布了信息教育指南,这一具有指导性的文件把“信息运用能力”明确为四大内容:对信息的判断、选择、整理、处理、创造以及传递的能力;对信息社会的特性和信息化对社会及人类影响的理解;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和对信息的责任感;掌握信息科学基础以及信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的特性、基本操作。,1996年7月,中央审议会作了题为“展望21世纪我国教育”的报告。在这篇报告中,以信息社会中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为了改善、充实教育,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络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为出发点,就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四点:1系统实施

26、信息教育;2通过运用信息设备、信息通信网络使学校发生质的改善;3建构适应高度信息化社会的“新学校”的结构;4对于信息社会的“阴影”部分的思考和解决。,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一)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发展概览,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一)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发展概览,1996年10月,“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初等中等教育中有关促进信息教育的调查研究协力者协会”(以下简称“协力者协会”)成立。,1997年10月,“协力者协会”提出了题为“面向体系化信息教育的实施”的第一次报告书,就信息教育的现状、今后学校教育中的信息教育的作用以及对修订学习指导要领的建议等展开了详细的论述。,1998年8月,“协力者协会”提出

27、了“实现面向适应信息化进展的教育环境”的最终报告。报告从信息教育内容的充实、教育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配备、学校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教师指导能力提高的体制改革和援助学校信息化的环境改善等五个重点方面阐述了调查研究的结果。,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一)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发展概览,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一)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发展概览,日本文部省于1998年12月公布了小学、初中学习指导要领,1999年3月又公布了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并同时规定:小学、初中学习指导要领将于2002年4月开始实施,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将于2003年4月开始实施。,上表列出了新旧指导要领中信息教育课程变化的情况。,三、日本的课程体

28、系(一)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发展概览,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一)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发展概览,1999年12月,日本政府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实施”这一计划。该计划是以基础教育为中心,以2005年为截止期来制定的。该计划明确提出:到2001年度末,所有公立中小学都要联网;到2005年度末,所有班级的所有教学都应具备教师、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学习的环境。该计划就公立学校的计算机配备与联网,公立学校校园网的建设,私立学校计算机的配备,教师进修的实施,学校教育数字化素材库的开发和全国教育信息中心的建设等内容,具体给出了实施方案与年度目标。,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一)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发展概览,三、日本的课

29、程体系,(二)日本信息教育的目标,日本的信息教育经历了从“计算机教育”到“使用计算机教育”到“培养信息运用能力”这样一个“信息教育”概念的变迁过程。,1997年10月,日本在“关于适应信息化推进初、中等教育信息教育的调查研究协力者协会的第一次报告”中,把信息教育定义为“培养有效利用、活用信息的能力”的教育。并申明信息教育是以“有效利用、活用信息的能力”为核心的。,1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指主动地收集、判断、表现、处理、创造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包括恰当地运用适合于问题解决和目标达成的信息手段,根据所获取的必要信息的情况进行发送、传递的能力。2对信息的科学理解:包括对作为信息运用基础的信息手段的特性

30、的理解,对适当地处理信息,自我评价与改善信息运用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理解。3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包括理解社会生活中信息和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及其影响,理解信息伦理的必要性和信息的责任性以及主动参与创建理想的信息社会的态度。,这次的报告提出了信息教育的三个目标:,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二)日本信息教育的目标 日,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二)日本信息教育的目标,虽然目前日本的信息教育不同学段的具体目标存在差异,如:规定高中“信息”课程的总体目标为通过对运用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科学性见解以及养成思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社会中信息以及信息技术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促使其养成主动

31、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能力和态度。但是,他们又把高中“信息”课程分为三个科目:信息A、信息B、信息C。分别对其目标做了不同的规定:信息A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运用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络等,学习正确收集、处理、发送信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运用信息的态度;信息B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的信息表示方法和信息处理方式,了解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所使用的信息设备的特性、问题结论的评价等在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方法和解决方法;信息C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信息的数字化和信息通信网络的特性,培养学生在信息表现或通信中运用计算机的能力,理解信息化的进展对社会的影响,并培养他们参与信息社会的积极态度。从整体

32、上来看,以上三个目标是最为基本的,贯穿于日本信息教育的始末。,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二)日本信息教育的目标 虽,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三)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体系,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具备在未来信息化的社会中能够生存的“信息运用能力”(即“信息素养”)。,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现代社会要求学生们必须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正确的选择,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络等信息手段,具备进行信息的选择处理、发布的能力。另外,作为社会的一员,要理解信息化发展对人类和社会产生的影响,要具备参与信息社会的良好态度,有志于为健全的社会发展作贡献。还要培养学生科学地看待信息及其科

33、学的思考方式。,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三)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体系,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三)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体系,“信息运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学习中,在各学科和“综合学习时间”中,力求培养学生积极运用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络等信息手段,并达到一定标准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信息手段,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正确的信息:并提高他们自主处理、发送信息的实践能力,要求保证培养运用能力的实习时间,培养他们“对信息的科学理解”、“参与信息社会的良好态度”。信息教育的体系化如下图所示。,三、日本的课程体系(三)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体系,三、日本的课程体系,(四)教师培训,1对“信息”学科教师的

34、培训 关于“信息”学科教师的培训,日本教育行政部门作出了十分详尽的安排,并已有了“信息”学科教师资格证制度。在2000至2003年的三年中,计划对担当“信息”学科的现职教师在各都道府县中进行培训,培训通过开展讲座、远程教育等形式进行。讲座的内容也已有了明确的安排,主要有:(1)信息教育的体系与普通学科“信息”的位置;(2)对于专门学科“信息”增设的期待与将来;(3)普通学科“信息”的要点;(4)专门学科“信息”的要点;(5)指导计划的制定和实习指导的要点;(6)推进解决问题实践的方法;(7)在与信息相关的学科中培养劳动观、职业观;(8)信息化与社会的关系;(9)著作权的要点;(10)关于网络等的著作权;(11)信息道德的要点;(12)“信息”学科中有关通信的要点;(13)发布实践指导的要点。,三、日本的课程体系(四)教师培训 1对“信息,三、日本的课程体系,(四)教师培训,2对其他各学科教师的培训 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计划进行15天的培训,每天4学时,共60学时,合格者发放资格证书。培训内容见下表。,为了保证新的学习指导要领的顺利实施,保证“信息”课程的开设,各大学从2001年起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有关信息的共同课,这样在2002年度末就有了第一批完成了信息教育共同课的大学毕业生了。,三、日本的课程体系(四)教师培训 2对其他各,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